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unhu 在体力与智力体力大考验上,男性优秀...

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大多是男性,可以说明男性比女性优秀吗?
体育方面就不说了,天生男性体质就比女性强了。而智力方面,我发现世界著名文学家,著名科学家,著名音乐家,著名大画家,这些领域的人们叫得出名字的几乎都是男性。再直观一点,高智商运动,如围棋,桥牌,高手也都是男性。那么是否可以说,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来说,男性都比女性更优秀?
按投票排序
598 个回答
J.K.罗琳出版《哈利波特》的时候没有用她的本名Joanne,因为出版商担心男青年不会看一个“女性作家”写的奇幻小说。——21世纪史上第一个入选科幻及幻想小说名人堂的女作家Andre Norton本名叫Alice Mary Norton,也是因为害怕男孩子不看女人写的科幻小说,使用了男名Andre(安德烈)。——20世纪分别写过《呼啸山庄》、《简爱》、《艾格尼斯o格雷》的勃朗特三姐妹曾用Ellis、Acton、Currer Bell三个男性名字发表作品,因为想被读者和出版界“认真对待”。——19世纪名著Middlemarch的作者George Eliot真名叫Mary Ann Evans,用男性名字也是想别人能”认真看待“她的作品。——19世纪为什么大作家很多都是男性?我的答案是:这不是女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或者换言之男性的问题。理由如下:你要问我19世纪有什么女性作家,我会说简o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但19世纪之前的呢?我肯定想很久也说不出来——那时候女性连认字的机会都没有啊!可是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更多的女性接受教育、参加工作,我们读到了越来越多优秀女作家的作品,而且题材也远比简o奥斯汀时代丰富:女性不仅写家庭生活,也写宗教(Flannery O'Conor)、哲学(Simone de Beauvoir),还开始写战争(Virginia Woolf)、科幻(Ursula K. Le Guin)等等。仅看当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既有像Alice Munro这样写乡村小镇生活的,也有像Toni Morrison这样写美国奴隶的,还有像波兰的Wis?awa Szymborska这样用简单语言写生活哲理的诗人。如果女性真的在智力、创意上不如男性,为什么在女性接受教育、参加工作之后,优秀的女性作家就不断涌现,数量大幅上升呢?我对音乐、绘画、科学界了解不多,但我可以确定,它们和写作一样,只是在最近几个世纪才向女性敞开了大门(并且大门还没完全打开)。随着教育的普及、工作上性别歧视的减少,以后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女科学家、女画家、女作家。作为一个想一辈子做创意工作的女人,我的理想社会不是男性女性在所有工作中1:1,而是不论性别,每个人都有同等机会上好学校、做喜欢的工作、得到他人赏识。就像Woolf说的,in order to write, a woman must have a room of her own.参考:,。--其他性别问题下的回答:
不准她们学习,不准她们工作,不准她们创作,然后,对她们说:她们不够优秀。补充一句:男女有别,但并无直接以性别来划分的优劣。
知乎怒答。这篇文
,是你没有时间查的那篇文献质之一。假如你愿意,你可以把这篇回复全文引用到你的文章中,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叫胡乱引用,歪曲文献。毕竟你的粉丝比我多啊!!!-----------正文分割线------------ 的注2里有一条:女性在共情(empathy)方面比男性好”(Hunt,1900),且女性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群体生活中,他们倾向于给分享各自的生活,给他人提供支持(Dindia and Allen,1992;Eagly,1987),整体而言,女性的社交能力占据优势。我来写写这个Dindia and Allen,1992发的文献(PDF在这里里:)Sex
differences in self-disclosure: A meta-analysis. K Dindia,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2 - 首先,这篇文章讨论的是男女的“自我流露”(self-disclosure)。通篇没看到任何关于“女性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群体生活中,他们倾向于给分享各自的生活,给他人提供支持”这个内容。 更无法导出所谓“整体而言,女性的社交能力占据优势”。这篇文章结论是:女性在“自我流露”上轻微多于男性。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流露”中的性别差异并没有理论家和研究者所提议的那么大。是时候来停止这种男人女人在“自我流露”中差异很大的观点了。可见男女在“自我流露”上实在是差不太多,也不清楚这到底对男人女人有什么影响。以上4条,无一条可以支持
的论点,也无一条和
的结论有半毛钱关系。而且内容全被歪曲。明明在讲自我流露,你非要扯到给他人支持社交有优势。。神逻辑。所以,您自省罢。-------------具体内容:1. Abstract这篇文献的作者,使用了一种叫做荟萃分析或元分析(meta-analysis)的研究方法,回顾检审了发表于年间的205个研究,来确定“自我感情/心情流露”是否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综合这些研究,女性在“自我流露”上这篇文献的作者,使用了一种叫做荟萃分析或元分析(meta-analysis)的研究方法,回顾检审了发表于年间的205个研究,来确定“自我感情/心情流露”是否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综合这些研究,女性在“自我流露”上轻微多于男性(变量d = 18)。d值在不同的研究中不一样等等等等不表。2.文献第117页结论部分(Conclusion):我们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流露”中的男女差异很小(small).3.这篇文献还对Jourard这个人在1971年提出的理论进行了质疑。Jourard说:男性遭受了更多的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问题,因为男性角色限制了其自我感情/心情流露。而本文献质疑如下:我们荟萃分析的结果质疑,是否“自我流露”中的性别差异幅度足以导致男性的这些重大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是否该归因于“自我流露”中的性别差异。并且,我们的结果质疑,是否“自我流露”中的性别差异幅度大到可以足以显著影响男性的治疗过程和结果的程度。4. 然而,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流露”中的性别差异并没有理论家和研究者所提议的那么大。是时候来停止这种男人女人在“自我流露”中差异很大的观点了。-----嫌烦可跳过-----这里顺带提一下荟萃分析是个什么东东:“它是用统计的概念和方法,去收集,整理和分析之前学者专家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众多实证研究, 希望能找出该问题或所关切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综合已有的发现,对具有不同设计方法及不同病例数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比较。” – 来源百度还有一篇中文文献对此方法的由来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首先感谢知乎团队帮我找回丢失的草稿,这答案写了2遍丢了2遍。知乎答案只能3万字符。期间很多人又给了非常给力的证据和观点,最终我这个又成了个无聊的Meta答案。答案的问题出在哪里?让我们看看其本质上如何偷换概念,生造概念,胡扯一通.一,把待遇等同于绩效,再进一步混同于生理特性劣势; 把生理差异等同于职业生理特性劣势又进一步混同于绩效;把历史混同于规范性事实;把择业意愿与就业机会混淆。1. “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其实是一个“待遇”(头衔称号)而不完全是绩效结果,(因为被人知晓,被认为杰出是一个他者给出的评价待遇,所以很难与社会主观因素分离)。更不是性别整体绩效结果(看下面"六"有关均值和极值差异的讨论)。至于总统/议员/法官 著名文学家等等其实更都是“待遇”,(实际上少数女性政治家的平均绩效比男性同行好很多,但她们却很少当上,这本身就说明了男权社会歧视因素的问题了)。 的答案里反复把这类待遇差异等同于绩效差异然后又从结果反推出她们有生理劣势。实质上是循环论证(得不到这些职位的原因=〉等同于绩效差异=〉反推为生理劣势=〉所以不该追求得不到的那些职位,总之“得不到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男性更多得到这些职位,并不等于男性适合这种职位,更不等于男性在这些职位上总体干得更好,或者会干得更好。2.接下来其指出男女有生理差异,然后就直接把这等同于"差异会导致某个特定领域的绩效劣势",他用来说明职业劣势的证据又是用现有的待遇(他的注1,而且已由的答案指出是断章取义的歪曲引证)。实际上男女生理,心理结构性差异,即便在某领域给定的评价标准下,是否会最终导致男女绩效差异,都很难说!更别说大多数绩效评价标准本身就受到社会意识和历史因素影响。(看下面“三“部分讨论,另一个高票答案有更多研究数据但这些历史的结果本身又进一步被拿来当做其生理成因的证据。3.把历史混同于规范性事实。“因为历史上很多时候一直是这样,所以必然是有生理进化因素导致可以稳定这么久,所以这类传统还是应该指导今天的现实"。(实际上人类历史上更长时间内不是这样,看下面“十"部分讨论)所谓“杰出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更多“其实是个含有历史因素的结论。女性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根本不被允许参加这些活动。举个简单例子:在男女总人数比例大体相近的情况下,各代名妓与AV明星中女性更多,各代嫖客与A片观看者中男性比例更高。这是不是能说明女性更适合从事性服务职业,男性更倾向作性服务采购者呢?但事实上同一个数据本身完全可以由其它因素更好解释。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女人更堕落或者男人更淫荡,而是因为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付给年轻女性的工资太低了,而年轻男性大多却又挣不到足够让2个人(养活一个全职太太)过上体面日子的工资,所以不足以结婚。如果有完整统计,相信从数量上来说,穷男人相对富男人会采购更多数量的性服务。另外还涉及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历史上有评价话语权的人多是男性(看下面“七”部分讨论)4. 女权主张平等的就业机会,同工同酬(同等绩效同等报酬)与女性个人的择业意愿完全不冲突。而且择业意愿本身就是受到社会评价体系和社会认知影响的。不实现平等公平的就业机会,就无法完整测度真实的个体择业意愿。如果某行业对某性别的评价标准是不公平的,某个性别需要花比异性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同的待遇,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其他人的白眼,这当然会影响那个性别的其它成员对该行业的从业意愿。也就是说,择业意愿的性别倾向是个自我实现,自我暗示的结果。对从业性别的偏见越多,就越容易在统计中得到择业意愿的性别倾向。下面就用@记载 答案中的注7来说明这个观点注7:费力西亚.普拉图及其同事(Pratto and others,1997),报告说,总体而言,男性总是被那些增强性别之间不同等的工作吸引(公诉律师、广告策划者);女性则被那些减少性别之间不平等的工作所吸引。对64万的工作偏好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于看中报酬,提升机会、挑战、和权利,女性则更看中合理的时间安排,私人关系,帮助他人的机会(Konrad and others,2000) 这无法说明“女性擅长的领域不被社会接纳”( 的观点),这只说明了这些行业内的性别偏见和对女性的不接纳,让女性以为她们自己不擅长,或者因为相同绩效得不到相同的评价,同时缺乏机会证明她们在这些领域的能力,所以她们不得不趋利避害。你瞧,天晓得,男性当然会在男权社会中被“增强性别之间不同等的工作"吸引,因为那些行业里他们付出收益比相对女性回报率高得多。因为这本来就是(费力西亚.普拉图Pratto et al,1997)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即那些男性聚集的行业更多倾向于应用维护原有的职业性别等级结构的评价指标(高层中男性多,所以用有利男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一定用有利整体绩效的方法)她这篇论文应用的SDT-SDO方法本来就是在说群体间的歧视与不公是通过制度歧视,整体化的个人歧视,非对称行为来实现的,而各种社会文化理念又为群体间行为提供了道德或者智商评估上的借口。有两类社会文化理念在起作用,一类是强化各群体间等级制度的,一类是削弱各群体间等级制度的,很大程度上前者有助于群体间的不公,后者有助于群体间的平等。而个人则通过ta们各自心理偏好的社群支配性倾向(SDO)和ta们各自对不公的社群关系的欲求来选择不同的社会文化理念。那些社群支配性倾向强的人(一般认为男性比较高)倾向于支持强化群体等级制度的理念,反之则支持后者,两者间的消长使群体间不公平程度的状况相对稳定。
我们进一步来看看Felicia Pratto的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些啥,论文名字The gender gap in occupational role attainment: A social dominance approach. 我们进一步来看看Felicia Pratto的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些啥,论文名字The gender gap in occupational role attainment: A social dominance approach. 用社群支配理论来分析职业角色中的性别差距是如何维持的。论文摘要 全文
该文指出,该文指出,男性超比例的倾向于获得强化“性别”群体不公的职业角色(不同于 说的,不是他们喜欢,是更容易获得),女性则相反。这个模式是通过3类过程实现的:a.基于对群体间不公状况的性别偏好差异(也即该情形下的社群支配性倾向)做出的自我选择。b.基于将申请者所属(性别)群体的有关平等的价值观与工作岗位对维护等级观的职能要求进行匹配的雇佣偏见。(比如传统上女性更容易获得人事公关经理这类倾向消除群体间不平等的职位,男性倾向获得生产销售经理等维护等级观与加大群体间不平等的职位)c.基于性别刻板印象的雇佣偏见。 所以该文就是在说,女性在某些职场领域人数少,完全是社会认知因素,根本没说任何与生理特性影响绩效有关的内容。所以女性当然被“减少性别之间不平等的工作"吸引,因为她们更支持男女平等。更搞笑是,他看都不看就把这篇文章与(Konrad at el,2000)项目放在一起,可实际上这2文会在一处出现并不是因为它们都说明了女性有职业生理劣势,而是因为Felicia Pratto的文章就是为了反驳Alison M Konrad观点的。因为Konrad主要认为男女在行业分布中的不同,主要源于学生(求职者)中对职业性别特性的刻板印象。而Pratto认为更多是源于行业现有性别层级与雇主的偏见和歧视。这本书的203~205页很好的解释了2人观点差别(这2页里还有不少支持职业性别分布差异是社会因素导致的论据)但不管2位学者观点差异如何,她们都没说过职业性别分布差异是因为性别生理因素,或实际绩效因素。她们都一致同意主要是社会认知因素。下面我们看看Konrad到底说了点啥。
在2000年发了2篇相似的文章,盏时不清楚@记载指的是哪个6月论文摘要 引用68次部分全文看这 (谁注册进去看下P值?) 部分全文看这 (谁注册进去看下P值?) 7月论文 摘要,引用278次6月论文仅仅以商学院学生和从业经理为样本做的Meta,样本较小。7月论文也是Meta但扩大了样本。2者相似的发现是即便在那些男女有差异的职业特性偏好上,男女间差异度也都很小,6月的结果中有差异的偏好上,差异度只有不到0.1的标准差。7月也只有不到0.2的标准差。同时2项目都发现在好几项有差异(女性低于男性)的职业特性偏好上,随着时间流逝(70~98年),女性的偏好逐渐增加接近男性。在7月的文章中作者结论认为这意味着随着就业机会上性别障碍的消失,女性追求更好职业特性的意向在增加。
6月文章的结论则认为:对职业特性偏好的性别差异不是导致女性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比例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有关男女职业特性偏好的具体项目上:7月文摘要并未具体提及,只说大多是和社会性别角色认知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的(显然Felicia Pratto驳的就是这观点) 。6月文摘要比较详细的谈及,其内容和所引述的出入较大。男性更偏好报酬和职责(并未用权力一词),女性更偏好声誉,职业保障,好的同事上司,具体工作环境,工作多样性,工作内容的重要性,挑战性和职业成长(提升)(这2项被 归到男性偏好下了,当然不排除7月项目中有差异结果,但总之所有差异度都很小) 另外,Konrad本人绝对支持女性更多进入各行业,看她的书: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所有引用了Konrad 7月论文的文章中又被引用最多(1412次)的论文正好是篇用同样的Meta方法重做了该项目的论文,结果得出了一个男女在绝大多数领域没有偏好差异和心理差异的观点。并且认为现在人们观念中的男女差异被夸大了,这在职场与人际关系上带来了很大的额外成本。该文摘要全文在有其他学者争鸣后
,该作者又写了进一步的回应论文。注意争鸣那些并没有说她的结论错了,而说她的模型可能低估了差异性。但没有一个严肃学者会直接把心理差异性等同于绩效影响。所以虽然该观点仍有争议。但先天心理差异性对绩效的影响总体上仍然被认为远远小于社会因素。在引用Konrad7月的论文中再被引用第2多的是哈佛的一位作者写的论文,后来又出书了。全文看这里,书看这里基本也是支持男女差异被夸大,社会认知因素是绩效差别主因。怎么样,你有何感觉?你是不是觉得“错误”的引用了一个不但完全无法支持而且实质上是反对他观点的论据?如果你看下去会发现本答案里以及这问题下很多答案都不停的指出他的这类“疏忽”,(几乎每个都是有问题的引证,大多都是颠倒结论的引证,让我们相信这只是疏忽吧)。需要提高引证搜索技巧么?是的,但他可能更需要心理援助。这类堆砌论据的方式,我一抓就有一把(我堆的至少是和我要说明的观点一致的)领导力素质和性别无关,很多证据显示女性更适合担任大型公司领导人,所以建议它们更多任命女性高管。这2篇正好是被反复引用的学者伊格利(Eagly-)的论文.实际上该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方面的专家一直支持更多女性担任CEO.另一篇通过SDO方法分析机构中隐性群体歧视的论文(包括性别歧视)Dame Rebecca West Dame Rebecca West 二,如何从结果来倒推原因?这不是啥大学统计的问题,而是某人初中文凭水分的问题。打个比方:天上下雨地上会湿,然后一块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湿的。你得出原因:这里天天都在下雨? 说“女权主义者”认为这块地大多数时候是湿的,只是因为有男人天天来洒一圈水。于是他反驳道:你们忽略了天上下雨地上也会湿这个事实啊!可问题是这反驳是在打不存在的稻草人,在混淆视听。女权主义者从没有否认客观差异,她们说的是性别导致的生理差异不是现在绩效差异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甚至也不是有最终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用上面的例子,如果真的有人天天来洒水,而我们又无法观察天气的话,你根本就无法确定地上湿是2者的共同作用,还是天气主因。在社会学领域,因为每个人生来都必然处于某种既定的文化历史传统中。所以,你几乎很难分离先天与后天因素对绩效的影响。比如女生答智商测试题时很可能受到此前她所接受的各种社会认知信息的心理暗示影响。所以社会意识对女性能力的错误认知会对女性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并且进而自我实现这种认知判断的偏见。 这篇论文就用方法测度了这种偏见的自我实现程度。用先期34个基于国别的抽样人群对男女数学和科学能力差异的认知偏见的问卷数据预测此后的数学科学测试成绩国别男女差异度,同时用受试者的智商数状况也预测数学和科学成绩国别男女差异度。然后再和实际的测试成绩比较,结果由认知偏见所得的预测准确度相当高,远好于由智商数进行的预测,越认为女性数学不行的国家,其国女性数学成绩就越比男性差。而一旦破除了这种自我暗示的偏见后女性在智商测试中频频获得好于男性的结果过去100年内人类在IQ测试上整体提高不小,其中女性提升快于男性,正好对应于百年来女权运动的发展。也就是说,这也可能是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女性越多参与社会生活,越多进入复杂领域工作,她们就会变得越聪明。IQ数字本身也不完全是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可以影响IQ近12~18个点. 文化因素又可以有5~6个点.上面每日邮报所报道的那篇论文摘要和全文另一篇文章
。也就是说如果那个洒水男人是存在的话,他很可能是开着高速飞机从云层上往下洒水的,有时他与雨水一起洒,有时天气本没下雨。所以,除非有人开着飞机守住云层之上,开着汽车守住通往那块地的各条道路,否则我们根本无法有效评估天上下雨这个因素对这块地湿了这结果的影响程度到底如何。也就是说对结果的衡量,必须是排除了历史文化因素之后才能讨论的。@记载 你所列举的结果例子中哪个排除了历史文化的影响呢? 你有何证据证明男权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呢?比如你说女性总统问题,你怎么不说说女性何时才拿到普选权的呢?美国女性拿到普选权比黑人还要晚50多年。黑人花了多久才有一个总统?他们甚至信任女性能够判断谁更适合做总统都花了这么久。就算你能证明先天差异确实是因素之一,如何证明这种因素的影响大于男权压迫呢,如何证明是主要因素?三,我甚至可以说先天差异有影响,但在绝大多数领域的影响上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你看我没否认“天上下雨地上会湿“吧)即便男女有客观生理差异,你如何能确定在某个特定领域,这些差异足以引起男女之间绩效差别呢?比如女性也许在某个特定领域有个明显的生理弱项,但可能她们同时有另外几十个统计意义和直观上都不明显的生理强项足以弥补对最终绩效的影响呢?任何一个特定领域的成就都是诸多生理因素的综合结果。而@记载甚至连是不是有明显生理特性弱项的数据都没有拿出几个(拿出的基本都被揭出颠倒黑白,把指出社会歧视是主因的说成是证明有先天因素),遑论其他。四,更糟糕的是:“地上湿“是件应该归咎于女人的“坏“事,及怎样算“地上湿“了,这些标准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都主要是由男人制定并且判断的。就比如体质的问题,生理数据相当多,毫无疑问就统计意义的平均水准而言,女性在力量,爆发性,速度,弱于男性。但另一方面女性在灵巧性,平衡性,柔韧性,某些情况下的耐受性要好于男性。对持续痛苦的忍耐力实际好于男性(女性有灵敏减压手段,比如哭泣)。同等生活水平下,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更重要,很可能,女性的运动效率要高于男性。比如举重,女性可能举起的重量上限极值确实不如男性。但女性可能在自身体重与所举重量比的均值要好于男性(也就是说同等体重的举重运动员,经过同样训练,同样时长休息之后女性比男性同行能举起更重的平均重量,但男性因爆发力好,能举起的重量极值永远高于女性。而由于我们的竞技体育评价标准大多是男性构建的,所以只关注某个时点极值,而非长期平均水准,所以常忽略这类优长)请看本题下这个答案 @五,问题还不在于有这些差异。而在于为何前者这些素质被更广泛的定义为优秀,而后者往往被忽略?也就是说“优秀”这个观念本身是如何通过(男权的)历史和文化被建构出来的?差异这个事实判断本身是如何与优劣这个价值判断联系起来的?从这角度,以差异直接推出优劣,是一个典型的自然主义谬误。有关性别角色和评价指标是被文化建构的,而非生物特性导致的,请看这个答案
她提到的那本书,
她提到那本1935年的书 该书部分手稿 以及
六,除了评价标准建构的问题,题主根本没搞清离散性指标和集中度指标的差异,“优秀人士”这类极值概念与平均水准是2码事。女性很可能在某领域平均绩效高于男性,而顶尖人士少,但我们只关注顶尖人士。(当然这就很难说有没有社会因素影响了,比如家庭,生育之类负担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更进一步有无可能由于这种对平均统计水平的差异的认知而导致偏见(审美的偏见,社会角色的偏见,把总体平均水平的差异或者统计曲线双尾极值里的比例这类认知直接代入到具体的个体评价中?) 通过社会评价与机会分配把差异导致的绩效差距进一步放大了?而现在的结果恰是一个被偏见放大的结果?(也就是说:即便最终在某个领域证明存在一定的与性别特质相关的适应性优势,这种优势是不是真的如现在结果显示的那么显著?还是受偏见影响而自我实现的?)而由于这种自我实现的放大效应.很多男女个体.从事不符社会性别角色认知的职业机会是不是被剥夺了?对他们的评价是不是被预设偏见降低了?优秀人士男女比是1:9某领域,未必比一个优秀人士男女比是4:6的领域更适合女性从事。评价时的预设偏见很难简单统计出来。即便某个领域女性成为顶尖人士的可能性小于男性,但她仍然有更大可能性比大多数男性在该领域表现更好。(极值少而平均值高)七,现在评价体系不但很大程度上是由男权文化建构的,其执行也主要为男性所把控和判断。一个对女性不利的评价体系本身,也许还能通过女性自身努力或者适应调整来弥补,但如果这评价体系的执行也由男性完成,偏见可能就更大了。在艺术领域就是如此,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我“审美这类主观概念是与文化和性别无关的”。更糟的是,大多数艺术评价领域长期把握话语权的都是男性。一个画家.作家,诗人是否好,是不是会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男性决定,而非女性。所以他们有更多机会得到传播,从而变得更著名。最典型的可以看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男女性别比与评委中男女性别比的变化状况。开始的90年内只有6位女性获奖,其中3位又是在18个评委中有唯一女性评委(即首个女得主Selma Lagerl?f)的年份被评上的。40年其死后50年间只有2个女性得奖,其中66年得主Nelly Sachs是由Selma从集中营里救出来推荐给学院知晓的.而45年Gabriela Mistral获奖恰好对应另一个唯一女性评委44~49年在位的.然后92/93年连续2位女性评委入选学院后,93年当年就由女性获奖。最近20年内女性得奖人数也达到6位。其中3位又是在女性评委增加到4人的2006年后获得的.13年又增加一女性评委后.13年也颁给了女性得主。(你看,只要18人中有4~5位女评委,女性得主就在7年内占了3席)。毫无疑问女性得主比例未来会进一步增加。另外,即便在@记载 认为女性有优势的服装领域,好像著名设计师仍以男性居多,这如何用生物特性来解释?八,在相对更客观的自然科学领域。不能忽略由于社会历史的影响,男女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的。比如女性高中毕业率低?更大可能原因是女性最初的毛入学率就低,所以女性高中生这个样本本身的代表性就低。实际上尽管自然科学领域评估有很多量化标准,可各领域最顶尖的那些成就的重要性本身是很难量化的。而男性的成就容易更快更及时更广泛的受到肯定。在那些难以量化的地方女性仍然受到男性把持的评价体系的困扰,甚至排挤,最显著的例子/的公案,中文翻译还颇为圣人讳呢。九, @记载 接下来提出其所谓的一套理论和验证思路.这除了证明他是糊涂蛋外,只证明他是懒鬼,懒到去Google Scholar里验证一下自己的引证都不肯。你以为社会学,认知科学建立百多年来,你这点根本不值一驳的胡思乱想没人做过相应的统计或试验?如果我现在就明确告诉你,认知科学届目下最广泛的共识就是男女整体智力水平在去除了社会经济影响之后没有明显差异。你能找哪怕10篇资料反驳我么,你知道上哪儿去找么?(相应我可以仍给你几千篇证明我观点的论文,你大可以继续当鸵鸟坚持你毫无数据支撑的偏见)
现在能比较确定的是女性智商分布的方差一般比男性小(也就是说纯智商而言,男性中SB和天才的比例占所有男性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个很难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过智商不代表研究能力.也不怎么代表智力“IQ tests do not measure intelligence but rather a correlate with a weak causal link to intelligence“ 。霍金在04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并不清楚自己智商,以及“”,有足够的统计证据表明某个人类群体可以达到远远超出其智商均值的成就全文 ),在统计曲线高尾方面的数量,有研究发现10岁前女性和男性随年龄变化差异明显(忽而女性高忽而男性高)。另女性可能在空间记忆上更强,男性可能在心理旋转上更强。还有不少研究表明男女是用大脑的不同区域完成相同智力任务的,而且最终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男女可能通过不同的思路解决相同的问题。男性阅读障碍发病率高于女性(不过爱因斯坦也有这病),记忆力方面男性在反应时间方面更好一些,女性在短期记忆上更好一些(所以用测试应激能力来区别男女智能的建议本身就是个性别歧视的建议)。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去掉社会角色和文化影响因素之后(不告诉受试者究竟测试的是哪类内容),女性在同理心方面的优势就会基本消失(所以还是可能在胡扯)。只不过女性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让她们显得更有同理心(但这结果还没想出办法消除社会角色认知的影响)。请看 @绿袖子 的答案 正好可以做引证我其它几点大致来自以下同理心在想办法去除了社会影响之后性别差异趋于消失的研究 (2010). . W. W. Norton. Ickes, W. (1997). Empathic accuracy.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十,即便我们退回到工具理性的角度。退回到原初男权社会建立的时候,早期男性在体力方面的优势是不是那样一种社会角色任务分配确立的一个合理理由?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此前有个近3万年的母系社会,那个社会的存在显然说明(按那种无逻辑论证法足以显然了)即便在当时最为蛮荒的时代,女性在收集食物方面都比男性更可靠更高效(除了这个还可能有其他理由么)。我没有证据表明各个文明最先想到农业或者畜牧业的是个男性还是女性。不过你只要想象一下,会想到把一个果核埋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定期去看看发生了啥,如果看到幼苗,还会定期去浇一下水。或者想到不要把抓回来的小羊小鸡立即杀死吃掉,养起来,每天喂食,配种,将来挤奶下蛋吃。这一切听起来更像是个女人会做的事呢?还是个男人会做的事?(在这里倒不用他的直觉主义了) 我们现在都倾向把各文明最早出现的有关农业和畜牧神邸多为女性形象这点解释为生殖崇拜,这实在有点简单化,这就好像看到基督教象征是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就认为基督教是"死亡崇拜"的宗教一样可笑。看上去,似乎在看上去,似乎在女性主导两性关系的时代并没有形成一个如开始担心的“只是换了压迫方向的性别压迫社会“(现在他删了这段),性别关系还是挺平等的。相反好像男权社会开始,反倒开始有人把另一部分人变成奴隶了,武器开始成为重要的陪葬品。我不想讨论到底是母系社会平等但落后,还是男权社会高效而暴力。不妨退一步讲,即便当时从母系社会中建立男权社会确实有其生理性必要,毕竟当时更多依靠体力而不是大脑。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到了,重新衡量这种分工和角色定位的时候了?为何到更多依靠沟通,人际关系,脑力劳动来生存的今天,这类角色定位仍然是适用的?男女两性双方都对这种缺乏个体尊重和灵活性的定位满意么?好像连自己都不太满意。为了更好的重新衡量,我们确实需要检视生理特性对绩效的影响,但反复说了这必须是在排除了历史社会影响之后才能做的,所以我们需要首先主张男女平等和女权。能自我反省,有社会群体性变革的能力,难道这不正是我们和其它动物的差别么?如果说男权社会的存在是符合(或者至少曾经符合过)人类生物进化规律的,那么母系社会的存在是不是也意味着女性主导也在某个时段内是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 那现在随着科技进步,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目下究竟仍然是男性主导2性关系更适应生物进化规律的时代,或者又轮到了适合女性主导2性关系更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时代。还是到了足以让两性各自以全新的方式,突破生物性限制,真正机会平等的,自主进化的时代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难道不是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克服或超越生物性限制有关的么?让更多女性通过公平的机会,进入各领域,难道不是检视比较她们在这些领域绩效与能力的最好方法么?同时男性去尝试下,过去由于各种社会偏见,干扰了他们自我心态而很少进入得领域。你如何确定在去除了社会意识的影响下这些尝试不会带来帕累托改进?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难道我们不是将错失相当多提高效率的机会么?======以下是对@记载答案中注释的总吐槽=======注1:在工业化国家中,女性的平均年薪是男性的77%。这样大的工资差异,仅有1/5可以被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工作特性等因素加以解释。 (世界银行2003)对不起,这不叫引证。书籍上二手引证时应该注明书名/版次/作者/出版单位和页码。为何排除这些因素以后,剩下就只有先天性因素了?雇佣晋升评价时对女性的主观偏见因素为何就如此肯定不是导致另4/5差异的主要因素?这种待遇差别,只有1/5可以用某些绩效因素给予解释,剩下的绩效因素中多少是主观偏见多少是先天因素根本没提(并没有说是因为先天因素导致了4/5的绩效差异,然后导致待遇差别,甚至根本都没有提及先天因素)。的答案指出是断章取义的歪曲引证 看世行原报告第10页原文到底如何描述得?另外世界经济论坛也有说明目前份国别性别不平等状况的报告 注2: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体结构中的脂肪含量高出70%,肌肉含量少40%,女性平均比男性矮5英寸。女性对味觉和声音更为敏感,女性更容易焦虑失调和沮丧。 对不起,没出处的不叫引证。书籍上二手引证时也该给出原始出处。女性只是对气味和声音的记忆更好一些。女性确实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影响,但同时她们也更容易受到积极情绪影响,也就是说她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强于男性。至于身体生理结构的差异是否必然会导致运动机能的绩效劣势。请看本题目下这个答案
Ellis, Lee, Sex differences: summarizing more than a centur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RC Press, 2008, , Halpern, Diane F., 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Psychology Press, 2000, , Niedenthal, P.M., Kruth-Gruber, S., & Ric, F. (2006). Psychology and emotion. (Principles of Social Psychology series)..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注3:当面临压力的时候,男性倾向于以搏斗回应,通常以反抗来应对威胁。谢丽.泰勒(Shelley Taylor)指出,几乎所有的研究中,遭遇压力的女人更多的是需要他人的照顾和帮助。她们想朋友和家人寻求帮助。 又是一个断章取义的引证,他再次“错误翻译“。(让我们相信这又是“无心疏忽“),让我们来看看实际上谢丽.泰勒到底说了啥?翻译:人类的压力回应机制,无论从心理还是行为上,都可以被归类为 “对抗或回避“,尽管这种处理机制的分类同时适用于男性和女性在应对压力时的主要处理方式。我们认为,翻译:人类的压力回应机制,无论从心理还是行为上,都可以被归类为 “对抗或回避“,尽管这种处理机制的分类同时适用于男性和女性在应对压力时的主要处理方式。我们认为,从行为角度说,女性对(压力的反应)更多的可以被归类为"照料和亲善“模式。“照料“涉及那些能够增强安全感和减少沮丧情绪的旨在保护自身和后代的哺育行为。“亲善“是指创建并维护那些能在其经受压力过程中给予援助的社交关系网络。(注意这里原论文作者是如何只涉及行为反应,并没有深入心理因素,显然该结论是无法排除后天社会心理认知影响的)而且不是女性要别人照顾,而是她们以照顾后代来缓解压力。谁被他引证谁喊冤!全文注6:2002年,在全世界所有的立法者中,女性只占14%;在所有的首相和总统中,女性只占5%(CIA,2002;IPC,2002)。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首席执行官中,女性仅占1%(Eagly,2003)。又是一个企图用结果反推原因的逻辑。这个不但无法证明女性不适合这些工作。相反,如果女性相对有更多担任现代社会领导人的特质,而现实结果中她们却没有获得足够机会,那更说明现今政坛受男权偏见影响严重。(我先不谈那么多穆斯林国家,和那些选民中还有相当比例相信“女人是男人一根肋骨做的”,包括不少女性在内的原教旨人群的国度)女性从政者从业绩效相当不错,女性拥有很多更适合担任现代社会领导人的特质。比如研究表明女性更多道德感,更少马雅基维利主义(当然这些研究是对大学生取样,所以无法排除社会意识,性别认知的后天影响)Christie, R. & Geis, F. (1970) "Studies in Machiavellianism". NY: Academic Press)。实际上,我上面说的观点就是@记载在这里引述的Eagly 2003年论文里的观点。摘要看这全文这里结论是女性的管理风格能更好的适应变革,并且更具参与性,能更好的做出临机权变性的激励举措。而男性更倾向自由放任型管理风格。女性领导的前景喜人,因为在管理风格中所有女性比男性更强的方面都促进管理绩效,而在管理风格中男性比女性更强的方面都无助或降低管理绩效。 他为何老是引用根本反对自己的论据呢?根据伊格利(Eagly,1995)的研究报告,80至90年代,很多研究发现性别差异,这些差异与心理学领域其他重要行为的差异一样大。这些发现支持对原有女性的印象———更少攻击型,更多关心他人,更加敏感(Prentice and Carranza,2002;Swim,1994)。这个特质能说明女性不适合从事哪类工作呢?能说明女性不适合从事军人职业么?恰恰相反,这只证明,高科技化的现代战争中如果有更多女性当兵的话,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残酷性。另外男性更多攻击性的结果也很可能更多是由后天性别教育导致的,而非先天因素主导。; 。好极了!
再次揭出他引用的Prentice and Carranza 2002完全是断章取义,颠倒原文结论的歪曲。即便在当代的北美双职工家庭中,也是男性做大多数家务修理工作,而女性负责照看孩子。(Bianchi and others,2000;Biernat and Wortman,1991) 不知所云,堆砌论据。我们没在谈家中如何分工家务,我们在谈公共领域内工作机会的问题,在家中只要协商得当,各类家务夫妻间都有均等机会尝试的。我们在谈的是如何在有均等机会的前提下让每个女性个体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禀赋选择职业机会。顺便,又发现他一个胡扯:Biernat and Wortman,1991摘要 全文
根本不是他说的那个意思,我就引一下摘要,大家自己看如戴维.迈尔斯曾说:“所有文化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生物因素,如果文化本身能够影响我们,那也是我们生物的程序的设计。"最后他反复申明权威的《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大多也是断章取义。请看这个答案指出了他是如何对他反复引用的戴维.迈尔斯写的这本《》进行断章取义歪曲的,所以不是这本书作者在歪曲原始出处。戴维.迈尔斯滚着钉板也要喊冤。=======以下逐段批驳@记载 的答案,你没兴趣可以不看============〉十二,歇歇吧,低段男权分子。@记载的观点是啥新货色么?“我尊重女性的价值,我赞美女性的贡献,可因为女性的生理弱点,这使她们更适合发挥特长,贡献力量的地方在家里,在厨房里,在摇篮边,或者最多在服装厂,幼儿园,人事部门。“ 其实这不过是19世纪男权分子回应女权要求时早就用过的托词罢了。对应古人,对应打脸著作 而 答案 很清楚的指出这就是早已不值一驳的。另几个不错的介绍链接 而@记载,你不是个"先行人",也没发现“独属于你的思维财富“,你只是在咀嚼古人呕吐物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发现了人参果。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本质上他的观点和前年的何光顺事件,一步之差。差别仅在于这次这类观点批了一件靠胡乱断章引证组成的马甲而已(我都不好意思叫他伪科学,因为所有引证都歪曲了原意)。
如果历史上各国男女性地位一直平等,女人和男人被完全平等对待,仍然是这个结果的话,那也许有一点说服力;可历史上是这样的么?女性受教育权被剥夺,职业歧视严重,优秀的作品无法以女性名义发表,然后你再下这么一个结论,纯属耍流氓行为啊。连中学生都学习过做实验要控制变量吧。。。
知友的答案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两句话:1)女人在一些领域不错,在另外一些领域是不行的。2)你们女人应该为那些"女性领域"而骄傲,就不要老惦记"男性领域"了。关于"女性领域"和"男性领域",讲个自己的笑话吧。我小学的时候成绩蛮好。这个"蛮好"指数学,写作文是我最恐惧的。因为数学比班上的男孩子都要好,免不了收获一些老师的惊讶和夸奖。听得多了,便有些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了,觉得自己这样的女孩子,如果托生在古代(那个时候还没有穿越的概念),一定能去女扮男装中个状元啥的,那得多传奇!YY得久了,憋不住跑去分享给我爸爸听,我爸听完了以后很淡定地回了一句话。"古时候中状元是要考写作文的。"我幼小的玻璃心顿时碎了一地。~~~~~~~~再后来,因为写作文实在便秘,老师们纷纷坐不住了,挨个过来谈心:女同学文科有优势,写作文应该是长项呀!你怎么......我心里十分委屈:骗人!古时候男孩子读书考试,考的明明是文科,难道他们专门拣女人擅长的东西考?~~~~~~~~在这里对不住各位男知友,吐槽你们两句:以前玩文学历史的比较NB,你们说男人擅长这个,女人擅长针线活;后来搞科学技术的比较NB,你们又说文科都是女人搞的,男人擅长理科;最近几年金融火起来了,第一名答案又说女人不擅长金融。聪明的第一性们,能不能明确告诉我,你们擅长的领域到底是什么呢?是你们不停地换花样,玩腻了一个领域就封给女人接手玩呢?还是女人一路抢占你们的特长,害得你们四处找新的增长点呢?或者也许,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古时候擅长写文章的男人,和如今搞科研搞金融的男人,从基因上就已经不是一个物种了吧?细思恐极,细思恐极呀!!~~~~~~~~~~~~~~~~~~吐槽完毕,言归正传。~~~~~~~~~~~~~~~~~~从回答中可见,很多人,包括 天天记载 同学在内,都把女权理解为妇女待遇的提升。只不过有些是物质待遇,有些是精神待遇。天天记载 同学所批判的,大抵是"男人干啥我也要干啥,男人有啥我也要有啥"--精神可嘉,但......男人的penis这个真没有!而 天天记载 同学所提倡的,则是高度赞扬女性已有的和擅长做的,以此表达对妇女同志们的爱护和赞美。作为一个女性,这番好意倘若不心领,那就是白眼狼了。我们赞扬"女性特质",拔高家庭主妇的地位,为的是什么?是用赞美抚慰女人,进而请她们全体安于待在一个事先划定好的"女性领域"里吗?女权主义要求承认大多数女性所从事的领域的价值,其最终目的是让这个社会的女人和男人都不以"女性领域"或"男性领域"来制约自己的人生选择,在决定自己的领域的时候,更多地挖掘自身的特质,找到和自己最合拍的人生。性别和性别之间有差异,同一个性别中的个体之间,有更大的差异。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假如女性中有60%擅长文学艺术,40%擅长科学技术,男性比例相反。那么我们的社会应该从一开始就把女性全部导向文学艺术,男性全部导向科学技术吗?如果比例是80% vs 20%呢?99% vs 1%呢?--你倒是给我举出一个99% vs 1%的例子。用性别来决定工种是再简单不过的,正如用九品中正制选官比科举简单,军户子弟全当兵,乐户世代做乐户一样简单。--然而为什么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取代?因为我们承担不起放弃那么多人才的代价。因为士族里能用的人不够了,必须挖掘更多的资源。为什么会废止缠足?因为承担不起一半人口丧失劳动力的代价。吃了那么多年人口红利才走到今天,削减一半劳动人口你试试?醒醒吧,真的以为鼓励女性进入科研领域是为了政治正确?真的以为Google斥资鼓励女性学习coding是为了给死宅码农们找对象?资本家早就把帐算在大家前头了--在社会高度发达,分工高度细化,智能而非体力成为重要资源的今天,社会承担不起放弃那50%人口中潜在的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的代价。(也承担不起另外50%人口中明明不擅长不喜欢这些的人硬着头皮坚持的代价了)。我不知道一切条件(包括社会认同,生育成本等)拉平的基础上,科学家里女性会占到百分之多少(这本来也是无法论证的),我只想问,这个比例要低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你们觉得"失去她们无所谓"?才能让你们放大了胆子,在所有女孩子面前说--你们是做不成那些事的,不要费心了!我只觉得奇怪,在那么多国家都觉得各行业的潜在人才越多越好的时候,竟然有国家觉得浪费掉一半无所谓,并且公开说,我们觉得只要在50%的人口里挖掘某些领域的人才就够用了!--大概人口多就是这点底气足吧。把女权形容成"抹平性别差异,让所有女人都去干男人的活"已经是很落伍的招数了,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在这里明白地说:我们追求的,是这50%的人口中那些擅长物理的,擅长空间几何的,擅长机械设计的,擅长金融数学的,擅长政治的......不至于被这个蠢哭了的community浪费掉。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女生喜欢这些,擅长这些,她们追求实现的是她们自己,不是为了觊觎你那条penis,不要那么惊慌好么?有的女人去管家,是因为她喜欢,不是因为她"就该去";有的女人去读物理博士,也是因为她喜欢,不是因为她憋着去挑战男性领域,说到底,"男性领域"究竟是哪些领域来着?哦对了,那些给伪科学点赞的:下次要证明男人科学天赋比女人好,可千万别再用这种自打脸的方式,看着怪心酸的。——————————————————————628补充:给各位轻松一下,
答案里总计了一下某个答案的文献引用,非常欢乐多~不是要追杀那位答主的意思,只是想与各位平时需要读写paper的同学共勉,引用前一定要看人家全文啊!!知乎里搞搞就算了,万一在conference上被问个现行,这辈子就是业内吉祥物的命了……————那个,我补充一下,吴泽泳 的答案第一遍看我笑得不行,看第二遍的时候觉得很敬佩。引用我很喜欢的他的一句话:让正确的认真留在知乎上。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你出生了。你是带着前世的记忆和满肚子的学问再次投胎的。你在温暖的羊水中憋着一股劲儿狠狠地想:这次我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一道亮光透了进来,你发现很多人都看着你,不禁十分得意,大叫一声:「快来迎接征服者吧!颤抖吧,骚年!」当然,你的豪言壮语只能化为响亮的:「哇——哇哇哇哇——」然后你听到有人的声音说:「哭得这么大声,看来肯定是……咦?」那人看着你的小丁丁,不满地说:「又是个带把儿的?」「怎么又是个男孩啊?」四周响起一片失望的声音。甚至妈妈也说:「我已经生了八个男孩了,怎么又是个男孩?就不能赐我一个女孩吗?」「男孩怎么了?男孩才好啊!传宗接代呀!国家栋梁啊!我会成为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的!」你蹬动小腿,拼命地叫。「哭起来吵死人了。」你立刻就被放到一边,没人再看你一眼。甫出娘胎,你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然后你发现,原来这刚刚才只是一个开始。※※※作为一个男孩,你理所当然地认为你是应该强身健体,四处跑着踢球玩耍泥坑里打滚什么的。但是你周围的人是这么告诉你的:「啊哟,你怎么能这么粗鲁呢,一点也不文雅~」「啧啧,你还是男孩子吗?看把身上的裙子弄这么脏!嫌弃死了!」「身为一个男孩,就应该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绣绣花,看看书~」「千万不要打架啊,万一伤到小丁丁怎么办?那你一辈子可就完了!永远找不到肯娶你的老婆!」「不许乱跑,笑不露齿,坐有坐相,不能分开腿,把小丁丁保护好!」你逐渐意识到,原来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好你的小丁丁,所以,很多事情你都不可以干。而如果你在这个莫名其妙的时空里,还和上辈子一样,想做一个随心所欲的男生,就立刻变成大家眼里的异类。「看,那个男孩居然说话那么粗声粗气~一点也不温柔,一点不像男生~」许多男生掩着嘴笑你。「啧啧,居然有像女生的男生,简直是怪胎。」父母,亲戚,朋友,还有许许多多人都这么说。而在这里,女生是什么样子呢?她们人高马大,声高气壮,个个都比男生高,比男生强壮得多。她们自信,强势,优秀,高谈阔论,充满优越感。在这里,女性的地位非常高,非常受重视,因为,只有女性才会生育。家中出生的女孩子会得到更好的照顾,吃最有营养的食品,被小心翼翼地呵护起来;她们在培养的过程中,接受了许多体能训练,因为要为以后的生育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她们越来越高大、强壮;她们接受的是高等英才教育,因为这个世界有个普遍的认知——女性由于有着男性不具备的生育天赋,所以她们的智商水平更高;而且,社会上普遍认为,只有会孕育下一代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才能繁衍出更优秀的下一代。由于有了强壮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教育,女性中英才辈出,在这个世界里,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全都是女性,连法律也都是女性制定的。在国家机构中,担任要职的全都是女性。运动会场上驰骋着的也全都是女性。那么,男性们是怎么个情况呢?男性因为要保护小丁丁,所以,从小就这也不能,那也不许,身体瘦小,弱不禁风,死亡率很高——很多家庭一看生下来的是男孩,干脆丢弃了,尤其是在某个因人口太多限制生育的国家,他们被迫做出无奈的选择,很多人一看怀的是男孩就引产,直到发现是个女孩;男孩被遗弃、被死亡、被虐待的比例居高不下,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生存现状。也没有人关心男孩接受教育的程度,哪怕有少数几个男性学者不断奔走呼吁,但男性的教育程度仍然普遍不及女性。没人在乎男性是否聪明、理性、睿智,而且,社会主流反感聪明过头的男性,因为这种男性经常不安守(保护小丁丁的)本分,妄图与女性争夺话语权,这种行为完全不值得提倡,必须严厉斥责、狠狠批判、打压这种歪风邪气。所以,逐渐地,一代一代的男性打从骨子里都认为自己没什么别的需要,没别的追求。他们只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小丁丁,然后就是等女性生育之后,在家里带小宝宝,煮饭,扫地,洗衣服,等妻子回来,温柔地善解人意地安抚她们。而必要的时候,男性也不得不出去工作,当然,上面的那些仍然一样不能落下,全都要照做。女性可以不温柔,多情而敏感的是男性,女性会嫌弃你们唧唧歪歪忒矫情,眼界不开阔,跟不上她们的思路、思维和逻辑。她们经常说的话是:「你就不能像个女人一样吗?爷爷爸爸的,真烦人!」更可怕的是,科学家(当然也是女的)出台论证,在繁衍的过程中,男性的精子对于下一代的质量起不了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精子的替代品,好自主繁衍,换言之,男性将根本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这个社会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到达了这一步。※※※满怀野心的你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你懵懂无知地,带着另外那个世界的记忆,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拼命地要争取自己男性的权利。你想肆无忌惮地大笑、跑、跳、玩耍——不可以;你想在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不可以;你想在找工作的时候,找一些更体面的工作——不可以;你好不容易进了心仪的企业,但是想升职,没门儿,你只能给女性打下手。在你三十年的成长过程中,你饱受白眼、质疑,你处处碰钉子,你所见的全都是柔弱的驯服的男性、优秀的强势的女性,终于,你对于前世的记忆开始产生怀疑——那可能就是一个幻觉。你开始认识到,男性也许真的不如女性聪明、智商高,为什么呢?因为她们会生育,你不会啊~你开始认识到,男性就应该瘦瘦弱弱的,弱不禁风,谨小慎微,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听从女性吩咐~你开始认识到,我干嘛拼命呢,我干嘛这么辛苦呢,让女人去赚钱养活我不就行了,我只要在家带孩子就好了嘛~你开始认识到,如果我有了孩子,女孩子是值得好好培养的,至于男孩子,就告诉他保护小丁丁,听女人的话,安守本分,那就行了。你慢慢接受了这个世界的认定,逐渐地,你融入了社会主流,你突然发现,这种生活挺好的嘛,以前自己为什么要反抗呢?为什么要这么吃力不讨好,和大家对着干呢?真奇怪。你放下了前世的记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某天,妻子出门上班去了,你在家干完家务活,把女儿哄睡,然后在网上和其他几位爸爸聊了聊育儿经,然后,你打开了一个叫「者也」的网站。这里的优秀女性非常的多,由于你还保留着前世一点点记忆,所以在这里看她们探讨一些高深、专业的问题还是很愉悦的,虽然你自己怕露怯很少发言。然后,你突然看到有一个问题,是这么说的:「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大多是女性,可以说明女性比男性优秀吗?」许多女性纷纷回答了这个问题,从社会普世价值、基本道德层面、科学进化论、心理学、生理学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证明这个观点是无比正确的。然而,里面有少数有幸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在那发出微弱的声音,表示男性其实和女性一样优秀。你气坏了:靠,怎么还有这种【哔——】!你回头望望甜甜熟睡着的女儿,心里涌起说不清的自豪感,你觉得自己必须从事实出发,以理性探讨、论证,捍卫真理!你卷起袖子,开始打字:「毫无疑问,女性因为生理上的独特性,造就了她们高于男性的智力水平,在此我奉劝各位男性,不要再试图推翻真理,为男性争取不必要的地位,请大家安守本分。抚育好下一代,做好女性坚实的后盾,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为强大而优秀的女性颤抖吧,骚年!」咦,最后一句听上去怎么这么耳熟?————————————谨以此篇,感谢
两位mm~ (& 3 &)
因为实在不太喜欢 的答案,整个逻辑让人感觉非常奇怪,所以我发挥了一贯的认真答题的精神,做了一件没什么人做的苦差事。我去认认真真的搜索他的Citation(引用)的出处了。而搜索完以后我发现,竟然有人会用如此奇怪的方法,去刷新我的底线。(对了,评论区里面有大量天天记载的奇怪解释,各位看官可以自行观看。评论区保持开放,欢迎大家提供你们的观点。顺带一提的是,我怀疑天天记载的不少的引用其实是出自《社会心理学》同一本书,所以如果有人看过这本书,不妨自行用类似的方法去筛选)看原文之前,我希望大家知道一件事,引用一位知友的回复: 回复 如果一篇paper发表了但是引用时故意曲解甚至篡改了引文内容然后被人发现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学术生涯就此结束了,不论写了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了.你的状况同理因为天天记载正在试图在知乎上用学术的手法去遮盖大家的眼睛,所以我只好写出这篇东西,因为我特别反感伪学术的人。--------------------------------------------------------------------------------------------------------------------------(原文)注1:在工业化国家中,女性的平均年薪是男性的77%。这样大的工资差异,仅有1/5可以被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工作特性等因素加以解释。(世界银行,2003)看起来很高端对不对?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呢,还有年份2003年,非常符合美国essay的MLA格式哦。而实际上呢,作者本人在评论区里面自己承认,他的引用是来自于《社会心理学》的翻译版本,而不是世界银行的原文——典型的胡乱引用混淆视听。我最初找到的原文的出处在这里,这是2000年版本的,世界银行出版,中国官方翻译:下面内容是原文:(在原文的第7页,可以自行ctrl+F搜索77%)谢谢知友 寻找到的2003年的原文:(更多详细内容请大家移步评论区查看)o in industrial countries, women in the wage sector earn an average of 77 perc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y earn 73 percent. Only about one-fifth of the wage gap can be explained by gender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work experience, or job characteristics.(加粗部分大概是天天记载使用的原出处,但和原文翻译有极大差异)这段话的实际翻译是这样的:只有五分之一的薪水差异可以通过教育,工作经验或者工作性质中的社会性别差异解释。(注:我特意加粗的部分正好是天天记载在引用的过程中所忽视的部分,而这个忽视正好给大家造成一个假象,“原来只有1/5是可以通过教育,工作经验和工作特性来解释的。那么剩下的4/5除了男女间的不同还有什么?你猜猜看?”)而这个巨大的差异,直接造成了这段原本和他的理论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成为了他的“引用证据”。(更加细节的部分,以及如果有知友疑惑为什么这个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家可以查看评论区当中,
,@ 与@小明之间的讨论)多么巧妙地一个手法,修改他的引用,然后让论据变得符合他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当然,也不排除有可能是作者他本人对引用资料没有认真筛选,被其他杂七杂八的网站的“其他引用”给误导了,不过这大概变相说明他本人找到资料其实不是第一手资料,引用的也是别人的翻译。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道德的引用手法哦。必须要说的是,对于这部分数据,还有另外一个误解的版本,(并且被更广泛的流传)我在搜索的过程中也看到了,顺带一起分享给大家。 “women are paid 77 cents on the dollar for doing the same work as men” (简单翻译是:“女人在做同样工作的时候,男人每收获1美金,她们只能获得77美分。这是因为典型的性别歧视。这是其中一个77%的出处哦。)而实际上,原文是:According to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U.S. Census Bureau in
September 2009, the median incomes of full-time female workers in 2008 were
35,745 U.S. dollars, 77 percent of those of corresponding men whose median
earnings were 46,367 U.S. dollars,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78 percent in 2007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eptember 11, 2009; , September 10,
2009). (网址:)上面简单的翻译就是:中等收入的女性(有知友说适合翻译为收入中位数),和中等收入的男性比较(同理,此处加粗部分也是翻译为收入中位数),她们的收益仅仅只有男性的77%(这和平均值没有任何关系哦,仅仅是median income而已)(附上一篇辟谣报道:)-------------------------------------------------------------------------------------------------------------------------(原文)注2: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体结构中的脂肪含量高出70%,肌肉含量少40%,女性平均比男性矮5英寸。女性对味觉和声音更为敏感,女性更容易焦虑失调和沮丧。根据伊格利(Eagly,1995)的研究报告,80至90年代,很多研究发现性别差异,这些差异与心理学领域其他重要行为的差异一样大。这些发现支持对原有女性的印象———更少攻击型,更多关心他人,更加敏感(Prentice and Carranza,2002;Swim,1994)。女性在共情(empathy)方面比男性好”(Hunt,1900),且女性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群体生活中,他们倾向于给分享各自的生活,给他人提供支持(Dindia and Allen,1992;Eagly,1987),整体而言,女性的社交能力占据优势。来,让我们一条一条的来拆分。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体结构中的脂肪含量高出70%,肌肉含量少40%,女性平均比男性矮5英寸。女性对味觉和声音更为敏感,女性更容易焦虑失调和沮丧。这段内容大概是出自《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由于看到了非常多的摘抄,所以我想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当然,要注意的是,作者用这个观点所引出的内容,逻辑上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我们继续看下一条:根据伊格利(Eagly,1995)的研究报告,80至90年代,很多研究发现性别差异,这些差异与心理学领域其他重要行为的差异一样大。这些发现支持对原有女性的印象———更少攻击型,更多关心他人,更加敏感(Prentice and Carranza,2002;Swim,1994)。首先,这段引用是非常的混乱的,因为他在一段引用里面同时提到了Eagly, Prentice, Carranza, Swim 4个作家,而又同时具有三个不同的年份,而仅仅只有一句话,我们其实可以默认他是在“胡乱引用”。当然,秉承我一贯认真的性格,我真的去搜了这几个作家(swim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实在搜不到了。但Alice H. Eagly,Prentice and Carranza我都凑巧搜到了)大家猜猜看,我又搜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了?(以下内容来自,大家可以细心研读该文章)加粗部分是那本书(或者研究报告)的引用:Prentice, D. & Carranza, E. (2002). What women and men should be, shouldn’t be, are allowed to be, and don’t have to be: The contents of prescriptive gender stereotype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翻译过来中文就是:女人和男人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是什么样,被允许怎么样,和不需要怎么样:那些被规定的性别陈规旧习。还记得天天记载回答的第一句话吗?(原文)目前有一种趋势,即认为女性在上面提到的领域的贡献低完全是因为社会规范的压抑、对女性受教育情况的剥夺和刻板印象的束缚。这本书的书名真的是呼啦呼啦一巴掌又一巴掌的打在他的脸上呢。哦对了,我们还有Alice H. Eagly,他/她的文献可以在这里找到:(看的出来这很可能是一个学术界的大牛,原因是因为她的作品被引用的次数非常之多,作品的产出量也非常之大。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人见解。)1995年的文献一共有两篇,分别是: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没有继续去看full-text(全文),但猜猜看,我在abstract(摘录)里面看到了什么东西?在第二篇中,摘要的第二句话是这么写的:Aggregated over the organizational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the sample, male and female leaders were equally effective翻译:总结了那些实验室以及组织性的实验性研究样本之后,发现男人和女人的领袖(leader)是相同的有效率的。不好意思,你的引用又一次打你的脸,我都觉得肿的不行了。还没完呢;女性在共情(empathy)方面比男性好”(Hunt,1900),且女性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群体生活中,他们倾向于给分享各自的生活,给他人提供支持(Dindia and Allen,1992;Eagly,1987),整体而言,女性的社交能力占据优势。关于这一段,我觉得最厉害的一点在于,他居然拿出了一个1900年的引用出来(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然后后面一段话居然又出来两个人,两个时间的引用。我不禁感叹,你知道这个引用说明什么吗。说明这一句话,一模一样的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年代,两个不同的作者的书当中——但你却连个起码的页码都没有。我只想说,这有点连最基本的引用格式都不了解的感觉。-------------------------------------------------------------------------------------------------------------------------着重感谢知友@提供的关于上面这段Empathy方面的内容,这是答案链接:@选择的文献是:Sex differences in self-disclosure: A meta-analysis.K Dindia,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2 - 作者:K Dindia, 摘取其中一部分内容供大家观看:(以下所有内容由知友@提供,不是本人撰写,如果认为内容正确并且有帮助的话请大家移步赞同一下原作者的付出。)首先,这篇文章讨论的是男女的“自我流露”(self-disclosure)。通篇没看到任何关于“女性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群体生活中,他们倾向于给分享各自的生活,给他人提供支持”这个内容。 更无法导出所谓“整体而言,女性的社交能力占据优势”。这篇文章结论是:女性在“自我流露”上轻微多于男性。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流露”中的性别差异并没有理论家和研究者所提议的那么大。是时候来停止这种男人女人在“自我流露”中差异很大的观点了。可见男女在“自我流露”上实在是差不太多,也不清楚这到底对男人女人有什么影响。以上4条,无一条可以支持
的论点,也无一条和
的结论有半毛钱关系。而且内容全被歪曲。明明在讲自我流露,你非要扯到给他人支持社交有优势。。神逻辑。所以,您自省罢。-------------------------------------------------------------------------------------------------------------------------此外,额外感谢在评论区内提供的《社会心理学》原文内容以及关于天天记载的引用部分。得出结论是恰好无法支持天天记载的所有论据。本来准备贴出评论内容,但由于遭到审核,请大家使用ctrl+F观看在评论区里面的讨论。如果需要下载书籍,为了避免广告,请大家自行搜索评论区。--------------------------------------------------------------------------------------------------------------------------最后,和各位给这个不太友好的答案点了赞的朋友们聊聊,你们不要觉得难过,也不要觉得自己智商或者三观有问题,我写完这篇东西以后,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鄙视你们。因为他的那一长串的引用,和数据的罗列,让第一次看到这个答案的我,尽管产生了少量的怀疑,却没有任何反驳的空间和机会——因为他的引用如果是对的,他的推断我没法质疑啊!所以,对于整个答案,我只能默默地观察,我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喜好去无端的反驳和反对。所以其实本质上,我和你们都一样,只是出于谨慎和不喜欢,我没有点“赞同”。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回答的问题恰好出在“引用如果是对的”上面。竟然有人用如此断章取义的手法,去曲解自己的引用曲解到这么一个地步。这样的做法,比“写手”“段子手”还要来的过分。因为你在用一个“虚假的认真”,去欺骗了很多善良的人。也用一个“虚假的认真”,让很多女性受到了平白无故的伤害。但是,我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筛选成本实在太高了。因为这篇回答,我从凌晨1点开始,一直到凌晨4点,花了整整3个小时才找出了3个注解的错误。我相信很多朋友单纯是因为内心善良,误以为对方是认真的查找资料,才会一时被这种“假认真”所欺骗。所以如果你看完了我的这篇回答,看完我所给出来的出处。你们又觉得这些出处都可以被认可的话,不妨给我点个赞,然后取消掉现在 的那些赞同。让正确的“认真”保留在知乎上面,也让正确的“三观”保留在知乎的平台之上。--------------------------------------------------------------------------------------------------------------------------到了文章的最后,我没有任何“女权”的想法,因为在我的世界里,很多时候真的没有男人女人的性别之分。当然,我知道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也太过于“理想主义”,所以适度的女权和加强女性的权益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也确确实实不喜欢天天记载的这么一个答案,不喜欢到凌晨一点开始睡不着觉,去认真的找出处——因为他在用“仿佛很认真“的方法,在欺骗着一大堆人,而很多人因为验证真假的时间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就选择相信他。这样做,对知乎,对所有人,都很不好。这是我在知乎第一次认真的反驳一个人的答案,因为他难得让我感觉到“整个人都不好了”。有件很有趣的事,看完那么多的文献和相关资料以后,我发现其实绝大多数文献,发表出来的论点都是认为“女性深受不平等约束”或“女性遭受大量不平等待遇”的。而从基因,身体的角度来说女性不如男性的观点,几乎都被默认是“经验学说”,我本也完完全全的认同这个观点。最后的最后,我很真心的在这里求赞,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回答,以后也可以学习类似的方法,去试着简单的验证文章的引用的真假。最好也可以通过观看文章的引用资料,去学习到更多有意思的知识祝好。-------------------------------------------------------------------------------------------------------------------------6月28日修改:将注解1的内容更加完善,并且把部分不友善内容删除。同时感谢各位知友的认真查找资料,谢谢!
伍尔芙曾在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设想过莎士比亚有一个和他一样才华横溢的妹妹。刚好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假如莎士比亚有一个天资聪颖的妹妹,比如叫朱迪丝,情况会是怎样的。……他的妹妹,尽管很有天分,却留在家中。她像莎士比亚一样不安分,爱幻想,渴望出外见见世面。然而,父母不让她上学。她没有机会学习文法和逻辑,更不要说研读贺拉斯和维吉尔。她间或抓起一本书,可能是哥哥丢下的,读上几页。但父母走近房来,让她要么做点针线,要么去照看灶上煮的饭食,别尽顾捧了书本或纸片,平白耽误功夫。他们出语尖刻,心思却慈悲,因为他们是本分人家儿,知道女人的生活状态,也爱他们的女儿——其实,父亲倒是把她当心肝宝贝一般看待。她也许会躲到阁楼上偷偷写几页纸,小心收藏好,或者举火烧掉。不久,她还不过十几岁年纪,父母就把她许配给邻近羊毛商的儿子。她讨厌这桩婚事,又哭又闹,为此遭父亲痛打。后来,父亲不再责骂她,转过头来求女儿不要惹他伤心,不要在婚姻大事上让他丢脸。……却总是天生的一点风流格调,让她欲罢不能。她将自己的衣物收拾成一个包裹,夏夜里从窗上缒下,直奔伦敦。……她也迷恋戏剧,她来到剧院边门,她说,我想演戏。男人们听罢讪笑起来。……她找不到地方接受职业训练。莫非让她去小酒馆就餐,或者夜深了还在街头闲荡?不过,她的天分在于小说。她渴望观察男男女女的生活,研究他们的心性,从中汲取丰富的素材……最后,演员经理尼克 格林心生怜悯,收留了她;她发现自己怀了这位绅士的孩子。因此——诗人的心禁锢在女人的身体内,谁又能说清它的焦灼和暴烈——一个冬日夜晚,她自杀了,死后葬在某个十字街头……”
大多数 杀人犯/强奸犯/抢劫犯/窃贼 都是男性,能否说明男性比女性道德低下?============================================================暂且不论大多数XXX都是男性这个命题多大程度上属实也暂且不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单说一点:大多数人既不是伟人也不是罪犯,用少数极好或极坏的个例来论证整体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力体力大考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