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感冒消炎药有哪些病毒有哪些啊?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_百度知道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有的亚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亚型感染鸡、鸭等禽类,引起禽流感。2004年的“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基因重组产生的B. 甲型流感病毒必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C. 只能通过高温才能杀灭甲型流感病毒D. 甲型流感病毒与鸭、鹅、鸽子等动物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
来自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七中学
答案D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一定含有C、H、O、N、P;流感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通过高温、紫外线等方法杀灭。
柏琳&&教师
唐滢淇&&学生
段丽品&&教师
张钰琪&&学生
郑亚龙&&学生病毒性和细菌性感冒的症状有什么不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免费3页1下载券2页免费9页免费6页免费 5页免费5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6页免费3页1下载券1页免费5页免费
病毒性和细菌性感冒的症状有什么不同|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经常感冒应该补充什么比较好?_百度知道
经常感冒应该补充什么比较好?
我有些朋友老是感冒,平时应该补充点什么才能增加抵抗力啊? 最好速成的,比如什么么维生素啊什么的??
提问者采纳
正是冬季,感冒流行季节,人们又躲进了室内,空气不流通,甲流和流行性感冒交替狂轰乱炸,人们避之不及,就很容易传染上的!!! 防病原则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不忘作劳,避其毒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为主,每天高质量睡眠8小时,天冷及时加衣,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发烧需要隔离,病来积极治疗。 注意,疫苗也不是万能的,一般两周内产生抗体。注射疫苗后一周内,防止感冒,饮食宜清淡,尽量不喝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果有什么不适,需要用药时,一定到医院咨询医生。 不提倡一咳嗽 就吃消炎药,抗生素还是能不用就不用,少用为妙。咳嗽有时是感冒的前期症状,有时是感冒的后遗症状,所以,感冒要找对医生,用对药,才好得快! 用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肉注射不用静脉注射,能静脉注射,不用静脉点滴。 是药三分毒,用对了治病,用多了致病!
药物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就像达菲一样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服用板蓝根要适合自己才对。胃寒者不宜服用。感冒初期效果较好,最好是用热水冲开后及时喝,多喝水,睡觉时再发散些风寒,少出些汗,感冒就好得搐厂拜肯之厩瓣询抱墨快! 如果是肠胃性感冒藿香正气水效果就好, 建议,感冒哮喘最好找中医有优势!辨证施治效果最好,早治早好,少吃药还少受罪。 就是吃中成药也最好是找中医辨证,不要轻易相信西医大夫的推荐。 感冒和甲流的传染途径都是飞沫病毒经呼吸道感染。 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性的,普通型、流行性、还有甲流(甲型H1N1),只是病毒的类型有所不同。 感冒了,你就赶紧找中医用些中药汤剂或是中成药,治疗一下,不要老用抗生素类。 不管是流感还是甲流,相信中医没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国人从来都不怕瘟疫!相信中医,就是甲流也不要害怕。我见过中医治这病,我很自信!特别是感冒,西药我不是很赞成,这副作用,就不多说了,相信你身边的中医应该都是好样的! 不管甲流还是季节性流感,都是病毒性感冒,自然病程一周,不用过度担心 。 有病 尽早 及时治疗 ——治疗 中医中药 不用打针输液,汤药效果很不错,中成药也可, 板蓝根冲剂 、复方大青叶、 VC银翘片 、防风通圣丸、 小柴胡冲剂 等都不错,抗病毒效果就很好。西医达菲治疗很有效。随你选择! 发烧后最好戴口罩,防止传染别人,也保护自己的呼吸道湿润,利己不损人何乐而不为! 满意请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一)感冒的10大错误认识 1、着凉要食,发烧免食 如果你感冒了你应该进食,但是如果你发烧了你就不能吃。事实上,这是完全不正确的认识,而且当你生病发烧的时候补充食物并没有负面影响相反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以对付疾病。所以当你生病了,正确健康地饮食是必要的。鸡汤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推荐给大家。 2、不治疗感冒的症状 许多人认为感冒症状,如流鼻涕、咳嗽等,是帮助我们快速克服疾病的,因此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口服感冒指标药物。但是,事实上感冒症状非但与感冒持续的时间没有关系,而且它们是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的帮凶。你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知道镇痛药和其他感冒药不仅使病情更可以控制在人们能承受的范围内,并且它们将有助于阻止感冒病毒的传播。 3、寒冷引发感冒 “别刚洗完头发别跑出去”或“穿多点免得感冒了”,敢打赌,大多数的人曾经都被这样叮嘱过。但是事实上,身体的温度或周围环境温度并没有什么影响,寒冷或潮湿并不是感冒的重要原因。导致你感冒的治病原因多是病毒或细菌。当病毒或细菌侵入你的身体使你患上感冒。 “着凉”只是使你的身体抵抗能力降低,使病毒得以大量复制。 4、感冒应避免亲吻 普遍认为被患有感冒的人亲吻自己也会感冒,事实上也并非如此,亲吻并不足以造成感冒传染,因为感冒病毒主要集中在鼻腔内。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唾沫中所含感冒病毒的浓度很低,一般不足以传播感冒。和感冒患者最危险的接触是握手。因为患者的手经常弄鼻子,所以沾有大量搐厂拜肯之厩瓣询抱墨的病毒细菌。此外,患者接触过的门把手、电话等公共设施上,也有大量的感冒病毒。而且病毒在这些坚硬物体的表面,能存活几十个小时之久。因此,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是减少感冒传播的有效办法。 5、感冒了不要喝牛奶 许多人认为感冒时候喝牛奶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因为这时候喝牛奶会分泌更多的粘液。而实际上,牛奶根本不会导致分泌过多的粘液。你可以尽情随意喝牛奶,对感冒没有影响。 6、冬季爱感冒 人们认为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错!事实上,春季和秋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根本不是寒冷的冬季。这是因为,病毒在春季和秋季更为活跃,而在冬季似乎很大程度上冬眠了。 7、维生素C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大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的有助于战胜感冒。但是,维生素C和锌对感冒病毒并没有什么影响。一旦你真的感冒了,最好赶快服用镇痛药和感冒药等待病情好转。 8、免疫系统低下易感冒 事实上,免疫系统低下并没有增加患感冒风险。研究发现,健康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患上感冒的几率几乎是相等的。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感冒人群中95 %的人感冒病毒直接作用于他们的鼻膜使受到病毒感染,但只有75 %的人表现出感冒症状。这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 。 9、有关流感疫苗的认识 疫苗都是针对不同病毒株设计的,而对病毒的选取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的。如果研究人员猜对了,当年的疫苗预防流感有效率将会达到80%以上;如果流行的不是他们预测的病毒,这一年疫苗的有效率就会非常低。这里给出接种流感疫苗时的建议主要有:1、避免空腹接种;2、接种完需观察20分钟;3、发生异常反应要向接种医生及时反映。 10、发汗有助于治疗感冒 感冒了,很多人都这样做过,至少看到其他很多人这样做:盖上厚厚的被子或毛毯子,或者额头上贴上热毛巾,希望可以通过排汗有助将感冒病毒排出体外。遗憾地是,这完全没有什么作用,仅仅是能让你感觉好受一点,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而已。 (二)感冒应该如何预防?
食疗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 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连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摄氏度加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葱头饮料:洋葱头1个切碎加鲜牛奶250毫升煮开自然冷却加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 8桔皮冰糖饮料:鲜桔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非药物防治感冒十五法】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只能对症处理让其逐渐自愈本文介绍几种奇特疗方读者不妨一试 1喝鸡汤: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饮: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盐:实验证明少吃点含钠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5冲服蜂蜜: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6服酵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达斯古普塔教授在试验中发现在制作面包的酵母中含有一种可防止感冒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扩散的成分能治疗普通感冒但对流行性感冒无效 7多吃佐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认为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美国癌症研究院在不久前透露大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8食醋滴鼻熏蒸:将食醋以冷开水稀释配制成5%-10%溶液滴鼻每日4-6次每侧鼻孔滴入2-3滴对治疗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感冒初期疗效更佳食醋可杀灭潜伏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在感冒流行期间用食醋滴鼻有可靠的预防作用另外食醋熏蒸也可治疗感冒即将100克食醋放在火炉上熏蒸室内不仅顿时生香而且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灭室内的感冒病毒能有效地防治感冒发生感冒流行期间每日最好熏蒸食醋1-2次 9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其方法是: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样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两手上下交替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一到两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故而不易感冒 10按摩鼻翼:两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两侧每日上下午和按摩15-30次以局部红热为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膜细胞分泌并通过纤毛的“定向摆动”将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 11穴位按摩:用双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后再用鱼际穴周围的肌肉发达区揉搓鼻腔两侧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区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发热使这两个区域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这样可预防风寒侵入拒敌于大门之外 12针灸治法:我国的针灸对感冒颇有疗效当您患感冒时尽早去针灸可以使鼻塞头痛立见影地减轻并能使增高的体温经过一昼夜渐渐恢复正常由于针灸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故疗效可靠治疗感冒的有效穴位是: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留针15分钟每日针一次一般2-3次可痊愈 13多睡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睡眠时体内细菌可制造出一种叫“胞壁酸”的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复因此提出睡眠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对感冒尤为适用 14呼吸蒸气:在大口茶杯中装入开水一杯面部俯于其上对着袅袅上升的热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此法治疗感冒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好 15冷水洗面:此法一般从夏季开始秋冬不辍以增强适当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开水洗脸这样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感冒期间别锻炼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预防:冬天锻炼需防感冒 感冒后还是要尽量休息为身体的抵抗力创造有利的条件靠多喝水来排除体内的毒素而感冒痊愈后也要选择温和的运动让休息了一段时间的肌肉和关节有个适应的过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牛初乳的品牌有哪些?宝宝是病毒性感冒,想给宝宝买一些婴儿牛初乳增强抵抗力
11-05-03 & 发布
牛初乳的品牌还是不少的,但是宝宝是病毒性感冒,严重的还是要看医生怎么说,不过我知道一个专门对宝宝病毒性感冒有预防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它是益力健超级金装复合牛初乳粉,它主要适合预防病毒性感冒及细菌引起的感冒。此外,它富含PRPS,对身体免疫力进行双向平衡,能让宝宝形成自己的抵抗力。特别添加的FOS益生元有助提高吸收,同时预防由于高蛋白而引起的可能上火现象。益力健有19个婴幼儿营养品单品,公司团队有100多人,他们的代理商及经销商50多家,会员有20多万,3000多家店将他们的品牌列为主推品牌。知名度很高,好多买他们产品的妈妈们都说不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流行性感冒病毒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是一种造成、、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代表;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科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组Group V ((-)ssRNA)
病毒(influenza 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1]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纳米。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简写为ss-RNA,ss-RNA与核蛋白 (NP)相结合,缠绕成核糖核蛋白体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RNP),以密度极高的形式存在。除了核糖核蛋白体,还有负责RNA转录的RNA多聚酶。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则比他们少一个节段,第1、2、3个节段编码的是RNA多聚集酶,第4个节段负责编码血凝素;第5个节段负责编码核蛋白,第6个节段编码的是神经氨酸酶;第7个节段编码基质蛋白,第8个节段编码的是一种能起到拼接RNA功能的非结构蛋白,这种蛋白的其他功能尚不得而知。
丙型流感病毒缺少得是第六个节段,其第四节段编码的血凝素可以同时行使神经氨酸酶的功能。
负染色透射电镜 ×175000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实际上骨架中除了基质蛋白 (M1)之外还有膜蛋白 (M2)。M2蛋白具有离子(主要是Na+)通道和调节膜内PH值的作用,但数量很少。基质蛋白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
当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其繁殖之后,基质蛋白是分布在宿主细胞细胞膜内壁上的,成型的病毒核心衣壳能够识别宿主细胞膜上含有基质蛋白的部位,与之结合形成病毒结构,并以出芽的形式突出释放成熟病毒。[2]
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身上之后脱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
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类蛋白突出病毒体外,长度约为10至40纳米,被称作刺突。一般一个流感病毒表面会分布有500个血凝素刺突和100个神经氨酸酶刺突。在甲型流感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会发生变化,这是区分病毒毒株亚型的依据。
血凝素(HA)
呈柱状,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故而被称作血凝素。血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2]
神经氨酸酶(NA)
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会经由唾液酸受体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神经氨酸酶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能顺利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继而感染下一个宿主细胞。因此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 (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2]流感病毒变异有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范围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变异,但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变异与其他病毒不同,特点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转变和。
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如的,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大流行。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与前次流行株抗原相异,形成新亚型(如H1N1→H2N2、H2N2→H3N2),由于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流感大流行。如果两种不同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则可发生基因重组形成新亚型。1978年前苏联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与香港甲型流感病毒H3N2同时感染人则分离出H3N1亚型,这说明自然流行情况下可发生这样的变异。过去一直认为新旧亚型病毒株间的交替是迅速的,一旦新亚型出现,旧亚型就很快消失。但1997年夏甲1型(H1N1)虽再度出现,却至今尚未能替代甲3型(H3N2),而是两者共同流行。直到1998年甲3型(H3N2)代表株的发生了变异,武汉株被悉尼株所取代,人们对新株没有免疫力,造成了新的流行。[3](antigenic drift)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一般认为这种变异是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的,所引起的流行是小规模的。
在感染人类的三种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着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
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会产生新的主流毒株,但是新毒株与旧毒株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即针对旧毒株的免疫反应对新毒株依然有效。
甲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个抗原性大变异,产生一个新的毒株,这种变化称作抗原转变亦称抗原的质变;在甲型流感亚型内还会发生抗原的小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称作抗原漂移亦称抗原的量变。抗原转变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同时转变,称作大族变异;也可能仅是血凝素,而神经氨酸酶抗原则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小变异,称作亚型变异。
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群中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面临较大的免疫压力,促使病毒核酸不断发生突变。另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甲型流感病毒和猪后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病毒的变异。后一派学者的观点得到一些事实的支持,实验室工作显示,1957年流行的亚洲流感病毒(H2N2)基因的八个节段中中有三个是来自鸭流感病毒,而其余五个节段则来自H1N1人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增大了人们应对流行性感冒的难度,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每隔十数年便会发生地抗原转变更会产生根本就没有疫苗的流感新毒株。[3]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
代表病毒株
原甲型(A0)
A/PR/8/34(HoN1)
亚甲型(A1)
A/FM/1/4/(H1N1)
亚洲甲型(A2)
A/Singapore/1/57(H2N2)
香港亚型(A3)
A/Hongkong/1/68(H3N2)
新A1与A3交替型
1977~至今
A/USSR/90/77(H1N1)
A/BeiJing/32/92(H3N2)
*代表病毒株命名法:型别/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亚型)[3]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增殖的病毒游离于羊水或尿囊液中,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 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狗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病毒增殖。易感动物为雪貂,病毒在小鼠中连续传代可提高毒力,使小鼠肺部发生广泛的实质性病变或死亡。[4]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5]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IgA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病毒的NA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不仅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有利于病毒的吸附,而且还促进含病毒的液体散布至下呼吸道,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受损。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
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编码蛋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组装M蛋白和包膜;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起病后患者有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和等)患者。[5]病毒感染还会诱导的表达和细胞免疫调理,造成一些自身免疫反应,包括高热、头痛、及全身肌肉疼痛等,病毒代谢的毒素样产物以及细胞坏死释放产物也会造成和加剧上述反应。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会降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清除和黏附异物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了人体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因此流感经常会造成继发性感染,由流感造成的继发性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
在流行期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流感并不困难,但要确诊或流行监测时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快速诊断方法。[6]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通常采取发病3日内患者的咽洗液或咽拭子,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于33℃~35℃孵育3~4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如血凝试验阳性,再用已知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型别。若血凝试验阴性,则用鸡胚再盲目传代3次,仍不能出现血凝则判断病毒分离为阴性。也可用组织培养细胞(如人胚肾或猴肾)分离病毒,判定有无病毒增殖可用红细胞吸附方法或荧光抗体方法。[6]
血清学诊断
采取患者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病程2~4周)双份血清,常用HI试验检测抗体。如果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即可做出诊断。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非特异性抑制物,因此在进行HI试验前可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血清,以免影响HI试验结果。HI试验所用的病毒应当是与当前流行密切相关的病毒株,反应结果才能确切。补体结合试验(compliment fixation,CF)只能检测NP、MP的抗体。这些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因此,CF试验只能作为是否新近感染的指标。[6]
对患者进行快速诊断,主要是采用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常取患者鼻甲粘膜印片或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涂片,用荧光素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抗原,或用ELISA检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 用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标法仅用24~72小时即可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病毒颗粒或病毒相关抗原。
PCR、核酸杂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或进行分型。[6]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早期发现、及早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那如何预防呢?
1.提高自身免疫力。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应劳逸结合,过分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均衡饮食,饮食宜清淡,要多食富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儿童不宜进食冷饮。
2.坚持用冷水洗脸,增强鼻粘膜对空气的适应能力。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添衣御寒。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身体的免疫力。另外,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经常洗手。当身体稍感不适,轻度口干,鼻塞时就立即吃药,多喝水,注意保暖和休息,使病情及时好转。[7]
3.空调使用空调前前应先清洗,避免当中的大量病菌随风吹出;室温最好控制在24℃以上,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避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加重;睡觉时注意空调或电扇勿直吹头部等。[7]
4.夏季出汗多、消耗大,应补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可适当食用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补充蛋白质,多食用新鲜蔬果以摄取维生素C,以及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桃子、黄瓜、绿豆等。[7]
5.服用预防药物后,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另外,体质较弱的人也可以提前注射疫苗来预防感冒。[7]
6.注意卫生
情节卫生要注意,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房间经常通风。身边如有感冒患者,注意保持距离!感冒高发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
7.学习相关知识
了解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防治,发现感冒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多喝水。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尽量作出准确的预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是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感病毒依靠飞沫传染,尽早发现流感患者、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对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离开宿主细胞。还有迹象显示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但是未获实验事实的证实。除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更多的治疗是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流感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病程。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虽然,一年四季人都可能受到流感病毒的攻击。但冬季是一个高发季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寒。加之,人们多半时间在室内活动,窗户常关闭.导致空气不流通,病毒更容易传播。另外,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
其实,我们只要进行适量运动,注意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流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以下便是增强免疫力、抵制流感病毒的饮食之道。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物质就是免疫球蛋白。当人体缺乏蛋白质时,会使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球数目大量减少,免疫物质合成不足,造成免疫机能严重下降。蛋白质主要从动物性食品中取得,如牛肉,去皮鸡胸肉、蛋清、牛奶、虾等。
多吃含铁的食物
富含铁的食物研究发现,缺铁人群的免疫能力较低。当人体内铁元素含量不足时,免疫系统中起控制调节作用的T细胞含量就会下降,从而造成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运作。此外,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摄入增加,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末梢循环,避免手脚冰凉。因为脚对温度比较敏感,若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流感病毒侵扰。富含铁质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肉类、猪血、鸭血、蛋、深色蔬菜等。
多吃含锌的食物
富含锌的食物锌能激活200多种对生命重要的激素和酶,帮助免疫系统发挥最大的保卫作用。缺锌会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导致身体的防范能力减弱,使包括流感在内的各种流行病的几率增加。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牡蛎、螃蟹、豆类、牛肉、羊肉、鱼干,扇贝、猪肝、小麦胚芽等。
维生素A可以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稳定性。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对我们身体有害的自由基,增强身体抵抗力。而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对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食物中。人体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或疫苗接种后可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HA和抗NA是流感的特异性抗体。抗HA为中和抗体,因此抵抗感染的发生与抗HA有关,而减轻病情和阻止病毒传播则与抗NA有关,抗NP具有型特异性,只能用于分离病毒的定型。血清抗体和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抗体与保护作用有关,局部分泌性抗体可能是防止感染的最重要因素。具有一定抗体滴度的人虽可感染但病情轻微。三个型别的流感病毒在抗原上没有联系,因此不能诱导交叉保护。当一种病毒的型别发生抗原性漂移的时候,对该株病毒具有高抗体滴度的人对新株可患轻度感染。血清抗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而分泌性抗体存留短暂,一般只有几个月。 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是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能帮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D8+ T细胞能溶解感染细胞,减少病灶内的病毒量,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CD8+ T细胞反应是有交叉性的(能溶解任何株感染的细胞),不具有株特异性,可能主要直接作用于病毒核蛋白,而不是作用于病毒体表面糖蛋白。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猪、马等动物;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流感病毒在人和猪中都有流行。根据病毒基因进化研究推论,所有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同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进化率不同,人甲型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进化最快,禽流感病毒则较慢。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快,易造成大流行。预防流感除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居室卫生、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要进行必要的空气消毒之外,接种疫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症状。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只有经常掌握流感病毒变异的动态,选育新流行病毒株,才能及时制备出有特异性预防作用的疫苗。应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据报道,市场上试用的减毒活疫苗是温度敏感减毒株(Ca)A AnnArbor/6/60(H2N2)与H1N1或H3N2野毒株杂交产生的疫苗株。我国四川的B/四川/379/99代表株已被WHO推荐为年全球流感季节的预防疫苗。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经皮下注入,可产生大量的IgG,副作用小,缺点是局部sIgA少,接种次数多。减毒活疫苗采用鼻咽腔喷雾法接种,虽然操作简单方便,局部SIgA较多,但是副作用大,类似轻症感染。
研制的HA和NA亚单位疫苗副作用小,可抑制病毒在呼吸道的复制和传播,还可减轻临床症状。国外对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流感病毒的HA基因重组到痘苗病毒基因中,制成重组疫苗并已获得表达,经动物接种证实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有研究发现,冬季流感可使心脏病以及中风的概率增加一倍。呼吸道疾病的头一周内,心脏病及中风概率更增加两倍。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流感能导致冠心病暴死增加,因为它引发的炎症破坏了动脉中“休眠”凝块的平稳性。人们在感染流感后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上升了1/3。研究人员发现,流感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能破坏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是一些胆固醇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坚硬的沉积物,它们堆积在血管壁上。当它们分裂时,就会释放出凝块,阻碍血液流向心脏,引起心脏病发作。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流感疫苗不仅能增强接种者对感冒病毒的免疫能力,而且还有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功效。克萨斯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脏病人注射流感疫苗后,再次心脏病发作的机率比没有打防疫针的心脏病人减少67%。由于人体在对抗病毒或感染时,动脉集聚物便会发炎,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打防疫针后可抵抗流感病毒,可收到防止心脏病发作之功。洛杉矶萨马利亚医院心脏研究所做的实验显示,冬天心脏病发作特别多,夏季较少,平均减少15%—22%。冬天发病致死率也高。原因可能与夏天天气暖和,冬天寒冷,此时血凝因素较为活跃,血液较为粘稠。马里兰大学所做的研究也显示,内置去纤颤器的病人,在冬天或春天会需要较多次电击,以抑止心脏停跳。电击次数比夏天和秋天多了40%。研究人员称流行性感冒可以触发致命的心脏病发作。报告显示,流感可以使心脏疾病恶化,在流感季节里,死于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明显增多。仅在美国,这一数目每年就高达9万。
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指出,注射流感疫苗和在冬季时留在暖和的地方,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我国多数患有心脏病的人没认识到他们正处于由流感引起的与心脏病有关的并发症的高风险中,接种流感疫苗者廖廖无几。我国流感流行通常发生在12月或者1月开始,持续时间为两个月。鉴于此,目前仍是接种一年一度有效的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8]美国研究人员说,他们找到一种可以使那些抗药性菌株停止繁殖的抗流感新药,为治疗流感带来希望。《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科研人员已经在老鼠身上的实验上取得了有效的结果。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其它动物身上实验,测试它的疗效。
这种新药通过阻断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重要酶(神经氨酸苷酶),从而阻止它侵袭其它的细胞。这种酶使流感病毒与人体细胞之间产生联系,再去传染新的细胞。
科学家研制出来的这种新型抗流感药可以永久性地附着在这种酶上,阻断它的移动,继而阻止病毒继续扩散传染别的细胞。科学家把这种新药叫做DFSAs, 由于药物的作用,流感病毒如果想继续移动繁殖的话只能先自我毁灭,因此无法再感染别的细胞。[9]
日本学者制出H1N1超级病毒被批疯狂,人类感染必死无疑
2014年7月,为了分析流感病毒H1N1的基因变化,日本东京大学兼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教授河冈义裕研制出一种新变种,变种后的H1N1能够绕过人类免疫系统,被认为是超级病毒。一旦这种夺命病毒外泄,人类将毫无抵抗能力,可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 河冈表示,自己的确已研制出这种超级流感病毒。他表示已把初步研究报告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并得到好评。
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对此持谨慎态度,有科学家认为,河冈从病毒株上提炼出人类无法防御的部分,制造出超级病毒,此举过于疯狂。[10]
美科学家制致命流感病毒引争议 可致流感大流行
日,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利用正在野鸭中传播的流感基因片段,制造出与“西班牙流感”病毒极度相似的一种致命病毒。尽管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成果有助于应对下一场流感大流行,但这个实验仍被一些人批评为“鲁莽”、“疯狂”和“危险”。这一实验的负责人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2011年他与荷兰医学家罗恩·富希耶共同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会如何增强,但其实验方法受到批评。后来相关实验暂停一年,直到2013年才重新启动。[11]
利用雪貂进行的实验显示,新病毒致病能力高于普通禽流感病毒,但低于“西班牙流感”病毒,不能通过飞沫传播。雪貂由于其呼吸系统的一些特征与人相似,常被用于测试流感病毒的危害。只要让上述新病毒的一些关键蛋白的7个氨基酸变异,它的传播能力就会显著提高,可以轻易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雪貂。研究人员认为,新病毒具有在人群中引起流感大流行的可能。[11]
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罗伯特·梅教授仍对媒体表示,这一工作“完全疯狂”,整个事件“极度危险”。哈佛大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同样表示担忧:“即便是在最安全的实验室中,这也是危险行为。科学家不应该冒这样的风险,除非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他们的工作可以拯救生命,但他们的论文没有提供。有一种观点认为,曾造成许多人患病乃至死亡的H1N1流感病毒就是源于一次实验室事故。[1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冒症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