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724肿瘤指标ca724达到1287,身体没啥反应,这是什么原因?跟吃中药有关先吗?跟吃灵芝皇有关系吗?

|/|/|/|/|/|
//|//|//|//|//|
【讨论】肿瘤标志物升高却没有影像学依据时
肿瘤标志物高,但没有肿瘤的症状及影像学依据时候怎么办?都知道,没有特异性很高的肿瘤标志物是定期复查,随诊还是做从超声--摄片--CT--MR-------- - - - 我们这里经常遇到两种情况:1.肿瘤标志物稍微增高,无表现,为无意发现,超声无异常,因为没有定位,是否要做CT,MR?还是定期复查?2.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无影像学依据(超声,CT,X-RAY等),怎么办?显著升高可以考虑PET/CT啊。这种问题经常遇到,我们的处理是:稍微增高又无影像学(一般作CT)改变的,就定期复查;显著增高无影像学依据(超声,CT,X-RAY)的,建议作PET-CT,如果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作PET-CT,复查肿瘤标志物仍显著增高,就建议患者化疗。首先谢谢两位大哥的意见!1.稍微增高而无常规影像学依据:定期复查可以理解,但如果定期复查一直是稍微增高呢,是否全面做影像学检查?CT,MR不是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是CT,MR不知道做哪个部位。。。尤其是重点怀疑的部位影像学阴性时,还要做PET/SPECT吗?。2.显著增高而无任何影像学依据,包括CT,MR,这时候就用化疗???怎么和病人解释呀?化疗可是要6个疗程的,而且副作用大家都知道有那么大。。。这个问题很棘手。不过没有确诊部位就化疗,我觉得病人难以接受。S1 wrote:这种问题经常遇到,我们的处理是:稍微增高又无影像学(一般作CT)改变的,就定期复查;显著增高无影像学依据(超声,CT,X-RAY)的,建议作PET-CT,如果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作PET-CT,复查肿瘤标志物仍显著增高,就建议患者化疗。请问这种病人的化疗,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化疗方案?比如说这个病人的CEA很高的时候,你会选择治疗什么部位的肿瘤的化疗方案?我最近遇到一个病人PET-CT阴性,但ca125高的。也比较麻烦。没有诊断,何谈治疗!那么非要等到发现肿瘤了才给予治疗吗?、?????如果出现转移灶可选择一种广普的化疗方案。如TP方案。如果单纯是肿瘤标志物升高,不管是稍高或很高,多要排除其假阳性,如无影像学(ctH或mri)改变,最好做pet,如PET阴性,则不能治疗,随访!首先,确定肿瘤标志物是那个系统或脏器的,然后,针对这些脏器作相应的检查,尤其是能取病理的检查。其次是影像学检查。如果都没有发现肿物,应随访,监测标志物的变化,也可以做PET-CT检查。现在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无非有几种: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AFP持续增高则肿瘤可能性极大,需要增强CT及MRI以排除小肝癌;PSA增高则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然后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若CEA增高,则需要检测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做PET或其它的影像学检查。而CA125则特异性较差,我有一个腹水为主的病人,持续CA125增高,但无影像学及病理学证实,在家属签字的情况下按卵巢肿瘤进行治疗一个周期后,腹水不改善,后剖腹探查取得病理为腹腔结核,这个病例就是太强调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性而忽略其它疾病,而CA125越来越在一些结核、炎症中升高而得到证实。网上下载的一篇文章,不知以前是否有人发过,若有,权当复习,若无,申请加分.肿瘤标志物的实验诊断及其进展1、肿瘤现况: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 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2、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 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的人类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3、理想的TM l
特异性高,对肿瘤与非肿瘤鉴别的准确性可达100%。l
敏感性高,能在极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不漏诊。l
在体液中的浓度应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可据此判断预后。l
半衰期短,可根据其水平的升降监测治疗效果及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l
检测方法灵敏可靠,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4、肿瘤标志物的测定l
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的测定l
肿瘤相关酶含量活性的测定l
肿瘤相关激素水平及其受体数量的测定l
细胞刺激因子的测定l
癌胚基因产物、癌基因及其癌基因蛋白、抗癌基因等测定5、肿瘤标志物的用途l
肿瘤的筛选l
肿瘤的早期诊断l
肿瘤治疗后随访、疗效监测l
肿瘤复发的监测、预后判断l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标志选择性进行单克隆抗体治疗6、肿瘤标志物的分类TM的分布广,分类和命名尚未统一,一般可按蛋白质、酶、糖脂和糖蛋白类、多胺、激素类和基因等进行分类。 (1)肿瘤相关性抗原及蛋白类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血清铁蛋白(SF)、组织多肽抗原(TPA)、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尿本斯-琼斯蛋白(B-J)、p53蛋白、Bcl-2蛋白、CYFRA21-1、和CD24蛋白等。 (2)酶类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同工酶(CK-B、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L-岩藻糖苷酶(AFU)、半乳糖苷转移酶(GsI-T)、唾液酶基转移酶(ST) 等。 (3)激素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钙素(CT),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细胞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骨肉瘤生长因子(OGDF)。(5)受体类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细胞膜受体:如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erB2受体等。(6)癌基因C-alb基因、Neu基因、myc基因族、Ras基因族、C-sis和C-gsp等。 (7)抑癌基因RB基因、p53基因、p16基因和DDC基因等。 (8)其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NA聚合酶(DNA-P)、血清唾液酸(SA)、胃泌素、尿伪尿核苷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原氨基端肽(N-POMC)等。 7、TM的标记免疫测量技术 放射性标记免疫技术: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抗原或抗体,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两种。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技术:用酶、化学发光物质、荧光素、鲁米诺或镧系稀土元素等作为标记物。主要有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和金属离子免疫分析等。 8、几种重要TM的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w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双重特点。w各种肿瘤特性的不同,如肿瘤的分期、大小、定位、组织来源及转移趋向等的不同。 w各种抗体的不同,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抗体决定簇和抗体亲和性等的不同。w各种检测系统的不同,如检测原理、标记物、实验条件、检测技术、检测仪器和检测敏感度等的不同。w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经验、以及实验室条件和实验的可靠性等的差异。 (1)甲胎蛋白(AFP) 分子量约为7万的糖蛋白,由590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胎儿肝脏和卵黄囊。 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分类,以及非精原睾丸癌、畸胎瘤等的诊断,是唯一一种和癌症有明确特点关系的TM。在妊娠妇女和某些肝炎、肝硬化病人中轻度增高。利用亲和电泳和免泳固定技术可将AFP分为L1、L2、L3型。其中L3型是肝细胞癌早期特异性标志物,在检测小肝癌和区别肝癌与良性肝病有很大价值。某些病理类型的肝癌(如假腺管型)细胞可能不分泌AFP。 (2)癌胚抗原(CEA)分子量约180万的多糖蛋白复合物,位于胚胎和胎儿期的肠粘膜中。 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首选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特别是大肠癌,其次为胃、肝、肺、胰、乳腺癌的标志物。腺癌常高于上皮癌。未患癌人群中吸烟者有轻度增高。胰液和胆汁内CEA 含量可用于诊断胰腺或胆道癌,尿液中CEA含量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参考。血清CEA结合甲状腺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病的诊断和复发的估计。(3)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G) 分子量为11500的低分子量蛋白,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泌。临床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在肾功能不良时也升高。 (4)血清铁蛋白(SF) 分子量为43-45万的大分子蛋白,作为储存铁,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临床为诊断隐性贫血较灵敏的指标。癌细胞具有较强合成SF的能力,可协助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估计。 (5)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PAP为分子量约十万的糖蛋白,酸性磷酸酶同功酶之一,是细胞的溶解体和分泌物的正常成分。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用于诊断前列腺癌。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激肽释放酶样的蛋白酶,分子量为33000的单链糖蛋白。前列腺癌时PSA检出率为70%~90%,在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和女性乳腺癌时也可升高。 F-PSA占T-PSA10%~20%,前列腺癌时结合型PSA显著增加,故F-PSA/T-PSA比值下降。 (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胎盘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分子量为4.5万的糖蛋白类激素,含有145个氨基酸,由两个独立的氨基酸肽链α及β亚单位组成。肿瘤细胞以分泌β亚单位为特征。是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的肿瘤标志物。在性腺器官如卵巢、睾丸等发生胚胎性癌时也可检出,可作为这些疾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少数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亦能发现β-HCG升高,但阳性率不高。(7)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分子量约为87000, 是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参与糖酵解的酶。肿瘤组织中糖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增殖周期加快,细胞内的NSE释放进入血液,导致在血清中含量增加。是小细胞肺癌首选的TM(敏感性70%~80%)。在神经母细胞瘤时升高。脑脊液中NSE可作为脑损伤、脑梗死的诊断指标。
(8)细胞角蛋白相关TM 细胞角蛋白(CK)参与构成上皮细胞骨架。依其氨基酸序列不同分为CK1~CK20共20种。Cyfra21-1为角蛋白19的片断,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总的敏感性52.9%)的诊断,尤其是鳞癌。 (9)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 为组织抗原,可由妇女生殖道上皮以及不同器官的磷状上皮癌分泌。为宫颈鳞癌的首选TM,也用于肺、食管、口腔、颌、面鳞癌,敏感性比Cyfra21-1低。(10)胃蛋白酶原Ⅰ、Ⅱ(PGI、II) PGⅠ见于胃底粘膜的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及主颈粘液移行细胞;PGⅡ见于胃底腺主细胞、幽门腺、十二指肠腺。胃几乎是PG的唯一来源,PG变化能够反映出胃粘膜功能变化。胃癌患者血清PGⅠ、GⅠ/Ⅱ比值明显下降。 &&w日本学者以血清PGⅠ&70ng/ml、PGⅠ/ PGⅡ比值&3为临界值,对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73. 5%。在对一万余人进行健康体检筛查时发现,有20%左右的人PGI水平降低,进一步作胃镜检查,确认胃癌21例,其中早期胃癌19例。 (11)糖类抗原(CA)
&&CA19-9w属糖脂,其中粘蛋白分子量为106D,抗原为3.6×104D,由各种癌细胞、胎儿胃肠道、上皮和一些粘液细胞产生。w在由内胚层细胞分化来的多种上皮类恶性肿瘤血清中均可见升高。主要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以胰腺癌的特异性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12)生长激素(HGH)HGH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由脑垂体分泌,通过血液传输到全身。恶性肿瘤所分泌的异位激素,如垂体腺瘤、肾、肺等器官肿瘤均会引起HGH含量的升高,因此HGH的检测有利于肾癌、肺癌及垂体瘤的联合诊断。(13)其他 组织多肽抗原(TPA)作为组织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的诊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更能提供肿瘤复发、转移和进展的信号。膀胱癌抗原(UBC)主要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9、多种TM的联合检测及临床应用 一般肿瘤治疗后4-8周,如果TM的浓度明显降低至正常水平,则表明肿瘤已基本消除;如果浓度降低很少,甚至不降低,则表明肿瘤还在增生或治疗后复发,也可能发生转移。目前单一标志物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尚难满足临床对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的要求,故多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10、 遗传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遗传标志物(基因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整个演变过程,均涉及到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某些染色体片段的丢失。 11、几种新的肿瘤标志物(1)NMP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
&&核基质蛋白22。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液中NMP22明显高于正常人,有80%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尿路损伤可暂时、轻微升高。为非侵入性操作,对上尿路肿瘤的筛选有优势,特别适合复发患者的随访。 2000年FDA通过的ELISA试剂盒,标本为尿液,血尿对检测无影响。NMP22与细胞学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的比较(G为恶性程度)(2)Survivin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正常终末期细胞不表达,胚胎期及肿瘤细胞表达。各种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阳性率。特别是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有100%的阳性率(RT-PCR),特异性&90%。现有ELISA试剂盒(尿液标本),优点同上。uPM3
检测PCA3。PCA3是一个特异在前列腺癌表达的蛋白质,而且表达量大。通过检测尿液中PCA3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又一新指标。 uPM3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超过tPSA仅次于前列腺活检。肿瘤相关抗原测定及临床意义一、甲胎蛋白(AFP或a-FP)  【参考值】  0~25μg/L(0~25ng/m1)(ELISA法)  <20μg/L(<20n8/m1)(RIA法)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AFP明显增高,常以>400μg儿为诊断肝癌的医学决定水平。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结肠癌时,也可增高。但肝转移癌AFP极少增高。  2.病毒性肝炎、肝硬变AFP也可增高,但水平常<300μg/L。  3.对于AFP增高患者可进行AFP异质体检测(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以区别是否为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AFP>25%。  4.妊娠妇女12~14周血AFP开始上升,32~34周达高峰,一般为380~500μg/L,34周后下降。羊水中AFPl3~16周为2× 104μg/L,40周下降到20~30μg/L;异常妊娠,如胎儿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食管或十二指肠闭锁、肾变性,以及双胎、先兆流产、胎儿宫内窒息,均会引起母体血液和羊水中AFP增高。  二、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μg/L(<5ng/m1)(ELISA法、RIA法)  【临床意义】  1.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CEA可明显增高;此外肝癌、肺癌、肾癌、乳腺癌、卵巢癌等CEA也可见增高;肺癌时胸水中CEA常高于血清。  2.消化系统炎症,如结肠炎、胃肠道息肉、胰腺炎、肝脏病及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支气管疾病也可见CEA增高。  3.96%~97%非吸烟健康人CEA<2.5μg/L,大量吸烟者有20%~40%的人CEA>2.5μg/L,少数CEA>5.0μg/L。   三、组织多肪抗原(TPA)  【参考值】  <120U/L (EIA法)  <130U/L (RIA法)  【临床意义】  1.TPA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脂,在肿瘤诊断上无特异性,恶性肿瘤检出率达70%。  2.TPA常用于缺少特异指标的恶性肿瘤疗效追踪观察,病情好转时降低,复发时升高。  3.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时也可出现TPA增高现象。  四、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  【参考值】<55U/L(EIA法)  【临床意义】TPS是肿瘤细胞分泌的-种多肽,80%卵巢癌患者增高,肺癌亦可见增高。 五、糖链抗原19-9(CAl9-9)  【参考值】<37U/m1(ME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  1.为消化道癌相关抗原,增高尤见于胰腺癌,常用于鉴别胰腺良、恶性肿瘤。此外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也可见增高,但无早期诊断价值,早期病人敏感度仅为30%。其术前水平与预后有关。  2.消化道炎症如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有CAl9-9短暂的不同程度增高。   六、糖链抗原50(CA50)   【参考值】  <40ng/m1(EIA法)   ≤20U/m1(B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时增高;少数大肠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肝转移癌也可见增高。  七、糖链抗原72-4(CA72-4)  【参考值】  ≤6.7μg/L(ELISA法)  3~4μg/L(RIA法)  【临床意义】诊断卵巢粘液癌的指标,其他如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也可见增高。常用于肿瘤发展过程的监测。   八、糖链抗原242(CA242)   【参考值】≤12U/ml(1RM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   细胞角质素片段19(CYFRA21-1)   【参考值】<3.3μg/L(≤3.3ng/m1)(ELISA法、IRMA法)   【临床意义】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肺鳞癌和膀胱癌的指标,胃癌、结肠癌可轻度增高。常用于疗效监测。   九、细胞角质索片段8,18  【参考值】  血 男<1.27ng/m1   女<O.95ng/m1   尿 <0.78μg/L   (ELISA法)   【临床意义】诊断上皮细胞肿瘤,如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尿液测定有助于膀胱癌ⅡA与ⅡB的分期。   十、癌抗原125(CAl25)  【参考值】<35U/m1(MEIA法、IRMA法、EMSA法)   【临床意义】   1.为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增高具诊断价值,并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2.其他癌症,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乳癌、胰腺癌、胆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疡、肺癌等,也有一定阳性反应。  3.部分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肝硬化、胆囊炎和胰腺炎也可增高。   十一、癌抗原15-3(CAl5-3)   【参考值】<28U/m1(MEIA法)   <22U/mt(1RMA法、EUSA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乳癌,但早期敏感性仅为20%~30%,故常用于乳癌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2.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和支气管癌时,也可不同程度增高。   十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参考值】12.5~25.0μg/L(R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为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达50%~70%,其他类型肺癌仅10%~20%阳性。   十三、血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   【参考值】阴性(ElISA法)  【临床意义】GSr-π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腺癌可达88.9%,鳞癌达54.5%。  十四、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参考值】<4μg/L(<4.0ng/m1=(EIA法)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明显增高,常用于术后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  2.良性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或急性前列腺炎时,也可轻度增高。  3.40岁以上健康男性约3%PSA在4.01~10.0μg/L。   十五、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参考值】<3ng/m1(RIA法)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早期有10%增高,晚期80%增高。  2.良性前列腺疾患,尿潴留及前列腺肛门指诊后1~2天内均可轻度增高。  十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参考值】<10μg/L(<10ng/m1)(RI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增高尤见于食道癌等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亦可见于子宫、宫颈、肺等鳞状上皮组织肿瘤。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十七、胰癌相关糟蛋白(sC6单克隆抗体识别)   【参考值】<41U/m1   【临床意义】胰腺癌时增高。   十八、人甲状腺球蛋白(hTG)  【参考值3<95μg/L(RI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甲状腺癌时增高。   十九、肿瘤基因P53自身抗体(P53-Ab)   【参考值】阴性(EIA法)   【临床意义】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约10%~20%肿瘤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可呈阳性。   二十、表皮生长因子(EGF)   【参考值】  血清 (1032± 485)P8/m1  血浆 (192±106)pg/m1   【临床意义】肿瘤、溃疡病等EGF增高。  二十一、肿瘤坏死因子(TNF)  【参考值】(4.3~12.8)ng/m1   【临床意义】TNF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器官移植性排异有诊断意义。肿瘤标记物的种类肿瘤的标记物是指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直接合成,分泌或其它组织产生与肿瘤密切相关的活性物质,主要以肿瘤相关抗原、癌胚活性蛋白、激素、受体、癌基因及其它产物、酶或同工酶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或宿主的体液中。这些标记物可用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或放射免疫技术测定。目前已发现100多种肿瘤标记物,临床常用的有:1.酶类: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同工酶,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原发肝癌:②乳酸脱氢酶(LDH),主要检测的肿瘤是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③酸性磷酸酶,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前列腺癌。④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检测小细胞肺癌。
2.癌胚类:①甲种胎儿球蛋白(AFP),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原发性肝癌,还有睾丸癌、卵巢癌等;②癌胚抗原(CEA),主要检测的肿瘤是消化系肿瘤。
3.蛋白类:①糖链抗原19-9(CAl9-9)主要检测的肿瘤是胰腺癌及胆管癌、胃肠道肿瘤:②糖链抗原125(CA-125)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卵巢癌;③糖链抗原15-3(CAl5-3)主要检测的肿瘤是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④免疫球蛋白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多发性骨髓瘤、非霍杰金氏病;⑤铁蛋白。⑥(β2-M)β2微球蛋白主要检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主要检查前列腺癌。
4.激素类:①降钙素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甲状腺髓样癌、小细胞肺癌;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绒癌、睾丸癌、畸胎瘤、精原细胞瘤;⑧类固酶激素主要检测的肿瘤是肾上腺、卵巢、睾丸的恶性肿瘤;④儿茶酚胺类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⑤甲状腺球蛋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甲状腺癌。
5.病毒类:EB病毒抗原(1gA-VCA,IgA-A)升高常见于鼻咽癌。
6.基因和基因蛋白类:①BCR-abl升高常见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②C-crbB2升高常见于乳腺癌、卵巢癌;⑧Rb升高常于视网膜母细胞瘤;④C-sis升高可见于肺癌。⑤P53及其产物。⑥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其产物。以上几种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病人的诊断只能作为诊断参考依据,不能作确诊依据。虽然病人血液中肿瘤标记物升高,可以提示有肿瘤存在的可能,但肿瘤标记物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肿瘤标记物主要意义是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展望: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现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正在寻找新的更加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相信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将会快速提高我们的肿瘤诊断水平。还有一篇: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评价肿瘤标志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尽管至今为止,具有明确诊断作用的标志物不是很多,但有不少标志物经过临床实践已被大家熟悉和应用。一、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在人类发育过程中,许多原本只在胎盘期才具有蛋白类物质,应随胎儿的出生而逐渐停止合成和分泌,但因某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肿瘤状态时,会使得机体一些“关闭”的基因激活,出现了返祖现象,而重新开启并重新生成和分泌这些胚胎、胎儿期的蛋白(表1)。表1 胚胎类肿瘤标志物名称 &&性质 &&相关肿瘤 甲胎蛋白 &&糖蛋白70ku &&肝细胞、胚细胞(非精原细胞瘤) β-癌胚抗原 &&80ku &&结肠 癌胚铁蛋白 &&糖蛋白600ku &&肝 癌胚抗原 &&糖蛋白22ku &&结肠、直肠、胰腺、肺、乳腺 胰癌胚抗原 &&糖蛋白40ku &&胰腺 鳞状细胞抗原 &&糖蛋白44-48ku &&肺、皮肤、头和颈部 组织多肽抗原 &&细胞角蛋白8.18.19 &&乳腺、结肠 这类蛋白虽然与肿瘤组织不一定都具有特定的相关性,但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故被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癌胚抗原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是一种分子量为22ku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的细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下,健康成年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μg/L。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而肿瘤状态时的CEA则进入血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异常增高,使上述各种肿瘤患者的血清CEA均有增高。在临床上,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CEA值升高,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有报道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CEA的异质体,经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可显示8-12个CEA峰,已知其中三个峰为癌特异峰,称CEA-S,其余可能属于正常的结肠交叉反应抗原簇或致癌过程中的其它过量产物。除血液之外,其它生物液体,如胰液和胆汁内CEA定量可用于诊断胰腺或胆道癌;浆液性渗出液的CEA定量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尿液CEA定量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参考。血清CEA定量结合甲状腺降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复发的估计。(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是1956年Bergstrandh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专一性的甲种球蛋白。1963年G.I.Abelev首先发现AFP主要是由胎盘层其次是卵黄囊合成,胃肠道粘膜和肾脏合成较少。1964年Tatarinov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AFP。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α-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其分子量平均为70ku,含糖4%,AFP的编码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4q11-12,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同属一大家族。近年来已发现了AFP的异质体。妊娠的妇女的血和尿中的AFP含量会持续增高,从妊娠6周开始合成,至12-15周达高峰。胎儿血浆中的AFP值可达到3mg/ml,随后即逐渐降低,出生后,AFP合成很快受抑制,其含量降至50μg/L,周岁末婴儿的浓度接近成人水平,一般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5μg/L。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的速率和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一定相关性,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AFP含量常大于200μg/L。检测AFP的免疫学方法主要有免疫扩散电泳(火箭电泳)、γ-射线计数125I标记检测法和定性、定量酶免疫方法。用不同的植物凝集素可以检测和鉴别不同组织来源的AFP的异质体。如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可以检测LCA结合型AFP异质体。血清AFP含量的检测对其它肿瘤的监测亦有重要临床价值。如睾丸癌、畸胎瘤、胃癌、胰腺癌等患者血清AFP含量可以升高。某些非恶性肝脏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水平亦可升高,故必须通过动态观察AFP含量和ALT酶活性的变化予以鉴别诊断。(三)胰胚胎抗原(pancreaticoncofetalantigen,POA)胰胚胎抗原是1974年Banwo等人自胎儿胰腺抽提出的抗原,1979年被国际癌症生物学和医学会正式命名。POA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40ku,在血清中以分子量900ku复合形式存在,但可降解为40ku。正常人群血清中RIA法测定小于7ku/L。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ku/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二、糖类抗原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相关物质是指由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或者是肿瘤细胞所分泌的物质,这类物质又是单克隆抗体,故又称为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这类标志物出现为临床肿瘤的诊断带来方便,糖类抗原标志物产生又可分为两大类,为高分子粘蛋白类(表2)和血型类抗原(表3)。这类抗原标志物的命名是没有规律的,有些是肿瘤细胞株的编号,有些是抗体的物质编号,常用检测方法是单克隆抗体法,有的还同时用两种不同位点的单抗做成双位点固相酶免疫法,这些比一般化学法测定的特异性有很大的提高。而对一些糖类抗原的异质体,则通常用不同的植物凝集素来进行分离检测。表2 糖类高分子粘蛋白抗原肿瘤标志物名称 &&性质 &&癌肿 &&常用单克隆抗体 CA125 &&糖蛋白>200ku &&卵巢、子宫内膜 &&OC125 CA15-3 &&糖蛋白400ku &&乳腺、卵巢 &&DF3和115D3 CA549 &&高分子量糖蛋白 &&乳腺、卵巢 &&BC4E549 BC4n154 CA27.29 &&高分子量糖蛋白 &&乳腺 &&B27.29 类粘蛋白 &&糖蛋白350ku && &&b-12 肿瘤相关抗原 && && && DU-PAN-2 &&粘蛋白100-500ku &&胰腺、卵巢、胃 &&DU-PAN-2 表3 血型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名称 &&性质 &&癌肿 &&常用单克隆抗体 CA19-9 &&唾液酸化Lexa &&胰腺、胃肠、肝 &&116NS19-9 CA19-5 &&唾液酸化Lea和Leag &&胃肠、卵巢 &&116NS19-5 CA50 &&唾液酸化Lea &&胰腺、胃肠、结肠 &&Colo-50 CA72-4 &&唾液酸化Tn &&卵巢、乳腺、胃肠、结肠 &&B27.3.cc49 CA242 &&唾液酸化CHO &&结肠、直肠、胰腺 &&C242 鳞状细胞抗原 &&糖蛋白 &&子宫颈、肺、皮肤、头颈部 &&SCC (一)CA125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00ku,加热至100℃时CA125的活性破坏,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阳性临界值为35ku/L。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浆液性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输卵管癌及未分化卵巢癌患者的CA125含量可明显升高。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kU/L。然而,CA125血清浓度轻微上升还见于1%健康妇女,3%-6%良性卵巢疾患或非肿瘤患者,包括孕期起始3个月、行经期、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纤维变性、急性输卵管炎、肝病、胸腹膜和心包感染等。(二)CA15-3CA15-3是1984年Hilkens等从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制成的小鼠单克隆抗体(115-DB);1984年Kufu等自肝转移乳腺癌细胞膜制成单克隆抗体(DF-3),故被命名为CA15-3。CA15-3分子量为400ku,分子结构尚未清楚。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RIA法)小于28kU/L。30%-50%是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它也是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当CA15-3大于100kU/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三)CA19-9CA19-9是1979年Koprowski等用结肠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杂交所得116NS19-9单克隆抗体,它是一种分子量为5000ku的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其结构为Lea血型抗原物质与唾液酸Lexa的结合物。正常人群的CA19-9血清含量为(RIA法)2-16kU/L。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当CA19-9小于1000kU/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良性疾患时如胰腺炎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kU/L,必须加以鉴别。(四)CA50CA50是1983年Lindholm等从抗人结、直肠癌Colo-205细胞株的一系列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的一株对结、直肠癌有强烈反应,但不与骨髓瘤细胞及血淋巴细胞反应的单克隆抗体,所能识别的抗原称CA50。Ca50存在于细胞膜内,其抗原决定簇为唾液酸Lea血型物质与唾液酸-N-四氧神经酰胺。在正常人群,CA50血清浓度(RIA法)小于20kU/L。一般认为,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因CA50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当细胞恶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的失活或胚胎期才能活跃的某些转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类结构性质改变而形成CA50,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所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1983年,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法,1987年应用CA50单抗,在国内建立了IRMA技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胰腺癌、胆囊癌的阳性检测率达90%,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三、酶类标志物酶及同工酶是最早出现和使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表4)。肿瘤状态时,机体的酶活力就会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因为:①肿瘤细胞或组织本身诱导其它细胞和组织产生异常含量的酶;②肿瘤细胞的代谢旺盛,细胞通透性增加,使得肿瘤细胞内的酶进入血液,或因肿瘤使得某些器官功能不良,导致各种酶的灭活和排泄障碍;③肿瘤组织压迫某些空腔而使某些通过这些空腔排出的酶返流回血液。在肿瘤标志酶中根据来源可将其分为两类:①组织特异性酶,因组织损伤或变化而使储存在细胞中的酶释放,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②非组织特异性酶,主要是肿瘤细胞代谢加强,特别是无氧酵解增强,大量酶释放到血液中,如已糖激酶等。表4 酶类肿瘤标志物名称 &&分子量及同工酶 &&相关肿瘤 醛缩酶 &&160ku &&3个 &&肝 碱性磷酸酶 &&95ku &&7个 &&骨、肝、白血病、肉瘤、卵巢等 淀粉酶 &&45ku && &&胰腺等 谷胱甘肽转移酶 &&80ku &&多种 &&肝、胃、结肠 肌酸激酶 &&83ku &&4个 &&前列腺、肺、结肠、卵巢等 γ-谷氨酰转移酶 &&90ku &&12个 &&肝 乳酸脱氢酶 &&135ku &&5个 &&肝、淋巴瘤、白血病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73ku &&2个 &&肺(小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类癌、黑色素瘤、嗜铬细胞瘤 5-核苷酸酶 && &&6区带 &&肝 α-L岩藻糖苷酶 &&230ku &&8个 &&肝 核糖核酸酶 && &&2个 &&卵巢、肺、大肠等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34ku && &&前列腺 在酶标志物分析中,同工酶的分辨和检出是提高标志物临床应用的重要的环节,从目前所知的肿瘤标志同工酶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异位型同工酶:指某种瘤组织改变了自己的分泌特性,而去分泌表达了其它成年组织的同工酶的类型;②胚胎型同工酶,某些组织在肿瘤状态时,使酶的同工酶谱退化到胚胎时未分化状态,而分泌出大量的胚胎期的同工酶,这种变化往往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③胎盘型同工酶,有些肿瘤组织会分泌出某些原属胎盘阶段的同工酶谱。从目前的资料分析,这类胎盘型同工酶已达20余种。酶的活性变化常常与组织器官的损伤有密切关系。在机体中,能造成酶活性变化的因素太复杂,从而使在诊断肿瘤时特异性受到很大影响。(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1971年,Hara等首先发现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分泌至精液中,是精浆的主要成分之一;1979由Wang等从前列腺肥大症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丝氨酸蛋白酶,分子量34ku,编码基因定位于19q13,PSA仅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导管上皮和粘液内,具有糜蛋白酶样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SA在正常男性(RIA法、ElA法)含量小于2.5μg/L。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少数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之一。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的主要囊性肿瘤,血清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血清PSA除了作为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还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控,90%术后患者的血清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二)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1980年由Deugnier等首先在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发现AFU活性升高。AFU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分子量230ku,单个亚基分子量50ku。AFU正常参考值(化学法)为324±90μmol/L。AFU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血液和体液中,参与体内糖蛋白、糖脂和寡糖的代谢。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虽然AFU升高的机制不甚明了,但可能有以下几种:①肝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坏死使溶酶体大量释放入血;②正常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可使摄取和清除糖苷酶的功能下降;③肿瘤细胞合成糖苷酶的功能亢进;④肿瘤细胞可能分泌某种抑制因子,抑制肝细胞对糖苷酶的清除能力或释放某些刺激因子,促进肝细胞或肿瘤细胞本身合成糖苷酶。总之,血清AFU活性升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现发现AFU在用琼脂糖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时存在8种不同等电点的同工酶,其范围在3.5-6.5之间,正常人的AFU同工酶有两种类型:低峰值型和Ⅳ主峰型。乙型肝炎患者出现3种AFU同工酶谱:Ⅷ主峰型,Ⅳ、Ⅷ双峰型和Ⅳ主峰、Ⅴ次峰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同工酶变化复杂,有5种类型:低峰值型,Ⅳ、Ⅴ双峰型,Ⅲ、Ⅳ双峰型,Ⅴ型和Ⅵ型。根据各自的峰型特点,AFU同工酶对正常人、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三)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烯醇化酶是催化糖原酵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由3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编码3种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亚基α、β、γ,组成5种形式的同工酶αα、ββ、γγ、αγ、βγ。二聚体是该酶分子的活性形式,γ亚基同工酶存在于神经原和神经内分泌组织,称为NSE。α亚基同工酶定位于胶质细胞,称为非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NE)。NSE和NNE的分子量分别为78ku和87ku,正常参考范围为0.6-5.4μg/L。NSE是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标记物。神经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儿童肿瘤,占1-14岁儿童肿瘤的8%-10%。NSE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血清NSF水平的测定对于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约占肺癌的25%-30%,它可表现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性,有过量的NSE表达,比其它肺癌和正常对照高5-10倍以上。SCLC患者血清NSE检出的阳性率可高达65%-100%,目前已公认为NSE可作为SCLC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有报道,NSE水平与SCLC转移程度相关,但与转移的部位无关,NSE水平与其对治疗的反应性之间也有一个良好的相关性。四、激素类标志物激素是一类由特异的内分泌腺体或散在体内的分泌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当这类具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细胞癌变时,就会使所分泌的激素量发生异常。常称这类激素为正位激素异常。而异位激素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生成激素的那些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后所产生的激素,或者是那些能产出激素的细胞癌变后,分泌出的是其它激素细胞所产生的激素(表5)。衡量异位激素的条件是:①有非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激素;②某种内分泌细胞却分泌其他分泌腺细胞的激素;③肿瘤患者同时伴有分泌异常综合征;④这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也能产生激素;⑤肿瘤切除或经治疗肿瘤消退时,此种激素含量下降,内分泌综合征的症状改善。表5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激素 &&性质 &&相关肿瘤 儿茶酚胺类 && &&嗜铬细胞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5ku &&库欣综合征、肺(小细胞) 抗利尿激素 && &&肺(小细胞)、原发性类癌等 降钙素 &&3.5ku &&甲状腺髓质 生长激素 &&21ku &&垂体腺瘤、肾、肺 hGG &&45ku &&胚胎绒毛膜、睾丸(非精原细胞癌) 人胎盘催乳素 &&22ku &&滋养层、性腺、肺、乳腺 甲状旁腺素 && &&肝、肾、乳腺、肺等 催乳素 &&22ku &&垂体腺瘤、肾、肺 胰高糖素 &&3ku &&胰高糖素瘤、嗜铬细胞瘤 转化生长因子 && &&鳞瘤、肾、乳腺 一般来讲,异位激素的化学本质与正位激素相似,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可分泌不同种类的异生性激素或分泌出同一种的激素,而同一种肿瘤细胞可分泌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异生性激素。这给检查带来了难度,常见的可分泌异生性激素的恶性肿瘤是肺未分化小细胞癌、神经外胚层肿瘤及类癌等。根据肿瘤状态、机体内的激素含量的变化,观察这些激素动态变化,无疑会给临床诊断带来标志性的依据。(一)降钙素(calcitonin,CT)CT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C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故又称甲状腺降钙素,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5ku。CT的前体物是一个由1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大分子无活性激素原,分子量为15ku,可迅速水解成有活性的CT,人类CT的半寿期只有4-12min,正常情况下它的靶器官是骨、肾和小肠,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促进骨盐沉积,增加尿磷,降低血钙和血磷。放射免疫测定为常用方法,正常参考值为小于100ng/L。目前,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CT一定会升高,因为降钙素的半寿期较短,所以降钙素可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标志物。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以及嗜铬细胞瘤患者可因高血钙或异位分泌而使血清CT增加,另外,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也偶可出现血清CT增高。(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糖蛋白类激素,在正常妊娠妇女血中可以测出hCG。hCG有α、β两个亚基,α-亚基的分子量约为13000,α-亚基的生物特性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α-亚基相同。β-亚基的分子量约15000,β-亚基为特异性链,可被单克隆抗体检测,也是一个较好的标志物。在每个亚基上有两条N-糖链,其中3/4是复杂型双天线,1/4是以单天线的形式出现。由此决定了各类hCG激素的生物特性。通常情况下,尿中的hCG的总量(ELISA法)小于30μg/L,血清hCG小于10μg/L,β-hCG小于3.0μg/L。当胎盘绒毛膜细胞恶变为恶性葡萄胎后,hCG会明显增高,这时hCG糖链结构有部分转为三天线和四天线的结构。当发生绒毛膜上皮癌后,除有三、四天线外,还出现更为异常的偏二天线的糖链结构,而且这些异常糖链结构具有与曼陀罗凝集素(DSA)特异的亲和力。正常情况下,结合率为42.3%-72.4%,绒毛膜上皮癌的结合率为53.5%-87.1%。hCG还会在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增高。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状态时,hCG也会增高。(三)儿茶酚胺类及其衍生物儿茶酚胺类激素是以其结构中均含儿茶酚又属于胺类而得名。正常情况下,它是由肾上腺髓质中的一些交感神经节纤维末梢终止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产生和分泌,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它们既是激素又是神经递质。⒈变肾上腺素(metanephrine)变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的甲氧化代谢产物,由于甲基化是在肝脏内微粒体中进行,而儿茶酚胺的形成都是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及交感神经末梢处形成,所以,从检测尿中的变肾上腺素浓度可间接地了解儿茶酚胺的分泌。目前使用高效液相的紫外检测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正常值为0.30-1.50μmol/24h尿。变肾上腺素浓度增高是分泌型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标志物,它比儿茶酚胺和香草扁桃酸更稳定。⒉垂草扁桃酸(VMA)香草扁桃酸(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经单胺氧化酶(MAO)和儿茶酚胺-0-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下,甲基化和脱氨基而产生的降解产物。VMA主要是从尿中排出。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是常用的方法,正常参考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人为5.0-35.0μmol/24h尿。能合成儿茶酚胺类的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及交感神经细胞末梢,均源于胚胎期神经嵴,这两种组织含有相同的酶。一旦这类组织增殖,则尿中VMA就会增高,所以它常被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的标志物。约有70%神经母细胞瘤的患者均有VMA增高,在IV期神经瘤患者VMA/HVA的比值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在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VMA也是一项重要指标。VMA又可作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首选标志物,但有时增高程度不稳定,宜同时测定尿中儿茶酚胺和变肾上腺素。⒊高香草酸(HVA)高香草酸(3-甲氧-4-羟苯乙酸,HVA)是多巴胺的主要代谢产物,儿茶酚在肝脏内经羧化和氨基氧化而成。常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正常参考值与VMA相似,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人为15-40μmol/24h尿。尿中HVA增加与多巴合成量有关。在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交感神经肿瘤时,常选用HVA作为诊断和随访的一种主要的标志物。五、其它蛋白质类标志物蛋白质肿瘤标志是最早发现的标志物(表6)。在现有的标志物中,如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一般来讲这类标志物特异性稍差,但检测方法相对比较容易,常作常规检测项目。(一)β2-微球蛋(β2-microglobulin。β2m)β2m由Berggard和Bearn于1996年从肾脏患者尿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它的分子量仅为1.2ku,电泳时显于β2m区带,故被命名为β2-微球蛋白。β2m是人体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β2m血中含量(RIA、EIA法)正常参考范围为3.1±0.96mg/L,尿β2m为0.31±0.34mg/L;脑脊液β2m为1.27±0.11mg/L。β2m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β2m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轻链部分,链内含有一对二硫键,β2m与HLA-A、B、C抗原的重链非共价地相结合而存在于细胞膜上。一般认为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其它细胞均含有β2m。因此,起源于人体间质细胞上皮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细胞和恶性细胞均能合成β2m。它可从有核细胞中脱落进入血循环,使血液中的β2m升高。血清β2m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增高。肿瘤患者血清β2m含量异常增高,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口腔肿瘤。脑脊液中β2m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表6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名称 &&性质 &&相关肿瘤 β2-微球蛋白 &&12ku &&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aldenstrom’s巨球蛋白血症 C多肽 &&3.6ku &&胰岛素瘤 铁蛋白 &&450ku &&肝、肺、乳腺、白血病 本周蛋白 &&22.5-45ku &&游离轻链病、多发性骨髓病 免疫球蛋白 &&160-900ku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铜蓝蛋白 &&126-160ku &&肝、胃肠、胰腺 甲状腺球蛋白 &&670ku &&甲状腺癌 (二)铁蛋白(ferritin,Fer)铁蛋白是1884年Schmiedeber所发现的水溶性铁贮存蛋白,1937年被Laufberger命名为铁蛋白,1965年Richter等从恶性肿瘤细胞株中分离出铁蛋白,并发现铁蛋白存在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铁蛋白是一种脱铁蛋白组成的具有大分子(450ku)结构的糖蛋白,由24个亚单位聚集而成,每个铁蛋白分子可贮存4500个铁原子。正常血清中含量(RIA法、EIA法)男性为20-250μg/L,女性为10-120μg/L。铁蛋白具有两个亚基,为肝脏型(L型)和心脏型(H型),不同比例的亚基聚合而成纯聚体和杂合体,可得到不同的同工铁蛋白图谱。在肿瘤状态时,酸性同分异构体铁蛋白增高,一般情况下与白血病、肺癌、乳腺癌有关,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在色素沉着、炎症、肝炎时铁蛋白也会升高。(三)本周蛋白(Bence-Jonesprotein,BJP)早在1845年由一位内科医生兼化学病理学家HenryBenceJones首次描述了这种蛋白,它可被氨基水杨酸、三氯醋酸、硝酸和盐酸沉淀,加热到45-60℃时,沉淀又再现,故又名为凝溶蛋白。1963年,Schwary和Edelman对骨髓瘤球蛋白轻链的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和同一患者的本周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周蛋白由完整的轻链组成,在大多数病例中,本周蛋白的沉淀系数为3.6s,分子量为45000u,属于游离轻链的双体,当沉淀系数为1.8s时,分子量为22500u,多属于单体。本周蛋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标志物,或称其为“免于球蛋白轻链”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分为Kappa(κ-Ig)和Lambda(λ-Ig)两类,然而,一个克隆的浆细胞中能产生两种轻链混存于单一抗体分子中。慢性淋巴瘤、骨肉瘤等均会引起本周蛋白阳性,肾病时也会阳性。目前用于检测本周蛋白的方法很多,如:①热沉淀:此种反应易受pH及多种理化因素影响,因此宜用pH4.9醋酸缓冲液调到恒定环境;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用清晨第一次尿,浓缩尿液50倍左右后,进行CAM电泳,经丽春红染色,BJP区带在α2-γ区间可被显现;③聚丙烯酰胺溶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支持物的电泳技术,它是一种不连续的凝胶电泳,故能使蛋白质各组份被清楚地分开,BJP呈现的位置与CAME相同;④非浓缩尿与银染技术:由Shate建立的一种不需浓缩尿的银染技术,提高了尿中BJP检测敏感性;⑤免疫电泳;⑥固定免疫电泳:它作为一种更为灵敏的筛选BJP方法,比一般免疫电泳灵敏度提高近10倍。六、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用肿瘤标志物测定肿瘤在临床上已应用了许多年,为临床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起了很多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特异性不强、阳性率不高等不足。为了提高诊断的阳性差,临床上常将几项相关的标志物组成联合标志物组,同时对某一肿瘤进行检测,应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提高临床的诊断的准确性。(一)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CEA是最早用于肺癌的诊断,特别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将CEA和总唾液酸蛋白(TS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或CEA与降钙素以及ACTH联合检测能对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在肺癌的基因检测中,往往以检测P53基因和RB基因的表达为主。肺癌的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如能结合细胞学的检查,其价值就更大。(二)乳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乳腺肿瘤的标志物有不少,最早使用的是CEA、hCG、铁蛋白等。近年来,癌抗原物质的出现,特别是CA153、CA549标志物的检查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带来一种较为可靠的依据。在基因检测方面,主要有P53、C-erb-2等。现有学者认为,乳腺肿瘤的患者的家族中存在着一种易感性的基因,这就是BRCA1和BRCA2,这对早期诊断和发现乳腺肿瘤有一定的意义。(三)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到目前为止,AFP仍然是肝癌诊断的最佳标志物,除此之外,还有γ-GT、AFU、GGT-Ⅱ、RNAase同工酶、AKP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β2-微球蛋白相关抗原等。在肝癌的检测中,以几项标志物协同使用,能提高诊断阳性率。(四)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从目前的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来看,CA19-9是比较好的诊断标志物,其阳性值与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CA19-9又可与CA50或与胰腺癌组织抗原一起,作为胰腺癌诊断的联合指标。(五)卵巢癌的诊断标志物从目前的卵巢癌的诊断的单个标志物来看,特异性不高。如能将几个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现可组合的标志物有:CEA、hCG、SIEX、CA125、CA19-9等单克隆抗体,在基因检测方面有K-ras癌基因等。斑竹能否给予加分?我迫切想增加分数,因为有些文献我没法打开.千恩万谢!!!!有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代表有肿瘤的存在目前没有一个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是好的而某些肿瘤标志物本身就与某些生理性状态或非肿瘤疾病相关如CA199,在女性群体中本身就比较高,而且它与一些胃肠道疾病相关(非肿瘤性的),在患有胃病的女性人群中,10%多可发现有CA199的升高依LZ的意思如果肿瘤标志物高,但没有其他诊断或症状那应结合这一肿瘤标志物所代表的肿瘤的高危人群等来判断,并定期进行复检、复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结合同位素法检查,希望能对肿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没有病理,只凭肿瘤标记物升高就给病人化疗,在学术界应该观点也不统一,但倾向于进一步检查或观察病情变化,肿瘤标记物特异性也差。病人接受了化疗,我感觉是过渡治疗,小心病人会告你的,现在的医疗市场,唉,我建议仁兄小心为妙,只是个人观点错了勿怪!单凭肿瘤标记物高,给病人化疗有点太冒险了,应该定期复查单凭肿瘤标志物升高就化疗,无稽之谈,并非专业!不能赞成楼主发言,有些草率了吧gbysunx wrote:如果单纯是肿瘤标志物升高,不管是稍高或很高,多要排除其假阳性,如无影像学(ctH或mri)改变,最好做pet,如PET阴性,则不能治疗,随访!ding也有很多医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很无助、很迷茫。确实,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定期复查。等到有了影象学或病理学证据之后,在进行针对治疗。下面我来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我不赞成单纯的定期复查,因为我觉得肿瘤的早期干预治疗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肿瘤发病机制之一就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当怀疑病人可能存在肿瘤但又没有充分依据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对不能化疗!
但是虽然我们不知道肿瘤的具体部位,但是提高病人免疫功能疗法是绝对不会错的,而且病人也能够接受。比如使用针灸疗法或穴位注射包括使用一些中药,可以很好的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这方面的报道有很多。而且已经有很多医院使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癌前病变患者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当怀疑有肿瘤倾向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但很可惜:现有医疗模式就是坐以待毙),等到肿瘤发生时在接受治疗,就太晚了。希望大家能把预防医学的理念融入到临床治疗当中去。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这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课题。现在很忙,过一段时间空了以后,就想做一下这个方面的研究。当然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一起做,有意义!!!既然不知道确切位置,穴位注射不就没有目标了吗?请指教!当然要结合临床了,比如升高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高不高,临床有没有什么指征,进行综合分析。但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早期干预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注:我是西医)楼主的问题本人在工作中也遇到过多次,个别的也比较棘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没有明确诊断恶性肿瘤的前提下即给予化疗、生物治疗等早期干预是违反肿瘤治疗原则的。恶性肿瘤不是结核,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即使是预防,也是不可取的。首先,同一肿瘤可含有多种肿瘤标志物,不同肿瘤可有共同的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只有相对特异性,大多数项目缺乏定位诊断价值;其次,肿瘤标志物测定的影像因素众多,如肝肾功能异常、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直肠指检、标本污染、药物等。故对肿瘤标志物稍增高或明显增高而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依据者,建议排除其他原因并长期随访、复查。当然,如果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并且有要求,可以行PET/SPECT检查,但是PET/SPECT也有一定的阴性率,并不是万能的,作为临床医生还是要结合临床实际。shizhongliu wrote:网上下载的一篇文章,不知以前是否有人发过,若有,权当复习,若无,申请加分.肿瘤标志物的实验诊断及其进展1、肿瘤现况: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 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2、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 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的人类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3、理想的TM l
特异性高,对肿瘤与非肿瘤鉴别的准确性可达100%。l
敏感性高,能在极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不漏诊。l
在体液中的浓度应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可据此判断预后。l
半衰期短,可根据其水平的升降监测治疗效果及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l
检测方法灵敏可靠,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4、肿瘤标志物的测定l
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的测定l
肿瘤相关酶含量活性的测定l
肿瘤相关激素水平及其受体数量的测定l
细胞刺激因子的测定l
癌胚基因产物、癌基因及其癌基因蛋白、抗癌基因等测定5、肿瘤标志物的用途l
肿瘤的筛选l
肿瘤的早期诊断l
肿瘤治疗后随访、疗效监测l
肿瘤复发的监测、预后判断l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标志选择性进行单克隆抗体治疗6、肿瘤标志物的分类TM的分布广,分类和命名尚未统一,一般可按蛋白质、酶、糖脂和糖蛋白类、多胺、激素类和基因等进行分类。 (1)肿瘤相关性抗原及蛋白类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血清铁蛋白(SF)、组织多肽抗原(TPA)、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尿本斯-琼斯蛋白(B-J)、p53蛋白、Bcl-2蛋白、CYFRA21-1、和CD24蛋白等。 (2)酶类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同工酶(CK-B、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L-岩藻糖苷酶(AFU)、半乳糖苷转移酶(GsI-T)、唾液酶基转移酶(ST) 等。 (3)激素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钙素(CT),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细胞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骨肉瘤生长因子(OGDF)。(5)受体类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细胞膜受体:如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erB2受体等。(6)癌基因C-alb基因、Neu基因、myc基因族、Ras基因族、C-sis和C-gsp等。 (7)抑癌基因RB基因、p53基因、p16基因和DDC基因等。 (8)其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NA聚合酶(DNA-P)、血清唾液酸(SA)、胃泌素、尿伪尿核苷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原氨基端肽(N-POMC)等。 7、TM的标记免疫测量技术 放射性标记免疫技术: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抗原或抗体,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两种。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技术:用酶、化学发光物质、荧光素、鲁米诺或镧系稀土元素等作为标记物。主要有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和金属离子免疫分析等。 8、几种重要TM的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w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双重特点。w各种肿瘤特性的不同,如肿瘤的分期、大小、定位、组织来源及转移趋向等的不同。 w各种抗体的不同,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抗体决定簇和抗体亲和性等的不同。w各种检测系统的不同,如检测原理、标记物、实验条件、检测技术、检测仪器和检测敏感度等的不同。w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经验、以及实验室条件和实验的可靠性等的差异。 (1)甲胎蛋白(AFP) 分子量约为7万的糖蛋白,由590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胎儿肝脏和卵黄囊。 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分类,以及非精原睾丸癌、畸胎瘤等的诊断,是唯一一种和癌症有明确特点关系的TM。在妊娠妇女和某些肝炎、肝硬化病人中轻度增高。利用亲和电泳和免泳固定技术可将AFP分为L1、L2、L3型。其中L3型是肝细胞癌早期特异性标志物,在检测小肝癌和区别肝癌与良性肝病有很大价值。某些病理类型的肝癌(如假腺管型)细胞可能不分泌AFP。 (2)癌胚抗原(CEA)分子量约180万的多糖蛋白复合物,位于胚胎和胎儿期的肠粘膜中。 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首选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特别是大肠癌,其次为胃、肝、肺、胰、乳腺癌的标志物。腺癌常高于上皮癌。未患癌人群中吸烟者有轻度增高。胰液和胆汁内CEA 含量可用于诊断胰腺或胆道癌,尿液中CEA含量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参考。血清CEA结合甲状腺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病的诊断和复发的估计。(3)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G) 分子量为11500的低分子量蛋白,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泌。临床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在肾功能不良时也升高。 (4)血清铁蛋白(SF) 分子量为43-45万的大分子蛋白,作为储存铁,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临床为诊断隐性贫血较灵敏的指标。癌细胞具有较强合成SF的能力,可协助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估计。 (5)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PAP为分子量约十万的糖蛋白,酸性磷酸酶同功酶之一,是细胞的溶解体和分泌物的正常成分。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用于诊断前列腺癌。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激肽释放酶样的蛋白酶,分子量为33000的单链糖蛋白。前列腺癌时PSA检出率为70%~90%,在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和女性乳腺癌时也可升高。 F-PSA占T-PSA10%~20%,前列腺癌时结合型PSA显著增加,故F-PSA/T-PSA比值下降。 (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胎盘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分子量为4.5万的糖蛋白类激素,含有145个氨基酸,由两个独立的氨基酸肽链α及β亚单位组成。肿瘤细胞以分泌β亚单位为特征。是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的肿瘤标志物。在性腺器官如卵巢、睾丸等发生胚胎性癌时也可检出,可作为这些疾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少数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亦能发现β-HCG升高,但阳性率不高。(7)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分子量约为87000, 是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参与糖酵解的酶。肿瘤组织中糖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增殖周期加快,细胞内的NSE释放进入血液,导致在血清中含量增加。是小细胞肺癌首选的TM(敏感性70%~80%)。在神经母细胞瘤时升高。脑脊液中NSE可作为脑损伤、脑梗死的诊断指标。
(8)细胞角蛋白相关TM 细胞角蛋白(CK)参与构成上皮细胞骨架。依其氨基酸序列不同分为CK1~CK20共20种。Cyfra21-1为角蛋白19的片断,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总的敏感性52.9%)的诊断,尤其是鳞癌。 (9)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 为组织抗原,可由妇女生殖道上皮以及不同器官的磷状上皮癌分泌。为宫颈鳞癌的首选TM,也用于肺、食管、口腔、颌、面鳞癌,敏感性比Cyfra21-1低。(10)胃蛋白酶原Ⅰ、Ⅱ(PGI、II) PGⅠ见于胃底粘膜的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及主颈粘液移行细胞;PGⅡ见于胃底腺主细胞、幽门腺、十二指肠腺。胃几乎是PG的唯一来源,PG变化能够反映出胃粘膜功能变化。胃癌患者血清PGⅠ、GⅠ/Ⅱ比值明显下降。 &&w日本学者以血清PGⅠ&70ng/ml、PGⅠ/ PGⅡ比值&3为临界值,对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73. 5%。在对一万余人进行健康体检筛查时发现,有20%左右的人PGI水平降低,进一步作胃镜检查,确认胃癌21例,其中早期胃癌19例。 (11)糖类抗原(CA)
&&CA19-9w属糖脂,其中粘蛋白分子量为106D,抗原为3.6×104D,由各种癌细胞、胎儿胃肠道、上皮和一些粘液细胞产生。w在由内胚层细胞分化来的多种上皮类恶性肿瘤血清中均可见升高。主要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以胰腺癌的特异性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12)生长激素(HGH)HGH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由脑垂体分泌,通过血液传输到全身。恶性肿瘤所分泌的异位激素,如垂体腺瘤、肾、肺等器官肿瘤均会引起HGH含量的升高,因此HGH的检测有利于肾癌、肺癌及垂体瘤的联合诊断。(13)其他 组织多肽抗原(TPA)作为组织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的诊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更能提供肿瘤复发、转移和进展的信号。膀胱癌抗原(UBC)主要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9、多种TM的联合检测及临床应用 一般肿瘤治疗后4-8周,如果TM的浓度明显降低至正常水平,则表明肿瘤已基本消除;如果浓度降低很少,甚至不降低,则表明肿瘤还在增生或治疗后复发,也可能发生转移。目前单一标志物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尚难满足临床对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的要求,故多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10、 遗传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遗传标志物(基因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整个演变过程,均涉及到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某些染色体片段的丢失。 11、几种新的肿瘤标志物(1)NMP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
&&核基质蛋白22。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液中NMP22明显高于正常人,有80%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尿路损伤可暂时、轻微升高。为非侵入性操作,对上尿路肿瘤的筛选有优势,特别适合复发患者的随访。 2000年FDA通过的ELISA试剂盒,标本为尿液,血尿对检测无影响。NMP22与细胞学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的比较(G为恶性程度)(2)Survivin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正常终末期细胞不表达,胚胎期及肿瘤细胞表达。各种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阳性率。特别是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有100%的阳性率(RT-PCR),特异性&90%。现有ELISA试剂盒(尿液标本),优点同上。uPM3
检测PCA3。PCA3是一个特异在前列腺癌表达的蛋白质,而且表达量大。通过检测尿液中PCA3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又一新指标。 uPM3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超过tPSA仅次于前列腺活检。肿瘤相关抗原测定及临床意义一、甲胎蛋白(AFP或a-FP)  【参考值】  0~25μg/L(0~25ng/m1)(ELISA法)  <20μg/L(<20n8/m1)(RIA法)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AFP明显增高,常以>400μg儿为诊断肝癌的医学决定水平。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结肠癌时,也可增高。但肝转移癌AFP极少增高。  2.病毒性肝炎、肝硬变AFP也可增高,但水平常<300μg/L。  3.对于AFP增高患者可进行AFP异质体检测(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以区别是否为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AFP>25%。  4.妊娠妇女12~14周血AFP开始上升,32~34周达高峰,一般为380~500μg/L,34周后下降。羊水中AFPl3~16周为2× 104μg/L,40周下降到20~30μg/L;异常妊娠,如胎儿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食管或十二指肠闭锁、肾变性,以及双胎、先兆流产、胎儿宫内窒息,均会引起母体血液和羊水中AFP增高。  二、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μg/L(<5ng/m1)(ELISA法、RIA法)  【临床意义】  1.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CEA可明显增高;此外肝癌、肺癌、肾癌、乳腺癌、卵巢癌等CEA也可见增高;肺癌时胸水中CEA常高于血清。  2.消化系统炎症,如结肠炎、胃肠道息肉、胰腺炎、肝脏病及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支气管疾病也可见CEA增高。  3.96%~97%非吸烟健康人CEA<2.5μg/L,大量吸烟者有20%~40%的人CEA>2.5μg/L,少数CEA>5.0μg/L。   三、组织多肪抗原(TPA)  【参考值】  <120U/L (EIA法)  <130U/L (RIA法)  【临床意义】  1.TPA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脂,在肿瘤诊断上无特异性,恶性肿瘤检出率达70%。  2.TPA常用于缺少特异指标的恶性肿瘤疗效追踪观察,病情好转时降低,复发时升高。  3.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时也可出现TPA增高现象。  四、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  【参考值】<55U/L(EIA法)  【临床意义】TPS是肿瘤细胞分泌的-种多肽,80%卵巢癌患者增高,肺癌亦可见增高。 五、糖链抗原19-9(CAl9-9)  【参考值】<37U/m1(ME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  1.为消化道癌相关抗原,增高尤见于胰腺癌,常用于鉴别胰腺良、恶性肿瘤。此外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也可见增高,但无早期诊断价值,早期病人敏感度仅为30%。其术前水平与预后有关。  2.消化道炎症如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有CAl9-9短暂的不同程度增高。   六、糖链抗原50(CA50)   【参考值】  <40ng/m1(EIA法)   ≤20U/m1(B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时增高;少数大肠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肝转移癌也可见增高。  七、糖链抗原72-4(CA72-4)  【参考值】  ≤6.7μg/L(ELISA法)  3~4μg/L(RIA法)  【临床意义】诊断卵巢粘液癌的指标,其他如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也可见增高。常用于肿瘤发展过程的监测。   八、糖链抗原242(CA242)   【参考值】≤12U/ml(1RM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   细胞角质素片段19(CYFRA21-1)   【参考值】<3.3μg/L(≤3.3ng/m1)(ELISA法、IRMA法)   【临床意义】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肺鳞癌和膀胱癌的指标,胃癌、结肠癌可轻度增高。常用于疗效监测。   九、细胞角质索片段8,18  【参考值】  血 男<1.27ng/m1   女<O.95ng/m1   尿 <0.78μg/L   (ELISA法)   【临床意义】诊断上皮细胞肿瘤,如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尿液测定有助于膀胱癌ⅡA与ⅡB的分期。   十、癌抗原125(CAl25)  【参考值】<35U/m1(MEIA法、IRMA法、EMSA法)   【临床意义】   1.为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增高具诊断价值,并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2.其他癌症,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乳癌、胰腺癌、胆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疡、肺癌等,也有一定阳性反应。  3.部分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肝硬化、胆囊炎和胰腺炎也可增高。   十一、癌抗原15-3(CAl5-3)   【参考值】<28U/m1(MEIA法)   <22U/mt(1RMA法、EUSA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乳癌,但早期敏感性仅为20%~30%,故常用于乳癌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2.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和支气管癌时,也可不同程度增高。   十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参考值】12.5~25.0μg/L(R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为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达50%~70%,其他类型肺癌仅10%~20%阳性。   十三、血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   【参考值】阴性(ElISA法)  【临床意义】GSr-π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腺癌可达88.9%,鳞癌达54.5%。  十四、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参考值】<4μg/L(<4.0ng/m1=(EIA法)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明显增高,常用于术后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  2.良性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或急性前列腺炎时,也可轻度增高。  3.40岁以上健康男性约3%PSA在4.01~10.0μg/L。   十五、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参考值】<3ng/m1(RIA法)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早期有10%增高,晚期80%增高。  2.良性前列腺疾患,尿潴留及前列腺肛门指诊后1~2天内均可轻度增高。  十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参考值】<10μg/L(<10ng/m1)(RI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增高尤见于食道癌等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亦可见于子宫、宫颈、肺等鳞状上皮组织肿瘤。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十七、胰癌相关糟蛋白(sC6单克隆抗体识别)   【参考值】<41U/m1   【临床意义】胰腺癌时增高。   十八、人甲状腺球蛋白(hTG)  【参考值3<95μg/L(RI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甲状腺癌时增高。   十九、肿瘤基因P53自身抗体(P53-Ab)   【参考值】阴性(EIA法)   【临床意义】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约10%~20%肿瘤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可呈阳性。   二十、表皮生长因子(EGF)   【参考值】  血清 (1032± 485)P8/m1  血浆 (192±106)pg/m1   【临床意义】肿瘤、溃疡病等EGF增高。  二十一、肿瘤坏死因子(TNF)  【参考值】(4.3~12.8)ng/m1   【临床意义】TNF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器官移植性排异有诊断意义。肿瘤标记物的种类肿瘤的标记物是指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直接合成,分泌或其它组织产生与肿瘤密切相关的活性物质,主要以肿瘤相关抗原、癌胚活性蛋白、激素、受体、癌基因及其它产物、酶或同工酶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或宿主的体液中。这些标记物可用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或放射免疫技术测定。目前已发现100多种肿瘤标记物,临床常用的有:1.酶类: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同工酶,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原发肝癌:②乳酸脱氢酶(LDH),主要检测的肿瘤是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③酸性磷酸酶,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前列腺癌。④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检测小细胞肺癌。
2.癌胚类:①甲种胎儿球蛋白(AFP),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原发性肝癌,还有睾丸癌、卵巢癌等;②癌胚抗原(CEA),主要检测的肿瘤是消化系肿瘤。
3.蛋白类:①糖链抗原19-9(CAl9-9)主要检测的肿瘤是胰腺癌及胆管癌、胃肠道肿瘤:②糖链抗原125(CA-125)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卵巢癌;③糖链抗原15-3(CAl5-3)主要检测的肿瘤是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④免疫球蛋白主要检测的肿瘤是多发性骨髓瘤、非霍杰金氏病;⑤铁蛋白。⑥(β2-M)β2微球蛋白主要检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主要检查前列腺癌。
4.激素类:①降钙素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甲状腺髓样癌、小细胞肺癌;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绒癌、睾丸癌、畸胎瘤、精原细胞瘤;⑧类固酶激素主要检测的肿瘤是肾上腺、卵巢、睾丸的恶性肿瘤;④儿茶酚胺类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⑤甲状腺球蛋主要检测的肿瘤是甲状腺癌。
5.病毒类:EB病毒抗原(1gA-VCA,IgA-A)升高常见于鼻咽癌。
6.基因和基因蛋白类:①BCR-abl升高常见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②C-crbB2升高常见于乳腺癌、卵巢癌;⑧Rb升高常于视网膜母细胞瘤;④C-sis升高可见于肺癌。⑤P53及其产物。⑥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其产物。以上几种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病人的诊断只能作为诊断参考依据,不能作确诊依据。虽然病人血液中肿瘤标记物升高,可以提示有肿瘤存在的可能,但肿瘤标记物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肿瘤标记物主要意义是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展望: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现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正在寻找新的更加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相信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将会快速提高我们的肿瘤诊断水平。单纯肿瘤标记物升高,没有病理证据,不是化疗的指征,只有是以前确诊病理,现在随访,肿瘤标记物持续升高,才考虑化疗,但是最好还是有影响血的依据,比如CT,或者PET/CT!我个人意见是动态观察,本人通过不多的临床总结,有时候肿瘤的治疗保守一些似乎利大于弊。系统检查后在没有远发灶以及转移灶的证据情况下,不支持化疗,有重点地随诊吧哪里有穴位注射疗法?请教!请大家不要误解上面有同事的说法。我的感觉:【1】如果是初诊患者,观察;【2】如果是手术后患者出现,有升高趋势,化疗。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如CA125升高,80%者有卵巢癌复发,但到肿瘤发现一般需要3-9月的时间,提早进行化疗,可使无治疗间隔时间缩短,一则易产生耐药,二来使骨髓储备能力下降,三来使生活质量下降,但不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巨大,有条件做PET-CT,没有条件只好及时复查。 10:51--------------------------------------------------------------------------------如CA125升高,80%者有卵巢癌复发,但到肿瘤发现一般需要3-9月的时间,提早进行化疗,可使无治疗间隔时间缩短,一则易产生耐药,二来使骨髓储备能力下降,三来使生活质量下降,但不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巨大,有条件做PET-CT,没有条件只好及时复查.各位老师和医学同学大家好!我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
我是学药学的,对临床医学没有多少深入的了解。但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感觉独自有些胀,就到学校附院去检查,说是卵巢囊肿,作CA125检查是21,按道理说是在阴性范围以内,但B超显示腹腔肿块比较大,医生建议我马上动手术。为了不耽误期末考试,我又拖延到放假(因为当时是大三第二学期马上就放假了)。所以在去年的7月17号入院,19号作了手术。
听说取下来的肿块挺大的。(单就我的体重,就从手术前的108斤降到了92斤!)入院后医生的诊断竟是卵巢癌!但好的一点就是I a 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是好几个医生的原话)。但我还是不相信我会的这种病!感觉像是在做恶梦!住院的那段日子,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但更恐怖的是,没过多久,就在我想该出院了的时候,医生竟然通知我的家人说需要做化疗!这就有如晴天的霹雳,打得我喘不过气来,还有化疗带来的一些危害,想必大家都清楚,每当提起来就想哭!!!感觉还不如一死了之!但又觉得我的生命不止是我自己的,那样太让妈妈伤心了!所以在妈妈的精心照顾和开导下,我还是忍身体和心理上的痛接受了治疗。但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化疗,还是医院有其他的考虑?
当时住院时,医生建议我休学一年,但我考虑到我已大四了,课程又不是很重,就一边上学一边住院治疗。但我自始至终还是不相信命运会对我那么不公平。我也一直开导自己,相信“天将降大任于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上研究生的梦想,我还一边住院,一边上学。白天打针,晚上在医生办公室复习考研。终于功夫不副有心人,我如愿的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证明了我自己的实力。虽然比自己最初的目标低了点,但还是满足了。
但当成绩下来准备复试、交学费的时候,我又犹豫了。我怕让家里白花钱,毕竟家里为我治病已经破费了很多了,现在又要雪上加霜!我的生命到底还能有多少?我一直不知道!我不知道医生的话是不是可信,我是不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了?还是医生和家人有一些事情瞒着我?他们只是说让我开心就行,随我的意愿,至于我的病以后还有没有什么危害他们是不会让我知道的,我想。我真怕等我读完研究生出来却......(我们学校就有一个年轻老师,硕士毕业刚到我们学校教书,就因为肝癌去世了,大家都为之感到惋惜,也为他的家人感到惋惜,因为他的家人对他只有付出,还没有得到一点回报呢!)我越想也害怕......
我想问的就是,卵巢癌在切除单侧卵巢,且进行了六次化疗后,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对生命有没有影响?复发的可能性大吗?我一值在定期复查,B超、放免都作,Ca125值一值在20以下,大多时候还在10以下,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安全?以后生活上还应该注多意什么?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还有,妈妈为了保险起见,给我买了好多辅助治疗癌症的保健品,灵芝孢子粉,甲壳素胶囊,无限极等,还有家人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些提高免疫力的,抗癌的保健品,有没有必要吃?有没有作用?当然我是学药的,对药物也有一些了解,目前市售的药品,特别是保健品,作用都不是很大,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所以我也没有兴趣坚持吃,还因为这经常让妈妈不高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各位老师医生和学医和预防医学的朋友能给我一点建议。谢谢了! 10:51--------------------------------------------------------------------------------如CA125升高,80%者有卵巢癌复发,但到肿瘤发现一般需要3-9月的时间,提早进行化疗,可使无治疗间隔时间缩短,一则易产生耐药,二来使骨髓储备能力下降,三来使生活质量下降,但不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巨大,有条件做PET-CT,没有条件只好及时复查.各位老师和医学同学大家好!我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
我是学药学的,对临床医学没有多少深入的了解。但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感觉独自有些胀,就到学校附院去检查,说是卵巢囊肿,作CA125检查是21,按道理说是在阴性范围以内,但B超显示腹腔肿块比较大,医生建议我马上动手术。为了不耽误期末考试,我又拖延到放假(因为当时是大三第二学期马上就放假了)。所以在去年的7月17号入院,19号作了手术。
听说取下来的肿块挺大的。(单就我的体重,就从手术前的108斤降到了92斤!)入院后医生的诊断竟是卵巢癌!但好的一点就是I a 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是好几个医生的原话)。但我还是不相信我会的这种病!感觉像是在做恶梦!住院的那段日子,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但更恐怖的是,没过多久,就在我想该出院了的时候,医生竟然通知我的家人说需要做化疗!这就有如晴天的霹雳,打得我喘不过气来,还有化疗带来的一些危害,想必大家都清楚,每当提起来就想哭!!!感觉还不如一死了之!但又觉得我的生命不止是我自己的,那样太让妈妈伤心了!所以在妈妈的精心照顾和开导下,我还是忍身体和心理上的痛接受了治疗。但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化疗,还是医院有其他的考虑?
当时住院时,医生建议我休学一年,但我考虑到我已大四了,课程又不是很重,就一边上学一边住院治疗。但我自始至终还是不相信命运会对我那么不公平。我也一直开导自己,相信“天将降大任于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上研究生的梦想,我还一边住院,一边上学。白天打针,晚上在医生办公室复习考研。终于功夫不副有心人,我如愿的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证明了我自己的实力。虽然比自己最初的目标低了点,但还是满足了。
但当成绩下来准备复试、交学费的时候,我又犹豫了。我怕让家里白花钱,毕竟家里为我治病已经破费了很多了,现在又要雪上加霜!我的生命到底还能有多少?我一直不知道!我不知道医生的话是不是可信,我是不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了?还是医生和家人有一些事情瞒着我?他们只是说让我开心就行,随我的意愿,至于我的病以后还有没有什么危害他们是不会让我知道的,我想。我真怕等我读完研究生出来却......(我们学校就有一个年轻老师,硕士毕业刚到我们学校教书,就因为肝癌去世了,大家都为之感到惋惜,也为他的家人感到惋惜,因为他的家人对他只有付出,还没有得到一点回报呢!)我越想也害怕......
我想问的就是,卵巢癌在切除单侧卵巢,且进行了六次化疗后,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对生命有没有影响?复发的可能性大吗?我一值在定期复查,B超、放免都作,Ca125值一值在20以下,大多时候还在10以下,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安全?以后生活上还应该注多意什么?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还有,妈妈为了保险起见,给我买了好多辅助治疗癌症的保健品,灵芝孢子粉,甲壳素胶囊,无限极等,还有家人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些提高免疫力的,抗癌的保健品,有没有必要吃?有没有作用?当然我是学药的,对药物也有一些了解,目前市售的药品,特别是保健品,作用都不是很大,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所以我也没有兴趣坚持吃,还因为这经常让妈妈不高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各位老师医生和学医和预防医学的朋友能给我一点建议。谢谢了!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指标ca72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