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有效期还能预防别的肝炎吗?

您当前的位置: ->& ->&-> 注射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吗
注射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吗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阅读量:1
疾病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疾病治疗起来时很困难的,那么,注射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因为肝脏是人体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的器官,担负着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注射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吗,我们来和专家们一起了解吧。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可以发生变异,而现有的乙肝疫苗是针对正常乙肝病毒的。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发生了突变,注射疫苗的人不幸感染了这种变异病毒,就仍有可能受到乙肝青睐,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会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然可发生乙肝,而其主要原因是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不高等。因此,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不能以为万事大吉了。应进行乙肝全套检查。我们在注射乙肝疫苗时要慎重,乙肝疫苗不宜冰冻,冰冻可破坏其结构。37℃保存不宜超过1个月,4℃保存不宜超过1年。保存时间过长,疫苗效价会降低。另外,乙肝疫苗宜在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注射,不宜在臀部注射。因为臀部脂肪组织多,免疫活性细胞少,注射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低,抗体下降速度快。最后,提醒广大的市民朋友们的是,一旦得知自己还有乙肝时,应及时去正规的大型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的治疗,千万不要由于您的一时疏忽而错过了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免病情恶化,后悔莫及。注射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吗,您对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了一定的理解了呢,专家提示您一定要积极的预防疾病,如果您还有注射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的疑问欢迎和我们在线的专家取得联系,我们的专家们将会竭诚为和您家人服务的。
本文地址:
http://www.shxb.net/jbbk/ganbing/ygnbnzh/.html
早期肝硬化能治吗?肝硬化是一种常...
[][][][][][]
大家都知道乙肝大三阳是我们生活...
[][][][][][]
口干乏力厌由皮肤黄肝区不适
低热尿黄思睡恶心呕吐头晕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相关知识问答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防治信息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相关知识问答
信息来源:管理员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10:26
浏览人数:
第一部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是什么?
1、在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究竟有多少?
&&& 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也就是说14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
2、 什么是乙肝?
&&&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因此,本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
3、 乙肝的症状?
&&& 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大。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肝病毒后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 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肝病毒携带者,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2.)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为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HBsAg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 3).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为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4)重型乙肝: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 除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精神不佳,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入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 (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 (3).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 (4).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症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 (6).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退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
&&&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
4、感染乙肝病毒后,能恢复吗?
&&& 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5%的成年人数月后能恢复。他们能清除身体内的乙肝病毒,并有免疫力。这意味着他们不会再被乙肝病毒感染了。他们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不幸的是,约5%的成年人和高达90%的5岁以下儿童无法清除身体内的乙肝病毒,而成为慢性乙肝感染者。
5、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是艾滋病病毒传染性的100倍。
1)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2) 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
3)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4)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5)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
6、日常生活接触能传染乙肝吗?
&&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7、对乙肝传播途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症学分会主办,我国首个关于乙肝患者的生活和认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人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1/3的患者不了解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感染;约50%的患者认为&共同进餐&及其它唾液传播方式会传染乙肝,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患者认为一起吃饭、工作、握手等都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这无形当中给乙肝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关于乙肝歧视等社会问题是来源于很多人对乙肝疾病的不了解,突出反应在患者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认识上。其实乙肝真正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其它体液传播,一起吃饭、拥抱、工作等普通社会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
8、 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尤其是血友病患者;
2) 注射(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者;
3)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
4) 有过外科手术或其他创伤性行为的人(包括美容,口腔手术等);
5) 酗酒成瘾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尤其配偶;
6))有不正当性行为或同性恋者;
7)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等;
8)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
9、没有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下,为什么会被乙肝病毒感染?
&&& 有不少人不知道何时或如何被感染的。当他们抽血检查发现他们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时候,他们往往大吃一惊。有研究发现,约有15%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无法识别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
10、 如何知道是否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虽然项目少,检查简单,但是意义非常重要。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
&&& 1).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 2).抗-HBc: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异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11、目前有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
&&& 目前尚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虽然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抗病毒药物,但它们仅仅是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不能将病毒彻底清除。一旦感染乙肝,面对的将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明确指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乙肝?
1、 乙肝的防治策略是什么?
&&&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并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乙肝防治规划提出,采取预防接种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2、 什么是乙肝疫苗?
&&&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为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有酵母(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细胞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即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转给相应的宿主细胞,如酵母、CHO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即一种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并非完整病毒。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3、 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
&&& 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后95%可产生免疫力。
&&& 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6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人群HBsAg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的7.18%,下降26.36%,而且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根据1992年和2006年两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通过十多年的采取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综合措施,我国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HBsAg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
4、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O新生儿;
&O婴幼儿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O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多个性伴侣者;
&O未曾接种乙肝疫苗且无乙肝感染史的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5、 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几次?分别在什么年龄?
&&& 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剂次,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剂次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剂次疫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
6、新生儿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1) 正常体重新生儿
&& 孕妇分娩前应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根据母亲的感染状况决定新生儿接种程序。
&&&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接种5&g重组酵母或10&g CHO乙肝疫苗。
&&&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g重组酵母或20&g CHO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次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剂次10 &g重组酵母或20 &g CHO乙肝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次乙肝疫苗。
&&& 如果孕妇分娩前HBsAg情况不明,应抽血进行化验。当测试结果未知时,婴儿应在出生后12h内注射第一剂乙肝疫苗,但不注射HBIG。如果发现母亲为HBsAg阳性,那么婴儿应在7d内尽早注射HBIG。如果婴儿没有注射HBIG,那么其必须在1~2月龄时接种第二剂疫苗及在6月龄时接种第三剂疫苗。
2) 低体重儿
&& 对母亲HBsAg阴性的低体重儿,在1月龄时开始全程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
&&& 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婴儿出生体重低于2kg应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HBIG。然而,在出生时起始的疫苗剂次不应计算在必须的3剂次程序内。婴儿应在1个月时重新开始3剂次免疫接种,即1月龄时注射一剂,2~3月龄时注射一剂,6月龄时再注射一剂。
&&& 出生体重低于2kg的婴儿母亲HBsAg的情况未知时,应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HBIG。如上所述,出生时注射的剂次不应作为免疫程序中的一部分,婴儿应在1月龄时开始3剂次免疫接种,疫苗全程接种应在6个月内完成。
7、 为什么要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 新生儿要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母婴传播是我国的主要传播方式,而且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易发展成为慢性携带状态,发生感染的年龄愈小,成为乙肝HBsAg阳性携带者机率愈高,因此,24小时内及时接种第一剂次乙肝疫苗,进行母婴阻断是预防乙肝的关键环节。
&&& 随着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儿童HBsAg阳性率已大幅下降,但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性接触及其他水平传播比例逐渐上升,仍存在较高的被感染风险,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也显得日益重要。所以建议所有易感人群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远离乙肝,享受健康生活。
8、 接种乙肝疫苗后何种情况下进行加强免疫?
&&& 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水平及持久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接种年龄、接种剂量、机体的免疫状况以及免疫后乙肝疫苗自然感染的加强作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的保护效果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9、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该怎么办?
&&& 如果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接种尽早乙肝疫苗,所有的高危人群都应立即去接种乙肝疫苗。每拖延一天,被高感染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把握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和肝衰竭的机会。
第三部分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需要了解什么?
1、 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是否需要筛查?
&& 新生儿和未免疫过的儿童不需要经过筛查可直接接种乙肝疫苗。
&& 成人可以根据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有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抗-HBs阴性的易感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没有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无或不确定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建议全程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体情况不明者,可检测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根据保护性抗体水平决定是否接种;如不愿进行抗体检测,也可以直接接种乙肝疫苗。
2、不进行筛查,接种乙肝疫苗是否安全?
&&&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对感染过和未感染过乙肝病毒者接种乙肝疫苗是安全的。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明确指出,乙肝疫苗免疫前是否需要筛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主要是从成本效益考虑,而不是安全性考虑。自1982年全球实施乙肝疫苗普遍接种以来的时间证明,乙肝疫苗在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
3、 乙肝疫苗的接种禁忌是什么?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甲醛过敏者;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妊娠期妇女;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 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4、 过敏体质者,能不能接种?
&& 如果您对乙肝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不能接种。如果对乙肝疫苗所含成分不过敏且无其它禁忌证,通常可以接种,需注意加强观察。
&& 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性疾病者应慎重接种。
&&& 对过敏物不详的过敏体质者,由于存在对乙肝疫苗过敏的可能性,请在接种乙肝疫苗前仔细核实过敏史,再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具体情况也可咨询接种人员。
5、 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同接种么?
&&& 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其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第四部分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应该做些什么?
1、 接种乙肝疫苗是否安全?
&&& 接种乙肝疫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 我国自1992 年推行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普种乙肝疫苗,2000年开始以基因工程疫苗完全替代血源疫苗。国内使用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有2种类型;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和CHO基因工程疫苗。2种基因工程疫苗均经高度纯化,免疫原性与血源疫苗相同,但不含人源性物质,无血液制品之虞。2种疫苗DNA残留量和抗原杂蛋白低于WHO和欧盟药典标准,并符合传代细胞生产疫苗不具有致变性的安全规定,无外源病毒和其他外源因子。这些疫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 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主要是轻微的注射局部疼痛、不适、头痛、头晕、皮疹、乏力、流行性感冒( 流感) 样症状、恶心、关节痛、感觉异常、呕吐、腹痛、腹泻和困倦等。直接和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 总之, 乙肝疫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有曾经使用过的疫苗中最安全的疫苗之一,接种乙肝疫苗仍然是保护人们免受乙肝病毒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2、 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疼痛、红肿,少数有发热等一般反应,无需处理。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可出现过敏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就医治疗。
&&& 1).常见不良反应:
&&& 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
&&& 2.)罕见不良反应:
&&& 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接种部位轻、中度的红肿、疼痛,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接种部位可出现硬结,一般1-2个月可自行吸收。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阿瑟反应。阿瑟反应一般出现在接种后10天左右,局部红肿持续时长,可用固醇类药物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
&&&&&& 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
3、 孩子之前接种第一剂次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能不能继续接种?
&&& 注射第1剂次后如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一般不再注射第2、3剂次,对于母婴阻断的婴儿,是否需要注射第2、3剂次应遵照医嘱。
4、 乙肝疫苗接种后需要检测抗体吗?
&& 不推荐接种疫苗后进行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对于HBsAg阳性妇女分娩的婴儿推荐在9~18月龄时测检HBsAg和抗-HBs水平(即第三剂接种后3~12个月),如果HBsAg没有出现而抗-HBs抗体出现,可认为儿童受到保护;如果HBsAg阳性,表示儿童受到感染;如果HBsAg、抗-HBs均为阴性,建议加大剂量再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再进行检测。
5、 乙肝疫苗接种后有些人群不产生抗体,为什么?
&&& 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称为无应答,产生抗体但滴度不够高为低应答,其发生率随接种对象的年龄、免疫程序、接种部位和剂量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健康者比非健康者应答率高,年幼者比年长者应答率高。新生儿中无应答者占1~2%,低应答者为15%左右。
&&& 有关无应答和低应答的原因说法很多,主要为:(1)与接种年龄有关,年龄对乙肝疫苗的应答率高低有明显关系,新生儿应答率较高,60岁以上血清阳转不到50%;(2)与接种部位有关;(3)与遗传有关,不能产生抗体应答,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遗传影响所致;(4)与免疫缺陷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5)与吸烟、肾透析有关,据认为吸烟对免疫功能有损害,尼古丁引起慢性周围血管收缩,延迟了疫苗的吸收。
6、 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这种情况只好提高乙肝疫苗免疫的应答率。方法有 (1)增加疫苗免疫次数,增加疫苗剂量,也可更换疫苗种类;(2)变更接种途径;(3)与佐剂(免疫增强剂 )同时使用。
&&&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出: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剂次;对3剂次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剂次大剂量或其他种类疫苗,并于第二次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成人可接种1剂次60 &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第五部分其他问题
1、 HBsAg阳性母亲能否用母乳喂养宝宝?
&&& WHO和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2、 HBsAg阳性母亲孕期是否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上存在争议。但是,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并不推荐。因为,专家们暂时一致认为,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很大益处,胎盘是一道屏障,球蛋白很难渗透它而传递给婴儿。指南明确指出: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g重组酵母或20 &g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3、 错过乙肝疫苗接种程序的规定时间,怎么办?
&&& 如果因某种原因,乙肝疫苗第二剂次和第三剂次无法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可按以下处理:第二剂次可以在规定时间前后一个星期内接种,第三剂次可以提前1个月或者推后2个月,即在5~8个月内都可以。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当按程序规定的时间接种。如果相隔太久才接种第二剂次或第三剂次,不需要重新开始新的程序,只需补齐未接种的剂次即可。
4、在意外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如何处理?
&&&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 (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剂次乙肝疫苗(20&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次乙肝疫苗(各20&g)。
5、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如何预防?
&&& 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
6、 夫妻中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性生活需要防御措施吗?
&&& 建议无病毒携带的配偶要去医院做下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是抗-HBs阳性,即配偶有抵抗能力,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过性生活;若配偶HBsAg及抗-HBs均为阴性,则表示配偶无乙肝抵抗能力,就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在配偶没有产生抗-HBs保护性抗体之前,性生活时最好使用避孕套。
【】 【】 【】
版权所有: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东路南段
邮编:450016
电话:1 传真:6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疫苗有效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