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方面的问题 ,问题:请论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心理评估的过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 生活常识网_心理
欢迎您来到生活常识网!
生活常识网,包含了健康饮食、生活保健、心理健康、美容护肤、育儿常识,提供日常生活小常识,健康小常识,生活常识网-都市人健康生活向导!
当前位置: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浏览1424次
留守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重庆市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黎小菊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这意味着,有5800万“祖国的花朵”不得不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地成长,幼小的心灵在最需要呵护的年代却必须坚强地面对生活。有识之士疾呼,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破解的一个难题。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有的留守儿童心态不正成绩低劣,有的厌学逃学荒芜学业,有的遇到困惑自杀,有的经不住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严重影响了民族的振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将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一、留守健康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一线观察,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存在以下八个问题:&1.情绪明显消极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四川省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名留守儿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状,88人属易怒性格。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指标,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2.性格比较孤僻父母双方外出后,留守儿童普遍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他们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其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只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据湖北一些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湖北大学系教授严梅福则把留守儿童看成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3.内心发展失衡有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28.3%。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视。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4.认知水平较差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儿童的道德学习、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认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对应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功利思想严重。有资料显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上的偏差程度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边的儿童在认知上比前两种情况都要好。5.焦虑自卑严重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关心,而在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心理焦虑,他们很敏感,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容易出现异常。此外,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再加上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学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消极注意,他们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猥琐以及自认为不如别人等消极心理。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倾向。留守儿童自尊较低,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身的评价明显偏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6.嫉妒憎恨并存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能够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到嫉妒别人。表现在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朋友正常交住和相处。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心理,有的还出现暴力化倾向。7.人生观念偏移在农村,“读书”曾经是许多家庭对子女改变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唯一期望,认为通过读书、考学、参加工作脱离农村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但是,在打工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打工者虽然没有文凭,甚至个别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的现象,再加上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打工潮”带来的冲击力是强大的,少部分打工者的暴富和大多数打工者回乡过年时的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的初中生。部分留守儿童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于是就在学校里混日子。8.交际出现障碍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二、留守儿童心理缺失分析留守儿童得不到父爱母爱的滋润,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留守儿童问题正是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造成的。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大约60%的儿童往往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或歧视,便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大约20%的留守儿童直至青少年时期仍然表现爱挑衅、易冲动和反社会行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者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与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比较艰难。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约95%的农村学校未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也未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使得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三、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谈一些破解留守儿童心理之困的辅导方法。1。健全档案,让留守儿童留下脚印&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特别重视留守儿童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建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德育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生命成长档案。全面完善档案资料,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为心理辅导提供有效依据。2.关心爱护,让留守儿童沐浴亲情&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对那些小学生、低差生等弱势群体要关爱,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更要关爱。关爱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尤其需要教师无私的爱,关爱留守儿童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信、严而有度。要积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抱着对学生的美好愿望去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用真诚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还要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留守给予关照。对问题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邀请到教师作客、馈赠学习用品甚至适当给点生活费用,让其享受父母般的关怀,有困惑愿意向老师倾诉。其次可以聘请有爱心、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扮演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同时,通过亲情专用电话、亲情QQ视频,以及学校温馨家园化管理等有效方式全方位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角”。&3.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心态阳光班主任要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阳光心态专题报告、理想信念及感恩教育主题教育等途径,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阳光心态,通过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教育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困难,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地踏上校园及社会的阳光世界。4.建立友情,让留守儿童勇于倾述常言道:“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儿童做朋友,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任何学生。人们常说,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谈心,其实和学生相处也是一样的。谭钢是班上最令我头疼的孩子,他的年龄较小,父母在外打工,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也比较差,不管是别的同学不小心碰到他,还是他主动去打人,只要遇到一点点事或吃一点点亏,他就会哭着躲起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他。我将表扬、鼓励、批评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对他不起一点作用,就是走不进他的心里。有一次我给谭钢讲道理的时候,他带着忧伤的眼神对我说:“我没有朋友,在家没有,在学校也没有。”于是我开始主动地和他交朋友,给他给糖果吃,经常和他聊天,慢慢地他接受了我,愿意把他的想法告诉我,我对他说的话也开始起作用了。我俩儿还有个小秘密,他要是保证能做到的事我们就拉拉勾,他要是忘了,我就做拉勾的动作提醒他。谭钢一点一点地进步了,我班的小朋友也开始主动地和他交朋友,他有困难时小朋友们都愿意帮助他。看着他慢慢地进步,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感到非常快乐。实践证明: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他们更需要的是朋友。与留守儿童做朋友,就可以与之平等的交谈,就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可能贴近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5.对症下药,让留守儿童正视挫折留守儿童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知心姐姐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首先,换个角度,审视挫折。遭遇挫折最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但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看待挫折,就会产生积极作用。比如考试中有几道题目做错了,可以引导留守儿童这样想:这几道题目是我复习中的盲点、漏洞,把这些知识点弄懂,下次不就少了一个失误吗?从挫折中能发现问题,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其次,充满自信,战胜挫折。德国精神学专家林德曼认为:人只要有自信,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激发潜能,战胜挫折而获得成功。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办法,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比如让留守儿童起床后,对自己说一句“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或者成绩进步了,对自己说:“我真的是很棒啊!”睡觉前对自己说一句:“今天我的表现很优秀,明天继续。”只要有自信,就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挫折。第三,自我调节,心灵快乐。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变化,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和提醒他们追求快乐。压抑苦闷如果长期郁积心头,会让人意志消沉甚至性格扭曲。有不良情绪时,引导留守儿童找老师、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倾诉将不良情绪排遣宣泄;或者放正心态,不和别人攀比,自我宽慰。第四,适度“移情”,放松自己。留守儿童遭遇挫折后,如果情绪比较差,引导他们通过听钢琴曲或轻松欢快的歌曲、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适当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放松他们的心情,宣泄他们的压抑情绪,给其带来一份好心情。第五,决不放弃,奋勇拼搏。遭遇挫折时决不能让留守儿童轻言放弃。伏尔泰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只要我们能引导留守儿童坚持下去,努力奋斗,他们就一定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第六,痛哭一场,情绪宣泄。当不良情绪得不到排解,压抑着留守儿童的心灵时,只能让他们更加难以自拔。可以让他们大声呐喊,大哭一场等一系列不危害他人的宣泄途径,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排解,是一种心理保健的良方。第七,纠正认知偏差,与人为善。拥有一颗善良之心是化解不良心态的灵丹妙药,当你让留守儿童拥有了一颗善良之心,他就会拥有宽广的胸怀,拥有一颗爱心,不会陷入冷漠之中,就会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得到更多的友谊……与人为善对化解不良心态既治标又治本。&6.扬长避短,让留守儿童自信成长留守儿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扬长教育,充分展示留守儿童的特长,从而使留守儿童不断进步成长。要分析留守儿童的智能结构,根据学生的智能的组合特点,促进优势智能的展示和开发,并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关系,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在《我与顽童》这本书中曾介绍过这样一个例子:他接的班上有个叫小聪的后进生,是全校有名的顽皮学生。学校曾想让他退学,家长对他也失去了信心。丁老师为了让其他同学,也让他自己发现自身的长处,根据小聪的特长,特意设计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爬竿比赛,显示了小聪的爬竿本领,然后又以爬竿活动为题进行作文练习。在习作中,许多同学都赞扬了小聪,使小聪心里热乎乎的,触发了他的上进心。从此,小聪慢慢有了进步。这名“捣蛋大王”在毕业时已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果当初丁老师只盯住小聪的缺点,只见其短,不见其长,今天批评,明天“教育”,小聪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就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艺术魅力。&7.授之以渔,让留守儿童掌握秘诀古人云:“送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向留守儿童指导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向其传授人际交往的技能,学会与人共处;向其讲述基本的生活技巧,学会生存;而且要向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学习、实践、反思、创新,让留守儿童掌握健康成长的秘诀,长大后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8.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快乐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开展“唱读讲传”、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课内外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展示特长及人际交往的平台,使留守儿童享受活动及成功的欢乐,使其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感染、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印度有句格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班主任只要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策略,进行道德教育、情感投入、亲情弥补、生活帮助,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指导、生活生存指导、职业生涯指导、成功人生指导,就能为每个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栋梁。&&参考文献:(1)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2) 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2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6(3)谭中长等著,留守儿童教育模式与经验[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0(4)范明刚,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9&(5)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杂志;2002年05期(6) 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2.(7)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等.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8)邢红林 刘浔.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4.
浏览:282+
浏览:87570+
浏览:209+
浏览:190+
浏览:194+
浏览:207+
更多精彩栏目
心理最新文章
心理常识热门文章
编辑推荐文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21:42:07 | By: 11董志峰
——欢口初级中学:董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一些经济落后或者偏僻的农村,由于此处的劳动力每天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日子,虽然辛苦,但收入微薄,国家经济开放的好政策,他们中许多劳动者,看到了商机,都陆续到外地打工或者经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孩子不能带在身边,就只好选择留在家中,由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公、外婆再或者亲戚、朋友来抚养。这些孩子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5000万左右留守儿童,不过留守儿童每年都在递增。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其中近四份之一的孩子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大多数同学是农村户口,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近三分之一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多数同学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同学性格孤僻、多疑,不善于交流,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有的同学倔强、不服教育,逆反心理较强;有的同学退缩、冷漠,对他人和集体漠不关心,没有个人和集体荣誉感;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
孩子正处在发育期,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他们,引领他们,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痛苦的不仅是一个家庭,还有整个社会。一代人的整体素质会大大影响我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正在创建和谐社会。所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到帮助他们的方法,已至关重要。鉴于此,我提出此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需要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和目的。第三,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了解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4、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研究的对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到外地打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监护人要么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要么是亲戚朋友。留守孩子不仅学习情况、品德养成方面堪忧,而且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留守学生。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2、分析成因,找到对策,因材施教。
3、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4、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探索出一条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新路子,为今后我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提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四、研究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
2、孩子的父母与自己沟通的间隔时间。
3、对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4、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研究
5、帮助留守儿童养成健康心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研究做准备。
2、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3、观察法:通过观察,进行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行动研究法&:找到成因&,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创设一些活动或者一些情境,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情操,陶冶他们的性情,从而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行动中不断改进方案,直至理论和实际相吻合。&&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6月—2012年5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针对研究对象,开展观察调查找出成因,积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3、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在实施阶段里,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30日)
(1)整理材料,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申请结题。
(2)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研究过程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
1、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当前心理问题
&&&&父母为了生活外出打工,他们外出对自己的孩子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的心理问题。
(1)、自卑、自闭、孤僻。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有些留守学生还养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如我班常笑同学就是这样,一天都说不几句话,自己坐在教室的一角,呆呆的发愣。性格十分的孤僻,我进行家访时,他的监护人奶奶告诉我,他回到家也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2)、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我的调查统计显示,8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0%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3)、懒散,、茫然,厌学。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2%的成绩优秀和16%的中等偏上,中等或偏下的占82%!问卷中有高达57%的留守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的行为。有49%的认为“读书没有意思”。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他人学习。
(4)、敏感、逆反、霸道。留守的孩子,即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的心理,但是又表现的十分的敏感。他们渴望得到肯定,但又不积极表现,久而久之,老师的批评多了,同学的抱怨声四起,坏孩子的名声响了,他们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和老师对着干。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对较重,留守中学生身上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们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把同学给自己的帮助看成是对自己的嘲讽,所以,有时同学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就会引发冲突,大打出手,表现的粗暴霸道,不可理喻。
2、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1)亲情的缺失。
&&&&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多在13—16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8.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8.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30.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2.3%的很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胆小、怯懦、不与人交往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监管不力。
&&&调查结果表明,90.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又比较的溺爱孩子,他们只是管理好孩子身体,至于学习、思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来说就是,“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抱着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教育,甚至认为,孩子不用教育,中国不是有句俗语:树大自直,人大心开吗。再有被亲戚朋友照顾的孩子,别人更只是照顾好身体,其他的他们不管,也不敢管,犯了错误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社会教育因素
&&&现在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进行教育改革很多年了,但是学校对学生成绩还是十分重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数偏差,所以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网吧、游戏厅监管不严,致使一些非成年人随便出入,导致成绩下滑,厌学,最后辍学,成为社会上的问题少年。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压抑、委屈的心情无处述说、他们愤激的感情无处发泄,网吧成了他们寻找刺激,发泄感情的场所,在这样的场所中又极易接触到那些不良少年,在这些不良少年的唆使、诱惑下,这些留守儿童极易误入歧途。
(二)帮助留守儿童养成健康心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为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申请开题后即2011年六月份就开始在网络上学习,看了大量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章,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仍需全社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负面家庭教育及应对策略》、《浅谈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等近20篇理论文章。为能管理好留守儿童,我还阅读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书籍《班主任工作漫谈》,学到了不少管理学生的方法,写了不少的读书笔记,感觉有所收获。
2、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力求全面了解留守儿童。
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为学校的所有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及其联系方式、家庭现在监护人及其联系方式、德育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生命成长档案。全面完善档案资料,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为心理辅导提供有效依据。
3、尊重、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心态阳光。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教育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困难,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地踏上校园及社会的阳光世界。为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1)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免费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让“留守儿童”在课间、午休时与家长联系,为他们的沟通提供方便,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每月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留守学生集中在学校的阶梯教室里,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留守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规,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每周开设一次谈心时间,我在每周的开设的谈心时间,都要找个别问题严重的留守学生谈心。其他时间留守儿童如果有事情也何以随时找我谈心,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情况。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学习帮扶对子,用优生的好品行来感染,用优生的热情来熏陶,用优生的好成绩来唤醒,这样来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
(5)通过留守儿童联欢会激发自信心。
&&&&留守儿童的心理要积极健康起来,激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利用留守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来激发他们的信心。留守儿童也有表现的需要,只不过他们缺少的是自信。在2011年的元旦联欢会上,我为我校一百多名留守儿童组织了专场联欢会,并邀请了我镇领导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联欢会上,台下不时的响起阵阵的掌声,孩子的才华得以施展,他们的价值得以肯定。此次联会极大的激发了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6)开展留守家庭茶话会,交流感情,培养自信。
&&&&我利用周六休息日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活动要求每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或者是监护人)均需参加,然后每位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发言稿,并从中找出代表到台上发言,说出留守孩子的心声;每位家长都以“亲爱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稿,并选几位家长交流。许多留守儿童当着这么多的人要说出心理话,确实有点难度,有几个孩子还未把话说完,已泣不成声,把在场和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次活动也极大的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7)建立友情,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由于无人交流,心理往往感到孤单,性格往往自闭,所以能和同龄人交朋友,就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常言道:“心病必须心药医。”打开学生心灵最好的钥匙,就是学生之间的友情。正如培根所说的:“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优愁。”于是我给学生牵线搭桥,开展“友谊——连线”活动。在班级中,我鼓励留守学生交朋友,并表扬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同学,我班李轩同学,年龄偏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自从和我班班长交上朋友后,性格大变,自信心增强。
3、真情包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多数都是亲情缺失,缺乏正确的导航,老师要用真情包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播撒爱的种子。
&&&&父母的关爱、呵护,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十分平常的事,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是那样的困难。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这些平时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生日的快乐与温馨,我以“代理家长”之名,特意为我校的留守儿童组织了一次次集体生日。偌大的阶梯教室其乐融融。在《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师生一起唱生日歌,吹生日蜡烛。孩子们一起切蛋糕、吃蛋糕,接受来自老师的美好祝福,来自同学之间的美好祝福,同学们沉浸在这幸福的时刻,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爱的种子会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2)宽容、赏识留守儿童,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的性格
&&&&缺乏亲情、关爱、督促,很轻易使“留守儿童”们酿成了“问题学生”。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宽容他们,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多用“你行”,“你一定可以”等赏识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同时向他们传递一种信息:社会上许多人都很爱你们。让他们感受着大家的关心,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集体,投入社会。
4、加强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我为了及时完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个案分析,就关注本班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找出他(她)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然后以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上传至课题个人博客。
5、以班级为载体,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快乐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开展“唱读讲传”、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课内外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展示特长及人际交往的平台,使留守儿童享受活动及成功的欢乐,使其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感染、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
&&&&总之,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留守儿童,一定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实处,为“留守儿童”创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每个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八、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留守儿童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了,无论是班级里的活动,还是学校举行的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并且能和同学团结合作。
2、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对父母外出打工能够理解,对父母的思念能够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可以缓解内心思念之情。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慢慢的变得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们中去,和同学交朋友。也能主动和老师聊天、谈心、问问题。
5、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6、撰写了一篇论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再加上祖父辈的袒护、溺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大量问题。
2、教改的不彻底性,教师的工作依旧繁重,倾注在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有限。
3、由于社会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一致,致使教育出现反复性。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关爱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在研究中虽然取得了点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明确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以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能培育出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233) |
标签: 上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9,C407 电话: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