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爱别离?

时间也有生老病死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时间也有生老病死
时间的开端和终结 时间并非一个整体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些什么 宇宙会如何终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就是那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从“过去”流经“现在”,不作片刻停留,便又朝着“未来”滚滚而去。这大概是早在文明启蒙之初,人们就已经明白的常识。仿佛冥冥之中有这样一口时间之钟,我行我素地滴答作响,不受外界任何打扰,既没有开端,也不会终结。
而世间的万物,从诞生到兴盛,从衰败到消亡,再到下一次可能的重生,都在时间之钟的滴答声中,遵循着统一的步调翩翩起舞。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慷慨、最公平的东西。不论荣华富贵还是一贫如洗,也不论身强力壮还是老弱病残,从日出到日落,再到下一次日出,每一个人分配到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
问题是,果真如此吗?针对这一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据(《科学美国人》专栏作家史蒂夫·米尔斯基)说曾“亲身”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为了感受时间的“相对性”,爱因斯坦用自己的身体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图片来源:bbc.co.uk
亲测“相对论”
1938年,爱因斯坦通过好朋友、喜剧大师卓别琳,约到了卓别琳当时的妻子、好莱坞女星波莱特·戈达德。在后来发表于《热科学与技术学报》(JEST)上的实验报告中,爱因斯坦写道:“我坐火车到纽约与戈达德小姐在中央火车站的‘大蚝酒吧’见面。她十分明艳动人。我觉得似乎过了1分钟时看了看手表,发现实际上已经过了57分钟,我将它四舍五入成1小时。”
回到家后,爱因斯坦找来一台松饼机,插上电让机器加热,然后一屁股坐了上去。“我觉得似乎过了1小时的时候,站起来看了看手表,发现实际上才过了不到1秒钟。为了让两种情况下所用的单位保持一致,我将它算成1分钟。”当然,接下来,他第一时间给医生打了电话。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就算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处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之下,人们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受也可能截然不同。“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1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1分钟,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1小时,”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这就是相对论。”
相对论是上世纪头20年里爱因斯坦开创的伟大理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近百年来,这两个理论经受住了最严格的实验检验。当然,爱因斯坦做过的这个实验并不包括在内。主观感受不能很好地描述客观现实,要精确测量实际的时间流逝,必须借助精密仪器才行。
在爱因斯坦的那个实验中,精密仪器就是他的手表。如果按照手表上指针的走动来计时,不论是与美女对坐,还是一屁股坐在火锅上,时间流逝的速度都应该是一致的。爱因斯坦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形象地解释时间也有相对性。然而,考虑到真正的相对论,即便是能够忠实记录时间流逝的理想仪器(不妨称之为“时钟”),也会出现不合拍的节奏。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时间整齐划一的假象。统一的时间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各自为政的时间碎片了。图片来源:
破碎的时间
举例来说,按照狭义相对论,只要你和我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间在你和我身上流逝的速度就会有所不同。在你看来,我的时钟上指针转动的速度变慢了;同样,我也会看到你的时钟走慢了。当然,由于运动而产生的时间流逝变慢现象,只有在速度接近光速时才会表现明显。
早在1941年,物理学家布鲁诺·罗西和D·B·霍尔就在一种被称为μ子的微观粒子身上,观察到了这种现象。μ子极其短命,在静止状态下,平均每2.197微秒,就会有半数μ子衰变成其他东西——这个时间被称为“半衰期”。然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闯入地球大气时形成的μ子,速度超过光速的99%。两位物理学家发现,这些μ子的半衰期大约是静止μ子的10倍。换句话说,这些接近光速运动的μ子,“寿命”被大大延长了。
如果把广义相对论也考虑进来,情况只会变得更加复杂。广义相对论预言,物质本身就会影响时间的流逝——因为质量会产生引力,而引力会使时钟变慢。举例来说,同样是在地球上,海拔越高,地球引力就会越弱。因此,海平面上的时钟走得就会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上的时钟稍慢一些,每秒钟要慢大约万亿分之一秒。
尽管效应微弱,但在越来越精密的时间测量仪器的帮助下,不论是由相对运动还是由引力导致的时间变慢现象,都一次又一次得到了越来越精准的验证。2010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周钦文及其同事,甚至观察到了每秒10米的相对速度和区区1米的高度落差带来的时钟变慢效应。事实上,如今几乎人人都会用到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必须针对相对论预言的时间变慢效应加以修正,否则根本就达不到如此精准的定位精度。
至此,时间已经不再是整齐划一统驭万物生老病死的唯一节律,而是被相对运动和物质引力搅成了一盘散沙,在不同角落里各自为政,甚至连步调都未必一致。那口游离于世间万物之外、自顾自滴答作响的时间之钟,已然不复存在了。然而,相对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给时间带来的打击,还远不止如此。
根据广义相对论及多项宇宙学观测数据,我们的宇宙始于发生在138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时间也是从那一时刻开始出现的。图片来源:world.edu
时间也有起点
广义相对论描述的,是物质本身如何与时空结构发生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它描述的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大尺度上统治整个宇宙的力量——至少在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这是科学界的共识。很快,爱因斯坦就把自己的理论应用到了整个宇宙,用来推演宇宙整体上的变化。
结果,广义相对论推断,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无法维持在一个状态上恒定不变。这个结论其实很符合逻辑,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相互吸引,它们必定会越靠越近,除非它们原本是在向外扩散。但爱因斯坦本人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一点,他当时的观点根深蒂固:宇宙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无始无终地永恒存在着。他在自己的宇宙学方程中,人为添加了一个常数,在大尺度上产生出了某种斥力。于是,爱因斯坦如愿以偿,“构建”起了一个似乎可以稳定存在的宇宙。
大约10年之后,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中绝大多数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越远速度就越快。这些观测事实证明,宇宙确实正在膨胀。此时,爱因斯坦才追悔莫及,把自己手贱添加到方程里的那个常数称为一生中犯过的“最大的错误”,让他错失了从理论上预言宇宙膨胀的绝佳良机。
或许,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理论信心不足,而是他不愿意面对宇宙膨胀的深远影响。因为,膨胀意味着宇宙有一个开端,也意味着时间有一个起点。
如果逆着时间流逝的方向倒推回去,宇宙中的物质会越靠越近,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最终,按照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一切物质都将被浓缩到一点,密度无限大,温度也无限高。当然,无限大在物理学中似乎并无意义,或许只是表明环境极端到了连广义相对论都无力描述的地步。
无论如何,到这个点为止,时间便无法再进一步向前追溯了。这便是世间万物的共同源点,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内。根据天文学家最新的观测数据,从这个点爆开,也就是大爆炸至今,时间已经走过了138.2亿年。那么,在大爆炸之前,时间又流逝过多久呢?
时间流逝了多久,需要用时钟来衡量——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游离于世间万物之外的时间已经不存在了。这里的时钟,可以是钟摆左右往复的摆动,可以是地球日复一日的自转,可以是光子在两面镜子之间不停的反射,也可以是原子核中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子的频率。总之,一切能够标示出固定时间间隔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充当时钟。
然而,按照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在《时间的循环》一书中的说法,直到大爆炸后大约10微秒,质子和中子才会在宇宙中形成——在此之前,宇宙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结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来起到时钟的作用。那么,时间流逝了多久,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时间就是时钟测量的那个东西,而时钟又根本不存在,那么时间也就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爆炸根本就无所谓“之前”,因为连时钟本身都是大爆炸之后才出现的。时间就始于大爆炸。
如果宇宙继续以现在的趋势加速膨胀下去,总有一天,所有结构,甚至连原子都会被宇宙膨胀给撕碎,时间也将不复存在了。图片来源:
时间的末日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凡事有开端,就必有终结。那么,时间会不会有一天也终结呢?
时间的命运似乎跟宇宙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宇宙的命运,根据广义相对论,似乎取决于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物质。如果宇宙中有足够多的物质,它们施加的万有引力说不定最终能够逆转宇宙膨胀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一天,宇宙会由膨胀转为坍缩,最终重新回到大爆炸起点那种无法描述的状态之中,时钟彻底消失,时间也就失去了意义。
人们曾认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甚至有人提出:最终坍缩成的那个点,或许不知多少岁月之后,又会重启新一轮的大爆炸。宇宙就这样,在不断循环的大爆炸和大坍缩之间轮回。从这个角度上说,大爆炸“之前”仿佛又有了些许意义,因为尽管无法衡量之前到底有多久,但毕竟是先前的大坍缩造就了这一轮的大爆炸。
于是,在上世纪末,两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展开了一场竞赛,通过观测一类特殊的超新星,试图测量宇宙膨胀逐渐变慢的步伐。结果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宇宙膨胀的速度非但没有变慢,反而还越来越快了!必定有什么未知的成分在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天文学家称它为“暗能量”。当年被爱因斯坦人为加进方程的所谓“最大的错误”,也就是那个能够产生排斥力的常数项,如今正是暗能量最有力的候选者之一。真不知道爱因斯坦如果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感想。
如果宇宙以现在这个趋势加速膨胀下去的话,大坍缩就肯定不会发生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大沉寂。宇宙永远膨胀下去,变得越来越空旷,越来越昏暗。尽管时间永远不会终结,但它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宇宙会遭遇“热寂”——这是一种平衡状态,其中发生的任何过程都会很快复原。到时候,过去和未来的分界将不会像现在这样明确,时钟也会越来越模糊不清。
如果暗能量不是常数,而像某些假说那样会随时间以指数形式增长,它就会推动宇宙进入无限膨胀的模式,最后就连原子都会被扯碎,从而终结时间。这种情况被称为“大撕裂”。按照某些模型的预言,这种时间末日距离现在还有大约200亿年。
或许值得庆幸的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而言,尽管日常生活中需要对各自为政的时间碎片作一些小小的修正,但至少,时间应该还不至于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内终结。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天文研究生,摄影爱好者
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放在一起最适合把人弄晕了……
睡午觉之前还思考这样的问题,躺了一觉就刷出了这篇文章。世界真奇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经历诞生、兴盛、衰败、消亡这一过程?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不会经历生老病死的,是绝对存在,永恒不变的?符合这种要求的就只有哲学上真理了。宇宙中绝对存在的定律,昨天适用,今天适用,明天也适用,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不是说这些定律不会衰变呢?亦或是放在足够大的时间尺度上,这些定律其实已经发生变化。既然这些定律经历了一个诞生的过程(在奇点上所有定律失效,这些定律都是大爆炸之后产生的),那么是不是也意味这些定律有失效的一天呢?人类文明也有消失的一天。人类文明将会以何种方式衰亡呢?现在的人类通过相互之间制定契约(法律)来协调自身的发展。这种协调机制本身也在发展。那么这种协调机制会不会衰老,最终人类文明因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自毁。或者随着随着机制的衰老,人类文明的活力也越来越低,最后慢慢衰落消亡。也许人类会离开地球在外太空发展出新的文明,延续人类文明。。。。新的文明还是不是人类文明?这个问题越来越复杂了,越来越跑题了。。。。暂时打住!
果壳网副主编
好赞!连我都看懂了。不过,爱老爷的亲身试验,是严肃的真正试验,还是只是逸闻轶事啊?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56)
天文研究生,摄影爱好者
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放在一起最适合把人弄晕了……
果壳网副主编
好赞!连我都看懂了。不过,爱老爷的亲身试验,是严肃的真正试验,还是只是逸闻轶事啊?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引用 的话:好赞!连我都看懂了。不过,爱老爷的亲身试验,是严肃的真正试验,还是只是逸闻轶事啊?A joke
星空摄影师
好文章,老湿给力!
从不相信各种世界末日按照无限之隔,人人都是永生以上
问个问题,如果我以地球自转的速度反方向运动,这样时间在我身上会流逝得更慢吗?
睡午觉之前还思考这样的问题,躺了一觉就刷出了这篇文章。世界真奇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经历诞生、兴盛、衰败、消亡这一过程?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不会经历生老病死的,是绝对存在,永恒不变的?符合这种要求的就只有哲学上真理了。宇宙中绝对存在的定律,昨天适用,今天适用,明天也适用,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不是说这些定律不会衰变呢?亦或是放在足够大的时间尺度上,这些定律其实已经发生变化。既然这些定律经历了一个诞生的过程(在奇点上所有定律失效,这些定律都是大爆炸之后产生的),那么是不是也意味这些定律有失效的一天呢?人类文明也有消失的一天。人类文明将会以何种方式衰亡呢?现在的人类通过相互之间制定契约(法律)来协调自身的发展。这种协调机制本身也在发展。那么这种协调机制会不会衰老,最终人类文明因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自毁。或者随着随着机制的衰老,人类文明的活力也越来越低,最后慢慢衰落消亡。也许人类会离开地球在外太空发展出新的文明,延续人类文明。。。。新的文明还是不是人类文明?这个问题越来越复杂了,越来越跑题了。。。。暂时打住!
……刚看第一句话就忍不住下来图个槽先……这基调,难道是想跟一样以后被某试卷引用么……恩继续滚回去看~~~
肯定是看不到了。
科技管理硕士
宇宙,时间,甚至是宗教什么的研究的越深,越觉得个体的渺小......可是一想到自己可能还没走完生命的一半,就已经忘却很多往事了,又觉得很漫长......可是若只以记住的往事来计算,有几个人能说自己的已经活了很多年?这也算相对论的实例之一吧。
引用 的话:点赞哪里有赞可以点?
引用文章内容:然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闯入地球大气时形成的μ子,速度超过光速的99%速度超过光速的99%....................没人吐槽这一点么??
强烈怀疑“周钦文”为“朱棣文”之误翻。
我也觉得“速度超过光速的99%……”有点不对劲,应该是“速度达到光速的99%”吧。不过,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文章,把高深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原来GPS也是需要相对论修正的。。涨姿势了
引用文章内容:当年被爱因斯坦人为加进方程的所谓“最大的错误”,也就是那个能够产生排斥力的常数项,如今正是暗能量最有力的候选者之一。真不知道爱因斯坦如果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感想。看到这里笑出声来了有没有。。。
话说有理论认为存在多个宇宙啊。假设我们人类观察到了一个宇宙的诞生,那么时间怎么算?在该宇宙诞生之前,时间没有意义么?还是说要弄一个“宇宙时间”的概念?
求时光机~~
喜聞樂見的好文啊!
人类的理解力有限,你们就慢慢搞吧。反正想来想去还是人类自己在搞自己。。。宇宙本来就没什么意义其实人类不就是宇宙的产物吗?研究自己或许就是研究宇宙的最好方式吧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 的话:好赞!连我都看懂了。不过,爱老爷的亲身试验,是严肃的真正试验,还是只是逸闻轶事啊?引用 的话:A joke这事……很可疑……这件事情最早出现于2002年8月的科学美国人上。确实是8月,不是愚人节……但是,Some serendipitou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etty girl/hot stove line turns out to be more than just a clever musing. On a recent troll through exceedingly dusty stacks at the local library, I stumbled upon the statement in its original form. Amazingly, the pretty girl/hot stove quote is actually the abstract from a short paper written by Einstein that appeared in the now defunct Journal of Exother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EST, Vol. 1, No. 9; 1938). Apparently, the great theoretician tried his hand, and other body parts, at experimentation to derive his simple explanation for relativity. Here now, in its entirety, is that paper.我觉得Steve Mirsky是钓了个鱼。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 的话:速度超过光速的99%....................没人吐槽这一点么??没什么可吐槽的啊,就是超过99%……
其实按照大爆炸理论 我们生活在其后产生的宇宙里 无法探知之前的任何事物 文中所提时间 只能是我们身处的“时间” 所以物理研究和定律只能对这个宇宙有效
资深美食达人
每次看到写宇宙的文章,都很想下跪。。。。。。。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个安慰吧。。。。。。
请原谅我的小家子气,我只是觉得人类自己的时间间隔与可能有的其他比较都让我陷入无尽的拍死中…………来自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中国人生老病死都要“求人” -
黎文东 - 红豆博客
用户ID:& 48908
用户名:& 黎文东
昵称:& 黎文东
中国人生老病死都要“求人”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在3月8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觉得太有意思了,所以收藏在此,诸位如果爱好相同,欢迎也转去吧。周新生发言的题目为《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内容如下:最近,一位司局级老领导说到,女儿在他的极力反对下仍入外籍并嫁给外国人,是女儿劝他的一句话,最终让他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爸爸您将来再不用为您的外孙在国内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求人了”。可不是吗?我们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参军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求人的客体是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在求人图卷里,中国人传统的人情世故得到演绎,使得本来处于困境寻求帮助的事以及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得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求人的需求被无限扩张,那么,争取能求到人变得非常重要。为此,编织关系网、疏通关系、维持关系、寻租、请客送礼耗费了单位、家庭及个人的诸多资源和精力。在这样一个以权力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维系的社会中,人情世故自然变成了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这种状况把人才的才华和注意力吸引到了关系学和钻营上,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创新能力。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但是求人变得无处不在且成为利益交换时,便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人情世故在中国就像一张大网,铺得哪个角落都是,使得必要的交往演变成为精神压力,人情成为债,人人为其所累。中国自古注重的礼尚往来、“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在成为稀有物。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是优质资源稀缺。试想当优质幼儿园、优质中小学资源丰富的时候,恐怕为此求人的人会少许多。其次,是制度有漏洞、有弹性,有的制度执行不好,这些均可导致寻租求人的行为,可谓有需求亦有供给。第三,是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但很多地方靠权力和关系。这反映了市场化改革在一些领域滞后,政府职能改革仍不到位。在人们眼中,靠市场、靠政府、靠制度、靠法律不如靠关系,有了关系什么事均可变通,均可摆平,均可办到。法的尊严、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公理、市场的规则均可挑战,均没有关系管用可靠。第四,是对权力的监督远远不够。权力在一些掌握权力的人手中变成了交易的工具。权力的运用、优质资源的配置公开透明不够。导致权力资源少的一方向权力资源多的一方示好,以寻求更多的权力和实惠。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社会生活中沉渣泛起,如权力至上、官本位、人身依附、特权思想等等。求人现象普遍化后,后果极其严重。它破坏了公平、公正,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社会道德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毒化了国人的精神世界,不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为,求人会使人在被求者面前低三下四,点头哈腰,长此以往,会使人的人格、骨气受损,投机心理和习惯在不断求人的过程中养成。因此,必须下力气整治求人之风,努力让国人尽量不求人、少求人。建议: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不断提高民生急需的优质资源的供给。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少政府对优质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大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刚性,设计严格办事程序,使寻租者无市场。在国民中倡导良好健康人际关系,开展对公民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教育,宣扬尚德、遵法、依规的理念。建立公共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的分配、使用和管理的公开透明机制。乘着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整治社会风气及反腐败举措实施的东风,重点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国人精神减负,让国民活得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 &(1) | &(3716) | &
13:50 Says: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疾病健康问答-学佛答问
首页 - 学佛答问 - 疾病健康问答 - 正文   │ 
  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可以不死吗?
  凡夫(梵语prthag-jana)不明生老病死之因,故感召生老病死之果,因(梵语hetu)是什么?就是无明,就是不明白为何会生死轮回不休不止的原因,简而言之,即是不明白人生宇宙真相,因而起迷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业束缚缠著身心,于是受业报沉沦三界受苦,如是惑业苦三轮周而复始。
  大圣佛陀有详细开示生死流转概况于十二因缘中,即是:无明(梵语avidya)缘行,行(梵语samskara)缘识,识(梵语vijnana)缘名色,名色(梵语nama-rupa)缘六入,六入(梵语sad-ayatana)缘触,触(梵语sparsa)缘受,受(梵语vedana)缘爱,爱(梵语trsma)缘取,取(梵语upadana)缘有,有(梵语bhava)缘生,生(梵语jati)缘老死(梵语jara-marana),这是凡夫之所以会生死轮回的十二种因缘,又称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sangapratiya-samutpada),十二支缘起、十二因缘起、十二缘生、十二缘门、十二因生,即是构成有情生存之十二条件,是凡夫生死流转之因素,又名生死流转门。
  修行证悟生死也是从无明著手,将无明破除净化,其余十一种生死轮回之因缘也随之而灭除,即是: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是由凡入圣的修证法则,称之十二因缘,亦名涅槃还灭门。
  有生必有死,这是因缘(梵语hetu-pratyaya)果报法则,圣者亦无法改变的事实,除非不生,不生即不死,当下即入圣位。圣者看生死即涅槃,凡人看涅槃即生死,诸君应明白,生死性与涅槃性不一不异,何以故?性无二别,十方诸佛共证此一性也。
  开悟圣僧云:“一念分别被云遮,圣凡本来共一家;随顺众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地藏孝亲网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人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的现象?
生老病死苦,人在世的一期生命或长或短,终有时限,关于死的物理原因有以下说法,当然另外还有宗教等其他说法:
1、细胞分裂,繁殖的次数是有限的。老年时,新细胞的生成比衰老细胞的死亡少,因此人的身体的各部位的功能衰退,便容易染上疾病,死亡。
2、人身体的细胞有好有坏,其中有一种叫自由基的东西,会使人衰老。年轻时体内可对抗自由基的物质较多,可保青春,但到中年至老年,自由基增多了,人便变老了。
3、人的神经(神经末梢)在中年至老年会开始萎缩,不利于细胞繁殖导致新细胞数减少(和1差不多),当值为0时人便死亡了。
4、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人的寿命本值为1500岁,但城市污染,食品问题,营养问题,个人情绪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在不断削减人类寿命。
开来干什么的?
◇ 老:谁都会有老的一天,有人老得快有人老得慢,除了遗传、环境、生活条件、饮食习惯,人际的心态很重要,心境平静、少发脾气的人,看起来起码年轻几岁。笑一笑,多年少;愁一愁,到白头。信不信由你。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很残酷很不愿意面对的问题,而我现在正在面对。愿上帝保佑你保佑我的爸爸!
答: 应该是劳累性心脏病,赶紧去医院吧。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