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医院配中药发现中药有质量问题请问田三七的中药价值...

南京急查中药市场 暂未发现安徽问题中药饮片&&&& “瞒报毒药”南京药监局该给一个说法毫州中药被曝染色 南京过半中药材来自此地&&& 安徽问题中药被曝光后,南京市食药监局10日紧急检查中药消费市场,截至记者10日晚发稿暂未发现亳州被曝光12家企业的问题中药饮片。&&& 根据国家食药监局的通报,安徽药监部门对12家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发现上述企业涉嫌对中药饮片用化工色素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 南京市场有无掺杂使假的中药?10日,南京市食药监局稽查处执法人员先后来到江苏省中医院、益丰大药房汉中路店检查。在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抓取各种中药,执法人员未发现被曝光的企业产品。&&& 药房工作人员说,目前医院日销售中药8吨左右,所用中药都从大企业集中采购,入库前安排2个质量验收小组,每年都会退回数十吨不合格中药。&&& 在益丰大药房汉中路店,大部分中药饮片都是从亳州“永刚”进货。“我们每年采购量数千万元,不可能从小厂进货。”该药房负责人说。&&& 10日的检查未发现被曝光的安徽问题中药,但市食药监局稽查处稽查一大队大队长李运祥表示,今年7月,食药监部门曾对中药饮片进行专项整治,发现部分中药饮片存在问题。“部分中药在梅雨季节受潮,产生了霉变现象。”他说,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用伪品冒充正品,例如用土茯苓冒充茯苓等。&&& 此外,浦口食药监局前段时间还在当地一家民营医院发现问题中药饮片97个品种、300多公斤,涉案金额达5万多元。这家民营医院购进的问题丹参、乳香、黄芪等中药饮片,正是从安徽亳州某医药公司购进。食药监人士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确保市民放心消费中药饮片。&&& (罗渐 周爱明 杨雪媛)
&&?&&&&?&&&&?&&TA的最新馆藏[转]&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邵迎新大夫本人发表
熬了中药吃,但我发现中药里放有海带,这药有问题吗
状态:就诊前
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甲亢&&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可以减药吗,下一步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现在一天吃一片半赛治,肝功能正常。无不良反应
疾病名称:甲亢&&
希望得到的帮助:看诊疗方案是否正确
病情描述:男,42岁。心率快,最近瘦的厉害,浑身没劲,去医院检查,说是甲亢,但一项指标不明显
疾病名称:甲亢突眼&&
希望得到的帮助:甲亢突眼
病情描述:男,25岁。在蒋宁一治疗4个月,没有进展,请医生给予治疗方法
疾病名称:甲亢&&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医生我这个情况严不严重,复查的结果怎么样,还要继续吃这些药吗?我的甲亢到几级...
病情描述:女,25岁。上周查出说是甲亢,因白细胞减少和肝损开了药,这周来复查白细胞和肝功能,图是昨天的检查结果,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在去年的11月份查出的
在我们当地
也就是安徽六安市查出的结果
,最后我去找的一家社区医院的医生,帮我开的中药,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查出是20125月症状是开始很累,因怀孕吐的很。眼有点凸了。到乐山人民医院就医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这是第3月了。那些指标都正常了就TSHU促...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9年10月发现,好热;出汗,脾气暴躁,脖子略粗,河北省二院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一直用药物治疗,使用药物:甘露糖泰胶囊、丙硫氧嘧啶片、...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一年多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吃过中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尽快治好此病
化验、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最后一次就诊的医院:私人中医诊所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零九年发现的得病,心跳过快,哈医大一院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爱反复因为自己吃药不太按时,去年夏天时结果正常一段时间,后来又不正常了,...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甲亢一年半了一直吃药治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基本正常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可以带药怀孕吗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1年得病,发病初期眼球突出,心情烦躁,能吃,曾在大连附属二院等医院就诊过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过西药和中药,指标正常过,2004年生...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女:30岁,发病时间:2010年8月至今
开始发病时,怕热、手斗、心情烦燥、易怒。 目前已没有先前的症状了,但感觉脖子比正常粗了些。
疾病名称:甲亢加突眼&&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2012年5月感觉总是没有力气,6月15日左右,右眼皮肿,7月17日检查了内分泌,医生说是轻度甲亢,加突眼。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配了丙硫氧嘧啶片,硒酵母片,...
疾病名称:甲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发病时间:2011.3
主要症状:三个月之前感觉脖子在变粗,前4个月内有感冒,眼睛感觉胀,看东西模糊,有时候吃青菜吃不下去,吃荤的吃的下去。有...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邵迎新大夫的信息
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疾病。
邵迎新,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系《中国医药导报》、《世界复合医学》等多家杂志编委,全国中...
邵迎新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中医乳腺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乳腺病诊疗中心
上海龙华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松原市中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上海龙华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龙华医院
甲亢知识介绍
甲亢注意事项
内分泌科好评科室
内分泌科分类问答关注今日:1 | 主题:75113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推荐】中药的研究应该是这样进行。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334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这目标和口号没有问题,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我们走向这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很重要。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有长足的进步。我的观点是应该对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中成药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研究。有中长期规划对几十个和几百个优良的中成药赋予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真正科学的研究,例如我们必须知道这些中成药的主要临床治疗机理,不良反应的剂量关系,从动物到人体。采用国际认可的方式进行这些研究。临床的疗效方面研究引进国际通用标准,做出的结果真正的在未来变成这些药物的经典文献。这些研究结果一定会写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中,对医生使用药物提供真正可靠的数据和对病人药物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我们现在完全有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来做这些工作。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实质性的进展近乎没有。美国一位药剂师发现中药若与常规药物混服或致命(组图)  美国一位药剂师发现,如将草药与常规西药混合在一起服用,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据估计大约有1000万人经常服用草药、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但这种混搭对青年人、老年人以及需要大量服药的人危害最大。    美国药剂师凯瑟琳·乌尔布里奇。根据她的研究发现,将草药和补充疗法与常规药物混合在一起,可能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    具有治疗功效的生姜,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天然补充剂。  5月5日报道 美国药剂师凯瑟琳·乌尔布里奇经研究发现,如果将草药和补充疗法与常规药物混合在一起,可能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研究显示天然补充剂与广泛使用的药物混合服用将产生有害的副作用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英国约有1000万人常把草药、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混服  乌尔布里奇的研究发现,大蒜、生姜、贯叶连翘(圣约翰草)、绿茶等流行的补充剂能够对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的药效产生不利影响。她指出这种“混搭”对年轻人、老年人以及存在多种健康问题,需要服用大量药物的人危害最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健康也会因此陷入危险之中。  乌尔布里奇曾撰写几部有关草药的著作。她指出医生需要让患者了解任何潜在风险,避免因服用天然补充剂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在发表于《替代和补充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乌尔布里奇表示:“天然并不等于安全。如果某种物质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治疗功效,这种物质也会引发不利于健康的反应或者交互作用。”  小白菊、生姜、银杏与阿司匹林等同服会有危险副作用  根据她的研究发现,小白菊、生姜、银杏等流行的天然补充剂均含有能够降血压或者稀释血液的营养物质,但在与阿斯匹林和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时便会带来严重健康风险。目前有数百万患者服用阿斯匹林和华法林,预防心脏病发作。此外,功能饮料或者营养棒与药物混合服用也会导致危险的副作用。  葡萄柚汁能抑制肠道中分解药物的酶的功效  乌尔布里奇警告称,可起到降血压功效的大蒜补充剂能够对抗凝血药和用于预防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的药效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葡萄柚汁和药物也能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抑制通常在肠道内将药物分解的酶的作用。一杯葡萄柚汁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可超过24小时,患者在服用他汀类、抗高血压、精神病治疗药物以及万艾可(伟哥)期间不应喝葡萄柚汁。  缬草会加强麻醉药剂的药效,贯叶连翘会让移植器官者出现排斥反应  乌尔布里奇指出,安眠药的天然替代品缬草能够加强麻醉剂的药效,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贯叶连翘能够与免疫抑制剂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现移植排斥反应。外科医生表示,如果患者不在手术前一两周或者术后服用血液稀释剂等处方药期间摄入草药制品,绝大多数与手术有关的副作用都可避免。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丁香园版主
这一篇也说出从事中医药研究切实困惑的一部分中医现代化----四道迷惑待解决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中药现代化应理解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传统中药制剂转变为现代制剂技术,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始终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技术探讨和突破。  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有4问题需要解决。  1.中药材原植物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当,我国正在力推行GAP即药材的植规范化活动,应该说这是实现中药材原植物规范化、标准化很有效的一种尝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关键是未实行为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强制许可制,也由此产生了制约国家大力推广药材种植规范化活动的最大障碍和瓶颈。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道地药材是符合中医药理论、经无实践证明过的中药原植物药材,国家应该在研究道地药材的标准和大面积推广上多下工夫。同时,对于中医药古籍论述中有明确产地及品种的道地药材,国家应实行药厂道地药材的强制许可制,即有关该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应强制使用道地药材。采取以上措施后,既能解决药材混用造成的中药疗效不稳定、各地农户盲目扩大再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中药材原植物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破除了制约国家大力推广药材种植规范化活动的最大障碍和瓶颈,为中药现代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中国药典》上只有极少数药材的炮制方法。是否达到炮制要求,仅能用经验鉴别,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要求的客观化标准来判别。而中药饮片对疗效的影响有时是关键的,特别对于有毒中药材来说,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人民生命健康问题。所以,建立药材炮制的规范操作方法及评价的质量标准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意义不可小视。  3.中药成药质量控制问题  中医与西医理论体系最大的不同,是中医的整体观,体现在中药方面为组成方剂各药物及用药量的整体观。处方改变,所治诸症改变。处方不变,组成处方各药材用药量的改变,所治诸症亦改变是不争的事实。但体现在中药成药质量控制方面现在则完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的中药成药质量控制,主要是检测和控制所含组成药材的部分或全部现代研究发现的有效部位或成分的高低,而不是检测和控制组成中药成药各药材所含组分的比例,这完全违背了中医药理论,这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最根本的地方,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4.动物模型问题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由于缺乏现代技术做支撑,当前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动物模型,绝大部分是模仿西药的动物模型手段和方法,缺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动物模型的手段和方法,这一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新药研究所需的动物模型,对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涉及到中药新药是否有效及是否安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无论在理论体系、原药材的利用、质量控制、新药研制与开发上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若说中药现代化应该与世界接轨,不如说中药现代化首先应该与中医药传统理论接轨,其次才是与世界接轨的问题。目前,中药与天然药物逐渐划上了等号,这无益于中药现代化,反而会加速中医药理论的进一步衰退。严格区分中药与天然药物,当务之急是为中药与天然药物正名,给两者以不同的定义,在新药注册时区别对待,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起草新的《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助于中药现代化的系列有关规定。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澄清几个概念,对于这个问题以前思考多次,但是看了中药教学视频后,这个问题应该有了答案:第一个是中药,什么(是)中药?那我们不管(是)学中医学的还是学中药学的,我们都要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中药?中药这个术语的出现,大概在清代的中后期,也就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国家传统用的这个药物统称为药。有时候也根据药物毒性的广义,广泛地存在毒性,所以也把这个药称为毒药,但这个比较少,在一般地情况下,都是简称叫做药。后来随着西方医药的传入,尤其是系统地传入以后,为了区别于西方这个医药(医学和药学)和我们传统的医学和药学(一词)区别,所以人们把西方传入的医学叫做西医,把西方传入的药学叫做西药,那么相对来讲,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这个医学就叫中医,中医学,那么传统使用的药物就叫做中药。虽然中药使用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怎样对中药下一个定义?就是什么叫中药?那么目前很少见到有人进行讨论。所以对中药这个概念的鉴定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把中药的“中”理解为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就是中国的意思,就认为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那么这种说法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个中药千百年以来,都是在我们国家的人们当中使用,它主要是出产在中国,这个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在这个中药当中,从古代开始一直就有外来药,它并不产在中国,比如说在中药当中的活血化瘀药当中的乳香、没药,它的原产地是在东非,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这样的一些国家为主产地,在汉代末期,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那么是由佛教把这两个药带到中国,当时不是作为药物使用,而是佛教作为一些宗教仪式使用的这种物质,或者把它作为香料这样子来使用,后来发现它是一个重要的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那么慢慢地就成为了中药,那么这两味药其实到现在我们中国也不出产,它的产地主要还是在东非这些国家。比如说西洋参,大家比较熟悉的西洋参,它主要是产在美国、加拿大这样的一些国家,我们国家过去不出产,也是近年来开始引种,象这样的情况在中药里面还比较多,也就是中药它虽然主要产在中国,但是不完全是中国出产的,也就是有外来的药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那么出产在中国的药物,它也未必是都作为中药使用,比如说现在常常用来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喜树碱,那么它来源于我们国家出产的紫杉或者喜树,从里面提取的这个有效成分,但是现在还没有作为中药使用,它也产在中国。所以中药主要产在中国,但不一定都产在中国,产于中国的药物它也不一定都作为中药使用。所以把中药称为产于中国的药,把“中”字作为地域性的概念来理解就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也不完全正确。再一种说法,中药就是中医使用的药物,这个(说法)在古代应该说完全正确,因为在古代就只有中医,当然他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尤其是当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从1959年开始,我们国家开设这个中医药院校,由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古代的这个中医完全的不一样,他除了学习中医、中药的整个理论和知识以外,也要用相当的这个时间来学习西医的一些理论或者西药的一些知识,所以在当代的这个中医师他可以使用西药。西医院校(也)有不少(学生)在学校里面也学过中医药的一些知识,所以在一些西医院的临床医生,他们在处方的时候,也常常使用中药,比如说一些中成药,那是经常使用的。所以在当代中药并不是中医使用的一种专利,尤其是我们现在除了中医、西医以外,还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的学生,那么是西医药和中医药的知识他(们)都有,所以两类的药物都在同时地使用。所以从当代的客观实来讲,把这中药认为是中医使用的药物也有它的局限性。另外,目前还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中药是天然药,把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同起来。所谓天然药物是和化学合成药物相对而言的。中药当然绝大多数是天然药物,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中药自古以来也不完全是天然药物,现在全世界都公认化学合成药的先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炼丹术,那么最早把炼丹术当中的一些合理的部分用于这个药物的生产,首先是中医中药,所以中药自古以来,除了使用大量的天然物品以外,并不排斥一些化学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一些矿物药,比如说在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上,就记载了五毒之药,现代研究这个五毒之药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矿物药。那么目前在我们中药当中常常使用的,比如说铅丹、轻粉,这些都是属于化学合成药,中药里面从来不排斥它。所以它里面包含了一部分的化学药,它不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药。另外,在西药当中,尽管现在是以化学合成的药物为主,但是有很多西药,根据《辞海》的鉴定,它也是属于天然药物的范畴。比如说最早的抗菌素青霉素,那么它是来源于植物的这个青霉菌当中提取,后来慢慢的再采用半合成,或者完全的人工合成的。另外,现代的一些生物制品,从分类来说,它也是属于这个天然药物的范畴,所以天然药和化学合成药不是区别中药和西药本质属性的,那么两类药物当中,都使用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的药,只是主次不同而已,在中药当中主要使用的是天然药,少量的是化学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矿物类的化学合成品,在当代比如说人工牛黄、人工合成的冰片,那么也发展到了植物药,甚至于动物药,也有化学合成的药物使用。另一方面,在西药当中,它显然是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但是它也有少量的或者一部分的天然的药物,所以这种解释也没有揭示中药学的本质属性。什么叫做中药呢?我们一般认为就是我们教科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在教材的第一页的第四段,就所谓的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个药物不管它是天然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也不管它是出产在中国,或者出产在国外,当它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用中医药的理论来指导使用的时候,那么它就可以称为中药,如果它还没有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和来指导使用,它不一定是中药,它可能是西药的一个原料药。另外,我们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除了中药以外,还有民族的医药,有些药物中医使用,民族医药也使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当中,它对这个药物的认识不同,可能它使用也有区别。比如说中药的一味药叫做诃子,那么中药是作为一种收涩药来使用,认为它能够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是用于久病体虚的咳嗽气喘,和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这样的一些病证,但是在藏药里面或者在蒙药里面,那么它把这个诃子称为百药之王,很多病当中都使用,认为它能够补虚强身,能够健胃,在这个不同的医学里面使用,它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又是中药,也是藏药,也是蒙药。又比如说麻黄,它以整个草质茎来入药的时候,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认识,它是辛温的,要给它定一个药性、药味,它是辛味的,属温性的,它主要是归肺和膀胱经的,它的功效是用于发散风寒、平喘止咳和利尿消肿,所以中医在临床上把它用于风寒感冒,或者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和水肿。那么按照这样的理论来认识麻黄,来使用麻黄,麻黄就是一个中药。如果是把麻黄作为一个原料来提取里面的生物碱,提取麻黄素,那么认为它是一个拟肾上腺素的药,是一个升压的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那么这样来使用,它就是一个把麻黄作为西药的原料,作为西药在使用。它物质是相同的,但是指导的理论不一样,在临床使用上也有区别。所以我们认为能够揭示中药这个术语的本质属性,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   我们在知道了中药以后,顺便再谈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草药,或者说中草药。关于草药出现在宋代,这个术语使用也是有**百年的时间。在宋代这个中药是由国家专营,那么民间不得进行随便的这种交易,那么当时由国家专营的,在这个正规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那么它把它称为官药。相对于这个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就把它叫做草药。其实中药和草药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个草药往往是中药的重要的来源,中药从古代到现在,它的使用的品种不断地增加,从最早的中药著作的三百多味药,到现在的资源普查一万多种,不断地(在)发展,很多都是从草药里面慢慢的成为了这个中药。比如说中药里面很重要的、很名贵的一味药叫做三七,一个名贵的药物。在明代李时珍的时代,那个时候中药书还没有收载,一般的医生并不清楚,往往是在民间流传使用,所以当时这个三七也是一种草药,但是后来一旦发现了它的这个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或者止血功效以后,那么用中医的理论来整理,然后记载在中药书上以后,那么现在三七不但是一般的中药,而且是名贵的中药,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草药往往是中药数量发展的源泉,没有本质的区别。另外,草药在现代和当时的含义稍稍有一点变化,现在就说不管本草文献记没有记载,药书上有没有记载,就是说不太常用,一般的药物的经销部门不经营这样的药物都把它统称为叫草药。所以《神农本草经》上,两千年前的最早的中药著作,我们以后要讲,里面的很多药物,应该说是经典药,这个经典上收载的药物,很经典。比如说什么石龙芮(毛茛)或者这样的一些药,现在很多早就沦落为草药了。因为现在一般不太常用,药店不经营。所以这样子中药和草药就更没有很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中药和草药对立起来,其实它都应该统称为叫中药,那么这个就是第一点关于中药这个术语的含义,那么要同学们掌握的就是那一句话,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至于前面讲的其他的一些问题,是帮助大家对这个术语的一些理解,避免在见到的时候,就是出现一些不是很准确的一些解释,主要起这么一个作用,供大家参考。  第二个术语就是中药学。中药学就是在我们这个教科书的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中药学的解释。那就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就这样一句话,就是关于什么叫中药学,中药学是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著作,比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这本书,就是这个著作,那么这个著作和学科它是不可分割的,那么这个学科的一些知识那它要通过《中药学》这本书作为载体,才能够进行交流。所以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著。这个术语主要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够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在古代的中药学,那是包罗万象的,那么我们在它的含义里面,谈到的它的来源,比如说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什么品种?怎样采收、怎样加工炮制、怎样制剂?或者怎么样保管、贮藏?还有什么性能?有什么功效?临床怎么使用?它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不良反应?有没有毒性?等等这样的一些知识,都要全方位的研究,是综合性的,古代的这个中药学,那么是古的、是综合性的。现代由于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那么各种学科相互的渗透、相互的结合,中药的分支学科就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分化,有专门研究中药它的品种来源的,比如说《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有专门这个鉴定药材真伪优劣的《中药鉴定学》,有专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的《中药化学》,有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的《中药炮制学》,有研究中药制剂的《中药制剂学》,有研究中药药理毒理作用的《中药药理学》,甚至还有《中药养护学》,中药生产的、营销的,很多这样的一些分支学科的专著,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分化,而且不断深入地发展,所以这样子就产生了狭义的中药学。所以古代的中药学是广义的,是包罗万象的,凡是与中药有关的知识都是属于中药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在当代的中药学,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这个《中药学》,相对来讲就是狭义的。那么它研究的主要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中药的这个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这样的知识为主体的,所以现在这样的狭义的中药学逐步地就有改称临床中药学的这个趋势。所以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学科目录当中,那么中药学是作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个就是包罗万象的,包括我刚才讲的《药用植物学》或者《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等等,这些都包括在里面。至于这样的中药,就一般所说的大中药学,就是一级学科的中药学,在学科目录当中。但是在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当中,又有一个中药学,那么这样子就容易产生一些混淆。所以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的时候,就把狭义的中药学改称叫做临床中药学。所以我们以后学习的现在这个中药学,可能就称为这个临床中药学了,现在正在主编的这个长学制,就是七年制,或者如果要开八年制,或者在中医院校里面还要开设一种四加五模式的这种学制教育。什么叫四加五呢?就是在以理科、工科为主的本科毕业生,就是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当中,再招收一部分同学学中医,再学五年,前面他经过了理工科的学四年制的这个学制的学习,然后再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医,这样子的这个模式叫做四加五。那么这样的模式使用,包括七年、八年、四加五这种模式使用的中药,现在基本上已经编(写)完,就叫做临床中药学。但是这个名称,目前也有一些争论,有的认为应该叫临床中药学,有的应该叫中药临床学,后者它有这么一个观点,就说你前面讲的这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那么都是以中药在前面,《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那么你这里又来个《临床中药学》,和其他的就不一样,应该叫做这个中药临床学,当然究竟叫临床中药学更好一些,或者叫做中药临床学好一些?那么目前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得到解决,但目前基本上是倾向于还是叫临床中药学。因为它是以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用药为核心内容的这样的一个分支学科,那就是我们要学的这样的一门课程,这个中药学,所以这个供大家参考。就是中药学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我们要学的是狭义的中药学。那么整个这个在中医药院校的高等教育当中的,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学的很多课程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中药学,这是第二个术语。  第三个术语,本草,就是什么叫做本草?这个本草这种称谓大致出现在汉代,汉代的初年就使用比较普遍。所以过去凡是介绍中药的专著,那么都称为本草,或者本草学,比如说我们后面要涉及到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有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所以在古代这个药学专著一般把它叫做本草,或者叫做本草学。那么介绍这个收载中药知识的专著,为什么叫做本草呢?前人没有清楚地告诉后人,他为什么要把这个中药的专著叫做本草?所以后人有很多猜测。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蜀本草》的作者韩保升,那么就有这样的一句话,“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药中草类为最众也。”就他的意思就是中药当中,草类数目最多,也就是说中药它有植物药、有动物药、矿物药,但是其中的植物药占绝大多数,所以把它称为本草,就是有以草类、以植物类为主,或者为本的意思,那么尊崇这种说法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本”应该作为一个动词来解释,比如说在这个《汉书·艺文志》给经方下定义的(时候),“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这个“本”它就是依据、研究,那么我们今后要学《内经》里面什么《本神》啊,这个“本”它都是作为动词解释,就是研究,或者依据这样的一类的意思,那么也有一部分人赞同这种观点,但是比较少一些。在当代更有人提这个本草,那么就说古人可能命名的时候,那个思维是非常简单,草就是一般的草本,或者就(是)根,本就是指根,本草就是专门收载根根草草的这样的一些物品的一个专著,那它的依据,比如说什么针灸,什么推拿,那么推拿就是用手推一推,拈一拈,摸一摸,把它这门学科那么就叫做推拿学了,针灸用的是针、用的是灸,这种基本的方法,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这个可以说是一种观点吧!尽管有很多观点,但是以草为本的这种观点,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另外,有的人把这个本草和中药等同起来,认为本草和中药、药材、药物是同谓语,这个赞同的人比较少,这个在学术上还值得探讨,因为他们认为,比如说就是《新修本草》,那么里面这个本草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药物,是药物的一个同谓语。那么刚才我举的韩保升的“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以草类为最重”,那么这里面的“直云本草”,那么这个本草它也是有药物的意思,这个比较牵强。但是现在在有的教材上,或者一些专著上有所反应,这个再值得进一步的商讨。我个人的观点,那么这个本草是指的这本书、这个专著,是这个著作、是这门学科,而不是指的中药,这个是不同的。再一种观点,就说中药(学)和本草有一定的区别,虽然都是指的专著,但是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书,中药学是现代的药书,因为现代在古代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比如说现代的中药学,有植物的来源,它有什么拉丁名,还有什么现代的一些研究等等,那么比古代的本草内容更加丰富,和现代一些科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所以就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学。那么中药学是当代的这个药学,把它这个截然分开,其实这种截然分开也是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本草学本身就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都在发展,它并不是停滞不前,它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个本草学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它都和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一些科学技术,在这个本草学里面,那么我们在当代结合当代的科学技术,那也是理所当然。所以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把它截然分开,依据是不充分的。另外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没有把这两者分开的必要,就是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全国编写了一本能够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中药学的大型的著作,这本著作的名称叫做《中华本草》,它就是当代最高水平的最全面的一本中药学,它都可以叫做本草,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中药学和本草没有去人为的区分古今的必要性。所以应该说本草就是中药学的古代称谓,或者说古人把中药学常常叫做本草,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区别,所以这个本草和中药学应该说是一回事。在绪言当中主要要大家就是了解这三个术语。  中药指的是中医治病的客观的物质,比如说人参,就是人参这个植物,它用根来入药,这一类的是中药。中药学和本草,或者也叫本草学,是指的这个学科,指的记载这个学科知识的一些专著。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这是绪言里面根据我们教科书要大家了解的,就是这三个名词术语。所以,如果这些科学家研究的,不是中药,而是把天然植物和化学药物堆砌而来,完全没有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当然会导致不良作用。从侧面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天然药物、化学药品,如果没有中医观念指导,只能如课中所讲的,只能是本身,而不能称之为中药。
所以,中医药知识普及非常重要,不能是什么都扯上中药的问题,中药精华没有掌握,就让中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这只能说研究者无知。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现在还在讨论什么是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讨论没完没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的讨论不是真正做研究的人的话题,而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等人的话题。作为药物,不论是合成药,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药物之所以产生药效和不良反应是因为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在起作用。对于这点有异议的应该没有。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药效和不良反应。明确了这点,对于所研究的对象就变得十分简单。如果不明确这点,把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连在一起事情就变成十分复杂。大家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本身就十分复杂,现在的状态是不明不白。用一个不明不白的理论来指导中成药的研究,很有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中医药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但是目前对中医的理论很难在短期进入有重大和实质性突破,而我们不能等待到中医理论很清楚后才开始中药的研究。所以现阶段只有尽力推动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的研究。这才是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本人对很多人一直讨论什么是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中药和中医的关系等很不以为然。面对现在的现实,中医理论是如此状态,我们还能期望什么?所以踏踏实实的做一些最有用的工作才是正道。我现在只关注中成药,也就是复方中药。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作为中医临床一名医生,如果中药不姓中,就只能最终结果导致中医药的萎缩灭亡,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个药物不管它是天然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也不管它是出产在中国,或者出产在国外,当它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用中医药的理论来指导使用的时候,那么它就可以称为中药,如果它还没有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和来指导使用,它不一定是中药,它可能是西药的一个原料药。但是研究从组分上研究没有错,但是如果按西医的研究,中药就真的不是中药,中成药只能是天然混合药,中医理论不是不明不白,而是几千年来明明白白,主要是以下几篇文章说的倒是中药无论从质控种子到种植采摘炮制制成成药生产倒是现在人浮躁不去按中医药理论指导做,甚至搞假,这不是中医药的错。所以,在研究中如果不把握中医药理论去研究中成药,只能最终要想发展中医药,导致中医药萎缩和消亡。所以,现在中成药评价体系确实出了问题,如何符合中医药的评价符合临床实际需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是在临床上做中医师,也正在做中成药申报,所以明白战友说的意思,在申报的过程中,中成药评价完全是按照西医一条路走,就是中药院内制剂都是按西医一套,虽然开了一个口子,不需毒理药理实验,事实上,就不给你批,去年浙江院内制剂就批了1-2个,这个很不正常,中药因为这个就真的会被整没的,所以,如果按中医理论去做研究,就如战友说的,确实也很难,这是作为中医药研究特别中成药的研究困惑的地方。下面附录几篇文章:中医首先要姓“中”——名医的中医之根张存悌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首先要姓“中”,即保持和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与独有特色。辨证论治就是中医优势与特色最根本的体现,也可以说它是中医的灵魂,中医的根,舍掉辨证论治也就不成中医了。然而,自从西学东渐,中医与西医发生碰撞以来,中医的教育模式、诊断方式、用药思路、研究方法等越来越多地带上了西医学的色彩,中医变得有些不像中医了。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专注于所谓微观辨证,围着西医的诊断转,搞“对号入座”,专病专方,跟着西医跑,有的人见到炎症就清热解毒,见高血压就平肝潜阳,治肿瘤一概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置辨证论治于脑后,这就很难称之为中医了,那叫“数典忘宗”,或曰“忘本”。说揶揄点,那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代许多名医对此都深感忧虑,大声疾呼。他们坚守中医阵地,高扬辨证论治的旗帜,像邓铁涛先生那样自命为“铁杆中医”,守住中医的根,他们才是中医真正的代表。许多名医以自身行动和临床实践作出了表率。中国中医研究院谢海洲先生说得好:“勿为病名所惑,切记辨证论治。症无大小,均需辨证才可施治;病有难易,亦惟辨证方能收功。临证之时,切勿为西医病名所惑,亦无论其有名无名,不管其为综合征抑或症候群,辨证论治四字,足矣。” 下面举例说明名医是怎样坚持辨证论治精神,并取得卓越效果的。  角膜溃疡
陷者升之——何绍奇先生曾治一女孩,左眼珠上有一芝麻大小之凹陷,遂来求治。何视之,乃角膜溃疡 ,然而素无经验,勉力开出一清热解毒方,参以菊花、蒙花类眼科套药。服用几剂,毫无寸效。其人另请眼科王汝顺医生诊治,王处以补中益气汤10剂。何想,溃疡乃炎症所致,安可用补?颇不以为然。不意服10剂后,溃疡已经愈合。何乃俯首心折求教于王,王说:“溃疡云云,我所不知,我但知‘陷者升之’四字而己。”  按:角膜溃疡确属炎症,但那是西医说法,按西医治法,应该消炎。但从中医看来,此属“凹陷”,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当以“陷者升之”为法,取得予期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孰对孰非,自有公论。  同病异治
方各有别——20世纪60年代初期,原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主持了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科研项目。初步发现黄芪建中汤对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消息传出后,北京协和医院遂用黄芪建中汤进行临床观察,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转而向北京中医学院求教,赵绍琴来到协和医院会诊。查方后发现,在全部14例住院的溃疡病人中,仅有2例适合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其余病人则改用其他方药,所处之方各不相同,有失笑散、金铃子散、左金丸、逍遥散、六君子汤等等。协和医院的医生大为惊奇,以为同一种病却用多种方药治疗,简直不可思议。然而二周后复查,14名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有的已经接近痊愈,这即是中医同病异治原则的体现,即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  按:西医讲辨病论治,有是病用是药,千人一方,基本没有差异。中医讲辨证论治,讲究因证而异,因人而异,即使同为消化性溃疡,也要因证制宜,可谓一人一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正是辨证论治精髓之所在。有些人一直孜孜致力于研究治疗某病的特效方、特疗药,以图一方一药包治某病,其实从根本上就未明白中医治病的原则精神。  阿米巴痢疾
虚者补之——江西鄱阳县名医朱炳林与带教学生共同治一陈姓阿米巴痢疾症,西医诊治疗效不著。学生认真辨证,据其腹痛绵绵,大便呈黏液冻状,日行三四次,四肢无力,口淡乏味,头晕,气短倦怠,舌白脉弱等症状,断为脾胃虚弱,投予香砂六君子汤合白头翁汤,其意在前者辨证补益脾胃,后者辨病杀灭阿米巴原虫。三剂后症状如旧。学生与朱氏商讨,朱建议去掉白头翁汤再服。三剂后症状大减,六剂后已霍然如常。  按:毋庸讳言,香砂六君子汤对阿米巴的包囊体和滋养体都无杀灭作用,但却适应机体当时的状态,提高其防御机能和适应能力,从而间接杀灭微生物。患者脾胃虚弱,理应温补。此时受西医诊断的影响,加用了苦寒药白头翁汤,欲图杀灭阿米巴原虫,结果导致香砂六君汤作用受到牵制。去掉苦寒药,温补脾胃,辨证论治精神得以体现,终于药到病除。此案发人深思,如何处理西医诊断和微观辨证的关系十分复杂,决非简单的与中医理法“对号入座”,西瓜芝麻一把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辨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优势,中医现代化不是西医化,更不是用微观辨证来规范中医,否则很可能东施效颦。  大剂附子治疗肺脓疡——云南名医吴佩衡先生曾治患者海某,女,19岁。因剖腹产失血过多,输血后突然高烧40℃以上。经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体温降低,一般情况反见恶化,神识昏愦,呼吸困难,白细胞高达2万以上。因病情危重,不敢搬动,未作X线检查,邀吴佩衡会诊。  患者神志不清,面唇青紫灰黯,舌质青乌,鼻翼煽动,呼吸忽起忽落,指甲青乌,脉弦硬而紧,按之无力而空。辨为心肾之阳衰弱已极,已现阳脱之像。治宜扶阳抑阴,强心固肾,主以辛热大剂四逆汤加肉桂:附片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泡水对入),甘草20g。药后咳出大量脓痰,神识较前清醒,舌尖已见淡红,鼻翼不再煽动。前方加半夏10g,茯苓20g,甘草减为8g。三诊时神清,唇舌指甲青紫大退,午后潮热,仍有咳喘,咯大量脓痰,脉弦滑。前方出入,附片用至200g,此后病入坦途,诸症均减。经x线检查,双肺有多个空洞,内容物已大半排空。细菌培养,检出耐药性金葡菌,最后诊为“耐药性金葡菌急性严重型肺脓疡”。仍以附片150g、干姜50g、陈皮8g、杏仁8g、炙麻茸8g善后,一周后痊愈 (《吴佩衡医案》) 。按:如此凶险之症,若从白细胞2万,咯吐大量脓痰、肺脓疡等入手,从耐药性金葡菌急性严重型肺脓疡之诊断着眼,一般医家很可能陷入“痰热蕴肺”的认识中,用些石膏、黄芩之类清肺套方套药,那就很难想像后果如何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先生曾谓:中医临床是不需要西医辅助检查的,看病只要凭望闻问切就可以。问题是是否真正掌握了望闻问切的真谛。吴氏有识有胆,不为西医化验检查指征和诊断所迷惑,辨证确认为心肾阳衰已极,已现阳脱之像,毅然用大剂附子、干姜等热药回阳救逆,起死回生,确非常医所及,令人钦佩。4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华医魂全国大会,以民间中医行医资格准入及效验方剂准用为中心议题,并对中医药面临的困境展开了全面的研讨。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公立医院、民间诊所及中医院校的中医药专家,与国家中医药权威学者济济一堂,认真分析了造成中医药现
状的成因,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避免中医药变“质”的建议。现摘编两位专家的文章。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医学。中医药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人文哲学、宇宙观、生命观、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以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为核心的独特医学理论。中医药的发祥地是中华大地,所用的中药是中华大地上生长的天然药物,中医药学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学比较起来有六大优势,这就注定我们中医药学要姓“中”。姓“中”并不排斥中西医结合,只有中医的存在,才能有中西医结合。如果中医都没有了,还有中西医结合吗?
长期以来,由于未能将中医药学及中医药产业真正置于民族优秀遗产的概念之中,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已在西化的潮流冲击下湮没,中医药能否坚持姓“中”问题自然而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决不是骇人听闻之谈。现举其概要如下:
中医药教育教学的扭曲
中医药院校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步西医院校后尘。中西医课程的比例,由7∶3到6∶4,又到5∶5而平分。实际上西医与外文复习、巩固的时间比中医要多得多。有的中医药大学负责人,竟然提出,“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的口号。因而培养的学生,学位越高离中医正道越远,越缺乏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和中医理论的真才实学。
中医药科研的背离
中医药的科研,从思路、立项、研究方法到目标成果,由于受西医药研究的影响,基本上背离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精髓,因而在理论上继承不够,提高与创新更不够。在实践上面对变化了的疾病谱,亦无重大医疗上的成就与建树。散在地方与民间执著科研的工作者,有苗头的成果虽丰,却缺乏支持。如治疗肠粘连的肠连粘胶囊等却很难以得到支持和认可,因而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辨证论治的日益迷失
中医科在综合医院,尤其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很少有他们的位置,由于西医药的影响“辨证论治”则被器械仪器检查和辨病论治,问病开药取代,因而许多大医院的中医科,日渐西化,一些坚持辨证论治的中医,对疑难病治疗虽屡奏奇效,也难闻达于世,对于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病人或关系大局声誉的疫情如“非典”,在国内外为之束手时,才推给中医“试试”。即使试出奇迹,也不敢或不愿说中医药有特色与优势,而只能说是“中西医结合”的功绩。
传统治法及祖方秘方消逝
中医传统疗法中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的一些疗法,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理,使天地人相应相谐的高超疗法,却未得到应有的扶持与发扬光大。尽管解放后发掘不少宝贵的方药,如季德胜蛇药,但近来对民间中医药发掘工作重视不够,竟使散在民间的秘方纷纷消失。这是中医药产业的莫大损失。据权威估计,全国至少有15万锦方妙剂,可以涵盖世界性疑难杂症乃至“绝症”,这是中华民族无价的宝贵财富,未予应有的重视。
中医药精华不断丢失
人是要老的,老中医一批又一批的谢世,将毕生积累和世代承传的中医药精华带入冥冥之中。健在的老中医,大多数名不见经传,在民间的中医虽有家传的绝招或师承的秘法,因不具备学历文凭及应考的基础,则很难取得相应的行医职称。目前,尚无相应的政策给以保护,更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广大农村患者服务。
考核与新药评审的误区
承袭西医药的衣钵,按照他们的考核办法和审批标准对待中医和中药,只能是削足适履。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乡医、个体医、退休医师,医德高尚、患者口碑好、社会认可,经考核和评议,就应当给予相应的职称,行医的资格。对于那些假冒伪劣者,让相关的政策法规去整顿。现今套用西医药的管理办法对待中医药,实不合理。一个传统名方,已在临床应用几百年上千年证明安全有效,却非要作动物实验,要耗子点头。更重要的是由于未制定符合中医药本身特点的审评标准与方法,也就很难促进中医药快速发展。
尚需克服种种困难
目前,西医医院的经济效益一般都比中医医院好,西医医院的大型仪器检查收入较高西药价格比较高,利润也丰厚,以药养医较有保证。中医医院大型仪器检查少,中药价格偏低,利润少,以药养医有困难。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中医医院渐渐地也在学习西医医院,添置大型仪器设备,多做相关检查。在病房,有些病人病情较重,需要中西医结合诊治,这样做肯定是对的,不能厚非。但也有相当多病人,单用中药就可以治愈,但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在中医病房出现了“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的局面。据有关医院统计,在中医医院里中西药的金额各占一半,真是平分秋色啊!有鉴于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应当积极考虑调整中医医疗的收费标准。
政策与法规是发展的生命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姓“中”的问题,还必须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制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同时要认真分析、解决中医药学理论与教育、科研成果与应用开发乃至宣传报道等许多问题,并应有相关政策具体措施予以解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民族产业的生命。调整好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使中医药焕发青春,不仅是中医本身重铸辉煌的关键,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热切希望在2003年颁布的《中医药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细则,能充分发挥政策的威力,给中医医院多些支持,多些优惠政策,为中医药姓“中”创造一个宽松的生存发展环境。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这一篇也说出从事中医药研究切实困惑的一部分中医现代化----四道迷惑待解决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中药现代化应理解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传统中药制剂转变为现代制剂技术,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始终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技术探讨和突破。  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有4问题需要解决。  1.中药材原植物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当,我国正在力推行GAP即药材的植规范化活动,应该说这是实现中药材原植物规范化、标准化很有效的一种尝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关键是未实行为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强制许可制,也由此产生了制约国家大力推广药材种植规范化活动的最大障碍和瓶颈。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道地药材是符合中医药理论、经无实践证明过的中药原植物药材,国家应该在研究道地药材的标准和大面积推广上多下工夫。同时,对于中医药古籍论述中有明确产地及品种的道地药材,国家应实行药厂道地药材的强制许可制,即有关该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应强制使用道地药材。采取以上措施后,既能解决药材混用造成的中药疗效不稳定、各地农户盲目扩大再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中药材原植物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破除了制约国家大力推广药材种植规范化活动的最大障碍和瓶颈,为中药现代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中国药典》上只有极少数药材的炮制方法。是否达到炮制要求,仅能用经验鉴别,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要求的客观化标准来判别。而中药饮片对疗效的影响有时是关键的,特别对于有毒中药材来说,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人民生命健康问题。所以,建立药材炮制的规范操作方法及评价的质量标准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意义不可小视。  3.中药成药质量控制问题  中医与西医理论体系最大的不同,是中医的整体观,体现在中药方面为组成方剂各药物及用药量的整体观。处方改变,所治诸症改变。处方不变,组成处方各药材用药量的改变,所治诸症亦改变是不争的事实。但体现在中药成药质量控制方面现在则完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的中药成药质量控制,主要是检测和控制所含组成药材的部分或全部现代研究发现的有效部位或成分的高低,而不是检测和控制组成中药成药各药材所含组分的比例,这完全违背了中医药理论,这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最根本的地方,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4.动物模型问题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由于缺乏现代技术做支撑,当前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动物模型,绝大部分是模仿西药的动物模型手段和方法,缺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动物模型的手段和方法,这一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新药研究所需的动物模型,对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涉及到中药新药是否有效及是否安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无论在理论体系、原药材的利用、质量控制、新药研制与开发上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若说中药现代化应该与世界接轨,不如说中药现代化首先应该与中医药传统理论接轨,其次才是与世界接轨的问题。目前,中药与天然药物逐渐划上了等号,这无益于中药现代化,反而会加速中医药理论的进一步衰退。严格区分中药与天然药物,当务之急是为中药与天然药物正名,给两者以不同的定义,在新药注册时区别对待,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起草新的《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助于中药现代化的系列有关规定。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以上4个问题的前3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中药材原植物规范化、标准化问题,问题2和3都基于问题1。这是个巨大的话题,特别是涉及到GAP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中药材的GAP搞好了,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中药成药质量控制问题都有了坚实的基础。做好这些工作的难度不大,相对于GAP来说。第4个问题,完全无解,永远都无解。想针对中医药建立动物模型,那是白日说梦话,异想天开。首先中医药的理论还在昏昏然的阶段,对人体的研究还在不明不白的阶段,还指望什么动物模型方面能够按照中医药理论来建立模型。我的观点还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是其中的化学成分。这点才是所有核心的核心。中药质量的质量控制和工艺加工,从原药材,饮片,半成品到中成药,都是基于其中的核心成分和其物料理化性质。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blueskychina 现在还在讨论什么是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讨论没完没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的讨论不是真正做研究的人的话题,而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等人的话题。作为药物,不论是合成药,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药物之所以产生药效和不良反应是因为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在起作用。对于这点有异议的应该没有。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药效和不良反应。明确了这点,对于所研究的对象就变得十分简单。如果不明确这点,把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连在一起事情就变成十分复杂。大家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本身就十分复杂,现在的状态是不明不白。用一个不明不白的理论来指导中成药的研究,很有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中医药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但是目前对中医的理论很难在短期进入有重大和实质性突破,而我们不能等待到中医理论很清楚后才开始中药的研究。所以现阶段只有尽力推动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的研究。这才是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本人对很多人一直讨论什么是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中药和中医的关系等很不以为然。面对现在的现实,中医理论是如此状态,我们还能期望什么?所以踏踏实实的做一些最有用的工作才是正道。我现在只关注中成药,也就是复方中药。
这一点“作为药物,不论是合成药,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药物之所以产生药效和不良反应是因为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在起作用。对于这点有异议的应该没有。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药效和不良反应。”是共识,没有疑义。
“大家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本身就十分复杂,现在的状态是不明不白。用一个不明不白的理论来指导中成药的研究,很有问题。”不认同您的这个观点,中医的理论其实不复杂,也不是不明不白的理论,只是现代语境的变迁,传承的断裂,很多现代人不理解中医的真正含义。
“现在还在讨论什么是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完全没有必要。”个人认为这不是可有可无,完全没必要的话题,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分岔口,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中药不等同于天然药物。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blueskychina 以上4个问题的前3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中药材原植物规范化、标准化问题,问题2和3都基于问题1。这是个巨大的话题,特别是涉及到GAP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中药材的GAP搞好了,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中药成药质量控制问题都有了坚实的基础。做好这些工作的难度不大,相对于GAP来说。第4个问题,完全无解,永远都无解。想针对中医药建立动物模型,那是白日说梦话,异想天开。首先中医药的理论还在昏昏然的阶段,对人体的研究还在不明不白的阶段,还指望什么动物模型方面能够按照中医药理论来建立模型。我的观点还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是其中的化学成分。这点才是所有核心的核心。中药质量的质量控制和工艺加工,从原药材,饮片,半成品到中成药,都是基于其中的核心成分和其物料理化性质。我个人的看法:1、2问题是中药材原植物种植和饮片炮制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如果国家下大力气,真正落实,这两个问题相对难度不大。3、4问题是关键难题,涉及中药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怎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标准呢?“动物模型问题”,这个实在是费思量的难题,不知中药药理这方面的专家如何面对解决?这个指标很关键“中药质量”“中药成药质量控制问题”除了成分之外,中医自身的性味归经研究才是重中之重。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开心豆爸 我个人的看法:1、2问题是中药材原植物种植和饮片炮制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如果国家下大力气,真正落实,这两个问题相对难度不大。3、4问题是关键难题,涉及中药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怎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标准呢?“动物模型问题”,这个实在是费思量的难题,不知中药药理这方面的专家如何面对解决?这个指标很关键“中药质量”“中药成药质量控制问题”除了成分之外,中医自身的性味归经研究才是重中之重。对于最后一点动物模型,想搞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动物模型,例如肾虚等动物模型,依我看,只有等到中医理论在人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后才有可能在动物模型方面有进展,不然想都不要想。想想我们现在对人类疾病的了解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的动物模型都为数不多。对基于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我是完全没有信心。最近有报道对中医人体的经络之学说找到相应的解剖学的证据,如果此研究可以重复和证实,这是很大的进步,这对针灸等中医 的基础性理论都具有极大的价值。中医的性味归经研究都是实践操作性难度很大的工作,个人感觉就是无法下手进行研究。中药材原材料的质量和标准如果很好,饮片,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相对就不难。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blueskychina 对于最后一点动物模型,想搞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动物模型,例如肾虚等动物模型,依我看,只有等到中医理论在人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后才有可能在动物模型方面有进展,不然想都不要想。想想我们现在对人类疾病的了解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的动物模型都为数不多。对基于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我是完全没有信心。目前为止,个人确实没有看到比较符合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如果有遗漏,谁能提醒一下,再好不过啦。但这个模型却很重要,没有合适的标准,做出的判断自然就有偏差。blueskychina wrote:最近有报道对中医人体的经络之学说找到相应的解剖学的证据,如果此研究可以重复和证实,这是很大的进步,这对针灸等中医 的基础性理论都具有极大的价值。中医的性味归经研究都是实践操作性难度很大的工作,个人感觉就是无法下手进行研究。这个报道在哪?可否提供一下?经络的解剖学证据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开心豆爸 目前为止,个人确实没有看到比较符合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如果有遗漏,谁能提醒一下,再好不过啦。但这个模型却很重要,没有合适的标准,做出的判断自然就有偏差。这个报道在哪?可否提供一下?经络的解剖学证据是最近在科学院的网站看到的,现在网络搜找根本找不到了。当时我看后认为此研究结果可以发表到science或nature。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个人意见,中药不管怎么说,还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在起作用。。。中医理论,是一套东西,但是西方科学研究还是以西医的模式来研究中药,而且中国的大部分中医院校也是如此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简单看了一下上面的帖子。看了楼主的帖子,首先就产生了疑问:中药不等于美国人说的草药。二楼激情版主的文字太多,没仔细看。再看三楼,继续往下看,感觉如果继续讨论,会变味的,不过还是想个人说一下个人看法。中药是不能离开中医药理论的。中医理论,不是不明不白的理论,不能因为自己搞不明白,或某些专家搞不明白,就说这个理论不明不白。产生药理作用的是化学成分,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有中医药理论指导的,而且,中药中的成分到底有多少,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现在还搞不清楚。起作用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现在标榜的有效成分。当然,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都西医化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跟着队长走 简单看了一下上面的帖子。看了楼主的帖子,首先就产生了疑问:中药不等于美国人说的草药。二楼激情版主的文字太多,没仔细看。再看三楼,继续往下看,感觉如果继续讨论,会变味的,不过还是想个人说一下个人看法。中药是不能离开中医药理论的。中医理论,不是不明不白的理论,不能因为自己搞不明白,或某些专家搞不明白,就说这个理论不明不白。产生药理作用的是化学成分,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有中医药理论指导的,而且,中药中的成分到底有多少,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现在还搞不清楚。起作用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现在标榜的有效成分。当然,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都西医化了这里讨论的中医理论应该和很多人理解的中医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需要分开。中医理论, 严格的说是一些经验性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经验和每个中医自己的体会不同而不同,这些经验无疑对个人来说是他的理论体系,而对其他专业中医来说就不是,或只能享有其中的部分,这样的经验对整体没有知道作用。而理论是需要上升到系统的,成为一个体系,这体系的内容是从很多个体总结归纳到一个整体,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标准的。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有相应的定量或半定量或非定量的描述,在这些描述的背后有很多可以进行评估的方法和相应的结果。在自然科学中,在3种描述缺一不可,更多的是定量或半定量的描述,在社会学科,非定量的文字描述更多。中医理论现在基本都是非定量的描述,如果仅仅是文字描述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一组高级中医专家对同一病人的同一现象例如把脉的描述都很不一样,这样就很难客观公正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而上升到应该理论体系和指导他人。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的缘由。面对这些实际现状,也许是我们的科学方法没有得到一定的水平从而无法解释复杂的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很难对中药的研发有很大的指导价值。所以,本人认为应该把中药和中医在实际操作层面分开。至少是现阶段这样做。当然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对中医生而言,他们必须把中药和中医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是不一样的。现在的中医理论就处于个体的经验性的状态,尽管有很多中医理论的描述,但是这些理论的解释很多都是文字性的,更多的是很难从临床角度来说明。这就是我的理解,可能完全不正确。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ueskychina edited on
blueskychina 理论是需要上升到系统的,成为一个体系,这体系的内容是从很多个体总结归纳到一个整体,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标准的。同意。中药研究应该如此进行。中药现代化不是赶现代化的热闹,而是真正做研究,找规律,提升价值。我们现在做项目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么多年来大家公认的理想做法是,参考西药的量化方法建立药理模型,从部位或成分来反映药效,从药效来优化工艺,从整体和成分分别建立质量标准,以西医的量化指标评价临床。不是模糊、系统、非线性等不好,只是现在医药界整体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先把有把握的做好,积累足够有价值的数据再高屋建瓴,未尝不可。前几天老总谈起往年几个中药/天然药物的临床结果还火冒三丈,中医师给出的主观性的评价太多,量化指标几乎没有,虽然和大环境和具体品种都有关,但其背后的问题是——这些“含混”的结果没法说服审评官。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中医专家 羊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