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在哪里看电影比较好治疗比较好??解剖因素可能

疾病专题:
男性尿路感染如何进行治疗? 16:05
临床上,一般根据病菌资料,结合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治疗男性尿路感染。然而,男性尿路感染不象女性尿路感染能预测致病菌种和抗生素的敏感性,故治疗前,应先做尿细菌
& & 临床上,一般根据病菌资料,结合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治疗男性尿路感染。然而,男性尿路感染不象女性尿路感染能预测致病菌种和抗生素的敏感性,故治疗前,应先做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男性肾盂肾炎的治法与女性相同。但单次剂量抗生素治疗则不适用于男性,大多数老年男性病例都有尿路异常或前列腺炎等问题,使治疗十分困难,疗程要延长。根据报道,疗程延长至6~12周,治愈率明显地较常用的2周疗程要长。男性尿路感染的预后有利因素是尿培养出现单一菌种生长(尤其是大肠杆菌),尿路无梗阻,或泌尿生殖道无功能性或解剖性异常。男性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问题是菌尿反复发作,即治疗者看似成功,但一个月内又复发,且为同一致病菌引起。这多因慢性前列腺感染未能用标准抗生素疗程消除,或因尿路功能性、解剖性异常导致治疗方案失败。对于这类反复发作的病人,可考虑选用下述3种方案之一:①长疗程抑菌疗法;②每次发作重新按6~12周疗程治疗;③外科手术矫治。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性活动、全身状况以及是否有膀胱出口梗阻。
& &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常与膀胱炎相同。病人几乎都有菌尿症,而且常有全身性疾患,需要抗生素胃肠道外给药。大多数抗生素到达急性炎症腺体的浓度都高,故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甙类等抗生素均有效,但慢性前列腺炎对上述抗生素的穿透力大减,疗效降低,故目前主张采用在前列腺有高浓度的抗生素,如磺胺增效剂、红霉素、强力霉素、氨基甙类等,也有推荐羧苄青霉素,但疗效尚未肯定,尽管长期(6~12周)使用上述抗生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失败率仍高达30%~40%。反复几个疗程或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一些病人会有帮助,必要时,需行前列腺摘除术,尤其是前列腺结石病人。
温馨提示:济南九龙医院管理正规,资质齐全,专家众多,拥有领先的前沿男科治疗技术,是您祛除男科痼疾,及时恢复男性健康的最好选择。治疗男科疾病就到济南九龙医院,听我的,没错!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某种疾病的症状,千万不要耽误诊断,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想了解更多的问题或者您有就医的需要,可以点击济南九龙医院在线咨询,专家将为您答疑解惑。您也可以直接在线预约挂号,网上预约可以免专家挂号费。
热点文章排行榜
频现患者转院到济南中
济南九龙博士男科
尖锐湿疣的危害是什么
济南中研皮肤病医院启
济南超导可视无痛人流
济南和谐妇科医院温馨
济南中医精神专科医院
济南九龙医院创山东最
济南中研银屑病医院
济南和谐妇科医院
济南九龙泌尿专科医院
济南糖尿病医院“捷生女性尿路感染要用什么药?哪位专家能告之!!现在哪所医院治疗水平最高
女性尿路感染要用什么药?哪位专家能告之!!现在哪所医院治疗水平最高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粘膜和(或)肾间质的炎症。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极少数为病毒、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尿感是泌尿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尿感按其是否伴有易患因素分为单纯性尿感和复杂性尿感。单纯性尿感不伴有易患因素,主要为女性的急性膀胱炎,大多可经简单治疗而痊愈;复杂性尿感伴有某些易患因素,易于复发,且发病后难以治愈。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尿感的易患因素主要有:(1)畸形:多囊肾、肾囊肿、肾盂输尿管移行部位狭窄、输尿管膀胱移行部位狭窄及膀胱憩室。(2)肿瘤: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及尿道肿瘤。(3)结石: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4)其它:肾乳头坏死、神经性膀胱、膀胱尿道异物、膀胱输尿管返流、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不全。(5)医源性:逆行性操作(导尿、膀胱镜)和留置导管。尿路感染致病原因尿路感染的途径绝大多数的尿感为上行性尿感。女性因尿道较短,快速排尿后的终末尿液被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污染,被污染的尿液在膀胱收缩终了后,又被吸回膀胱;尿失禁状态下,膀胱与尿道口间存在有连续的液体,细菌更易上行至膀胱;医源性的逆行性操作直接将细菌带入膀胱。肾盂肾炎的发生则是感染细菌的尿液再从膀胱逆行上升至肾盂所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单纯性尿感与复杂性尿感的病原菌谱有所不同。前者大部分为大肠埃希杆菌,仅少部分是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异常假单胞菌及粪肠球菌。病原菌谱基本上无年代差异和医疗设施间的差异。复杂性尿感的病原菌谱中,大肠埃希杆菌不足50%,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雷菌属和肠杆菌属的细菌明显增多。病原菌谱年代差异和医疗设施间的差异明显,有流行倾向。细菌抗原的作用:细菌的抗原成分也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细菌荚膜(K)抗原具有抵抗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和血清的杀菌作用,可促进尿感的发生、发展。富含K抗原的大肠埃希杆菌易于引起肾盂肾炎。细菌细胞壁(O)抗原主要成分为脂多糖。这些O抗原具有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除与感染灶的形成、进展相关外,还与炎症的慢性化密切相关。尿路的防御机制尿路存在有防止细菌粘附、抑制细菌生长的机制。主要有:(1)尿道口、外阴分布的正常菌群可抑制病原菌生长。(2)排尿、尿流的机械性冲洗作用。(3)尿中蛋白能抑制细菌与尿路上皮的受体结合,并阻止细菌粘附于上皮。(4)尿中低聚糖和膀胱表面的粘多糖能阻止细菌粘附于尿路上皮。(5)尿中免疫球蛋白可杀伤细菌。因此,在没有易患因素存在下,除去能在尿路上皮固定、繁殖的细菌外,尿路能清除其它细菌,防止尿感的发生。尿感的发生与发展是细菌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女性比男性多10倍。①肾盂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盂肾炎时发病急,发冷高热,体温可达39℃-40℃,腰痛(多是一侧),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脓尿。查体时肾区叩击痛阳性。血中白细胞高,尿中白细胞(脓细胞)超过5个或成堆,尿细菌培养阳性。慢性肾盂肾炎常在急性肾盂肾炎之后经常反复发作一年以上,有或无尿路刺激症状,常伴腰酸,低热,消瘦,乏力,贫血,夜尿增多,高血压、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可阳性,尿比重低,禁水8小时后尿渗透压低于正常。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病肾体积缩小,外形不规则,肾实质厚度变薄且不均匀,肾盂肾盏扭曲,变形,肾B超、CT可见双肾不末产大小,表面不光滑,病肾萎缩。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②膀胱炎和尿道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症状,有时有血尿,但大多无腰痛、发热等全身不适,尿常规,白细胞数不多或稍增多,且于数日症状消失,但易复发。引起膀胱炎及尿道炎的病菌以大肠杆菌时逆行入侵所致,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外生殖器、会阴部,多饮水,多排尿,增强尿路自净作用。尿路感染时需要做哪些检查(1) 尿常规:尿蛋白含量为微量∽+;镜下血尿见于40%~60%的急性尿感患者;白细胞尿(脓尿),指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HPF,此为诊断尿感较为敏感的指标。 (2)尿培养: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在膀胱内存留4~6小时以上)细菌培养菌落数≥105/ml。(3)辅助检查:腹部X线平片了解泌尿道结石;B超检查肾体积、肾盂积液、肿瘤;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形态,有畸形、肾结核,肾盂肾盏有无疤痕、尿路结石及梗阻等;肾图检查,了解肾脏分泌与排泄功能,有无尿路梗阻,并可双侧对比。尿路感染的治疗对于初发患者,症状轻、中,可选用增效联磺片,每次 1g,每日2次;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氨苄青霉素,每次2g,每日4次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头孢克肟,每次0.1g,每日2次;氧哌嗪青霉素,每次2g,每日3次静脉滴注。对于重症感染者,宜选用头孢哌酮,每次2g,每日1~3次静脉滴注;头孢三嗪噻肟,每次2g,每日2g,每日1~2次。绿脓杆菌感染选头孢噻甲羧肟,每次2g,每日2~3次静脉滴注;羧苄青霉素,每次2~3g,每日4次静脉滴注。中医辨证分类,中医药治疗 尿路感染在中医学属于淋病范畴,如“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又如“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因此,中医认为具尿路刺激症状的尿路感染,为湿热蕴结于下焦,膀胱湿热上逆及肾,则引发腰痛和肾虚。淋病日久,损及脾肾,则脾肾亏损,气虚不足。病初清热利湿,通淋利水为其基本治则。1, 膀胱湿热 八正散为最常用的方剂(车前草、通草、瞿麦、扁蓄、滑石、甘草梢、栀子、大黄、灯心草),这些药味皆利湿泻热之品,下焦湿热疗效尤佳。药理学证明本方能抑制大肠杆菌菌毛对尿路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笔者使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好。2, 脾肾亏虚,湿热留恋 可用知柏地黄丸或济生肾气丸加清热解毒药往往能取效。此外,如导赤散、五味消毒饮或无比山药丸等加减亦有效。多年来常用的单方,如鸭跖草、金钱草、车前草、凤尾草、马齿苋或龙葵根等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用药量各味都在30~60g以上。参考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在机体内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尿路炎症。细菌是最多见的病原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感染。 对于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应立即用抗菌素进行短程治疗,一般用药7—14天为1个疗程。对于经常复发的尿路感染也应使抗菌素治疗,但应考虑用长疗程低剂量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辅助使用一些中药药物治疗降低抗菌素对身体的伤害。选用抗菌素应参照的标准:(1)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在尿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可先试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坦啶、氟哌酸或氨苄青霉素等;(2)对较严重的尿路感染,可以选择两种抗菌素及银花泌炎灵片联合用药;(3)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等。 西药治疗: 可治疗尿路感染的抗菌素很多,常用的主要有: 1,青霉素类如氨苄青霉素 该药为广谱抗菌素,口服剂的用法是成人每日服2—4克,分3—4次空腹时服用;注射剂的用法是成人每日注射2—4克,分2—4次静脉点滴或每4—6小时肌肉注射1次。2, 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拉定 该药可作为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尿路感染者的首选药物。口服剂的用法是成人每日服2—4克,分4次服用;注射剂的用法是成人每日注射1—2克,分3—4次肌肉注射或分1—2次静脉点滴。3,磺胺类抗菌素如长效制剂 此类药物有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2,6-甲氧嘧啶等。这些药的特点是服用的剂量小,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磺胺-5-甲氧嘧啶的用法是成人每次服0.5—1克,每日服1次,首次服用的剂量可加倍;磺胺-2?6-甲氧嘧啶的用法是成人每次服0.5—1克,每日服1次,首次服用的剂量可加倍。 磺胺类抗菌素可作为治疗尿路感染的首选药。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长期服用时,应加服碳酸氢钠,以避免血尿和结晶尿的产生;(2)妊娠后期的孕妇(最后3个月)和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应禁用此类药物;(3)有严重肾功能损害、严重肝病、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4,喹诺酮类抗菌药 主要有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左氧氟沙星等。 用喹诺酮类抗菌素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极佳,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凡有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均应禁用此类药物;(2)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中药治疗: 西医首选抗生素治疗。但是尽管西药见效快,毕竟化学药品对会人体产生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更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宜长期服用。对比之下,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则更加有效而科学。 银花泌炎灵片(无糖型薄膜衣片)是全国中药50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吉林华康药业联手中国中医研究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历时五年精心研制的现代中药,是吉林华康药业独家品种。银花泌炎灵片是针对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经过合理组方,采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优质中成药,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辅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组方之法,选用道地优质中草药精制而成。能有效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尿道炎;急、慢性膀胱炎等泌尿系感染疾病。功能主治热淋下焦湿热证,对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赤、尿淋沥,尿赤黄、腰痛、腹胀痛等疗效显著。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有金葡菌,而由于金葡菌的耐药率高达62%,使得西药抗生素以及部分中药对该菌引起感染的治疗束手无策。银花泌炎灵片属于纯天然植物道地取材大复方中成药,以“清热解毒之冠”而著称的道地药材金银花为君药配伍,主要成份共计十味名贵药材,利用金银花、半枝莲、扁蓄、瞿麦、石韦、川木通、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灯心草的多靶点协同作用,对金葡菌杀菌活性明显提高,对金葡菌敏感度及抑菌效果更强。银花泌炎灵片临床治疗金葡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疗效更显著,作用更稳定。 \在一些人的思维中,与“治疗感染”对应的就是“抗生素”,而对于像尿路感染这样,似乎有些难于启齿的“隐痛”,就更是要赶紧去买点抗生素了。于是,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病情可能也变得越来越难治了。其实,得了尿路感染完全没必要这么“死心眼”,换一思路,试试中医治疗,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个“天地”。  尿路感染统称为“淋证”  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而在中医理论中,它们被统称为“淋证”,它是由“湿热下注”(即湿热向下运行、流动)引起的,病变部位在膀胱和肾,其发病机制亦与肝、脾有关。古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7种,而以“诸淋”统之。自《备急千金要方》提出气、血、膏、石、劳“五淋”之称,一直到现代临床医学,仍在沿用五淋之名。由此可见,这里所指的“淋”,与西医所指的淋病,即性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淋证中以热淋、血淋为常见,此外还有膏淋、气淋、劳淋、石淋等。热淋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血淋引起血尿;膏淋引起乱糜尿或合并严重脓尿;气淋导致小腹胀痛;劳淋由脾肾虚损引起;石淋则由泌尿系结石引起。其主要发病机理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失司,伤阴损气,久之脾肾两虚。  急、慢性感染都要清热  急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尿有余沥等,多与湿热有关。所以在它的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为主;若只有尿频、尿不净,而没有尿痛、尿道灼热的感觉,则多属慢性尿路感染,多因肾虚而起,因此补气、补肾,佐以清热才是治疗的关键。  其实,不论是急性尿路感染,还是慢性尿路感染,湿热都是贯穿始终的病邪,气阴两虚因反复发病而加重病情。肾与膀胱一脏一腑,是主要病变部位,湿热邪毒内蕴脏腑而发病为淋。故古代医家有“淋有五,皆属乎热,热在下焦”之说。  与西医治尿路感染不同,中药治疗不以杀菌为手段,而主要是通过清利湿热来达到治愈病症的目的。尽管中药起效相比较西药要慢一些,却有其作用持久,副作用小、无耐药性的优势。它利用中药既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又能够提高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的作用,调理、改变尿路黏膜局部的内环境,也可以间接促进人体自身恢复,缓解病情。此外,采用利尿中药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机制之一。尿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冲刷尿道的作用,可以帮助减少微生物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  反复发作者用中药效果好  不过,尽管中药治疗尿路感染有诸多好处,但也要考虑其适应症。一般来说,中药对于较轻的非特异性感染效果较好,而对于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病症,则效果较差。不明病因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更适宜用中药治疗,而已经确定感染细菌种类的,则使用抗生素最易达到理想效果。  此外,那些在使用抗生素后,症状仍会反复发作的患者,也是中药大显身手的范畴。  既然尿路感染的病因为湿热,治疗当然以清热、利湿为主。比如,灯心草有利尿、清凉、镇静之功效;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扁蓄可以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这些都是可以用于尿路感染的良药。  此外,像金银花、半枝莲、扁蓄、瞿麦、石韦、川木通、车前子、桑寄生等,不仅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还能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时增加身体免疫力!更是抗击尿路感染中的“尖兵”。 尿路感染治疗常用八证散和银花泌炎灵片  在选择采用中药治疗时,既可服用中药汤剂,如八证散(瞿麦15克,栀子15克,扁蓄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6克,滑石6克,甘草3克,灯芯草3克,大黄3克,主治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浊红,甚者小便不通,小腹急满等症);也可以选择在八正散基础上添加现代医学理论研制出的现代中成药银花泌炎灵片尽管中药起效相比较西药要慢一些,却是其具有作用持久、副作用小、无耐药性的优势,既能抑制致病菌,又能够提高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调理、改变尿路黏膜局部的内环境,也可以间接促进人体自身恢复,缓解病情。那些在使用抗生素后,症状仍会反复发作的患者,也属中药大显身手的范畴。银花泌炎灵片,是治疗该病的临床主要用药,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湿通淋、补肾固本、化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膀胱炎、尿道炎等尿路感染,尤其是对那些反复服用抗生素无效,或有耐药性的病人则更是合适。另外,一些患者由于平时喝水少,或一时吃了辣椒上火引起尿路感染问题,如适当服用银花泌炎灵片,就会有很不错的效果。配合抗生素选用补肾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银花泌炎灵片,治疗作用靶点多,长期服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和肾毒性,服用安全,更适合慢性患者长期服用。要规则、定量、彻底治疗。治疗后10-20天复查再次均为阴性,并用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此时还应该继续用药一段时间巩固治疗当然,中成药虽然疗效佳、副作用小,但也不能滥用,应尽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女性尿道综合症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为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症状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已婚妇女更为多见,常因性生活或过分劳累而导致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生的尿频,尿急,尿痛和性交痛,不少病人还伴有会阴部,耻骨上区和下腹部的疼痛。排尿次数可越来越多,急迫感和下坠感十分剧烈,甚至离不开便器。这些症状尽管如此严重,却常常会迅速好转,在1~2日内完全消失,但易有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有时有血尿,但也可完全正常。只有半数尿液培养可以发现致病菌,多为大肠肝菌,蛤细菌讲数往往每毫升不到10万个。  关于尿道综合症的原因,目前多认为和感染密切有关。但是对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来说,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局部抵抗力下降所致。反复发作的病人,尿道往往有解剖异常。  急性期的妇女,应多饮水,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在症状控制以后,应注意纠正诱因,有宫颈炎和阴道炎的应积极处理。发现有尿道病变或解剖异常的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老年性阴道尿道炎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氢化考的松,雌激素制剂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下尿路功能障碍包括贮尿和排尿功能障碍,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引起的一组临床症侯群称为下尿路症侯群。下尿路症侯群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5%的儿童有夜间遗尿、15%的女性和7%的男性成年人患控尿功能障碍疾病。在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约80%的人患良性前列腺增生,其中约半数以上的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50%增大的前列腺会造成膀胱出口梗阻。至于由不同病因如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周围神经病变等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及女性尿道综合症更是较常见且令广大医师倍感困惑的问题。  1.尿流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多边缘的学科。其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尿动力仪,仪器的功能更加完善。近二十年来,随着尿流动力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医生都认为在诊治有下尿路症侯群的病人时,应高度重视客观检查的结果。在美国和欧洲,几乎每个医院的泌尿科和妇产科都把尿动力学检查作为本领域诊断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如此,老年病科、儿科和神经内科医生也认识到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他们研究自已的一些病人具有重要性。  2.膀胱压力测定分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通过该检测可同时了解贮尿期与排尿期膀胱与尿道的功能。通常用一条细小的双腔测压导管经尿道置入膀胱,同时用一条细小的导管置入直肠测定腹压以排除腹压的影响。膀胱灌注用的介质可用生理盐水或CO2气体,灌注速度分慢速(& 10ml/min)、中速(10-100ml/min)和快速(&100ml/min)三种。灌注的速度对测量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临床通常用50- 60ml/min,但对儿童或有神经系统异常的患者则宜用&10ml/min的速度进行慢速灌注。①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观察的主要参数为膀胱感觉、膀胱逼尿肌活动、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与膀胱压力之间的关系,单位为ml/cmH2O,正常值&20ml/cmH2O)、尿道功能和膀胱容量(正常值男性为350-750ml,女性为250-550ml)。正常的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曲线是一条平稳的曲线,有正常的初感觉(约100ml),无自发或诱发的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在正常的膀胱容量内无尿失禁,膀胱由空虚到充盈时的压力变化小于15cmH2O,膀胱顺应性大于20ml/cmH2O。异常的充盈性膀胱压力图常见有顺应性异常(包括低顺应性和高顺应性)、逼尿肌兴奋性异常(包括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无反射)、逼尿肌收缩力异常(收缩亢进或活动低下)、膀胱感觉功能异常(包括感觉过敏和感觉迟钝)和尿失禁。②排尿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即压力-流率检测)是持续测定的膀胱内压和尿流率,是诊断膀胱颈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常用观察指标有膀胱颈开放压、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收缩压和膀胱压、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最小尿道开放压(即最小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和尿流率的各项参数。结果判断常用的压力流率图有A-G图、国际尿控协会暂定标准压力流率图和Schafer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因子关系图(LPURR)。前二者将逼尿肌压与尿流率对应的坐标图分为梗阻区、非梗阻区和可疑区,根据最大尿流率与逼尿肌压力的交点所在图中的位置即可做出定性判断。对位于可疑区的患者,可根据最小尿道开放压或曲线下降支斜率(即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点与最小尿流率的逼尿肌压力点的连线的斜率)。后者将压力流率图的梗阻程度分0-Ⅵ七级,又将逼尿肌压力由弱到强分六级,因此可得出半定量的梗阻严重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  3.尿道测压。尿道测压是一种测定储尿期尿道控制尿液能力的方法,单位为cmH2O,可评估尿道的功能。测定方法与膀胱测压相同,只不过灌注速度为 2ml/min。常用参数有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和尿道控制带。尿道控制带是尿道控尿的主要部位,在男性可反应前列腺部尿道的压力情况和前列腺增生情况。正常男性尿道压力图可分为鞍形、梯形和坡形三种图形,女性为人字形。最大尿道压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下表为正常人群最大尿道压值。  4.漏尿点压力测定。漏尿点压指尿液从尿道口流出时的膀胱压力。根据驱使尿液流出的膀胱压产生的不同,分为膀胱漏尿点压和腹压漏尿点压。前者主要反应开放尿道所需的逼尿肌压力,对梗阻诊断及上尿路功能预测有较大的价值,若大于40cmH2O提示存在上尿路损害的的风险;后者能反应随腹压增加时的尿道括约肌关闭能力,其值越低尿道括约肌功能越差,同时可区分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小于60cmH2O表示尿道括约肌功能严重受损,此类患者仅行悬吊术效果多不佳;大于90cmH2O提示因尿道过度活动引起,行尿道悬吊术效果良好;在60-90cmH2O之间提示两种问题同时存在;若大于150cmH2O提示尿失禁可能为膀胱源性。  5.肌电图。肌电图是描记尿道外括约肌或肛门外括约肌在有关神经末梢冲动传导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电流的一种方法。常用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形电极,临床上常用肛门外括约肌电活动代替尿道外括约肌电活动。正常尿道外括约肌电波为500-600mV。异常肌电活动可表现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无特殊肌电波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无肌电活动)等。  6.多程道同步尿流动力学检查就是将上述各单项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按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进而更精确地测定出膀胱和尿道的实际功能,增加诊断的正确性。目前常用的联合测定可分为:同步膀胱测压及腹压测定;同步膀胱压力及尿流率测定;同步尿流率及外括约肌电图测定;同步膀胱压力及外括约肌肌电图测定;同步膀胱压、尿道压及腹压测定;同步录像、压力、尿流率、括约肌肌电图及膀胱造影。二、尿流动力学检查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1.儿童尿动力学检查。主要对三类患者应用尿动力学分析。①可能合并有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的神经病变患者,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症和脊髓发育不良。② 有下尿路症状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尿道瓣膜、肛门直肠异常。③患有非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疾病并可能伴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的患者,如遗尿症、异常功能排尿、膀胱输尿管返流。  2.女性尿动力学检查。主要用于确诊尿失禁并明确病因;在充盈膀胱时了解逼尿肌的活动性;评价逼尿肌的排尿功能;评价括约肌无力的程度;评价盆底功能。常见疾病症状有压力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急迫性尿失禁、急迫压力混合性尿失禁、泌尿系感染。  3.男性尿动力学检查。在男性,下尿路症状通常由三种主要下尿路功能异常引起,即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活动低下。常见疾病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等。此外亦常用于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异常表现的原因,如持续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尿失禁。  4.老年人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测自发的逼尿肌不稳定和逼尿肌功能退行变。常见疾病有不稳定膀胱。  5.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主要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分类。临床上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上损害、脊髓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性硬化症及Shy-Drager综合征。尿动力学分类常采用Krane-Siroky尿动力学分类。这一分类将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两大类,并根据尿道括约肌功能进一步分为数种亚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哪里看电影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