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说中医《伤寒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pdf_百度知道
大小:23.9 MB
所需财富值:0
已经过百度安全检测,请放心下载中医药学《伤寒论》--郝万山(全)
本专辑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四大经典《伤寒论》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广泛用于中医本硕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受好评。
讲义参考五版、六版《伤寒论》:
分为概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和差后病等九部分。除概论以专题方式概括讲授《伤寒论》的作者、成书背景、流传沿革、内容贡献、辨证方法、治则治法及其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以外,其他部分,皆以讲授原文为主线,对每个条文的本义、引申义、后世发挥、学术意义、临床价值、当代应用经验以及研究成果等,进行讲授。在讲授过程中,既介绍了其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也剖析了其辨证、用方的思路和方法。
《伤寒论》此书相关的内容请移步:;;。
西东视频中医相关视频教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页面视频为专辑示范教程,本专辑更多教程请点击视频下方的节目列表观看。
西东网主站上有本视频教程的相关资料可以下载。详细参看:
将此教程分享到:
同专题视频
怎样下载?
医学课程计得很好,但不知如何下载?
西东网主站上有本视频教程的相关资料可以下载。详细参看:
. Some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号【读书疑问】学习《郝万山讲伤寒论》发现的问题【中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7,698贴子:
【读书疑问】学习《郝万山讲伤寒论》发现的问题收藏
目前不管是学院派的中医学子还是自学的中医爱好者,都以《郝万山讲伤寒论》为学习《伤寒论》的入门,本人也不例外。应该承认郝老师对《伤寒论》的讲解通俗易懂、结合临床、旁征博引,确实是学习《伤寒论》的精品课程。但是随着本人对《伤寒论》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我发现郝老师讲解的很多地方都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正如郝老师在讲解前所说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遗憾的创作,每一节课都是一次遗憾的讲演”!1、第一个问题:郝万山为了突出六经辨证的重要性,故意贬低了脏腑经络辩证的重要性这是郝万山的原话: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是张仲景根据临床客观实际,一条一条把病例摆在这里之后分类的。他所写的内容,都见于临床。而后世医家,他的脏腑经络辩证,他不一定来自临床实际,是坐在屋子里,分析了大量资料以后,在他的脑子里想像的某一个脏腑,应当有寒,应当有热,应当有虚,应当有实,他们的寒热虚实都用什么方子,这么罗列出来的。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大约65岁。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伤寒杂病论》仲景原序:余宗族素多,尚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论》的成书肯定在公元200年之后。因为建安纪年是公元196年,建安纪年再过十稔就是公元206年,现在是犹未十稔就是说还没到公元206年,这时候仲景大概56岁。这时候仲景对伤寒的研究还没有达到理论成熟的高峰,否则也不至于让二百宗族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那么问题来了:张仲景在50多岁到60多岁的十年间,他可能根据临床客观实际,一条一条把病例摆在这里之后分类而写成《伤寒杂病论》吗?其实张仲景在原序中讲得非常明白:《伤寒杂病论》是总结前人的成果——“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所以说《伤寒杂病论》也不一定全部来自临床实际,也是张仲景坐在屋子里,分析了大量临床资料以后,在他的脑子里想像着某一个六经病,应当有寒,应当有热,应当有虚,应当有实,他们的寒热虚实都用什么方子,这么罗列出来的。我不知道郝老师为什么要不顾事实,厚此而薄彼?
中医执业医师各省实践技能考试时间公布,考试注意事项,应试技巧,备考指南点击查询!
看过《伤寒杂病论》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实:《伤寒杂病论》中从来没有出现“六经”、“辨证”这些字眼,仲景只是把自己和前人的经验心得分门别类地记录了下来,还没有上升到六经辨证的理论高度。分门别类是很多医家记录病案和心得的自然方法,其他医家和张仲景的区别只是:张仲景一门专攻伤寒,而且获得了大量的临床数据样本。张仲景在没有写成《伤寒杂病论》之前,肯定也掌握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的方法,因为《中藏经》就是脏腑辨证的代表作,传说是和张仲景同一时代的华佗的代表作。另外,比《伤寒杂病论》成书更早的《黄帝内经》里面就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的理论基础。不管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还是六经辨证,都是后世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而且它们之间密切相关,不可分离:脏腑辨证是辨证方法之一,是各种辨证的核心。它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也可以说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脏腑辨证主要应用于杂病,又是其他各种辨证的基础。八纲辨证,是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互相补充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深入和细化。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疾病的诊断上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
伤寒论所载药方大量借鉴 伊尹的汤液经 张仲景处于乱世 自己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最大的贡献就是 证方合一 把古人的方和证联系起来
其实这个道理简单一推理就能明白。临床者,出名于当世;立书者,流芳于身后。叶天士是一个特例,当世闻名是因其医术高明,流芳后世是因弟子整理著书。无论是汉史还是通鉴,张机之名皆不著,如其在世时大搞临床、百治百效,肯定是一代名医而天下皆知了,其神乎其神的医案,无论是正册野史必有记载。试问有任何渠道能看到仲景医案吗?想来仲景当时即便搞临床,也许很多时候是一个旁观者、收集者、总结者、归纳者,因理而著书之可能性较大,全来自其亲身临床的可能性反而值得商榷。
以后应当大力发展脏腑经络辨证与现在的解剖学相联系 既客观又一目了然
仲景是伊尹神农学派的传人,他是不可能用歧伯黄帝学派的脏腑辨证的,否则,那不是欺师灭祖吗?
脏腑经络学说是张仲景诊断治疗杂病、外科病和妇产科病的特色,是理论上的辨证核心。请看在《伤寒杂病论》的后半部分——《金匮要略》,张仲景是如何应用脏腑经络的辨证方法的:如将中风病分为中脏腑、中经络,然后每一个病都要落实到某一个脏腑里面;水气病也有五脏水,水在五脏;痰饮病有五脏饮;第十一篇的五脏风寒积聚病篇,有肝着、脾约、肾着这些病。这些都是讲对疾病一定要落实到某一个脏腑,判断是属于寒热虚实的哪一种,这个是辨证的时候要明确的。张仲景把《脏腑经络病篇》放到《金匮要略》的前面,就是为了强调脏腑经络辨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学术思想!我们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很多病人表现的症状是就脾胃的症状,嗳气、腹胀、胃痛、胃脘痛、不想吃,可是我们见到这个脾胃症状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有没有肝气郁结,烦躁易怒、头晕头痛这些肝气郁滞的症状。脏腑经络的辨证使我们明白了脏腑的病变,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伤寒论是阴阳辩证属于无藏府经络营卫精神辩证属于空西医属于色
2018中医执业医师各科章节练习+易错题库+模拟试题+来学题库注册下载更多资料,点击查询考前信息,考试安排,
能治病就是好医生,管它是六经辩证,还是藏腑辩证,华佗就是藏腑的,有谁敢说医术比华佗强的,李东桓也不是六经辩证,好像说到医术也没几个比李东桓强的,所以治病治病,治好病管它啥六经还算藏腑,管它伤寒还是内经
现在有十多种辩证方法,各有特点,它就是某一个流派自己总结出来的感觉最拿手的自认为能抓住病机的方法,只要能对人从八个方面准确定位,就可以。为什么脏腑辩证用的多,大方脉多啊。扶阳派为什么被诟多,温病派多啊。
如果郝万山老师说的是错的怎么没人 反驳他呢
经方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证体系中医学派之一,其代表著作是《汤液经法》、《伤寒论》等,其主要特点是用六经辨证(而不用脏腑辨证)。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是继承和发展了经方方证和理论,张仲景是经方的杰出传人。
功力深厚问题吧!做为老师也主要是说文解字,有道还很会说的很难碰到的,老师作为引路人,当你的功力更深了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学中医发现不了问题才是真问题,各种名相就如五行相生相克,道悟了才能理解五行的深层次意思!
好吧,不管怎么说,六经辨证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证体系,这也是六经辨证和其他辨证方法的本质区别,是六经辨证的魅力所在!刘渡舟老师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说治病就像一个邮递员在送信,八纲辩证和其他辨证方法只是告诉你去哪个街道?到底是哪个门牌号码呢?它没有告诉你。你要想把这封信直接送给收信人,你还必须要知道门牌号码,而六经辩证就指明了门牌号码(方证相对),指明了这是一个太阳伤寒表实症,你就可以用麻黄汤来治疗;这是一个阳明腑实症的,以热胜为主,而腑气不畅的症候,那么你就会用调味承气汤来治疗。所以八纲辩证和其他辨证方法只是一个辨证提纲,在临床上不能够具体地指导用方。下面举一个案例说明几种辨证方法的实际区别:张某,女,28岁。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咳嗽2月余。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大、小便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讨论:本案为临证常见病。对本案的辨证论治,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1.用脏腑辨证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舌质偏暗,舌苔不腻,脉象显细,可辨为肺阴虚证;咳嗽呈阵发性,考虑风邪内滞;纳可、便调,说明脾胃无损,病在上焦。治疗可以考虑以养肺阴为主,兼祛风邪。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我们还可以这样辨:病症为咳嗽,病起于空腹饮冷,属冷饮伤肺,肺气上逆。晚上咳甚属肺寒,胸憋为胸阳不展,口干为肺不布津。脉沉主里,细弦主饮停、饮郁。综合分析,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治疗当以温化肺家寒饮为法。治疗选方,如考虑到咳嗽呈阵发性,夹有风邪,可选用小青龙汤;如只考虑温化寒饮,恢复肺气宣降,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2.用六经辨证 咳嗽日久,晚上较甚,脉象沉而不浮,病变不当在三阳,应在三阴。在三阴病中,既没有典型的“腹满”、“自利”之太阴病,也没有“但欲寐”之少阴病,更没有“厥热胜复”之厥阴病。那么,究竟该属六病中的哪一病呢?也许有人会说,脉证表现不典型是因为夹了饮邪。那么,饮邪是如何辨出来的?显然单单依据脉象见弦是不够的。有人又说,脉象见弦结合久咳,就可辨出饮邪,因久咳多见肺家寒饮。这种辨证仍属于猜测,凭经验推断,仍然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还有,即使辨出饮邪,还必须继续辨出三阴三阳六病中属于哪一病合并了饮邪。也许有人会说,那还需要辨吗,那不明摆着是一小青龙汤证嘛!这不属于典型的六经辨证法,这属于方证对应法。3.用方证对应 本案用方证对应的思维凭直观感觉很容易辨证为小青龙汤证。唯一不太支持的是,小青龙汤证当有清稀痰,而不是无痰;小青龙汤证脉象当浮或偏浮,而不应沉。但采用方证排除法,如果找不到较小青龙汤证更为合适的方证时,可以辨为疑似小青龙汤证,先试用小青龙汤治疗以观变化。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案用六经辨证难度较大。用脏腑辨证和方证对应两种方法,所用方剂是不一样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从临床实践来看,本案用脏腑辨证法,选用养阴清肺汤和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两方治疗,都是可以短期见效的,但都不可能治愈。前者留邪、闭邪,会使病程继续延长;后者见效稍慢(较小青龙汤方),且很快会出现口干、咽燥等反应。本案选用小青龙汤方,应当是最恰当的选方。
上面那个案例的实际治疗过程如下: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治以温化寒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3g,桂枝3g,干姜3g,细辛3g,姜半夏9g,生白芍9g,五味子9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日二诊:上方服1剂,咳嗽即明显减轻。现症见咽干、偶咳,舌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化寒饮佐以利咽。处方:生麻黄3g,炒杏仁12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9g,射干12g,桔梗12g,生甘草6g。5剂,水煎服。药后无不适,停药。
我是初学者也是事后说点想法,三阳伤气,三阴伤精。而这个例大小便正常所以觉得伤不在精,血液循环没大问题不在阴。胸闷说明体内缺水,气足而湿不够,而且晚上严重说明体寒而燥。选能生内热布扬湿气的方子。我乱说的,只想表明一个观点,中医症状或许能用西医的知识解说!
只是讲伤寒而伤寒 突出个重点而已 后人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前进
你既然有实践经验不妨效仿古贤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
这贴好啊又射了痛苦和老奇一脸精
楼主干一杯
看到了楼主对待中医的用功,很是欣慰,张仲景是经方医圣,是中医长河中最闪亮点,讫今千年无后人可及。郝万山虽是后世医家,但也难以超过仲景天人圣才的呀。
学习要兼收并蓄,才能青出蓝胜于蓝。
张仲景对之前的医学进行了归纳总结,而后世之医就象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各说各话。伤寒论中只有新加汤是张仲景自创的,其余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伤寒论的序文不是仲景自己写的,是王老头自己加上的。伤寒论和内经是两个体系,它来自汤液经。
临床诊疗,不必拘于六经辨证,也不必拘于脏腑辨证。“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样的疾病,适宜什么样的方和药。最大限度地去适应病情需要。遣药组方,贵在灵活变通。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六经?什么是六经辩证?古人的一种说法有时往往放在不同的事物上,就有不同的解释,是不是我们现代人的脑袋太复杂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您好,欢迎来到119G网盘!请登录 |
和万千网友分享文档资料
当前已有5649565个文件
本类周下载排行榜
当前位置:-&
郝万山《伤寒论》教学片(1—70全集).rar
上传用户:
文件标签:,,,,
文件大小:1.5KB
文件类型:.rar
上传时间: 23:13:35
上传者IP:27.186.*.*
内容监督:
SHA1值:95AF1901FEFE485E5EF9
文件状态:已分享
119G免费网盘,注册即可享用119G以上永久大容量免费网络硬盘空间。
下载链接:
HTML代码:
论坛代码:
文件下载地址
用户其他文件优酷郝万山伤寒论_中华视频大全
时长:42:34
时长:42:40
时长:51:05
时长:50:37
时长:45:59
时长:41:43
时长:45:51
时长:57:41
时长:43:25
时长:45:45
时长:52:41
时长:51:33
时长:45:59
时长:51:18
时长:51:16
时长:52:52
时长:43:27
时长:43:28
时长:53: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郝万山说中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