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黄芪乌鸡汤10g黄芪10g熟地黄10gg党参片

绞股蓝,酸枣仁,茯神,远志,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炙黄芪,白术,白芍,党参_百度知道
绞股蓝,酸枣仁,茯神,远志,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炙黄芪,白术,白芍,党参
这副方子有什么效用?
提问者采纳
补气补血安神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枸杞子15g 熟地黄10g 黄芪15g 紫河车9g 炒白芍10g 淫羊藿15g 菟丝子15g 肉桂3g 炒白术10g 党参10g 当归10g_百度知道
枸杞子15g 熟地黄10g 黄芪15g 紫河车9g 炒白芍10g 淫羊藿15g 菟丝子15g 肉桂3g 炒白术10g 党参10g 当归10g
当归10g这个配方主要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专业人士帮我一下,很急的
喝了以后在排卵期出血了,到现在还一直有点,是不是不能再喝了,以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的
提问者采纳
这是一个滋阴补肾的方子,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行气的功效。常用于眼睛干涩流泪,腰痛,口腔溃疡,产后虚劳,乏力,阳痿早泄等情况。
谢谢,还想问下这里是总共11味药,这么多药组成一个配方算多吗?
不算多,这个医生已经算好的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菟丝子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好赚钱的方子。。哈哈
只要喝了这个方子的药真有效果,多花点也就无所谓了
。。 想吃就吃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浏览过该文章的人还浏览过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盼望对大家有辅助。本文比拟专业,要有必定的中医基本才干完整看懂。
  发表时光: 发表者:李凡成 (拜访人次:352)   /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htm
  注:本文第一作者:河南中医学院从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 常 林
  鼻出血,是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鼻出血可发生于不同年纪、性别、不同时间和节令。鼻出血多为耳鼻咽喉科急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
  古代中医称鼻出血为鼻衄,轻者点滴而下,重者鼻衄如洪。所以中医又有“鼻洪”、“鼻大衄”等病名;若见于感冒后,往往因为产生鼻出血而使病情减轻、趋痊,故又为“红汗”;女性月经期发生有法则的鼻出血,中医称为“经行鼻衄”。
  在古代文献中,《内经》最早从天然环境、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经络损害等方面论及本病,如《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鼻衄候》卷四最早提出鼻衄病名,指出:“衄者,鼻出血也。”并从伤寒、伏邪、时气、温毒、气虚、小儿热盛等方面对鼻出血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在病因方面最早系统阐述鼻出血的医家及古代医籍当属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从六淫、情志、饮食、外伤等方面全面论述了鼻出血的病因:“病者因伤风寒暑湿,传播经络,阴阳相胜。故血得寒则凝泣,得热则淖溢,各随脏腑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衄出一斗一升者,皆外所因。……病者积怒伤肝,积哀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蓄积不已,停留胸间,随气上溢,入清气道中,发为鼻衄,名五脏衄,皆内所因……不内外因证治:病者喝酒过多,及啖炙搏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或坠车马,打扑伤损,致血淖溢,发为鼻衄,名折伤衄。”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卷三十从病机及临床辨证方面将鼻出血诠释的扼要简要,执繁就简,指出:“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从而提出了鼻出血的辨证纲要及治疗提要。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很多,病机复杂多变。其主要病因主要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逸、损伤等,其基本病机病机可演绎为火热灼络和睦不摄血两个方面,所谓“阳络伤则血外溢”。火分虚实,实火(热)与肺、胃、肝胆、心火壅盛关系密切;虚火主要是肺胃与肝肾阴虚。气不摄血与脾虚关系密切。
  1、肺经风热:肺主鼻,属金畏火,其性肃降。外感六淫,肺气壅遏,化热化火,上扰清道,灼伤鼻络,迫血妄行而致。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也。”又如《医醇賸义》卷二说:“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出血。”
  2、胃热炽盛:鼻为阳明经脉所循,胃属阳明经脉,阳明经脉多气多血,故诸经之火,以阳明为最。外感六淫失治化热,火热炽盛,内传阳明,循经上沸,迫血妄行,发为鼻衄。如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怫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
  3、肝火上逆: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其经脉循抵鼻窍。情志不舒,肝气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迫血妄行,发为鼻衄。如清·高秉均《疡科心得集》卷上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者。”
  4、心火亢盛:外感六淫失治,火热壅盛,内传心营;或情志之火内发,亦致心火亢盛。心主血,心火亢盛,迫血妄行,发为鼻衄。如《诸病源候论》卷十说:“心主血,肺主气而开窍于鼻,邪热伤于心,故衄。”
  5、肺胃郁热:饮食不节,嗜食醇酒美味,以至肺胃积热,循经上逆于鼻,灼损脉络,发为鼻衄。
  6、阴虚火旺:久病失养,热病伤阴或素体阴亏,劳损适度,致使肺阴不足,或肝肾阴虚,鼻失濡养,阳络受损,发为鼻衄。如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十说:“衄血虽多由火,而惟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伤害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
  7、脾不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司统血。饮食劳倦所伤,或思虑太过,或久病伤脾,脾气虚弱,统血失司,血溢脉外发为鼻衄。
  【西医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鼻出血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局部因素与全身性因素。局部因素包括:①外伤:如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鼻窦气压聚变、鼻-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挖鼻或用力擤鼻、激烈喷嚏、鼻腔异物等均可损伤局部血管或黏膜破裂而致。鼻-鼻窦外伤、颅底骨折可引起严重鼻出血。②鼻腔、鼻窦炎症:由于局部感染,可损伤黏膜血管而出血。③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或嵴突、黏膜糜烂、溃疡或穿孔,均可致鼻出血。④鼻、鼻窦、鼻咽恶性肿瘤(鼻-鼻窦癌、鼻咽癌)由瘤体溃烂,早期有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涕;晚期因大血管受损坏可致大出血。上述部位的血管性良性肿瘤出血一般较剧烈。全身性因素包括:①凝血阻碍:血液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纤维蛋白构成障碍、胶原性疾病、肝肾功能侵害、养分不良、中毒等均可影响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鼻出血。②血管异常:动脉硬化、风湿热、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大症等均可使血管脆性增长而出血。③血流异样:高血压、心力衰竭可因血管回缩力和压缩力削弱,决裂后常不易愈合而致反复出血。④其它原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传染性肝炎等若体温过高及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可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另外,内分泌失调如女性青春期或月经期均可因内分泌程度变化而引起出血,绝经期妇女鼻出血还与毛细血管脆性增添有关。
  【诊断要点】
  对鼻出血的诊断要点应当注意了解诱发原因、明确出血部位,查清出血原发疾病,假如是大出血或反复出血在者,还应估量出血量,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1、病史,多有外感热病、鼻外伤及鼻部疾病、肿瘤及全身各体系疾病等病史。同时留神讯问生涯及工作环境等诱因。
  2、临床表现,鼻中出血,单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生少见;轻者仅涕中带血;较重者,渗渗而出或点滴而下;严峻者,血涌如泉,鼻口俱出。甚者出现气随血脱如血流如涌,面色苍白,口渴神疲,冷汗淋漓,血压降落,脉如游丝之危证。
  3、局部检查,在前鼻镜或间接鼻咽镜或鼻内窥镜下,寻找出血点或渗血面。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和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为鼻衄的好发部位。同时鼻咽顶部、咽隐窝、鼻窦是肿瘤好发区,亦为鼻出血多发之处。
  4、帮助检查
  (1)血惯例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出凝血实验,必要时凝血酶原检讨等。
  (2)必要时X线或CT、MRI检查,以懂得有无鼻腔、鼻咽部、鼻窦新生物。
  【优势分析】
  鼻出血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西医对鼻出血的诊疗,强考察明原因,包括各种局部因素与全身性因素,在首先局部止血(常用的局部止血方法有:烧灼止血法、前后鼻孔填塞压迫止血法、气囊压迫止血法、硬化剂局部注射止血法、血管栓塞止血法,以及激光、冷冻止血法、手术结扎血管止血法等)的基础上,对因治疗,酌情配合全身性止血用药;同时,针对出血危重症,采用必要的抢救性措施。在此,西医对鼻出血的诊疗长处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是采用各种检查方法,以尽可能查明原因,从而对鼻出血的病变性质、规律或特色、预后与转归有一个明白的意识;二是对鼻腔大出血具备敏捷止血的方法,其中特别是前鼻孔填塞法、后鼻孔填塞法,以及动脉结扎术;三是对大量鼻出血引起的危重症的抢救方面,如弥补血容量、抢救休克,拥有确实疗效。然而,由于鼻出血的病因庞杂,在许多情况下一时难以查明原因,很难发挥对因治疗之法;有时即便病因已明,甚至也进行了对因治疗,但依然发生反复出血,或需要反复屡次进行局部止血措施,从而引起某些并发症(如填塞法有可能引起鼻窦沾染、中耳感染,烧灼止血有可能引起鼻中隔穿孔等)。也由于鼻出血是一种急症,对于阔别医疗机构的患者来讲,在良多意外鼻出血情况下,西医止血措施有远水难救近火之憾。
  数千年来,中医药对鼻出血岂但在局部止血方法方面积聚了大批临床经验与卓有成效的“土方法”,普遍地应用于临床,同时也为宽大一般人民大众所熟知,可能应不断之急以自救;而且在辨证论治方面,也积累了丰盛的经验,尤其对于那些起因不明,或反复出血的患者而言,辨证论治更能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此外,中医药也才能挽狂澜,救大出血于逝世生之间,但跟着西医的发展,单纯采用中医药挽救出血性休克的计划已经运用得越来越少。
  依据上述中、西医各自对鼻出血的诊疗上风,能够以为,对鼻出血应当采取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与方法,包含:(1)对鼻出血的疾病诊查办法,应该以西医为主,结合中医四诊;(2)对鼻出血的应急处置办法,应亦中、亦西,鼎力遍及中医止血的“土方式”,必要时利用西医的局部止血措施;(3)尽可能采用西医的对因治疗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相联合,施展中、西医各自的优点,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
  一、肺经风热证
  主证:鼻中出血,点滴而下,量不多而色鲜红。鼻腔干燥、灼热感。鼻塞涕黄,咳嗽痰少,口干咽痛,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数或浮数。
  病机分析:外感风热失治,致肺热内蕴,熏蒸鼻窍,迫血妄行,血溢清道,故见衄血,血色鲜红,点滴而下;邪热上蒸,灼伤肺津,故鼻黏膜干燥、灼热感、口干咽痛。鼻为肺窍,肺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若肺经风热,邪壅鼻窍则鼻塞涕黄;邪热阻肺,宣降失职,在内则咳嗽痰少,在外则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数或浮数为肺经风热之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剂:桑菊饮加减(《温病条辨》)
  药物组成:桑叶10g,菊花10g,桔梗9g,连翘12g,杏仁10g,薄荷9g,甘草3g,芦根9g。
  加减:临证酌加白茅根、栀子炭、丹皮;肺热壅盛而表证不显明者,减薄荷加黄芩、桑白皮以清泻肺热;口干咽痛者加天花粉、玄参、马勃以养阴利咽;咳嗽痰稠加象贝母、枇杷叶、瓜蒌仁、冬瓜仁清肺化痰。
  二、胃热炽盛证
  主证:鼻中出血,量多势猛,血色鲜红或深红。鼻黏膜色深红而干燥。口干口臭,或见齿衄,渴喜凉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数或滑数。
  病机分析:诸经之火,以阳明为最。外感六淫失治,致胃热壅盛,熏蒸鼻窍,迫血妄行,故鼻衄量多势猛;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胃火炽盛,蒸灼营阴,故血色深红微暗而口干;邪热上盛、迫血灼津,故鼻黏膜深红而干。全身及舌脉所见,均为胃热壅盛之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芒硝3g(冲服),大黄6g(后下),栀子10g,连翘10g,黄芩12g,薄荷9g,甘草3g,蜂蜜10g(冲服)。
  加减:临床可参加生地、丹皮、白茅根、藕节炭以凉血止血。若胃热伤津,鼻齿俱衄,烦渴引饮,可加生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止渴除烦或用玉女煎加减。
  若鼻衄量多,面色潮红,唇红,心神不安,脉洪大,尺脉重按无力,多因胃火上炽,迫血妄行,而兼肾水不足,治宜滋阴清胃,凉血止血:可用玉女煎加味:生地黄30g,石膏30g,知母10g,麦冬12g,牛膝15g,仙鹤草30g,龙骨30g。
  三、肝火上逆证
  主证:鼻中出血多因郁怒而发,量多,血色深红,鼻粘膜色鲜红或深红。头痛头晕,耳鸣,急燥易怒,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胸胁胀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剖析:气有余便是火。肝疏泄变态,郁怒则肝火内生,循经上逆,迫血妄行,故鼻衄因郁怒而发,量多势猛,血色红赤,火盛则热极似水,血色深红;肝火上逆迫血,故鼻黏膜色深红。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火内盛之证,若因外感失治,邪毒内传肝胆所致者,则见有发热。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药物组成: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泽泻9g,川木通6g,车前子10g,当归12g,柴胡9g,生地12g,甘草3g。
  加减:方中可随证加入牡丹皮、白茅根、茜草根、旱莲草等以清热凉血止血。同时,肝火上逆者,注意降气,方中可加入代赭石、石决明降逆潜阳,引血下行。便秘者加生大黄、芦荟以通便泻热。若咽干口渴,鼻黏膜色红干燥者,减去泽泻、木通、车前子等利水之品,加入沙参、五味子、白芍以滋肝清热。
  四、心火亢盛证
  主证:鼻出血发病忽然,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鼻粘膜红赤。面红身热,心烦失眠,溲黄或见口舌生疮,舌尖红,苔黄,脉数。
  病机分析:心主血,鼻为血脉多聚之处。心火亢盛,上蒸鼻窍,热扰营血,灼伤阳络而致衄,故见突然鼻衄,量多,血色红赤,鼻黏膜红赤。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火亢盛之证。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泻心汤(《金匮要略》)合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组成:大黄6g(后下),黄芩10g,黄连6g,水牛角30g,生地12g,赤芍12g,丹皮10g。
  加减:临证可加入白茅根、侧柏叶、紫草、茜草根凉血止血。小便黄或见口舌生疮者,合导赤散清心导热;心烦失眠者,可加炒栀子、淡豆豉、炒枣仁以清热除烦而安神。
  五、肺胃郁热证
  主证:鼻衄常在嗜食辛辣或烟酒刺激后发生,量或多或少,鼻黏膜色暗红乏津,口燥咽干,渴喜凉饮,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病机分析:嗜食辛辣或过度烟酒,致肺胃郁热,熏蒸鼻窍,热伤阳络,血溢脉外,故见鼻衄,鼻黏膜色暗红;热盛则衄量多而色赤,热微则衄量少而色略暗。若郁热熏蒸鼻窍,邪毒滞留,耗费津液,灼伤鼻中黏膜,则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干燥糜烂结痂。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胃郁热之证。
  治法:清解肺胃,凉血止衄。
  方剂:桑白皮饮(经验方)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组成:桑白皮15g,黄芩15g,麦冬12g,赤芍10g,牡丹皮9g,地骨皮15g,白茅根30g,木通10g,甘草3g,生地12g,生石膏30g,知母12g,川牛膝15g。
  加减:方中可减木通,加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便秘者,加生大黄泻火通便;出血量多者,加旱莲草,茜草根、三七粉活血止血。
  六、阴虚火旺证
  主证:鼻衄色红,量不甚多,时作时止,鼻内干燥感,鼻粘膜色红而干燥少津,或见鼻中隔黏膜干燥腐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温热病后或素体阴虚,阴液不足,鼻窍失于濡养,阳络轻易受损,故见鼻衄时作时止,鼻内干燥感;虚火熏灼鼻窍,火甚则血色红赤,火微则血色微暗;虚火上炎,故鼻内炽热感;若兼邪毒滞留,则鼻内微痛微痒,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干燥糜烂结痂。全身及舌脉所见,为阴虚火旺之证。
  治法:养阴降火,凉血止衄。
  方剂: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药物组成:生地15g,麦冬12g,白芍15g,丹皮10g,浙贝母10g,玄参15g,薄荷6g(后下)甘草3g。临证可酌加白茅根15g,旱莲草15g。
  加减:养阴清合适于肺阴亏虚所致,临证可酌加白茅根、旱莲草、旱莲草15g;口渴加玉竹、天花粉生津止渴;便秘者加郁李仁、火麻仁润肠通便;鼻衄病程长,出血量少,但緾绵不止者,可加入茜草根、桑螵蛸、白及以收敛止血。
  若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者,多属肝肾阴虚,可用知柏地黄汤加煅龙骨、煅牡蛎,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原;伴干咳少痰,肺肾阴虚者,酌加五味子、麦冬。若见心烦,口舌干燥,或有胸胁不适,干咳注痰,舌质偏红,脉弦细数,多属肝肺阴虚,可用一贯煎加减,药用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当归、枸杞、川楝子、百合、丹皮、侧柏叶、仙鹤草、白茅根之类。
  七、脾不统血证
  主证:鼻衄常发,渗渗而出,色淡红,量多或未几,鼻粘膜色淡。伴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疲倦,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
  病机分析:脾不统血,摄血无力,血溢脉外,故鼻衄常发,渗渗而出;脾不统血者,气血两亏,血亏则血之形质不足,故血色淡;气虚则血少,鼻窍黏膜失荣,故鼻黏膜色淡。全身及舌脉所见,为性格亏虚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剂: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龙眼肉15g,酸枣仁20g,木香10g,人参30g(另炖),当归12g,远志10g。
  加减:可酌加仙鹤草、茜草、白及、阿胶养血止血;纳差者可加山楂,神曲,麦芽和胃消食。面色晃白,萎靡不振,嗜睡乏力,腰痛,脉沉迟,酌加巴戟天、淫羊藿之类以助温补脾肾,摄血止血。若反复鼻衄,伴头昏、乏力,面色萎黄,唇色苍白,心悸,口干,腰酸,苔薄,脉细数,多属气阴两亏,酌加熟地黄、白芍药、麦冬、知母之类。
  若素体虚弱,鼻衄反复,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面部潮红,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舌红,脉虚芤,多属阴阳两虚,治宜滋阴助阳,引火归原,可用肾气丸加玄参、牛膝、阿胶之类。若因鼻衄量大势猛,出血过多而致气随血脱或失血亡阳之证,症见汗多肢凉、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神昏、脉微欲绝者,宜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或用参附汤回阳救逆。
  【外治】
  1、简易塞鼻止衄法:以棉签、脱脂棉,蘸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1‰肾上腺素液(高血压者禁用)、止血药粉,或用明胶海绵,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亦可以母指和食指紧捏外鼻鼻翼向鼻中隔处使劲压迫以止血。
  2、吹药粉法:主要用清热收敛,涩血止血的药末,吹入鼻腔止血。多用于少量出血。药物如百草霜、血余炭、马勃粉、血竭粉、生大黄粉、云南白药等。鼻内清拭后,先以干棉片压迫止血,待鼻衄缓解后看清出血点,吹入药物粉剂,再以干棉片压住出血部位。
  3、塞鼻法:用药棉蘸药物粉剂或药液填塞于出血的鼻孔。如用湿棉片蘸上血余炭、百草霜、马勃粉,血竭粉、生大黄粉、云南白药等填塞于出血鼻孔。
  4、冷敷法:以冷水浸润的毛巾或冰袋敷患者前额或颈部约10分钟,可达到减少出血或止血的目的。
  5、导引法:用肉桂粉或吴茱萸粉用水调成糊状,敷足底涌泉穴,每晚1次。多用于反复鼻出血者,或有反复出血偏向者。
  6、烧灼法:对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采用此法,如30%~50%硝酸银,30%三氯醋酸烧灼,铬酸珠烧灼;也可选用YAG激光、射频或微波烧灼止血。烧灼前先用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甲,l%~2%地卡因溶液麻醉出血点及其邻近粘膜,而后再烧灼出血点,应防止烧灼过深,烧灼后涂以中西药软膏。有动脉性大出血者采用以上方法一般无效。
  7、激光、微波止血法:用微波、Nd-YAG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在局麻下,进行鼻腔出血点或溃疡面照耀治疗,以到达止血目标。
  8、前鼻孔填塞法:用于鼻出血量多,出血部位不明,或经其它部分止血无效者;24-48小时后掏出填塞物,如仍有出血可另行填塞。填塞纱条内亦可放入云南白药、三七粉、血竭粉等以增强止血作用。
  9、后鼻孔填塞止血法:用于鼻腔后部出血或经前鼻孔填塞未能止血者。填塞物留置时间不宜走过小时,同时应给予抗生素或磺胺药以防引起中耳炎等并发病。
  10、冷冻止血法:在名义麻醉下,用咽鼓管导管端置于出血点,将液氮自管内持续注入约1min,待复温后取出导管。
  【针推推拿治疗】
  一、针刺法
  1、肺经风热证:取尺泽、曲池、合谷、天府、迎香。泻法。
  2、肺胃郁热证:取尺泽、曲池、合谷、天府、二间。泻法。
  3、胃热炽盛证:取内庭、历兑,或至阴、昆仑。泻法。
  4、肝火上逆证:取巨髎、太冲、风池、阳陵泉、阴郄。泻法。伴高血压,加刺人迎或曲池。
  5、心火亢盛证:取阴郄、少冲、少泽、迎香。泻法,并点刺少泽、少冲出血。
  6、阴虚火旺证:取肺俞、太溪、迎香;阴虚阳亢加刺三阴交、行间。平补平泻法。
  7、脾不统血证:取脾俞、肺俞、足三里、迎香。补法。伴贫血症,加刺膈俞、膏盲。
  8、阳虚证:取肾俞、命门、太溪。补法,或加温针。
  二、灸法
  用于气虚血脱证者。取百会,平和灸,每次20~30min。
  三、放血法
  适用于外感热病或脏腑火盛所致鼻出血,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出血;或逆耳垂,挤出血液10滴。
  【经验方】
  一、丹芍茅花汤(上海中医药大学张赞臣教授)
  药物组成:丹皮9g,,黄芩9g,,生白芍9g,,白茅花12g,,蚕豆花12g,,仙鹤草12g,,旱莲草12g.
  用法:清热凉血,适用于各种鼻衄。水煎服,每日1剂。
  二、清火止衄汤(中国中医迷信院耿鉴庭研究员)
  药物组成:白茅根15g,,黄芩炭10g,,栀子炭10g,,牡丹皮10g,,赤芍药10g,,大蓟6g,,小蓟6g,,荷叶10g。
  用法:清肺泻火,凉血止衄。适用于鼻衄(实火型),证见鼻衄,舌红,脉数。水煎服,每日1剂。
  三、蔡氏鼻衄汤(河南中医学院蔡福养教学)
  药物组成:生地15g,白芍12g,丹皮15g,炒栀子10g,白茅根12g,茜草根炭10g,大小蓟各9g生柏叶12g。
  用法:凉血止血,清心泻肺。用于治疗肺热伤络,血热妄行所致的鼻出血,色红量多者。每日1剂,水煎服。
  四、桑白皮止衄汤(湖南中医药大学谭敬书教授)
  药物组成:桑白皮10g,白菊花10g,黄芩10g,薄荷6g,生地黄20g,赤芍药15g,牡丹皮12g,酒大黄6g(泡服),田三七粉2g(兑服),仙鹤草15g。
  用法:清肺凉血,化瘀止血。治疗鼻衄属肺经郁热者。
  五、加减归脾汤(云南中医学院张泽仁教授)
  药物组成:潞党参20g,炙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2g,炒枣仁20g,茯苓15g,炙远志9g,广木香6g,鹿角胶30g(烊化)、肉苁蓉15g,鸡血藤30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旱莲草10g,,炙甘草6g.。
  用法:健脾益气,养血止血。适用于脾不统血,症见鼻衄,紫斑,心悸少寐,面色萎黄,形羸短气,头晕目眩,纳呆神倦,舌质淡,脉粗壮。水煎服,逐日1剂。
  六、清热止衄汤(香港浸会大学王永钦教授)
  药物组成:生石膏30g,桑白皮15g,栀子12g,黄芩12g,白茅根15g,大小蓟各12g,藕节炭12g,生地15g,牡丹皮15g,怀牛膝15g,甘草6g。
  用法:主治实火鼻衄。
  七、破格救心汤(山西省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名老中医李可)
  药物组成: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另炖),山萸肉60~12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次冲服)。
  适应证: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性命垂危,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凉,面色晄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等。
  用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昼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日夜频频喂服1-3剂。〔7〕
  八、引火汤(山西省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名老中医李可)
  药物组成:熟地90g,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g,云茯苓15g,五味子6g,油桂2g(米丸先吞).。
  适应证:滋阴配阳,引火归原。实用于因为鼻大出血“阴虚不能抱阳,肾中之火离位上奔”者,证见鼻衄日夜不止,出血量多,面色不苍白反而娇红如醉酒状,口干不渴,双膝独冷,舌红无苔,脉芤如按葱管者。
  【临证心法】
  一、辨证思路
  1、辨外感内伤:外感鼻衄多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多与邪犯肺系所致。表现为鼻中衄血多为一侧性,量少,点滴而下,色彩鲜红。多伴发热恶风,鼻塞,头痛,喉痒咳嗽、口干咽痛等风热或燥热表证。内伤鼻衄多由肺、脾、胃、肝、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出血量、色、质等特点虚实可鉴,舌脉多有征象。
  2、辨证候虚实:实证鼻衄,起病急,鼻衄量较大,来势较猛,血色深红或鲜红,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浮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发烧口渴,便秘溺赤等。患者在鼻衄之前,可有周身烘热,面红,头胀脑热之感,继而血涌鼻窍,口鼻出血。虚证鼻衄个别无预兆症状,或只感鼻痒不适,随之鼻血渗渗而出,鼻衄色淡红,来势迟缓,时出时止,出血量较少,血色淡红,病程较长或重复发生,同时伴有面色无华,疲倦纳差,神疲勤言或见头晕目眩,耳鸣,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
  3、辨相干因素,鼻衄量少,点滴而下,伴发热恶风,咽痛口渴、喉痒干咳者,多属风热或燥热犯肺;鼻衄量多势猛,色鲜红者,若伴口臭、腹胀,口渴便秘者多属胃火上燔;若伴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者多属肝火上逆;若伴心烦急躁,渴喜凉饮,小便短赤者多属心火亢盛;若鼻衄血色淡红,量不多,时作时止,常于夜间鼻衄,伴口干津少,头晕目炫,或见耳鸣心悸,五心烦热,或见龈浮齿摇而微痛,多属阴虚火旺;若见鼻中衄血,渗渗而出,时衄时止。面色晄白,少气懒言,纳差便溏,多属气不摄血。
  二、治疗原则及随机应变规律
  1、治本与治本:鼻出血的“标”即出血,而“本”即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及病理变更。本病的治疗,首先当急则治其标,以止血为首务。待血止人静后,再详而辨之,以图治标。其论治本病之“本”,当先分清外感与内伤及实火、虚火或气虚。
  外感鼻衄,当分邪之寒温。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卷三十指出:“凡伤寒因衄而邪得解者,即所以代汗也,不用治之。若虽见衄,而脉仍浮紧,热仍不退,是必衄,有未透而表邪之犹未解耳。故仍宜麻黄、桂枝等汤。然此二汤乃仲景正伤寒之治法,尚病由温热,而有未宜于此者。”若以温热邪毒袭肺所致鼻出血者,多以宣肺散邪止衄为主要治法,再根据外邪性质风热、燥邪之不同,分辨采用疏风清热止血或散邪润燥止血等法治疗。
  内伤鼻衄,脏腑功效失调,重要波及火与气,虚与实。其病机多与实火、虚火及气不摄血有关。实火者,当以清泻脏腑炽热及降气为主,兼以凉血止血;虚火者,以滋阴降火为主,兼以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养血止血。对出血重大,气随血脱而有亡阳虚脱之虞者,当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为急。
  2、泻火与止血:在鼻出血的进程中,由于邪气的传变和病机转归不同,外感病可能由于失治误治,邪气入里,使脏腑火盛,演变为火热实证;脏腑实火证鼻衄由于出血量多势猛,若止血不及,大量失血,气随血脱,转化为气不摄血或亡阳之证。同时,在治标之时,若过用寒凉止血之品,使血行滞涩,亦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气滞血瘀之证。因而,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其治法用药亦要“随证治之”,及时调剂治则及用药以适应新的病理机改变化。从临床角度而言,外感邪气所致鼻衄,若为风寒郁表,邪无前途,此时鼻出血量较少,有些出血仍是散邪泄热的一个道路,鼻出血后,热退身凉,可能不必药患者亦可自愈,如“红汗”景象。有些患者在年龄外感温热邪毒,出现鼻出血,主要应用宣肺散邪,“在卫汗之”之法为主,如用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等加白茅根、仙鹤草等,以预防邪气入气入营。此时的止血药不宜过多,量不宜过重。但若邪毒入里化火动血,迫血妄行而见鼻出血,往往量多势猛,血色鲜红,此时,应根据局部和全身的主要“火”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在清脏腑火方面根据主证所辨,可择方选药,如用清胃散、玉女煎、凉膈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泻心汤等,以分别清胃火、泻肝火,泻肺火,清心火等,同时,针对热盛动血之证,可合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通过辨证论治,如药证相符,热退血止,病情向愈。在治疗过程中亦可能会出现辨证失准,药证不符,持续出血,且量大不止现象,而此时气随血脱演变为气脱亡阳之证。此时用药,就须要补气回阳,多用“独参汤”或“参附汤”。至于出血量多时,对于内服收涩止血药的运用,在辨证论治条件下,可适入选择存在双向作用的活血止血之品,如三七、蒲黄、茜草根、苎麻根、云南白药等加入剂内,以防止止血留瘀之弊。
  3、降气与引热下行:鼻衄与气机关联亲密,气机乃升降出入。无论是实火、虚火抑或气虚所致鼻衄,其根本病机仍旧不出气机升降失调的范围。如脏腑实火的产生主要是气机过度亢盛或的成果,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而脏腑虚火,是脏腑阴不足以制阳,而表现出阳的绝对亢盛,即所谓的“阴虚内热”。无论实火还是虚火,其特征就是“上炎”,灼伤阳络,就会出现鼻出血。因此,在鼻出血的论治中泻胃火、泻肝火、泻肺火均要与降气相结合,以调整气机的方向。而降气之同时,亦要注意引血下行之品做为引经药。如肝火上逆所致鼻出血,多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等以泻肝火,同时,注意配用生石决明、生龙牡、代赭石、磁石等药以降气;泻胃火既用生石膏、黄连、大黄等苦寒泻热,亦要注意用苏子、旋覆花、代赭石、降香等降气和胃药以调整“诸逆上冲”之气机,使血随气机下行。同时,在清火降气之中,再加引血下行药怀牛膝,其多有事半功倍之效,这在《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著名明清治“血病”医案中,不足为奇。
  4、益气与回阳:在鼻出血辨证论治中,益气与回阳主要是针对由于脾肾阳衰,气血不足所致的久病鼻衄或出血量大造成的气脱亡阳之证。脾气衰弱,不能摄血,以致血失脉络束缚,溢于脉外而造成鼻出血。这种证型鼻出血多表现为:鼻中衄血,渗渗而下,血色淡红,固然每次衄血量不多,但病程较长,往往造成气血两亏而涌现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倦怠,乏力自汗,心悸气短,烦燥失眠,舌淡胖苔白,脉细无力或芤脉等脏腑性能消退临床表示,此时病变的脏腑已由脾演化成脾、肺、心等脏俱病。此时治应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14〕,一方面甘温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药如黄芪、人参、黄精、白术、山药之类,另一方面在益气的同时,注意补血养血,阴阳互根,多选用归脾汤、十全大补汤或八珍汤等,药如当归、熟地、白芍、枸杞子、山萸肉等。第三方面,注意酌用小剂量“动药”,如木香、砂仁、陈皮、半夏等理气和胃之品,以求用药方面动静结合,避免长期调补而发生滋腻。
  鼻腔大失血及其当前所发生的变证,根据中医临床所见多会出现两种病理变化,一方面表现为“阴虚不能敛阳,虚阳上浮”的“火不归原”证;另一种变化则表现为“气随血脱”的“亡阳”证。对于前者“阴虚不能抱阳,肾中之火离位上奔”所致鼻中大出血,其辨证要点为:出血量多,面色不苍白反而娇红如醉酒状,口干不渴,双膝独冷,舌红无苔,脉芤如按葱管者,可用清、陈士铎的“引火汤”〔15〕滋阴抱阳,引火归原;在这方面山西省灵石县人民医院名老中医李可先生对此运用实际颇多心得,并对陈士铎的“引火汤”的运用有自已独到心得经验和确切疗效,对此应引起咱们的关注。〔8〕(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0)
  对于鼻腔大出血中或大出血后呈现的“气脱”或“亡阳”证,中医药毕竟是否救急?中医药怎么救急?中医从来的用药经验是:如鼻中突然出血,势猛量大,随着出血量大,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淋漓,往往造成气随血脱,亡阳而晕厥休克。若治不迭时可有“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虞。此时中医药的内治应遵守“甚者独行”、“回阳救逆”的准则,普通可用大剂量“独参汤”或“参附汤”回阳固脱,救急于倾刻。对于在大失血患者的“气随血脱”、“失血亡阳”的垂危时刻是否敢于运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如何运用人参跟附子?我国有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焦树德传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和山西省灵石县人民医院名老中医李可先生对此均有较深入领会,特殊是李可先生用药独到,在其治疗吐衄便血,妇女血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阴竭阳亡,元气暴脱的急危重症中,多用借鉴方“破格救心汤”中的附子用量正常在30~100~200g,远远超过经方剂量,并在配伍、煎煮及服药方法上亦颇有心得。
  【名医经验】
  一、干祖望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实证多清营泻肝,虚者宜统血潜阳
  对鼻出血的辨证论治,可将其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实证主要包括血热妄行证、肝火上犯证,虚证主要有脾不统血证和阴虚阳亢证。在实证治疗中,对于血热妄行证主要凉营止血为主,多用清营汤加丹皮、甘中黄以专清血中之热。若为心火上炎,加木通、黄连、白茅根等;若为肺火内郁,加黄芩、桑白皮等;若胃火上燔,加石膏、山栀、芦根等。对于肝火上犯证,用龙胆泻肝汤重剂清肝泻火。对于虚证中的脾不统血证,取法于统血归脾,用归脾汤或止血归脾汤。一般症情归脾汤原方应用即可,较严重鼻衄可加陈阿胶,紫河车等,取其血肉有情和补气止血作用。对阴虚阳亢证,取育阴潜阳法,一般用常以六味地黄汤作基础方再加平肝潜阳药。干祖望对本证型的治疗有一经验方推举使用: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熟地、山药、女贞子、墨旱莲、阿胶、盐水炒牛膝、地骨皮等。至于对鼻出血量大势猛,出血时间较长造成的“气随血脱证”,可急取独参汤抢救,或口服或鼻饲。其选用的人参以紫色、硬实、单个分量不低于30g者为佳,体胖者可加至60g。如为“亡阳虚脱”可在独参汤中加入同样重量的熟附块,以回阳救逆。
  二、耿鉴庭经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实火清火止衄,虚火育阴止血
  耿鉴庭研究员辨证论治鼻出血,简约为实火证及虚火证。对于实火证鼻出血多选用自拟经验方清火止衄汤(见本篇“经验方”)为基础方,根据辨证病变脏腑再分离加减用药。如肺火症状显著,又寸脉大者,方中黄芩可增量,再加桑叶10g;若心火重,舌赤忱烦,脉大而数,加连翘10g,,或犀牛角适量;若胃火重者,脉多洪大,舌赤苔黄口渴,可加生石膏15-30g;若便秘腹满,脉实,舌苔焦黄,可加枳实10g,,生大黄10g;肝火重者,脉弦,目赤,面部青筋崛起,加龙胆草6g,茜草10g;小便黄赤,舌苔腻黄者,加车前子6g,或木通4g,以导热下行;若因沾染病高烧引起,可加贯众炭10g。以上药物水煎内服,每日1剂。
  对于鼻衄日久断续发生,衄后往往头眩耳鸣,目昏心悸,体疲惫力,鼻、咽、口、舌均干燥感,甚至有干咳,脉细数,舌质淡红少苔者,多辨为阴虚体质不足,藏统渎职,以致频频作衄。治宜育阴止衄法。可煎服经验方“育阴止衄汤”。药物有:仙鹤草10gg,血余炭10g,南北沙参各6g,干地黄12g,白芍10g,当归头10g,旱莲草10g,藕节15。若气阴虚者加玉竹10g;血虚者加阿胶10g,肺虚者加天冬10g;胃阴虚口渴者加石斛10;肾阴虚而有咽干、手足心热者加元参10g,地骨皮10g;出血不止者加三七末2g,和服。或加白及10g;阳浮于上,而面现潮红者加牛膝10g,引热下行;消化不好加荠菜花10g;若因血液病引起鼻出血,可辨证为脾不统血,气血两虚。当根据详细情形另定处方。
  三、谭敬书经验(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肺胃郁热致衄,桑白皮饮主之
  谭敬书认为鼻衄的基本病因病机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因外感热病所引起的鼻衄,其病机多属肺热、胃热、心经热盛;二是因饮食、情志失调,脏腑郁热所致,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胃、肝胆、心经等;三是因脏腑虚损,以致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或脾虚统血失司或阳虚不固而鼻衄。其中实证肺胃郁热证在临床中多见,常用自拟方“桑白皮饮”论治。
  桑白皮饮组成:桑白皮10g,麦门冬20g,白茅根30g,赤芍药15g,牡丹皮12g,地骨皮10g,黄芩10g,木通6g,甘草6g。功能主治:清热泻肺,凉血止血。治鼻衄。临证加减:若见鼻腔干燥、灼热感,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胖,苔黄,脉缓有力或滑等肺胃郁热证者,酌加葛根、知母、大黄之类;兼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质偏红,脉弦等肝胆郁热证者,加生地黄、牛膝、栀子、石决明、夏枯草之类;兼见鼻黏膜干红少津不润,舌质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等阴虚燥热之证者,酌加生地黄、玄参、火麻仁之类;兼见纳差,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寸脉浮,属脾虚肺热(燥)之证,酌加黄芪、白术、神曲、麦芽、陈皮之类,去赤芍药、牡丹皮。
  四、李可教训(山西省灵石县国民病院名老中医):破格救逆治大衄,引火归原安浮阳
  李可运用自创的“破格救心汤”合“引火汤”(方见前)胜利治愈了50多例严峻鼻出血。对于阴虚于下,龙雷之火上奔所致鼻出血,李可认为:鼻腔“大出血不止,有日夜达半脸盆者,面赤如醉,脉如波澜汹涌,重按则无。此属阴虚于下,龙雷之火上奔无制,阴竭阳亡之变,就在刹那,切不可寒凉清热止血。速投破格救心汤合引火汤,以滋阴配阳,引火归原,一服立止。”对于由于鼻大出血“气随血脱”者,他强调说,若“鼻衄日夜不止……渐变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白如纸,气味奄奄,此为气随血脱,阴损及阳。脾肾阳衰,不能统摄血液。速投本方(指“破格救心汤”),龙牡煅用,山萸肉加至120g,干姜改姜炭10g,三仙炭各10g,血余炭4g冲,生芪30g,归身15g,阿胶20g(化入),熟地45g,以滋阴救阳,益气止血固脱。”细观其“破格救心汤”回阳救逆,其中人参之量及煎服法仍循常法,而其附子用量却冲破经方、其配伍、煎服法亦有回味无穷之处:①配伍:凡用附子超过30克时,不管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监制附子毒性;②文火久煎: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者,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煎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煎煮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③武火急煎:危急濒铁心衰病人,应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时,则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
  病例:灵石水头村邢春英,女,51岁。日诊。从拂晓前4时起鼻腔大出血,至晚8时不止,已出血5中碗,约3000ml,仍滴沥不断,头晕不能起床,心悸而喘。其面色不仅毫无苍白之色,反红喷喷如醉酒状。脉大无伦,按之空软,实即“芤”脉之如按葱管。遇血证无数,“芤”脉则是首次亲见。双膝独冷,不渴,舌红无苔。血压畸形。患者从42岁起发病,一年数发,已历10年。此由阴虚不能抱阳,肾中真火离位上奔,予大剂引火汤:熟地90,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云茯苓15,五味子6,山萸肉、阿胶各30(化入),自己头发制炭3(冲服),怀牛膝30,油桂3(米丸先吞)。上方服1剂破止,又连服2剂,痊愈。日,即13年之后又大衄盈碗。自按1971年旧方连服3剂又愈。
  五、焦树德经验(北京中日友爱医医院教授):止血不独炭剂,救逆重用人参
  焦氏惯用《千金要方》中的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热证吐衄,且药多生用。如常用途方:生地30g,赤芍12-15g,丹皮12g,水煎服,生犀角粉3g(冲服,后改用水牛角20-30水煎)。即使在辨证论治方中加减,亦很少用炭剂,如常加白茅根,生代赭石、生石膏、生藕节、生侧柏叶等。〔17〕他认为:热证吐衄有些药味生用反而止血后果明显,如著名的清热止血剂“四生丸”(生侧柏叶、生地、生艾叶、生荷叶)即为此意。如他在《用药心得十讲、侧柏叶》中云:“实际上本品最常用于凉血止血,生用的机遇较多。例如四生丸常用于各种热性出血。这是前人对本药的使用习惯及经验”。〔18〕
  对于气随血脱之“亡阳”证者,焦树德认为,独参汤主治元气大虚,神昏气弱,脉微欲绝;或大出血者,或崩产脱血,血晕神昏等病情危急者;或行走之间,暴然眩仆,气微欲绝,喉无痰声,身天真热,此阴血虚而阳气暴绝,急宜此汤救之。独参汤的用量,成人一般为50~80克,病情较轻者可用30~40克。病情极其危重者,有时须用100克左右,急煎灌服或鼻饲。焦氏运用独参汤时,常因病情危急,多嘱患者家眷急用人参100克左右,捣碎或轧为粗末、急煎15~20分钟,随即取一匙灌服,一边煎一边服,越煎药力越入,约1小时取浓汁再大量服下。
  六、朱进忠经验(山西省中医药研讨院研究员):
  曾治患者彭××,女,35岁。鼻衄20多天,某院以塞鼻、电灼及内服、打针止血剂医治无效。继请中医以凉血止血等治之仍无效,近多少天因出血太久而血色素降至3、1g%。细察其证:面色萎黄透青,神疲气短,两侧鼻孔均有药物棉球梗塞,但血却一直从口中吐出,头晕心悸,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弦涩不调。思之,鼻为肺窍,若为肺热,当见脉浮而数;若为胃热,当见口臭,苔黄舌红,苦为肝火,当见舌红苔黄,脉弦数;若为气血大衰,摄纳无权,当见脉大而芤,今上证俱不得见,而脉反沉弦而涩,舌质淡暗,面色虽萎黄而却透青色,此乃虚中夹实,气滞血瘀,瘀而化火之证也,急予理气活血,凉血止血治之。处方: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降香10g,茜草10g,黄芩10g,元参15g。一剂后,衄血大减,再剂衄血即止。此时某医适在其旁,颇感惊奇,乃云:“其效何如是之速也?柴胡本为升提之味,为什么用之未见衄血加重,而反减也?”答曰:“郁火宜散,实火宜泻,阴虚宜滋,气虚宜补。本证脉沉而弦,气滞血瘀,郁而生火,非舒非散不能解,此柴胡、枳壳、降香之用在于此耳!气行血行,郁火得散,血归故道,衄血即止。”其后又服6剂而饮食大增,精力好转,又服10剂以善后。
  曾治患者刘××,男,38岁。衄血反复发生8年多,曾前后住院5次,除西药外,仅服中药即达800余剂,但始终效果不著。诊时,每3~5天发作一次,量多,面色青黄,消瘦乏力,腰背酸痛,舌苔白,脉弦大尺脉尤甚。余始认为其为气血大衰,阴不恋阳,虚火上浮之证,拟当归补血汤以益气生血,增液汤以滋阴降火,药进4剂,五天之内又衄血一次,量亦较多。因思: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男子则为亡血失精。”李东垣制当归补血汤,所治之证,虽脉见洪大,而不长实。此证尺脉尤大,乃肾阴不足,虚阳上扰之证,非滋阴降火不能制其火,前以芪、归辛甘而温,不但不能使火得降,反而能助虚火之上浮,故去之为佳。《辨证奇闻》云:“人有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盖吐血犯胃,衄血犯肺……治法惟调其肺气之逆,但肺气何以致逆乎?亦成于肺金之火也。夫肺属金,本无火也,肺金g之火,乃是肾中之火也;肾因心火之侵,而肾水来救、久之肾水干枯,而肾火来助,火与火斗,而血乃妄行,从鼻而上越矣。然则调气之法,舍调肾无他法也,而调肾在于补水以制火,方用……麦冬直治肺金之匮乏,生地、元参以解其肾中遏抑之火,火退而气自顺,气逆自顺,而血自归经矣。”处方:元参30g,肉桂3g,生地30g,麦冬15g。药进3剂,衄血大减,20剂后,衄血一月未出现,续进10剂,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干祖望、干祖望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李锦鸣.针刺孔最治疗鼻衄36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5):44
  3、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太原:山西科学技巧出版社,2004
  4、张赞臣.整体调治鼻衄用药需识八要.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5、耿引循、中医临床家耿鉴庭.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
  6、仝选甫,蔡纪堂.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福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李凡成,徐绍勤.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谭敬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吴敏,贝立明.张泽仁老中治疗疗鼻衄的经验.云南中医杂志,
  9、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0、田代华收拾.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清·陈士铎.辨证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2、李其新.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学术思维探讨之七,中医药通报,):11-16
  13、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4、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15、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本文出自:华夏中医网() 转载请注明
手机上你能看什么?最火爆的投资交流社区——中金在线微社区,随时随地阅读! 作手日记、名师解股、高手荐股、大话财经…,对了,还有免费VIP圈子体验名额可以抢,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马上扫描二维码进入体验!详情点击:
是否确认删除这篇文章?
是否确认将这个粉丝放进黑名单?
是否确认这条留言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这条信息?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以下资料仅供联系使用,请放心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还可以输入300字鲜花悬赏
可以@多个专家私信提问,不指定表示公众悬赏
鲜花悬赏数:
免费短信通知
公开答案不公开答案
该问题已经被采纳!
请输入悬赏鲜花数10-1000之间!
请输入悬赏鲜花数10-1000之间!
您的余额不足,请先充值!
当前只有股市精粹级别以上的博客
具有回答权限!详见帮助列表!
手机未验证,请先验证!
不能回答自己提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黄芪乌鸡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