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中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分析与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施

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2008年第5卷第20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当前位置:&&&&&&&&&&&&&&&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作者:马东晔
摘要: 【关键词】 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而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
专题推荐:
【关键词】& 老年患者;安全
&&&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安全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而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 1& 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
&&& 1.1& 生理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有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1]。(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黏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2)研究显示高龄活动无耐力占老年患者跌比例最高[3]。原因是因为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衰减,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长时间食量不足以致低钾,从而引起肌肉活动无力,活动中易发生跌倒。(3)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现象。金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4]。
&&& 1.2& 病理性因素& (1)老年患者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应急适应性、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2)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5]。由于患者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日常活动中的意外损伤。(3)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1]。如抗精神病药冬眠灵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引发共济失调;扩血管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跌倒。(4)老年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 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症,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很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 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群是健康行为保健中的脆弱人群,章晨琦等的调查研究显示:社区老年每天均服药者占半数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18.74%[6]。药源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1)多种药物联用、重复用药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大。加之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因素,体内处置药物的能力发生改变,表现为药物的肝代谢和肾排泄减慢从而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而老年人的靶器官或细胞对药物敏感行增强,使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比年轻人强烈[7]。资料表明:成年人药物发生率为3%~12%,而60~79岁组为15.4%~21.3%,&80岁组达25.0%[8]。(2)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化,常使其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诸多病理生理因素使得老年人不能准确和按时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困难,在执行过程中未遵循服药到口原则,如替老人打开药物包装,备水、及时督促服药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少服、多服、错服、漏服药等现象发生。
&&& 1.5& 院内感染因素& (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胸腺退化、T细胞数量和功能减退,白细胞吞噬能力减弱。老年人呼吸道组织结构退行性变,呼吸道防御屏障功能衰退,易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2]。黄政宪等[9]的研究资料显示,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8.4%)明显高于全院同期水平(7%),且院内感染部位分布以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为60.1%。(2)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院内感染呈显著的相依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感染机率越高[10]。
&&& 1.6& 环境因素& 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 座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 床旁无呼叫器等。
&&& 1.7& 技术性因素& (1)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病情观察能力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缺乏预见性,看不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等。(2)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11]。在病情判断、症状观察方面存在困难,一旦耽搁,易发生误诊、误治。(3)老年患者患病的多病性、多类药物联合用药非常常见, 易导致药物付作用。如果护士对对药物的作用、多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药物的毒性反应等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用药效果的观察不全面,都会对老年患者的身体产生严重影响。
&&& 1.8& 组织管理因素& (1)临床工作人力安排不足,是发生隐患的常见原因。(2)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技术培训不严格,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常常各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3)设备物质管理不完善而耽误治疗抢救工作;预防医院感染措施不力等。都成为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12]。
&&& 2& 安全管理对策
&&& 2.1& 认真做好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1)建立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制度。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走失、压疮、窒息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设立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的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2)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确定、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等环境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着装、眼镜、助听器、拐杖等辅助用具。患者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3)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警示标识能提示患者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患者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 2.2& 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不断提高心理沟通技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作好情绪疏导工作。
&&& 2.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1)药品保管、存放、要定位、定量,标签清楚,保存环境符合规范要求。内服药、外用药分开放置,标识明显。(2)注意用药方式,用药途经正确。遵循基本的服药原则,如坐位或半坐位服药以免误咽呛咳。服安眠药者服后不宜再活动。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改体位,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13]。降糖药服用后半小时准时进食等等。(3)护士要加强对服药过程的监督。并针对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坚持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保障[14]。(4)向患者作好安全服药教育,耐心解释用药原则以及按医嘱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2.4& 做好院感管理& (1)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制定严格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日常院感的监控和督查。(2)预防并发症。加强卧床患者的护理。对慢性疾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痰,鼓励端坐,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及褥疮的发生。(3)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提高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 2.5& 加强各级培训,熟悉老年患者的特点& (1)多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质的服务态度[15]。
&&& 2.6& 做好安全护理的组织管理工作& (1)定期组织医德医风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各种法律学习,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法律问题[11]。(2)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坚决制止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操作常规是多年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每个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1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工作安排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弱搭配,避免因人力不足或经验缺乏而影响到正常护理工作质理。
&&& 3& 小结
&&&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保障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建立完整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指引和视觉标识系统、完善安全环节质量标准、强化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安全问题追溯制度和坚持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是老年患者安全护理不断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15.
素娟.常见老年人安全问题及护理措施,中国初级卫生保健,):69.
王兆琴.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报,):46-47.
王晶,石海燕.老年人餐后收缩压变化及跌倒风险的相关性分析.现代护理,):.
周素兰.老年痴呆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2006,(5)4:249.
章晨琦,林益强,王永铭.上海社区老年人用药安全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87.
钟劲松,张彦东.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探讨.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86-87.
傅国芬,王荣,余小萍.影响老年病人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75.
黄政宪,王秀兰,高奎山.4653例老年病科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监测.华中医学杂志,):124.
魏克燕,郭菊红,张雪梅,等.老年病人医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措施.四川医学,):247.
张艾灵,石敏,沈兰英.老年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4):131-132.
于正洪,林勇,刘畅.老年医学科医疗安全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医学研究生学报,):860-861.
吴秋香,黄星.住院老年病人服药过程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管理杂志,):53.
余小萍,朱萍,计莹.老年住院病人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50-52.
刘红.老年病人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版),):84.
作者单位:510730 广东广州,广州开发区医院护理部
【】【】【】【】【】
热文点击榜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青海红十字医院质量改进及病人安全计划4
医院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委员会:
& & & & & & & &&
& & & & & & & & & &
医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
& & & & & & &&
& & & & &&
2)具体行为
3)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PDCA循环法(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5)衡量过程
6)不良事件的监督
《青海红十字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7)差错种类及结果分析
8)各种数据的上报
9)教育及培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通知公告:
住院患者走失的原因分析与防范举措
发布日期:
&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时有走失案例的发生,成为较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之一。患者群体存在错综复杂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给护理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防范并减少住院患者走失是患者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我们通过分析走失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发生走失的几率。
●案例:精神病人住院期间走失&医院被判赔偿7万多元
&&&&&&&南宁市的邓女士在日将丈夫陶某送至一家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并与医院签订了一份《病人住院协议》,协议约定:住院期间陶某引起的一切意外事故(除医疗事故外),均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承担全部责任。
&&&&&&&在住院11天后,陶某趁医院拆除围墙、人多杂乱之机,从医院出走。之后,医院多次外出寻找,邓女士也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但仍无陶某的音讯。
&&&&&&&多方寻找无果后,邓女士向法院提出宣告陶某死亡的申请。法院于日作出民事判决,宣告陶某死亡。
&&&&&&&随后,邓女士向良庆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对陶某的死亡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双方签订的《病人住院协议》为医院提供的格式合同,其主要条款免除院方责任,该协议应为无效合同。医院既然收治陶某,就有对其进行管理的义务,所以院方的疏于管理与陶某出走被宣告死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适当给予赔偿。由此法院判决:该精神病医院赔偿陶某的亲属邓女士等人71172.5元。
●住院患者原因分析
★护理评估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
&&&&&&&预防患者走失,护理重在预防,因而及时有效的护理评估尤为重要,责任护士必须对所管住院患者进行走失危险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诊断、意识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并做到入院评估、随机评估、定时评估,三种评估方式及时全面进行,才能动态有效地监控病人是否存在心理精神异常因素。发现高危走失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制定护理计划,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如例1中,责任护士如果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家庭情况(未婚,有一养女,经济状况,感情基础不好),早期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协调患者与家属关系,也许就不会发生老人走失的事件。
★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到位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它是通过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保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责任护士进行个体化高危因素评估后,应及时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易发生的高危风险,使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配合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同时责任护士应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无达到预期效果仍要继续进行或修订方案,并重视患者存在的风险,在休息时,可让同病室的家属或告知护士帮助监护病人。
★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不全面
&&&&&&&医院层面;一些基层医院,受资金及患者传统意识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住院患者无着统一的患者服装,对医院这个人流量比较大且人员性质比较特殊的公共场合,患者的身份无特定的标识与区分,因而当患者走出病区出医院大门时,门卫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及时识别患者的身份而加以干预,是患者发生走失或走失后不能及时找回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护士层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对护理核心制度及院内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有时不到位,如在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中,因腕带的佩戴问题,常因为患者不配合或家属不同意嫌麻烦等外围因素而执行不到位,也是导致患者发生走失不能及时找回的因素之一。腕带的正确佩戴,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发生走失或一旦走失后及时找回,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防范对策
&&&&针对住院患者走失行为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及个体化的护理对策,从而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的走失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建立健全的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正确及时评估每一位住院病人的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重点观察,重点交班,重点防护。责任护士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如对高危患者佩戴腕带,床头悬挂警示标识&防走失&等。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正确掌握。科室根据情况,结合保卫科组织开展&住院患者走失应急预案演练&,可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走失事件的处理能力,有效地降低患者一旦发生走失后造成的不良后果。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培训
&&&&&&&科室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教育培训方式,如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使每一位护理人员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护士管理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预防性,从而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
★加强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全面、全程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要求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因而要求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根据患者疾病、病理、生理等情况,分析其发生危险的相关因素,及时有效多次与家属做好沟通,讲解危险因素的原因、不良后果、防范对策需配合的注意事项等等,做到信息传递对等、及时、全面、有效落实。责任小组长或护士长应强化指导,直至达到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
★加强管理监督,抓好安全管理环节
&&&&&&&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和患者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责任护士所管患者应与护士的能力相匹配。合理的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护士及时有效地巡视病房,发现不安全因素,护士长每天巡视走失高危人群,检查各项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宣教效果进行评价,督促改进存在问题。
&&&&&&&住院患者发生走失的几率虽然极低,可万一发生,将会造成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引发护患纠纷。因而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及时评估住院患者发生走失的因素,切实有效落实各项防范对策,是保障住院患者发生走失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医院护理部&黄彩平&刘淼)
来源:中国健康护理网密云县精神卫生保健院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与对策--《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密云县精神卫生保健院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强化护士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指导护士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结果:有效地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未发生一起护理事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正文快照】: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内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精神病患者的数目越来愈多,住院治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我院是1989年由乡镇卫生院改建而成,病房使用面积为1100平方米,额定病床100张,平均每月留院病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素斋;曹雯雯;陈慧霞;董荣乔;赵滨;张玉乾;张丽华;;[J];护理研究;2011年21期
王素玉;贾利平;李玉;肖益萍;;[J];护理研究;2011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闫社因;张福英;崔友民;孔凡存;房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张健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王道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黄豹;[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郑家宏,程为力;[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任仲园;;[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葛雪芬;李月美;;[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林勇;夏江明;;[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孙艳;孔晓明;汪艳丽;;[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鲍风;项高波;程立仁;江幸福;李欢松;丁东;陈楠;成金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一;邢葆平;;[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王晓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闫少校;高冬芳;宋艳颖;张志玲;;[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曹延筠;;[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郭小青;谌琦;王李雯;白晓英;董琳;张玉平;;[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煜蕙;王东耀;王开辉;;[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李鸿;张骏;羊惠锋;;[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董高斌;;[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俊一;;[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林磊;[D];浙江大学;2010年
黄亚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李洪波;[D];吉林大学;2011年
郑梅竹;[D];吉林大学;2011年
夏桂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杨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朱祺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范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罗光强;[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大江;[D];郑州大学;2010年
张小明;[D];郑州大学;2010年
王晓蕾;[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姚丹;[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芦金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初钰华;[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钱振宇;[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宋蕾;[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段永珂;[D];河南大学;2011年
宋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伟萍;;[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05期
张文娴;崔妙玲;;[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6期
许勤;王荣;;[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3期
李妮;阎成美;翁庐英;赵璧;;[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06期
王筱慧,叶文琴,朱建英,张玲娟,王寿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3期
许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1期
丁力;姜安丽;叶旭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04期
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刘希华,王健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01期
李锦;;[J];家庭护士;2007年36期
王春英;田亚茹;;[J];全科护理;2009年2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国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黄美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梁陶媛;龚雪涛;;[J];山东医药;2011年12期
唐翠英;蒙淑芝;;[J];内科;2009年06期
吴继罗,冯辉,才丽霞;[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年02期
郭新华;[J];现代康复;1998年02期
许冬梅,何风英;[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07期
赵翠珍;[J];实用医技杂志;2000年03期
陈炳英,杨晓萍;[J];护理与康复;2003年04期
李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亚玲;高春花;王英;;[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井亚茹;王莎莎;姚丹;;[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朱文杰;;[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王莎莎;吴晓秋;;[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邱长军;赵文来;刘俊玲;张翠华;;[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王明春;;[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王永康;;[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赵立志;张翠华;;[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皮峻峰;朱倩芸;;[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王铁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久华;[N];健康报;2003年
胡德荣;[N];健康报;2007年
滕新书 通讯员
新法;[N];烟台日报;2010年
黄裂红;[N];南通日报;2007年
安凤荣 余运西;[N];健康报;2006年
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
方传荣;[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君子;[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张艳兰;[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张艳兰;[N];大众卫生报;2003年
陈青;[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英;[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占傲;[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姜贺;[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和小敏;[D];云南大学;2012年
邹德智;[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陈亚林;[D];云南大学;2011年
张文娴;[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李季;[D];泰山医学院;2011年
曹雯雯;[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蒋飞;[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李金源;[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身不足及改进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