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比较容易得老年人糖尿病病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最容易得青光眼的五类人群
核心提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主任在今年的世界青光眼周活动上表示:“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5类人群尤其要注意定期筛查。这五类青光眼高危人群包括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家庭有青光眼病史、高血压、糖尿病、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应该筛查一次。”
  青光又被称为“沉默的小偷”,在悄悄偷去了很多人的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黑暗。这是因为除了少数青光眼急性发作会出现眼红、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外,绝大部分早期青光眼都没有任何症状。如此看来,是否意味着青光眼无法早期发现,继而也无法早期干预治疗呢?事实并非如此。
  特别专题:
  葛坚主任在今年的世界青光眼周活动上表示:“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5类人群尤其要注意定期筛查。这五类青光眼高危人群包括600度以上的高度、家庭有青光眼病史、、、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应该筛查一次。”
  延伸阅读:什么是“个性化诊治模式”?其主要运用整合图像分析技术、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引流管植入术等结合,与传统单一的治疗模式相比,有效提高了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与治疗成功率,降低了青光眼的致盲率……&&请点击
  为何青光眼青睐五类高危人群?
  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因为高度近视患人小梁网数目变少、小梁网孔径变小,这使得房水流出阻力增加,从而引起升高。此外,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延长较明显,巩膜筛板变薄,缓冲、分隔保护作用减弱,加之跨筛板的巩膜张力较大,因此也更容易引起视神经损害。
  家庭有青光眼病史者:广州一号家系(GZ.1)的发现使得家系在青光眼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人员经过2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MYOC基因P370L位点突变可以作为家族成员发病的“预警指标”,而家庭里有青光眼患者的家庭,可以通过定期接受青光眼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
  延伸阅读:一次偶然的接触,开启了对于青光眼26年的遗传学合作。周姓女生携带着一个青光眼的遗传“密码”,她与她的家族,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青光眼家系研究样本。而对这个家族的研究,最终成为破解青光眼遗传“密码”的一把钥匙……>>请点击
  人群:香港大学曾经针对高血压人群进调查,发现高血压不仅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而且还直接危害视力。该研究表明高血压人士患“正常眼压青光眼”的机会较其他人高一倍,专家认为高血压会令眼球的血液循环失调,加速视神经未老先衰。
  病人群: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常发生在糖尿病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展迅猛,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偏、、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眼内大量出血,治疗多难以奏效,且治疗往往不容易成功。
  50岁以上的人群: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大部分青光眼患者是因为引起的视网膜神经纤维损害及。人在50岁以后身体机能的衰退越发明显,以眼睛为例,眼睛的晶体核会逐渐、变大,眼睛的前房会变浅,这样增加了造成房水外引流通道阻塞的几率,一旦房水循环不顺畅,出现堵塞就可能导致。
  五类青光眼高危人群应该怎么办?
  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通常确诊青光眼的患者视力大都50%以上受损,甚至有些已经致盲。对此,葛坚主任说:“如果早期发现,可能用一种药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控制病情,如果中晚期才发现,可能就需要二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早诊治节省的费用是可想而知的。另外,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害不可逆,造成的损失如果以金钱来衡量,是没办法计算的。”
  因此,如果你属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家庭有青光眼病史、高血压、糖尿病、50岁以上的人群”之一,那么应该及早进行青光眼筛查。据悉,目前青光眼普通的筛查仅需20元,主要是眼压及眼底检检查。如果检查有异常,还可以进行系统的详细检查,大概也只需要100-150元而已。
  39健康网眼科频道最HOT文章
点击:98591
点击:82347
点击:72241
点击:59731
点击:52605
点击:50284
点击:48695
点击:45612
点击:40586
点击:40039
   了解更多眼科疾病资讯,请点击 &&&& 
(责任编辑:蔡明花)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用于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巩...[]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男性不育患者中,约35%—40%是因为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精……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近30年我国肺癌发病率上升了465%,已经超越肝癌成为癌症中…… []
这次月经推迟了十几天,我用早孕试纸没有测出来有两杠,可…… []
使用治疗近视的眼药水的确要慎重,眼科医院也曾接诊过不少患者,其中多数是有老花眼的老年人,家里有孩子在使用阿托品类治疗近视眼的眼药水,认为它也有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就顺手拿来滴一下,没想到马上眼睛红痛模糊,视力急剧下降,就诊后发现患上了闭角性青光眼。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上海正规肾病医院
当前位置: &&
&& 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
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
到底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尿毒症该怎样治疗?有没有特效疗法?这是最近一些患者向本站咨询的比较多的一些问题,对此,本站特别邀请了上海明珠医院肾病科的徐茂林专家,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介绍的。
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 推荐阅读:
针对&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这一问题,蓝专家介绍,尿毒症是由一组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泌尿感染等的病人比较容易得尿毒症;其次,老年人得尿毒症的概率也比较大。
1.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大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展为尿毒症,在我国,约有1500多万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5%的人会发展为尿毒症,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占总人口的1%,也就是说,1000个人中就会约有15人患上尿毒症。
3.泌尿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容易引发肾小球肾炎,若治疗的不合理,将会导致尿毒症。我国泌尿感染的发生率男性为0.23%,女性为2.37%。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发病的可能,以妇女最常见。
4.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肾功能等都会出现明显的减退,因此,就会容易受到毒素的侵害,从而导致发生尿毒症。
尿毒症该如何治疗
以上蓝专家介绍了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那么该如何治疗尿毒症呢?蓝专家继续介绍,&康肾vhp生物氧活治疗体系&,利用脉冲原理,将高浓度的药物送到肾脏受损部位,快速消除病毒因子,全面修复受损的肾功能,从近万名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治疗十天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而且不会出现副作用,是治疗尿毒症最理想的选择。
通过蓝专家对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以及该如何治疗的介绍,您现在都了解了吗?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电话,随时向在线专家提问。祝各位患者早日康复!
——现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后可以活多长时间就成了很多患者会问到的问题。尿毒症并不是绝症,得了尿毒症的患者最终结果并不都是死亡。尿毒症由于病情复杂,治疗费用大,很多患者和家庭都因为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造成了患者的死亡。
——尿毒症大家都听说过,知道会致命,但尿毒症具体有哪些危害呢?它又是怎样一步步构成生命威胁的呢?上海明珠医院肾病科的赵靖 主任对尿毒症有哪些危害在文中进行了讲解,一起了解一下。
——很多尿毒症患者,不明白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有哪些?一直很困惑,那么,引起尿毒症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上海明珠医院肾病科的赵靖 主任对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有哪些进行了讲解,一起了解一下。
——尿毒症肾移植已经成为了现在的一种治疗方法,治好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除此之外还有透析治疗,那么什么是尿毒症肾移植,尿毒症肾移植好还是透析好?本文都会相应的解释到。
上一篇:&&下一篇:
其他网友推荐...当前位置: >
近亿中国人患糖尿病 超半数不知有病
浏览次数:455分类: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在第23个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依然居高不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糖尿病地图》,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各国之首。
&&&长期以来,糖尿病的危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可事实上,糖尿病是潜伏着的健康杀手,会引起血管病变、肾脏损伤、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201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表示,中国有超过80%的死亡者死于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对中国而言,糖尿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危机,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致胖因素&的增加,未来形势将更为严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近日在国家卫计委进行在线访谈时表示,糖尿病无法根治,患者只能通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治疗及合理饮食来控制病情。不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帮助人们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远离糖尿病。
&&&发现难:患者不自知
&&&根据2007年、2008年中国所做的流行病调查,大概有9300万中国成人患有糖尿病。但实际上,只有40%的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有病,剩下60%的患者虽然得了糖尿病,却处于不自知的状态。在纪立农看来,这便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
&&&纪立农解释称,糖尿病比较典型的症状是体重下降、多饮、多尿和视力的改变,且主要表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可在中国,绝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因前述症状去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少,很多患者都是在查血糖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病情。
&&&纪立农提示,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口渴、夜尿增多或者视力模糊,就应该考虑去查糖尿病。对一些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的人来说,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不容易痊愈,或者阴道炎、外阴瘙痒等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症状。
&&&而为有效防控糖尿病,不仅患者需要警惕自身的身体变化,医生也应当帮助患者主动筛查糖尿病。纪立农进一步解释道,考虑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庞大数量,有条件的医院可做机会性筛查,对于超重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血脂紊乱、脂肪肝的患者等糖尿病高危人群,医生应主动检查这些病人的血糖。
&&&危害大:多种并发症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足以让人联想到&健康杀手&,但正如民间所流传的那样,&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按照疾病影响的身体部位,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肾脏损伤、失明、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其中,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所谓大血管病变包括中风和外周血管病变,中风即头颅的血管或血管破裂出血、阻塞进而演变为脑猝死或心肌受损,外周血管病变则指民间俗称的脉管炎,即由于下肢的动脉狭窄闭塞,导致提供下肢的血液减少或断流。
&&&此外,据纪立农介绍,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还可能进一步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我们足部出现的溃疡、坏死,如果不能够治好的话,为了防止蔓延到全身只能把下肢截掉。
&&&尽管美国最近所做的十年糖尿病并发症调查显示,在美国,从1995年起糖尿病所导致的心梗、中风、截肢、肾功能不全已经开始下降,但中国乃至全球的糖尿病发病率还是在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还会长期存在。
&&&可预防:注意生活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中国只有1%的成人患有糖尿病,而到了2010年,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增至近12%。这一增长与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变化密切相关。
&&&纪立农指出,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注意自己的健康,日常饮食及运动量都不甚合理。然而现在已经有很明确的证据显示,健康的生活、合理的膳食、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纪立农进一步说道,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商品打着中药或西药的旗号,声称可以预防糖尿病,这都是医学还未证实的。&预防糖尿病目前唯一有效、安全,并且长期抑制的方法就是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食和控制体重减少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据悉,今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即为&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呼吁人们从早餐开始,为自己的健康饮食做出正确的选择,预防糖尿病。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联系我们编辑QQ,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