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真爱是真爱?

真爱(爱情词汇)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爱情词汇)
真爱,之所以叫“真”,即和真实,其是它最基本的基础。它绝不建立在欺骗和幻想之上。真爱,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广义的真爱,与性别无关,与民族无关,与国家无关,与宗教无关,与种族无关。
主流两大概念
概念一:自己角度判定真爱。只要付出就好,不论对方如何改变。(注意:这是包容,不是纵容。)
概念二:双方角度判定真爱。他,只能是他。她,只能是她。换了人,或是违法乱纪,都不可以。
真爱概念一:自我判断
真爱,当你全面、真实的了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之后。(切忌道听途说,或者单方面听对方描述)不忘初心,坚持希望,对方能够按TA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的幸福。
如果对方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会比跟你在一起更幸福。你也愿意放下自私、嫉妒、占有欲、幻想、曾经付出的努力,而选择放手。同时,你依然愿意去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TA因为这个世界有你的存在而感到欣喜。那么,你是真的爱。
而如果对方和你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那么,你将有坚定的毅力来守恒住这份情。在慢慢人生路中,可以坚守信念,面对名利的诱惑,美色的吸引,旁人的阻碍,强权的压迫,时间的流连,依然执著对待。不被说服,不为所动。你依然愿意与TA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那么,你更是真的爱。
真爱概念一容易走入的误区
一.自私:只管自己付出,不管对方感受。举例:我都给你买了冰淇淋了,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你快吃啊!(对方肠胃不好,根本不能吃)
二.脑补:不去了解对方,爱着你的幻想。举例:看见男的长的帅,女的长的漂亮,就认为对方是好人。(你买到过好看不好用的东西么?买的时候很开心,用的时候想扔掉。其实就是源于脑补。)
测试脑补的方法很简单,当你面对一个人的行为与你的认知不相符时,发出:“哇,你怎么这样?”的感叹时,很多时候,就是你没有用心了解对方,脑补了。
三.被骗:即使TA骗了我,我也一样爱TA。举例: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的的财富,伪装的很彻底。让对方爱上了“TA”——伪装出来的女神男神。结婚后,彻底翻脸。所有问题一并暴露出来,这种,称之为被骗。
测试被骗的方法很简单,当你面对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描述不相符时,发出:“我靠,你怎么这样?”的感叹时,很多时候,就是被骗了。严格意义上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通常会与别人观测到的有一定偏差,偏差不大,则可能是口无择言;偏差越大,则越可能是欺骗。
关于自私、脑补、被骗这三种情况,其实破解的方法是类似的,就是去了解对方。不忽视对方的感受,不逃避对方的不足,不害怕了解真相,在确立关系之前,全面而真实的了解对方。
四.测试:不论我的好坏,你都应该爱我。举例:我变丑了,我破产了,你也应该爱我!(不作不死,人为的使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对方根本无法了解你这种举动的目的,骗子的所作所为也是这样。况且,如果这种理念成立,那么无论TA是一个怎样的人,你都应该爱TA。而他就是一个爱着美好的你的人,你为何不爱TA?为何一定要把他变成一个爱着乱七八糟的你的人?)
五.溺爱:不帮对方成长,一味包容错误。举例:待人处世只会无理取闹,你不但不帮TA纠正,反而听之任之。(世事难料,万一哪一天你离开了世界,而他因为你的溺爱,养成了一系列恶习,周围的人根本不能接受他。你这不是害他,是什么?)
六.证明:别人越否定我,我越要对TA好。举例:别人说:“你们不合适,你是错的”,而陷入固执的坚持。对方说:“你已经不再爱我了”,而陷入证明的怪圈。(理智判断才是王道。真爱不需要刻意证明,时间就是它最好的见证人。)
关于测试、溺爱、证明这三种情况,破解的方法也是类似的。就是要有自己坚定的方向。坚定的让自己变的更好,坚定的帮助别人成长,坚定的做真正美好的事。不计较输赢,而寻求真理。
七.无私:爱应该无私的,不应该有目的。你是否曾经希望别人无私的爱你?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每一个知恩图报的人,都不会期待别人无私。相反,所有的骗子,都希望别人无私。
关于无私,其实也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破解,就是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既然有共同目标,就是有所期望,有所期望,其实就不再是无私。私心希望一个家庭能更加美好,其实也是非常暖心的一件事。
真爱概念二:双方判断
1.真爱有明确对象。
同时,真爱的对象,所具备的习惯,缺陷,毛病,应该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应该有为了私利的陷害。
在一次主持节目中,曾说过一句话,说明痴男痴女的本质:“你爱的其实不是他,而是你爱自己爱他的那种感觉。那种可以毫不保留的感觉。”
2.这个对象,会用行动与你越来越合作。
一个真爱你的人,会却对你坑蒙拐骗无恶不作么?不会,绝对不会。
非但如此,TA甚至不会敷衍。你们会很智慧,很准时,很认真,很有计划,很努力。你看的功夫是不是很智慧?跑步是不是很准时?拍电影是不是很认真?做生意是不是很有计划?是不是很努力?当他们告诉你,他们真的很爱自己的事业时,你会怀疑吗?
3.真爱追求的,是双方长期感受到幸福。如果双方不能让对方长期感受到幸福,那么,所有的言论和行动,都是有待改进的。然后才是“白头偕老”。
4.真爱追求的,是实现双方都享受的,长期友好相处的生活方式。不但考虑自己是否愿意付出,同时要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或者,最少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愿意接受的。——比如小孩小的时候不懂父母的爱,但长远看,孩子懂了,父母是真的爱他们。
5.真爱衍生的情感,应该是更多的爱。双方都更爱生活,更爱工作,更爱身边的人,更爱这个世界,更懂得换位思考。
单方面的,如果遇到对方不断变坏,在超出一定范围后,你选择离开,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并不代表你不爱。只是,对方已经不再是你认为的那个人了。
只有懂得换位思考的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身边的人的人,才更能够配得上你不计回报的付出。
真爱真爱条件
I LOVE YOU
I-Inject ----
L-Loyal ----忠诚
O-Observant ----用心
V-Valiant ----勇敢
E-Enjoyment ----喜悦
Y-Yes ----愿意
O-Obligation ----责任
U-Unison ----
所以要努力学着投入、忠诚、用心、勇敢、喜悦、愿意、责任,还有和谐。
以往的说法:真爱就是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
最新说法:真爱是两个有着自尊自爱的人,强烈的渴望并享受彼此在一起的幸福感,并且不惜一切去维护这种幸福感的永久存在。
真爱爱情伦理
真正的像什么?真正的爱就像冬天的太阳,给你温暖、给你生命的动能,可不会主宰你,甚至让你感觉不到真爱的存在。真正的爱就像和风、空气一样,给你生命中不可欠缺的新鲜空气,让你的生命能够活著、蹦蹦跳跳。虽然你不知道感恩空气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但是空气还是一样照常吹拂,而且无怨无悔,这就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像我们共同母亲——地球一样,承载万物、长养万物,功成而不居,任众生奔跑、任众生践踏,众生很少或从来没有向这位妈妈说声:谢谢!但是这位地球母亲,她照样无怨无悔,默默的奉献、养育著我们,这就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像虚空一样,包容现象界的一切,也接纳众生的贪嗔痴与我慢,真正的爱带给你安祥快乐、解脱自在,让我们大家一起互相勉励,实践真正的爱回馈这个世间,实践真正的慈悲回馈这个世间。
当然,上面这个段落并没有说,当空气流动速度过快的时候,变成龙卷风,也会毫不留情的把人卷上天。而当地球生气的时候,也会有海啸,地震,雪崩等等,毫不留情的把人消灭。
爱情伦理关系 与 婚姻伦理关系 的区别摘自《爱情信仰论》
爱情伦理关系,自主产生,全世界总体是一男一女,与爱情有必然关系,以双方自愿爱情信念(信仰)产生,以自愿爱情信仰(爱情伦理关系)产生算起。属于自愿型伦理,无管控方存在。自愿选定忠诚对象,这是产生于情感又超越情感的爱情关系。
婚姻伦理关系,中国民政局婚姻是登记产生,第三方管控介入,(婚姻制度各国各时代情况都不同),以婚姻管控产生,以婚姻管控算起。属于管控型伦理 。婚姻本质属于管控的范畴。被安排忠诚对象,或在限定条件下选定忠诚对象。
最核心的区别,爱情伦理关系是由双方的爱情信念产生的,婚姻关系是由管控产生的。共同点是,都具有伦理的特性,都具有超越性。
基于爱情为基础的现代婚姻关系,一般是爱情伦理关系与婚姻伦理关系的复合存在。
《爱情信仰论》说的是爱情情感加上爱情关系(产生于情感又超越情感的爱情关系)。
在我之前的爱情伦理中,爱情情感与爱情关系几乎是等同的。
如果爱情情感结束,那么爱情关系也同样结束,爱情关系相对于爱情情感没有超越性,所以严格来说这种不能算真正的伦理。
我的爱情伦理中爱情关系相对于爱情情感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比如,就算爱情情感结束,爱情关系任然会有超越性存在至少一个月的超越期。
爱情关系产生于爱情情感又超越爱情情感,爱情关系形而上存在,这样爱情关系不会因为爱情情感的波动而波动。爱情关系具有伦理特性,所以叫爱情伦理关系。
爱情伦理一直多少受婚姻伦理影响和异化,婚姻伦理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不一样,婚姻的本质是管控男女关系的社会制度。如果独立且纯正的爱情伦理存在的,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
爱情伦理是追求两个人爱情(关系)的唯一,忠诚,长久。在爱情内部,彼此对于对方应该有无私的爱,在爱情外部应该有广义的仁爱。
爱情(伦理)关系不可能仅建立在情感上,否则爱情伦理的标准将随着情感的波动而波动。爱情(伦理)关系必然是产生于情感又超越情感的。
这种超越情感的特征叫做爱情关系的形而上存在,简单理解也可以认为你们的爱情关系与神同在。
仅建立在情感上的爱情(关系) 与 产生于情感又超越情感的爱情(关系)
仅建立在情感上的爱情(关系)是有波动的,有断续的,比如,今天爱了,明天不爱了,后
爱情伦理关系
天又爱了。比如有意识状态的有爱状态,无意识状态(睡梦中)的无爱状态。(形而下的)
产生于情感又超越情感的爱情(关系)是连续性的,超越性的。两个人在信仰层面对于的爱情信念或承诺,使得爱情关系超越性存在。(形而上的)
我们把恋爱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恋爱选择阶段,第二,爱情信仰(爱情伦理关系)产生的阶段。
不管是结了婚的爱情,和没有结婚的爱情,神圣性都来自于爱情信仰(爱情伦理关系)的产生。现代婚姻提倡以爱情为基础。
上图显示爱情情感有波动性,断续性。爱情伦理关系是形而上的,连续的,相对稳定的。
真爱条件与物质
概念二中提到了【条件】这个词。这里强调的,绝不是金钱、身高、房车。而是双方的行动和感受。没有行动,所有的口头承诺都是废话。
以父母爱孩子为例,诠释一下概念二中提到的条件:
1.真爱有明确对象。——(真爱你的父母,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和金钱在一个陌生小孩身上。)
2.这个对象,会用行动与你越来越合作。——(真爱你的父母,不会坑你,也不会溺爱你。)
3.真爱追求的是双方长期感受到幸福。——(真爱你的父母,会让你感受到被爱的幸福。而他们,也感受着这种被信任的幸福。)
4.真爱追求的是实现双方都享受的,长期友好相处的生活方式。——(真爱你的父母,不会一天到晚跟你吵架,大部分时间,是与你友好相处的。)
5.真爱衍生的情感,应该是更多的爱。——(真爱你的父母,会因为你,而更愿意改善这个世界。而你,也会因为你的父母,而更愿意改善这个世界。)
这里提到了一个词,叫【真爱你的父母】,会有人问了,难道有假爱你的父母么?嗯,这个世界上,有抛妻弃子的父母。他们的行动,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真爱……
为了真爱,我们必须懂得“假爱”,假若你因某个亲密关系而伤痕累累,那一定不是爱让你伤痕累累,而是“假爱”令你伤痕累累。“假爱”背后可能是麻木,也可能是恨,我们必须懂得这一点,才不会对真爱失去信心。[1]
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这是天下无数谎言中的No.1。  这个谎言如此绝对,以至于很容易被驳倒。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找出一个例外就可以驳倒这个断言,而这样的“例外”又实在是太多太可怕了。譬如:  广州花都区的女孩阿俊,被母亲割掉双耳;  复旦大学研究生ZLL,因虐杀几十只猫而轰动一时,可他虐猫的另一面却是爱猫,而这种“我爱你,故而虐待你”的变态心理却源自父亲对他的苛刻和虐待,譬如多次因小事暴打他,还常将其关在家门外过夜;  ……  尽管发生这么多父母虐待孩子的案件,仍有许多人认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成立的。他们不讲逻辑漏洞,而强调说那些案件是特例,一个朋友对我说:“父母不爱孩子的,我估计是千分之一。”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以上百度的“爸爸吧”、“妈妈吧”、“父亲吧”和“母亲吧”去看一看,然后单独输入爸爸、妈妈、父亲或母亲就可以进入相关贴吧),就会发现,以爱的名义虐待孩子的父母,或者不屑于借用爱的名义而直接虐待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太多太多,而对父母仿佛有刻骨仇恨的孩子,也一样是太多太多。  我自己收到的信件中,至少有20%的信件谈到了父母对自己的身体虐待或精神虐待,也有部分信件是做父母的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虐待,可他们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写信向我求助。  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假若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地残忍虐待甚至杀害其他人,那么可以基本推断,这个人曾被残忍虐待过,譬如虐待小保姆蔡敏敏的珠海女雇主魏娟。从这个角度上看,最终展现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冷酷的恶毒,可以回溯到他的童年关系,而且多数可以回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复旦硕士ZLL在虐猫的时候,不过是把父亲对待他的方式转移到他对待猫的方式上而已。  并且,直面这个事实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或者冷酷地对待自己的配偶和儿女,或者残忍地对待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无法直面自己有一个“坏父亲”或“坏母亲”的事实。我们的社会特别讲孝道,即便父母虐待了自己,我们也要认为父母是对的。但是,这种理性上的接受不能遏制住他情感上的仇恨,但父母是不能恨的,故他们把这仇恨转嫁到配偶、儿女或其他人身上了。  这种转嫁机制是很多恶行的基础,经常有人给我写信说,他想杀人,他想伤害别人。假若你和这样的人对话,他们一开始会对你说,那些人如何如何对不起他,随着聊天的深入,他最终会承认,最对不起他的不是那些人,而是他的父母或其他“至亲至爱”的人。  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别讲孝道的社会,“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魔咒,让我们宽恕那些虐待甚至杀死孩子的父母,也让我们看不到恶最初是如何孳生的,从而让我们整个社会都不能直面相反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有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监控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并剥夺严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抚养权。   切记: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好父母。  真爱并不简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们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假若你特别迷信这句话,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检讨。
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的一个爱的谎言,父母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孩子,老师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学生,男人用这个谎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这个谎言控制男人。  这个谎言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它源自我们共同的一个经历:1~3岁时,当孩子蹒跚学步并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时,大人们递给他;孩子四处爬来爬去时,大人们因担心而制止他;孩子快乐地玩耍并大喊大叫时,大人们警告他们小声一点……  总之,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而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并且,等孩子长大后,我们变本加厉地这样做。譬如,帮孩子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家长们在这样做,老师们也在这样做。  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并且,这种“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这样看,孩子也这样想,社会上也这么以为。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2014年,父母替孩子决定生活、老师替孩子决定学习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孩子们的反抗也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广州近两年屡屡发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而且没有清晰的自杀原因,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我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多数是被这样“掐”死的。  极端情况之下,他们也会直接攻击“掐”他们的人,这是广州董姓大学生弑父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些中学生因老人劝诫自己好好学习而情绪失控并暴力袭击老人的原因。  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这两年越来越多,很多在学校里做咨询的心理老师也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两年明显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长和老师这些大人们替孩子做选择的情况太严重了,孩子们的生命正被严重扼杀。   切记: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请不要从精神上杀死他们。
谎言:我爱你,故我们不分离  大人常借爱的名义,而强迫孩子和自己粘在一起,这也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谎言。  一个妈妈写信说,儿子上中学后,再也不肯对她说心里话了,她没有办法知道孩子想什么,很焦虑。我回信说,这是青春期的必然特点,孩子必然要刻意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那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独立空间,做父母的没必要去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孩子想什么都知道。  结果,我收到这个电子邮箱发来的第二封信。原来,这位妈妈不会用电子邮箱,前面那封信是儿子帮她发的。这次是儿子自己写来的,他赞同的说法,“妈妈不愿意接受”。  这就很简单了,和孩子粘在一起不分离,这不是儿子的需要,而是这位妈妈的需要。其实,她大可以承认这一点,对儿子说,“我需要你,请你离我近一些,和我说说心里话”,而不必借用“我是为了你好”这种爱的谎言。  父母和孩子粘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粘在一起。  父母严重地粘孩子,会造成很多恶果。最常见的是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的动力,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独立成长,甚至都拒绝谈恋爱,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是对父母的背叛。   切记:做父母的,应经常问自己一句:“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
谎言:婆媳关系  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因为它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并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从这个角度看,婆媳关系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词语,由于这给了儿子一个借口,让他从容地说,这是两个女人的事情,他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实际上,他才是核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他袖手旁观,那么所谓的婆媳关系是很难处好的。  这个三角关系,看上去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因为大家庭观念,我们习惯上在结婚后,把男方的老人接来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媳妇和儿子的这个新家庭,就和原来的大家庭搅在一起,从而很容易出问题。传统上,媳妇的角色是最不重要的,她是大家庭的“外来者”,一开始必然难以融进大家庭的体系。21世纪的家庭中,媳妇和儿子差不多是同等重要,她一样要承担经济压力,一样要去外面奔波,而且一样拥有很多的资源,她必然认为,这是她的家,而不是婆婆的家。如果婆婆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并忍不住要在这个家中做主,就势必会起冲突。假若儿子上了“婆媳关系”这个词语的当,而不积极调解,那么这个家庭很容易支离破碎。  不过,问题的实质还不是大家庭,而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反过来说是恋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提出的,但国内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严重。  传统中国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在这种模式下,母子关系几乎必然重于夫妻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儿子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丈夫最多排在第二位。  这样一来,儿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这种巨大的丧失恐怕没谁愿接受。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展开一场和儿媳的争夺战。  必须强调的是,婆媳关系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困扰性话题也有一个前提: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相反,假若是岳父岳母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那么婆婆和媳妇之间的麻烦将被岳父和女婿的困扰所取代。  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配角,这一传统不仅造成了妈妈恋子,同样也造成了爸爸恋女。一个女子,因和父亲的关系太紧密,并且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超过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时间,最终令丈夫离她而去。  大家庭并不是问题,假若大家庭尊重小家庭的独立性,并且,公公婆婆彼此相爱,他们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那么即便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婆媳关系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婆婆失去的只是自己生命中第二重要的人,那是可以承受的。同样的,岳父岳母假若彼此深爱,那么,他们和女儿女婿住一起也不是问题。   切记: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付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  如果你是长辈,则请记住“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爱人。
谎言:嫉妒  婆媳关系是一个烟幕弹,掩盖了真正的问题。同样的,“嫉妒”这个词语也常是一个烟幕弹,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嫉妒也是一个爱的谎言。  看上去,嫉妒也是一个三角关系,“我”因为“你”垂青另一个人,而吃起了另一个人的醋,实际上,嫉妒常是一个借口,目的是为了控制情侣,或者伤害情侣。或者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转嫁自己的自卑感。  2006年最著名的嫉妒狂是邱兴华,他认为妻子被道观主持熊万成摸了一下,因此杀了10人,后来计划再杀10人,其中包括妻子。  这个系列杀人案,表面上看,起因是嫉妒,邱兴华说,熊万成高大帅气,而他矮小萎缩,妻子当然会喜欢熊万成,并因此没有反抗熊万成的“性骚扰”。  实质上,嫉妒只是邱兴华的虚晃一枪,其实质是在通过嫉妒转嫁他的超低价值感。邱兴华的妻子说,她丈夫是最近一年多时间才变得特别爱吃醋,经常会无端猜疑她和其他男人有染,有时因此暴打她。也恰是在这一段时间内,邱兴华接二连三地遭遇挫折,最终基本失去了养家糊口的能力。  瑞士女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嫉妒狂的自我价值太低,他们因此很需要嫉妒将这种不好的感受转嫁出去。对他们而言,嫉妒的意思就是:“不是我搞砸了我的生活,而是你把我的生活搞砸的。”并且,因为根本不愿意面对超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甚至都不能承受恋人对自己的直接否认,而非得需要一个三角关系,即:“不是我让你不喜欢,而是另一个人让你不喜欢我。”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人去承受他转嫁而来的自卑感。  切记:如果你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提醒自己,这极可能是你的问题,不是你的情侣的问题。  同样,如果你的情侣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懂得,这不是你的错,你再怎么严格要求自己,都无法遏制他的嫉妒,故不要因为他的要求,而一一断绝你的社会关系,那会严重伤害你自己,并且也于事无补。假若嫉妒成性的他使用过暴力,那么绝对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他几乎必然会再次使用暴力。  此外,也请理解他,明白他是因为自我价值感太低才这样做。
谎言: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因而我要改变你。  这是关于爱情的最大的谎言!  爱情,尤其是激情式的爱情、让你非常有感觉的爱情,其真正动人之处,并非是幸福和快乐,而是强迫性重复。  什么时候会有激情式的爱情诞生呢?答案是,当童年时的现实关系模式和理想关系模式同时再现时。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感觉,那感觉一旦产生,就必然有其道理。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灵魂深处认为,那个人是“答案”,既是让你强迫性重复的答案,也是解开你的强迫性重复的答案。  譬如前面提到的嫉妒狂,他童年时被母亲严重抛弃过,一般是母亲因为另一个人而疏忽了对他的爱。等长大后,他会对一个特别像母亲的女子产生强烈的感觉,等建立关系后,他会要求这女子断绝一切关系,只和他在一起。  这样做有双重含义。第一是强迫性重复,找到了一个像母亲的女子;第二是治疗强迫性重复,他强迫这个像母亲的女子无条件地抛弃其他所有人,再也不可能因为其他人而抛弃,这就好像是治疗了他童年的伤痛。  问题是这样做是“刻舟求剑”,他在现在的船的位置,找不到以前失去的答案。他最终会因此而发狂,从而对这女子产生激烈的恨,但这恨意,其实本来是针对他母亲的。无论他怎样对这女子发泄恨,都无济于事。  最终,这女子因为无法忍受他,于是离开他。结果,他童年的命运,再一次被重复。他一边感到受伤,一边也会因此而自得:“看,我早料到,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定会不忠于你。”  其实,这个结果也是他所推动完成的。  强迫性重复有很大的诱惑,这也恰恰是激情式爱情的诱惑。本来,一次激情式的爱情,是治疗自己童年创伤的最佳机会,因为它会完美地再现童年的关系模式的绝大多数感觉和问题,可以让自己借此意识到自己的诸多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去解决它们。  不过,很多人在激情式爱情中拒绝反省,认为爱情中的问题一定是对方的问题,就像童年时,他完全无能为力,只好归咎父母一样。因为这种心理,很多人在激情式爱情中得不到治疗,最终只是一次简单的强迫性重复。  激情式爱情——也即强迫性重复——的诱惑是无穷的,那些没有在激情式爱情中成长的人,反而会迷上激情式爱情,而不断按照一个或两个模式去一次次地陷入新的爱情中去。比较经典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个媒体找出了他数十个情人的照片,从相貌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像希拉里这样的女强人,一类像莱温斯基那样的傻女孩。  不仅如此,即便走到婚姻的爱情也并非是因为幸福和快乐才走到一起的,强迫性重复威力非常强大,我们经常可以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发现,某某娶了一个“妈妈”,而某某则嫁给了一个“爸爸”。  这种强迫性重复的魅力,绝对强过幸福和快乐的诱惑。又如,美国一女子嫁给了一个死刑犯,这种选择也是强迫性重复。她爸爸是“坏蛋”,她童年时和其他有“坏蛋”爸爸的女孩一样,希望能改变爸爸,让爸爸爱自己好好对自己,这种改造失败了,爸爸丝毫没改变,还是虐待她。于是,她将这种改造梦想压在内心深处,等长大后,再看到一个特别像爸爸的“坏蛋”男人,就会心旌摇曳,动心得不得了。但这动心,并非是因为看到了幸福和快乐的可能,而是看到了完美的强迫性重复的可能——她可以再次在一个“坏蛋”男人身上实施她的改造梦想,而且因为这男人正在监狱接受改造,所以这个改造梦想看上去仿佛很容易实现。  由于这种心理,美国很多死刑犯反而在监狱里做了新郎,而且还常有几十个女子一起争夺嫁给他的资格呢。  切记:特别动心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未必就是幸福。相反,这倒很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你渴望重复过去的灾难。  不过,即便是灾难,也不必太否定自己的情感,假若一次激情式爱情是坏的强迫性重复,那很可能也是你灵魂的需要。并且,你也的确有可能在这次坏的强迫性重复中得到部分治疗。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是你必须反省,必须主动借这次强迫性重复理解你的人生。  此外,如果是严重自毁性的强迫性重复,那不管它是不是灵魂的渴求,你都不大需要,因为你可以借助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室中安全地展示你的强迫性重复,并最终得到治疗。  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是心理活动和心理需要的核心。爱,则是令亲密关系健康流动的最高原则。  我们都懂得这一点,但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错误假借了爱的名义,结果使得关于爱的谎言在这世界上大肆横行,最终令我们部分失去了判断爱和恨的能力,令我们不懂得自己的爱与恨,也不懂得分辨别人的爱与恨,许多被爱的谎言严重伤害的人,干脆最后就再也不谈爱,因为他们的一生中,被“爱”伤害了太多太多。
真爱精神恋爱
“”是被称为“”的一种真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柏拉图恋爱重视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体的欲望,这是一种真爱。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本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真爱,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恋爱三种形式,即精神恋爱、传统恋爱、肉体恋爱,精神恋爱与肉体恋爱产生极限对比,它是恋爱的精纯境界,只求精神交流,充分体现了人的;肉体恋爱是只图性欲欢愉的不道德行为,充分体现了人的;传统恋爱是最为正规的一种,兼顾了情与性,,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调和剂,情爱是性爱的先决条件,性爱是情爱的升华,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致高无上的爱情境界。
西方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
“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要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没有任何肉体接触的纯浪漫情怀,而是指“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或“身心合一者”。
2.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强调爱情高于性(“爱欲”高于“快感”)。
3.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暗示着性与爱情(像“属民的爱若斯”)、爱情与婚姻(如“凭灵魂生育”;“身体方面的生育欲”)、性与婚姻(像“同性恋爱与异性婚姻的区别与结合”)的可分离性(或功能独立性)。
4.柏拉图式的爱情,又不过是通过爱慕一个又一个美的身体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换句强势的语气(口吻)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指,爱情说到底是属于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东西,在现实(世俗)世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真爱客观争议
第一遍时,原文并没有“客观”这两个字。而之后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论点,又私自加上“客观”二字。具体是否客观,大家自己看着办:
唯物:只判断看得见,摸得着的。
主观唯心:以双方主观来判断真爱
客观唯心(理念论):两个概念,第一种指是无私且长久的爱。第二个概念是指爱情的关系。
第一概念:
人类许多知识是以概念存在的,比如时间,数字,其实真爱也是。
“爱是恒久的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是圣经对于博爱标准的描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对于慈爱的标准描述。显然真爱的标准都是无私非功利的,长久的。
应该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道理,看过大海的水,就觉得脸盆里的水不算水。人其实只能追求真爱,但不应该宣布自己就是真爱。
第二概念:
爱情关系,分别以三个哲学标准。第一种是无,(在概念上)客观地不认为爱情有什么神圣的,都是空的,多见于佛教的论述。第二种是绝对唯一,(在概念上)客观地认为只有一次真爱,其它都不是。第三种,(在概念上)客观地允许只要双方认为是,都可以算是真爱。这三个标准可以用数字表示分别是0,1,无穷.
反方观点:
1.原文提到主观唯心,可见根本没有理解概念一和概念二。父母为你做的事情,都是你主观唯心感受到的么?难道不是真实存在的?答:文章只是提到了主观唯心的标准,并没有说父母不是真爱。
2.原文提到的第一概念。其中,这两句自相矛盾:第一句【显然真爱的标准都是无私非功利的,长久的。】第二句【脸盆里的水不算水。】真正的无私,非功利,是不会去计较算不算水的。
3.原文第二概念乱用“哲学”这个词。有些人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有利,动不动就带上“哲学”的帽子。而事实上自己都没想清楚。
首先:【第一种是无,不认为爱情有什么神圣的,都是空的,多见于佛教的论述。】这一句根本不是真爱这个词条关注的内容。
其次:【第二种是绝对唯一,认为只有一次真爱,其它都不是。】这个与本词条的概念一根本不符。概念一表述的是状态,并没有描写次数。
第三:【第三种,只要双方认为是,都可以算是真爱。】居然说这是无穷?两个人认为是真爱,然后相处一辈子,这能算无穷么?
真爱子贡赎人
鲁国之法,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自损财物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为何要批评他?其实鲁国那条法律的用意是为了鼓励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大好事,那怕你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鲁国君主为子贡之举树为典范—大肆通报、嘉奖、宣传乃至全国推广,会有什么后果?一、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二、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其实滑坡了,因为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
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这是的悟道之言。因为无数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真爱子路受牛
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翻译: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子路救了落水者,会因为这一善举获得大家的称赞。而之后接收了落水者送的牛,这让冒风险做善事的人获得了‘利’的补偿。子路因为救落水者而名利双收,这样一来,将来大家遇到落水者,自然就会去救了。这个影响是多么好啊。所以说孔子看事情看得深远啊!
一切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道德,都是伪道德。真正的道德就像空气那么重要,又像空气那么平常。真正的道德就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道德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
真爱真爱评价
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整体的精神(信仰)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在我们想得到真爱之前,在我们以为失去真爱之后,我们都有必要读下面的文字,这些文字能给我们对真爱一个定位,而不会被欲望所控而产生痛苦。
1.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同样,我们总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2.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生命没有终极意义。——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需要在最沉痛的世界观里重新审视当下总让我们痛苦的欲望。
人所执迷的欲望是如此虚妄、空洞、无聊,但我们却并不容易不去执迷它。人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生来就有的俗世的道德与竞争意识注定了我们的不自由。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
3.我们只需要一个我真爱的人和真爱我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便圆满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爱。有一个人爱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每一寸肌肤,身上每一处洁净或肮脏的部分。真爱是最伟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货真价实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拥有过一个人对你的真爱,这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4.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美与快乐的需要而去确定。
人具有死亡的权利。我们应当主张快乐人生,即是但凡在你活着的每一时刻你都是安宁与快乐的,如果你受到了生命中的重创,你评估这种创伤是难以挽回的,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死亡。死亡并不是邪恶的、可怕的,它是自由的象征,没有什么比它更为高尚,更为美丽。
如果这个世界接受“死亡权力”,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活着会显得轻松愉快、安详。它将击垮一切陈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也都因此真正平等!
生命如艺术品一样,不论其长短,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彰显着属于他的奇妙意义。我的这段生命也许只是为了一段旅程,也许只是为了一段风景,也许只是为了一段爱情,这正是生命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如何这样,我们会发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生机、美和喜悦。
5.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
有一个年轻人在森林里的伐木场工作,却在都市里租下房子居住,每天奔波于两地,他说他喜欢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那让他觉得生命的激情和炽热,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上流社会的人。金钱和名色的欲望已经让他疯狂了。我告诉他:你所想象的事物被你蒙上了神秘的光环,实际等你拥有它的时候,它会和你此刻握在手中的杯子一样朴实。而他不能听从我的建议。他深陷入欲望中,由此偏执,不能自拔。
欲望的事物是一个发光体,充满神秘和迷惑性,这是人们痛苦的根源。
6.最困扰我们的欲望,其一是爱情,其二是爱情中的性。而当我们所渴望的事物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本来它并非那么华丽,有时还让我们觉得充满了极强的欺骗性。
——所有真实的都是朴素无华的。所有激情的渴望和热爱如果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那我们可以去抱有那份欲望。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我们一定要警觉它的虚幻性!
7.所有人的人生都是极度平凡的,你所看见的那些你未得到、你渴望得到的所谓的幸福,也极度平凡,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想象)所欺骗。[2]
摘录自:《》
. 武志红的BLOG[引用日期]
龚咏雨.重大人生启示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99-1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真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