皮肤痒怎么治中药怎么治?

两车发生交通事故,轿车内3名志愿者受伤。
两位老人走了40000公里,正好和地球赤道周长差不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皮肤瘙痒症是指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皮肤病。本病病因复杂,如某些慢性病、工作环境、气候变化及饮食等均可引起。老年性瘙痒病多由于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而引起。皮肤瘙痒可涂抹不含有激素的帕芙欧,每天涂抹患处1-3次,坚持半月即可治愈。
  瘙痒可开始即为全身性或最初局限于一处,继而扩展至全身,亦可呈痒无定处的游走形式。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痒的时间久暂和程度轻重不一。饮用酒类、浓茶,吃海鲜食物,情绪刺激,衣服摩擦,甚至某些暗示均可使瘙痒发作或加重。由于经常搔抓,患处皮肤抓痕、表皮剥脱、血痂及色素沉着等常见,老年人因皮肤腺体功能减退,皮肤萎缩、干燥、粗糙,易泛发全身性瘙痒,称为老年瘙痒症。与季节关系明显者,如每逢冬季或夏季即泛发全身瘙痒,春暖或秋凉自愈的均称为季节性瘙痒症。
  对本病西医主要采用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措施。中医认为其外因由于风邪,或昆虫叮咬,接触异物;内因由于血虚、血燥、血热或血瘀等。治疗时以内外结合疗效较好。因中医对于治疗皮肤瘙痒有丰富的经验,可从根本上解决皮肤瘙痒的难题,因此倍受患者的推崇,下面介绍几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医疗法.
  1、 消风止痒汤白鲜皮15g,白蒺藜、土茯苓、地肤子、金银花各12g,白芷、生地、黄柏各10g,牡丹皮9g,紫草、蝉蜕、甘草各6g。心烦者加炒栀子9g;血虚者加当归9g,鸡血藤12g;纳差者加神曲10g。小儿用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复方百部外洗(擦)方(百部、蛇床子、刺蒺藜各20g,冰片6g(另包后下);用水1000ml分2次煎煮,取药液外洗患处),每日2次(或将上方的1/3量,用75%酒精250ml浸泡2天,取液擦患处,每日3次)。本方有驱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养血、活血散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瘙痒症60例,结果痊愈53例,好转3例,无效4例。内服药用药最少2剂,最多6剂,平均为4剂;外用药最少1剂,最多4剂,平均为25剂。
  2、 桃红四物汤当归、熟地、白鲜皮、白蒺藜各15g,川芎8g,赤芍、地肤子各12g,红花5g,桃仁10g,何首乌30g。湿热重者加大黄、金银花、土茯苓;寒重者加肉桂、附片;风盛者加蜈蚣;阴虚者加玄参、麦冬;阳虚者加巴戟天、仙茅。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剂为1疗程。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活血行血、疏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瘙痒症92例,结果痊愈53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5%。
  3、 养血润燥汤黄芪、熟地、生地各30g,当归、麦冬、防风、荆芥、蝉衣、秦艽各10g,制首乌、玄参各15g,炙甘草3g。顽固剧痒者加全蝎6g,蜈蚣3g;四肢痒加威灵仙10g;下肢痒加川牛膝15g;夜间痒甚加制鳖甲15g;外阴痒加蛇床子30g;气虚加党参15g;失眠加煅龙齿30g;纳差加焦山楂30g;大便秘结加郁李仁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有益气活血,润燥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1例,一般服药3~5剂开始见效,瘙痒逐渐减轻,最多服药21剂,最少服药7剂,平均服药14剂,痊愈率100%。
  4、 变通归脾汤党参、黄芪、胡麻仁、秦艽各12g,蝉蜕、白术、当归、远志各9g,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各15g,制首乌25g,生龙骨、生牡蛎各18g,大枣4个,炙甘草6g。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者加丹参15~30g,乌梢蛇6~10g;彻夜难眠者加合欢皮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有补益心脾、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瘙痒症55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15天。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关注健康知识,快乐健康生活。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皮肤过敏的5种中药止痒偏方
本文导读:皮肤过敏后会发痒,但是又不敢挠,这样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忍受,下面为大家介绍皮肤过敏的5种中药止痒偏方。
皮肤过敏介绍
皮肤过敏:每逢气候转换温差悬殊大或干湿交替的季节人们常会发生皮肤过敏现象原因多是…
  春天阳关明媚,但是这让人感到温暖的阳光却也是导致人们的一个因素,皮肤过敏后会发痒,而且会越挠越痒,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止痒呢?下面介绍五种止痒。
  五大中药偏方有效根治过敏性皮炎
  1、马齿苋
  皮肤用清水洗净,拿一小部分马齿苋捣烂抹在患处;其余部分煮水喝;捞出来的马齿苋放点酱油、醋和香油拌着吃。
  2、艾叶油
  菊科植物艾的叶。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现代报道,艾叶油有抗过敏作用,用於过敏性皮炎。
  3、千里光
  根据皮炎部位的大小,取适量的千里光(鲜品加倍),加水煮沸15-30分钟,取液待温度适宜,先熏后洗,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即可见效。民间也有用&八干柴&的树枝,煮液熏洗。八干柴的特征是外皮枯干粗糙,有棱边。
  4、冰硼散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待干后撒于患部冰硼散适量,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
  5、川椒
  取川椒40克研成粗末,加水2000毫升充分浸泡后,煮沸取滤液稍凉后蘸洗,浸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治疗期间禁用肥皂、热水洗浴,忌食鱼腥、油腻及辛辣刺激性。
  过敏性皮炎是过敏的一种最常见表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不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加运动,同时合理饮食。
  特别护理要点:
  1、做好皮肤日常护理。
  皮肤过敏症患者多知道化妆品不能乱用,许多化妆品是致敏源之一。
  2、采用饮食调理脱敏法。
  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源,要注意加以辨别。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过敏症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抗过敏功能的食物,加强皮肤的防御能力。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皮肤过敏的5种中药止痒偏方,春季容易皮肤过敏的朋友一定要做好皮肤护理,用温水洗脸,多喝水,饮食要清淡。&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当前位置: >
皮肤瘙痒怎么办?中医推荐止痒7种中药
皮肤病是最惹人烦恼的疾病,因为很多皮肤病都会伴有症状,虽然说不至于致命,但是瘙痒的感觉很难受,一痒起来难免就要挠抓,可往往是越抓越痒,皮肤病越抓越重。以下这些中药有很好的止痒效果,时不妨试一试。 推荐阅读: 冰片 又称龙脑,味辛、苦,性微寒,对于热性皮疹有良好的止痒作用。使用时可将冰片研粉后加入其它药物制成散剂,亦可制成1%-2%的洗剂或酊剂。 松香 性温,有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慢性皮炎等皮肤病。研末撒于患处或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亦可。 蛇床子 性温,味辛、苦,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作用,常用于治疗肛门瘙痒、女性阴痒、阴囊湿疹、滴虫性阴道炎等症。可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地肤子 性寒,味辛、苦,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阴道瘙痒、湿疹及荨麻疹等。多煎汤熏洗。 花椒 又名川椒,性热味辛,有温通止痒作用,属风寒性皮肤病均可应用,常与艾叶合用煎汤外洗。 苍术 性温,味辛苦,有祛风燥湿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糜烂渗出期及其他瘙痒性皮肤病。可煎汤外洗或研末外用。 百部 味甘苦,性微温,有杀虫止痒作用,常用于疥疮、皮肤癣病、蛲虫病及虱病等。可泡酒配成酊剂外搽患处,亦可水煎外洗,还可以将其研末或浓煎后配成膏状外用。 网温馨提示:以上的7味中药都是治疗皮肤病效果非常好的中药材,在止痒方面有神奇功效,如果各位朋友出现了皮肤病,而且瘙痒难耐不妨试试上述的中药方子。 好文推荐: 治疗皮肤瘙痒的六则小偏方 &&&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您当前的位置:&>&&>&中药方
皮肤瘙痒中药方 --
页次:1/3&每页50&总数142&&&&首页&&上一页&&&&&&&&转到: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当前位置: & 健康之路 & & & &
皮肤瘙痒(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作者: 时间: 10:39:00
什么是皮肤瘙痒(中医)?
  全身皮肤瘙痒堆忍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瘙痒呈阵发性,以夜间为甚。其瘙痒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因人而异。若搔抓后可出现大量抓痕和血痂,亦可见湿疹样变,甚则呈苔癣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肤损害。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若瘙痒见于肛门、外阴,可见于肛门瘙痒、女阴瘙痒、明囊瘙痒等条目。本症可根据伴发症状、...
皮肤瘙痒(中医)怎么引起?皮肤瘙痒(中医)发病原因?
  青壮年血热禀赋,过食辛热或情绪烦躁,引动风生而致身痒。
  气血不足。血不养肤,血虚风燥。
  肌腠不密,风邪外侵,郁久生热。
  素体湿邪内蕴,复感风邪外侵,风湿相搏热郁皮肤而致。
  本证可因精神因素,内分泌障碍、气候变化及局部摩擦引起,若因糖尿病、黄疸所致者需治原发病。
皮肤瘙痒(中医)诊断标准&皮肤瘙痒(中医)做哪些检查?
  常见证候
  血热皮肤瘙痒: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皮肤瘙痒,搔破呈条状血痕,夏重冬轻,或遇热尤甚,得寒则解。伴有口干心烦,舌绛或舌尖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或滑教。
  血虚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人,秋冬尤剧,春夏转轻。证见皮肤干燥,遍布抓痕,经常搔抓处可呈苔藓样改变,皮肤脱屑如糠枇状,或遍布血痂。伴有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头晕眼花等症,舌淡苔净,脉象弦细。
  风湿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搔抓后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皮肤湿烂,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节为甚,舌苔白腻或薄黄腻,脉象精数。
  风盛皮肤瘙痒:多发于春季,周身皮肤瘙痒,痒无定处,日久不愈,皮肤可变肥厚呈莒藓化,状如牛领之皮。舌红苔薄黄。脉象弦细。
  风寒皮肤瘙痒:多发于冬季,皮肤瘙痒常在头面、前胸、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遇寒则甚。逢暖或汗出则减。舌淡苔白,脉象浮缓或浮紧。
  鉴别分析
  血虚皮肤瘙痒与风寒皮肤瘙痒:二者均属阴证。血虚皮肤瘙痒,多发于老年人,由于气血两虚,血不养肤,血虚风燥,故皮肤干燥脱屑,如糠似秕。搔之不断,则遍布血痂抓痕。经年累月,皮肤呈苔藓样改变。血虚皮肤瘙痒,以血虚为本,内风使然,补其气血自能使内风摒除,癌痒得解,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选养血润肤饮。风寒皮肤瘙痒多因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抗御外寒,再加之外受风寒之邪,故多见于冬季,发于头面、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逢暖或汗出,则风寒暂去,故瘙痒缓解。风寒皮肤瘙痒,以外因为主,故多见于暴露部分,治宜驱风散寒,方选桂枝麻黄各半汤。
  血热皮肤瘙痒与风盛皮肤瘙痒:二者均为阳证。但血热皮肤瘙痒多因心绪烦躁,或过食辛香炙博之物,导致血热风生。故作瘙痒。青壮年血气方盛者多患之,搔破则血痕累累。夏季阳气正旺,外热与内热相合,则瘙痒更甚,得寒则解。故本证关键在于血热,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选止痒熄风汤。风盛皮肤瘙痒,因肌胰腠理不密,外受风邪,郁久化热,浸淫皮肤而作痒。春季风木当令,故多易发。其特点为痒无定处,搔抓不止,皮肤肥厚苔藓化,或状如牛领之皮。治宜搜风清热,败毒止痒,方选乌蛇驱风汤。总之,二者均为阳证,前者多由血热,系内因为主;后者多由风邪,乃外因使然。
  风湿皮肤瘙痒:多因恣食肥甘厚味,辛香炙搏,使体内蕴湿,复感风邪,则风湿相搏为患。风盛则痒。故搔抓不止;湿盛则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糜烂。治宜散风除湿止痒,方选全虫方。
  此外,湿热黄疸等疾均可周身作痒。
皮肤瘙痒(中医)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血热
  1,临床表现:见于青壮年人,好发于夏季。皮肤瘙痒,触之灼热,遇热尤甚,遇寒则轻,搔破呈条状血痕。口干心烦,情绪急躁则痒甚。舌红苔薄黄,脉数。
  2,病因病机:青壮年血热禀赋,过食辛热或情绪烦躁,引动风生而致身痒。
  3,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4,方剂:止痒息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生地10~15g,当归10g,丹皮6~10g,赤芍10~15g,玄参15g,白蒺藜10g,蝉衣6g,防风10g。
  方义:生地、当归、丹皮、赤芍、玄参凉血清热,白蒺藜、蝉衣、防风消风止痒。
  加减:心埂口渴加知母、黄芩清热。身痒灼热加苦参、地肤子清利。
  5,变通法:可用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医宗金鉴》)加减,药如荆芥、蝉衣、防风,知母、石膏,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胡麻仁等,以祛风泄热为主。
  (二)血虚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者,秋冬为多。皮肤干燥,遍布抓痕,夜间痒甚,经常搔抓处出现苔癣样变化,皮肤脱屑如糠秕状。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血不养肤,血虚风燥。
  3,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4,方剖:养血润肤饮(《证治垒书》)加减。
  药物:当归10g,生熟地各10g,天麦冬各10g,天花粉10g,生黄芪10~15g,胡麻仁10g,刺蒺藜10g,蝉衣6g。
  方义:当归、熟地补血,黄芪益气,生地、天冬、麦冬养阴,花粉、胡麻仁润燥养肤,刺蒺藜、蝉衣祛风止痒。
  加减:若病久人络加桃仁、红花祛瘀,皮肤肥厚加丹参、姜黄活血,血虚加旱莲草、何首乌养血,痒甚加皂角刺、苍耳子祛风止痒。
  5,变通法:阴血亏虚者可用当归饮子(《济生方》)加减,药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芪、荆芥、防风、蒺藜、首乌,养血祛风。
  (三)风盛
  1、临床表现;多发于春季,周身皮肤瘙痒,痒无定处,搔破出血,日久不愈,皮肤呈苔癣样变,状如牛领之皮。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2,病因病机:肌腠不密,风邪外侵,郁久生热。
  3,治法:祛风清热止痒。
  4,方剂:乌蛇驱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羌活6~10g,蝉衣6~10g,防风10g,荆芥10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乌梢蛇6~10g。
  方义:羌活、蝉衣、防风、荆芥祛风,银花、连翘、黄芩清热,乌梢蛇搜络止痒,
  加减:痒甚加钩藤、蒺藜祛风止痒,见血热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
  5,变通法:风热者可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蝉衣、防风等。清热祛风。
  (四)风湿
  1,临床表现:多发于长夏之季,青壮年居多,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起水疱、丘疹、流水,皮肤湿烂。导致湿疹样变。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病因病机:素体湿邪内蕴,复感风邪外侵,风湿相搏热郁皮肤而致。
  3,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止痒,
  4,方剂:全虫方(赵炳南经验方)合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全蝎6g,皂角刺10g,白蒺藜10g,威灵仙10g,苫参10g,白鲜皮l0g,黄柏6g,苡仁15g,赤小豆15g,车前子10g(包)。
  方义:白蒺藜、威灵仙祛风,苡仁、赤小豆、车前子、白鲜皮化湿,苦参、黄柏清热,皂角刺、全蝎透络解毒。
  加减:发于下半身加牛膝,上半身加荆芥,局部抓破感染者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
  5,变通法:如湿热内蕴,胸胁苦满。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清热化湿。
  (五)风寒
  1,临床表现:多发于冬季,皮肤瘙痒多见于头面、前胸、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寒冷诱发或加剧,逢热或汗出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2,病因病机:素体阳气不足,风寒外侵肌腠,郁结不去而致痒。
  3,治法;祛风散寒止痒。
  4,方剂:麻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麻黄3~6g,桂枝6g,白芍6~10g,荆芥]Og,防风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6g。
  方义:麻黄、桂枝祛风散寒,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甘草调中,姜,枣和胃。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祛风止痒作用。
  加减:气嘘者加黄芪、党参益气,阳虚加附子、干姜温阳。
  5,变通法:若气虚不足,风寒外侵者,可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药如黄芪、防风、白术、桂枝、白芍、甘草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简易方药】
  1,浮萍、苍耳子、徐长卿等分研末水丸,日3次,每次5~l0g。
  2,二地汤:熟地10g,生地10g,赤芍10g,当归10~12g,川芎6~9g,女贞子10g,杞子10g,玉竹10g,麦冬10g,生黄芪15~30g,首乌15~30g,菟丝子10g,浮萍10g,刺蒺藜15~30g,防风10g,白鲜皮15~30g,防己10g,枳壳10g,每日1剂,球煎服。用治血虚风燥者。
  3,当归9g,熟地9g,鸡血藤9g,酸枣仁9g,柏子仁9g,五味子9g,荆芥9g,防风9g,川芎6g,首乌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温服。7天为l疗程,一般治用2~4个疗程。用治老年性皮肤瘙痒。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曲池、血海、合谷、三阴交,发于头面部加风池,发于项背加大椎、风门,发于下肢者加风市,上肢加肩髓。血热者加膈俞,血虚加足三里。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l疗程。
  (二)耳针法
  1,取穴:神门、肺、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每次单侧,4~5穴。
  方法:毫针刺人,留针30分钟。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日按压3~4次。
  疗程:耳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l疗程;埋丸法隔2~3日1次,5~7次1疗程。
  2,取穴:耳背静脉。
  方法:局部严密消毒后,在显露静脉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或用消毒刀片切开,然后压迫止血。
  疗程:单侧用,左右交替,5~7天1次,一般用2~3次即可。
  【外治法】
  1,处方:川椒、艾叶各20g,白蒺藜、皂角刺各30g。
  用法:煎汤外洗。
  2,处方:桃仁、红花、杏仁、生山栀各等量研末加入适量冰片。
  用法:用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糊状,堆成3&3&1(cm)大小直接填脐上,再用敷料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治全身性皮肤瘙痒。
  【评述】
  本症初起属风,久则人血。风证按燥、湿分证,皮肤干燥呈苔癣样变属风燥,宜加润燥祛风药如蒺藜、蝉衣、胡麻、花粉;皮肤湿烂呈湿疹样变属风湿,宜加化湿清热如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等。血分证以血热、血虚分别,青壮年以血热为主,宜凉血清热;老年人以血虚为主,宜养血润肤。若久而不愈,瘀血阻络则用活血化瘀,可坩桃红四物汤加减。患者应避免过度搔抓以免感染,避免用碱性强肥皂洗潜,忌热水。宜穿柔软棉织内衣,不宜毛织品。忌烟酒辛辣,多吃水果蔬菜,要保持大便通畅。
| 来源: |
最新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痒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