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半个月了,彻夜失眠不能入睡,吃一片安定可

失眠症是不是焦虑症?失眠有一个多月?昨天晚上吃了一片安定片后今天整天头昏,全身无力,该怎么治疗呢?_内科 - QQ志乐园
您的当前位置: &
失眠症是不是焦虑症?失眠有一个多月?昨天晚上吃了一片安定片后今天整天头昏,全身无力,该怎么治疗呢?
来源: |人气:624 ℃|时间: 06:04:00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失眠症是不是焦虑症?失眠有一个多月?昨天晚上吃了一片安定片后今天整天头昏,全身无力,该怎么治疗呢?"相关的问题,志乐园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失眠症是不是焦虑症?失眠有一个多月?昨天晚上吃了一片安定片后今天整天头昏,全身无力,该怎么治疗呢?"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
&重庆仁爱专家详细的讲解:广泛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2) 急性焦虑发作(又称为惊恐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注意!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无法预知的。由于急性焦虑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重庆仁爱专家支持,大多数焦虑性失眠患者都有体虚多梦而梦连梦,而最突出的是睡眠浅表,入睡困难,稍有动静可醒,醒后再难以入睡。第二天总说,昨晚作了一夜的梦,白天无精力,做任何事、工作学习,都没有兴奋也没有精力,眼有青代,面容焦酷等症状。不要想的太多,可以找点什么事情做让自己没精力再去胡思乱想,吃药是不对的,那种药一般都对身体有害,还会产生依赖。1.心理治疗: 1)健康教育,包括对疾病性质的讲解如焦虑的本质,为何会产生焦虑等 2)认知治疗,帮助病人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2.药物治疗:目前主要的抗焦虑药物有苯二氮昱类和丁螺环酮
||||点击排行我的图书馆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吴一纯教授辨治失眠症的经验  吴一纯教授,国家首批中医师承制导师,军队首位中医研究生导师,我校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德行高尚,学验俱丰.他提出发展失眠证临症学术分两步走的学术观点:①中西医结合;规范中医证候,提高群体病例的诊治水平.②注意情志因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个体病例的诊治水平.在辨治失眠症方面也积有颇多经验,谨整理成文,以飨读者.&&&&&&&&&&&&&&1 心神不宁和阳不入阴是失眠的病机关键&&&此认识既来源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来源于对中医睡眠理论的研习.中医睡眠理论主要有阴阳说、卫气运行说和神主说三种,卫气运行说可涵括于阴阳说之内.阴阳说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神主说认为:睡眠和醒觉由神的活动主宰,正如张景岳所说:“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诊辨失眠关键就在于寻找心神不宁和阳不入阴的原因.  2 诊辨以虚实为纲  失眠见症繁杂,病因与表现交织,脏腑阴阳气血各层次的正虚邪实错杂出现.如何提纲携领地辨析此种状态,是临证技术的要点所在.吴教授推崇张景岳将神不安的原因归纳为“邪之扰”、“营气之不足”的观点,提出以虚实为纲,辨识机体状态,可以执简驭繁,迅速理出头绪.&&&&&  3 调治注重胆胃  失眠多为虚实错杂之证,治疗当以调理为先,调治胆胃是吴教授治疗失眠的巧法.①胆: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府,主决断.肝胆相连,性喜宁静而恶烦扰,喜通利而恶壅郁,一气贯通,其功能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临床所见,失眠患者普遍伴有情志异常;相当多的失眠系由情志异常引起;而情志异常之人多有胆府不宁的见症.温习古籍,《中藏经》就有“胆冷则无眠”的记载;《太平圣惠方》强调胆虚不得睡;《严氏济生方》主张胆气实热不得睡等,反映胆的寒热虚实都可能成为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故调治胆府为治疗失眠的一大法门,胆虚胆冷用千金温胆汤为基本方;胆实胆热用黄连温胆汤.②胃:与脾同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间接成为阴阳顺接与运行的重要环节.早在《内经》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著名论断.临证见饮食不规律的失眠患者多有胃不和表现,如嗜食肥甘、浓茶、香烟,多湿热、痰食积滞于胃,胃不和则失眠作.常人也有睡前过饱、过饮浓茶等导致失眠的体验.常用半夏秫米汤、甘露消毒丹、三仁汤、达原饮化裁.&&&&&  用药经验  ①酸枣仁:有生熟2种.《本草蓬原》云:“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后世不少医家尊崇此说,认为生枣仁治嗜眠,熟枣仁疗不寐.吴教授认为,生熟枣仁都有较好的安神作用,均为治疗失眠的主药.生枣仁用于肝胆虚热或郁热之失眠,一般用量在20g以上;炒枣仁用于肝血不足或心血不足之失眠;虚实夹杂时还可生、熟枣仁并用.②半夏、夏枯草:半夏辛温,入脾胃肺经,有和胃化痰之功,故可治疗胃不和与痰湿扰心之失眠.吴教授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参考现代药理研究,将半夏作为治疗失眠的主药之一,一般用量在20g以上.但半夏性燥易伤津液是其弊,阴虚之人少用或不用.也常配夏枯草以佐其弊,并增强调阴阳、促睡眠之效.夏枯草辛苦性寒,入肝、胆经,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之功,可治疗肝热、肝阳之失眠.半夏、夏枯草相伍治疗失眠,源于《医学秘旨》,吴教授欣赏并在实践中有所发展.认为半夏性温,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性寒,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一寒一温,调胆(肝)胃、平阴阳,交通季节、顺应阴阳而治失眠.常用半夏20g、夏枯草24g.胃气不和时加大半夏用量;肝阳肝热时加大夏枯草用量.&当代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验案:王某,女,47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荣,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剂,睡眠恢复6~7小时,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当代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当代名老中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当代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当代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 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验案:李某某,男,42岁。失眠3年,终日头昏,记忆力衰退,寐则多梦纷纭,甚则通宵不眠,精神恍惚,舌红苔薄,脉细弦。服用高枕无忧丹2周,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当代名老中医彭静山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  验案:宁某某,男,45岁。患心动悸,发作无时,夜寐不安,倦怠乏力,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无苔,脉结代,每分钟心脏早搏八九次。予上方,嘱当茶饮。3天后脉律转齐,睡眠亦安。服药1月,诸症皆除。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当代名老中医徐景藩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安神煎  药物:炒陈皮6g,法半夏10g,胆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莲子心6g,龙齿2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麦芽30g,大枣10枚,黄金首饰6~10g。  主治:失眠。  制法:黄金首饰穿线,缚紧,置砂锅内,加水1000ml,煮沸后文火续煎1小时。其余诸药放入水中搅拌、浸泡,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水不够时可略加,煎成200ml。  用法:每日1剂,日服1次。临睡前温服。服药后,以温热水洗脚后就寝。  验案:徐某,男,52岁。日初诊。患失眠2月,持续加重,渐至彻夜不寐,白天感头昏脑胀,无法工作,食少、消瘦、乏力。曾服镇静安眠西药无效。处以上方,5剂后即能入睡,再服5剂,每晚能睡6小时左右,精神转佳,遂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而致,气郁不舒,影响脾气之运化,聚湿则成痰;或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同时指出,“理痰气”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义”。方用陈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陈汤之义,燥湿化痰,同时朱茯神还有宁心安神之功;加胆星增强化痰的作用,并能清热;菖蒲、郁金、莲子心清心化痰解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具有镇静作用;龙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麦芽健脾和胃消食;另以金器置药中煎煮,其义在于取其“微量元素”,须用真金。诸药合用,有燥湿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本方证的审证要点为:要有痰湿内停之象,证见胸闷、头痛、厌食等。临证之时,如见舌质红,口干者,可去陈皮,加天冬12g,麦冬12g,何首乌12g。&当代名老中医赵绍琴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补心安神膏  药物:黄芪60g,党参30g,生地60g,当归60g,赤芍60g,白芍60g,川芎60g,阿胶30g,黄芩20g,川黄连10g,女贞子30g,旱莲草60g,金樱子60g,五味子60g,远志肉30g,生牡蛎80g,珍珠母80g,焦麦芽60g,鸡内金60g,桑椹子60g,鲜葡萄2500g ,鲜苹果4000g(切片),蜂蜜150g,冰糖60g。  主治: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  制法: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渣,置文火上浓缩,加鲜葡萄和鲜苹果,再煎,再去净渣,加蜂蜜150g,冰糖60g,徐徐收膏,同时将阿胶溶化于膏内,以滴水成珠为度,贮于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匙,白开水化服。  验案:孙某某,女,76岁。缘于用脑过度,经常心慌怔忡,失眠,每日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经常干结,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而干,脉弦细小滑。以本方治疗,服药后,诸症均除,年90始故。  按语:本方适用于劳倦太过而心脾两虚的失眠证,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秘结,舌淡,脉细弱。治当健脾安神,养血宁心。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以达补心阴之效,此即“虚则补其母”;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润大肠,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方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临证时,还应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化裁,如素有肺虚,燥热咳嗽,或血虚便结者,加川贝母30g,麦冬30g,玉竹30g;痔疮,便血者,加丹参30g,炒地榆60g,炒槐花60g,干荷叶30g;燥热干咳,舌瘦干红者,加款冬花60g,桑白皮60g,地骨皮60g,紫菀30g。如遇感冒及其他疾病发生,应立即停服此药,以免留邪。&当代名老中医乔保均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百合安神汤  药物:生百合30~50g,炒枣仁30g,当归10g,夜交藤30g。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百合安神汤即据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补兼用,入心经善“敛气养心,安神定魂”,据老中医多年经验,重用百合有明显镇静安眠作用,故用以为君;炒枣仁甘收酸补,向为安神要用药,用以为臣;当归善补阴血,佐百合以养心阴,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枣仁以养心血,药虽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协力,功专安神。不寐病因虽多,证型亦杂,但均以心神不守为共同病机,其治均当以安神为要务,故不论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汤为主进行治疗。实际应用时,百合用量宜重,方解获效卓然。因其药性平和,即使用50g,亦无任何副作用,尽管放胆用之。  加减:肝郁化火者,合用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汤;思虑过度者,合用茯神、桂圆肉、白术、木香、石斛、陈皮、柏子仁等;卒受惊恐者,加用远志、山萸肉、琥珀、生龙牡等;饮食停滞者,加砂仁、麦芽、山楂、鸡内金、槟榔等,若腹胀满、大便干结者合调胃承气汤或枳实导滞丸;痰热内蒙者,上方加温胆汤。心肾失调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为基本方;偏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偏肾阳虚者,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遗精明显者酌加桑螵蛸、金樱子、芡实、连须;盗汗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五倍子、煅龙牡等。心脾失调者,主方合归脾汤;纳呆明显者酌加陈皮、焦三仙;腹胀明显者酌加砂仁、川朴;大便稀溏者,去当归,酌加山药、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调者,肝血虚者合用四物汤;肝阴虚者合一贯煎;肝阳上亢者,合羚羊钩藤汤;月经不调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验案:姚某某,男,35岁,干部,日初诊,门诊号为:127489。  十年来常年失眠,屡治不效,近四天彻夜不眠,只好借酒刺激,以醉代眠,伴头昏、头晕,记忆力严重下降,口渴喜饮、腰 B154 、梦遗,二便调和。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无力。证属心肾不调,阴虚火旺。方用百合安神汤合黄连阿胶汤化裁:生百合45g,炒枣仁30g,当归10g,丹参10g,麦冬13g,五味子9g,生地10g,茯苓30 g,柏子仁10g,阿胶(烊化)10g,黄连7g,肉桂1g,琥珀5g,夜交藤45g,生龙齿15 g。药进二剂疲倦欲睡,至第三日晚呼呼大睡4小时之多。续服10余剂,每晚可眠6~8小时,继之,睡眠复常。  按语:神之所以不安,其客观因素不外三方面:一因情志所伤,二因实邪内扰,三因脏腑功能失调。前二者,一般属实,病程大都短暂,其治当细究其因,或疏肝柔肝,调气清心,或健脾助运,养血守心,或消食化痰,宣心畅神,病因即除,不寐自愈。病由脏腑功能失调者,一般属虚,病程大都缠绵,其治应紧紧围绕“心君”这个中心,详辨“心—脾”,“心—肾”,“心—肝”,哪条生理“轴线”失调,或以哪条轴线失调为主。一般说来,心肾失调多见于老年人,宜滋肾清心,交泰安神;心肝失调多见于更年期和高血压病人,宜滋阴平肝,潜阳安神;心脾失调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宜健脾升清补血安神。病由外因所致者,重在“祛邪”,病由内因所致者,重在调理。祛邪较易,调理较难,故前者疗程一般较短,后者疗程一般较长。&当代名老中医董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养心安神汤  药物:北五味子6g,珠麦冬12g,太子参、茯苓、茯神各9g,桂圆肉、当归各9g,生龙骨1 2g,生牡蛎18g,炙远志6g,柏子仁、炒枣仁各15g,夜交藤30g,炙甘草2.5g。  功效:益气养心,补血安神。  主治:虚证不寐。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五味子、麦冬能滋养五脏,清心,敛肝,滋肾,益气,强阴;太子参、茯苓、茯神能益心气;桂圆肉、当归能补心血;生龙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蛎能入肺定魄;远志能引肾气上达于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气下交于肾,合奏交通心肾之效,能佐麦冬散心郁以安神;炒枣仁补肝胆、敛心气;柏子仁镇肝,安惊悸,养心血;夜交藤除梦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心血,补心气,镇心惊,安心神。  加减:阴虚火旺者,去参、归、元肉,加滋阴阿胶,清火加竹叶、灯芯草、栀子、连翘心、黄连、黄芩;阴虚阳亢者,去参、归、圆肉,加阿胶、鸡子黄,阳亢甚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属;心肾不交者加黄连、桂心;心脾两虚者加土炒白术,若胃气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陈;惊恐伤神,心胆气虚者改太子参为人参,加菖蒲、龙齿、朱砂;惊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条加味,再加琥珀;惊魇有声者参按上条适当加味,再加二陈;健忘者远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龟板。  验案:1964年4月初银川市总工会干部张某,患严重神经衰弱,失眠多年,头昏,头痛,健忘,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即用养心安神汤照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二型加味出入,调治月余而愈。老中医用此方20几年来加减出入,治疗虚证不寐获效者人数众多。  按语:临床上如遇实证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热内阻,或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或瘀血不寐,均当另选对证良方;若误用此方则有实实之弊。若虚中扶实,以虚为主者,上方可以加减运用,而加减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当代名老中医张之文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宁心安神汤  药物:生地20g,丹参20g,炒枣仁50g,夜交藤30g,炙甘草3g,远志10g。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阴虚血少,虚热内扰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生地滋阴生津,养其暗耗之阴;丹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养血、宁心、安神。方中酸枣仁重用则效捷,现代药理研究提出其有镇静催眠作用,宜炒熟用,勿久炒而致油枯。全方共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之功效。  加减:兼见倦怠乏力加南沙参30g,黄芪30g;兼见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口舌生疮,手掌发胀等,加山栀仁10g,丹皮15g,益母草30g,竹叶15g;兼见手足心潮热,多汗,加丹皮15g,白薇15g,牡蛎30g;老年患者若伴腰膝酸软,关节疼痛,难以负重,筋肉时有挛急,五心烦热,多汗等,摄片发现骨质疏松者,加枸杞30g,龟板20g,鳖甲20g,牡蛎30g ,山萸肉12g。&著名医家程门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1)方:加味交泰丸  药物:肉桂心1.2g,姜川连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远志3 g,炒枣仁9g,淮小麦12g,陈皮4.5g,春砂壳2.4g,川楝子6g,煅瓦楞12g,佛手柑2.4g,炒香谷芽12g,片姜黄2.4g。  功效:疏肝和胃,养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纳呆,脘中不舒,胃纳不香,泛泛欲恶;不寐,心悸不安,夜半发烦,脉数。  方解:程师指出,夜半发烦之失眠,为阳不入阴,故以肉桂、黄连引阳入阴,引火归源;脘中不舒,为肝胃不和,故以苓、夏、陈、秫米和胃安中;佛手、川楝疏肝理气;远志、枣仁、小麦养心安神;砂壳、谷麦芽消食运脾。共达疏肝和胃、养心安神之功效。  (2)方:滋肝安神汤  药物:阿胶珠9g,酒白芍6g,珍珠母15g,茯神9g,酸枣仁9g,黄连0.9g,炒杜仲6g ,炒白蒺藜9g,炒川断9g,桑寄生9g,金锁固精丸12g(包煎)。  功效:滋肾柔肝,清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失眠日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头痛耳鸣,腰酸痛,遗精,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故以阿胶、白芍滋肾柔肝;珍珠母镇肝潜阳;川断、杜仲、寄生、蒺藜滋肝补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用黄连者,程师认为对心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烦躁者,黄连用量宜小并用水炒、盐水炒或蜜水炒,以防苦从躁化;黄连治烦躁,一要轻用,二要配伍,如配阿胶或枣仁。  (3)方:和胃安神汤  药物:半夏6g,秫米9g,炙远志3g,佛手4.5g,茯苓9g,白蔻2.4g,煅瓦楞12g,生苡仁12g,陈皮4.5g,苏梗4.5g,炒谷麦芽各9g。  功效:和胃化痰,疏肝和胃,化湿消痰。  主治:不寐。症见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故以半夏、秫米、陈皮、茯苓和胃化痰湿;白蔻、苡仁宣畅化湿滞;佛手、远志、煅瓦楞平肝降逆气;苏梗、谷麦芽化滞助消化。共奏疏肝和胃、化湿祛痰之功效。《内经》的睡眠理论 (转载)发表者:&5人已访问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第3400期●心所藏之神有重要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跷脉推动无力,影响到脾、肺、肝、肾的功能,则人体正常之寤寐无从谈起。●寤寐主要赖于卫气与营气循行相会,并与外界阴阳变化相关,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同为寤寐之枢机。●阴阳跷脉主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其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实乃寤寐之兆始。●五脏精气神在生命活动和睡眠活动中各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睡眠安宁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五脏藏精、舍神,中有气化以沟通,建构了以五脏功能为寤寐基础的学术体系。《黄帝内经》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纲纪,营卫二气的出入运行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兆始,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生神)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动。心主藏神神贵安宁乃寤寐之纲纪神分为自然之神和人体之神。人之寐寤是在自然之神和人体之神的共同调节下,与天地相应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生命活动深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应该自觉地顺从自然规律。自然界的规律具有千变万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即是此意。昼夜交替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节律之一,而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具有与昼夜交替相一致的节律。《黄帝内经》对这一规律作了深入研究,认识到人的睡眠活动是天人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阴阳变化的结果。《灵枢?卫气行》云:“阳主昼,阴主夜。”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导致了昼夜的变化,即《灵枢?邪客》所云:“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而昼夜的变化又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变化,于是产生了睡眠-觉醒现象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的现象。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进一步注解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做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人体复杂的精神、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人的意、志、思、虑等精神活动都以心的“任物”为肇端。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他们都必须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正是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跷脉推动无力,影响到脾之化源、肺之输布、肝之疏泄、肾之升降,则人体正常之寤寐无从谈起。据此,认为心所藏之“神”在睡眠中起到主宰和调节作用。营卫之气循环无端寤寐之枢机《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营气、卫气都属于人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其中精华部分化生的为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可见,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水谷精微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因此,卫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卫气白天行于经络,夜晚则行于内脏,与营气相合,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助五脏之精,以涵养五脏之神,如《灵枢?卫气行》曰:“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卫气这种有规律的行阳入阴,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作息机制,在生理上表现为白昼目张而寤,体表温热,机能旺盛,防御外邪能力亦较强,而夜晚则脏腑安和,目瞑而寐。所以《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眠。”明确提出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是老年人的病因。因气血亏虚,营气衰少,营卫不和,克伐于内,致卫气昼行于阳者少,表现为日间精神疲惫;营气失其常度,使神不安于舍,虽入夜,但不能眠。可见,寤寐主要赖于卫气与营气循行相会,并与外界阴阳变化相关,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同为寤寐之枢机。阳跷阴跷气血流注乃寤寐之兆始《难经?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阴阳跷脉皆起于跟中而连于目,与手足太阳、足阳明相会。且阴跷脉始于少阴,上循阴股,入阴而与厥阴相连,交贯冲脉;而阳跷脉又与手阳明、手少阳、任脉相会。阴阳跷脉调节全身经络气血,阳跷脉交通左右两侧阳经的脉气,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脉交通左右两侧阴经的脉气,主一身左右之阴,所以阴阳跷脉有协调一身左右阴阳经气的功能。由于阴阳跷脉皆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灵枢?脉度》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入鼽,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灵枢?寒热病》中亦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于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阴跷脉和阳跷脉属奇经八脉,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阴跷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平旦阳跷脉气盛,当卫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诸阳经时,阳跷脉渐盛,阳气出于睛明穴则寤,故目开而不能睡;夕酉之时阴跷脉气盛,当卫气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诸阴经时,阴跷脉气盛,阳气于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行于阴分,阳开阴合,故目合而熟睡。故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若阴阳跷脉脉气不畅,推动无力,则营卫不和,卫气运行失常,阳不入阴则不寐,反之阴不出于阳则不寤。《灵枢?大惑论》:“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阴阳跷脉是涉及人体阴阳二气的重要奇经,又通于脑及目,与睡眠关系密切,阴阳跷脉气之盛衰与寐寤有直接关系。阴阳跷脉主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其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实乃寤寐之兆始。五脏藏精化气生神乃寤寐之根柢五脏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概念,被确立为生命活动中枢,所以五脏与寤寐的关系是全方位的,五脏精气神各层次均关系到寤寐。五脏藏精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睡眠活动的根柢。先天之精化为人身,人身又生化后天之精。五脏所藏之精,实则为五脏之形质,皮肉筋脉骨躯体以及精血津液,无不是精之存在及其盛衰的体现。因此,五脏之精充盛,睡眠具备深厚根基,精盛体壮才能寤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五脏主气化,《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认为营卫源于胃所受纳的水谷之气,其生成和运行与心之主血脉、脾之化源、肺之输布、肝之疏泄、肾之升降密切相关。据此,只有脏腑功能正常,营卫的生成才不致乏源,运行才能有序,人才能实现正常的睡眠。五脏生神,《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藏精化气而生神,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可见,神的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参与完成的,神、魂、魄、意、志(此即后世所称五神)分藏于五脏之中;同时神的活动是五脏整体功能的反映,其安宁离不开五脏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协调,而神在整个睡眠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五脏精气神在生命活动和睡眠活动中各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睡眠安宁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五脏藏精、舍神,中有气化以沟通,建构了以五脏功能为寤寐基础的学术体系。(黄攀攀游秋云 章程鹏 王平 湖北中医学院)心肾不交理论在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发表者:&5008人已访问&&&&摘要:心肾不交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历代名家医案对此有精彩的阐述,从理论渊源上可追溯到伤寒金匮。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的治疗,历代名医提倡用交通心肾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是滋阴降火,坎离交媾,视具体情况可加温补肾阳,调畅气机,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和胃降逆之类药物。&& &关键词:心肾不交,失眠,中医,医案&现代医学对睡眠障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解释也都停留在假说阶段,对失眠的定义仍然停留在主观元素方面,有学者[1]将失眠症定义为:“临床上通常指较长时间内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却存在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连续睡眠维持障碍、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等。”并对失眠症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共包括 10 个亚型 :适应性失眠、心因性失眠、异相失眠、特发性失眠、睡眠卫生不良、精神障碍导致的失眠、药物或物质导致的失眠、医源性失眠、未分类失眠和生理性失眠。[2]然而过多的分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眠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显然从解剖意义上的病理分析角度很难对失眠有一个清楚的描述,治疗上更缺乏有效而持久的疗效。睡眠障碍在中医的历代文献中,归属“不寐、梦魇、游魂”等,但主要以“不寐”为主。对于睡眠的发生过程,中医认为是“阳入于阴”、“阳潜藏”的表现,当阴阳平衡机制失灵,则会产生不寐。上述理论在“心肾不交”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一、心肾不交是导致不寐的主原因之一在人体的脏腑中,心与肾是一对典型的“阴阳”,而中医的心又是主管思维意识的,这样不寐等问题的脏腑定位就多在于心与肾。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肾属阴而心属阳;在易经八卦中,水为坎,火为离,上离下坎就形成既济卦,该卦的意思是水火相济,“刚柔正而位当也”,水升而火降,就是心肾相交的自洽圆融状态,睡眠的质量比较高,阳的本质是兴奋的,向上的,如何能降?阴的本质是抑制的,向下的,而又如何能升?按照八卦的“爻”,坎卦的卦象是一阳陷二阴,故水中有真阳,而离卦的卦象是一阴陷二阳,故火中有真阴,这样就解决了水火的升降问题。临床上虽然心肾不交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表现是睡眠障碍,即不寐,从历代名医的论述也说明了这一点。《临证指南医案·不寐》曰“不寐之故, 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3]二、交通心肾治疗不寐的理论溯源心肾不交导致不寐的治疗方法,往上可追溯到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咽痛、胸满心烦、不得眠等心肾阴虚阳亢证的黄连阿胶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外,《伤寒论》中治疗肾虚而致心火亢于上的猪茯汤、猪肤汤,治疗心虚而肾水冲于上的苓桂甘枣汤、桂枝加桂汤,《金匮要略》中治疗“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这些方剂以恢复心肾相交为宗旨,对后世医家治疗心肾不交失眠具有重要的启发。除伤寒金匮提到的以外,历代通过交通心肾治疗不寐的方药还包括:①《韩氏医通》提到的交泰丸,由黄连、肉桂按10:1的比例组成;[4]《景岳全书》内的酸枣仁汤,③《辨证录》内的上下两济丹;④《摄生密剖》中的天王补心丹;⑤《是斋百一选方》内的朱雀丸;⑥《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朱砂安神丸;⑦《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孔圣枕中丹,而交通心肾的常用药物则包括黄连、肉桂、远志、莲子、茯苓(神)、柏子仁、五味子、生地等[5]。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道明了消化系统问题与睡眠的联系,但中间具体是什么作用机制,有各种解释,有不少人认为中间环节正是心肾不交。《证治准绳》曰:“补肾不如补脾,以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故也。道家交媾心肾,以脾为黄婆者,即此意。”[6]《丹溪心法》说:“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7]张聿青说:“不知水火不济,非水火不欲济也,有阻遏水火相交之道也,中枢是也。”[8]说明了脾胃升降协调,为心肾交通之枢纽,脾胃导致的失眠和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貌似不同,而本质却是一致的。三、心肾不交型不寐的分型心肾不交导致不寐还可以做进一步分型。《辨证录·不寐门》指出:“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肾也。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矣。然则治法,使心之热者不热,肾之寒者不寒,两相引而自两相合也。”可见心肾不交型失眠还应该进一步探究主要是心所主还是肾所主,病理环节应该区分究竟是心病不交与肾还是不交与心,或者是脾胃不能斡旋其间,并分别采取有侧重的应对措施。心肾不交临床上除失眠外,还常伴有其他兼证,如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痠膝软、梦遗、咽干口燥、便秘、腹胀、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也有助于我们判断心肾不交的具体类型,偏于肾阴不足的,常有劳倦、遗精、白浊、健忘等症状;偏于心火过亢的,常有心神不安、咽干口燥、舌红等症状;偏于脾胃功能失调的,有便秘、腹胀等症状。三、交通心肾治疗不寐的历代典型医案1.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案《续名医类案》记载一不眠案:“顾太学叔夏内人,患阴虚火症,彻夜不眠者两月,饮食俱废,形体日削,中外疑其必无救矣。李为之诊视,决其必无大害,第要多需时日矣。用大剂人参、枣仁、茯神、远志、生地、当归、五味、麦冬,因虚甚气怯,佐以琥珀、辰砂、金银器之类,约百余剂而瘳。后友人询其故,李谓此病虽属虚,幸脏腑无损,心经虽有火,幸不至烁肺,多服补阴收敛之剂,则水火自然升降,所云壮水制阳光,正此谓耳。至于久病脉调,身不发热,岂有他虞哉。”[9]评:对心肾不交的不寐证治,从历代医案观之,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本案除常规的滋阴降火以外,还直接用了一些宁神、安神的药。交通心肾有时又称为坎离交媾,如吴金寿在三家医案合刻中明确指出,“心肾不交,无寐,阴不制阳,阳强易动,与坎离交媾法”,药用熟地、龟板、牡蛎、建莲肉、酸枣仁、茯神、远志、黄柏。[10]2.滋阴温阳,交通心肾案交通心肾不能一味滋肾阴,有时也要佐以助肾阳。王孟英治邵鱼竹易惊醒一案中,用三才合枕中丹加黄连肉桂汤,明天冬切六钱。大熟地八钱。九节蒲杵次入一钱。焦远志肉次入一钱五分。血龟板杵先三两。 龙骨杵先一两。淡盐水炒川连 八分。肉桂心五分。评:“心肾不交系囫囵吞枣之词,实系肾阴不能上济心火,但一味滋肾无效,因为肾阴虽足,无肾阳济之,肾阴亦不能上朝。孟英此方妙在加黄连以泻心火,加肉桂以鼓肾阴,方能收效。”[11]以上为任锡庚所加注释,一语中的。《冷庐医话》中也记载了一起心肾不交失眠的案例,一人因家庭琐事太多辛劳而不寐,惊恐易醒,如坠如脱,吁呼不宁,时悲时笑,诊断为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乃心肾不交之症,用北沙参、生地、麦冬、当归、远志、炙草、白芍、茯神、川连二分,肉桂一分,以甘澜水(长流水扬之万遍为甘澜水。)先煮秫米一两,去渣,将汤煎药,服之全愈。[12]这一医案与王孟英治邵鱼竹案十分相似,在滋阴为主的情况下适当添加降心火助肾阳的药物而获效。3.正本清源,交通心肾案造成心肾不交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如痰热内阻可造成心肾不交,胃不和、肝火旺等也可以造成心肾不交,需正本清源,治病治本。在《张聿青医案》中,记载一个误治的病例,“龙湛霖患不寐,他医初投温补,继以育阴,皆不验。” 张聿青认为“此痰热内阻心肾不交也。”改用玳瑁、珠母、龙齿、羚羊、胆星、半夏、栝蒌、竹茹,二剂病失。而张锡纯治一老年性顽固性不寐案中,病人体现为“精神衰惫,心中时常发热,懒于饮食,勉强加餐,恒觉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恒服药始下。其脉左部浮弦,右脉尤弦而兼硬,一息五至。”诊断为“肝血虚损,兼肝火上升也,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13]他用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气、滋胃汁的方法进行治疗,处方用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玄参(五钱)北沙参(五钱)生杭芍(五钱)酸枣仁(四钱炒捣)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茵陈(钱半)甘草(二钱)。该案的理论阐释很有意思,张锡纯说,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是以上焦之气化为阳,下焦之气化为阴。当白昼时,终日言语动作,阴阳之气化皆有消耗,实赖向晦燕息以补助之。诚以人当睡时,上焦之阳气下降潜藏与下焦之阴气会合,则阴阳自能互根,心肾自然相交。四、交通心肾治疗不寐的现代医案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代价之一是睡眠障碍呈高发态势,人们对失眠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而近代中医在处理失眠问题时,仍然把心肾不交看成是失眠最重要的原因。刘渡舟治疗一失眠已两年的男性病人,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详查其病由,原为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醒脑起见,常饮浓厚咖啡,习惯成自然,致入夜则精神兴奋不能成寐,昼则头目昏沉,萎靡不振。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14]刘渡舟用黄连12克,黄芩6克,阿胶10克(烊化),白芍12克,鸡子黄2枚。6剂而痊愈。此方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程门雪治心肾不交失眠案中,“程氏以生地、天冬、麦冬、石斛益阴液,益阴即所以以使水滋;茯神、枣仁、合欢花、夜交藤安心神,安神即所以引火下行;钩藤、杭菊、丹皮平肝阳;珍珠母、龙齿既有安神定魄之效,又藏平肝潜平肝潜阳之功。如此则下水上达,上火下伏,阳敛阴藏,坎离交融”。[15]该案滋阴、安神定志、平肝潜阳,理法兼备,统筹兼顾,关注到引起失眠的各个方面,代表了失眠证治的大方向。也有反其道行之达到心肾交通目的的情况。如翟竹亭治一孔姓妇人,前医做治之不效。而翟竹亭诊得心脉、命门脉俱虚细无力,认为此证乃阳虚不能济阴之故,用桂附八味汤加减治疗而得效。方用熟地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12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油桂6克,附子10克,炮姜6克,巴戟天10克,杞果10克,破故纸10克,牛膝10克,炙甘草6克。[16]该案和一般的心肾不交案有很大差别,一般的心肾不交都是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而该案用桂附八珍同样达到了交泰心肾的目的,其立意在于用阳药以济阴,使阴阳平衡,引火归元,自然睡熟。五、讨论心与肾同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两脏不是孤立的存在,彼此之间有合作,有制约,中医学对心肾相关的理论有诸多阐发,据初步归纳总结,中医学内涉及心肾相关的专业术语就有心肾相交、心肾不交、水火既济、阴虚火旺、水气凌心、坎离相交、交通心肾、君相火旺、心肾阳虚、肾虚血瘀等等,从现代的疾病分类来看,中医的心肾相关疾病至少涉及精神情志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心肾不交是最能反映心肾之间病理关系的一个术语,失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除此以外,像遗精、淋浊、阳痿、梦魇、游魂、怔忡、出汗、尿血、崩漏、水肿、惊悸、心痛、等疾病也多多少少与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等心肾相关的生理、病理有关,现代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了心肾相关的疾病谱,诸如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症、心衰等也被纳入进来,很多现象也可以从心肾不交的角度得到解释。通过对睡眠障碍的历代医案分析,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心肾相关的理论,指导其他相通疾病的治疗。&参考文献:[1]刘福友,睡眠障碍中西结合治疗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2 ):153[2]陆峥,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J]. 世界临床药物,):193-195&[3]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2[4]袁颖,“交通心肾”方药略议[J].时珍国医国药,):743-744[5]杨丽.交通心肾药物之探讨[J].光明中医.):[6]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出版社[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张乃修,张聿青医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叶天士.薛生白.缪宜亭[M].三家医案合刻,五洲出版社,1967[11]王士雄,王孟英医案绎注[M].学苑出版社,2009[12]陆以湉,冷庐医话[M].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3]张锡纯原著.王吉匀整编,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解读[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陈明,刘渡舟验案精选[M].学苑出版社,2007[15]上海中医学院编,程门雪医案[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6]翟竹亭,湖岳村叟医案[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本项目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上海市中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资助(ZYSNXD-CC-YJXYY)&第一作者:龚鹏(1975,11-),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杨雪军(1972,5-)男,主要从事中医科研与临床。黄煌经方治疗失眠 (转载)发表者:&13人已访问失眠患者之主观体验:患者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意,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之主观体验(大陆06年,六大城市,成年人57% 有失眠困扰)1、入睡障碍(最少30分钟)2、维持睡眠之障碍(易醒、早醒)3、睡眠时间过短(因人而异)4、熟睡障碍原因:心理、生理(饮食、时差、经期…)、病理(躯体、精神)、药物(麻黄)、环境、原发性对个体之影响→不可胜数经方治失眠之特色:(1)调体质而提高睡眠品质(安神)(2)没有【西药(安眠药)→多为脑神经抑制剂】之副作用→依赖性、次日感觉昏沉一、温胆汤(半夏体质)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乾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胆怯、易惊恐(2)失眠、多噩梦(3)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3、本方非经方 (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主眩悸呕吐)→橘皮竹如汤 (金匮,治呕吐)4、加味方:(1)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2)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3)本方+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4)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心烦不满、卧起不安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2、本方可用于、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4、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5、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6、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7、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1) +甘草→合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2) +桃仁、芒硝、甘草→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3) +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4) +黄连,合三黄解毒汤。主治烦躁而心下痞三、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1、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2、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体质: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③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3、本方临床多合方使用(1) & 合温胆汤→多梦、惊惊、晕眩(2) & 合半夏厚朴汤→咽喉异物、腹胀(3) & 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乏力、胸闷、心悸4、本方既能治失眠,也能治多寐。5、本方适用於特殊体质(肝血虚:消瘦、乾枯、甲错、唇白、易疲,以中老年妇女多见),而不是通治一切失眠症6、主药酸枣仁用量要大(20~30g),炮治不重要。煎煮效果好,故要将酸枣仁捣成粗末再煮四、甘麦大枣汤经方:甘草3两、小麦1升、大枣10枚黄煌方:生甘草6~30g 、小麦30~100g 、大枣15~30g1、古方之镇静剂,煮至妇人脏躁(歇斯底里),喜悲伤欲哭,数伸欠→现代应用于:癔证、神经衰弱、、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农村妇女常见,苦活、社会压力、阶层低…)2、特别适用於小儿夜惊、夜啼、多动症等(啼泣不止等)3、适用患者:多瘦弱(甘草主治)、腹诊多腹直肌拘急4、方中甘草可用至30g;若有浮肿、血压高等副作用(因为血中钠浓度升高),则不宜用大量甘草(但可加利水剂,茯苓、泽泻)5、小麦可用至60~100g,或平时多吃面食(所以北方人性格较开朗)6、本方不常单用,多与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7、脏躁为情志病,故应辅以心理开导五、四逆散经方:(柴胡、芍药、甘草、枳实)→磨成粉黄煌方:柴胡6~12g 、白芍10~20g 、生甘草3~6g 、枳壳10~20g1、本方为解郁方。传统表述:①四逆。②胸腹症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2、本方主治失眠,多为心理压力过大所致。多见于肠易激综合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①疲劳,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 ②对环境过敏,一般为怕风,受凉容易关节疼,头晕,感冒,腹痛,腹泻等。③消化道症状:腹胀痛,便秘或腹泻交作,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咽喉异物感等。④躯体症状:胸闷、心悸、头痛…3、本方+半夏厚朴汤=八味解郁汤,可用于伴有消化道症状之、更年期、神经症4、本方加上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生地=血府逐瘀汤(清,王清任)→顽固性失眠(面青暗,肤乾,脱血,舌暗紫)。体质:精神状态佳,无憔悴萎靡之态,面色青或暗,肌肉坚紧,皮肤干甚至脱屑,舌质暗或紫。可治疗城市白领顽固性失眠,黄褐斑改良→若无腰腿下肢疼痛去牛膝、无咽喉疼痛去桔梗、无出血去生地,名八味活血汤(四逆散+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可调经、去黑斑,多用于脸色中青之城市女性(白领)、易郁六、黄连阿胶汤1、本方为清热除烦止血方。临床表现: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2、伴失眠的疾病,可治:①出血性疾病:崩漏,吐血②躁狂性疾病:精神分裂,焦虑,抑郁等③急性发热性疾病:菌痢,肠伤寒。④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溃结⑤消耗性疾病:糖尿病,等3、指征:①舌红少苔 ②脉细数 ③皮肤粗糙,有脱屑 ④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4、经验提示:黄连用量宜大,煎煮后的药液相当苦,不能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停用。5、加味:出血加生地;腹痛拒按加制军;小腹痛加丹皮。来自:zhengyao && 《失眠经方》有一种失眠表现为上床后怎么也不能睡着 (转载)发表者:&18人已访问顽固性失眠:女贞子30克,酸枣仁15克,石莲子10克,五味子5克,琥珀末(泡)4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午和晚上各服1次。可连服5~7日。黄芪能够治疗入睡困难,有一种失眠表现为上床后怎么也不能睡着,而且白天越劳累晚上越睡不着,此时可用黄芪30克、党参30克一起煮水喝,治疗多例均有良好效果。(适合胖人)黄芪为常见补药,治疗疾病颇多,然而,任何一样东西,能治疗疾病,使用不当,也能导致疾病。所以自己在家使用黄芪,必须注意:(1)急不用黄芪,不管是何种类型之人。(2)慢患者,如果是艮卦之人,出现上述疾病,优先选用黄芪治疗或保健。其它类型患者,不必去试。以防判断不当,反增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坎卦之人,一定要少食或不食黄芪。封髓丹: 黄柏50克,砂仁25克,甘草25克。用中药粉碎机打成粉,一天两、三大勺,热水送下。服用不几日既能安睡。灵枢云:卫气不得入於阴。当留於阳。留於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蹺盛,不得入於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此其常也。失其常则不得静而藏魂。所以目不得瞑也。)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臟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素问云:故目不暝。补其不足。泻其有餘。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半夏汤《灵枢》【来源】《灵枢》卷十。【组成】半夏10克 秫米15克(半夏应为生的,秫米即小黄米,比小米大一点,是粘的。此译文剂量太小,担心不如说的那么见效,原文: 《灵枢》秫米半夏汤:久病不寐者神效,世医鲜用之。秫米(一升)半夏(五合)(注:应各为65克,水每升应为200毫升,一小杯应为100毫升)上用千里长流水八升,扬之万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半夏,炊以苇薪,令竭至一升半,去渣,饮汁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卧,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已也。)【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功用】化痰和胃。【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不寐有二。有病后虚弱。有年高人血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人不寐。虚者, 六君子加枣仁。痰者,灵枢半夏汤。虚劳烦热不得眠。酸枣汤,或酸枣仁一两炒研。水煎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糜。以生地五钱捣汁入。更煮过。时时服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水停心下不得眠。茯苓甘草汤。妇人肥盛多郁不得眠者吐之。从鬱结痰火治。大抵胆气宜静。浊气痰火扰之则不眠。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三钱。炒枣仁一钱五分。立效。盖惊悸健忘失志心风不寐,皆是痰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凉心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顺气为第一义。导痰东加石菖蒲。有寐中觉魂魄飞荡惊悸。通夕不得安眠。是肝虚受邪也,其人易怒。魂不归肝。是以飞扬。独活汤、珍珠母丸。次第服之。喘不得卧。以喘法治之。苏子、橘红、甘草、桔梗、竹茹。厥不得卧。以香港脚法治之。牛膝、丹皮、木通、沉香、观桂。虚劳咳嗽。形脱不得卧。不可治。烦不得卧。诸药不效者。梔子豉汤下朱砂安神丸。不应,用益元散加牛黄。更不应。虚火用事也。补中益气汤下朱砂安神丸。间进六味丸。恆服方效。有病久餘热不止。久不得卧者。六味丸滋其真阴。自然热止安卧矣!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心下硬闷。属宿滞。半夏、白朮、茯苓、川连、枳实。病后,及汗下后。与溃疡不得眠。属胆虚。人参、茯苓、炒枣仁、陈皮、麦冬、圆眼肉为主。有火。脉数口乾。加知母、川连、竹茹。心烦。用炒黑山梔。石顽曰:平人不得卧。多起於劳心思虑。喜怒惊恐。是以举世用补心安神药。鲜克有效。曷知五志不伸。往往生痰聚饮。饮聚於胆,则胆寒肝热,故魂不归肝而不得卧。是以内经用半夏汤涤其痰饮,则阴阳自通,其卧立至。一少年因恐虑两月不卧。服安神补心药无算。余与温胆汤倍半夏、柴胡。一剂顿卧两昼夜。竟尔霍然。复有一人遗精烦扰不得卧。与六味丸料加枣仁。数服而安寝如常。更有一人。溃疡久不收敛而不得卧。疡医不能疗。令用大剂十全大补而安。大抵因病不得卧。当详所因,亦不专主胆病也。多卧经云:卒然多卧者。邪气客於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於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一两炒为末。醇酒调服。胆实多卧。热也。酸枣仁一两生为末。茶清调服。嗜卧东垣云:脉缓怠惰。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此湿胜。从胃苓汤。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虚也。六君子加曲、 、山楂。时值秋燥。怠惰嗜卧。兼见。洒淅恶寒。不嗜食者,此阳气不伸也。升阳益胃汤。魂不入肝则不寐,方用解郁安神汤加减 (转载)发表者:&10人已访问肝气郁结《血证论?卧寐》曰:“病不寐者,肝藏魂……魂不入肝则不寐。”吾师认为肝为刚脏,主疏泄,主谋虑, 性喜条达,藏血而舍魂。若七情过激,思虑过度,肝郁气滞,气血转枢不利,欲伸不达,内扰神志,魂不安藏,而致失眠。症见:不寐少寐,甚则彻夜不寐,多梦易醒,心烦易怒,坐卧不宁,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以疏肝解郁,除烦安神。方用解郁安神汤加减,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郁金行气解郁;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香附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夜交藤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失眠、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因素。其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在西方国家,高达1/3的人群在其一生的某个时期都曾有过一次发作,15%至20%的人可诊断为慢性。WHO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 年,由失眠、造成的功能残疾患者的人数将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首都失眠康复网将带您一起来了解失眠、,帮助你走出失眠、… …目前国内中医学界对失眠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已有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汉德利中医药研究院失眠诊疗中心的专家在此顽症的治疗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种具有舒肝理气、补肾益脑、养心安神、降胃柔肝,调节人体睡眠节律,促进脑细胞的分裂与代谢,修复已损伤的睡眠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睡眠,彻底治愈失眠症的纯中药组方系列“调气安神汤、解郁安神汤、养心安神汤、养神汤、清神汤”研制成功。此系列纯中药组方通过临床实验,几十年内已成功治愈患者20余万人。很多参与此组方临床治疗的专家们这样分析:纯中药组方系列“调气安神汤、解郁安神汤、养心安神汤、养神汤、清神汤”确实开创了失眠治疗的新纪元,确实达到了固本培元,标本兼治之功效。以往的药物在治疗上有效率达40%就很高了,其治愈率达93%以上,在失眠症治疗史上创造了奇迹。一、“调气安神汤、解郁安神汤、养心安神汤、养神汤、清神汤”主要成份和作用1、调气安神汤主要成分:生地、天冬、枸杞、菖蒲等。作用:清热理痰,养阴安神。2、解郁安神汤主要成分:柴胡、麦芽、茯苓、元参等。作用:舒肝健脾,养阴安神。3、养心安神汤主要成分:龙眼肉、肉桂、熟地、远志等。作用:温养心神,育阴安神。4、养神汤主要成分:枸杞、芋肉、白芍、远志等。作用:滋本固元,安养心神。5、清神汤主要成分:柏子仁、龙眼肉、菖蒲、瓜蒌等。作用:利痰开窍,定心安魂二、"调气安神汤、解郁安神汤、养心安神汤、养神汤、清神汤"的特点与优势1. 配方合理:专家组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情的失眠人,研究起病原因、季节特征、年龄特征,及预防,并结合世情(竞争力大,心难的安宁)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脏腑功能情况将病人分成几种证型,根据证型配方,临床再依病情加减,最大程度上让配方适应病情,达到最高治愈率.2. 注重治本:专家组分析的不是病情的表象,而是着眼在表象后的根本原因,即脏腑的偏胜偏衰,寒热虚实,真正达到治本,彻底消除失眠困扰。3. 兼顾治标:睡眠是人身心灵得以休息的时间,睡眠不好会影响脏腑功能,脏腑功能的 偏胜偏衰,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彻夜不眠。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保证睡眠,以促进脏腑功能恢复。达到双赢效果。4. 整体修复:标本兼治,脏腑功能得以恢复,其他诸证都得以减轻。从整体上提高了生活质量。5.提高整体免疫力:失眠人大多都有心肝郁热,“没有内热,不感外寒”所以病人常常外感,祛除心肝郁热同时又兼顾脾胃,不仅提高睡眠质量,也整体上提高了身提高了身体免疫力”.来自:雨后观山 静夜听钟 && 《失眠》陈宝贵临证经验 敛魂静神法治疗不寐 (转载)发表者:&280人已访问作者:王达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敛魂静神法是指运用敛肝魂、养肝血的方法加之养心健脾之策,来达到肝魂舍、肝血充而使肝魂得归、心神得静的治疗方法。陈宝贵教授治疗不寐常用此法,效果满意。  病因病机   陈宝贵教授认为,不寐,尤其以噩梦纷纭症状明显者,多为久虚之人,复受七情所累,血不舍魂,则寐难安稳。《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指出:“气血冲 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七情所伤,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火灼阴血,致血虚不荣,魂宅空虚,肝魂飞散。相火妄动,炼液 为痰,痰火交阻,上扰清窍,则噩梦纷纭,意乱心烦,心神不安。正如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卷上中所说:“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 荣,则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  神魂不安证,临床症状多见失眠多梦,噩梦易惊,烦躁易怒,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头目眩晕,多愁善感,咽干口燥,甚则疑虑妄想,惊悸夜游,哭笑喜怒无常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遣方用药   陈宝贵教授临床运用“敛魂静神法”治疗神魂不安证之不寐的常用方剂为:生龙骨、白芍、菖蒲、远志、灵芝、合欢皮、枣仁、郁金、沉香、女贞子、旱莲草、甘 草。其中生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涩肠益肾,安魂镇惊,辟邪解毒,治多梦纷纭(《本草从新》)。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收汗。成无己言:“芍药之酸收,敛 津液而益荣(《注解伤寒论》)。”上二味敛魂养血为君。菖蒲和远志化痰宁心;灵芝、合欢皮、枣仁养心敛汗、解郁安神;郁金、沉香行气活血;女贞子和旱莲草 滋水涵木。上八味为臣。陈皮和茯苓健脾利湿和胃为佐,甘草调和全方为使。全方共奏调肝敛魂,养心静神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在于:1.选 药精准,多入心肝。本方所选药材多入心、肝二经,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如君药中,生龙骨入心、肝经,白芍入肝经。臣药中菖蒲、远志、灵芝、合欢皮、枣仁皆 入心或肝经。肝体阴而用阳,二味君药,生龙骨敛肝魂,白芍养肝血。一敛一补,凸显出陈宝贵教授针对肝之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遣方用药之精准。2.辛酸并用, 散收相宜。本方中龙骨、白芍、枣仁酸涩收敛,菖蒲、沉香、远志、郁金辛香走窜,开阖之间,养肝体以安肝魂,调肝用以复疏泄。收放自如,以重建肝之生理功 能。3.敛肝静心,君臣归位。本方用生龙骨、白芍和枣仁敛肝舍魂、养血柔肝,用菖蒲、远志、灵芝、合欢皮,芳香开窍、养心静神。使将军之官归其肝位,勿上 扰心君;使君主之官正其帅位,可统摄诸将。  若心烦不眠,属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较甚者,加生地黄、玄参、赤芍等,以养血滋阴清热;兼见盗 汗甚者,加五味子、浮小麦以安神敛汗;心悸较重者,加龙齿、龟甲、珍珠母等以镇惊安神;如精神抑郁,心烦不眠较甚者,可合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以缓肝安神解 郁;若肝胃不和者,加佛手、香橼、陈皮、茯苓等。  典型验案  姜某,女,53岁。日初诊。   主因失眠1年,加重3天就诊。患者1年前因患子宫肌瘤出血量大,行子宫全切术,而后出现失眠、时有汗出、潮热、心悸、眩晕、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曾在门 诊查心电图示:冠脉供血不足,甲状腺功能全项正常。曾服用中药调理,症状时有反复,未有明显好转。3天前因在小区中散步被狗扑倒受到惊吓,而后失眠,现心 中恐惧怕人,自觉有人欲加害自己,入睡困难,噩梦频频,时有惊醒,精神恍惚,自汗盗汗,潮热,心悸,心烦易怒,胁肋胀满,大小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脉 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时高时低,基本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服用科素亚50毫克/日维持。陈宝贵教授诊断此人乃心肝两虚,魂扰神明之不 寐,神魂不安证。西医诊断为失眠。治宜敛魂静神法。  方用:生龙骨30克,白芍30克,赤芍15克,沉香10克,菖蒲30克,远志5克,灵芝15克,合欢皮15克,枣仁15克,郁金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浮小麦20克,五味子5克,甘草10克。7剂,日1剂,水煎600毫升,分3次早、中、晚饭后温服。  日复诊。患者经服上药7剂后睡眠时间延长,噩梦较前减少,汗出潮热减轻,仍觉心中烦躁恐惧,舌偏红苔黄,脉弦细。血压140/80毫米汞柱。前方加胆南星10克,佛手20克。继服14剂,煎服方法同前。  日三诊。患者前述症状大为改善,与人交往已如常态,汗出好转,舌淡红,苔薄白微黄,遂去胆南星,浮小麦、佛手减至10克。继服14剂。经电话随访,痊愈。   按:本病乃心肝血虚日久,心不藏神,肝不舍魂,再加之受到惊吓,神魂颠倒,不归其宅。虚者肝血不足,则魂不能守舍,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阴血虚而生内 热,虚热上扰则心神不宁,故见夜卧不安。肝、心为子母之脏,肝血不足,母令子虚,心失所养,则见心悸不安;肝阴不足,阴不敛阳,则肝阳上亢,阳升风动,清 空被扰,故见头晕目眩;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迫津外泄,故自汗盗汗;舌红,脉弦细,均为心肝血虚,阴虚内热之象。本法临床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神经衰弱、高 血压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年期综合征及精神障碍如忧郁症、焦虑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妄想型等证属神魂不安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日本汉方医学治疗失眠症 (转载)发表者:&14人已访问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国的中医学,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医学在日本发展成为汉方医学,与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差异。其有两点是非常显著的,一是日本汉方医学讲究的汤证论,即一定的固定方药适用于特定的腹证和症状;第二点是日本汉方医学用药量普遍较小,而且多为成药散剂。在失眠的治疗上,其分类也与中医不同。日本汉方医学把不眠症看作是病态,而把失眠症却认为是半健康症状。现将其治疗分述如下。   (1)不眠症的治疗   ①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用于面色好,有上火现象,情绪容易亢奋的失眠患者。高血压、更年期障碍等疾病,伴有失眠者,可应用本方。   ②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甘草、生姜):本方常应用于大病后失眠者;连续不休息地工作,以致疲劳,神经过敏,稍微受惊即失眠者;有气郁症状,神经非极度疲劳而不得安眠者。   ③甘草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大枣、黄连):本方用于失眠症的目标是: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等。   ④加味归脾汤(柴胡、山栀、人参、白术、茯苓、酸枣仁、龙眼肉、黄芪、当归、远志、甘草、木香、大枣、干生姜):本方用于有贫血、健忘、动悸、神经过敏的失眠患者,不是只限于老人用,凡胃肠虚弱、面色不好、腹诊脉诊均无力、情绪低沉的失眠患者,均可应用。   ⑤竹茹温胆汤(温胆汤中加竹茹):用于咳嗽、痰多的失眠者。例如热退后,咳痰多而失眠,即可用之。   ⑥酸枣仁汤(药物组成见辨证论治肝胆两虚证中):本方可用于心身疲劳而失眠者。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体虚者,夜间失眠用此方效果较好。 ⑦清心莲子饮(莲肉、麦门冬、茯苓、车前子、黄芩、人参、黄芪、地骨皮、甘草)、猪苓汤(茯苓、猪苓、泽泻、滑石、阿胶):用于胃肠不太健康人的失眠。或用于有梦遗、失精、尿道不畅、小便淋沥等现象的失眠患者。   ⑧三物黄芩汤(黄芩、苦参、干地黄):本方用于入夜上床,手足心即发热,伴有心烦的失眠患者。用方指征是:手足心烦热失眠。  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龙骨、牡蛎等):用于体质一直肥满、壮实,有神经过敏的失眠患者。其患者多伴有上腹部胀满,胸胁苦满,脐部动悸亢进,等症。&⑨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桂枝、芍药、大黄等):用于夜间腹胀而失眠者。   (2)失眠症的治疗   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身体强壮,胸胁苦满,脐上可触及动悸,⑨肩凝,口苦或粘,,多梦的失眠,患者总觉得腰以下重。   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甘草、龙骨、牡蛎):与上方证同,但不而易冲动者。  ③三黄泻心汤:用于体力中等或稍强的失眠。患者经常有血上涌于头部的感觉,冲动,心绪不宁,心窝部不适,。   ④黄连解毒汤:与三黄泻心汤证相似,但体力稍弱为虚实间证,一般不。   ⑤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卵黄):此为虚证方,临床表现与三黄泻心汤证相似。   ⑥竹茹温胆汤:用于长期有支气管炎等的病证,身体衰弱,非常疲乏,咳痰多而晚上失眠者。   ⑦归脾汤:用于身体衰弱,易疲乏,有贫血倾向,精神,易惊胆怯,注意小事的失眠患者。   ⑧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茯苓、陈皮、苍术、麦芽、天麻、神曲、黄芪、人参、泽泻、黄柏、干姜、生姜):用于偏虚之人,胃肠弱,白天饭后随便入睡,晚上却非常清醒而失眠者。用本方胃肠病变和失眠都能好转。   ⑨甘草泻心汤:用于胃肠弱,心窝部胀,经常腹中咕咕作响,或常腹泻,嗳气,心绪不宁的失眠者。   &⑩ 猪苓汤:用于口渴,尿意减少而失眠者。   &11 清心莲子饮:用于猪苓汤而胃部不适,食欲减退者。   此外,日本著名医家藤平健认为,无论虚实失眠者,用朱砂安神丸都有效*失眠症的中医说法(中医养生法)全网发布: 14:33&发表者:&15319人已访问症在古老的中医里叫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症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眠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还有虽睡却多梦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症亦可单独出现,也可与、眩晕、心悸、健忘等同时出现。今人与古人相比,受症伤害的更普遍,更广泛,也更严重。导致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起居失常。生活缺乏规律,不按时作息;或劳逸失度,忙闲不均,忙时通宵夜战,闲时卧床不起,导致生物钟紊乱,自主节律失调,破坏了正常睡眠节律。(2)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水,火性上炎、扰动心神,神不安则卧不寐,或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心血暗耗,加之脾不生血,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夜难入眠。(3)体虚久病。素体虚弱,或久病之后耗伤肾阴,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下暖肾水,心贤不交,心火独亢,热忧神明,故难寐。(4)食欲不节。暴饮暴食,胃肠受损,胃脘胀痛,心神不宁;或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滞于中,痰热上拢,胃气不和,以致不能入睡。(5)环境恶劣。不良的卧室环境,如噪音频频、空气秽浊、蚊蝇骚扰、强光刺激、冷暖过度,以及地域时差的变化,均可导致情绪不稳、心神不宁,导致。症治疗的方法不少。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而又经临床反复验证是卓有成效的方法。1.&心理调整法谁都会遇上难以入睡,或醒后不能再眠,甚至彻夜难眠的时候,即使是那些睡眠状态一向很好,上床落枕就能入睡的人,也会遇到偶尔。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得症,而有的人却得了症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症患者的“即刻如愿”思想在作崇。一旦遇上难以入睡,顿时焦躁起来,“完了,今天晚上我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躁,心情也越来越烦,果然整夜都没有合眼。到了第二天黄昏,症患者又为自己的睡眠问题担心起来,心想:“天啊,今晚我可不能再了!否则,我就一切全完了!”结果,情况比昨晚更糟,不仅彻夜难眠,而且还心慌。!从此染上了症。为了克服症,症患者也许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寻求解脱的方法,甚至四处求医。他们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但却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他们即刻如愿,以致他们完全心灰意冷,甚至止步不前。心理调整法就是要症患者放弃“即刻如愿”的要求。患者本人也许有过这种体验,折腾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凌晨,心想:“这一夜就这么过去了,想睡也睡不成了。”不再强迫自己入睡,结果睡着了。具体操作方法,就是上床以后不要强迫自己入睡,而是下决心不睡,因为已经有好长时间都没有睡了,也就不怕多今天一个晚上,一旦你真的下了这个决心,不再强迫自己马上入睡,放弃即刻如愿的想法,结果,不知不觉的你就睡着了。其实,我们的大脑二十四小时不休息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有一位作曲家告诉我,他从30岁开始,已经10多年了,最初对还挺恐惧的,后来也就不以然了,感觉还可以,并不觉得会影响他作曲的灵感。的确,我们没有必要对感到恐惧。世上有不吃饭饿死的,有不喝水渴死的,有不呼吸窒息而死的,古往今来却没有听说有谁不睡觉困死的,等你真的困死了的时候,你已经睡着了。有一位症患者告诉我,她就是这么想的,不再服安眠药入睡,而是下决心不睡觉,让自己困死,难受了两天,她挺过去了,第三天她睡着了。2.&自我导引法自我导引法就是上床以后,患者默念导语,逐步诱导自己进入睡眠态。操作时,患者以舒适的姿势仰卧于床,松开紧身的衣服、首饰,全身放松。自我导引导法的导语如下:深沉平衡的呼吸,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随着导语积极体验自己的感觉:⑴我的双手、双臂沉重而发热(5遍)⑵我的双腿、双脚沉重而发热(5遍)⑶我的腹部暖和、舒服(如患者有溃疡病则省略,5遍)⑷我的呼吸深沉而平衡(5遍)⑸我的心跳平衡而有规则(10遍)⑹我的眼皮越来越沉重(10遍)⑺我的眼睛睁不开了(5遍)⑻我的大脑开始模糊不清(5遍)⑼我的额头冰凉(10遍)⑽我的全身越来越放松(5遍)⑾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我的全身(5遍)⑿什么也用不着想了,安心地入睡吧(5遍)⒀我的头脑越来越模糊不清了(10遍)⒁什么也不想了,脑子都空了(10遍)⒂我要睡了……如果你感到默念不行,可事先录好音,到要睡时放录音。念的时候节奏一定要很慢。临床案例表明,自我导引法对医治顽固的症也有较好的疗效。3.&站桩养生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症往往是由于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功能失常而呈亢进状态。肝藏血,肝气升发大过,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以至于躺下,感觉脑子热烘烘的,胡思乱想,一刻也静不下来,故而难以入睡。站桩养生功则可改善肝的疏泄功能,使热毒随血下行到脚心,再由涌泉穴排泄出去,以达到上虚下实的功效。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下元充沛,只有做到上虚下实,才能达到心安神静,浑身感觉舒适的目的,从而改善人的睡眠。如果你昨晚,整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可按上述方法站一刻钟或半小时,你会突然间有一种释然感,就如昨晚熟睡了8个小时一样,连续站桩几天,只要做到松静自然,操练方法正确,即使是顽固的症亦可治愈。有一位老板,四十岁出头,经营一家科技公司。他上大学时就患上了轻度神经衰弱,对睡眠的环境很讲究。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打工,干了七八年,便自己出来创办了一家公司,由于压力过大,染上了症。他服过安眠药,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后求医于我,我建议他可尝试一下站桩养生功。他第一次做,站桩半小时,感觉很舒服,当晚就瞅着了,站桩一个星期,神经衰弱的所有症状消失了。4.&中医治疗法对极少数患者,服用养生茶可能效果不明显。根据中医诊断,这极少数症患者均属实证。实证患者大体分两类情况:第一类则因肝郁化火。其证候包括: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分析:本证多因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肝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肝火偏旺,则易噪易怒。火热上扰,故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均为热象。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肝经湿热;当归、生地养血和肝;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可加朱获神、龙骨、牡蛎以镇心安神,如胸闷肋胀,善大息者,加郁金、香附之类以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彻夜失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