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会不会不孕了,可以根治么?清远哪里好?困扰我很久了,会不会很难全部治好?哪里的比较好?

清晨&b& iPhone &/b&代替闹钟把我叫醒,我是个赖床的主儿,&b&小睡&/b&功能的出现「迫使」我不得不把时间提前。带着烟和 &b&iphone&/b& 坐在 &b&喷射式虹吸&/b&排水马桶上开始每日的阅读,&b&网易新闻&/b&和 &b&Reeder &/b&订阅的&b& RSS &/b&是我的最爱,顺便也看下&b&推送的邮件&/b&和&b&天气。&/b&马桶时间结束,拿起博朗&b&声波电动牙刷&/b&开始洗漱,末了还要来口冰蓝&b&漱口水。&/b&老婆准备好了&b&利乐&/b&包装的牛奶和麦片,老婆和闺女喜欢&b&豆浆机&/b&做的豆浆和果汁&b&。&/b&吃完饭下楼老婆打开那声巨大的吸尘器开始家务活,我骑上&b&山地车&/b&开始出发,&b&码表&/b&会即时显示当前时速等数据,我还会利用 &b&App&/b& 来记录完整的数据,&b&线控耳机 &/b&避免了换歌控制音量时的危险。红灯时间掏出收集拍张大好的天气,&b&Cloud&/b& 技术会通过照片类显示在老婆的手机上,也多了一个备份。&br&&br&到了办公室,首先要用&b&真空保温杯&/b&来杯&b&速溶咖啡&/b&,带&b&保温循环加热&/b&的电水壶能满足喜欢喝茶喝咖啡同事们的需要。&b&可调节座椅&/b&好像被人动过,我不得不调整高度和角度好舒服地开始一天的工作。&b&电脑&/b&和&b&笔记本&/b&是每天都要用到工具,打开后前一天晚上在家处理的工作会通过 SugarSync 同步到全平台的任何一个设备上。&b&WiFi&/b& 连接的人太多了,网速不给力,调节下 DELL 2312 可旋转屏幕查看巨长的思维导图。罗技 G500 被人诟病的&b&无阻尼滚轮&/b&在我看来很好用嘛,对付长页面太赞了,&b&可编程按键&/b&提高效率。阳台抽烟间隙客户发来一条&b&微信,&/b&问我一个尺寸和我约了下午见面,打开手机上的 AutoCAD WS 查看,把事件加到 &b&OmniFocus&/b& 日历里好到时提醒我,&b&Google 地图&/b&规划好路线,回到座位上收拾好东西&b&莱卡激光测距仪、3M 带呼吸阀口罩、是你的益达木糖醇口香糖、Zippo 打火机、斑马中性笔、带有二维码的名片&/b&必不可少。&br&&br&揣着雪碧我就出门了,路边买瓶水,掏出&b&信用卡&/b&一刷,&b&随手记&/b&上记上这笔帐,&b&GPS&/b& 定位下,就不怕这 1 块钱交待不清了。&b&BRT&/b& 来了,掏出&b&公交卡&/b&「逼」一声连钱都不用花。路还远,摇把妹子吧,霍,质量不错,果然坐公交车的妹子都是白富美。关注了一妹子的&b&微博&/b&,大白腿、小蛮腰,马上存到&b&加密相册&/b&里,晚上就有事干了。天热犯困,谁会觉吧,反正设置了&b&到站提醒&/b&不怕坐过头。Zzzz&br&&br&下了车得先吃饭咩,&b&点评网&/b&上看看哪家好吃,要是有&b&团购&/b&就更好了。最后发现&b&签到&/b&上有推荐,于是乎中午就是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的抉择了,最终决定破费一次,走,麦当娜!掏出手上很拽的让服务员看了&b&电子优惠券&/b&,足足省了 2 块 5 !为了增肥,我要了热量最高的小薯条,但咱得注意饮食是不,算算卡里路高不高,根据分析我得搭配蔬菜才行,包里掏出昨天用过的黄瓜拿到洗手间,居然是&b&感应水龙头&/b&,完事还有&b&干手机&/b&,太豪华了。完了,电池快没电了,的亏我带了&b&移动电源,&/b&旁边的妹子羡慕死了,一个劲的抱怨「你们这里居然没有可以插的店员!」。&br&&br&终于见到准基友客户了,现场确定一下&b&中央空调、新风、空气净化、净水器、地暖、太阳能热水器、电动窗帘&/b&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他的异性恋老婆问我&b&网络电视&/b&怎么实现,我快要疯了,工作量好大唉。俩人说着说着掐起来了,好嘛我先歇会逛逛买盒&b&冈本,比价&/b&应用一打开有特价出现,兴冲冲下单才杯具的发现&b&支付宝&/b&钱不够,还不够&b&交话费&/b&呢。人生苦短,何时能当老板?&br&&br&处理完这一档子事天都快黑了,拍几张&b&全景照片&/b&存档走人吧。苦逼的一天工作结束了,家才是夜晚的开始。老婆闺女一人看视频,另一个拿些&b& iPad&/b& 玩游戏,我早就劝老婆减肥,NIKE+ 的&b&计步器&/b&买了两年都没用,装了&b&Running&/b& 连打开都没兴趣,不知道 UP 手环能不能提起劲。见我回来老婆开始准备晚饭,&b&微波炉&/b&里热的有剩菜,&b&空气炸锅&/b&里有刚出锅的薯条,图新鲜买了&b&榨汁机&/b&却没给我做杯果汁喝。不过也算丰盛了,吃饭这回收到老妈的&b&视频聊天&/b&请求,这老太太想孙女了是。视频才知道她是用手机跟我聊的,老太太说虽然新买了套&b&无线键盘鼠标&/b&,但没手机方便,还补了个&b&蓝牙耳机&/b&一闪一闪的。问问我今天过得如何,姥姥凑过来谢我给她给她买的&b&血压仪&/b&收到了,感叹高科技的方便。&br&&br&吃完饭我回屋干活,老婆用我买的大眼睛&b&机顶盒&/b&看美剧。唉,书房才是男人的小天地,看着抽屉里吃灰&b&跳蛋&/b&和&b&振动棒&/b&想起了我的好基友们。书桌上的 LED 工作灯是其中一个送我的,他还给我装过 &b&SSD&/b& 硬盘,贤惠又多才。相框里的另一个基友已经很久没联系了,但尼玛还承诺送我超炫的 &b&Leap Motion 和 Google Glass&/b& 呢,你这个技术宅居然投靠老罗玩锤子,果然有更硬的了。往事不堪回首,还是看看片吧,&b&离线下载&/b&都好久没打开了,苍老师转行做了处女我就一蹶不振,女神连你都变了。&br&&br&越想越生气,必须批判一下才能发泄内心的恶气,正在我挊得正起劲时,知乎跳出一条邀请&b&「你如何利用科技改变你的生活?」&/b&,顿时来了精神起来码字,我终于觉醒了,原来这才是真爱……&br&&br&未完待续
清晨 iPhone 代替闹钟把我叫醒,我是个赖床的主儿,小睡功能的出现「迫使」我不得不把时间提前。带着烟和 iphone 坐在 喷射式虹吸排水马桶上开始每日的阅读,网易新闻和 Reeder 订阅的 RSS 是我的最爱,顺便也看下推送的邮件和天气。马桶时间结束,拿起博朗…
&p&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很好玩时,你就会去研究,&br&&/p&&p&研究了以后,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有用的方法,&/p&&p&不知不觉间,或许就成为了这方面的能手。&/p&&br&&p&记数字其实是一件好玩的事情。&/p&&p&不仅仅是圆周率,还有手机号,生日,学号,车牌号,银行卡号码……&/p&&p&任何出现数字的地方,都可以“玩”。&/p&&br&&p&长回答,如能耐心读完 ,不胜荣幸。&/p&&p&&br&————分割线————&br&&br&因为好玩,我在初中的时候曾经试过背圆周率前100位,只用了不到3分钟就记住了。当然前提是,我之前知道圆周率的前35位,这前35位花了我不到2分钟的时间吧。所以,背下100位,一共花了5分钟而已。&br&&br&记住后,每隔一段时间(一开始一两周,后来几个月)都要复习一下,无他,只是好玩。当然,好几年前开始,就不用复习,也可以很流畅的背出来了,现在估计记个几十年都没有问题。&br&&br&后来有一天闲得蛋疼又记了20位,所以现在能背前120位了。&br&&br&——————分割线————————&br&&br&下面我给出我记这一百位的方法。&br&&br&(1)先记住前22位,这个方法是我小学时看到一个打油诗记住的:&br&“&b&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就杀尔,杀不死,乐而乐&/b&”&br&这个打油诗代表的是:3. 897 932 384 626&br&非常非常好记吧,1分钟不到就能记住。&br&&br&(2)后来呢,我听说有一个数学家,叫鲁道夫·范·科伊,他用毕生时间把圆周率推导到了35位,然后刻在了墓上。挺有意思的,咦,原来我就知道22位,再记13位不难吧?&br&于是 288,嗯,读两遍就记住了。&br&&br&(3)再后来,也就是初中的时候,偶然间我在《数学之美》上看见了圆周率的前100位,好吧,现在我会35位,再补上65位就好啦!&br&&br&所以我是这么记的,先读一遍,注意数字的分割:&br&&br&
……&br&&br&看起来好长一串啊,这么分割一下,好像就很顺口了耶!&br&&br&1、首先呢,先把41971记住,什么,就5位你都记不住?!那我没什么好说的了。……或者记五个字,“失意就吃药”(P.S. 不推荐汉字谐音法,它破坏了数字本身的美)。&br&2、然后,69399,哇,都是3的倍数耶!根本不需要记!&br&3、37510,嗯,前四位都是奇数,挺好记的。……或者,“撒气我一脸”&br&4、,好像一个促销电话诶!记住之。……或者,“哦不然哩 就去死 就死死”&br&5、,额,10个数字都有了,且不重复,多好记&br&6、8 6280,你看,那不就是四位数字0268颠来倒去嘛,中间一个998让我想起了“只要998,XX抱回家”。&br&7、,我是这么记的,34、25、11都是我同学的学号,剩下的自己联想吧(诡异一笑)!&br&8、70679,这5位好像没什么意义,死记住之。&br&&br&于是,我就记住了圆周率前100位,前后一共不到5分钟吧。&br&&br&&b&3.&br&
26433 &br&
70679&/b&&br&&br&100位大功告成!&br&&br&后来又蛋疼地背了20位: ,除了前五位都2的幂次外,第11到15位是回文的,也算好记。&br&&br&默默地在角落里写完答案,不过好像无人问津的样子。其实呢,被圆周率或者其他无意义的数字串,其实都是有技巧的,如果赞同的人比较多,我倒也想总结一下。&br&&/p&&br&&p&——————分割线———————&/p&&br&&p&3月12日更新&/p&&br&&p&(看到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回答突然被100多人点了赞,我觉得应该多写一点)&/p&&br&&br&先唠嗑几句:&br&&p&首先申明一点,我&b&纯记忆力不算好,甚至未必比平均水平高&/b&,这真的不是谦虚:&/p&&p&1、首先,除了数字外,我记其他东西的能力都不强,比如有意义的汉字和英语单词。小时候背一首古诗往往比周围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初中背英语课文,我总是班上最慢的几个人之一;大学里背六级、托福、GRE单词,即便采用了最为科学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效果依然不好,以至于放弃了出国的打算。&/p&&p&2、在有压力状态下,我的遗忘率很高,比如上课点名背诵;比如考试要考:考试中我丢分最多的就是记忆类的题,因此并不擅长生物、如果不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话,也不会擅长历史。相反,重于理解的题,我却比较擅长。&/p&&br&&p&因此,在记忆技巧方面,我自以为擅长的只是记数字而已。某些时候我记英语和语文比较快,那是因为数字化了一些东西。&/p&&br&&p&记数字,在大部分人看来,往往是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它往往没有意义和前后文,似乎不如有意义的一段话好记。但是数字以及数字串往往都不会太长,从字节上来说,远远比不上一篇课文。一个20个无意义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和一个50个汉字的一段话,哪个好记?很多人觉得后者好记,但是用一定的方法,一定是前者好记得多。&/p&&br&&p&我是在小学时(90年代末),看上海电视台的《智力大冲浪》的一档栏目《幸运十三》上发现自己记数字的天赋的,那个节目就是几个人PK,在6秒钟之内记住13位无意义的数字,比谁正确率高,每次比个几道题,决出周冠军、月冠军和总冠军,当然月冠军们的pk还是很虎的,往往是6秒根本测不出水平差异,然后时间减到5秒、4秒、3秒甚至是2秒。当时我自己也在看,觉得这个游戏好简单,自己去做也能拿冠军。后来大概十年前,《智力大冲浪》有一档纪念节目,那期给出的数字我至今还记得——540 310 269 7887。&/p&&br&&p&废话有点多。下面还是说一下自己记数字的心得。&/p&&br&&p&&b&1、记数字,要用“看”,不要用“听”。记的时候,要用“映”,不要用“念”。&/b&&br&&/p&&br&&p&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本来一个熟悉的手机号,用另外一种方式读出来,似乎就很陌生了。但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写出来,却没有什么差别。这是因为,我们记忆的时候,无论是对听见的东西,还是看见的东西,都不自然地要联系上下文,但是眼睛的速度和敏捷度远远胜于耳朵。就拿刚才那一串数字来说:&/p&&p&540 310 269 7887&/p&&p&887&/p&&p&887&/p&&p&从念的角度来说,这三种分段方法似乎很不一样, 但是看这三种分段方法,感觉差别不大。而且,特别容易看成第一种——因为两个0在末尾,押韵不错。&/p&&p&同样,记忆的时候,默念的记忆效率是不如把数字的图像映在脑海里的。那个《幸运13》总冠军,用2秒种的时间记住13位数字,用“读”肯定是不行的,因为2秒读不完13位数,所以用的方法是“映”。先把13位数的形状刻在脑子里再说嘛~&/p&&p&此外,不用“念”的原因还有一点,参见4。&/p&&br&&p&&b&2、尽量不要用长字节的东西去记短字节的东西。&/b&&/p&&br&&p&看到下文有人这么记圆周率:May I have a large container of coffee,用每个单词字节数来记住3.1415926,这个方法一般是得不偿失的。你读完你这句话的时候,够我看这7个数字好几遍了~&/p&&br&&p&再如,比如要记住八大行星(以前是九大行星)的英语,很多人这么记忆&/p&&br&&p&My Very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d Us Nine Pizzas.&/p&&p&My Very Educated Mother Just Shows Us Nothing.&/p&&br&&p&用首字母的方式记住它,方法是不错,但是我不是特别推荐。为什么不用更短的呢:&/p&&p&MoVE My(J) SUN.&/p&&br&&p&&b&3、循环节记忆和联想记忆。&/b&&/p&&br&&p&循环节记忆很简单,比如e的前9位:2.,&/p&&p&简单地划分成2.7 。不需要时间就记住了&/p&&br&&p&联想记忆:比如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嗯,五一劳动节。海洋面积是3.61平方千米,哦,六一儿童节。——地理老师说的。这个也很简单。&/p&&br&&p&&b&4、增强对数的敏感度。&/b&&/p&&br&&p&这个方法是我的“杀手锏”。我是一个对数以及数论很爱好的人。很多数字是这样记住的:&/p&&br&&p&97——这不是100以内最大的&b&质数&/b&吗?&/p&&p&153——“&b&水仙花&/b&”数(同理,370,371等等都是)&/p&&p&236——&img src=&/equation?tex=%5Csqrt%7B5%7D+& alt=&\sqrt{5} & eeimg=&1&&的小数部分前三位,&b&平方根数&/b&,同理,414,732等等。&/p&&p&840——1000以内约数最多的数,有32个约数(再比如48,60,120,240,等等等等,类似于n以内约数最多的数又叫“&b&超级合数&/b&”、“极大合数”,是最美的数)&/p&&p&945——最小的奇“&b&过剩数&/b&”&/p&&p&1296——6的4次方(&b&幂次数都可以这么记,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b&比如625,4096等等,如果2的1到32次幂,1到100的平方都能记住就更好了)&/p&&p&4649——*4649(&b&分解质因数&/b&的记法,难一点的,可以记住2的67次方减1等于*……我也不知道怎么记住的)&/p&&p&5050——1到100的和,&b&求和数&/b&,同样的,如果小时候经常在算盘上练习1到100的加法,很多数字比如210,300,666等等都是容易记住的)&/p&&p&6174——“&b&黑洞数&/b&”(495亦是)&/p&&p&8128——“&b&完全数&/b&”(28,496神马的都是。再比如220,284之类的“亲和数”)&/p&&p&9376——它的平方末四位和自己相同,而且是唯一具有这个性质的4位数&/p&&p&142857——这不是1/7的循环节吗?&/p&&br&&p&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过最常用的还是是&b&质数&/b&和&b&平方数&/b&,在我看来,分解质因数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初中时我曾蛋疼地把1000以内的数都分解了一下质因数,现在看到车牌号,都有分解质因数的冲动。其实这对记忆数字还是帮助挺大的。&/p&&br&&p&从小培养对数的感觉,&b&给数赋予故事或灵魂&/b&,记住一些看起来无意义的数字串也就不难了。&/p&&br&&p&——————&/p&3月16日更新&br&&br&突然间赞同数到了1000多,也逐渐看到了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心中有些惶恐,不如再写一点吧。&br&&br&&b&5、记数字,不推荐用相同字节的记忆方法。&/b&&br&&br&比如圆周率,5位一记看起来效率很高,不过容易记错。比如我第一次看到101~120位时: 时,觉得自己看了两遍记住了,过了半年后,偶然间想起,发现自己记成了 ……所以可长可短的记忆方法更好一些,不要用相同的字节,类似的”故事“,否则容易记混。&br&&br&&b&6、总结:记数字根本并不算是记忆问题,而是……数学问题&/b&&br&&p&这个有些唯心主义了……可以无视。&/p&&p&在我看来,数字是有灵魂的,它的涵义很丰富,当做无意义的字节去记忆,在我个人看来是有些亵渎的。只有赋予其跳动的灵魂,才会感到更加亲切。&/p&&br&&br&此外,补上一点我对记忆力的浅见:&br&&br&记忆力很重要。个人鄙见,&b&记忆能力未必能决定你的上限,但能决定你的下限&/b&。的确有很多科学家记忆力不是特别好,什么数都记不住,但是记忆力很好的人,只要不是太不努力,他不会差。我周围有这样的同学,理科一点都不好,但是他记忆力很好,能够被很多东西,后来他就背着SAT单词被美国名校录取了。有了好的记忆能力,你至少比社会上很多不懂得怎么记忆东西的人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你就能凭这个多应付很多考试,混一口饭吃。&br&&br&当然,记忆力绝非是万能的。&b&不记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b&。正如张无忌学武功无招胜有招,最好的记忆,是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个要提高比记忆还是难很多的。&br&&p&&br&(未完待续?)&/p&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很好玩时,你就会去研究,研究了以后,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有用的方法,不知不觉间,或许就成为了这方面的能手。记数字其实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不仅仅是圆周率,还有手机号,生日,学号,车牌号,银行卡号码……任何出现数字的地方,都可以“玩…
德国工业的成就源自于一百多年工业革命的悠久积累与深厚沉淀。&br&而天朝的差距,我认为,不在于技术投资,不在于创新意识,而恰恰在于对“积累”与“沉淀‘的轻视。&br&&br&————————————————————————————————&br&&br&轻松一点,咱们先来讲段子。你是否也听过类似的故事:&br&1. 大公司的生产线会发生空包装的问题,于是斥巨资请来博士生研究改造。同样的问题,小作坊的农民工用一台电风扇把空包装都吹走了。&br&2. 美国航天局斥巨资开发能够在太空使用的内压式墨水笔,而苏联宇航员——用铅笔。&br&&br&咱们最喜欢这类小聪明了,还乐此不疲的传诵。&br&而每一次传诵的潜台词就是:哈哈你看,高学历有什么用,知识渊博有什么用,还不如我拍拍脑袋抖个机灵来的管用。&br&连武侠小说也是这样,苦练几十年的人注定只是绿叶,主角只要捡到本秘籍就可以天下无敌了。&br&——其实,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自慰:别人付出的努力不值一提,我总能找到不努力也成功的方法。&br&&br&但很可惜,现实不是这样的。&br&——如果你知道苏联最终仍旧是斥巨资采购了美国的太空笔,如果你愿意思考其中的原因,那么你自然也该知道,每一个乐于“分享”那种故事的人,都是在为自己贴上无知的标签。&br&——小作坊当然可以用电风扇吹走空包装,但如果你是一万条生产线的大企业,你去装一万个电风扇吗?一万条线的空包装,且不说产能浪费的问题,光是每天捡盒子就能要你的命。&br&&br&电风扇的方法不好吗?&br&好,对于小作坊来说,这就是最优的解决方法。&br&但问题是,这个方法具备普遍意义吗?能够适应更庞大、更复杂的环境吗?&br&这就是问题了。&br&&br&小聪明、小机灵通常只在小作坊模式下有用,当企业规模扩大了、技术级别提高了,各种问题自然接踵而至,装电风扇这种小伎俩又能够支撑多久呢?苹果这级别的公司是靠小聪明走到今天的吗?&br&拿小作坊的“权宜之计”,去嘲笑大作坊“严谨踏实”,这就是裹足不前的原因了。&br&所以中国不缺一夜暴富的土豪,却没有底子够硬的龙头,此绝非偶然。&br&别人辛苦几十年研究出来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这样的积累不是抖个机灵就能一蹴而就的。&br&除了看到别人的"突破",更请看到别人的"积累"。以现代科学而言,后者甚至更为重要。&br&&br&说的难听点,对投机取巧的追捧,其实就是对不劳而获的幻想。&br&社会风气如此,只能让人徒呼奈何。&br&&br&不好意思乱跑火车了。如果能用简单的三个字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会说:&b&正 三 观&/b&&br&&br&———————————————————————————————&br&&br&吐槽完了,回到正题。长文慎入,容我慢慢道来&br&&br&现代科技的核心精神,其实不在于梦笔生花式的突破创新,而在于承前启后式的层层递进。达到这个目标的方式,就是三个字:标准化&br&&br&标准化指的是一种建立共同认可的标准、由此创建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的过程。比如使用统一的文字,这就是最简单的标准化,从此有了文明有了历史有了人类的一切。。。&br&说的更简单一点,就是一种让别人能够继承、复制你的工作的表达能力。&br&由此,后人能够在你已达到的成果上进一步努力,任何发展与进步,必须要能积累下来才有意义。&br&&br&至于很多人认为的标准化等同于流水线,以为只适用于大批量廉价产品,这是不了解标准化的本质。&br&&br&&b&举个栗子&/b&&br&假设你是一个没有语言的猿人,今天你想吃烤野猪了,你有两种选择:&br&1. 你学一声猪叫,有几个弟兄听懂了,于是你们几个组团去刷野怪&br&2. 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系统性的语言,从“我”到“打猎”到“野猪”,然后再花力气推广你的系统,花力气教育你的弟兄,终于有一天你可以用每个人都理解的语言说:“弟兄们,今天吃烤野猪,咱们走起!”&br&&br&所以哪一个方法更容易?很多人肯定觉得是第一种,我只要叫一声就行了嘛。但是你考虑过复杂情况么?如果今天你要猎杀10头野猪呢?如果你要推大boss猛犸象呢?如果要指挥队友,A中单B补刀?如果有人死活就是听不懂你的猪叫呢,你咬死他?&br&&br&标准化就是一种远见,一种将个体方案投射到复杂环境、把每一步都为将来铺路的思考方式。&br&我们当然无法要求所有人都具备这种远见和精神,但正是那些为未来而思考的伟人,才能在文明历程上留下印记。&br&&br&&br&&b&再举个栗子,看看中西方的差异&/b&&br&就以做菜为例。让我们比较一下中西方的菜谱,以示公平,咱们都做烤鸡:&br&&img src=&/3aa24598aeeca75daddeed51d0d07da4_b.jpg& data-rawwidth=&844&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4& data-original=&/3aa24598aeeca75daddeed51d0d07da4_r.jpg&&&br&即便不懂英文,你也一定看得到差别:右边充满了精确的数字和单位,甚至一只鸡该有多重、能够喂饱几个人都写的清清楚楚。而左边的,不出意外,当然就是各种“少许”、“适量”。&br&如果你是初学者,请问你会选择哪一边的菜谱?哪一边的更能让人学会、学好?&br&&br&——争论的人太多,我再解释一下:标准化不代表单纯的精确化,核心意义是降低沟通成本。中餐食谱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数字,而在于大大提高了学习难度。&br&如果我太蠢了,就是看不懂“适量”是多少,怎么办?你咬死我?&br&&b&拜托也别拿自由发挥当借口了&/b&,真把几克几克写明白了,你就不能自由发挥了?你比我还蠢啊?&br&你让人从模糊中揣摩数字,和让人从数字中自己调节,到底哪一个成本更高?&br&举个极端例子,有一天人类都死绝了,火星人挖掘出了这两份食谱,西餐的分分秒秒就给你重现出来,而中餐的就只能扔垃圾桶了。然后火星人还会说,西餐真好吃,中餐一坨屎。你心痛不心痛?&br&&br&中国菜的博大精深源于其深厚的底蕴,而正因为标准化的缺失,所以美食的传承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美食正在不可逆转的流失。你是否也抱怨过,口味正宗的XXXX越来越少?就因为没人知道适量到底是多少,大师傅也许能够把握平衡,传到下一代时就没人记得了。&br&而更讽刺的是,居然一天到晚有人分享:“老外学做中国菜,看到‘盐少许、糖适量’都崩溃了”——分享时甚至还充满了自鸣得意之色,简直让人以为天朝美食是靠着“少许”、“适量”来统治世界的。每次看到这种分享我都难过的胃疼。&br&所以我同意 &a data-hash=&e5fb0aab23f1ebcad178c79& href=&/people/e5fb0aab23f1ebcad178c7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涛吴& data-tip=&p$b$e5fb0aab23f1ebcad178c79&&@涛吴&/a& 朋友的观点。这种对标准化的轻视(甚至可以归结为对逻辑思考的轻视),正是意识形态上的根本缺陷。(要扯得更远,甚至可以谈到中医。。。这里且按下不表。)&br&&br&武侠小说总是喜欢说,资质平庸之辈拘泥于招式而不知变通,于是自诩有资质的投机者们便兴高采烈的以为只要会变通就行了。殊不知你连基础都没打牢就胡乱变通,取死之道尔。&br&&b&这正是当今的大多数中国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b&&br&&br&肯定有冥顽不灵的人要说,中国菜是艺术,不适合标准化。。。&br&首先,你的拉面饺子就是艺术,别人的汉堡披萨就是流水线出来的垃圾。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正是不思进取的遮羞布。(我又忍不住要说中医了。。。好吧改天再写一篇,有兴趣的请关注:&a href=&/qingsangnan& class=&internal&&清远居o清桑南 - 知乎专栏&/a&)&br&其次,你要先掌握了标准化的方法,再融合自己的突破,那才叫艺术。而如果连最基本的标准法都搞不定,那叫“没学会”,说的多好听都没有用。下棋也要学打谱,绘画也要学明暗,如果有人一上来就不肯学基础,那是纯粹的耍流氓。&br&再次,很多人不仅轻视了标准化的重要性,更轻视了其难度。那些写”少许“、”适量“的人,他们仅仅是不想写数字吗?恐怕他们也写不出来吧。不是我瞎说,同一个菜让他烧两遍,估计咸淡口味都不一样。别说什么”适量“是为了创意发挥了,&b&你创出来了也没用,因为你创完了自己就给忘了&/b&。很多不写数字的,不是不想,是不能尔。&br&&br&而相比较,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垃圾食品,虽然水准不算太高,但品质始终如一。别说经历几十年都不会失传,而且你去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都能做出同样水准的食物——别小看了这个能力,人家就是靠这一条横扫全球。反观天朝,连兰州拉面都越做越差,还口口声声的不屑于人家的科学方法。这正是让人痛心疾首之处。&br&&br&如果你以为我在黑中餐,那只能说你没有理解本文的精神。&b&我黑的是对传承的轻视。&/b&&br&漫漫五千年华夏文明,失传了的文化瑰宝还嫌不够多么?&br&木牛流马你会造么?&br&高山流水你会弹么?&br&干将莫邪你会铸么?&br&奇门遁甲你会摆么?&br&六脉神剑你会使么?。。。&br&这些你都不会,no can no BB。所以他们无论有多牛B,又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让你多一个吹牛B的段子?&br&&br&中医的巅峰是几千年前的华佗,中餐的巅峰是民间某处的不知名小店。&br&这种迷信于”高手在民间“,”绝技在从前“的想法,说白了,只能证明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未开化的阶段。你让这些人去挑战“德国制造”?痴人说梦罢了。&br&而这些人,也正是华夏文明失传的帮凶。&br&&br&(不是我马后炮,拿中餐当例子时我便预想到了反对声音。执意谈中餐,多少有点钓鱼的意思。现在看看下面的回复,啧啧,我还有什么话说。所以我才必须写这文章,不管你听进去多少,我仁至义尽。)&br&&br&&br&&b&再来更多栗子,看看什么叫战斗力超群&/b&&br&先来个洋气点的栗子,圣经里有一段我特别喜欢:&br&人类最早是说同一种语言的。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计划造一座巴别塔(通天塔),以挑战至高的上帝。&br&“&u&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旧约11章)&/u&&br&上帝当然不能由着你们这群二货胡来。全知全能的神是怎么应对的呢?放地震、暴风雪、流星雨?当然不会那么低端。&br&上帝做了一件很微妙的事情:“&u&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u&&u&(旧约11章)&/u&&br&于是愚蠢的地球人只能各自为战,没过多久就GG了。&br&&br&感谢 &a data-hash=&94ce7e96ee47ebe4abaaa2& href=&/people/94ce7e96ee47ebe4abaaa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aoglish& data-tip=&p$b$94ce7e96ee47ebe4abaaa2&&@caoglish&/a& 朋友的提醒,再来个本土化的栗子:但凡说到秦始皇的功绩,必会提到“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这也是在执行标准化管理的一个实践。&br&后人无论怎么黑,这段功绩都是黑不掉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统一了这些标准,华夏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做强做大。&br&&br&这就是标准化思维的战斗力,明白了没?&br&为什么小聪明不行。小聪明就是你的方法别人用不上、别的场合用不上,所以放到整个文明长河里是没有意义的。&br&你解决了这个个别问题,很好,我为你的创新精神而喝彩;但是人类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吗?很难说。如果整个民族,解决每一个问题,都只能构成独立事件,无法串联在一起,那无论多聪明都只能是原地踏步。&br&而指望个体的创新突破能够瞬间打败别人整体的百年传承,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我说得更直接点,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抱有这种幻想便证明了一个人的愚昧与浅薄。&br&&br&科学技术就是如此,&b&你必须要搭好一个稳固的台阶、才能跨入更高的境界。&/b&投机取巧的人宁愿爬树、踩高跷,因为那样成本低、见效快。但是,这些人很快会遭遇瓶颈、并且迟早会掉下来的;&b&而更遗憾的是,无论他们曾经爬的多高,其成果都烟消云散,后人只能重新开始&/b&。&br&只有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积累,人类才能达到前无古人的巅峰,正因为每一个巅峰都成为了后人的起点。&br&&br&&br&————————————————————————&br&地图炮固然令人难过,本炮虽有错杀,但中靶者想必也不少。&br&&br&很多朋友也提到了,天朝目前的局面有很多历史因素及客观因素,这些都是事实。只是这些背景分析就不在本文的覆盖面内了,改天再写一篇好了。&br&当然,工业化积累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也正如众多回复里所说,国内有识之士者也正在缓步前进。所以本回答虽言辞激烈,却也并非全盘否定。就当是我为天朝发展推波助澜好了&br&&br&同时,若您觉得我吐槽的有理,避免日后成为本答案吐槽的对象,那便不枉了我的满纸荒唐言。&br&&br&有些人读到这种文章,总喜欢在评论里扔一句:只会动嘴皮子,不会实干,有什么用?&br&首先,批评也正是思考的一部分。如果你连批评与接受批评的活力都没有,还不许别人批评,那你只是在道貌岸然的不作为罢了。&br&其次,我就好奇了,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你怎知我只动嘴?我结合多年科研工作中的经历与思考,浓缩成了这篇文章,你有反对意见我欢迎讨论,你半点干货都拿不出,有什么资格说我只动嘴?&br&&br&最后,感谢所有支持、赞同、反对、批评、对骂、对喷...的朋友。是你们的参与,让本答案持续进化。&br&&br&以上。&br&欢迎继续扯皮,继续质疑
德国工业的成就源自于一百多年工业革命的悠久积累与深厚沉淀。而天朝的差距,我认为,不在于技术投资,不在于创新意识,而恰恰在于对“积累”与“沉淀‘的轻视。————————————————————————————————轻松一点,咱们先来讲段子…
反智主义作祟。&br&&br&回忆一下,小时候的读物是不是很多“小学生考倒大教授”、“老奶奶一句话驳得科学家哑口无言”、“农民零成本解决国外大企业花几千万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爱看,觉得很爽,很有道理,那些科学家大教授都不如我们的小学生、老奶奶、老农民智力高?这种故事的高级版本,就是问题里的那句话了——你们辛苦个啥呀,白费劲,别人早就想到了。&br&&br&醒醒吧,那些都只是晚安故事而已。哲学自有其作用领地,科学到极高、极抽象的地步,和哲学宗教理论必然有相通之处,但是这不能说哲学宗教能代替科研活动了,只能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br&&br&嗯,不然,你让教皇或者什么哲学家凭空造个宇宙飞船出来看看?
反智主义作祟。回忆一下,小时候的读物是不是很多“小学生考倒大教授”、“老奶奶一句话驳得科学家哑口无言”、“农民零成本解决国外大企业花几千万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爱看,觉得很爽,很有道理,那些科学家大教授都不如我们的小学生、老…
2534 人关注
277 个回答
9141 人关注
173 个回答
334 人关注
1569 人关注
393 个回答
1880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颈糜烂会不会不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