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基底节区腔梗脑血肿

来源:《当代医学》2014年第09期 作者:高华兴;
微创血肿清除与保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以基底节区出血发病率最高,在临床中典型症状可见三偏体征,即偏身感觉缺失、对侧偏瘫以及偏盲点等,如果患者大量出血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血性CSF,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到目前为止,微创血肿清除已经被很多临床医师使用,但是对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选取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9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保守治疗以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人民医院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为(59±14)岁。其中有56例患者伴随有高血压,有42例伴有糖尿病,其中有伴随两种以上病症。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均是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过CT证实血肿体积范围21~35 ml,平均血肿体积为(28±7)ml。自发病到就诊时间不超过4 h,没有出血倾向,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临床荟萃》2013年08期
《当代医学》2014年09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8期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07期
《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20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3期
《中外医疗》2011年1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7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15期
《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3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江苏医药》2006年11期
《中国伤残医学》2009年03期
《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07期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当代医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请,我要!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出血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  近期,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出血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指出,采用研究组手术进行治疗,能降低患者伤残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质量。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8期《吉林医学》杂志上。   选择60例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研究组在传统治疗
  近期,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出血量性基底节区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指出,采用研究组手术进行治疗,能降低患者伤残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质量。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8期《吉林医学》杂志上。
  选择60例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研究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关链接: &&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热度7票&&浏览0次
时间:日 09:16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性基底节区的。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永州市第四人民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2组(n=30)。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一种严重的高血压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CT和MRI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完善,以及临床对于脑出血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将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2组(n=30)。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67岁,平均(45.0±9.5)岁。出血量31~62mL(多田公式计算),平均出血量(43.0±9.5)mL。发病至来院治疗时间1~11h,平均(5.5±2.9)h。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66岁,平均(44.3±9.2)岁。出血量32~61mL(多田公式计算),平均出血量(42.0±9.10)mL。发病至来院治疗时间1~10h,平均(4.6±2.3)h。2组均符合脑出血的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并经过头颅CT检查证实为基底节区脑出血。2组中不包含癫痫持续状态、窒息、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严重障碍、混合型卒中、多灶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患者。2组患者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颅CT进行标准定位来确定穿刺点(尽量避开功能区和皮质血管),在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长度适中的颅内血肿穿刺针(YL-1型),在针体的适当位置安装限位器,在局部下对穿刺点进行钻孔,并将穿刺针缓慢置入靶点,将针芯拔出后连接注射器(5mL),对血肿内的积血进行缓慢抽吸,首次清除40%~60%积血,颅内压快速下降发生再出血,在术后进行头颅CT复查,保证引流管在血肿内位置良好。在术后每隔6~8h通过引流管向血肿内注入3U尿激酶,然后关闭引流管,2~3h后引流,直至基本清除血肿内的积血后拔管。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给予血压控制、抗、脱水、抑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康复治疗等。1.3 &观察项目比较 &治疗前后2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1.4 &疗效评价标准[2] &(1)痊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少91%~100%,且患者的病残程度为0级;(2)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少46%~90%,且患者的病残程度为Ⅰ~Ⅲ级;(3)有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少18%~45%;(4)无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少在18%以下,或者病情加重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2.2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3 &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该病的发生是由于高血压病致使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改变,出现玻璃样、纤维样变性及局灶性的出血、缺血、坏死,使血管壁强度削弱,发生局限性扩张,并可出现微小动脉瘤。在情绪激动、用脑过度、过度劳累等情况下导致血压上升,使病变的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中,约40%的患者是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生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占位性血肿,对周围的脑组织产生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因压迫会导致血流减少,出现缺氧、缺血情况,继而出现脑水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脑组织的损害增加,周围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血肿的压迫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可见及时有效的解除颅内血肿,对患者的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式主要包括治疗与保守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凭借创伤性小、安全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当中。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快速、直接、有效的清除血肿,使血肿压迫减轻、颅压降低,减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5]。本研究显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比较,明显优于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提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够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孙旭,杨东波,蒋传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64-170.[2]邓华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医学专业,):30-31.[3]马舒贝,王苏平,范铁平.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近期生活质量恢复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69-71.[4]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41-242.[5]杨红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5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3.86 (7次打分)
慧聪行业联盟&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26例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26例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意识状况分级:Ⅰ级27例,Ⅱ级130例,Ⅲ级116
【题 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26例分析
【作 者】许红旗 马国弘 常金生 靳涛 郑慧军 闫薇
【机 构】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阳455000
【刊 名】《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7卷第6期,27-28页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治疗 高血压 直视下 颞部 人中 头颅CT扫描 骨瓣 颅骨钻孔
【文 摘】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意识状况分级:Ⅰ级27例,Ⅱ级130例,Ⅲ级116例,Ⅳ级49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h内208例,6~24h内84例,24~72h以内34例;均行以OM线为基线的头颅CT扫描,利用CT提供的三雏数据在头颅标出血肿中心投影点。以此点为中心做颞部头皮直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膜和皮层,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结果本组术后血肿基本消失214例,残留10ml以下72例,残留20ml以下32例,残留30ml以下8例。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2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有287例随访6。18月,按ADL分级:Ⅰ级51例,Ⅱ级93例,Ⅲ级107例,Ⅳ级31例,Ⅴ级5例。其恢复情况优于综合文献,效果较满意。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之成型骨瓣开颅迅速,创伤小;与血肿穿刺抽吸术相比,可在直视下血肿腔内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清除血肿较彻底,止血充分,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可早期解除脑压迫,减少继发损害,利于康复,改善生存质量;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直视下,颞部,人中,头颅CT扫描,骨瓣,颅骨钻孔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侧基底节腔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