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反复溃疡的原因口腔溃疡tdte

反复口腔溃疡警惕白塞病--《健康天地》2008年04期
反复口腔溃疡警惕白塞病
【摘要】:正专家表示,白塞病早诊早治效果好,一般来说,未累及到内脏的白塞病预后较好。反之,则较为凶险。白塞病的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大类。中医中药对减轻和控制病情也有帮助。35岁的张小姐,近三年来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每次2~4个,每月发作1~2次。虽然频繁发作,但是工作繁忙的张小姐一直认为口腔溃疡是个小毛病,所以一直都按单纯的口腔溃疡进行治疗,直到前几天,张小姐抽空去医院做了一次全
【关键词】:
【分类号】:R597.9【正文快照】:
家表示,白塞病早诊早治效果好,一般来说,未累及到内脏的白塞病预后较好。反之,则较为凶险。白塞病的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大类。中医中药对减轻和控制病情也有帮助。35岁的张小姐,近三年来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每次2一4个,每月发作1一2次。虽然频繁发作,但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建军;;[J];食品与健康;2011年08期
;[J];养生大世界(B版);2011年07期
罗思岳;崔晓光;;[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6期
;[J];医药与保健;2011年07期
徐蓉;;[J];现代养生;2011年13期
李文;;[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李珊;王伟;;[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8期
刘安全;;[J];北方药学;2011年04期
安琦;马飞燕;余咏;;[J];陕西中医;2011年07期
郭海旺;;[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冼宜;初洁秋;;[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安艳瑜;;[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王英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张芃;王萍;;[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葛来安;;[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葛来安;;[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胡启煜;;[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杨怀珠;;[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陈宁;管剑龙;;[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元康;;[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新慧(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李典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本报特约记者 陈亚伟;[N];健康时报;2003年
王豪;[N];民族医药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叶依;[N];健康时报;2003年
王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河北省宁晋县李源草医堂中医门诊
李源;[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考希良;[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于慧杰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市中医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薛鸾;[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国富;[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郑薇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金春林;[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樊超;[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尚英彬;[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杨竹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颜淑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张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赵冬梅;[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刘少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许琼芬;[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高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文政;[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庞海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王亚敏;[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周妍;[D];河北大学;2010年
陈立华;[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石宇;[D];河北大学;2010年
俞碧君;[D];浙江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_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_医学百科
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fù fā xìng kǒu qiāng ā fú tā kuì yáng2 英文参考recurrent oral aphthaeRecurrent aphthous ulcer3 概述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类疾病,祖国早有记载,归入“”范围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因具有明显的感,故冠之以希腊文“阿弗他”——灼痛。同义名有:(recurrent oral ulcer,ROU),,(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等。
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为性复发,但又有自限性,即多在1~2周内,愈后多不留。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进展达顶峰时有剧烈的自发性烧灼样,遇加重。频繁反复发作期多局限于某一年龄段,如青少年时期或期女性或后。根据溃疡、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和样溃疡三种。
由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的复杂,存在明显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因而治疗虽多,但疗效均不。临床上经过结合全身治疗可延长其间歇期,缩短其发作期,但很难根治。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为主要原则。全身治疗以病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为主要原则。复
预防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需摸索复发规律,寻找复发诱因,避免和减少诱发因素的刺激。调节生活工作节律,调摄,均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4 疾病名称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5 英文名称recurrent oral aphthae6 别名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ecurrent oral ulcer7 分类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8 ICD号K12.09 病因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报道的发病因素甚多,但尚无统一的确切说法。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结果。9.1 免疫因素(1)异常:细胞免疫主要是指介导的。细胞免疫主要由两类不同的亚类参与,一类是毒T细胞(CTL),另一类是迟发型超敏T细胞(TDTH)。前者通过的破坏,后者通过分泌引起非特异性细胞在特定部位集聚。因此,与细胞免疫有关的关键因素包括、T细胞、淋巴因子以及机体的反应性。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是否与此,国学者围绕着上述4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首先,是对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有关的(抗原)的研究。有人在其溃疡部分出了,且在体内和(CIC)中发现了(HSV-1)的,因而认为是其抗原。然而多数学者未能在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病损中分离出HSV,用病损分离的腺病毒做转化试验,亦与正常人的无区别,因而不支持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与病毒等病原体有关的论点。因此,有人认为病毒感染至多只是一种诱因,而不能作为始动病因。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在探索中。其次,对T淋巴细胞功能测定、T细胞亚群和淋巴因子的大量研究显示出细胞免疫异常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发病相关的一些证据。例如:Lehner(1969)发现本病前驱期病损区即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其中,溃疡是T辅助细胞(CD4,Th/i)占多数,溃疡期则T细胞(CDR,Ts/C)为主,愈合期又回复到CD4为主。提示T淋巴细胞在RAU的发病中起重要。其后,不断有人采用法,运用抗淋巴细胞表面的OKT对RAU病损区或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研究,虽然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说,在溃疡前期、溃疡发作期和间歇期,CD3(总T淋巴细胞)、CD4、CDR以及CD4∶CD8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证实了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之间的构成关系失去介导了免疫应答反应。又如:有人对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患者外周血用3H-FdR掺入法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表明,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试验结果也显示RAU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再如:有人发现将RAU患者的黏膜制成匀浆,能明显地诱导移动;来自RAU患者的在对的反应中也可以诱导产生明显的白细胞移动抑制;RAU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还能产生(TNF)参与发制。再次,对CTL的体内外研究表明,当CTL与上皮靶细胞一致时,CTL出现切迹,聚积,细胞出现微突。与邻近的上皮细胞浆膜形成桥样,并出现浆膜模糊,显示出细胞毒溶解作用。说明机体上皮细胞本身的抗原特性在RAU发病中起到了触发机体应答反应的作用。
(2)异常和:体液免疫是通过产生的特异性来实现的。自身免疫是对来自自身的抗原的一种应答反应。虽然在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自身抗原的研究中有人曾经用免疫法证实RAU标本的棘细胞中可能存在自身抗原,但未能在口腔上皮中证实有结构改变。有人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RAU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和测定,发现45%的基底膜有荧光效应。采用间接免疫标记抗体测定,有66%的患者的血中存在抗口腔黏膜抗体。但作为普遍存在的却未能在RAU患者的中找到。RAU患者的免疫球蛋白、、 95%以上属正常范围。补体成分、均属正常。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有27%~40%的阳性率。依赖抗体的杀伤细胞(ADCC)在RAU早期阶段即有活性增加。虽然目前还缺乏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力证据,但抗口腔黏膜抗体的存在和CIC、ADCC以及棘细胞细胞质中发现的都说明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是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发病的可能因素之一。
(3)低下和免疫缺陷:有人证实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患者的淋巴细胞对PHA和蛋白(ConA)的反应在溃疡各个阶段都比正常人低下。用病毒作抗原刺激机体时,RAU患者的刺激反应亦属低下。的RAU患者病情往往较重。说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有关。9.2 遗传因素对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单、、遗传标记物和遗传物质的研究表明,RAU的发病有遗传倾向。
家族系谱分析法是重要诊断依据。有人对6个家族4代318人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发病第1代为23.3%,第2代为39.9%,第3代为40%,第4代为39.4%,有明显的家族性,但没有找到性连锁遗传等单基因遗传病的证据。
调查是确定的重要手段。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两种因素制约。其综合指标是遗传度。遗传度越大,遗传因素影响越大。有人对沈阳地区3714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计算RAU遗传度为75%,与唇遗传度76%几乎相等,仅次于(80%)的遗传度。此外,国内学者发现父母均无RAU,其子女发病的可能性为12%~29%,父母一方患RAU的子女发病率为30%~45%,父母均患RAU的子女发病率为62%~67%,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与此相近。说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是重要的遗传标记物。HLA基因与免疫应答基因(Ir)相连锁,因此通过寻找HLA与Ir连锁的不平衡规律,可能发现HLA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对RAU患者中的HLA基因产物-的研究表明,患者携带HLA-A2、B12、B4、AW29的明显高于正常人。利用HLA-A、B、C和抗HLA-DR的单克隆抗体对RAU局部病损组织的上皮细胞进行HLA-Ⅰ、Ⅱ类抗原的研究,结果发现溃疡前期HLA-Ⅰ、Ⅱ类抗原只存在于基底细胞层。溃疡期大量出现于整个上皮层,愈合后HLA重新大大减少。其规律与T淋巴细胞亚群Te/s(CD8+)的变化完全。说明Tc/s对上皮的破坏与遗传标记物HLA基因产生的调控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是遗传物质的,是染色体断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核外遗传物质。微核出现率反映染色体脆性大小。研究发现RAU患者微核率较正常人高。且与溃疡数目有一定关系。患者的率、及类型在亲子两代均与健康人有明显不同。说明染色体结构畸变与脆性增加对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发病有影响。9.3 系统性疾病因素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与、、、局限性、肝炎、、胆道疾病有密切关系。有人对30例RAU患者作胃镜,发现10例、胃、存在与的浅表性散在小溃疡。有12例伴慢性浅表性。有人报道、、等道功能紊乱约占RAU患者发病诱因的30%。
的疾病如、月经紊乱等也与RAU有一定关系。有人用放射免疫法女性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患者血清中()含量。结果显示黄体酮(孕酮)含量明显降低,用()口服3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临床实践也发现有些女性患者发病与有密切关系,和哺乳期病情好转。说明紊乱可能是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一种发病因素。9.4 感染因素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是否属于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有争议。有人从病损中分离出腺病毒,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发现了单纯疱疹病毒(HSV)的。DNA或从溃疡出L型链球菌。有人用技术检测62例RAU患者口腔脱落上皮细胞的人类()的DNA,阳性率达46.8%。与正常人对照组阳性率3.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还有人对283例RAU患者行,结果73.5%阳性,67.3%抗抗体阳性。提供了RAU感染因素的证据。然而绝大多数学者在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病损区所作的病毒分离、培养、电镜研究工作。都没有得到HSV存在的阳性结果。而且认为即使分离出了腺病毒,由于其在体内分布极广,不具临床意义。因此有关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感染因素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9.5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大量方面的研究表明,RAU患者类型问卷得分高于正常人;回顾发病1年内几乎人人都有明显的重要存在。有人对男性RAU患者的好发月份进行调查,发现好发月份与环境呈正相关。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考试前复发率明显上升。对职业人群的调查发现更换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变迁等时期容易复发。国外有人对RAU患者常用的12种食物添加剂进行,20/21有对食物的阳性反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后,18/20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说明食物与RAU有很大关系。此外,研究表明食物中缺乏锌、铜、铁、硒等,或1、B2、B6、等摄入不足,均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发病有一定相关性。9.6 其他因素超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过氧化脂质而引发疾病。正常情况下,体内超歧化化物歧化酶()有清除超氧自由基作用。国外研究表明RAU患者SOD活性有下降趋势,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明显升高,说明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发病有关。
血栓素B2(TXB2)和6酮F1α(6K-PGF1α)是与细胞有关的一对拮抗物,分别是血栓素A2(TXA2)和(PGI2)的较的。有人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RAU患者中TXB2和6K-PGF1α,发现两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6K-PGF1α下降幅度更大。推测两者比例失调和水平下降与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有关,从而导致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
对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患者的甲皱、、唇黏膜等部位的观察发现,患者端曲张、丛数变少,管袢异常,血流速度减慢,减少。研究显示血增高等改变。运用辨证分型结循环检测发现型、型、型等有不同的改变,但均属微循环障碍范畴。分别运用、活血、清热等不同后,症状随微循环状况好转而减轻,证实微循环障碍与RAU发病有关。
对吸烟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吸烟者RAU发病率较不吸烟者低。戒烟后RAU有增高趋势。每天吸烟5支能基本溃疡发作。可能与燃烧产生的物质能刺激口腔黏膜角化有关。10 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表现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分型颇多,可依形态大小、溃疡多少、溃疡深浅分型,尚无统一分型。从临床实用观点出发,将复发性口腔溃疡分3型,多采用世界公认的Lehner(1968)分型方法,即分为轻型、重型及疱疹样口炎。10.1 轻型阿弗他溃疡(minor aphthous ulcer,MiAU)最常见,约占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80%。溃疡不大,一般直径2~4mm。圆或椭圆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数目不多,每次发作1~5个。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黏膜。角化程度高的龈、腭部较少发生。发作时溃疡有“凹、红、黄、痛”特征。即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边围有约1mm的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MiAU复发有规律,一般分为发作期、愈合期和间歇期。发作期又细分为前驱期和溃疡期。前驱期有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感;约24h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整个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间歇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但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此后逐渐缩短。直至此起彼绵不断。MiAU因刺激痛影响语言、进食、心情,从而对产生不利影响(图1~8)。
10.2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erpetiform ulcer,HU)又称阿弗他口炎(aphthous stomatitis)。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可达数十个之多,似有“”。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较MiAU重。分泌增加,可伴、低热、全身不适、局部肿大等症状。发作规律同MiAU,不留瘢痕(图9~15)。
10.3 重型阿弗他溃疡(major aphthous ulcer,MAU)又称复发性性黏膜腺周围炎(peri-adenitis mucosa necrotic recurrens,PMNR)、腺周口疮溃疡1~2个,大而深,直径可达1~3cm,深可达黏膜下层甚至达肌层,溃疡四周组织红肿,边缘略隆起,较硬,溃疡有灰白色假膜覆盖,触痛明显,经1至数月愈合,愈后留有明显瘢痕。发生在、软交界处、腭垂或软腭与咽旁处,可见瘢痕,色白,呈挛缩状,或腭垂缺损而。如发生在颊部处,因瘢痕挛缩,张口受限。重型口疮虽然溃疡大而深,愈合时间很长,自发痛、激发痛较剧烈,但一般无全身症状。
有学者将重型口疮又细分为两型:一为成人型,如上所述;一为青少年型,其特点为年龄5~20岁;男性为主;多有偏食不良,体形清瘦;多发生于磨牙颊黏膜与翼下颌交界处或舌尖部位,而后者表现为舌尖部裂沟状深溃疡或不规则深溃疡,表面可有黄白色假膜覆盖,或有白色角化损害(图16~31)。
11 实验室检查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早期黏膜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可形成上皮内疱。上皮内及血管周围有密集的、单核细胞浸润,随后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上皮溶解破溃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性渗出物形成假膜或坏死组织覆盖。固有层内水肿、均质化或弯曲断裂,甚至破坏消失。大量浸润。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有小的局限性坏死区,或见血管内样血栓。重型阿弗他溃疡可深及黏膜下层。除表现外,还有小涎腺腺泡破坏,腺管扩张、腺管上皮增生,直至腺小叶结构消失,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替代,呈淋巴滤泡样结构。可见肌束间水肿。12 诊断12.1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要点(1)任何部位的口腔黏膜溃疡,且有反复发作病史。
(2)溃疡表面以黄白色假膜覆盖,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向内凹陷,疼痛明显(自发痛和冷、热、酸、辣、触动刺激痛)。
(3)病因不明,可自愈。12.2 各型诊断要点(除以上共同诊断要点外)(1)轻型口疮:溃疡1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1~2mm至4~5mm,一般1周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2)重型口疮:溃疡1个或两个,大,直径可过1~2cm或更大,边缘不整齐,溃疡深陷,可至肌层,疼痛剧烈,愈合需1个月以上时间,愈后明显瘢痕挛缩,组织变形。
(3)疱疹样口疮:溃疡多而小,一般十几个至数十个,直径多为1~2mm,散在分布多不融合,时久也可见融合者。一般1~2周愈合,愈后不留瘢痕。13 鉴别诊断13.1 创伤性溃疡亦称性溃疡。一般溃疡仅有1个,外形视致伤物而不同,如不良体的卡环或基托边缘造成的溃疡,多呈长条形;残冠、残根边缘造成的溃疡,与其边缘相吻合,容易鉴别。病因去除,则溃疡愈合。13.2 Beh?et病亦称Beh?et。除口腔内有反复发作溃疡外,还有眼部、前房积脓等病变,阴部黏膜溃疡、刺反应等病损可帮助鉴别。13.3 口腔癌、结核性溃疡此两种溃疡较大、较深,无医治不会变小愈合,亦不会反复发作。迁延时间长,比复发性口腔溃疡周围硬,有浸润。癌溃疡基底可呈状,结核溃疡基底呈肉芽状,边缘不规则。最终鉴别依靠组织病理检查。13.4 坏死性涎腺化生病(necrotizing sialometaplaia,NS)为临床少见的良性炎变,为自限性重型溃疡,酷似重型口疮,多发生在硬腭或与软腭交界处、小涎腺部位。初起肿胀隆起,后形成深及骨面的溃疡,溃疡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基底有,边缘充血或隆起,病程长,多发生于男性,病因不明。诊断必须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邻近区小涎腺导管和腺泡有广泛的鳞状化生,小叶梗死,腺泡细胞消失。13.5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多发生于,在充血的口腔黏膜上看到成簇小溃疡,小如,可融合变大,外形变不规则。疼痛明显,增加,进食困难。为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可以从病损区分离出HSV-1型。14 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治疗由于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因而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理想。临床上经过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可延长其间歇期,缩短其发作期,但很难根治。14.1 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为主要原则。
(1)消炎类:①药膜:用、为,加入、氯己啶,以及表面、皮质等制成药膜,使用时取比溃疡面略大的一片贴于患处。也可用羧丙基(HPC)和、、制成霜剂,涂布于溃疡表面,通过脂化作用形成具有作用的难溶性薄膜,起到保护溃疡面、延长效果。地塞米双层粘贴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取1片贴于溃疡表面,能维持4~5h。②:0.1%(、醋酸氟羟)软膏;或用含小清的、等涂于溃疡面。③含漱液:0.1%,0.1%雷凡诺液,0.02%液,3%硼酸液,0.02%氯己啶()液,2%液,0.25%金霉素液等含漱,4~5次/d,每次10ml,含于口中5~10min后唾弃,含漱后漱口。其中,长期使用氯己啶漱口有变黑,染色等,停药后能自行消除。④:()片,每片0.8mg,3次/d,每次1片,含服,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20mg/片,3~5次/d,每次1片,含服,有抗病毒作用,和消肿作用。⑤:复方皮质散(地塞米松1.5~2.25mg或泼尼松5~15mg;盐酸250mg;()100mg,共研为末,合为1剂)以及、、、、、等中药,少量局部涂布,3~4次/d,散剂随唾液咽下。⑥雾化剂:将霉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mg,2%或1%()2ml加入200ml,制成雾化剂后,置于超声雾化器内,张口接受雾化,1次/d,每次15~20min,3天为1疗程。
(2)止痛类药物:0.5%盐酸液,在疼痛难忍和进食前使用。先擦干溃疡面,后用棉签蘸取涂布于溃疡处,有迅速止痛作用。1%或2%利多卡因液用于饭前漱口,有止痛作用。
(3)腐蚀性药物:用具有腐蚀作用的药液烧灼溃疡能使蛋白凝固,形成假膜,促进愈合。例如10%、50%三氯醋酸、95%、8%等。方法:棉卷唾液,小棉签蘸取少量上述药液,勿使过多滴下。将溃疡面擦干,表面涂布麻醉剂后将棉签置于溃疡面至黏膜颜色变白为止,勿超出溃疡面,以免灼伤正常黏膜。
(4)局部封闭:对持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溃疡,可于溃疡部位作黏膜下封闭注射。常用5~10mg/ml、醋酸泼尼泼尼泼尼松泼尼松混悬液25mg/ml加等量1%普鲁卡因液,每次0.5~1ml,溃疡下局部浸润。每周1~2次。有止痛促进愈合作用。
(5)理疗:利用、等治疗仪或口内紫外灯照射,有减少渗出促进愈合的作用。14.2 全身治疗以病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为主要原则。
(1)及其他: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该类药物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通,减少炎性渗出,抑制释放等多种作用。但长期大使用可出现类似功能亢进症、向心性、、多毛、、、低血钾、、糖尿病、、胃反应、、血栓症等。有感染或胃溃疡者可能加重。长期使用后应注意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免引起撤药反应。RAU常用泼尼松片,5mg/片,2次/d,每次1/2~3片,口服。或2天总量于隔天晨间1次顿服。0.75mg/片,3次/d,每次1/2~1片,口服。②细胞毒类:也称抗代谢类。该类药物有抑制细胞DNA合成作用,能抑制细胞增殖,非特异性地杀伤抗原性小淋巴细胞,抑制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因而具有抗炎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对抑制、粒细胞减少乃至降低、肾功能损伤。可见、皮疹、皮炎、色素沉着、脱发、、等不良反应。故使用前必须了解肝肾功能和血象。常用环酰胺片,50mg/片,2次/d,每次1/2片。,2.5mg/片,2次/d,每次1/2片,口服。,50mg/片,2次/d,每次1/2片,口服,连服不超过4~6周。
(2):①主动免疫制剂:有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作用。常用(TF)。每周1~2次,每次1支。注射于上臂内侧或内侧皮下淋巴组织较丰富部位。,15mg/片或25mg/片,每天用量150~250mg,分3次口服,连服2天后停药5天,4~8周为1疗程。偶有恶心,白细胞减少。注射液,每支2mg或5mg,每天或隔天肌内注射1次,每次1~10mg,有促进T淋巴细胞功效。,每支0.5mg,每周2~3次,每次1支,肌内注射,3个月为1疗程。②制剂:、等。对免疫功能降低者有效。肌内注射,每隔1~2周注射1次,每次3~6ml。脂是人胎盘组织提取的脂多糖,有抗感染、抗作用。每次0.5~1mg,1次/d,肌内注射,20天为1疗程。
(3):①成药:可用,有良好的抗炎和抑制增生作用,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毒副作用较小,但长期使用应注意血象改变。每片0.25g,3次/d,每次2片,口服。②:根据进行辨证。分清与。脾胃伏火型宜清火,。方用、、等加减,及成人常用剂量为:生15~20g、12~15g12g、6~9g、9~12g、12~15g、生地15~18g、6~9g、12g、怀15g、3~6g;型宜降火,凉血,方用、、子饮等加减,主药及成人常用剂量为:生地12~15g、竹叶12~15g、9~12g、9~15g、9~15g、栀子9~12g、灯心3~6g、6~12g、黄芩12~15g、生3~6g、紫15~18g;蕴热型宜,凉血,方用、等加减,主药及成人常用剂量为:6~9g、9~12g、栀子9g、3~6g、6~9g、12~15g、9~12g、12~15g、6~9g、15~18g、9g、木通6~12g、甘草6~9g;型宜清热,方用、杞菊、等加减,主药及成人常用剂量为:生地12~15g、12~15g、12~15g、12~15g、9~12g、9~15g、?板12~18g、12~18g、12~15g、9~15g、12~15g、6~9g;型宜,方用,、等加减,主药及成人常用剂量为:生18~30g、15~20g、9~15g、9~12g、6~9g、苡仁9~15g、9~15g、12g、12g、12g;型宜,方用、等加减,主药及成人常用剂量为:黄芪15~30g、15~30g、15~30g、茯苓12~18g、白术9~15g、9g、莲肉15~30g、6~9g、3~9g、竹叶9~15g、白芍12~15g。
(4)其他:针对系统性疾病、神经精神症状、营养状态等可用H2阻滞剂治疗胃溃疡;用、等稳定情绪,减少失眠;用、叶酸、、、、锌制剂等补充和等。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颇多,而迄今尚无一种药物和方法能制止溃疡的复发。14.3 疗效评价标准为了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参照国外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2000年首次制定了我国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试行标准(2000年12月中华口腔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14.3.1 ①全身治疗疗效评价试行标准——IN分级法A.评价指标
总间歇时间(天)(interval,I):评价时段无溃疡时间总溃疡数(个)(number,N):评价时段溃疡复发数目总和。
B.评价指标分级
I1——总间歇时间延长(t,P<0.05) &&&
I0——总间歇时间无改变(t检验,P>0.05) &&&
N1——总溃疡数减少(t检验,P<0.05) &&&
N0——总溃疡数无改变(t检验,P<0.05) &&&
C.评价标准
: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以上
显效:I1,N1
有效:I1N0或I0N1 &&&
无效:I0N0 &&&
14.3.2 ②局部治疗疗效评价试行标准——DP分级法A.评价指标
平均溃疡期(天)(duration,D):评价时段各溃疡持续时间总和除以溃疡总数疼痛指数(分)(pain,P)——采用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记录溃疡每天的疼痛分值。VAS的含义是采用10cm的直线,直线的0端表示“无痛”,10cm端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感觉程度不同,在直线的响应尺度作记录,每天1次
B.评价指标分级
D1——平均溃疡期缩短(t检验,P<0.05) &&&
D0——平均溃疡期无改变(t检验,P>0.05) && &
P1——疼痛指数减小(t检验,P<0.05) &&&
P0——疼痛指数无改变(t检验,P>0.05) &&&
C.评价标准
显效:D1P1 &&&
有效:D1P0或D0P1 &&&
无效:D0P0 &&&
14.3.3 ③疗效评价对象的确定A.含量
治疗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符合统计学原理。
B.人选标准
全身治疗:至少有2次RAU发病史,且病史1年以上;溃疡每月发作1次以上。 &&&
局部治疗:溃疡发生时间不到48h。 &&&
C.排除标准
局部治疗:重型RAU、;全身性疾病背景:、、克罗恩病、急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4h内使用,1个月内使用、消炎药,3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3个月内吸烟者、嗜酒者;患者。 &&&
全身治疗:妊娠期妇女,其余同局部治疗。 &&&
D.疗效评价时段
全身治疗:治疗6个月以上。评价疗效(治疗期疗效),或远期疗效(治疗后疗效)。远期疗效可表述为“治疗后半年疗效”、“治疗后1年疗效”或“疗后更长时间疗效”。 &&&
局部治疗:经本次治疗,溃疡中合后即可评价疗效。 &&&
E.对照方法
自身对照、两两对照及其他对照方法符合统计学原理。15 预后1.轻型口疮、疱疹样口疮:一般1~2周可自愈,愈后不留瘢痕,预后良好。经常复发,溃疡连绵不断,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的痛苦。
2.重型口疮:及时治疗也需1~2个月愈合,愈合后留有瘢痕。如果瘢痕处于软腭、咽腭弓、舌腭弓、颊侧移行皱襞或口角内侧黏膜,会影响功能,给病人造成更大痛苦。16 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的预防摸索复发规律,寻找复发诱因,避免和减少诱发因素的刺激。注意调节生活工作节律,调摄情绪,均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17 相关药品肿瘤坏死因子、黄体酮、甲羟孕酮、、维生素B1、叶酸、氧、、山梨醇、金霉素、水杨酸、硼酸、醋酸、地塞米松、曲安西龙、泼尼松、甲硝唑、、呋喃西林、四环素、西地碘、、氯己定、碱式碳酸铋、锡类散、珠黄散、青黛散、冰硼散、、、利多卡因、丁卡因、达克罗宁、普鲁卡因、硝酸银、三氯醋酸、曲安奈德、泼尼松龙、组胺、、、转移因子、左旋咪唑、昆明山海棠片、黄芩、大黄、五苓散、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桔梗、谷维素、安神补心丸、硫酸亚铁、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富马酸亚铁18 相关检查循环免疫复合物、孕酮、叶酸、、浆细胞、溶菌酶、维生素C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23:24:1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腔反复溃疡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