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弯曲屈曲约束支撑

推荐出版社
购物车 0 件商品 共 ?0.0 元
购买本商品的顾客还买过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
出版日期:2008-07
字数:898000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定价:68.0
折扣:55折
蔚蓝价:?37.4
vip(2-3星):?37.4
svip(4-5星):?37.4
商品评论(0)
商品问答(0)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Q420双角钢组合截面偏压构件弹塑性弯曲屈曲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通过试验研究了特高压输电塔塔身主材规格为L160×12、L160×14、L160×16的3种Q420高强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偏压构件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构件均以整体弹塑性弯曲屈曲破坏为主。基于改进逆算单元长度法编制相应程序,计算得到了这3种角钢规格在不同长细比并考虑残余应力情况下截面的弯矩轴力相关曲线,提出适用于此类截面形式的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的建议计算公式及柱子曲线。引用的非线性幂函数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此类偏压构件在等端弯矩受力作用下杆件端部弯矩与杆端转角的弯矩转角关系。中国论文网 /8/view-3803014.htm  关键词:高强钢;组合截面;弹塑性;单元长度法;稳定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5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网技术的持续进步,特高压工程、750、500 kV双回路及多回路工程越来越多[1?2],输电线路铁塔向大型化发展,杆塔设计荷载也越来越大,常用热轧角钢在强度和规格上都难以满足大荷载杆塔的使用要求。高强双角钢组合截面构件施工、安装简便,是应用最多的组合截面形式[3?5]。此种构件用填板和螺栓将2个角钢组合在一起,可近似看作实腹式构件也可看作格构式构件。目前输电塔中此种构件的截面设计方法仍处于积累经验和探索阶段[6?7]。因此基于高强度双组合角钢的研究对于以后的工程建设、保障工程的运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因为电压等级低、负荷小,铁塔杆件很少遇到双组合角钢情况,对于目前输电塔中采用的双角钢组合截面构件,中国相关规程规范对其连接及连接型式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其他国家的规程规范也是如此[8?9]。笔者基于改进逆算单元长度法[10],编制相应程序,计算得到了Q420角钢规格为L160×12、L160×14、L160×16在不同长细比并考虑残余应力[11]影响情况下截面的弯矩轴力相关曲线及给出建议的平面内稳定计算公式和相关的柱子曲线[12?15]。并引用Kishi等[16]所提出的幂函数Mθ模型来表示偏压等端弯矩作用下杆件端部弯矩M与杆端转角θ的非线性Mθ关系。1 试验概况  试验构件为L160×12、L160×14、L160×16的3种规格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构件,材质为Q420高强钢。对应的填板厚度分别为12、14、16 mm,填板材质为Q345。对每种角钢型号采用一字型填板连接。连接方式如图1(a),偏心加载装置示意图如图1(b),装置示意图如图1(c),实际装置图如图1(d)。  2 试验结果  整个加载过程为单调静力加载,从加载到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的整个过程如下:加载初期,构件变形不明显;随着荷载的增加,构件1/2长度截面周围,在角钢肢尖边缘出现局部屈曲,并逐渐向整体屈曲过渡,此时构件并未破坏,还能继续承受荷载;随荷载进一步增加,构件发生以整体弯曲屈曲为主的破坏。加载过程中由于构件的初弯曲、荷载作用的初偏心、加工过程中引起的残余应力及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等初始缺陷的影响,导致同一种试验方案中的个别试件与其它试件的破坏现象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情况比较一致。不论边界条件和结构形式如何,双角钢组合截面构件都不会发生以扭转为主的破坏。一是因为构件b/t不够大,二是因为此类开口薄壁构件只要某一肢发生翘曲,整个构件马上丧失承载能力发生整体弯曲破坏,来不及发生扭转。构件实际试验中破坏形式示例如图2。  俞登科,等:Q420双角钢组合截面偏压构件弹塑性弯曲屈曲〖=〗3 改进逆算单元长度法  对于实际双角钢组合截面偏压构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残余应力分析,构件的几何缺陷、端部约束,不同荷载作用条件及构件的二阶效应等都会影响实际承载能力。这样解析法就会由于所作的一些假定而无法得到精确结果。这时就需要借助于数值法来求解。对于角钢之间的填板,由于其主要作用是连接2个角钢,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因此在进行数值分析时不予考虑,将组合角钢截面看作实腹式构件。  3.1 基本假定  采用平截面假定和理想弹塑性假定,即弯曲前的平截面在弯曲后仍为平面,并且取用图3所示的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残余应力按图4采用,其中的β根据构件的不同可取0.15~0.3,板件的两端部分为压应力,中间部分为拉应力。  3.2 轴力P弯矩M曲率Φ的关系  在计算ΜΡΦ关系曲线时,须将双角钢截面划分为足够多的单元并且先确定单元的应变,再根据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确定单元应力。计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截面的内力与变形之间的数值计算结果。将双角钢组合截面划分成有限个单元,如图5所示,单元面积为Ai,截面任一点的应变是轴力引起的应变ε0,弯曲应变Φzi和残余应变εri=σri/E的代数和,即  如果截面处在弹性状态,则偏压构件和受弯构件一样,弯矩和曲率呈正比关系,与轴心压力完全无关。但是在弹塑性状态,因各截面塑性发展的程度不同,弯矩与曲率的关系还与轴心压力有关。此时,已经屈服的单元应力与应变不再呈比例关系,ΜΡΦ关系需要通过数值积分获得,而截面划分单元的数量将会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及工作量。以εy=σy/E表示屈服应变,任一单元面积上Ai的应力均取其平均值。  段长固定取为a=10 mm。由已知杆端弯矩M0通过前面得到的ΜΡΦ关系曲线查得对应曲率Φ0。并且设杆端初始转角为θ0。按照式(6)~(8)循环计算直到θm=0为止,循环次数记为m,则此时得到杆件长度为L=2 ma。在固定轴力N0和端弯矩M0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改变端转角θ0可求得许多对应不同的杆长L,直至Li+1  图6 相关曲线  由图6所示相关曲线可见,弯矩越大,则残余应力的不利影响愈小,对于短粗的杆,在相当范围内还起到了有力影响。绘制得到很多组λ的NNpMMp相关曲线后,再借用边缘屈服准则导出的相关公式的形式NφxA+MWpf(1-βNNE)=fy对上诉曲线进行拟合。建议取β为0.5,Wp=γxW1x(考虑塑性部分深入),塑性部分发展系数γx取为1.02,则得到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的计算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模式以整体平面内弯曲屈曲破坏为主。  2)采用改进逆算单元长度法得出平面内稳定的建议计算式(9),取β为0.5,塑性部分发展系数γx为1.02。  3)对于所研究规格的双角钢偏压构件杆件端部弯矩M与杆端转角θ的非线性Mθ关系建议采用Kishi和Chen所提出的幂函数模型作为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秦永坚,王登科,唐其练,等.500kV双回路输电线路铁塔采用Q420高强钢的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07(3):60?65.  QIN Yongjian, WANG Dengke, TANG Qilian, et al. Application of high?strength steel Q420 in 500kV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iron tower[J].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2007(3):60?65.  [2]韩钰,徐德录,杨建平,等.Q420高强钢在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建设,),33?35.  HAN Yu, XU Delu, YANG Jianping, et al.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Q420 high?strength steel in UHV transmission projects[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2009, 30(4):33?35.  [3]Pocock G. High strength steel use in Australia,Japan and the US[J].The Structural Engineer,2006,84 (21):27?30.  [4]杨靖波,李茂华,杨风利,等.我国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研究新进展[J].电网技术,):78?83.  YANG Jingbo, LI Maohua, YANG Fengli, et al. New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ransmission tower structure of China[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8, 32(22):78?83.  [5]Kitipornchai S, Albermani F G, Kang W, et al. Some practical aspects of modeling lattice towers[C]//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 Shanghai,6.  [6]李振宝,石鹿言,刑海军,等. Q420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压杆承载力试验[J].电力建设,):8?11.  LI Zhenbao, SHI Luyan, XING Haijun, et al.Research on bearing capability of Q420 double?angle steel cross combined section[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2009, 30(9):8?11.  [7]李振宝,杨小强,韩军科,等. 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实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11):21?24.  LI Zhenbao, YANG Xiaoqiang, HAN Junke, et al. Research on bearing capacity of eccentric compression members with combined angle iron cross?section[J].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2009(11):21?24.  [8]IABSE. Use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teels for steel structures[M]. Zurich: IABSE, 2005.  [9]AISC.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M]. Chicago:AISC, 2005.  [10]李开禧,须宛明.关于“逆算单元长度法”的改进[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37?42.  LI Kaixi, XU Wanming. An improvement on ‘The inverse calculation segment length method’[J].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1989, 11(3):37?42.  [11]班慧勇,施刚,邢海军,等.Q420等边角钢轴压杆稳定性能研究-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4?21.  BAN Huiyong, SHI Gang, XING Haijun, et al. Stability of Q420 high strength steel equal?legangle member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esidual stress[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43(7):14?21.  [12]Chen W F, Atsuta T. Theory of beam?columns, Vol. 1[M]. New York: McGrow?Hiu, Inc, 1976.  [13]Liu Y, Hui L B. Finite element study of steel single angle beam?column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 32, .  [14]Hui L B. Beam?column behaviour of steel single angles[D]. Halifax: Dalhousie University, 2007.  [15]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6]Kishi N, Chen W F. Moment?rotation relations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with angle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1990, 116(7): .  (编辑 胡英奎)doi:10.3969/j.issn.12.05.00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功能梯度材料梁弯曲、屈曲和自由振动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
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弯扭屈曲设计问题
摘 要:阐述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受压构件弯曲屈曲和弯扭屈曲两种失稳形式,以及绕截面对称轴变扭屈曲换算长细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优质期刊推荐精华区文章阅读
Mechan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Soar&(超越☆我的石头),&信区:&Mechanics
标&&题:&翘曲对构件的弯扭屈曲荷载影响(转自钢结构论坛)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May&23&13:30:57&2006),&转信
http://okok.org/cgi-bin/ut/topic_show.cgi?id=63992&h=1&bpg=1&age=30
考虑翘曲扭转和不考虑翘曲扭转相比较,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临界承载力通常是增大还是减小?&
从应力上分析,双力矩产生的正应力和弯曲正应力叠加后必然会使截面一个角的应力增大,这似乎意味着考虑翘曲扭转后构件会更不利?&
但从教材理论公式看,考虑翘曲刚度后,轴压构件的扭转屈曲荷载增大;纯弯构件的弯扭屈曲荷载也增大;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荷载似乎也是增大。&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觉得轴心受压构件应该不可能发生扭转屈曲,因为从能量上看,构件发生扭转屈曲时外力并没有做功(除非发生扭转屈曲的同时构件发生缩短),那么应变能的增加是哪来的能量?&
对这方面的概念我不是很清楚,还请各位高手指教。&
一般双轴对称的轴心受压构件不会发生扭转屈曲,但一下翘曲刚度很弱的构件有可能在压杆失稳前发生扭转失稳,如十字形截面构件,其翘曲刚度为零。&
从能量角度来解释,也是可行的,构件扭转后轴向缩短,具体可参考经典教材《金属结构的屈曲强度》。&
不应该直接这样定性比较;&
弯扭屈曲要考虑耦合的侧向位移和扭转角的偏微分方程,无论是否考虑自由翘曲,方程是一样的,但边界条件不同,所以两者的屈曲荷载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本人对扭转稳定性涉猎不多。但我觉得楼主的问题提法有问题,据我看很多弹性力学关于扭转的提法,怎么跟楼主提法有差别的地方呢?&
1:首先我们从材料力学的扭转提法谈起,众所周知,材料力学的一切问题它的提法都是认为的强加了很多假设,拿扭转来看,扭转中材料力学的最重要的假设是:刚性转动假设和平截面假设。请注意:这两个假设的第二个假设中并没有考虑截面的翘曲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关键的假设使得材料力学的扭转问题提法刚度增加了。&
2:其次从弹性力学的扭转来看,假设是刚性转动假设和等翘曲面假设,注意这个假设中是与材料力学的假设有区别,区别在第二个假设,这个假设实际上是我们常说的放松了条件,虽然放松了,但是问题精确了。&
3:扭转问题是圣维南问题的其中一个问题,因为扭转中我们始终是认为在杆件的侧边界上是没有载荷作用,因此处于可以很自然的引用圣维南的假设,问题便可解,实际上,实质上来看,问题还是没精确,因为等翘曲的假设虽然放松了刚度,但是,杆件内部的截面翘曲程度是沿着杆长方向变化的,经典弹性力学中还是可以认可这个解的。&
4:最后回到问题上来,在弹性力学的解中,我们知道,扭转刚度有两项,一项是材料力学的刚度D1。另外一项是翘曲刚度D2,很多弹性力学的课本都对这个刚度D做了证明,即D&0,恒正。但是又指出D1&0,D2&0。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来D&D1.&
5:总结,很显然屈曲问题是一个特征值问题,它肯定是与我们的扭转刚度息息相关的。因此考虑翘曲时的屈曲临界载荷是肯定小于不考虑翘曲的屈曲临界载荷。&
redhotpepper&wrote:&
......我觉得楼主的问题提法有问题,据我看很多弹性力学关于扭转的提法,怎么跟楼主提法有差别的地方呢?&
“翘曲扭转”确实不妥,应该是“约束扭转”或者“翘曲自由度”。这个问题是针对梁单元而言的,我的初衷是想了解:用梁单元分析结构的弯扭屈曲时,考虑和不考虑翘曲自由度哪种情况会更准确一些?翘曲自由度对屈曲荷载会有怎样的影响?是增大还是减小抑或是不确定?&
扭转中材料力学的最重要的假设是:刚性转动假设和平截面假设......这个关键的假设使得材料力学的扭转问题提法刚度增加了&
扭转平截面假定只是针对圆杆截面而言,对于非圆杆截面并不存在这个假定,所以不存在刚度增加的问题。&
从弹性力学的扭转来看,假设是刚性转动假设和等翘曲面假设&
这只是自由扭转时的圣维南假设。对于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有多种理论,各自的假设也各不相同,比较有名的是符拉索夫的假设:刚周边和中面剪应变为零。&
扭转刚度有两项,一项是材料力学的刚度D1。另外一项是翘曲刚度D2,很多弹性力学的课本都对这个刚度D做了证明,即D&0,恒正。但是又指出D1&0,D2&0。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来D&D1......因此考虑翘曲时的屈曲临界载荷是肯定小于不考虑翘曲的屈曲临界载荷&
可能是我孤陋,尚未见过哪个文献有类似的论述,还请redhotpepper指点以解我疑惑。我们知道很多情况下构件所承受是非均匀扭转,内扭矩包括自由扭矩和翘曲扭矩两部分,分别对应于自由扭转刚度GJ和翘曲刚度EIw,两种刚度都是截面的固有特性,显然都是大于零的。&
ANSYS软件中的BEAM188/189单元可以考虑翘曲自由度,当不考虑翘曲自由度时(KEYOPT1=0,程序说明为warping&DOF&unrestrained),我的理解是计算扭矩时只计及了自由扭矩,而没有包括翘曲扭矩;当考虑翘曲自由度时(KEYOPT1=1,程序说明为warping&DOF&restrained),计算扭矩时包括了翘曲扭矩。翘曲边界条件,目前只能考虑完全自由和完全约束两种情况,真实情况可能是介于二者之间(类似于梁柱结点连接的半刚接)。从我个人进行的结构分析(包括特征值屈曲分析和极限荷载分析)的结果来看,考虑翘曲自由度时的承载力结果总是大于不考虑翘曲自由度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证明。当然,涉及到弯扭屈曲时,也有可能两种情况下计算的结果都是不准确的。&
为了检验梁单元分析弯扭屈曲的准确性,我曾经用BEAM188单元、SHELL181单元对两端简支和两端固支的纯弯梁进行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将结果与理论上的弹性弯扭屈曲弯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用SHELL181单元分析的屈曲弯矩与理论值很吻合,相对误差小于2%;而用BEAM188单元(包括KEYOPT1=0和1两种情况)分析的屈曲弯矩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相对误差差不多都在20%以上。说明梁单元分析的结构弯扭屈曲结果可能是不准确的,这也说明我最初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以上结果相当于否定了梁单元用于弯扭屈曲分析的可行性。&
我把纯弯梁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重新整理了一下,作为附件粘贴在下面,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是给楼主jxln&致歉。我为自己回复帖子不认真的态度检讨,说实话,我对扭转问题不是很熟悉,尤其扭转稳定性问题。我以前学的是机械专业后转理科方面。所以常到此论坛看看,也算是学习吧!&
我以前学了一点稳定性方面的知识,就土木方面的钢结构稳定性理论确实没怎么看过,所以我当时看了你的帖子后,就仓促的下了一个莫须有的结论。后来查看钢结构稳定性课本后,确实课本中是正如你所言那样。&
我的一个疑问是:&
为什么考虑翘曲后,反而扭转屈曲临界载荷反而就增加了呢?按照常理,考虑翘曲后,应该结构的刚度是下降了。那么刚度小的结构屈曲载荷就小啊,为什么就大了呢?是不是对于薄壁构件的问题是不能与柱体问题混为一起讨论,如果不能如此讨论,哪具体的主要区别在什么问题。&
至于我说的&“扭转刚度有两项,一项是材料力学的刚度D1。另外一项是翘曲刚度D2,很多弹性力学的课本都对这个刚度D做了证明,即D&0,恒正。但是又指出D1&0,D2&0。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来D&D1......因此考虑翘曲时的屈曲临界载荷是肯定小于不考虑翘曲的屈曲临界载荷&”,请楼主参看文献:弹性理论基础。陆明万,罗学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p169。&
最后非常佩服感谢楼主的治学精神,我也希望能常和您请教问题.&
redhotpepper&wrote:&
......请楼主参看文献:弹性理论基础。陆明万,罗学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p169。&
谢谢,我查看了该文献。作者将自由扭转刚度Dt分为两项(一项为极惯性矩扭转刚度D1,另一项为与翘曲函数相关的刚度D2),是为了说明截面翘曲变形对扭转刚度的影响。然而,由此便说”考虑翘曲时的屈曲临界载荷肯定小于不考虑翘曲的屈曲临界载荷”是不正确的。首先“翘曲”代表什么含义容易引起歧义;其次文献表达式是在自由扭转的假设下得到的,当截面翘曲变形受到约束时,是否还能按照此表达式计算还得仔细斟酌。&
为什么考虑翘曲后,反而扭转屈曲临界载荷反而就增加了呢?按照常理,考虑翘曲后,应该结构的刚度是下降了。那么刚度小的结构屈曲载荷就小啊,为什么就大了呢?&
我想首先得明确“考虑翘曲”和“不考虑翘曲”的确确含义,我在帖子中所说的“翘曲”是指“翘曲自由度”。梁单元的翘曲自由度对应扭转率(即扭转角的一阶导数),以ANSYS中的BEAM188/189单元为例,当不考虑翘曲自由度(KEYOPT1=0)时,相当于单元发生自由扭转,截面允许自由翘曲,此时杆件的扭转率为常数,截面约束扭矩(或者叫翘曲扭矩,也有人叫弯曲扭矩)为零,故扭转刚度只包括自由扭转刚度Dt。当考虑翘曲自由度(KEYOPT1=1)时,相当于完全约束截面的翘曲变形,截面扭矩包括自由扭矩和约束扭矩,而且两者同方向,所以总的扭转刚度既包括自由扭转刚度Dt(此Dt是否与前面的Dt相同?还是个疑问),也包括翘曲扭转刚度。显然总扭转刚度要大于自由扭转时的扭转刚度,所以考虑翘曲自由度时屈曲临界荷载会增大。&
如果你将“翘曲”理解为截面的“翘曲变形”,那么,当然是截面不发生翘曲变形时杆件的扭转刚度高,对应的屈曲荷载自然也要比发生翘曲变形时更高。&
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是否准确。&
jxln兄:我粗略研究了你的附件中的命令流,发现您的命令流其实是错误的。okok.org&
您的命令流为:两端简支\beam188.cokok.org&
修改后的命令流为(修改处增加了注解):okok.org&
最后得出的结果为58720(N.m),和经典解59007.25(N.m)是很接近的。okok.org&
对于双轴对称截面梁的弯扭稳定,Ansys的分析勉强可以接受okok.org&
但是,对于单轴对称截面梁的弯扭稳定,Ansys的分析却是错误的,您可以修改参数试试。&
因为双轴对称截面的βy=0,φ'不会和弯曲M产生耦合(请参看弯扭屈曲经典微分方程)。&
算了,再花点功夫来研究一下Ansys到底错在哪里吧。嘿嘿。&
以下文字基于《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陈骥,科学出版社,2001)一书中第442页,附录《三、有限单元法求解受压和受弯构件的弯扭屈曲荷载》,本文的符号和公式均和该书相同。以下简称该书为“陈骥书”&
先来将问题的表象:&
我进行了大量构件稳定问题的数值分析,包括弯曲屈曲和弯扭屈曲。&
所有分析中均打开了翘曲自由度开关。&
大量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
对轴压构件:弯曲屈曲和弯扭屈曲的分析结果和经典解一致。&
对弯曲构件:双轴对称截面的梁的弯扭屈曲和经典解一致。&
&&&&&&&&&&&&&&&&&&单轴对称截面梁的弯扭屈曲和经典解差别很大。&
&&&&&&&&&&&&&&&&&&但是,在按经典弹性理论求Mcr时,若取βy=0,则得出的结果和Ansys一致。&
对压弯构件:双轴对称截面构件,无论弯曲还是弯扭均和经典解一致。&
&&&&&&&&&&&&&&&&&&单轴对称截面压弯构件的分析结构和经典解差别很大。弯矩越大,差别越大。&
表象之要点:Ansys无法考虑βy的影响。&
再来分析一下原因&
(Theory&Reference中找不到beam188的单刚矩阵和几何刚度矩阵,故以下叙述仅为推断):&
首先:双轴对称截面梁的弯扭屈曲和经典解一致,&
&&&&&&&&&说明beam188的单元刚度矩阵是正确的。&
&&&&&&&&&因为单元刚度矩阵中(见陈骥书p444,式3.8)没有βy。&
其次:单轴对称截面梁的弯扭屈曲和经典解差别很大。&
&&&&&&&&&说明beam188的几何刚度矩阵是不正确的。&
&&&&&&&&&因为几何刚度矩阵中(见陈骥书p444,式3.9以及p450式3.30下面一段话)和βy有关。&
再次:按经典弹性理论求Mcr时,若取βy=0,则得出的结果和Ansys一致。&
&&&&&&&&&这说明了什么呢?乖乖,原来是几何刚度矩阵中的2βy*Mx没放进去&
&&&&&&&&(注意:推断,仅仅是推断)。&
结论:&beam188的几何刚度矩阵有误。&
&&&&&&&&&或许也不能说人家有误,只是不适用于单轴对称梁的计算而已。&
再结论:凡是βy不等于0的受弯、压弯构件不能用beam188来进行稳定分析。&
&&&&&&&&&&&但是轴压构件却可以用beam188来分析,因为轴压构件的M=0,&
&&&&&&&&&&&压力Pi02在几何刚度矩阵中是主要项,βy几乎不起作用。&
反正还有空,那再来想想Ansys中beam188的翘曲刚度开关的作用吧。&
用beam188分析构件时:&
对梁的弯扭稳定:考虑翘曲刚度得出的临界弯曲比不考虑翘曲刚度要大。&
对轴压构件的弯扭稳定:考虑翘曲刚度得出的临界压力比不考虑翘曲刚度要大。&
对轴压构件的弯曲稳定:考虑翘曲刚度得出的临界压力和不考虑翘曲刚度差不多。&
原因(推断,还是推断而已):&
陈骥书p444页给出了单元刚度矩阵(式3.8),&
从刚度矩阵可以看出,和φ以及φ'对应的刚度有GIk和EIw。&
对角元上,GIk和EIw均是正的。&
这使我们容易推断出:beam188的翘曲刚度开关可能是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EIw考虑进去。&
显然,考虑了EIw将使单元刚度矩阵的特征值变大,因为对角元变大。&
而在弯曲失稳中,扭转φ都不存在,因此考不考虑翘曲刚度对单元刚度矩阵没有影响。&
计算弯扭稳定问题,请打开beam188的翘曲自由度开关。&
构件端部的翘曲约束会使弯扭稳定临界荷载提高,但对弯曲稳定临界荷载无影响。&
欢迎访问Mechanics版!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61.49.141.*]
Mechanics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屈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