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人txt?

父母只想让我多挣钱,做什么都可以,而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钱不太在意,怎么办?_知识号
说三道四 最新新闻话题新闻专题评论
> 新闻内容
父母只想让我多挣钱,做什么都可以,而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钱不太在意,怎么办?
谁能帮帮我啊,我说服不了他们,可是我想决定自己的生活,独立,不想被他们管,他们就是理解不了生活家庭沟通父母家人相处余乐,爱是无条件的接纳一切,并着眼于光明面。…我刚刚辞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父母大怒。现在我仍在徘徊,纠结自己要过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辞职以后才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是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此,
谁能帮帮我啊,我说服不了他们,可是我想决定自己的生活,独立,不想被他们管,他们就是理解不了 生活家庭沟通父母家人相处余乐,爱是无条件的接纳一切,并着眼于光明面。…我刚刚辞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父母大怒。现在我仍在徘徊,纠结自己要过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辞职以后才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是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此刻正在考虑的问题是我为了什么去工作?挣钱,还是什么?我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搜罗所有我觉得美好的事物。现在我渐渐明白,这些都需要钱来满足。我觉得生活、工作都是需要去调适的,要学会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大到人类社会,小到我们个人,一切上层建筑都是需要物质做基础的。只要不在努力挣钱的时候丧失自己的理想,沦为金钱的奴隶便好。我从小随心所欲的生活,现在却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长。在这个社会,你总要有样足以让你安身立命的资本,之后再谈理想。如果你有一技之长,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你就让它成为你立足社会的现实能力。在这之前你要想想若干年后,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你按照你现在的想法行事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另外,我前段时间因为辞职而跟父母之间有了矛盾的时候甚至想到离家出走,连给他们的信都写好了,行李也收拾好了。可是当我想到我走了以后对父母的打击会有多大的时候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是我愿意舍命保护的,那就是我的父母了。如果我为了他们连命都可以不要,这一点矛盾又算什么?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你自己可以协调好,善于体会生活的美好,留住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人,其他都没有那么重要。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可以帮到依然迷茫的自己,共勉。 陈甫鸼,生长于闽,求学入秦,漂泊适燕,实秦人也。看了上面的回答,我感觉大多数这里的知友似乎对这个问题选择中立态度。熟悉我的知友大概也都熟悉我的风格,我平时对多数问题也多半保持中立。但是对这个问题,我旗帜鲜明地站在楼主这一边。理由:我不认为沟通的作用像@奚钰说的那么大。简单地说,在亲子交流这个问题上,我不相信沟通可以解决一切。因为它的前提是,我们想沟通的对象先得愿意跟我们沟通。我一直认为,既然我们所有人都从依赖父母那时候过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喜欢和父母硬碰硬的。但是在中国(其实国外的我也见过),总有那么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至少在自家孩子面前是对的。这种前提下,肯听你说话已经是开恩了,还指望我听你的?反了你了!我的生活经验中,持这种观念的家长还真不在少数。我不同意@独眼所说的“你自己没有看清未来,怎样引导你的父母?”这个要求在我看来太高了。我认为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自己看清未来,路都是一点点慢慢走出来的。弯路,错路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是父母用来实现理想的工具。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他们不能强迫我们按他们的方式生活。如今这个年代很特别,年轻人的时间比老年人要少得多。不要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争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上。只要合理合法,认定了就做了。但是我得澄清三点:父母很多时候指的路并不差。最起码,他们生活的时间比我们长很多,这么多年下来的经验不是摆设。不要盲从,但请尊重父母的经验。对所谓“钱不太在意”,我觉得楼主下结论有些轻率。用我自己的例子说吧,2008年我父亲一场冠心病,手术加术后恢复所有开销让我整整两年的积蓄几乎消耗殆尽。这件事发生之前我有时候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两年怎么也算小有成就。这一场病下来才让我知道自己有多脆弱。如果楼主家里本来经济就不宽裕,那么作为子女是必须牺牲一些的,有时甚至得很多。我不知楼主工作了没有,收入几何。但我想,楼主父母早年估计至少有一阵生活曾经比较拮据,所以才希望楼主能有丰厚些的收入。这符合一般人的思维特点。如果家中确实需要收入支撑,如果这个时候再讲什么个人意愿,那么你凭什么说你是这个“家”的一员?===最后,让我冒昧地问楼主两个问题:你已经准备好,无论在接下来的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能独自承担悲伤、愤怒、无助,都能保证只在父母面前展现欢笑和喜悦么?既然你决定了选择享受自由的美好,那么就得敢于背负自由的代价。你已经准备好,当父母需要你时,你永远能够给予一个孩子应当给予的支持么?无论如何,赡养不是选项,是义务。如果你能够对两个问题都回答“是”,那么兄弟,我祝福你一路走好。 独眼,吐槽役请于气急败坏之余,好好想想你“喜欢的事”是什么,你要用多少时间,怎样的生活方式,在多少年之内达成一种怎样的状态。这不是功利主义或者其他你为父母之道所贴的标签。大部分情况是,我们其实不清楚自己“喜欢的事”是什么,只知道“不喜欢的事”;更不知道怎么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不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梦想很可贵,但迷雾更浓啊。多数是自己把自己醉死而不自知。父母的意图很明确,只要让你生活有保障他们就可以感到安心。反倒是你自己的意图恐怕不甚明了,才在争论中总处于劣势。你自己没有看清未来,怎样引导你的父母?关于自己喜欢的事和挣点儿钱的工作之间的关系。推荐你看看《要么拯救世界,要么滚回家》这本书 http:///subject/4758385/该书的作者最初是广告公司创意,深感自己人生没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后来从在名片的空白背面画“简笔画”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变成了“博客名人”。但他仍然有一份“面包工作”,也仍然在花心思和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更有余地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这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很短,超级短。中英对照,图文并茂。他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体会,特别是该如何在“面包”和“喜欢”之间找到和谐相处的方式。我自己也曾经对我父母说,钱不太在意,够活就行,我想专门去写东西。我这么说的时候,写了三年专栏,出了两本小说,时机也算成熟吧?不过,我现在有一份面包工作,比我预期的要更宽裕。(我还是小贫啊。)如果我需要用写东西来养活自己,每写一个字都会希望这个字能挣钱,那我就不会有时间和精力花一年半去写一个35万字只为了让自己爽的东西,但这部分才是我喜欢的事。 匿名用户彭浩翔:很有趣的是,我为了过一种没有野心的生活,被迫扩展自己的野心。为了在草地上看看书,我必须很有野心地建立起一些东西,才能安心地过着没有野心的生活。曹梦迪,学之。我劝题主一句:去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钱的重要。奚钰Celia,http://zhi.hu/EH9h其实吧,因为不了解你父母的性格和想法,以及你喜欢做的事,但是倘若你有迫切的愿望,那么有那么几点是你必须要完成的:1 无论你平时在父母面前是什么样的表现,顺从也好,冲动也好,但事关自己的梦想或是人生规划之类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争取。你记住一点,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帮助你做决定。不要放弃,我太能理解你,一旦放弃将来必定后悔。2你要相信沟通可以解决一切,至少是缓解。在父母心里,稳定或是赚钱的工作,都是他们的经验总结,经历过社会的人总是患得患失的。但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你过得好。那么你就明确告诉他们,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无论我做什么,我都能确保快乐,挫折与失败亦是享受,我甘愿如此。3
不要让父母太担心,这也是你孝顺的一部分。你要确保你的爱好不会让你过于落魄或脱离社会,这才是他们担心的理由。你最好拿出你一个长期的工作规划,让他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喜欢什么,将要完成什么。另外,技巧:不要争吵,放缓语气,频繁交流。要让父母知道你在乎他们的看法,期待他们的肯定。时不时表达自己的渴望,总会心软。最后,个人觉得,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是真的可以长久维持的热爱,那么加上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成绩。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接触多尝试,不要怕蹉跎岁月,人生长恨,要及时行乐。想开,放开。你要坚持,祝你成功。 Avatar Ye,游戏开发其实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到头来是做的最优秀的,挣钱最多的。不过,关键词是要够投入,能够真正做出来。举个例子,你信不信,光画贴图(就是3D物体表面的图案),就能让你打入好莱坞一流特效制作室。钱还是问题么?很多时候不看钱,往往没有问题,只看钱就成了问题。任小喵,没有经过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哎,看着好心酸。现在中国太多父母养个孩子,感觉孩子就是自己的财产,断不能忤逆自己。其实你养育孩子这十几二十年,你难道没得到很多满足和一种人生的完满感么,孩子给你的够多了,还不知足,就以为只有自己才是付出者。话不多说。总是深深感激,我真幸运。我父母总是尊重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只要是我喜欢的,合理的,只要我快乐就好,只要我独立,善良就好。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去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和我父母,就像和我其他同龄的朋友差不多,交流想法,开玩笑~感觉很好~百变小魔头,丧心病狂,疯疯癫癫,内心纯爷们的女汉子这问题一定要吐槽几句。做一行怨一行,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只要和生活挂上钩和利益沾上边,多多少少会有怨声载道一天和想甩手不干的时候。那剩下的一点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既然钱少喜欢,不如钱多不喜欢。反正最后都会不喜欢,还不如实惠点。现在好多疼都说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不管薪水。OK,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不愁钱搞浪漫,不差钱买奶粉尿布供养孩子18年。那你就找个自己喜欢的,否则别在世俗的工作面前谈兴趣!父母省吃俭用供你念完大学就是希望你出人头地,将来不用和他们一样为钱烦恼。如果我爸我妈是个大财主,自然不会来和我说:多挣钱。那说明辛劳一辈子得他们用生活经验告诉你:孩子,这个社会只认钱!希望你少走弯路。毕竟我们在Hard模式下生存。Queeniee,先生请别以暴制暴。你确定你真的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你真的够强大到可以无视别人对你的评价以及社会压力?如果你真的够坚定的话,那就是和父母沟通的问题了。首先,非常严肃认真的把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告诉父母,包括: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我要怎样才能做到我想要做到的程度。其次,关于赚钱的问题。告诉父母,如果我能坚持在我喜欢做的事情做下去,我依然可以赚到很多钱(此时一定要注意举例子,最好是身边的人成功的坚持了理想巴拉巴拉)。但是,如果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就算这件事情本身可以赚到很多钱,我也赚不到,此处可以举例(譬如好律师可以赚很多,不好的律师连生计都发愁等)最后,还要提醒你的事情就是,这种沟通一定要长时间的进行,并且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取得的成就一定要多和父母分享,慢慢的他们的态度都会软化的。毕竟世界上的父母大多都是无法打败自己的孩子的。不过,其实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了,你自己是不是够坚定,是不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向你的父母抱怨,这样的话他们会永远把你当小孩子,永远想要帮你做决定的。如果你做了以上的事情之后,你爸妈还是想要控制你。那你就自己经济独立,拿自己的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都成年了,还不能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吗?牙牙,游戏策划不要空想,不要只有意气,如果自己想做什么,拿出【可行的规划】以及【可靠的论据】去说服你的父母。如果自己也不确定,只是一些想法,可以把握毕业前的那一两年大学时光,去尝试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去验证…大学的时候我其实挺喜欢自己的专业,但不喜欢专业未来的职业,而父母明确地说过想我考公务员进公检法,但我觉得自己并不合适,而且没有任何兴趣。我只知道喜欢玩游戏,喜欢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也很迷茫自己未来要怎么选。所以我大三大四就跑去游戏公司工作,等到毕业需要面临工作选择的时候,我告诉老爸老妈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过2年了,这个行业如何,我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会如何,而且一毕业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offer,一份比同龄人更高的薪水,所以他们被说服了。如果我是大学毕业的时候两眼一抹黑跟家里说,我不要去公检法,我要去做游戏,家里人肯定觉得我疯了吧…如果不喜欢父母给你指出的靠谱的道路,那就做一个靠谱的自己。钟声,文艺牙医一名。自由是个零花钱,挣得到,…在中国这二逼社会,身边人会尽一切努力要把不一样的你变得和他们一样。做自己的事,健康、自由、快乐且没钱没名地活着好像是在侮辱他们。想到那些“出人头地”的家伙,有多少是为了堵亲友的嘴才逼自己奋发的。跨过这个大山后才有可能安心去做自己的事,人生大半辈子其实还是在为别人而活,何其可悲!童俊有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丧失信心。 你得找出你的最爱,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侣也如此。你的工作将占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获得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龙飞,年轻,吸收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我很好奇您父母对钱的看法。我们的价值观可以扭曲到一切向钱看,但是也不能真的就没有灵魂了。单纯的讲、不喜欢的事情,你再怎么努力去做,都不会做的多优秀,所以在那份工作上你不可能获得一份好的薪水。相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工作的轻松舒心,又能有足够的想法创意去发挥,甚至在这个区域里有自己的建树,从而将工作变为事业。我感觉你自己想清楚的话,你不会在这里来问这个问题的。所以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做什么?而不是说父母要求我们怎么样。人生的路由自己铺、自已走。————————————————————————————————————————————还有,您父母真的宽宏大量到只要能多挣钱,让你干什么都可以嘛?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怕怕的。LJD,★ 扫描头像送 Apple Watch ★那你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又能多挣钱的工作,问题就完美地解决了。匿名用户大多数情况下,“想做我想做的事情”其实是“我不想做现在的事情”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然这里的命并不是指命运,而是指“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能力”。没法靠爱好养活自己,需要父母养着的,那父母叫你找个能赚钱的工作,错在哪里了?否则呢?当然了,你可以搬出去,租个地方,然后白天打工赚钱,晚上熬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学习下JK 罗琳在咖啡馆写作,你行么?说白了,家长养到18岁其实没责任了,现在广大的家长出学费让孩子上大学真是无私奉献,不要觉得那就是他们的责任了。出钱让孩子完成所谓的梦想,更不是理所当然的,不出钱才是正常的。很多人的梦想并不是“我要做到XXX”而是“我要自己不出工不出力家长出钱别人帮忙优雅地做到XXX”。——口古月我会尊重他们才有鬼啊!这非常让我反感,对别人没有一点感激不说,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别人上辈子欠你的啊?1)或者踏踏实实工作。2)或者义无反顾追求。3)当然也有人的梦想就是踏踏实实工作,回到1。4)但是有人又不肯踏踏实实工作又不肯义无反顾追求还每天唧唧歪歪的。苏西坡陈敬南,Just do it!深有同感!今天我办离职手续,虽然没有明确的目标,其实就是迷茫,但依稀感觉在往自己喜欢的事靠拢,大方向是对的。离职后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或没过上自己期望的那种生活状态,那肯定鸭梨山大,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有经历过后我们才能成长,所以干脆把这些都看作是一种对自身的历练即可,这样的生活才更精彩!努力做一个温暖的人,不断沉淀自己,放空自己,就算现实很残酷,但只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努力向自己的喜欢的事靠拢,坚持,相信结果不会很差。知乎用户,生活,要想明白了活。父母只是建议,又不是强迫你?!怎么办?自己办。 王觉-M2电脑,卖电脑,在送货路上!1.赚钱的能力很重要。2.用心去做你想做的事,父母最终还是会站在你这边的。张秀才,搜索底层研究爱好者 中医养生 咏春 轮滑…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只有走好了必须走的,才能走想走的。 起码有个能满足温饱的工作或技能,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因为你还背负着责任
浏览:111发布: 19:27:06
浏览:41发布: 23:25:26
浏览:86发布: 12:28:29
浏览:90发布: 8:03:58
浏览:138发布: 10:43:43
浏览:85发布: 4:42:36
浏览:217发布: 9:54:16
浏览:171发布: 13:52:54
浏览:38发布: 8:42:10
浏览:83发布: 0:53:45为什么我们不能“做自己”?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吹“真我”的时代,不管是生活、工作、情感、交友,好像“表现真我”能够帮助我们攻克大部分的壁垒。文/&经纬创投来源/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人类之所以在精神世界上显得伟大而多彩,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与自我。在这种个性极度张扬的年代,“表现真我”成为了展示个性的制胜之法。但是,“做自己”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容易吗?真的要我们说,“真我”不是自家养的小宠物狗,说牵出来遛两圈就可以乖乖听话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鼓吹“真我”(Authenticity)的时代,不管是生活、工作、情感、交友,好像“表现真我”能够帮助我们攻克大部分的壁垒。工作不如意了,你没做好自己;感情不顺遂了,你没做好自己……但很有可能,这只是我们逃避绝望生活的一种虚无方法而已。根据休斯顿大学研究讲座教授Brené&Brown的定义:真我意味着选择让我们真实的自我为人所见;代表着我们要去除内心信念和外在举动之间的鸿沟;规避多种出于社会规则、道德要求的考虑,去展示我们的欲望。在美国的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Be yourself”是一个高频话题,有人曾经打趣道,这类人生格言的出现频率仅次于“开拓眼界”……说白了,人人都说的,就是废话。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曾经说:“我不知道‘做自己’能让你们变得和我一样富有,我要是知道,我早几年就这么干了。”那么,为什么“表现真我”不可能呢?以下,Enjoy:有些“真我”不OK美国有一位作家叫阿诺德·雅各布斯,他用自己的人生对人类的各种命题进行实验,他花了几周的时间,想要完完全全做一个真实的人。跟一个编辑说如果自己单身,会想要跟她上床;跟岳父母说她俩之间的谈话很无聊;还跟朋友家五岁的小女儿说,手上的甲虫不是睡了而是死了……他将这段时光记录在一篇文章《我觉得你挺肥》当中,大概相当于一段“作死日记”……因此他总结了经验:“‘欺骗’是维持世界运转的方式。没有了欺骗,许多关系都会崩溃。”其实,这几乎是不用事实去验证的道理。谁能够保证内心没有阴暗面呢?所谓“教养”反映的是我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从小培养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的是我们平常待人处事的态度。其实,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让彼此的相处舒服。就拿生活中的各种吐槽帝为例,他们善于说出我们平常不敢讲出来的话,然而真的放到生活中的社交场合,我们很难夸他:“教养好。”拿之前陈冠希和林志玲的网络骂战来说,大部分站志玲姐姐的原因是因为她懂得“以柔克刚”,即使在被人恶言相向的情况下,她依然不会“以暴制暴”,反倒是春风化雨地进行回应。从“教养”这件事上,高下立现。当然,一定会有人说:“这种教养令人觉得虚假。”但是,假若每个人都用绝对真实的自我面对他人,不懂得顾及彼此的感受,那么每个人都会被这种交往模式伤害到。我们那些冲动、激情又充斥着热血的“自我”,有时可以不用喷涌而出……“人性本弱”其实,任何一个寻找“真我”的人,都有可能是一个无法面对真正自我的“懦夫”。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其实真的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然而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我们的一种强盗逻辑:“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但原来我不完美。”因此,现代人的自卑感是很重的。我们有一个很典型的心理认知结构:核心信念为“我没吸引力”,引出一个条件化信念为“别人看透我之后就会讨厌我,我要掩藏这一点”,最后引出一个自动化的思维:“距离太近了,表现差了,我一定会被人讨厌。”这种挫败、愤怒、惊慌的情绪反应,就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自卑。因此,实际上,我们展现出来的自我,是想让别人去看到的自我,是一种我们要营造的社会形象。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就像是越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越不敢接近Ta。因为“距离”可以为我们创造出人与人之间“最美”的状态,即使有的时候这只是我们内心为自己创造的假象,我们宁愿永远仰望、怀念着一个假象,也不想去戳破。在电影《心灵捕手》当中,一位数学天才威尔聪明绝顶、叛逆不逊、个性张扬,当他要放弃自己的爱人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现在她在我心中很完美,我不想破坏这份完美。”其实我们都忘了,在面对“真我”的时候,我们特别软弱,我们都怕破坏彼此心中的美好。但是,只要我们想要稍稍有点情商,就需要启用“自我监督”作为调适方式,而这种“自我监督”,正是你的内心欲望和外界表现之间的最大阻碍。“自我监督”让你做不了自己“自我监督”说的是:行为者自觉地调整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使之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实现预期的目标。而自我监督的变化是根据人的社会自觉性、文化水平、社会地位、职业等等不同来决定的。“自我监督”的程度越高,对于周边社会环境的评价就越为关注,越能够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的主潮流。说起来有些悲哀,有些时候,越会“做人”就越不会“做自己”。当然也有过调查显示,一些自我监督程度比较低的人更可能拥有真诚、浪漫的友谊与爱情。但是在社会生活中,高自我监督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好的社会地位、收入,在工作中更容易进入管理层。因此,不管“自我监督”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我们都无法真正地“做自己”,甚至连还原那个“真我”都显得些许困难。实际上,这个世界有关“真我”的讨论浩如烟海。失去了对“我”的追求,人类也就不再伟大。我们区别于动物有很多方面,追求“我”是谁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思考自身存在的同时,这种自我拷问代表着我们还在追求自我的价值。有的人认为,最真实的人类就是回归动物性的原始状态;有的人认为,“真正的自我”从来不可能被认识到。然而我们只是想说,只要你能够真诚、恳切地接纳自己,能够和内心的那个人和谐相处就好。至于你是不是在“表现真我”,那真的不重要。
发表评论:
馆藏&2239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自己想做的人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