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瘤III级,好的治疗有什么?

|/|/|/|/|/|
//|//|//|//|//|
恶性星形细胞瘤(WHO分类的III级和IV级)的治疗 【神经外科讨论版】
外科手术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手术切除肿瘤使肿瘤细胞减少加外照射治疗(全脑40Gy+瘤床15-20Gy,使肿瘤总量达60Gy左右)一直被作为一个标准方法。肿瘤切除程度和(呈负相关)术后影像检查发现的残余肿瘤体积对肿瘤发展及平均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手术只能显著减轻占位效应,并不能减少肿瘤负荷。有一点必须清楚:手术并不能治愈这些肿瘤,因此手术应该以延长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时间为目标;通常情况下神经功能良好、单个脑叶内的胶质瘤切除后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外科手术治疗对老年患者带来的好处微乎其微(XRT+活检平均生存17周,外科手术治疗+XRT则为30周)。部分切除的GBM术后出血和/或水肿导致脑疝的机会非常高。另外,次全切除也无多大益处。因此,只有在完全切除肿瘤可行的情况下才采用手术治疗。 基于上述原因,下列患者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
1.广泛的优势脑叶的GBM2.双侧侵犯明显的病变(如巨大蝶形胶质瘤)[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3.老年患者4.Karnofsky评分低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在使用皮质激素时神经功能状况是术后预期能够达到的最好功能,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改善很少能超过这种程度)。 放射治疗 &
恶性胶质瘤XRT治疗常用剂量为50-60Gy。与局部XRT相比,全脑XRT不能延长生存期,只是副作用更大。 化疗在所有使用的化疗药物中有效率不超过30-40%,大多数只有10-20%。尽管未经证实,但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切除越多,化疗效果越好,化疗在放疗前进行可能有效。烷化剂在大约10%的患者中有显著疗效(所有能买到的烷化剂疗效相似:BCNU、CCNU、甲苄肼),卡莫司丁(BCNU)和顺铂( cisplatin,Platinol®)已成为主要的化疗药物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
Carmustine(BANU®) &
DRUG INFO 为了减少药物全身的副作用,试行了BCNU鞘内注射,但副作用显著,包括进行性脑白质病及因视网膜毒性所致的视力下降(为减轻这一副作用,采用了选择性眼动脉远端注射,但效果不好)。只有一个方案为3步法证实有效,即: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然后进行60Gy的RTX,间隔6周后用BCNU化疗,剂量为110mg/M2。 可植入性化疗: &
Gliadel wafers: 每个200mg prolifeprosan 20 hydrophobic carrier(wafer) 中有7.7mg Carmustine(BCNU)。肿瘤切除后,瘤床内总共可植入8个wafers。药物释放可维持2-3周以上,这样可使BCNU达到肿瘤的浓度是全身给药的113倍。动物实验显示只有极少量的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在美国FDA已经允许复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使用植入性化疗。植入性化疗与安慰剂治疗的生存中期分别为28周和20周,6个月存活率分别为64%和44%。一组初次切除后即采用植入性化疗的小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中期生存由40周增加到53周。 &
对血细胞记数无影响。植入性化疗可加重脑水肿,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5天内癫痫的发生率。8个wafers费用约$12,500。
Temozolomide(Temodar®) &
DRUG INFO 是一种口服烷化剂,FDA已允许用于第一次复发的成人间变星形细胞瘤和在使用nitrosourea(亚硝基脲)(见表14-4,390页)和procarbazine(甲苄肼)无法控制的肿瘤。也曾用于初次诊断的GBM、AA和术后小剂量使用。费用:每周期$1,300-1,500。Rx 150mg/m2/d PO qd x 5d ,每28天一个循环,剂量根据前一个周期(第21天)和下个周期开始时(因此,分别在第21&29天查CBC)白细胞和血小板记数进行调整。。(星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治疗星形细胞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星形细胞瘤应该吃什么药。
1、西医治疗
二、治疗深读
一、西医1、西医治疗的治疗方案目前尚存在争论。由于肿瘤,在患者出现症状前后的影像学上可长期无明显改变,因此有作者认为对星形细胞瘤治疗的目的是以改善患者症状为主,对长期无症状的患者可对其进行间隔期为3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更有作者提出放疗或是手术可加重症状,并且有时非但不能减缓肿瘤恶变的发生,甚至有促使肿瘤恶变的可能。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明显增大,应积极治疗。治疗以手术为主,争取做到肿瘤全切除。肿瘤范围切除愈广,对放疗效果愈佳,且可减少易引起恶变的。肿瘤经常自皮质表面一直长向深部白质。在皮质处肿瘤常有清楚界限,而深部白质U纤维处肿瘤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因此当深部肿瘤生长于丘脑、基底节、等重要结构处,全切肿瘤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仅可予大部切除肿瘤。星形细胞瘤的术后放疗仍有争论,至今为止尚无设计合理的完整研究提示术后放疗对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放疗另可产生放射性不良反应。肿瘤免疫组化染色BudR或Ki-67阳性,或PET检查发现肿瘤内有高代谢区者。提示应行放疗。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在尚未对放疗有研究结论之前,对手术未能全切肿瘤的患者,术后应进行放疗。瘤床放射剂量应达到54Gy。部分患者在行肿瘤活检后行放疗也可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星形细胞瘤当前不建议行化疗。位于半球的肿瘤一般可手术切除,如位于非功能区可连同脑叶一并切除,肿瘤位于深部可做部分切除加外减压术。视和的手术要注意保护丘脑下部。浸润性的实质性星形细胞瘤手术原则与大脑半球表浅部肿瘤一致,囊性小脑星形细胞瘤若“瘤在囊内”只要将瘤切除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可用显微技术切除,如梗阻性未能解决时可做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一般实质性星形细胞瘤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生长速度极慢,部分作者认为肿瘤可长期静止,有的甚至可自然退缩,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的程度和预后直接相关。对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应当争取手术全切除,这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根本措施,对于未能全切除者可给予一定剂量的放疗,不主张化学治疗。对前视路型肿瘤,由于手术或放疗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导致,因此曾提出多种治疗方案,如:单纯放疗;活检后行放疗;病灶活检后仅对视交叉后方生长的肿瘤行放疗;病灶活检后对单侧视神经肿瘤行切除;对单侧视神经肿瘤行切除,其余病灶放疗。另有作者强调对于静止期肿瘤可长期随访而不需做任何治疗。若患者短期内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或影像学发现肿瘤增大,则应考虑手术活检或切除。对双侧视神经受累而肿瘤未能切除者,应同时行视神经管减压。对复发肿瘤再次手术者,术后应予放疗。型肿瘤由于手术易产生及等严重的并发症,全切肿瘤病死率较高,因此仅可行部分切除或活检,术后加行放疗。小脑型或大脑型肿瘤应行肿瘤全切除,包括切除肿瘤囊壁结节并放除囊液。对未含瘤细胞的囊壁不应一并切除,以免影响神经功能。良性星形细胞瘤术后实性残余肿瘤行放射治疗,它对延长生存期有肯定的效果,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20%,而术后加放疗可达31.7%。但有的学者对累积脑干和重要功能区无法完全切除的良性星形细胞瘤是否行常规放射治疗尚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放疗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生存率,另外有人认为放疗并不能减少残余肿瘤的体积,却使肿瘤因低剂量照射向恶性转化,并对年幼儿童产生严重放疗副反应,主张即使有残余肿瘤也不做放射治疗。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X-刀,伽玛刀)能使大剂量射线聚焦残余肿瘤靶点,产生局灶性而不损伤正常脑组织,较常规外照射减少了放疗副反应,起到很好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对于间星形细胞瘤,手术切除肿瘤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甚至全切除。有时肿瘤累及重要结构而被迫使肿瘤残留。肿瘤除“蕈样”生长、边界清楚者,一般全切困难。对脑积水未能解除者应行脑脊液分流术。前视路型肿瘤一般只能做活检或部分切除。由于即使肉下全切肿瘤,镜下仍见肿瘤对正常瘤周脑组织的浸润,因此对所有患者均应术后行放疗与化疗。大脑半球肿瘤放疗剂量应达到60Gy。化疗药物中效果最显著的药物为亚硝脲类。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洛莫司汀单独应用,或洛莫司汀与羟基脲、丙卡巴肼(甲基苄肼)及长春新碱等联合应用。2、预后星形细胞瘤经手术和(或)放疗后,预后尚佳。目前认为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均可反应患者的预后。肥大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差,而病程长、年龄轻、肿瘤位于小脑、以为主要表现、无及性格改变、肿瘤全切除者,一般预后较佳。肿瘤全切者5年生存率可达80%,而部分切除肿瘤或行肿瘤活检者5年生存率仅为45%~50%。对40岁以上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放疗可获得满意效果。肿瘤复发预后不佳,约半数肿瘤复发后恶变,近1/3肿瘤复发后演变为胶母细胞瘤。复发后肿瘤的快速生长常为死亡原因。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差。手术加放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基本不超过50%。肿瘤位于间脑或前视路者预后更差,生存期不超过2年。年轻患者,肿瘤组织学检查间变程度较轻者预后相对稍好。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情况。部分切除者即使放疗后5年生存率仅16%~25%。放疗对术后患者重要。单行手术治疗者生存期仅2.2年,5年生存率仅21%。73%患者手术加放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有好转。经完整的放疗后,40%患者3年内可控制肿瘤复发。肿瘤复发常为患者的死亡原因。复发后肿瘤生长迅速,常恶变,间变程度加重。其中50%演化为多形性胶母细胞瘤。复发后多需尝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大脑型与小脑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手术全切后预后均佳,尤其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显微镜下全切除时,其预后更令人满意,10年生存率达100%,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并可改善症状。约60%患者癫痫可控制,但次全切除肿瘤者复发率高达67%。前视路型仅累及单侧视神经的肿瘤切除后预后良好,80%~90%患者可治愈,5%可见肿瘤于视交叉处复发。下丘脑型与视交叉肿瘤部分切除肿瘤达减压目的后加放疗仍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知道了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后,您是否还想知道或。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星形细胞瘤治疗文章
厂家: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
厂家:Bristol-Myers Squibb S.r.l.
厂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厂家: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
关注该疾病的还关注脑胶质瘤_脑胶质瘤_天涯部落
&时间: 08:34:00
&点击:2513
脑胶质瘤 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分类 3 临床表现 4 诊疗现状 5 传统治疗方法 6 特点及治疗现状 7 药物治疗 8 新综合治疗 9 预防 10 相关信息 11 相关词条 12 参考资料
脑胶质瘤-概述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届(悉尼)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至今我国还没有脑胶质瘤大宗病例的长期追踪随访资料。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
脑胶质瘤-分类
脑胶质瘤 星形细胞的肿瘤 混合性胶质瘤
1、星形细胞瘤 、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3、胶母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脉络丛乳头状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脉络丛癌
少枝胶质细胞的肿瘤 来源未明的神经上皮肿瘤
1、少枝胶质细胞瘤 、星形母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星形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性肿瘤 、大脑胶质瘤病
1、室管膜瘤 松果体肿瘤
2、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 、松果体细胞瘤
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4、室管膜下瘤 、混合性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
胚胎性肿瘤 神经元胶质细胞瘤
1、髓上皮瘤 、神经节细胞瘤
2、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节胶质瘤
3、室管膜母细胞瘤 、间变性(恶性)神经节胶质瘤
4、神网膜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5、髓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
脑胶质瘤 1、星形细胞瘤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癫痫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癫痫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脑胶质瘤 2、髓母细胞瘤:
①肿瘤生长快,高颅压症状明显
②小脑功能损害表现为步态蹒跚,走路不稳等。
③复视、面瘫、头颅增大(儿童)、呛咳等。
④肿瘤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重要特征。
3、室管膜瘤
①颅内压增高症状
②脑干受压症状(呕吐、呛咳、各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小脑症状(走路不稳 、眼球震颤等)及偏瘫、眼球上运动障碍等。
③手术后复发率几乎为100%易发生椎管内转移。
脑胶质瘤-诊疗现状
脑胶质瘤 至今仍然延续传统治疗方法:
患者由于头痛、呕吐和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和偏瘫、失语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出现后,经神经影像学(CT、MRI)确诊;
接受外科手术开颅肿瘤切除;
手术后做经颅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γ刀、χ刀等);多数病例同时接收疗效很差的经静脉化疗或口服化疗药。
绝大多数患者的平均中位存活期不到一年。
脑胶质瘤-传统治疗方法
脑胶质瘤 1.外科手术切除主要达到减少胶质瘤细胞数量、缓解荷瘤症状、暂时降低颅内压、完成肿瘤病理诊断等四个诊疗目的。然而手术却会激活处于休眠期的瘤细胞迅速进入增殖期,造成术后短期内肿瘤恶性程度升级而复发。
2.术后辅助放疗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均被证实对恶性脑胶质瘤没有价值,因为只有在放射剂量达到73~80Gy时,才能对胶质瘤细胞形成有效杀伤,而正常脑组织所能耐受的剂量仅有60Gy,这一剂量实际上只是对脆弱脑组织本身的放射治疗。
3.术后辅助经静脉系统化疗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脑血流量为全身血流量的1/5,脑内药物也仅为药物全身总剂量的1/5,形不成抗瘤药高浓度环境,又因高效低毒化疗药品种有限,及肿瘤耐药性等限制,使得脑胶质瘤化疗没能广泛应用。
4.由于脑胶质瘤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于其他部位肿瘤,因而新兴的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学在脑胶质瘤的应用存在许多悬而未决问题,仍然十分遥远。  脑胶质瘤-特点及治疗现状
脑胶质瘤 胶质细胞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
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
手术: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
①明确病理诊断
②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
③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
④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
⑤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放疗: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
脑胶质瘤 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性质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R-刀治疗。
化疗: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中医治疗:北京同心医院专家组采用抗瘤系列组方与国药中成药胶囊配伍应用,以稀有的动物和名贵中草药精选研制而成,专家组根据脑瘤的生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异质性,异变性、转移性。
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促使中药通过血脑屏障归精入脑,穿破瘤体组织,封闭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使正常的脑细胞有序分列,直接进入瘤体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脑部微循环,使血氧代谢增强、病灶软化、缩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疗,适用于未进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已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的患者,特别对脑瘤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肢体麻木、抽搐、精神障碍、视物不清重影等症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一般用药10至20天即可明显缓解或消除症状,用药3-6个月后病情基本稳定,多数患者瘤体钙化、缩小或消失,能预防术后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脑胶质瘤-药物治疗
脑胶质瘤 蒂清(替莫唑胺胶囊)是目前唯一治疗脑胶质瘤的口服胶囊制剂,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脑胶质瘤及转移瘤的特效药。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工作显示,蒂清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它的上市改变了尚没有针对胶质瘤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特别是口服药的现状。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蒂清毒副作用低,可有效保护患者靶器官,更为重要的是,蒂清在体内不需经过肝脏代谢即可分解为药物活性物质,作用强、安全性好。
本次医药界的盛会探讨了脑胶质瘤的最新发展和治疗方案,研讨了蒂清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并深入汇报了蒂清的临床试验成果。为蒂清的使用疗效及临床应用的交流开辟一个具有专业深度的平台,为中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论证依据,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带来新的治疗武器,更为被病魔所困扰的广大患者提供更新、更加有效的治疗药品和更加优秀的治疗方案,解除广大患者的痛苦。与会专家指出,蒂清的问世是中国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广大脑瘤患者福音,必将推动中国癌症治疗领域研发的进程,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品为硬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适应症】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用法用量】
脑胶质瘤 本药每一疗程28天,最初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150mg/㎡,一日1次,在28天为一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如果治疗周期内,第22天与第29天(下一周期的第一天)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为≥100×109/L时,下一周期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200mg/㎡,一日1次,在28天的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在治疗期间,第22天(首次给药后的21天)或其后48小时内检测病人的全血数,之后每星期测定一次,直到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时,再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在任意治疗周期内,如果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0×109/L或者血小板数&50×109/L时,下一周期的剂量将减少50mg/㎡,但不得低于最低推荐剂量100mg/㎡。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但可恢复,病人应定期地检测血常规。其他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惫、便秘和头痛、眩晕、呼吸短促、脱发、贫血、发热、免疫力下降等。
对本品及辅料过敏者禁用。由于蒂清与达卡巴嗪均代谢为MTIC,对达卡巴嗪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有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给药前患者必须进行绝对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数检查。在治疗第22天(首次给药后的21天)或其后48小时内检测病人的全血数,之后每星期测定一次,直到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时,再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
肝、肾机能损伤病人慎用本品。
蒂清影响睾丸的功能,男性病人应采取避孕措施。
女性病人在接受蒂清治疗时应避免怀孕。
脑胶质瘤-新综合治疗
1.重视第一次打击
脑胶质瘤 按传统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后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术后重要的神经功能缺失,如偏瘫、失语和视丘下部损害;二是手术的刺激会造成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实际上缩短了病人生存期。接诊的神经外科医师在没有把握从根本上控制肿瘤增殖或治愈肿瘤的情况下,贸然手术切除实际是乱捅“马蜂窝”,后果是造成复发后肿瘤浸润范围广泛、瘤细胞恶性程度增高。因此脑胶质瘤的第一次治疗方案应慎之又慎,不能贸然手术切除。我们根据丘脑或基底节区星形细胞瘤区域多数肿瘤生长缓慢、分化程度较高,可以长时间(5年之内)生存的特点,设计立体定向辅助下肿瘤131I组织间液放疗,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2.强调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我们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年龄、肿瘤部位、性质和特点将胶质瘤分为7个治疗类型:大脑半球、小脑半球、脑干、囊性、脑深部、幕上低级别和小儿的胶质瘤。又分别采取7种新综合治疗方法:即术后瘤内间质化疗、术后瘤内近距离放疗、术后经脑动脉介入化疗、非高颅压状态下单纯经脑动脉介入化疗、免疫导向放疗、瘤组织间液放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等7项新技术。精心拟定39种组合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改变了脑胶质瘤传统治疗的弊端。
3.局部治疗原则已推广
胶质瘤最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脑组织的终位性增殖。我们课题组吸取国外先进的治疗理念与方法,针对胶质瘤终位性特点和不断增殖的现实,设计的7种化疗和放疗方法操作简便,重复给药方便,生物相容性好,全身毒副作用轻微,临床疗效好。1991年以来经全国20多家军队和地方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推广应用,累计完成新综合治疗脑胶质瘤2296例,临床治愈率(生存期超过3年)25.47%,影像学治愈率16%,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4.提倡小体积肿瘤的带瘤生存
不少患者是在健康查体中意外发现体积较小、部位深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早期脑肿瘤。另外,对一些胶质瘤细胞分化较好、颅内占位效应不明显的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应优先选择应用微创、立体定向辅助治疗,或采取不开颅手术的经脑动脉介入化疗等方法。
脑胶质瘤 病理学图像表明,胶质瘤的瘤中心和亚临床区存在一道由淋巴细胞形成的“瘤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胶质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和浸润范围。肿瘤的增殖能力在破坏“瘤栅”的完整性,而脑内防御细胞群又在努力构筑“瘤栅”的完整性。这一对矛盾随时都在发生着,不合理的外科手术尽管短期内减少了肿瘤数量,改善了人体荷瘤症状,但手术治疗对肿瘤的增殖促进是公认的事实。一些重要部位和功能区的低级别胶质瘤、位置深在的小体积胶质瘤,完全可以在不破坏“瘤栅”完整性的情况下,允许患者带瘤生存并保障良好的生命质量,这是提出的治疗新概念。
5.开展精确制导放射治疗
上世纪90年代,单克隆抗体曾作为免疫治疗载体进行肿瘤治疗。课题组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于2002年率先开展了嵌合体型抗核抗体标载的131I对脑胶质瘤进行免疫导向放疗,巧妙利用了抗核抗体与肿瘤细胞坏死组织高亲和力的特点,将其标载的131I运载到瘤体中心坏死区域,与生长过快而崩解的瘤细胞结合,无选择地杀伤坏死区域附近增殖活跃的胶质瘤细胞,达到抑制或治愈胶质瘤的疗效。本项新技术可以十分恰当的形容为“精确制导的导弹携带核弹头,对锁定区域进行核打击。”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课题组共完成56例,其中影像学治愈3例,临床治愈6例,生存期超过1年的52例,无效4例,探索出一种疗效确实、毒副作用轻微的新技术。目前有12家医院协作开展免疫导向放疗2期临床研究,已将本技术作为标准临床研究方法。
脑胶质瘤-预防
1)胶质瘤不会转移
2)胶质瘤极易复发,原因是肿瘤和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时难以完全切除
3)淋巴结肿大说明有炎症,应去医院检查
4)如果肿瘤复发,可以考虑再次手术
脑胶质瘤-相关信息
首例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在哈成功
脑胶质瘤 日,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世光教授成功采用国际先进的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成功为一女患者摘除脑胶质瘤。据悉,此类手术在我国临床应用尚属首次,这标志着我国的神经外科领域在切除脑胶质瘤手术技术上已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45岁的杨女士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农村,6年前开始慢性头痛,8个月前出现间歇性左下肢无力,走路跌跤,约十天发作一次,于日前来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求治。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恶性脑胶质瘤,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手术有一定难度。18日下午,神经外科主任赵世光教授采用国际先进的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顺利为杨女士摘除肿瘤。
据介绍,脑胶质瘤是脑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一年,被称为生命的“灾星”。这种肿瘤手术不易切除干净,术后复发率高,放化疗效果也不理想。而荧光手术系统能在荧光激发下显示肿瘤的形态和边缘,在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影像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目前,国际上仅有德国和日本的神经外科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
&时间: 15:38:59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形胶质细胞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