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消化道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

图示表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经过人体消化道时被消化的程度,,,,,,依次代表消化道中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等;由消化道的起始端是口腔,字母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由图中曲线可看出,乙在口腔和小肠里消化,故乙为淀粉;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开始于胃,主要在小肠进行消化;据消化道的顺序可知字母代表的器官是胃;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分析图示中的曲线可知:曲线甲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胰腺和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其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从十二指肠处进入消化道即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从小肠进入消化道.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里含有多种消化液;故答案为:消化道;消化腺;口腔;乙;胃;蛋白质;;;小肠;胆汁,胰液,肠液;;
此题用曲线图的方式考查了食物在消化道的消化过程,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343@@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16@@Biology@@Junior@@$216@@2@@@@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42@@Biology@@Junior@@$42@@1@@@@生物圈中的人@@@@@@6@@Biology@@Junior@@$6@@0@@@@初中生物@@@@@@-1@@Biology@@Junior@@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如图是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各器官的排列顺序,其中B为咽和食道,D表示小肠.请据图回答.(1)消化系统由___和___组成.(2)字母A代表的器官是___,能初步消化___(填甲或乙或丙).(3)字母C代表的器官是___,能初步消化___.(4)曲线甲是___的消化.A.糖类
D.维生素(5)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从___进入消化道.A.E
D.D(6)甲,乙,丙均能在___中消化,说明其中含有消化液有___,___和___.(7)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图中___(填标号)所示结构.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营养复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热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茶不影响铁在肠道吸收
茶不影响铁在肠道吸收
&&来源:&&&作者:佚名&&点击:0&&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可民间却流传着一些喝茶的禁忌,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就是&贫血的人不能喝茶&,甚至&喝茶太多容易贫血&。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茶不影响铁在肠道吸收
  有人说,茶对营养素吸收不利,会让人贫血,其中咖啡因还会引起缺钙,因此孕妇、乳母和经期女性不能喝。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从流行病学和人体试验来看,目前并未发现喝茶会带来钙、铜、铁、锰、锌缺乏的问题,即便在矿物质摄入不足的人当中,结果也一样。从代谢研究来看,也未发现饮茶会显著影响粪便、尿液中的矿物质排出量。
  研究证据还表明,茶完全不影响铁的肠道吸收。用茶来替代每日饮水时,并不会影响到铁的利用率,只有在把铁补充剂放在茶水里一起饮用的时候,或者是把富含铁的食物和茶同食的时候,才表现出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在各种茶当中,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以红茶最强,绿茶和花果茶略弱一些。
  饮茶习惯利于提高骨密度
  还有种说法认为,喝茶的人容易骨质疏松。对此,范志红也并不认可。
  多项研究证明,无论是饮用红茶还是绿茶,喝茶的习惯都有利于提高骨矿物质密度。其中的咖啡因成分虽然会促进钙从尿中流失,但茶里面的咖啡因含量并不高,即便红茶也只有30-45毫克/杯,其中还有更多的物质有利于减少钙的流失,包括其中的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以及丰富的钾元素。一项地中海地区的研究证明,有饮用红茶习惯的50岁以上男女,髋部骨折的风险比不饮茶者低30%。
  范志红提醒,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只要膳食中铁的供应充足,特别是有鱼肉类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能保证摄入量,喝茶是不会导致贫血的。事实上,福建、广东居民喜好喝浓茶,但这些地方并不是贫血发生率最高的地区。
  咖啡因敏感者下午4点后别喝茶
  范志红还提醒,不同人适合的茶也不同。
  红茶对消化道的动力作用和保护比较显著,比较适合那些胃肠功能比较弱或消化道有损伤的人。而绿茶的抗菌、抗炎作用比较强,帮助控制血脂和减少脂肪吸收的效果比较明显,更适合那些食欲旺盛、消化功能强的人。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饮用普洱茶和红茶,因其咖啡因含量较高,而咖啡因不利于控制胃酸返流到食管。&如果不知道自己适合喝什么茶,可以先试一试。身体感觉最舒服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此外,因为茶叶中含咖啡因,如果对咖啡因比较敏感,那么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停止喝茶,避免影响晚上睡眠。有些人对咖啡因特别敏感,空腹喝茶会发生头晕心悸等不适,因此也要避免喝浓茶,而且在餐后再喝比较稳妥。
  饮茶有利于心脏
  波士顿BrighamandWomen`s病院的HowardSesso及其同事的研究陈述指出,喝茶一杯或更多的人而言,患心脏病的危险几乎是不喝茶的一半。
  但并非所有茶叶都同样具有心脏呵护感化,有报道指出分歧的茶叶所含的儿茶素(黄酮-3-醇)浓度是分歧的,固然几种红茶均有大量儿茶素,但去咖啡因的红茶中其含量儿茶素,但去咖啡因的红茶中其含量则减少,而且药茶中示检测到儿茶素。
更多你需要的文章请点击:
阅读"茶不影响铁在肠道吸收"的人还阅读以下文章:当前位置: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下图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 ,消化后的产物经过过程[a]&&&&&&&&&&。(2)在A系统内,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其主要原因是&&&&&&&&&&&&&&&& 。(3)经过[c]和[d]过程,完成了&&&&&&&&&&&&&& 。(4)图示中属于排泄的途径是哪几条?&&&&&&&&&&&&&&&&&& (填字母)。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南省同步题
(1)胃、肠(缺一不可);吸收(2)心脏和血管中有瓣膜(或有瓣膜;或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等正确说法)(3)肺与外界(4)d、g(缺一不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主要考查你对&&排泄和排遗,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排泄和排遗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易错点:误认为排便也是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是人体内代谢的终产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相应的排泄器官排出.这个过程叫排泄;而粪便是通过消化系统排出的食物残渣,排便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梳理: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2)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3)食道: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将食物推入胃。(4)胃(如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呈囊状结构,由外至里依次由浆膜,肌肉层、黏膜下层,黏膜4层绀成,黏膜具有腺体,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等&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5)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图)。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6)大肠: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盲肠上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肓肠位于腹腔右下部,所以患阑尾炎时.右下腹部疼痛。大肠无消化能力,但有较弱的吸收能力,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7)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到体外。消化腺:& 人体出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1)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2)胃腺胃腺是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口分泌的胃液为1.5~2.5升。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即胃酸)和黏液。(3)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1.5千克,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方两的生理功能。肝脏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还具有解毒功能。&&&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当食物进入口腔、胃和小肠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汁经过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约为0.8~1.0升。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主要成分是胆盐和胆色素。胆盐的作用是激活胰脂肪酶,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的微粒,增加脂肪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以与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人体对这些物质的吸收。(4)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pH为7.8~8.4,成人每日分泌的胰液约为l~2升。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存在于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少量的胰麦芽糖酶,又可以分别促使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肠腺是有由小肠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呈弱碱性,pH约为7.6,成人每口分泌的肠液为1~3升。肠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肽酶、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之成为可以吸收的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共五叶,左二右二,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变换的场所。肺的结构: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这甚分支的结构与气管相似,但随其管径变小,管壁变薄,软骨环逐渐变小,平滑肌则相对地逐渐增加。分支到细支气管口(口径在1毫米以下的小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它的收缩和舒张影响着细支气管口径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出肺内的气体量。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肺泡。因此,肺内含有大量的肺泡.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发生在肺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叫呼吸肌。呼吸肌主要指的是肋骨间肌肉(肋间肌)和膈肌,肋问肌又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胸廓横向地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下面以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为例,来说明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特别提醒:①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在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都等于外界气压。 ②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呼吸时除了胸部肌肉参与活动外,腹部的肌肉也参与了活动。
4. 呼吸的全过程:&&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互相联系的4个环节,其中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存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特别提醒: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必须经过4个连续过程才能到达组织细胞,而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由全身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呼吸运动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可简化表示如下:呼吸的意义:&& 人体通过呼吸,外界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即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以及维持体温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到体外。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规律总结:①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脉,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
发现相似题
与“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386015154349794128885625154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的吸收部位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