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了洋葱伯克敦霍尔德德菌该用什么药

您的位置: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ICU内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流行及控制对策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ICU内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流行及控制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53: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ICU内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流行及控制对策
官方公共微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体外药敏结果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分析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分析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Bc)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日至日分离到的37例患者的6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株,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对4种抗菌药物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进行耐药性分析。收集37例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天数、分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前的住院时间、留置导管种类和数目、混合感染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培养阳性第一天的体温、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常规、肝功能、血气分析,进行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采用t检验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意义及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37例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患者中,男26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0.38±18.66岁,≥50岁者29例(78.38%);平均住院日为40±22天,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前的平均住院日是18.78±13.01天,气管切开或(和)气管插管后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天数平均为12.74±10.13天。基础疾病中血液系统疾病占10例(27.03%);呼吸系统疾病11例(29.73%);心血管疾病12例(32.43%),三者共达89.19%。留置导管的种类多样,其中22例(59.46%)患者留有尿管,20例(54.05%)留有胃管,18例(48.65%)行气管切开或(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13例(35.14%)行中心静脉置管。37例患者中合并真菌感染15例(44.11%),鲍曼不动杆菌12例(35.29%),铜绿假单胞菌4例(11.76%),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各2例(5.88%)。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之前,27例患者(72.97%)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3例(62.16%)患者使用了三代头孢菌素,19例(51.35%)患者进行了抗真菌治疗,18例(48.65%)使用了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抗球菌药物,10例患者(27.03%)使用了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抗生素,喹诺酮类的使用为8例(21.62%)。转归:好转26例(70.27%),死亡10例(27.03%),放弃治疗1例(a.70%)。2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培养阳性第一天的APACHEⅡ评分为20±8.57分,APACHEⅡ≥20分的患者为10例,其中7例死亡,死亡率70%,不同预后患者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6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药敏结果为: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5.1%、79.4%、76.9%、64.5%。
结论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易感人群为中老年患者,且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还可引起血液、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2.气管切开或(和)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抑酸药物的使用、深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7天,使用抗生素≥2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3.当APACHEⅡ分值≥20分时,患者病情严重,死亡危险度明显增加。4.我院临床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可首选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进行经验治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446.5【目录】:
Abstract7-9
材料与方法11-13
1、菌株收集11
2、菌株培养及鉴定11
3、入选标准11
4、药敏试验11
5、APACHE Ⅱ评分11
6、方法11-12
7、统计学处理12-13
1、临床资料13-16
2、APACHE Ⅱ评分16-18
1、年龄分布18
2、住院时间18
3、基础疾病情况18
4、感染部位分布情况18-19
5、危险因素19-21
6、混合感染及抗生素使用情况21-22
7、APACHE Ⅱ的意义22-23
8、治疗23-26
参考文献27-30
参考文献36-39
个人简历39-4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启文;王辉;徐英春;谢秀丽;孙宏莉;陈民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03期
侯哲;王露霞;;[J];临床检验杂志;2006年01期
刘成,孙宁;[J];临床内科杂志;2004年03期
李冬;王爽;;[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年04期
祝胜郎;陈结慧;蒋莹;李就鸿;常巨平;;[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彭科;张玉坤;刘莉;王扬;;[J];实用预防医学;2009年05期
卢兰芬;黄思思;吴秀娟;兰海丽;冯雪琴;孙各琴;;[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9期
潘发愤,李庆兴,郑宇,董培红,余一骏,王震龙,周铁丽,舒雪芹;[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6期
吕火祥,沈蓓琼,胡庆丰,费鲜明,阮媚超,刘建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庞晓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青;[D];中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玉萍;王中新;;[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刘正人;刘玲;;[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方向群;黄嵘;汪健蕾;汪正光;郑绍鹏;;[J];安徽医药;2011年10期
凌平;孙大治;;[J];重庆医学;2006年07期
黄斌;王导新;程远;;[J];重庆医学;2010年10期
周健,黄显凯,杨文琼;[J];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陈淑芳,杨欣建,蹇华盛,魏娜,何家庆;[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吉雅菲;;[J];当代医学;2012年01期
刘淼冰,洪衡,徐丽英,李淑娟;[J];中国医药导刊;2005年05期
彭齐;陈晓英;;[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艳青;邓国强;丁德弘;;[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谦民;陈毓;杨立宇;孟繁荣;戚蕾;王韦韦;;[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建中;;[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高巍;;[A];第二十八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一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白少柏;肖勇;张韬;包丽婕;;[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方友;[D];复旦大学;2011年
刘丹红;[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罗远婵;[D];浙江大学;2006年
王克芳;[D];山东大学;2009年
方媛;[D];浙江大学;2010年
潘志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旭涛;[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毛永军;[D];浙江大学;2011年
吴尖;[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马云清;[D];吉林大学;2011年
刘云;[D];昆明医学院;2011年
彭赛平;[D];暨南大学;2011年
方奕芬;[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娱;[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刘文静;[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晏佳;[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永利,万献尧;[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赵虎,周庭银,陈险峰,何铭君,邵敏伟;[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年01期
董叶丽,贾鸣,宗酉明,徐志红;[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年02期
彭鎏,艾宇航;[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年03期
费敏,王选锭;[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7期
沈叙庄;[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年03期
张永,唐英春;[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01期
曹弟勇;周歧新;凌保东;;[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年06期
安东善;张媛媛;刘丹薇;;[J];吉林医学;2009年15期
孙敬;陈会;余理智;邓林强;熊章华;;[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永标;张扣兴;赵锋;杨晓燕;席云;文博;唐英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6期
毛剑锋;赵成国;周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4期
盛孝燕;芦宝龙;;[J];医药导报;2010年11期
赵晓姬;张素芬;潘淑;李向东;;[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22期
李晓哲;王雪楠;邵学峰;李德军;;[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杨琳琳;;[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6期
尤佳女;王寅;马春芳;;[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01期
廖亚龙;朱旭慧;简翠;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1期
崔颖鹏,陈冬梅,叶曼曼,姜傥;[J];广东医学;2005年10期
李玉强;高克毅;;[J];中国药房;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倩茹;万海英;;[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薛文成;王璐;任微;褚美玲;赵汐婷;孟冬娅;;[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陈美珺;;[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薛文成;解立威;王璐;任微;;[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赵晓姬;张素芬;潘淑;李向东;;[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响新;周铁丽;朱丽青;李超;王赛芳;余方友;周丽萍;;[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徐鸣皋;丁进亚;徐娟;孙洁;陈鹏;;[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卢明芹;郑宇;叶进燕;李骥;陈永平;;[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陈孝进;彭兰;;[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王伟辰;刘杰;;[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文利;[N];电脑报;2003年
詹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王立群;[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王荣福;[N];电脑报;2003年
施云树;[N];电脑报;2001年
;[N];网络世界;2010年
肖延风;[N];电脑报;2001年
黄始兴;[N];电脑报;2003年
通讯员朱水英 记者李水根;[N];健康报;2010年
杨建清;[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立芬;[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陈威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符一骐;[D];浙江大学;2012年
刘丁;[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闫中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许攀峰;[D];浙江大学;2012年
杨保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王悦;[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祝伊琳;[D];浙江大学;2010年
皮博睿;[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艳;[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于杰滨;[D];山东大学;2011年
雷艳梅;[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张润娟;[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于海燕;[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覃春红;[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王玉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蒋伟;[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石薇;[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马玲;[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BC)感染临床分布、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对2004年10月到2010年1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BC的鉴定,并应用与之相配套的GNI+卡对BC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从而对确定的BC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4年10月--2010年11月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BC67株。2004年2株(2.99%),2005年3株(4.48%),2006年9株(13.43%),2007年10株(14.93%),2008年12株(17.91%),2009年14株(20.90%),2010年17株(25.37%)。2.主要分布于呼吸科(24株,占35.83%)和重症监护病房(9株,占13.43%)。3.来至于痰液标本51株(76.12%),血液标本6株(8.96%),咽拭子标本4株(5.97%),尿标本3株(4.48%),伤口创面标本2株(2.96%),腹水标本1株(1.49%)。4.男性44例(65.67%),女性23例(34.33%)。患者年龄17--96岁,平均年龄64岁,≥60岁者44人(65.67%)。住院时间4--134天,平均住院天数46天,住院时间≥14天者57例(85.07%)。5.既往健康者20例(29.85%),另有47例(70.15%)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同时存在≥2种基础疾病者38例(56.72%)。6.BC感染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56例(83.58%)患者发热,43例(64.18%)患者存在咳嗽、咳痰或较前加重(或痰液形状的改变),14例(20.90%)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3例(4.48%)存在尿频、尿急、尿道烧灼感,合并胸腔积液者10例(14.93%)。7.仅有19例患者在受检标本中只培养出BC一种细菌,另有48例(71.64%)患者在同一份送检标本中同时分离出≥2种病原菌。同时合并真菌感染者15例(22.34%)。8.56例(83.58%)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各种侵入性诊断和(或)治疗史。9.该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环丙沙星(61%)、亚胺培南(58%)、复方新诺明(49%)、米诺环素(49%)、美罗培南(48%)、头孢哌酮舒巴坦(48%)。对头孢唑啉(94%)、阿米卡星(70%)、庆大霉素(61%)耐药率较高,10.18例(26.87%)患者死亡,41例(61.19%)好转出院,其他8例(11.94%)。结论:1.BC医院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2.在临床各科室中均可出现,呼吸系统最易受到BC侵犯,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年龄偏大、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且复杂、入住ICU、免疫功能低下、接受侵袭性诊断和(或)治疗较多、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均是BC感染的高危因素。4.BC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药物,同时注意联合用药。避免应用阿米卡星及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应强调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尽可能避免经验性治疗。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Burkholderia cepacia (BC) infection so as to lay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reasonabl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Methods:VITEK-32 automatic bacteria analysis system was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to detect the BC collected from various specimen in People’s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o October 2004 to November 2010. GNI+ card matched this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BC drug sensitivity so as t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ould be conducted for patients infected with BC.Results:1.67 strains of BC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clinically delivered specimen during the period of October 2004 to November 2010.The distribution was as following:2 cases in %),3 cases in %),9 cases in %),10 cases in %),12 cases in %),14 cases in %) and 17 cases in %).2. The infection cas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24 cases, accounting for 35.83% of total) and ICU (9 cases, accounting for 13.43%of total).3.51 cases was from sputum sample(76.12%),6 cases from blood sample(8.96%),4 cases from throat swab sample(5.97%),3 cases from urine(4.48%),2 cases from wound surface(2.96%) and 1 case from abdominal dropsy(1.49%).4.44 cases comes from male patients(65.67%) and 23 cases from female patients(34.33%). Patients age ranged from 17-96 years old, averaging age 64 years old.44 patients(65.67%) were older than 60 years old. Length of stay ranged from 4-134 days, averaging 46 days and 57 patients(85.07%) stayed in hospital for more than 14 days.5.20 patients(29.85%) were healthy before hospitalized, while 47 patients(70.15%) suffered from foundation illness and 38 patients(56.72%) had more than 2 sorts of foundation diseases.6. There was no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BC infection patients.56 patients had fever(83.58%),43 patients(64.18%) had cough,expectoration.14 patients(20.90%) suffered from severe anhelation,3 patients(4.48%) suffered from frequent micturition, urgency and urinary tract burning sensation, and 10 patients (14.93%) combined pleural effusion.7. Pure BC strain was cultured in only 19 patients and more than 2 strain pathogene bacteria were separated from 48 patients(71.64%).15 patients(22.34%) combined fungous infection.8.56 patients(83.58%) underwent invasive diagnostic or treatment during hospital stay.9. BC was not sensitive to most antibiotics. The drugs sensitive to BC included ciprofloxacin(61%), imipenem(58%),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49%), minocycline(49%), meropenem (48%), cefoperazone and sulbactam (48%). BC was much more resist to cefazolin (94%), amikacin(70%) and gentamicin (61%).10.18 patients(26.87%) died,41 patients(61.19%) improved and discharged.Conclusions:1. BC infection in clinics is rising up every year.2. It can be found in any clinical department, respiratory system is vulnerable to BC infection, and The is n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3. High risk factor for BC infection includes old age, long hospital stay, complexed basic diseases, ICU stay, immune function depression,invasive diagnosis or treatment, long period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usage, glucocorticoid and immune depressant application.4. BC is naturally resistant to most antibiotics. Clinical treatment for BC inf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minocycline, ciprofloxacin, imipenem,meropenem and cefoperazone and sulbactam can be empirically applied, and combined drug usage should be considered. Aminoglycosides drugs such as amikacin and cidomycin should not be applied.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athogen detection, and as far as possible to prevent Empirical therapy.
本类论文推荐
本类求购排行
作者:闫慧&&年度:2012
作者:梁帆&&年度:2012
作者:胥学冰&&年度:2013
作者:赵彬李&&年度:2012
作者:马晓丽&&年度:2012
作者:宋阳&&年度:2012
作者:邬靖敏&&年度:2012
作者:寇芮&&年度:2010
作者:刘亚丽&&年度:2012
作者:苏小燕&&年度:20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