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阴痒康,而且长了两个特小的小瘤

胃上长个小瘤,很小,怎样去除它_百度知道
胃上长个小瘤,很小,怎样去除它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问问医生吧
是不是要切除的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xywy
“刺蒺藜”在《*辞典》
“刺蒺藜”在《中华本草》
《*辞典》:刺蒺藜
《本草衍义》
【拼音名】
Cì Jí Lí
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u(《山东中药》)。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簸净杂质。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匍匐,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枝长30~60厘米,表面有纵纹。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连柄长2.5~6厘米;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小叶5~7对,具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长椭圆形,长5~16毫米,宽2~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花单生叶腋间,直径8~20毫米,花梗丝状;萼片5,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花瓣5,黄色,倒广卵形;花盘环状;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其中5枚较长且与花瓣对生,在基部的外侧各有1小腺体,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通常5室,花柱短,圆柱形,柱头5,线形。果五角形,直径约1厘米,由5个果瓣组成,成熟时分离,每果瓣呈斧形,两端有硬尖刺各-对,先端隆起,具细短刺。每分果有种子2~3枚。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砂丘、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化学成份】
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
【药理作用】
①降低血压作用白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②利尿作用白蒺藜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③其他作用蒺藜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与乙酰胆碱表现拮抗。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植物中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实际上植物只含硝酸钾,吃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
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凡使蒺藜,拣净,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
苦辛,温。①《本经》:&味苦,温。&②《别录》:&辛,微寒(一作&温&),无毒。&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入肝、肺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肾三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①《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⑤《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⑦《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⑩《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乌头为之使。&②《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③《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②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③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④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⑤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⑥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⑦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⑧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⑨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⑩灭瘢:蒺藜子、山栀子仁各一合。上二味为散,醋浆和如泥,临卧时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⑾治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纲目》)⑿治牙齿动摇疼痛: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蘸水入盐温漱。(《御药院方》)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②《本草正》:&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用补宜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去风解毒,白者良。&③《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④《植物名实图考》:&蒺藜,近时《临证指南》一书,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闷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⑤《本草便读》:&白蒺藜,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故能治风痹目疾,乳痈积聚等症。温苦辛散之品,以祛逐为用,无补药之功也。&
《中华本草》:刺蒺藜
出自《本草衍义》。《本草衍义》:杜蒺藜,即今之道傍布地而生,或生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此正是墙有茨者。
【拼音名】
Cì Jí Lí
【英文名】
Puncturevine Caltrop Fruit
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u、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药材基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和大花疾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几天,脱粒,再晒干。
【原形态】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茎通常由基部分枝,平卧地面,具棱条,长可达1m左右;全株被绢丝状柔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l.5-2cm,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长圆形,长4-15mm,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花淡黄色,小型,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有时达20mm;萼5,卵状披针形,渐尖,长约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心皮。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叶对生,长2.5-4.5cm,有小叶4-7对;小叶近无柄或具短柄,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近圆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叶对生,披针形或近镰刀状,长约6mm。花大,单生叶腋,直径约3cm,花梗约与叶等长;萼片披针形,长约8mm,外面被长柔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0mm;子房被淡黄色硬毛,花柱粗壮,长约2mm,柱头裂片小。分果片长8-12mm,有小瘤体和锐刺2-4条。花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2.生于海滨砂滩或荒地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于海南、云南。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适宜栽培,多雨地区及粘土、洼地均不宜栽种。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因果壳坚硬,在播种前要碾磨果实,使果瓣分离,再磨去果刺,进行播种。作高畦,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穴深10cm,每穴播种子5-6颗,覆土,稍加镇压。田间管理 幼苗高6-8cm时间苗,除去密苗和弱苗,遇缺株补苗,并及时松土除草。5月开花前施氮肥1次,以人粪尿为主,增施过磷酸钙。要经常清理墒沟,以免田间积水。若久旱需及时灌溉。
性状鉴别 (1)蒺藜复果多由5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直径7-12mm。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斧状三角形,长3-6mm,淡黄绿色,背面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成八字形分开,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有油性。气微,味苦。(2)大花蒺藜分果瓣背部只有1对强大针刺;分果含种子4-6粒。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蒺黎灰黄色或黄绿色。①内果皮石细胞椭圆形、类三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43&m,长约至118&m,壁厚4-15&m,有的纹孔较密,壁厚者胞腔不明显。②内果皮纤维常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纤维长短不一,直径4-27&m,壁厚,木化。③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④种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内平周壁具条状增厚,木化;断面现类方形,垂周壁条状增厚,向内向外约至细胞的1/2。另可见内胚乳细胞及导管。
【化学成份】
果实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即银椴甙(tilir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o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维生素C,还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种子含痕量哈尔满(harman),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蒺藜茎叶粗皂甙制剂Tribusponin可增强猫和兔的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并显示缓和的降压作用。蒺藜皂甙尚具有明显的抗心脏缺血作用。2.对平滑肌作用:水提取部分对大鼠度体肠管有对抗乙酰胆碱收缩的作用,生物碱部分亦能对抗大鼠离体肠管及蛙腹直肌因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收缩作用。3.利尿作用:生物碱部分有缓和的利尿作用。4.抗动脉硬化和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家兔口服l0ml/kg剂量的Tribusponin,连续60天,能显着降低实验性血高胆固醇症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预防实验可显着阻制血胆固醇增高,并可抑制卵磷脂胆固醇比值下降,此外,也具有阻止动脉,心肌及肝脏的脂质沉着作用。5.强壮与延缓衰老作用:蒺藜茎叶粗皂甙对小鼠遭受高温、低温、缺氧及游泳应激刺激均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显着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Vc)含量,也能抑制大剂量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耗竭现象发生,对ACTH引起的Vc含量下降起保护作用。切除小鼠双侧肾上腺后,其耐缺氧作用不再复现。这些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有关,调节其功能免遭耗竭可能是实现强壮的途径之一。6.性强壮作用:Tribesta(蒺藜地上部分制成的制剂)给予雄性大鼠口服可明显刺激精子形成,兴奋赛托利细胞(Sertolicell)活性,增加性欲;给予雌性大鼠则能促进发情,提高生殖力。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水20ml,水浴锅上加热15min,滤过。取滤液5ml,置具塞试管中,强烈振摇后,放置15min,泡沫无明显消失。(检查皂甙)(2)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20ml,浸泡3h,滤过。取滤液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少量醋酐溶解,再加浓硫酸数滴,呈红紫色。(检查皂甙)
1.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2.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味苦;辛;性平
肝;肺;肾;心经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 煎洗;或研末调敷。
1.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2.《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3.《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治风痒方〈方龙潭家秘〉,治浮肿方〈圣惠方〉,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别本注云,(蒺藜子)《本经》云温,《别录》云寒。此药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则其温也。2.《本草纲目》: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3.《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妇科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4.《本草正》: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用补宜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去风解毒,白者良。5.《本草新编》:蒺藜子,沙苑者为上,白蒺藜次之,种类虽异,而明目去风则一。但白蒺藜善破症结,而沙苑蒺藜则不能也;沙苑蒺藜善止遗精溺,治白带,喉痹,消阴汗,而白蒺藜则不能也。6.《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7.《植物名实图考》:蒺藜,近时《临证指南》一书,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闷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8.《本草便读》:白蒺藜,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故能治风痹目疾,乳痈积聚等症。温苦辛散之品,以祛逐为用,无补药之功也。9.张寿颐:刺蒺藜,《本经》虽称其气味辛温,然今皆用以宣散风热,甚有效力,风寒外感,俱不用此。甄权亦谓能去燥热,则《本经》温字,恐是传抄有误。轻用一钱至钱半,重至二、三钱。古书多谓此与同州沙苑蒺藜一类二种,濒湖《纲目》亦不为二物分析。然有刺者,今止用以泄散风热,而沙苑蒺藜,则为滋填肝肾之药,形质亦复大异,必不可以其同有蒺藜之名,而混为一例者。濒湖《纲目》承苏颂、寇宗]之说,皆以沙苑蒺藜为白蒺藜,而有刺者则止称蒺藜,以其色比沙苑蒺藜之黝者,较为淡白也,似苏颂、寇宗]之说,未甚确当。10.《神农本草经》: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11.《名医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痒,可作摩粉。12.《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13.《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14.《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15.《本草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16.《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17.《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18.《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19.《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中华本草》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中草药问][中草药问][生殖孕育][白癜风][中草药问][荨麻疹]
大家都在搜:阴唇部位长了个小瘤,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阴唇部位长了个小瘤,该怎么办?
如题,右边小阴唇处长了个小瘤,比小手指指甲盖稍微小点,捏会感觉有硬块在里面,不碰的话不疼不痒。以前这个部位长过一个像痘痘一样的,后来破了流脓之后就好了。这次长得不是痘痘倒像瘤了,不知道是什么毛病?要紧吗?
另外这个月服用过紧急避孕药,有关系...
刚才挤了一下 有一点点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和血渗出来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囊肿 涂抹红霉素软膏几次就会好的 不必担心
采纳率:45%
第一这个问题和你服用避孕药是没有关系的第二所说的尖锐湿庞是属于性病的一种 不管怎么说吧,有问题还是尽快去医院看看。不要小病不看看大病的, 祝,健康
那是尖锐湿犹。买点药膏就可以了!
你好,我觉得你应该要去医院看看,女人特别是私处,更应该爱惜,你也说了,之前是像豆豆那样不大,还有脓流出,现在大了,说明它内部有感染,可能是前庭大腺炎,只要把脓排出来就好了,这只是个小手术。跟服用避孕药没有关系
应该与您服药没什么关系的。建议您去当地正规的医院治疗,千万不要去打广告的专科医院。不要用任何方式去挤它,这样很容易感染的。把心情放开,不要觉得去医院难为情,医生看的是病不是笑话。如果您经常长这样类似的东西您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多饮水,内衣分开洗。
首先与服用过紧急避孕药没多大关系,其次,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看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希望尽快去医院检查!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阴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与毛茛灸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19:38:13)[共60字]摘要:毛茛灸为天灸法之一。出《本草纲目·卷十七》。是指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的方法。适用于治疗疟疾、黄疸等。......&&&
相关文献:天灸  灸法名。出《针灸资生经》。又称自灸。指药物敷贴肌肤后,局部起泡如灸疱。今称药物发泡灸。文献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详各该条。另说将朱砂等药物点涂于穴位亦称天灸(《荆楚岁时记》)。作者:灸法艾灸法艾炷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    艾卷灸:艾条灸、太乙神针、雷火针    温筒灸    其他灸法日光灸    电灸    天灸(药物发泡法):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  适应症:适应于虚证、寒证。  (7)药浴  是医生针对病情而处方开药,经煎煮后,洗浴局部病灶,或全身洗浴的一种疗法,一般用于皮肤病、风湿病、关节痛和软组织损伤等病症。 钩吻注陶云∶钩吻或者毛茛。苏云∶毛茛,是有毛石龙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叶圆而光,有毒。生水旁,蟹多食之。苏云∶又注,似水茛,无毛,其毛茛似龙芮而有毒也。《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乃草乌头之苗,此草形状及毒皆似之,故名。《肘后方》谓之水茛。又名毛建,亦茛字音讹也。俗名毛堇,似水堇而有毛也。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为天灸、自灸。【集解】藏器曰∶陶注钩吻云∶或者毛茛。苏恭云∶毛茛,是有毛石龙芮也。有毒,与钩吻无干。葛洪《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叶圆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之。人误食之,狂乱如中风状,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又曰∶毛建草,生江东地,田野泽畔。叶如毛茛钩吻注陶云钩吻或者毛茛苏云毛茛是有毛石龙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叶圆而光有毒生水旁蟹多食之苏云又注似水茛无毛其毛茛似龙芮而有毒也○荫命钩吻注陶云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木悬其子生海中有毒又云海姜生海中赤色状如龙芮亦大毒应是此也今无的识之者○毒菌地浆注陶云山中多有毒菌地浆解之地生者为菌木生者为江东人呼为蕈尔雅云中馗菌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鸡亦云獐头夜中光者有毒煮不熟者有毒煮讫照人无影者有毒有恶虫鸟从下过者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之端研究组利用四个DNA片段(rbcL、matK、trnL-F和26SrDNA)和65个广义形态学形状重建毛茛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更新了毛茛目的分类系统。该成果发表在《植物生态学、进化与分类学展望》(PerspectivesinPlantEcology,EvolutionandSystematics(-110))杂志上。毛茛目(R使,恶黄芩。)五府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能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挽人腹而绝之。核事而言,乃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草,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既极类黄精,故以为杀生之对或云钩吻是毛茛,此《本经》及后说皆参错不同,未详定云何?又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政和》二五二页)《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公元502-557年之,狂乱如中风状,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其论全据此经,而云水莨是。经文“莨”读如艮卦之艮,“菪”字衍也。水茛似水堇,堇为菜属,故云菜中有水茛,以其似堇,故着误食之戒,《百一》所据当不误。且经于上节言钩吻似芹,误食杀人。说者谓钩物似毛茛,此节光茛,正与上反,皆为食芹者辨其似。下节言蛟龙病,又为食芹者洁其治。数节皆特明芹之禁忌,则非茛菪明矣。此种亟当削正而自明已,然无人议及于此,叹读书之难。《研经言》禹锡曰∶《说文》云∶堇,根如荠,叶如细柳,子如米,蒸食之,甘滑。《内则》云∶堇、、、榆。是矣。时珍曰∶此旱芹也。其性滑利。故洪舜俞赋云∶烈有椒、桂,滑有堇、榆。一种黄花者,有毒杀人,即毛芹也。见草部毛茛。又乌头苗亦名堇,有毒。各见本条下。菜【气味】甘,寒,无毒。【主治】捣汁,洗马毒疮,并服之。又涂蛇蝎毒及痈肿(《唐本》)。久食,除心下烦热,主寒热鼠,瘰生疮,结核聚气,下瘀血,止霍乱。又生捣汁半升服[中文名称]除虫菊素[英文名称]Pyrethrins[别  名][化学名称]Pyrethrins[分子式][分子量][物理性质][成分分类][药理作用]驱杀虫[毒  性][不良反应][用  途][成分来源]菊科植物灰叶艾菊花;毛茛科植物芍药.作者:自动采集行茛灸  灸法名。药物发泡灸之一。见《本草纲目》卷十七。指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在有关穴位上使之起泡,有如火灸。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疾患。作者: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言,乃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草,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既极类黄精,故以为杀生之对也。或云钩吻是毛茛,此《本经》及后说皆参错不同,未详定云何?又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木悬其子,生山海中,最有大毒,入口即杀人。〔谨案〕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闾巷间皆有,彼人通名钩吻,亦谓苗名钩吻、根名野葛。蔓生。人自求中药名称猫爪草拼音名Maozhaocao英文名RADIXRANUNCULITERNA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ternatusThunb.的干燥块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  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  质坚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阳虚,大汗亡阳,附子能助心阳以通脉。用于阳虚诸症,本品能补火助阳,凡脾、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皆可用。其次,还可用于风湿痹痛,有祛除寒湿,温经止痛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从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为有效强心成分之一。有研究认为,该药可能是β受体【摘要】本文就猫爪草及同属一些民间草药,在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猫爪草;毛茛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dvancesofresearchonradixranunculiternatiandtanunculusherbs  WUXiao,CHIYu-mei,WUHao.  Nan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花瓣通常是花中最显眼的器官,具有吸引传粉者的功能。但是,在有些被子植物中,花瓣是不存在的,形成了无瓣花。导致花瓣缺失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在毛茛科被认为与一个基因(即APETALA3-3,简称AP3-3)的“不表达”有关。然而,由于只关注了少数几个物种,前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花瓣的缺失是否真的与AP3-3的“不表达”相关?如果是,导致AP3-3“不表达”的原因是什么?AP3-3的“不表达”究竟酸钾经加工而成的结晶体。  紫檀香  为豆科植物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L.的木部。  黑豆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Merr.的干燥种子。  黑草乌  为毛茛科植物藏草乌AconitumbalfouriiStapf或铁棒锤AconitumszechenyianumGay.的干燥根。  黑草乌叶 为毛茛科植物铁棒锤Aconitumszechenyianum发泡  治疗学术语。系一种外治法。又称起泡、提泡。以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如治急性扁桃体炎,取斑蝥一只研粉,放在小膏药的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三、四小时后,起泡,用消毒针挑破,挤出黄水,涂上红汞。毛茛、天南星、威灵仙、回回蒜等的鲜根,捣烂,取如黄豆大一小粒外敷,也能发泡。但发泡药不能误入眼内,免受损害。作者:草乌  草 乌 RadixAconitikusnezoffii  (英) KusnezoffMonkshoodRoot  别名 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50cm,无毛。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宽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小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2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Max2im或升麻C.foetidaL.的干燥根茎[1]。升麻配方颗粒是升麻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文献报道升麻中含有异阿魏酸、阿魏酸及其他三萜化合物、香豆素等成分[2]。异阿魏酸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为本品主要成分之一[3],《中国药发泡灸  灸法之一。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古称天灸。指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处使其发泡的方法。运用本法时,应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掌握敷药时间,发泡后需注意防止感染。一般临床上关节疼痛,敷贴疼痛局部;哮喘,敷贴膻中、大椎、肺俞;疟疾,敷贴内关、大椎;扁桃体炎,敷贴合谷、鱼际;黄疸,敷贴外关;滞产,敷贴涌泉等。常用的药物发泡灸有毛茛炎、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详见各条。作者:天葵子  天葵子 RadixSemiaquilegiae  (英) Muskroot-like-likeSemiaquilegiaRoot  别名 紫背天葵、夏无踪。  来源 为毛茛科物天葵Semiaquilegiaadoxioieds(DC·)Makino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茎纤细,疏生短柔毛。基生叶有长柄,为三出复叶,小叶广楔形,3深裂,裂片疏生粗齿,下面带紫色;茎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连或云连的根茎、根须。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临床多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及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有去中焦湿热、泻火解毒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季胺类生物碱——小蘖碱。过去多用于消炎止泻,治疗肠炎。1985年,有人(Shaffe中药名称川木通拼音名Chuanmutong英文名CAULISCLEMATIDISARMANDI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Franch.或绣球藤Clenatismon-tanaBuch.-Ham.的干燥藤茎。  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中药名称升麻拼音名Shengma英文名RHIZOMACIMICIFUGAE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foetida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弛作用;豚鼠肺灌流实验表明,和乌胺对组织胺、乙酰胆碱及5一羟色胺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拮抗作用,静脉注射0.1mg/kg即显示拮抗组织胺引起的气管痉挛。[毒  性][不良反应][用  途][成分来源]毛茛科植物日本乌头AconitumjaponicumThumb.根,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m.果实,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Gnetumparvifolium(Warb.)威灵仙  威灵仙—棉团铁线莲 RadixClematidisHexapetalae  (英) SixpetalClematisRoot  别名 山蓼、棉花团、山辣椒秧、黑薇。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棉团铁线莲ClematishexapetalaPall.的根和根茎。  植物形态 直立草本,高30~100cm,有纵棱,疏生短毛。羽状复叶对生,中部及下部的小叶常羽状全裂,小叶或全裂片革质,通常条形。聚伞2)取天枢、气海、中极、关元等穴位拔罐治疗。主治上腹部疼痛。呕吐者,可先在鸠尾、巨阙行针刺拔罐治疗,也可配用中药贴敷穴位。中药为:白术10g,川朴10g,木香10g,乌药10g,郁金10g,白芍10g,玄胡10g,研末调膏敷用。  (3)取白蔻适量,打烂,敷于手腕上,待起泡时刺破,除去黄水,具有退黄之功效。  (4)取鲜毛茛适量,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作者:不明白头翁(Baitouweng)RadixPulsatillae  [来源]  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的干燥根。  [性状]  类圆柱状,向下渐细,稍扭曲,长5-15cm,直径4-10mm。外皮灰棕或者黄棕色,多已脱落,残存者也极易剥落;不带外皮的表面黄棕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根中部有时有2-3条支根,支根关白附子  关白附子 RadixAconitiCoreani  (英) KoreanMonkshoodRoot  别名 黄马技花、百步草、白附子。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anum(Levl.)Raipaics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单一,疏生反曲微柔毛。叶互生,掌状3~5全裂,最终裂片线形。总状花序顶生,密被反曲微柔毛;萼片5,淡用乌头生品中的剧毒成分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的特点,生成毒性较小的生物碱,再在蒸锅中加热使强毒性成分进一步分解。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表示,与传统炮制方法相比,新型的炮制方法对乌头的有效部位损失小,能够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而且质量更好控制。目前该方法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据了解,乌头为毛茛科植物,具有散寒止痛功效。然而乌头的毒性却很大,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宗巍)作者:japonicum(Thunb.)Prantl^c根[6]^b荷包牡丹Dicentraspectabilis(L.)lem.^c全株[7]^b深山紫堇Corydalispallida(Thunb.)Pers.^c全草[8]^b刻叶紫堇Corydalisincisa(Thunb.)Pers.^c全草[9]^a毛茛科植物^b日本黄连CoptisjaponicaMakino^c根[10]。作者:自动采集升麻  升麻 RhizomaCimicifugaeFoetidae  (英) ShunkBugbaneRhizome  别名 绿升麻、西升麻、川升麻。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goetidaL.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2m,上部分枝。下部茎生叶具有长柄,叶片三角形或菱形,2~3回三出羽状全裂,叶下表面沿脉疏被白茸毛或全部被白色绵毛;茎上部的叶较小,具短柄赤芍—新疆芍药  赤芍—新疆芍药 RadixPaeoniaeSinjian-gensis  (英) XinjiangPeonyRoot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新疆芍药paeoniasinjiangensisK.Y.Pan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全体无毛。根圆柱形,多分枝。茎高40~80cm。2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阔卵形;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狭披针形,全缘;叶柄长1~5cm。花红色单生茎顶敷药发泡法  灸法的一种。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无热灸等。系利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外敷于穴位,以达到类似艾灸法的效果。可用大蒜、毛茛、天南星、蓖麻子、威灵仙捣成糊状外敷,或以白芥子、斑蝥等研末水调成糊外敷,敷药部位初起时感到发烫、灼痛,渐致起泡。发泡作用以斑蝥最强,大蒜等较轻。如敷药时间短,也可以只引起充血发烫而不致起泡。一般关节病痛可局部选穴。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疟疾可敷内关、大椎生物碱类[药理作用]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7]。[毒  性][不良反应][用  途]作用于子宫(催产,子宫出血)[成分来源]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thunbergiiDC.根茎[2],^a毛茛科植物^b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c根茎[2],^a防己科植物^b黄藤FibraureatinetoriaLour.^c根[3],^b非洲掌叶防己Jatrorrhizapa言钩吻是野葛。核事而言,似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物,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极类黄精,故人采多惑之,遂致死生之反。或云钩吻是毛茛,参错不同,未详云何?曰∶凡使黄精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黄精,叶似竹叶。又曰∶凡使钩吻,勿用地精,茎苗相同。钩吻治人身上恶毒疮,其地精杀人也。恭曰∶钩吻蔓生,叶如柿。陶言飞鸟不集者.春采根茎,洗净,晒干。苦、涩、微寒;清热,消肿,凉血,止血,解毒;用于流感,肺热,伤热,肿块,膀胱炎,黄疸。每天1~2次,每次3~9g煎服,或配方。分布肃南、肃北、阿拉善右旗。  1.5古拉盖花尔毛茛科植物蒙古白头翁PulsatillaambiguaTurcz.etPritz.春采根,洗净,晾干。苦、寒;清热,凉血,止泻;用于湿热,血热,痢疾,散脉。配方用。分布肃南、山丹。  1.6查干才日毛茛钩吻。按本草。钩吻。一名野葛。又秦钩吻。乃并入药用非此。又一种。叶似黄精。唯花黄茎紫。亦呼为钩吻。不可食。故经方。引与黄精为比。言其形色相似也。本经所谓与芹菜相似者。别是一种。陶氏于本草。则云钩吻是毛茛。而于肘后。则云此非钩吻。盖以蔓生者为钩吻。以似芹者为毛茛耶。唐本注。已辨其非。当考本草。盖钩吻有数种。故古人所说不一者。以其所见各不同也。今以此间所有考之。藤本之外。草本木本黄精叶。及芹叶。凡五种目前从安徽亳州和成都荷花池等药材市场上,普遍出现将附子当作川乌出售的情况,但二者从来源、功能与主治、化学成分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不能混用。  1.来源  川乌与附子为同一植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根)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2.功能与主治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大毒。内服需经炮制,并严格控制用量,确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关白附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及关白附均为较常用中药,它们之间有较为复杂的相互关系,但也各有区别。就植物来源而言,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均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而白附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就药用部位而言,川乌来自于母根,附子来自于子根,草乌、关白附来自于块根,白附子来自于块茎。另外加工方法,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功能主治也各有差异。名称也容易混淆,特白头翁  白头翁 RadixPulsatillaeChinensis  (英) ChinesePulsaiillaRoot  别名 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侧生裂片较小,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关键词】乌头乌头属毛茛科,野生的有一枝蒿、川乌等,乌头类植物有毒成分乌头碱(C34H47H11N),乌头碱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口服0.2mg即使人中毒,3~5mg即可致死[1]。本院于2006年10月成功救治了3例因饮自泡药酒(一枝蒿、川乌),乌头碱中毒患者,同饮酒者共5例,2h后死亡2例,另3例被及时送当地卫生院洗胃后转送我院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药如荠菜、生姜、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等,鲜品与干品的功效大致相同,但鲜品的药效多优于干品。一部分新鲜的中草药,它的有效成分没有被破坏或丢失,应用时自然显著一些。如用来治疗胃病、黄疸外敷发泡的毛茛,用干品毛茛作用就差了,可治外伤出血的墨旱莲捣汁外敷,用新鲜的,既经济又方便。但是,鲜药往往不易保存,所以大多采用干品。  《神农本草》有这样一句话&生者优良。说的是药物鲜用,性能更好。由于市场上三种药材价格相差较大:节菖蒲32~34元/kg;石菖蒲8~9元/kg;水菖蒲3~4元/kg。一些药商将三种菖蒲相互混淆出售,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别。  节菖蒲  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  药材性状: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6cm,直径3~7m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制川乌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附子为乌头子根的加工品。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块根。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  草乌、川乌加工方法相同,即把生药除去须根和杂质,洗净,干燥后即可入药。制草乌、制川乌的炮制方法也基本一致。即取草乌(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中草药业余爱好者鉴别原植物(动物、矿物)及药材,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目录:一、全草类七星剑三角叶荨麻土细辛土藿香下田菊大苦溜溜大茅香大蓼子七山红活麻千屈菜小凤冠草小地柏马兰天蒜天水蚁划云生毛茛见毒消牛舌头午时花毛果堇菜长茎沿阶草分筋草斗鸡草水竹叶水属草水莲莎孔雀草双叶细辛石胆草石耗子龙牙草东俄洛橐吾四叶金对马耳蕨母猪草丝叶球柱草地地藕地柑子地柏枝地膏药西南毛茛百味参灰贯众光叶蝴蝶草光肺筋中药名称川乌拼音名Chuanwu英文名RADIXACONI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作者:王蒨,鹿燕敏,薛小平,刘洪斌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白头翁始载于《本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阴痒带下,瘰疬,痈肿,秃疮等[1]。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类成分,白头翁皂苷B4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含量也较高。故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对白头翁金莲花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chinensisBunge.的干燥花,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谓其“味苦,性寒,无毒”,可“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具有“明目,解岚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莲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已有其多种单味和复方制剂用于临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1]。金莲花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有机酸、生物碱等[2,3],目前其质量控制方法多以测定其总黄酮或几我院近2年来,先后抢救2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均抢救成功,浅谈体会。中药川乌、草乌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药性为性辛、苦、热,有大毒,功效为祛风胜湿,温经止痛,主要应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不仁、筋脉挛痛。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51岁。慢性关节炎史15年,反复发作性疼痛,验方用川乌、草乌泡酒,误将2付药同时泡入酒中服用,当服第2次后即出现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四肢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痒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