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恢复跟产力分别又是指哪方面呢?

17:00:19分娩关键词:骨产道和软产道分类:个人日志     
旧时人们常说屁股大的女人好生养,真的是这样吗?好生养和难生养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宝宝降生到世界上,第一步就从产道开始!
  能否顺产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三大因素    俗话说“瓜熟蒂落”,宝宝降临的时刻,你知道怎样和宝宝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生产任务吗?其实,顺利的自然分娩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这三大重要因素。产力主要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较大的胎儿一般胎头也比较大,在通过妈妈骨盆时相对更加困难,很容易就可能因为头盆不称引起难产。    现在所说的产道,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软产道”指的是子宫颈管,子宫口至阴道,骨盆底肌肉这一部分。“骨产道”指的是包围着软产道的骨盆部分。人们总是认为臀部丰满的女性好生养,但真正影响分娩的是骨盆的大小和形状。临近分娩时,软产道会被胎盘分泌的激素进行软化并伸展,以适合胎儿通过。分娩时,在激素的影响下,耻骨的结合部位变得松弛,整个“骨产道”慢慢打开。之后在分娩的各个阶段,骨产道和软产道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子宫下段由子宫峡部形成。怀孕前大约长1cm,到了孕末期,子宫峡部会被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构成软产道的一部分。    骨产道是由左右两块髋骨与骶骨和尾骨,共4块骨头围合而成的盆状的骨性结构。中髋骨就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组成。骨盆前后径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产道如果充分打开了的话,分娩就会进行得很顺利??    分娩的时候,让子宫口打开,并且挤压扩大产道的力量来自于子宫收缩,也就是阵痛。分娩正式开始后,由于子宫的收缩,胎儿的头会呈顶着子宫口的状态。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子宫口基本上还没打开,所以胎儿又会被挤压回去。然后胎儿的头一会儿被挤压得顶住子宫口,一会儿又被挤回去,在这个动作反复多次中,子宫口会慢慢地打开,产道也会慢慢变软。然后子宫口全开到10cm左右时,就要把产妇送到产房去了。之后妈妈配合阵痛用力,胎儿在产道中回旋向下。接着,头部和肩部会从妈妈的身体中出来,然后宝宝就诞生了。在产道打开的过程中,如果阵痛的强弱和胎儿的动作配合得好的话,分娩就会进行得很顺利。如果产道一直不打开,或者过早打开,都可能会导致胎儿通不过产道,导致难产。    软产道的打开过程    从阵痛开始到宫口开全(10cm)称为第一产程,初产妇平均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此时宫缩间隔从5~6分钟开始,持续30秒左右,起初较弱,后面逐渐增强,间隔时间缩短到2~3分钟,持续时间在40秒左右。    胎儿在产道中边回旋边出来    子宫口全开后,分娩的第1期完成,并进入分娩的第2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娩出期”,也就是胎儿通过产道,分娩出来的时间。这时,为了胎儿顺利的出生,妈妈的用力是很重要的。胎儿则是借助阵痛和妈妈的用力来通过产道。不过,即使软产道充分地打开,但是骨产道是由骨组成的,虽然骨之间的连接处也会变松,但是不可能扩到很大。而且人类是两足行走,所以骨产道也会稍稍有所弯曲。所以胎儿不是垂直向下出来的,而是配合骨产道的形状,边改变身体的朝向边出来的。    骨盆的多种形状    骨产道呈圆柱状。软产道是包围在这个圆柱中的,随着分娩的进行,即使软产道已经完全打开了,但原本的骨产道的形状和大小如果不能适应分娩的话,分娩也不能顺利进行。这时骨产道就会妨碍胎儿的出生。所以,大部分女性的骨产道都呈让胎儿容易通过的圆形。不过,也有的人是呈不容易通过的扁平形。而且,即使是圆形,胎儿的头也有可能会比骨产道大。如果是这样的话,分娩时间可能会拖长,甚至可能需要剖宫产。所以,孕妈咪要在孕期做好体重管理,控制好胎儿的体重,这样可以避免胎儿的头过大,无法通过骨盆的情况。    1、圆形或卵形:大多数女性骨产道的形状是横直径长于前后直径。横直径和前后直径的差约在1cm以下。而且也有一些女性的骨产道的横直径比较长,和前后直径的差大于1cm,呈心形。    2、扁平型: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扁平形的前后直径太小,胎儿很难通过,所以这时大多数会采取剖宫产。不过骨产道是扁平形的女性不是很多。    3、细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骨产道的前后直径长于横直径的类型。骨产道是细长形的女性也不多。不过这种类型的话,胎儿的头也很难通过,大多数会采取剖宫产。软产道提早打开的话,可能引起早产、流产的因素    子宫颈作为产道的一部分,在妊娠初期和中期应该是闭着的,不过在这两个时期也可能会出现变软变短,甚至打开的情况。这被称为“子宫颈管无力症”。因为这些人没有子宫收缩等感觉,所以基本上在去医院检查时会被医生告知“子宫颈管正在变短”。虽然发生原因还并不很清楚,不过有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因为各人体质的不同,有些人宫颈管的肌肉组织本身就比较软。如果放着不管的话,就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所以需要进行束紧子宫颈管的手术。而且,如果以前因为子宫颈管无力症而有过流产、早产经验的人,为了预防流产、早产,会在妊娠12~16周左右进行缝缩手术。如果进行了缝缩手术的话,在进临产的妊娠37周之后,就会将胶布拆去。不过,缝缩手术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如果被诊断为子宫颈管无力症的话,生活中还是要特别注意,不要勉强自己。    需要注意的产道损伤    分娩时胎儿经过的软产道发生破裂称为软产道损伤。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时,子宫颈、阴道及会阴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在产后不久期间会慢慢恢复,不少产妇都会接受会阴切开术,接受过会阴切开术的产妇在产后需要注意,缝合后1-2小时刀口部位即出现严重疼痛,而且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肛门坠胀感。此时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检查产后-3天,伤口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并可有硬结,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遇到这种情况,应服用合适的抗生素,并拆除缝线,以便脓液流出。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和医生沟通。    什么情况下需要剖宫产    如果骨产道异常,比如前后径短的扁平骨盆、左右不对称的畸形骨盆等都可能会引起难产。而如果头盆不称的话,胎儿也可能无法顺利通过产道。所以在分娩前,就要查清骨盆有无异常,有无头盆不称,及早做出诊断,以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一般有以下情况的人,要考虑剖宫产,骨盆过于狭窄、胎儿大、胎位异常、高龄初产妇、重度妊高症的情况,一般建议剖宫产。    胎儿头的大小可以通过B超来检查,但实际上能明显判定为胎头大于骨产道的情况并不多。而且骨产道和胎头的大小不是能直接测量的,是用计算公式等推算出来的。所以实际值和估算值之间是有误差的。所以也可能出现在实际分娩过程中发现头盆不称的情况,这样就要从顺产转为剖宫产了。    应在分娩前治疗    产道不是封闭在内的,所以如果免疫力低下的话,细菌或病毒就有可能侵入,或者原本就在内部的细菌也有突然恶化的可能。所以产道感染,包括妇科炎症等疾病,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使胎儿受到感染,所以在妊娠期间就应该积极检查和治疗疾病。妊娠期间的女性如果发现阴部瘙痒、白带异常等情况,应当予以重视。
感觉不错,分享到:
        
匿名评论(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个人评论,注意文明用语。
警告:1、请认真发布您对本文的观点(客观真实)。
   2、严禁随意评论,甚至复制原文内容。
以上发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医通无忧网的观点或立场。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通无忧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产力、产道及胎儿
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产力、产道及胎儿
  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是产力、产道及胎儿。这三个重要因素既相互联系,又都有它的特殊性,各因素间始终存在着的矛盾,如能相互适应,矛盾不断转化统一,分娩则能顺利进行。
  一、产力
  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是临产后的主要力量,能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娩出。宫缩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结束,临产后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
  1.节律性 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宫缩是具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并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再由强渐弱(退行期),直到消失进入间歇期。宫缩时子宫壁血管受压,胎盘血液循环暂时受到一定干扰,两次宫缩间歇,子宫肌肉基本放松(图39),胎盘血液循环恢复。此节律性对胎儿有利。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到分娩全过程结束。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随着产程进展,子宫阵缩时间延长,间歇期渐短当宫口开全之后,子宫收缩持续可达60秒,间歇期可短至1~2分钟。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宫腔压力于临产初期可升高至3.3~4.0KPa(25~30mmHg),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5.3~8.0KPa(40~60mmHg),于第二产程期间可达13.3~20.0KPa (100~150mmHg),而间歇期宫腔压力则为0.8~1.6KPa(6~12mmHg)。
图39 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图40)。子宫收缩力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
图40 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和极性
  3.缩复作用 子宫平滑肌与其他部位的平滑肌和横纹肌不同。子宫体部为收缩段,子宫收缩时,其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驰,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随着产程进展,缩复作用使子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子宫颈管逐渐展平。
  (二)腹肌膈肌收缩力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当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每当宫缩时,胎先露部或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此时产妇喉头紧闭向下用力,腹肌及膈肌强力收缩使腹内压增高。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期配以宫缩时运用最有效,否则不但无益,反易使产妇疲劳、宫颈水肿,致使产程延长。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 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旋转作用。当胎头枕骨露于耻骨弓下缘时,还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胎儿娩出后,胎盘降至阴道时,肛提肌收缩力也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 通常指真骨盆,是产道重要部分。骨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1.骨盆各平面径线 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先露部通过骨产道的过程,将骨盆分为三个假想平面。
  (1)骨盆入口平面 有四条径线(图41)。
图41骨盆入口平面各径线
(1)前后径11cm (2)横径13cm (3)斜径12.5cm
  ①入口前后径 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该径线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医学全在线   ②入口横径 两髂耻线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③入口斜径 &左右各一。左骶髂骨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5cm。
  (2)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内的最窄平面,有两条径线(图42)。
  ①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连线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②中骨盆横径 &也称坐骨棘间径。在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值约10cm,是重要的径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产妇的产道指的是哪里
胎儿从阴道娩出的通道,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产道,它包括骨通道和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软产道通常是紧闭的,当分娩时,由于强有力的官缩以及胎头下降的挤压,软产...
胎儿从阴道娩出的通道,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产道,它包括骨通道和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软产道通常是紧闭的,当分娩时,由于强有力的官缩以及胎头下降的挤压,软产道被动地慢慢地扩张,当扩张达到直径10厘米时,宝宝就可以顺利通过。
通常我们所说的产道,是指骨产道(骨盆),它不是一个四壁光滑的垂直通道,而是一个仅8~9厘米深,形态不规则的椭圆形弯曲管道,宝宝要想通过它可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在这个不规则弯曲管道中间还设立两个&路障&(坐骨棘),宝宝只能从二者中间通过。这个间径的距离平均为10厘米,所以,大脑袋的宝宝就容易被卡住。
通过以上叙述,就可以知道,宝宝要想垂直下降通过产道来到人间是不可能的,他(她)必须在通过每一个关卡时发生转动,用自己头部来适应妈妈固定产道的最大径线。很多宝宝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阻挡在产道的某一部位而造成难产。如果妈妈的骨盆有异常(发育过小或受过外伤),那么这个管道中的某些径线就会缩短,宝宝通过时就会受阻。有时妈妈的骨盆径线是正常的,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贪吃贪睡发育成个小胖子(巨大儿),最终宝宝在通过产道娩出时,就可能会因为头太大、身体太胖而不能通过妈妈固定的径线而被拦住。
相关热词搜索:
同期相关文章推荐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百度 能否顺产不但要看胎儿的大小,还要看孕妇的情况,骨盆的大小、软产道的情况以及产力等_百度宝宝知道你所在的位置:
孕晚期多爬楼梯有助于顺产?
孕晚期多爬楼梯有助于顺产?
出处:乖乖网
作者:刘杨珂
最近听到身边的准妈妈说,要想,就得要在爬楼梯,这种的说法到底准确吗?&小编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想顺产,软硬指标都要合格才行&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能不能顺产取决于什么。决定的三大要素是产力、产道和胎儿。这其中有硬指标,也有软指标。&硬指标——骨产道和胎儿因素&硬指标包括骨产道和胎儿。孕妈妈的骨产道要发育正常,就是平时说的骨盆大小和形状要是正常的,骨盆太窄的孕妇是不能顺产的。胎儿的大小、以及有没有等因素也非常重要。得太好长得太大或者发育太差长得太小都是不适合顺产的;比如臀位,就是俗话说的“倒胎”,也是不适合顺产的;脐带绕颈两周以上我们也不建议顺产。&在孕妈妈的生理条件和胎儿的条件都合格,也就是硬指标达标的情况下,能不能顺产就要看软指标了。&软指标一:孕妈妈的信心&软指标中第一取决于孕妈妈的信心,通俗地讲就是要不怕疼。很多孕妈妈信誓旦旦地要顺产,等到产程一发动就受不了了,要求手术结束分娩,问她们原因,都说根本没有想到顺产会这么疼。是的,分娩痛是很痛,在医学疼痛分级中是第IV级,就是最痛的那一级,但是顺产是一个生理过程,再痛也应该能够忍受,被“疼死”的人其实是没有的。现代医学发达了,一刀就可以避免所有疼痛,大家都有了指望,有了退路,所以才会出现说疼得受不了这种情况。所以如果孕妇本人很畏惧疼痛,比如做阴道检查都喊疼的人,无论爬多少楼梯都是没有办法坚持顺产的。&软指标二:软产道的弹性&软产道的弹性也很重要,包括子宫下段的形成、宫颈的扩张能力,以及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的扩张能力。这些就是可以通过孕期适当运动来改善的了。&那么,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加软产道的弹性呢?爬楼梯有没有用呢?其实,爬楼梯对于孕妇来说,特别是孕晚期的人来说,是一项非常不合适的运动。&
乖乖精彩专题推荐
扫一扫,订阅母婴精选知识
Copyright (C)
黔ICP备号-1
文网文[号 联系邮箱: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道恢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