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怎么办 烂了红肿发炎 怎么办啊?急

脚气开裂因为贴创可贴发炎了怎么办_百度知道
脚气开裂因为贴创可贴发炎了怎么办
小脚指原本没有脚气
后来起了层起皮 越来越干 我就用普通的乳液涂了点 贴了创可贴 没想到严重了 现在发炎 冒水 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脚气是由一种生长在肤上的霉菌所引起的,它在温暖、潮湿的状况下最容易繁殖。虽然温和的气候可能助长此菌,但流汗后的鞋袜通常是原凶。一旦感染了脚气,你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治疗它。更严重的是它会复发,除非你杜绝它们的来源。脚气不会自动消失,若未加以治疗,可能使皮肤开裂,导致更严重的细菌感染。下面介绍一些预防与治疗的方法。 我建议您用:修正唯达宁乳膏效果很不错!早晚涂抹一次!一支解决! 但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和上火等食物. 在教您几种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吧!!也很不错哦!! 1:浸泡盐水溶液:以每47毫升的温水加2茶匙盐的比例泡制盐水溶液,将脚浸入此混合液中,一次浸泡5-10分钟,反复地做到情况好转为止.盐水溶液有助于提供一种不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并减少流汗过量。 2:擦干脚趾:保持足部干燥。洗澡洗脚后,小心地阄每一个趾间擦干,而且要确定毛巾仅用一次,并没有其他人使用过。 3:注意脚趾甲:脚趾甲是霉菌最喜爱的繁殖地,因此至少每2-3天清理一次指甲垢。刮指垢时,记得牙签或火柴棒等木制品,勿用磨指甲的金属片。 4:注意脚部卫生:将生蒜切成小片,放入鞋内一起穿几天。这些蒜头将被皮肤吸收。穿棉制的吸汗袜。让鞋子透气,并且每日更换袜子。 5:在脚趾间撒些粉:沐浴后,先让足部风干5~10分钟,再穿上鞋袜。若要加速风干,可撑开脚趾间,用吹风机吹干。然后撒一些爽身粉。如果怕撒得四处都是粉,可将粉先撒入一个塑胶袋,再将脚伸入袋内均匀地沾满粉。 还有几个补充营养素的方法。 1:维生素B群:可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脚气再生。
2:维生素C:对免疫功能颇重要,改善血液循环及伤口复原,并能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 3:锌:能够抑制真菌及激发免疫系统。 4:天然药草:自制保哥果茶,每日饮三杯。也可用保哥果及20滴Aerobic07配制一种烈茶溶液,将脚泡入出15分钟,可以快速取得效果。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脚气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去药店买瓶碘伏,看清楚了,是碘伏哈,不是碘酒。用点棉签蘸了消毒就行了。伤口不大的话,不用包扎。几天就没事了。这几天保持脚的干燥,不要打湿了伤口。尽量穿凉鞋。自己百度一下碘伏,居家常备。
脚气(香港脚),通常都是因为脚部比他人更容易流汗,虽然已经擦药将香港脚治好了,但没过多久真菌又出现在脚上,似乎挥之不去,为了要根治香港脚,除了配合治疗之外,可不要忘记保持脚部的干燥,好好的控制脚汗,才能拒绝霉菌寄生。 爱神U足益足爽-是纯天然植物精华,第一天使用就不痒了,很快的香港脚就会离你而去,还你一双美丽又舒服的脚丫。 (针对性的症状如下: 灰指甲,脚气, 脚臭, 烂脚丫, 脱皮, 后皮, 水泡, 脚痒) 香港脚如果痊愈以后要注意,把鞋袜都换掉或是把鞋袜用热水煮一下,去除真菌来源这是最好根除脚气的方法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凤翅医话-阑尾炎、静脉曲张脚气、面瘫
我们平时不易遇到阑尾炎,因为都去打针消炎做手术的缘故。如果遇到就要一招制敌,快速治愈才能不让患者跑到手术台上去。
前些日我的一个堂妹逛街时突发上腹疼痛、呕吐,急到我这儿来检查。按压麦氏点,压疼并有强烈的反跳疼,疼痛放射至脐周、胃脘部。询问并无病史,排除妇科一切可能导致的问题,确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即刻上抗生素,用甲硝锉注射液0.5克、林可霉素1.2克加地塞米松10毫克静滴。同时嚼服654—2
10毫克,药后腹疼稍减,呕吐也止。商量愿服中药,并不辩证,即疏百试百效方红藤煎。用大血藤100克、败酱草15克、赤芍药20克、生甘草10克,二剂。药后复诊,述腹疼已止,药后并无反应,只是大便稍多,还微感腹胀。按压麦氏点轻微疼痛,反跳疼已无。原方加枳壳10克,续二剂。愈。
红藤煎治疗急性阑尾炎时常用到,百发百中。病程稍长、病情复杂者宜辩证加味。
认识红藤还是当小孩的时候,见家中药柜中各种各样的药很是好奇,便问父亲这药是干啥的,那药是治啥的,父亲多是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一日见大药屉里有一种红药片,还带像自行车辐条一样的窟眼儿,放嘴边吹能透气,便问父亲这个东西是啥,父亲说它叫红藤,是治肚子疼的,再问为啥子肚子会疼,为啥子它能治肚子疼,父亲说你长大了学医生了都晓得了。及学医才知红藤又叫大血藤,是治肠痈的效药。初行医时在基层医院,老百姓患肚子疼的很多,那时我见外科医生一见肚子疼的不管是不是阑尾炎,多按在手术台上给割了,反正阑尾要不要无关紧要,就是不是阑尾炎,术后再保守治疗其他问题也可,住院费是跑不掉的,对这一点,我很反感。真正的阑尾炎一到化脓期,就是做手术,没个十天半月也好不了。常想在我接诊的患者中若遇到阑尾炎,一招制住,不让患者做手术。一次我老家的一位老太太,因儿子招赘在附近,患阑尾脓肿住院,八十二岁高龄,外科医生们不敢下刀,怕下不了手术台,只得保守治疗。一周过去了,老人高热不休,因腹皮薄,右下腹可见鸭蛋大肿块,告病危。其子问及我咋办,我说都这样了,只得死马当个活马医,可用中药一试。见舌苔老黄,不时汗出,肚腹绷急拒按,腹膜刺激征已见,时有谵语,承气汤证已备。遂用大黄牡丹皮汤合大承气汤合方。药进二剂,下燥粪不少,已见稀便,高热稍退,神智渐清,可包块无啥动静,再大胆加红藤一两,薏苡仁一两,败酱草半两、冬瓜子半两,变生大黄为制大黄,再二剂药后大便见下红白秽物,臭不可挡,包块外表已不见,热退身凉,可坐起来自己进食,调理数日回家。这是我第一次大胆重剂使用红藤。
用红藤治肠痈,以我的所读,最早可见《景岳全书》。“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神仙一醉忍冬酒用法同此。《中药大辞典》载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方,用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
有了这次的经验后,凡遇阑尾炎,只要不是阴证,我必用红藤。剂量也由一两逐渐用至二两,甚至往上。《实用中医外科学》载红藤煎方,红藤30克、赤芍15克、枳壳、木香各9克、败酱草15克,甘草6克,可以师法。其实单用红藤重剂即可名为红藤煎,随见证稍事加味。
凤翅医话——男子阴病治在肝
按经络走行分布来说,男性生殖器所在的部位与足厥阴肝经有密切的关系。足厥阴经脉循少腹络阴器,故阴茎、阴囊、睾丸甚至是精索静脉、前列腺的问题可以考虑从厥阴主治。经言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这个疝字,从症状上解读,其证都有冲逆、坠胀作痛的感觉,或从少腹上冲心而痛
,或下及股阴抽扯作疼。后人因有气、血、寒、水、筋、狐、颓七疝之名,其主治各有专方,立法可谓大备。张子和治法以辛香流气为主,谓肝得疏泄而病愈,其金铃子法,可谓发前人所未发,故疝病之本,不离乎肝。然又不越乎寒,以肝脉络于阴器,为至阴之脏。仲景所说的寒疝,腹中痛逆冷,上冲皮起,手足不仁,腹满,脉弦而紧,恶寒不欲食,绕脐痛,及胁痛里急,是内外皆寒气作祟,其大建中汤、乌头方,专以破邪治标为急,是急则治标,祛寒为主。其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方,专以补虚散寒为主,故以当归羊肉辛甘重浊,温暖下元,而不伤阴,佐以生姜,随血肉有情之品,引入下焦,温散陈寒,是固本不治标。张子和所云,疝不离乎肝者,以疝病有阴囊肿胀,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作痛,或牵引睾丸,或少腹攻冲作痛,此皆肝经脉络之现症,其金铃子散一法,以泄肝散逆为主,因肝主疏泄故,叶天士先生治疝之法,以暴疝多寒,久疝多热,为疝病之大纲,其余随症施治。《临证指南医案》疝证篇曲尽疝证治法,可以效法。又疏肝不得不首推四逆散,理气散结有乌药散、橘核丸、导气汤、暖肝煎等著名汤方,在临证中可随证加减选用。
阴茎硬结、鞘膜积液、附睾结核、睾丸炎等之类的疾病都可异病同治,因多有共同的症候表现。现在精索静脉曲张这个问题好像很多,而且在西医看来不做结扎手术是不会彻底治愈的,这个说法似有商量的余地。此问题从外表来看可以说是筋瘤、筋结,可从病者的感觉来说,坠胀不适,甚至睾丸、少腹牵扯抽搐作痛,应该还是疝证。我在临床中治过多例,多是从疏肝理气加以活络软坚入手,或化瘀、或温肝、或利湿、或清热,几乎都用到四逆散,再依见证化裁用药。先摘录《奇难杂症》一书中广州名医黄振鸣先生的两则医案,看是怎么治精索静脉曲张的。案一;男,26岁。患者两年前因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后出现左侧阴囊肿疼,表皮灼热微红,劳动后肿痛加剧,休息稍缓解。曾在医院检查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服西药两个多月不效,又转服中药“补中益气汤”、“龙胆泻肝汤”百余剂未效。检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左侧精索粗大,静脉曲张如蚯蚓状,辩证为肝失疏泄,络脉失和,湿热下注。治法疏肝散结,清热除湿。处方:川楝子15克、青皮12克、佛手18克、灯笼草18克、萆薢18克、茵陈30克、荔枝核18克、黄皮核18克。服药七剂复诊明显好转,药已对症,守方九剂,症状消失而达痊愈,观察一年,尚未见复发。案二;男,32岁,患者五年前,因过度用力移动重物后,发现左侧(因生理原因,左侧精索静脉长而无瓣膜,且垂直进入肾静脉,血液流动受阻较大,故多发生在左侧)阴囊肿胀微疼,有坠胀感,捏之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则轻。舌质暗红,边有黯瘀点,脉弦微涩,左侧精索肿胀,站立时如一团蚯蚓,皮色不变。辩证为劳伤留瘀,阻滞筋脉,治以理气散结,活血通络。方:青皮15克、川楝子12克、莪术18克、三棱18克、土鳖虫12克、荔枝核18克、黄皮核12克、乌药12克、炙甘草12克,水煎服。服药十四剂后,阴囊肿胀消失大半,劳累也不觉胀痛。再服十余剂完全消失。类似的医案还有很多,诚不欺余也。
去年有一网友来诊,小伙子25岁,在办公室工作,也因回家帮家人干活受累后发病。左侧阴囊坠胀不适,久坐更明显,手捏睾丸即觉得疼痛,
诊脉稍弦,不急不呆缓,舌苔薄白,为肝失疏泄,经脉凝滞。治此,我的经验
,无热象者就该作寒看,用药微温为宜,缘病变处下部厥阴之地,脉双弦也为寒,辛温可疏经脉凝滞。处四逆散的加味方:柴胡12克、青皮10克(疏胁肋少腹滞气,用青皮,破下心下壅积用枳实)、赤白芍(各)10克、甘草6克、乌药10克、盐小茴10克
、川楝子6克、元胡10克、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牡蛎15克。以此方间断服药几十剂,电告已愈。
当然,病有轻重,治有易难,今年又遇一网友,病精索静脉曲张已几年,南北遍访医而治,效或有而未决。因症状除了阴部的抽扯疼痛之外,全身症状复杂,故医多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没抓住主要病机不放
。舌扁大有苔,边缘红,似有湿热,因原来所吃药多温多升提,故与小剂量以试之:柴胡6克、青皮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楝子6克、元胡10克、橘核6克、荔枝核6克、牡蛎10克。吃药数剂即效。因要回家,带方走人。回家后反映病有反复
,只得网诊,不敢随便加减药物,怕有药害。其人久病略知医,曾变化出入海藻、昆布,薏苡仁、黄栢。这个病例还在治疗观察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守方,病愈还是有期的,因是有形的病变,要改变病理结构至正常的生理状况,是要用时间来说话的。虽病同而证不尽同,其中机缘窍门也不得不深思。
凤翅医话——静脉曲张与脚气
要说下肢静脉曲张,还要说个插曲,先认识一下什么是脚气。
脚气这个病名从古到今一直在用,内涵是有区别的。现在一提起脚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感染真菌在脚上的皮肤病,就是俗话所说的“香港脚”。传统中医所论的脚气是指足胫肿胀一类的疾病,与水湿壅积有关,所以古人称为壅疾。现代医学所说的脚气病,是因为维生素B1缺乏所致,也有足胫肿胀的表现,古籍所论的脚气冲心就是指因脚气病引起心功能不全或心衰,见心悸气喘,面唇青紫,神智恍惚,恶心呕吐者。《肘后备急方》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治宜通用苍术、薏苡仁、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古方鸡鸣散是治此疾的代表方,勿论寒湿、湿热、湿毒均可师其意而化裁。现在维生素缺乏因摄入不足原因导致的脚气病已不多见,但是传统所谓的脚气还是常见到的。心因性足胫肿胀也可参考脚气治法。我们都知道还有个寄生在淋巴管,致使下肢象皮肿的丝虫病,虽然治疗和脚气有共同之处,但是病因有本质的区别。足胫肿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所导致的,这个也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下肢静脉曲张其由也来渐,非一朝一日之害。
蔡姓大婶,年近六旬,在我诊所附近菜场做生意。长期的站立劳累,经常有脚踝、小腿肿胀的问题发生,轻微时注意多休息即可减轻。随着年纪的增大,症状越来越重了,站立半天就受不了啦,下肢肿重,还时不时肿到大腿上来,走路像穿了个灌水的袋子样难受。到医院去看,医生只是给点利尿的药片,可解一时之苦。到前年就见腿上长了不少青筋,越来越粗,不彻底治疗怕是不行了。可是医生也没啥好办法,做手术把那青筋结扎了吧,她又不干,只得要她穿有弹力的长筒袜子。干活的人怎么也不适应这个方法,因和我较熟悉,就来找我咨询。我问了她的情况,又看双下肢肿胀,一按一个窝,脚踝也看不见了,大腿虽然看不见肿,但是自己觉得很胀。小腿胫侧见多条增粗的静脉。问上楼累不累,说上楼倒是没试过,走路多久也不觉累,就是腿胀的受不了。看来心脏是没问题了。诊脉也多无大异常,饮食二便如常,肚腹也不饱胀。心里盘算如何的去治。说我可以给你试试,药也不贵,就是要多吃点儿时间的药,不说给你完全治好吧,最起码能给你最大程度的改善。因无虚实寒热可凭,就依症状而治。变通鸡鸣散法,益气化瘀决壅利湿。处方:黄芪30克、川牛膝15克、薏米20克、泽兰15克、粉防己10克、丹参20克、木瓜12克、苏木10克、大白10克,加生姜如拇指大一块煎服,日一剂。服至五剂就见大效,续服五剂,腿已完全消肿了,觉得很轻松,才花了一百多元,笑逐颜开。我说还没完哩,还要继续吃药,巩固治疗才好。依上方八剂,做蜜丸一料。现在已经一两年过去了,也没见她再发作,曲张的静脉也看不见了。这个很好解释,人的血管和内脏一样,也是有代偿功能的,在它失代偿以前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功能会完全可以恢复的。此例病治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有两个原因,一是早期治疗,下肢的静脉没有完全扩张硬化,静脉窦也没被破坏,二是听了医生的话,能至始至终配合治疗。
2006年我还治疗了一例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这个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我的理想。一位多年骑着三轮卖粽子的河南大嫂,患此病十余年了,也失去了治疗信心。之所以找我看,并不是想治好她的病,只是长期的静脉瘀滞,下肢肿就不用不说了,两只小腿还有多条的硬结疼痛,用她的话说经常发炎,红肿热痛就像长疮,多年裹在腿上的弹力袜子也穿不成了,捂的难受啊,只怕是要得老烂腿了,我一看症状,不看舌脉就知道是湿热下注。也是在上方的基础上入了苍术和黄柏,四妙俱全了。外以芒硝化水湿敷,一日两次,每次半小时。药进十余剂,病情好转,红肿完全消退,硬结也较软化了。本来我还有信心去尽力量地把她治的更好,可是吃药是要花钱的啥,嫂子说俺挣钱不容易,得过且过了吧。唉,也只得放弃了,我医生也不是慈善家,有心无力,做不了无米之炊呀!
附;焦树德先生自拟“足胻(音;衡,足胻指小腿和足踝部位)消肿汤”病案一则。
组成;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苏梗叶(各)9克、薏苡仁30克、防己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川牛膝12—15克。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
主治;风寒湿之邪流注小腿、足踝而至两足及胫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病变。
党某,男,55岁,日初诊。1966年开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痉挛,步履艰难,浮肿而致夏天不能穿单鞋而穿棉鞋。近四年加重,每到夏天即发,逢雨天更加重。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建议手术治疗。今又发作如述,且有头晕。观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脉皆弦。约其每年夏天来治,连治三年。辩证;湿邪下注,络脉瘀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属中医脚气病。治法;降浊利湿行气,佐以益肾。处方;焦槟榔12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薏苡仁30克、防己10克、吴茱萸6克、苍术6克、黄柏10克、桑寄生20克。日二诊,足胻浮肿沉重感均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弦。上方茯苓改为30克,苍术改为9克,续服六剂。日三诊。头晕及下肢浮肿均感减轻,足胻仍感发胀,上方改焦槟榔15克,加红花6克,服12剂。1980年共服上述方药68剂,症状消失。1981年、1982年夏天均服上述方药预防。追访三年未见复发。
按;先生立法组方甚妙。此案若早加化瘀活血药可能会缩短治疗过程。
凤翅医话——面瘫不愈寻经方
面神经麻痹这个导致歪嘴斜眼的毛病是司空见惯的,很常见。传统称之为面风,也中风之一种,是为外风。传统认为本病之发乃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趁机侵袭,致使面部三阳经气阻滞不通,经脉失养,一侧面部肌肉弛缓,受对侧牵拉而成。诚如《金匮》所言“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这个邪气即指的是病患一侧,正气即指的是正常一侧,正邪也相对而言。现在我们知道面部歪斜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在仲景时代好像分的还不是太清楚,说“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络脉空虚,贼邪不泻”,这个就应该是指的周围神经的病变所导致的了。那么它的表现除了口眼歪斜之外还有啥呢?“邪在于络”因而“肌肤不仁”就是病者的自我感觉。这和“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的脑血管病变是有区别的,所以单纯的面神经麻痹应该是络脉的病变。在《金匮》中这个问题的治法仲景没有明白写出。
后世对此病之治多以祛风化痰、化瘀通络为法,外有六经形证者,桂枝、麻黄、葛根、麻附细辛、小续命诸汤都可选用。牵正散是个效方,可以加入应证汤方中。因病变部位有见于少阳经脉,故小柴胡也为常用方。我所在的医院旁边菜市场里有个湖北通城的酿酒老板,一日喝高了醉卧当风,醒来喝水发现嘴不听使唤了,包不住水,右边的半边脸被左边半边脸拉歪了,右眼也闭不住,这下可慌了,找医生又是扎针吃药,又是糊鳝鱼血,搞了半个多月,就是不见疗效。听别人说市场旁边有个老中医看病很好,就找到父亲,恰好我也在父亲的诊所里。诊脉浮数,舌歪苔薄黄,口苦,右半边头疼。柴胡汤证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疏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甘草6克、制南星6克、制白附子6克、白僵虫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6克,生姜拇指大一块拍碎,枣子六个为引,七剂。并不夹杂针刺,病愈。去年九月份遇一李姓熟人,见口眼歪斜,问已发病三天,病侧面部麻木,耳后及眉骨压疼,别无所苦,舌淡苔薄白,即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防风12克、白僵虫10克、制南星10克、制白附子10克、白芷10克,还是姜枣为引,同时患侧贴千里香膏药一张,三剂病愈。像这样的情况遇到的不少,药效都还可以。
病有常也有变,曾遇到一例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口歪眼斜已有半年,多方多法治疗无效,有药贩朋友介绍来诊。舌脉无异,只是面部感觉麻木迟钝,嚼肌无力,问及所吃汤药中多有蝎子、蜈蚣、僵蚕之类,这下可是遇到个麻烦,前人所走的路若再重复即劳而无功,必另寻别径。在杂志上看有用补阳还五法治愈久患面瘫者,应该不是杜撰。仲景有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若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血痹虚劳篇说“血痹、、、、、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但臂不遂和但脸不遂有共同之处,面部麻木也身体不仁之一部分,此患无黄芪、桂枝之药禁,试以黄芪五物汤化裁加味:黄芪30克、桂枝20克、赤芍20克、制白附子6克、制南星6克、全蝎6克、地龙6克、川穹6克、当归6克,生姜20克、枣子六个,七剂,嘱有无效果即来复诊。十日后患者复来,面带笑容,说这一次可能该好了。药后患侧面部发热,麻木感已退不少,只是嘴歪的还是老样子,眼睛也还闭的不是太紧。诊脉无热,苔无燥象,原方只是黄芪加为50克,余药不变。这次七剂药后,面部有出汗的现象,络脉的闭阻应该逐渐通活了,神经有复原的表现。守此方续进,药至三十余剂,时一月半有余,麻木消失,鼓嘴闭眼基本正常,外观不细瞧基本看不出来了。
借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之验,益气和营,通行络痹,也为愈久患面瘫之一法。揣测仲景治法无外乎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气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