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村医生,为什么叫农村赤脚医生补助?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乡村医生的前身是赤脚医生,
乡村医生的前身是赤脚医生,日党中央毛主席6,26指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我们全体乡村医生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用毕生的精力,无私的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我们都已经老了,却老无所养。日卫计委的[2013]14号文件中指出;‘原则上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不再在卫生室执业’。如此一来,政府又没有为老年乡村医生解决养老退休待遇,又下达了辞退令。这样,不让我们在卫生事业上奋斗了一生的老年村医生绝望了吗?&&从1969年组建赤脚医生以来,赤脚医生在村级担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是现阶段三级卫生网的网底,具体工作任务是预防接种,注射疫苗,发放防疫药品,疫情报告,重点扑灭有可能消灭的传染病,地方病,两管五改,以及妇幼保健和常见病的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行政上属村级管理,业务上属卫生局主管,具体工作任务归县防疫站(现在的疾病控制中心)布置下达,经乡镇卫生院管防疫的专职医生指导实施。&&在劳动报酬方面;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前是与本地同等劳力记工分。夜间查丝虫病,查疟原虫,清剿蚊蝇滋生地,等等都是无偿的。土地承包制以后,常见病的防治是我们实行非营利性质的经营,按省物价局规定的三类标准收费,从治疗费和规定的药品利润中获得部份廉价的报酬,与其他社会个体商业经营性质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预防接种,卫生宣传,疫情报告,妇幼保健和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食物中毒等等)全是无偿免费奉献。最近几年上面才有了一点公共卫生补贴。如此廉价的劳动模式我们经历了40多年,我们在卫生事业上所尽的义务和奉献,是经得起社会调查和人民群众公认的。&&“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义务和工作任务,我们履行了,近年来政府有所增加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补助,同时也增加了乡村医生的工作量,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体检,慢性病管理,妇幼工作管理等等。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5条适应范围指出;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在劳动法中被称为用人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执行。根据劳动法的这一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应视为用人单位。乡村医生40年来,完成了原县防疫站(现疾控中心)分配的任务。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充分说明:县疾控中心是乡村医生的用人单位,乡村医生与疾控中心存在着长期的事实劳动关系。 “意见”第7条劳动合同的订立指出:用人单位应与其他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乡村医生虽然不在疾控中心上班,但我们所做的事,是疾控中心分配和下达的,有着长期的劳动关系,我们属于这一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意见”第17条劳动合同的订立还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进行赔偿。&&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在尽劳动义务的前提下,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权利。 劳动法第二条“适应范围”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法第72条“社会保险基金”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交纳社会保险费。乡村医生的用人单位是卫生行政管理局和疾控中心,用人单位不但没有为乡村医生交纳社会保险,还经常在公开的场合如;开会,报道,媒体,许诺会为我们乡村医生办理养老保障,因此,乡村医生就这样由于上级的误导,未能自行的交纳社会养老保险。
律师回答地区:福建-福州咨询电话:帮助网友:166379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4 人向卫生局反映 10:51赤脚医生为什么叫“赤脚医生”?
°爆儿°椪
释义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东医术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史话1968年9月,当时中国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日,《人民日报》刊载.随后《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逐渐消失.根据日起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自此结束了.广州日报1月16日刊登了《粤7位“赤脚医生”获卫生部表彰》一文后,一下子把很多读者的回忆拉回到了那个“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时代”.这种怀念甚至跨越了时空距离,延伸到了网络时代,网上开始出现怀念“赤脚医生”的风潮.许多网友都对小时候赤脚医生的救助之恩念念不忘.跟今天发达的医疗水平相比,当年农村的医疗条件可谓简陋之极,那人们为什么要怀念“赤脚医生”?无可回避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们对医疗现状的无奈和不满.显然,跟过去相比,当下豪华的医疗模式不仅超出了农民或者贫民阶层的支付能力,也超出了普通人群常用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需要,形成了新的医疗资源浪费,而这种浪费却又是出于医疗机构的利益需要.过度治疗和重复治疗让患者苦不堪言,而“赤脚医生”最能满足当今贫民患者普遍的悬壶济世梦想.更重要的是,赤脚医生是真正为穷人服务的天使.行医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是诚意,是真心!赤脚医生虽然没有洁白的工作服,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却有最真最纯最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而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了当时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护需要.反观当今的医疗机构,缺少的正是这种平民意识.病房越来越豪华,收费越来越天文,大而无当的医疗体系使得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早已淡出历史的“赤脚医生”又重回人们记忆也就不奇怪了.“赤脚医生”模式即使在今天也还有其现实意义,洗去“赤脚医生”的历史印记和政治色彩,挖掘其价值内核,借鉴其普适性和组织模式,建立切合农民利益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赤脚医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也与有关政府正致力于构建平价医院的想法不谋而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们为什么叫乡村医生,应该叫农村医生_乡村医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499贴子:
我们为什么叫乡村医生,应该叫农村医生
现在的乡医每月有元工资,有五险一金,我们农村医生呢?好像什么也没有吧。只有少得可怜的补助,还要看卫生院领导是否心情好才会少扣点,唉,我们还要等到何时才会真正的乡村一体化?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百度美女吧,原生态美女...
本期内容很精彩,保证你...
男生们快来吧 关于女生...
帖序 —————————分割线——...
良心推荐的吧,看后你会...
1-10,胡歌,AB,邓超,...
巨星地位高低的争论一...
先看君名女主三叶,神社...
我个人也算是业内人员。...
不废话,看图! 二楼正...
喝了这一碗,我的心里暖...
宜家上海网上商城上线了!超过7000个单品,家装更惬意!
还得叫赤脚医生,不干农活己无法维持生存。
还得叫赤脚医生、半农半医、
农村的叫村医,乡里的叫乡医,合成乡村医生
饿不死就好
还是叫个体执业医师比较好,大家都是医生,不同的只是执业地点
现在,连饭碗都要被砸了。唉、、、、、
我们这里的村医 工资看的到,只是到不了自己口袋里
“健康随e保”可保障儿童41种重大疾病。150元起/年,给孩子45万高额保障。
各种活和手续一大堆,国家给点一点点补助,到口袋里的更少
关键还是靠技术及服务。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您好, []|
在乡村中贡献一生却被遗忘的赤脚医生
[导读]“赤脚医生”的称呼已成历史,但赤脚医生却随着政策的变更以及年老体衰,深陷生存困境。没出路,不敢散伙,只能终日空守,但上门求医的村民越来越少,政府解决养老问题的政策也迟迟未见。
没社保、没医保、执业空间越来越窄,养老问题没着落,杏坛97个赤脚医生奔波数年未获解决马宁卫生站医生陈伦初在药房取药。麦村卫生站,医生苏瑞红在帮病人看病。晚上11点,麦村卫生站还有在等待就医的人。卫生站4个医生都是赤脚医生,他们24小时轮班工作,而有正式编制医生的卫生所则晚上不营业。核心提示 “每次开完会,兄弟们都会很火大,社保、医保、养老一样都无。”2月23日,又是杏坛镇乡医卫业会每月一次会议的日子,会议结束后,副理事长陈伦初摇着头说。 他口中的兄弟,是一群乡村赤脚医生。他们曾是村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救命恩人,如今却都成了上了年纪的“”闲人“,曾经门庭若市的卫生站,也已变成昏暗破旧的老房子。 杏坛镇卫业会是由赤脚医生组成的协会,每个月23日,都会组织各个卫生站的负责人开会,有时请老师讲课,充电。现在杏坛有30多个卫生站,10年前有100多家,基本上都没有参加合作医疗。镇内原有的108个赤脚医生,随着年纪增长部分人已经过世,现仍健在的有97个。 “赤脚医生”的称呼已成历史,但赤脚医生却随着政策的变更以及年老体衰,深陷生存困境。 顺德杏坛97名赤脚医生正面临这样的窘况:没出路,不敢散伙,只能终日空守,但上门求医的村民越来越少,政府解决养老问题的政策也迟迟未见。 寂寞的麦村卫生站 现在的麦村卫生站只剩4个医生,24小时轮班不休息,相对于医生的数量,由于没被纳入医保,来这里看病的病人已经少之又少。 2010年11月,杏坛麦村卫生站。泛黄的招牌,发霉的账单,和尘埃一起挂在墙上的卫生站营业执照,这些还不是卫生站里最为古老的物品。走进卫生站,一阵浓烈的混杂着各种药味的气息扑鼻而来,主诊的医生在问诊的时候,还偶尔扯上一两句家常。旁边的凳上摆着一个水烟筒,带孙子来看病的爷爷,还不忘抽上一两口。 药房里有4个柜子,以浅绿色为主色调,药品摆放得很整齐;另外两个有些凌乱,放着不少报纸,账单。那张盛放药柜子的灰黑色木桌,被摩擦得光滑油亮,见证着这里的悠长岁月。挂在墙上的那个时钟,是屋里最年轻的东西。 注射室内的洗手盘,电风扇,都与粉墙一样,斑斑。浅绿色的摆放药物的桌子,四条支柱已发黄。木凳靠背深深刻着“卫生”二字,“这些桌子、凳子都是以前公社、生产队给我们造的。”具体时间,这些乡村医生也记不得了。 现在的麦村卫生站只剩4个医生,3女一男,年龄也都大了。男的是负责人,年纪最轻,入行最晚。 过去的卫生站,由村委会负责提供卫生站的场地。现在,已经变成了个体承包制。“所有药品、器械、建设费、管理费由我们自己负责。以前都是免费看病的,现在要收群众的钱,群众不习惯了,我们收入也就少了。”赤脚医生们抱怨着。 近年来,政府规定只有医院基本门诊医疗能报销,卫生站由于条件所限,并未纳入合作医疗范畴。不能报销,来的人自然就少了。“不能吊针,不能出中药,不能接生,外伤要送到医院,慢慢来的人就少了。”59岁的赤脚医生苏瑞红说,村委会要她们交场地使用费,为了回本,即使没有病人,她们也会天天守着。 百余米外是麦村卫生所。卫生所被纳入杏坛医院基本门诊合作医疗机构,虽然开门时间很短,但那里有电脑,纳入了合作医疗,看病可以报销。2007年,顺德普及基本门诊合作医疗后,赤脚医生的境况更加凄凉。据称,2010年中的几个月,麦村的赤脚医生没有发出工资,有工资的几个月,每人也只发了几百块钱。 “坐得屁股都疼了,也挣不到几个钱。如果凑不够一年5000元的场地费,这一年又白干了。”这种窘状已经持续多年。但他们对自己的医术却又很自豪,“我们现在看一个重感冒,总共就15元左右。极少有看不好的,甚至有些在大医院怎么都看不好的,回到我们这里搞定了。” 在这种对比之下,对于一直没有明确的身份,没有加入社保,卫生站也不能加入合作门诊机构,这些赤脚医生觉得很不公平。 赤医中的蛇医圣手 相比之下,虽然同样被政策限制,同样是赤脚医生的蛇医陈伦初的情况则相对较好。 相比之下,虽然同样被政策限制,赤脚医生陈伦初的马宁卫生站情况则相对较好。 一座小铁板桥横跨小涌,卫生站就在桥的那头。入门处有个小天井,门楣上贴了张写着“祝君健康”的红纸,左侧墙上挂一块大黑板,板上是“卫生知识宣传栏”,小天井右侧是陈伦初的起居室,隔成了客厅和卧室。 至2012年,陈伦初已入行44年,他医治蛇伤很有一手,颇有名气。广州等外地都有慕名而来的患者,陈伦初一个月的接诊量在10到20人左右,多以毒蛇咬伤和伤寒大热症的患者为主,患者中顺德本地人和外地人各半,一年下来,超过200人。 会诊室有30平方米,隔成诊疗室、大厅、中西药房三个部分。大厅靠近诊疗室一角摆放了一套木箱音响,晚上马东的村民会来跳舞。 一张桌子被摆在入门的右侧。桌子上放置了看诊时常用的器物:一个算盘,一份门诊日志,一个放有血压计的白色长铁盒。桌旁墙上,挂有一份《杏坛镇乡村医生门诊医疗常用药品目录》,另有一个听诊器,由于使用年月已久,橡胶已经发黄,铁已锈损。 马宁卫生站所在物业属于马宁村委会,是个鱼苗场旧址。7年前,村委会给他做卫生站之用,陈伦初花了8万多元重新修葺,“村委会不收我的租金,但将来要是不再营业了,就得无条件把物业交还给村委会。” 这是陈伦初的第五个“窦口”,在粤语中,“窦口”有谋生地盘的意思。在大厅的墙上有个玻璃橱窗,里面放置了不少证书和牌匾,来头最大的一块,是1993年获得了国家卫生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与大多数默默无名的赤医相比,陈伦初是幸运的。40年来,他坚持免费为贫困群众治病送医送药,还带头募集了近200万元善款,用于马宁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他在1993年获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在1996年更被评为顺德市第一届文明市民,其后也当选顺德好人。 日,陈伦初很忙,凌晨2点接诊了一位被毒蛇咬伤的重患,治疗到早上5点多,才躺到床上算眯个眼,电话又响起来了&#8212;&#8212;&#8212;一个龙江人被蛇咬伤,正被送过来。 下午接近4点时,有个姓苏的小伙子开着摩托车来到。他住在附近的南华村,听了朋友介绍专程过来。他前几天有些感冒发烧,退烧后咳嗽不止。陈伦初给他号脉,看舌苔,细问情况,开药,并叮嘱要复诊,如果加剧,得到大医院去。小伙子是第一次来,对陈伦初有好印象,“病人都希望被重视,陈医生做到了。” 陈伦初说,忙碌只是偶然,大多时候,他会喝茶看报过一天。如果没有接到接诊电话,他一般早上8点钟才从家里过来,中午还回家吃趟午饭,傍晚6点半回家,看完珠江台的《今日关注》才又出来。 收入如何?陈伦初的说法比较含糊。他说,好的时候有2000元。他解释,这与卫生站不能打点滴有关。卫生所、卫生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卫生所,代表医生是由镇医院派下来的;卫生站,则是乡医,也就是赤脚医生。 陈伦初的执业许可证还没到期,但他表示自己不会再去考,“我跟卫生局说过,你要我去考试,我绝对不去。”说这话时,陈伦初有一种自傲,他说,一个刚从医学院出来的学生,他参加考试肯定过,但实际行医,就肯定考不过我。 根正苗红当赤医 入行稍晚,走专业化路线,这是其他赤医觉得陈伦初目优于他们的原因。不过,对于赤脚医生来说,昔日的辉煌才是最难以忘记的。 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应对缺医少药的现状,在国家的号召下,赤脚医生(即乡村医生)应运而生。那些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根正苗红的青年被挑选出来,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即成为赤脚医生,但没固定薪金,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赤脚医生”名称由此而来。 1968年,当时年仅15岁的苏瑞红因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个人政治表现好,属于“根正苗红”的代表,被推荐参加赤脚医生的培训。 “必须经过贫下中农代表、学生代表、领导三结合组推荐选拔,才能被选上。”苏瑞红说,在杏坛医院培训半年后,她进入麦村赤脚医生站工作。1975年,她又通过考试到了佛山卫校参加复训。回到村里后,她才正式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当时学校曾让我进去做老师,考虑到赤脚医生为全乡的人民服务,要顾全大局,我还是选择了当赤医。”苏瑞红回忆说。 大约7公里外,杏坛马宁卫生站。现年65岁的陈伦初的入行经历与大多同乡类似:中学毕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头脑也灵活。 学医之前,陈伦初在马宁村委会当出纳,马东一带多种植甘蔗,“甘蔗地里多蛇虫鼠蚁,每年都很有很多人被毒蛇咬伤,1972年,大队决定送我去学医,好救治那些被咬的人,我就入了行。” 在那个年代,卫生医疗防疫工作共设有三级医疗网(村,镇医院,县医院),赤脚医生处于最低一级,主要负责村里的防疫工作。 赤脚医生中,女医生普遍比男医生入行早,年纪大,苏瑞红说,到了现在,女赤医的身体状况普遍较男赤医差。“除了接生、看病,打防疫针等,我们还要宣传计划生育,全面普查寄生虫等等。我们无法治疗的,才往上一级送。”说起那段经历,除了光荣,苏瑞红只说一个苦字。 麦村赤脚医生站最多的时候11个人,其中有3个人(女医生)负责接生。“忙起来的时候一个星期没法上床睡,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都要出诊。记得25岁的时候,我背着1岁的儿子去帮别人接生,当时大风大雨我们母子都被打湿,一日一夜接生了5个。”苏瑞红说,遇到难产之类,她们还要负责把病人送去杏坛医院,甚至广州。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整个大环境都缺资少药,她们还要亲自上附近的马陵山采药,山上还会有蛇。对于蛇,陈伦初很有一套。在其他赤医(尤其是女赤医)看来,陈伦初有专治毒蛇咬伤这一门手艺,才使得他不那么容易被淘汰,也是他经济相对较好的原因之一。 陈伦初这样形容赤脚医生:做你唔死,发达无份。除了极少数真的发达了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收入都很一般,最低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但是他承认,当救治了一些危重病人时,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回家,满足感会很强烈。 陈伦初三女一子,其中有一个女儿学医,在医学院校毕业,现在在大良的同江医院工作。“对我这些手艺她不感兴趣,年轻人怎会跟你死守?” 据统计,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赤脚医生的贡献广受认可。上年纪的村民大多十分敬重赤脚医生,甚至有人视她们为救命恩人。 惊觉被时代抛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技术的发展,赤脚医生的身份、作用也在发生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一直在下行。 “后来要我们经常考试,一年考几次,什么乡村医生证、接生证,要交各种费用。”苏瑞红说,然而,即使一次次地通过了考试,还是无法避免被政策淘汰的命运。 “大概从85、86年开始,卫生局规定有些业务不让我们赤脚医生做了,例如接生。”根据日起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但是对于老一辈赤脚医生来说,这样的现代化培训基本上是很难通过的。 对于政策的变化,赤医们说自己能够理解,然而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赤脚医生也隐隐开始感觉一丝不安,而这一丝不安,很快变成残酷的现实&#8212;&#8212;&#8212;他们已经被时代抛弃。 当“民办教师”待遇问题获得解决时,被抛弃的感受变得更强烈。和赤脚医生一样,“民办教师”也是一定时期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得到解决,让赤医们想到了自己的身份问题、养老问题。 她们认为,根据国务院国发「1981」24号文件《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问题》对赤脚医生的界定,可以确认他们跟民办教师一样,是应该获得同样对待的。文件中说,“他们(赤脚医生)同民办教师一样,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者”。文件还建议建议: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原则上给予相当于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并明确赤脚医生补助费的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地方财政解决的。 据此,以苏瑞红等人为代表的近百名杏坛的赤脚医生,开始找各级政府部门反映情况。 我们没有养老金“我们没有养老金。”这句话不停地在这些女赤医口中重复着,在这方面的抱怨,她们远多于男赤医。关于要争取的权益,赤医有两点要求:解决身份问题,至少能被视为职工待遇;纳入社保。 一直以来,对赤脚医生顺德未有明确的政策,只有部分镇街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辖区内的赤脚医生进行安排。而苏瑞红等人所在的杏坛镇同样一直没有动静。 她们自称是“被遗忘”的群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大家的代表去争取权益,苏瑞红也记不清了,只记得跑遍了几乎所有市、区的相关部门,搜集了一大堆全国各地关于解决赤脚医生问题的报道和政策。几年来,她用尽了几乎所有空闲时间,四处奔波、给当官的写信。与其他赤脚医生一样,她也是没有文化,同样要照顾家庭,但她热心敢言。“我有一儿一女,都不宽裕;我老公68岁了,身体差,丈夫也没有养老金,我们家也未够资格申请低保。”我们当年,工作量又大,工资又低,一年365日,没有一天是假期。没有过一次妇女节,没有过一次劳动节,没有过一天春节,全部节日都要工作。“苏瑞红眼带泪水说,”只是希望政府和社会不要忘记我们。“ 2009年底,《佛山市农村居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并在日开始执行。按这个政策,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不含当月)之间的本市户籍农村居民(在校学生除外)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大社保。“参保人按月缴费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申请‘延后缴费’。” “这个政策,只对男的有利。”杏坛高赞的乡医潘肖明对“退休年龄”不满,她1975年进入赤脚医生行列,政策出台时快满49岁。虽然当时她依然有补缴资格,但她没补缴,她认为成为乡村医生是自己响应国家号召,自己辛苦为公一辈子,“这养老保险还要我们自己买,这让我觉得不被尊重。”而当时已经过了50周岁的苏瑞红没资格补缴,只能看着这个政策叹息。陈伦初是杏坛镇乡医卫业会副理事长,苏瑞红等人认为他维权“不够给力”。在她们看来,这或许是由于陈已补缴社保、还挂着头衔所致。 其实,对于现状,陈伦初同样有抱怨,只是他认为,让医院“收编”不现实。 “我没有走上访这条路,但我一直在争取。我们向杏坛镇和顺德区的卫生局申诉过,但得到的答复就只有‘研究’、‘研究’。”陈伦初介绍说,2007年,广东省实行“一村一站一万元”补贴政策,全省有1.5万多个卫生站得到省财政补贴,但这个补贴未落到顺德区内。 “我们这类人已经被社会淘汰了,民办教师都上晒岸了,而我们打拼几十年,连最基本的医保都没有。”陈伦初抱怨说。
[责任编辑:cherryle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赤脚医生补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