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武汉买一个psp3000游戏 给个地址!!!!

116973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Heyheidi)
第三方登录:每当说到武汉的房价,估计大家都会露出迷之微笑,这只能看不能买的东西,说它干啥!?按照武汉公布的最新一手房均价12200元/㎡计算,一套100㎡的房子总价要122万,宝宝心里好苦,这个时候小编不禁在想,如果我用在武汉买房的钱在省里其他城市可以买几套?宜昌均价:5992/㎡≈2套&photo by&&L-u-i-s宜昌综合实力多年连续位居湖北第二位,古称夷陵,历史在2000年以上。三峡大坝,葛洲坝等水电设施是辖区经济的有力支撑。宜昌美食宜昌萝卜饺子、凉虾、凉拌鱼腥草、三峡苕酥、金箍条、清江鱼,每一样都好吃地停不下来。宜昌美景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真的是美如画。十堰均价:4754/㎡≈2.6套&photo by&嘉馨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曾经的东风公司总部所在地,“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十堰美食黄龙剁椒鱼头、郧阳三合汤、竹溪蒸盆、武当山冻豆腐、竹溪碗糕、官渡五香豆腐干想想都口水直流。十堰美景武当山、丹江水、五龙河、太极峡,有山有水还有情,不怕你不来潜江均价:2866元/㎡≈4.3套&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故乡,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赞潜江是"一座绿色的城"。潜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被国家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称号。潜江美食说到潜江怎么能不提油焖大虾,这个每年都要驱车去吃的美味。还有一个估计大家比较陌生----二回头。传说是清道光年间潜江黄场刘道金师傅创制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黄鳝。鱼酥、肉嫩,汤纯,回味无穷,热吃最鲜。潜江美景曹禺纪念馆黄石均价:4788元/㎡≈2.5套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市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较好,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黄石美食黄石港饼、印子粑、金牛千张皮黄石美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方山、磁湖、仙岛湖黄冈<section style="margin-top: 1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武汉那些事儿(zj_chihuo)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zj_chihuo武汉的新闻、江城的美女、三镇的吃喝玩乐,这里应该都会有!热门文章最新文章zj_chihuo武汉的新闻、江城的美女、三镇的吃喝玩乐,这里应该都会有!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阅读数:2001
回复数:14
一、2016,疯狂还在继续
日,为了抑制房价疯狂的上涨,上海市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新政策,最重要的一条是“社保满五年方可在上海买房”。一时间二手房交易量骤降,舆论哗然。就连我这个千里之外的屌丝,都感觉到了来自上海的风波。
首先是一个去年初在上海买了房子的哥们,彼时他果断的卖了股票买了房子,可谓是高卖低买,2016年绝对的人生赢家,他告诉我得知限购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躲过一大劫。确实,另一个朋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两口子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在上海呆够了两年,因为犹豫而没有在过年前及时出手,结果现在要再等三年才能买房,可以说他们至少在目前已经失去了在上海扎根立足的信心,准备择机回武汉找了。
2015年下半年,先知先觉的深圳人率先启动,把股市里赚的钱、萎缩的实体经济里面退出来的钱、迫于货币政策而被迫加杠杆贷出来的钱一窝蜂的投向了房地产,打响了本轮房地产牛市的第一枪。随后北京上海迅速跟进,其他二线城市陆续开始跟涨,武汉也在其中。至今,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成交量的下滑,但二线城市的疯狂,似乎还没有停止。
二、二线城市的上涨逻辑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财经资讯的购房者,窃以为在中国,不同级别的城市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逻辑。一线城市我不敢说了解,就先来看看武汉吧。
就以我身边的购房者为例来解释。2015年下半年的一轮上涨中,武汉市新建住宅成交量居高不下,基本上不管是按月算还是按年算都是全国第一。在这半年中,我周围的购房者在购房动机和人群结构上其实与2014年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无外乎要的年轻人作为主力军,辅以一部分保值加上一部分改善升级。只不过是由于房价的上涨,使得许多前期积压的观望购房者决定出手,还有许多本来打算过一两年再买的购房者提前出手,所以成交量上来了。
2016年,尤其是一线城市出了新政以后,事情开始起了变化。就我个人直观的感觉是,周围的需要买房的人,该买的也都买了,市场中反倒是出现了两股新的势力。
第一波我称之为“一线城市溢出者”。他们在一线城市和,可能在那里有房也可能没房。有一套房的人觉得自己在上海被限购了,但是手头有些钱,打算去另一个地方继续买房投资。没房的人本来想攒钱在一线城市买房,限购的新政让他们失去了信心,于是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决定在别的地方先买一套,一来可以投资保值,二来以后随时可以换个城市安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出生长大在湖北,而工作在深圳上海的人,如果符合这两种情况之一,你觉得他们会首选哪里?——当然是湖北的省会武汉,更何况这里似乎这几年搞得还可以的样子。之前不是有个报道,说深圳一对夫妻卖了一套房回乡(武汉)在二环内一口气买了四套房么。
第二波我称之为“后知后觉的投资者”。顾名思义,这波人的主力军是中国大妈。在中国当代金融史的每一轮血雨腥风中,她们的身影总是让人无法忽视。黄金刚开始下跌的时候,她们来抄底了,股市冲过4500点的时候,她们跑步进场了,螺纹钢暴涨了一倍之后,她们重装出击了,这轮房价涨到这个份上的时候,她们如同英勇的消防员一般,准时的出现在了你的视野中,她们接棒了已经声嘶力竭的刚需小年轻,以吹枯拉朽风卷残云之气势,日光了一个又一个的楼盘(没错,日光在这里就是双关语)。
其实这两股势力在市场中一直存在着,大家看看市中心那么多空置的高档楼盘就明白了。只不过在今年的上半年,至少在我的观察中,两股势力显得比以往要更突出一些。
观察房地产市场有很多的维度,我个人经常思考的一点就是钱从哪里来。一线城市的暴涨有太多的文章去分析在此不用展开,而在本轮二线城市的下半场中,我嗅到了热钱从一线城市回流的气息。这是与08年四万亿后启动的那一拨上涨逻辑是不太相同的。
在过去的六七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财富和人口一直处于一种单向的流动中:村里的人到县里买房,县里的人到城里买房,城里的人到省会买房,省会的人到北上广深买房,北上广深的人到国外买房。而如今在这一系列链条中,有一环出现了变化,那就是北上广深的中下层人群,开始回流到省会城市。当然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线城市的部分产业向其他内陆城市迁移、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经济下行导致一线城市的外乡人开始考虑落叶归根或者急流勇退另谋发展,等等。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本轮上涨中,中心城区的高档住宅是涨幅居前的,而不是刚需盘。俗话说衣锦还乡,一线城市混了一圈,回来总不至于还住在三环外的小三房吧。同时这也说明了,目前投资购房的比重已经显著上升,短时期内来看仅靠内生的财富和资本,已经难以推动武汉的房价维持这样的态势一直上涨,人们都是买涨不买跌的,一旦这种回流的趋势因为各种原因有所缓解(比如一线城市解除限制或者宏观货币政策风向变化),那么武汉楼市的成交量,会跟深圳上海一样出现萎缩。
三、听说你要买光谷?
前几天一个朋友叫我吃饭,席上还有两位朋友的朋友,表示近期想买某光谷东楼盘投资。我心想房价都涨到这份上了你跑过来买,也不知道是投资还是接盘,于是问了他们几个很基本的问题,比如想要的地段、面积区间,倾向的户型。然后我发现,他们对于买房知之甚少。不多说了,这就是典型的“后知后觉的投资者”。我知道我救不了他们,于是建议他们尽早出手,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买洋房不要买高层。
光谷,学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多次的扩容,其幅员辽阔已经可以媲美一个中型城市。普通汉口汉阳人印象中的光谷,主要指十年来一直在施工无一日不堵的鲁巷光谷转盘。武昌人印象中的光谷,还包括这个转盘往东和往南的大片区域,主要指关山大道、民族大道沿线。而ZF、地产商、外来年轻购房者印象中的光谷,几乎要包含葛店和大半个江夏,以至于还出来了光谷南、光谷东这样的非官方区划方式。
在许多新到武汉的年轻人眼中,光谷将要或者说已经成为下一个浦东和张江。对此我只能说:呵呵,你高兴就好。
首先来看这个闹眼子的所谓“国家级高新区”吧。朋友请问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国家级高新区么?145个!这还是去年的数据,今年我不知道。国家级高新区光武汉就有两个,另一个是沌口,你不知道吧?再请问你知道武汉有多少个在建的商务区吗?8个!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中央文化区、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以及武汉国际博览会展区。
这年头的人都不爱好好说话,送个外卖就叫O2O,做几个广告牌就叫文化传媒,搞点在线的非法集资叫互联网金融,做个3D眼镜就叫虚拟现实,卖点没用的保健品就叫生物科技,卖点医疗器材就叫大产业,一群码农写点代码,从日本进口原料回来加工几根光纤,就叫IT产业,盖两栋超过100米的楼,租给一堆活不过三年的小公司,就好意思自称CBD。放眼望去一个城市里几十个的环球中心,世贸中心,国际中心,沃德(world)中心,宇宙中心……
有些事情大家笑笑就好,不要太当真。你每天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那些“从明天起全国都要羡慕武汉”“武汉即将成为一线城市”“武汉,下一个国家中心”这类的帖子我也看到了。这类帖子一般就两个来源,一个是诸如“中国光谷”这类的官办开发区推广号,或者靠博人眼球积累人气然后通过地产商广告来兑现的营销号。他们殊途同归,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开发商卖房,帮ZF卖地。刚才说了武汉有八个在建的商务区,你觉得那么多写字楼真的装得满么?那么多商场有人逛么?光谷步行街的商铺都掀起退租潮了,你还指望豹澥九峰那边能兴旺?
浦东是什么地方?号称中国第一个开发区,举全国之力从1990年开始建设至今,才有了今天的面貌。陆家嘴是什么地方?那是对着窗户约一炮也能影响大盘指数的地方。你真的认为仅靠湖北一省之力,就仰仗这些从一线城市外迁的制造产业、马上就要没活儿干的设计院和建筑公司、县城一般的城市治理水平、二线城市的经商环境、一线城市留不下来的非顶尖人才,能够再造一个奇迹?人家有上交所深交所你有么?就连郑州还有一个商品期货交易所呢。先天条件决定了武汉不可能成为一个金融业发达的城市,如果说发达,那也只是零售和餐饮稍微强那么一点点罢了。
四、关山大道VS中北路
前一阵子看到一个观点说光谷人多兴旺有前途,老城区即将凋零和空心化。我不懂这是什么逻辑。因为光谷人多,所以你每天上班堵得跟狗一样,挤地铁挤成罐头,小孩生下来就要预订幼儿园,到了的年纪发现没有对口的小学。老城区建设多年,设施完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交,都还是方便一些。在资源总量有限且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速的时候,人多就是社会问题而不是财富。光谷的GDP就是靠把人和企业的强行聚集才堆起来的,并不是靠质量提升而增长,这跟中国人多GDP世界第二一样没什么值得夸耀。
想必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应该也明白,在三大产业划分中,第三产业的利润和附加值往往高于前两个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一线城市你几乎已经看不到工厂,但他们最有钱。用这样一条简单的标准你就可以轻易找到一个城市的富人区在哪。比如省市区ZF附近,名副其实的金融业、商业最发达的地段和区域,或者至少主城区里自然资源比较出众的地区比如湖边和滨江。反正像光谷东这样主打制造产业园区的地方,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中心的。
如果你哪天有雅兴,不妨跟我一样开个车,从中南路出发一路向北不转弯,一直开到岳家嘴或者华侨城,然后再走东湖通道迅速抵达华中科技大学,再一路向南沿着关山大道开到三环线,你就会有与我此时此刻相同的感觉:中南路中北路沿线,是省ZF,是商业大楼,是老牌的大企业事业单位,是各路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等等单位的湖北总部,是汉街,是号称武汉最好的小学;而关山大道沿线,是待拆或已拆的城中村和旧社区,是已经搬走的老国企,是指不定哪天才会开业的商场和盖起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谁会入驻的写字楼,是密密麻麻的房子、房子、还有房子。
不客气的说,关山大道作为一条交通稀烂、没有地铁、人口稠密、教育配套稀缺、商务气息不浓、没有ZF机关的普通街道,确实离宇宙中心的称号相差太远。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房价,多半只是因为在这里买房的外来年轻人对武昌汉口汉阳都不熟,而自己学校附近感觉相对亲切一点,并且这里离上班的位置近,符合这个条件的年轻人多,所以关山的房子自然就会涨。
但即使是这样,光谷的涨幅真的是称霸武汉么?不是!
对比两个标杆吧,保利时代,从2015年年初的11000涨到年底的16500,注意年底的16500是精装修房,姑且扣掉1500的装修价格,那么实际上涨只有4000元/平,涨幅37%。再看看复地东湖国际,2014年年底的14500涨到2015年年底开盘均价20000,上涨5500元/平,涨幅38%。可以说是不相伯仲。但是一旦对比二手房,你就会发现问题了:按照搜房网的数据,从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保利时代二手房挂牌价从13500上涨至14100,涨幅4.4%,可查到的实际成交价是11299;而东湖国际同期二手挂牌价从18152上涨至22047,涨幅21%,可查的实际成交价是23711,甚至高于新房。实际上二手房的价格才能真实反映一个地段的房价,因为如果你是投资的话,终究是要卖了才知道赚没赚钱,一手房涨的飞快,只能说明你买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
五、规划是ZF的鬼话
前几天武汉又看海了,大家翻出来了三年前的帖子,说武汉市政府计划投入130亿保证三年后不再看海。其实政府经常打自己的脸,如果你有心,那真是数不尽的坑和槽点。
如果你有规划设计院的朋友,你应该同情他,因为他一身才华经常无处施展,沦为了按照领导指示的绘图员,并且无论是大规划还是小规划,永远不知道哪一稿才是最终版。
闲来无事在网上搜到一个上世纪末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里面提到:“外迁王家墩机场,在机场原址布置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重点设置博览、金融、贸易、商业服务机构。”而现在的情况是王家墩变成了泛海CBD,并且每年看海,而武汉国博跑到了四新——可能是1995年的时候武汉连市长都不记得还有四新这么个地方吧。还有“推进青山、关山、沌口三大工业区建设,发展中小型工业区,积极引导区街工业、乡镇及个体私营企业聚集发展。”说好的工业呢?怎么都变成了商品房?
搞笑的还有这个“扩大、提高武昌中南路、汉阳钟家村商业区的规模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分别服务武昌和汉阳的市级商业中心;建立后湖、汉口火车站前、古田二路、十里铺、四新、沌口、解放路、徐东路、白沙洲、鲁巷、南湖、八大家等12个市级商业副中心”。最后他们没想到,武昌的商业中心不断东移,汉阳的商业中心西迁到了王家湾,而后面那12个副中心,除了鲁巷、沌口、徐东算是起来了,剩下的9个都是打水漂。
每一届地方政府的规划都与当时主政者的想法和喜好有关,与逻辑和科学无关。不幸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届政府在想什么。今天的你会嘲笑上世纪末的规划,那你怎么保证现在的规划在十年后真的会兑现呢?
六、听听老武汉人跟你讲过去的故事
我其实不老,但是跟很多大学毕业以后才留在武汉并且只呆在武昌甚至只呆在光谷的人相比,我算个老武汉人。很多人已经来了武汉,却很抵触武汉,不愿意去了解它,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心态。多去不同的地方转转,多跟老武汉人聊聊天,你或许会产生些好感,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1994年夏天,长江二桥通车。通车的第一天桥上并没有车,而是开放让所有的市民步行上桥游玩——你可能想象不出来,当时的武汉市居然这么的有情怀。那时全社会上下都一致认为,既然长江大桥带起了两岸的繁荣,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徐东和二七会复制这个奇迹。于是后来我们有了销品茂、沃尔玛、群星城,有了武汉天地。在我2005年-2008年的那轮房价上涨中,武昌的徐东片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房价飞涨,然而时至今天,徐东片的房子只是随着全市的平均幅度在稳步的上升,已经不再那么引人注意了。
2008年-2013年,武昌最火的地方,是南湖。南湖机场的搬迁腾出了大片的空地,政府喜出望外拼命的卖地盖房子,当时南湖的房子也是一个月一个价,你翻翻那时的报纸和新闻,吹嘘南湖的未来跟今天吹嘘光谷是一个口风。然后涨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南湖也放缓了——因为大家发现买了南湖的房子就困死在里面完全出不来,而且教育配套几乎没有,逛街买东西也很难。
2010年以后,光谷横空出世了。关山大道开始上涨,并且借着武咸公路和城际铁路的通车,带动了光谷南、江夏乃至咸宁的房价上涨。然后呢?然后又是滞涨,好多汤逊湖那片的房子四五年价格没变过了,好多当年买了房后来又卖掉的人,说能保本而已。
2015年到现在,轮到了你们心心念念的光谷东。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想过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土地出让!
当土地还在政府手上的时候,政府希望能有开发商来抢,抢出地王,卖出高价,于是他不断的放出规划利好,并且兑现一部分做给你看。你以为你买到的地方很有希望,而实际的情况是,等政府把土地卖完了以后,他便会调转方向去开发下一片土地,至于当年许诺的那些基础设施和配套,也不是不给你做,反正你慢慢等吧。一个地段的房价涨幅最快的时候,就是政府大规模推地,而规划尚未兑现的时候,你所购买的房价已经预先透支了未来的涨幅,炒股的人都知道,利好出尽是利空,买房子也是一样的。所以等到真正交房以后,房价反而就不怎么涨了,运气好的话随着整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上涨,但是仍然服从越是市中心长得越快的基本规律。
除了深圳以外,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也就是说,每年收入的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其实远远不足以覆盖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不足以向新增的人口提供足够的教育医疗等配套。所以拆东墙补西墙,寅吃牟粮,十个瓶子九个盖……今天你买光谷东的房子所支付给政府的钱,已经被用于东湖通道、二环线和地铁6号线8号线这些当下正在建的工程了,那你以后的配套什么时候才会有呢?就得等到下一个光谷东出现。
不过你放心,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还远远没到停止的时候,只是你所期待的“炒房收入”,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兑现了。
七、来了都是武汉人
90年代以后,人口流动加快,中国进入城镇化提速。集中表现在人口向大城市、城市群的快速涌入。因此出现了许多的社会矛盾。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在众多一二线城市都有。最突出的是北京和上海,他们甚至发明了“王德彪”这样的骂人话。
其实人口的迁徙是很自然的现象,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武汉也不断的有外地人口进入。但由于人口都是匀速缓慢流入的,所以新流入的人慢慢的会被本地人同化,渐渐的融入这个城市,成为新武汉人,我自己的上几辈也是新武汉人。
但是到了本世纪,情况有点变化,人口流入的速度加快了,快到没有办法自然的吸收、接纳和融合。于是新增加人口就相对聚集在了新增加的城镇土地上,形成了“一到光谷人都开始讲普通话了”的现象。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在汉口,上街买东西或者坐车,都默认跟人说武汉话,但是一到光谷,我也会不由自主改口。
最近一两年关于关山大道到底能不能算市中心的话题,老本地人和新武汉人(注意我在这里不再称外地人了)屡有争执。其实这个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陌生的年轻面孔来到武汉,发现这里的人说话不客气,道路拥堵规划混乱,而且他们原本在这个城市一无所有,所以他们自然倾向于否认这个城市既有的格局和价值体系,无论信或者不信,都要坚持自己所在的地方将要成为下一个中心,只有这样,无处安放的理想才能找到寄托,才能有归属感。如果承认只有二环线以内是中心,那么光谷的新武汉人就不得不面对自己在这个城市打拼多年,却依然不入流的残酷现实。
然而你们没有看到的是,老本地人也在苦苦的为了生存而抗争。
光谷东的刚需盘里,不止有新来的小夫妻,还有从关山大道被迫拆迁搬家的倒闭国企老职工。四新密密麻麻的楼里,还住着刚刚从归元寺甚至硚口汉西搬出来的老市民。积玉桥滨江板块一栋又一栋超高层崛起的背后,是两三代武汉纺织工人背井离乡的苦泪。昙华林拆迁了,老武昌的生活气息随之也渐渐散去,汉正街改造了,再也听不到巡行于街巷之间的叫卖与车鸣。
这里是武汉,不是北京。这里也没多少权贵,没多少部委,富人和精英毕竟是少数,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市民。那些站在阔气的大楼中俯视众生的,也不都是老武汉人,那些为了生活为了家人忙碌在平凡岗位上的,也不都是新武汉人。那些在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你我一样,经受着各种阵痛甚至磨难。我们都是受害者,同时也都是受益者。所以,希望争执少一点,共鸣多一点,你我同住在这片土地上,来了就是武汉人,不可以么?
补充说明:
1.楼主在光谷的关山大道软件园上班,每天堵得要死,所以非常能够理解你们说的这里就业岗位多,主城区也没机会。但是我们应该责备ZF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不是替他数钱。道路越堵,你越只能就近买房,然后这里人就越多,你说是不是呢。
2.说主城区的人不文明而光谷的文明,我觉得这个是一种幻觉,人都是在流动的,又没跨省哪来那么大差别。说白了还是你们来了武汉又抵触武汉,何必呢。
3.光谷靠各种优惠政策和ZF硬性规划来聚集企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减免的税收最终会通过房价地价的上涨从你们手中再收回去,而且光谷的财力也是依托武汉市的支持,二者很难割裂。听你们的口气好像光谷是一个城市,武汉是另一个城市。
中北路水果湖的成熟小区,还有武汉各大豪宅谁不想买,跟光谷根本不是一个价位,有何可比性,客户对象都不一样,楼主一开始就比较错了目标。
现在再来看看武汉1万8档次的楼盘,不考虑刚需地域方便的因素。保利时代对比奥山世纪城和丽岛2046哪个更适合投资?
租售比能够体现一定的房子价值,可以说光谷的租金在武汉是算高的,考虑租售比,光谷房价的泡沫在武汉可能还偏低。在四新白沙洲过万,南湖价格到1.4到1.5的情况下。光谷三环内1.5并不算高。
好久没看到这么认真的黑光谷贴了,比如列举汤逊湖沿线楼盘滞涨多年来说事,问题是那里属于江夏,如同盘龙城滞涨多年一个理。要比二手房楼主再重新看看保利时代,新世界,格林东郡,城花景苑,万科城花甚至光谷一路的天城美雅跟跟中北路沿线楼盘比比。差距看超过2k不,再过两月这2k差距也没了
写的不错,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形式。
不过东湖高新区真的有税收优惠,这个很吸引企业进驻,比沌口还是有点点优势。特别是2013年的时候财政部又批准了更大的优惠:替员工买五险一金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员工培训花费抵扣税金,企业经营困难期间可以延期缴税,最晚5年内补交完成即可。
说这么多重点一个没有,我来说我一个去光谷买房的心思。
1.来武汉之前只知道武汉三镇和光谷,三镇都是老武汉,素质那是全国文明,所以只能选择光谷!(楼主一直深漂)
2.楼主从事互联网方向,除了光谷其他地方没得工作,而且光谷堵车你也晓得,买远了每天累死!
3.光谷现在是武汉的招牌,而不是靠老城区,靠着那么多ZF并没有懒用,你又不在里面上班,国家级的从来不去老城区!总之,我们还是很相信它以后能发展好的!
看到有人说这个帖子分析到位,我就呵呵了,黑光谷就是黑光谷,地域贴就是地域贴,不要摆出一副拿事实说话的样子。楼主拿关山根上海浦东比,你怎么不拿中北路根上海的静安长宁比?武汉那些稍微上点档次的地方不要说上海了,就是成都厦门这样的城市也比不过,再好的地方走不出10分钟就会看到哪个巷子里藏着多年拆不掉的城中村。
楼主拿关山和中北路比,中北路那是什么样的人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可以去比吗?是的,大家都知道中南小学多学校好,那和北京高校多考分低不是一回事吗?大家觉得这样比公平吗?如果楼主住复地东湖国际,家里显赫权贵,还来挤兑我们一般老百姓,那咱啥也不说,就此打住。如果楼主是一般老百姓,我真想问问你是脑残吗?
前面还比较冷静客观,后面就通篇都是黑了。光谷是国家级新区,但同时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马上批下来的还有自贸区,请问这些全国有多少。另外,不要看全国有多少新区,要看排名,举个例子:光谷生物城,排名全国第二。楼主还好意思说在光谷上班?简直不知所谓,功课都没做好就长篇大论,仔细看下来,硬伤实在太多,简直不忍直视。
1.光谷有产业,是一个自洽的区域,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吸引其购房定居的永远是产业,产业,产业,至于商业,医疗,教育这些,光谷目前比老城区落后,但是有钱有人的区域从来不缺发展,资本都是逐利的,产业是核心,有钱的地区配套也会逐步跟进
2.作为IT从业人员,我认识的这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全部都在光谷,这个行业的信薪资水平基本是武汉人均水平的2-3倍
3.我认识的在北上深工作的IT行业朋友,绝大分湖北人准备考虑回武汉发展,他们回武汉也只可能在光谷就业,目前在北上深,他们的单人收入最差也是15K-20K起步
我相信,相当一部分光谷的年轻人压根就不在乎所谓的”新武汉人”这个称谓。
你的这些想法,以前在上海人那边也见识过,
他们觉得为什么老一辈来上海的会主动学习上海话,努力融入上海;为什么新一辈的就没这个想法;他们会抱怨为什么外面这么对说普通话的,到处都是硬盘;他们也会鄙视那些说上海话装作上海人的外地人。。。
我觉得写的不错,算用心!
但是在武汉,非自住的投资买房感觉还是光谷是首选。本人作为武汉生活快二十年的湖北人,朋友,亲戚,同学的90%在光谷置业,10%选在南湖。
现在看来或许是湖北人对武汉这座城市有那么些自悲和排斥感,受汉口的文化素质所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外来人大部分刚来立足的手头也不会很宽裕,当初哪便宜买哪!!当这代人立足于光谷后,光谷发展越来越快,他们已经习惯于自己是光谷人,再次置业,投资会继续呆在光谷。
所以现在的光谷会被老武汉人所歧视,因为他们到光谷感受不到老武汉的情怀和氛围,他们会说光谷已被外地乡下人占领!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我看来现在在中国的特大,一线和具有很大潜质的二线城市中是没有所谓的城市中心的,好地段好位置最多用区,区域中心来形容!!武汉每个区都有1,2个甚至更多的中心。投资买房找到这些中心就好了。
至于楼主对光谷东不屑,难道别人认为高新区ZF周边会是中心,有投资价值和你认为的中北路省ZF周边是中心不是一个道理?
至于现在光谷东均价过1万2的我个人觉得确实泡沫大了点,真刚需自住倒没啥,投资的话真有点呵呵了!
不能把房子脱离居住的属性只研究卖二手跟出租呀~放眼武汉,除了光谷还有哪里可以给在外地打拼想回武汉的湖北人一个产业集中、工作机会聚集的地方?冒得后台冒得关系,进不了国企进不了体制内,只能靠自己奋斗来的一点文凭跟在外面飘换来的几年经验在光谷找到个勉强能不降低全家生活品质的工作。武昌江边的房子再好环境再好,几个人能接受上下班堵在路上2个小时?现在能提供岗位的高新企业基本都在光谷软件园跟光谷东,不在高新区买房子,都去住发达的汉口?汉阳?住在武昌内环然后开车到光谷上班,不好意思我实在不觉得住内环房子的幸福感能抵消每天花费在路上两三个小时的焦躁。还是一句话,光谷涨到2万也得在光谷买,因为我们不想把陪伴家人的时间都花在路上。一句话,这就是刚需。
楼主还忘了,老武汉人也投资光谷:自己住在二环内,看到光谷人多钱傻,买房子转租投资,炒高房价让光谷人意识到tmd再不买房连光谷都买不起了来达到让他们接盘的目的。老武汉人钱不多的,在现在满世界都是投资理财消息的情况下,决定投资光谷。今天看到这么人因为说光谷不好急的跳脚,说明这个投资方向不赖。
你用半年前的房价做对比?你是知道这半年光谷涨幅大过武昌核心区所以选择性忽视。你怎么不拿十年前光谷跟武昌核心房价对比呢,那更能证明你的观点。楼主是不是可以用十五年前上海浦东和浦西的房价对比来证明浦东不值得投资置业?
武昌核心最顶级的楼盘御湖世家豪宅也就跟光谷坐标城九台一个价位,炒的火热的百瑞景和锦绣江南,铁建1818等也就跟光谷新世界,保利时代,城花景苑等一个价位,其他什么天源城,东亭小区和各种机关单位宿舍之类的别说跟关山大道比,就跟光谷大道和光谷一路的丽岛曼城,长航蓝晶,天城美景,国创上城,万科嘉园,恒大华府等等都比不了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12345678910
12-0212-0112-0112-0112-0112-01
微信公众号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p3000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