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直想学习中医学习资料,并且认定这行,一定...

您现在的位置: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认证知识宣传手册(第一册)
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专业认证知识宣传手册
(第一册)
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三年五月
一、《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 1
二、中医学专业认证的相关知识&&&&&&&&&&&&&&14
三、专家访谈环节的主要内容&&&&&&&&&&&&&&&19
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的通知
教高[201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化中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中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我国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已经部分院校自评检测、试点认证,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现将《标准》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是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对本科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高等学校在依据本《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自评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便适时调整《标准》。
  附件:
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8" month="12" year="年12月28日
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抢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与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改革对中医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教指委&)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07年开始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以下简称《标准》)。本着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先后对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高校意见的基础上,历时5年,完成了《标准》制订工作。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他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等制订。
制订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办学特色。
本《标准》适用于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包括学校自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结论发布等。
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以及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等民族医学类专业的本科教育,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或制订相应的教育标准。
本《标准》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0项)和办学标准(10个领域)二个部分。
在办学标准中,分为保证标准(43项)和发展标准(23项)二个层次。
保证标准:是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中医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保证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中医学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医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以&应该&或&能够&词语表示。
本《标准》尊重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鼓励办出专业特色。
本《标准》以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
本《标准》应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国家和中医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注】本标准中&注释&与&正文&同等效力。
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二)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四)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六)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七)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八)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九)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目标
(一)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二)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三)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四)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五)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六)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七)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八)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九)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十)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三、临床能力目标
(一)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三)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五)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六)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七)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八)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九)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十)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宗旨和目标
(一)宗旨和目标。
保证标准:
1.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明确中医学专业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发展规划等,并使本专业主要利益方周知。
2. 中医学专业的宗旨和目标必须根据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更新并有效实施。
主要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及专业负责人、教职人员、学生、相关职能部门。
(二)宗旨和目标的确定。
保证标准:
中医学专业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必须经主要利益方研究后由学校教学(学术)指导委员会确定。
发展标准:
中医学专业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能够以广泛利益方的意见为基础。
广泛利益方包括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教育及卫生机构、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学生家长等。
(三)学术自治。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专业的院系必须能够根据规划要求,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自主决定人员的任用和自主分配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具有明确的政策保证教职人员充分参与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的制订与决策,围绕教学需要开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
(四)学科交叉。
保证标准:
中医学专业必须得到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
发展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制订专门的政策促进其他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与渗透。
2. 开设中医学专业院系能够积极与其他机构交流,促进学科合作并取得成果。
学术支持包括选修课程共享平台、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五)教育结果。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并达到上述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二、教育计划
(一)课程计划。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制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计划,并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医学科学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修订与调整。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制订的课程计划必须明确课程目标。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
4.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安排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
5.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向学生明确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发展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能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专门政策与机制支持,并在个性培养中形成特色。
(二)教学方法。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引入师承教育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并取得成果。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素质教育课程。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教育课程。
发展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教育课程能够与中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科学方法教育。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在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五)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在课程中安排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并融入中医人文精神及中医学专业特色,以适应中医学科发展及日益变化的人口、文化和卫生保健事业的需求。
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学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行为医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六)中医学基础、经典与临床等课程。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中医学基础、中医经典、中医临床课程。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鼓励开设旨在夯实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与中医临床实践相融合的创新性课程,并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中取得成效。
中医学基础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中医临床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必要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能够积极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
基础医学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八)预防医学。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识,并在课程中融入中医养生、保健内容。
(九)实践教学。
保证标准:
1. 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科学、完整、有序。实验、见习、实训、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必须具有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并有效实施。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为学生提供接触患者的机会,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临床实践,并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时间。
发展标准:
1. 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具有特色。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早期接触患者。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实践教学应该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平台并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十)课程计划管理。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计划管理机构必须尊重主要利益方的意见。
(十一)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职业发展的联系。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院系在制订教育计划时必须考虑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职业发展的能力。
三、学生成绩评定
(一)学业成绩评定体系。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评定方法必须符合并强化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进行评定体系的研究。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进行考核方案的改革。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不断开发并运用先进的考核方法如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中医辨证论治综合能力考核等。
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评定方法。形成性评定方法包括课程作业、论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等。终结性评定方法包括课程结课考试及毕业综合考试等。
(二)考试和学习的关系。
保证标准:
中医学专业的成绩考核必须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发展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提倡综合性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提倡学生自主评估,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的态度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在考试结束后必须运用教育测量学方法对考试结果进行考试分析与结果反馈,并建立相关机制使分析和反馈不断改进、提高考试质量。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建立个性化和结构性考试结果反馈制度。
1. 考试分析包括整体情况、考试信度与效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以及问题分析等。
2. 个性化反馈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指导,结构性反馈指对考核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反馈与指导。
(四)考试管理。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制订考试管理规章制度。
2. 考试试题必须定期更新。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积极推进考试改革,对教师定期进行考试理论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命题、考试的质量。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定期分析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并有效提高考试质量。
(一)招生政策。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招生政策,制订本专业招生的具体规定。
2. 中医学专业的招生章程必须向社会公布,包括专业介绍、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奖学金设立、申诉机制等。
3. 中医学专业的招生政策必须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进行定期审查和调整。
(二)新生录取。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地确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
2. 中医学专业在录取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并与广泛利益方进行协商,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对招生规模和录取标准做出调整。
(三)学生支持与咨询。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相应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咨询服务。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学生工作,以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更新学生工作理念,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
学生支持与咨询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为残障学生提供合适的住宿,实施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制度等。
(四)学生代表。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吸收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事务。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组织。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为学生活动提供固定的设备和场所,开展课外活动。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的相关团体。
(一)聘任政策。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中医学各学科课程必须专设一定数量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以满足教学需要。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明确规定教师职责并严格实施,教师聘任标准应使教师周知。
&&&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定期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估检查。
4. 中医学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的中医信念,以及与其学术等级相称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承担相应的课程和规定的教学任务。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能够制订专门政策引进和聘任高水平中医人才。
足够数量的教师指中医学专业配置的教师数量必须符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目标定位,符合教育规律,生师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师资政策及师资培养。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师资政策并能有效执行。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制订相关制度保证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建立教师直接参与教育计划制订等有关决策的机制。
4.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和交流,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5.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制订措施确保担任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不脱离临床实践。
6.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发展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
2. 中医学专业的师资政策与培养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并形成特色。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鼓励知名教授开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的研讨课程。
六、教育资源
(一)教育预算与资源配置。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支持中医学专业的发展。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对于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与权利。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入效益。
(二)基础设施。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有足够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确保教育计划完成。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对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更新及添加,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拥有医学实验室,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完成,并建有旨在训练学生中医临床能力的实训中心。
发展标准:
1. 中医学专业的实验室与实训中心应该形成特色并具有示范价值。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设施与场所供师生开展科学研究。
基础设施指各类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基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示教室和临床教学设备、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中药标本馆、图书馆、信息技术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学生食宿场所等。
(三)临床教学基地。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与建设体系,确保有足够的临床教学基地以满足临床教学需要。临床教学基地必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临床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临床能力考试的管理。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拥有附属医院,其学生总数与附属医院床位总数的比例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体系与协调机制,加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有不断提高临床师资队伍水平的政策与机制,以保证临床教学的需要。
4.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全科医学实践教学。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重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实施相关认证制度,教学基地能够成为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临床教学基地按与高校的关系及所承担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分为附属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三类。其中非直属附属医院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应达到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学校和医院双方有书面协议;教学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健全;有一届以上的毕业生。
(四)图书及信息服务。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拥有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设施,并维护良好。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师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每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及其占学校当年教育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五)教育专家。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有教育专家参与教育决策。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建立与教育专家广泛交流的途径,使教育专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教育专家指来自本校、外校或国内外具有医学教育研究经历的教师、管理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等。
(六)教育交流。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有与其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政策与途径。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
其他教育机构包括其他开设本科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含有相近学科专业高校)或其他卫生以及与卫生相关行业的教育机构(包括国外机构)等。
七、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机制。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具有专门的教育评价机构,具有健全并有效实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
发展标准:
1. 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形成特色并具有示范价值。
2. 中医学专业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应该与行业准入标准相衔接,并能够充分利用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信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和学生的反馈。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利益方的参与。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吸收主要利益方参与教育评价,并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能够吸收广泛利益方参与教育评价,尊重他们对教育计划的改进意见并取得实效。
(四)毕业生质量。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建立毕业生质量分析制度,从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教育质量反馈信息。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用于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
八、科学研究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为教师或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师团队提供基本的科学研究条件,开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开展中医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为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二)教师科研。
保证标准:
中医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鼓励教师或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师团队开展继承中医学术思想、提高中医思维能力与诊疗水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三)学生科研。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条件。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应该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并取得成果。
九、管理和行政
(一)管理。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明确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及职能。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及其操作程序。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设立教学(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必须包含主要利益方的代表。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的教学(学术)指导委员会应该包含广泛利益方的代表。
(二)行政管理人员。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结构合理的行政管理队伍,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计划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与卫生机构的相互作用。
保证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与社会和政府的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形成建设性的关系。
发展标准: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与社会和政府的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广泛而有效的合作。
十、改革与发展
保证标准:
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定期回顾、总结、分析、修订专业发展规划。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根据医药卫生改革、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中医学专业认证的相关知识
1.何谓认证和专业认证,其宗旨是什么?
认证是由一个合法负责的机构或者协会对学校、学院、大学或者专业学习方案(课程)是否达到某种既定资质和教育标准的公共性认定。
专业认证是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其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认证过程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公认的、对教育机构或者教育方案质量的专业评估,并促进机构和方案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
2.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何区别?
3.医学教育认证关注的重点有哪些?
(1)关注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广泛认同性;&以学为主&(学生/学习)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研究评价的力度。
(2)关注实现目标所依赖的课程体系(结构)和组合模式、实施方式。
(3)关注为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具体做法(体制、机制、方案),以及这些做法的稳定性、可行性。
(4)关注实际效果和体验,也关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开展中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目的:构建我国中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学国际化进程。
(1)专业认证有利于统一行业内部对中医人才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是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2)专业认证关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课程计划,有利于推动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专业认证有利于&以我为主&主导并建立国际中医药教育基本标准。
5.我校为什么要主动申请中医学专业认证?
中医学专业认证事关学校新一轮生存发展,事关学校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事关学校声誉和社会竞争力。学校希望通过这次认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要以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带动我校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最终使专业认证成为我校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助推器。
6.专业认证工作考察重点有哪些?
(1)教育理念: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改革:课程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法、运行机制等。
(3)教育管理:决策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4)教育质量: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7. 认证所贯彻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tudent-centred learning)、在课程体系上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integrated curriculum)、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以PBL为代表的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在教育技术上推行基于web的网络学习(web-based e-learning)。
8.专业认证工作基本程序是什么?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基本程序包括7个阶段:学校申请认证、学校自评、专家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查、提出认证结论建议、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认证状态保持。
9.本次参与专业认证的专业?
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
10.中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
认证标准:依据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进行认证。在具体认证过程中,还需参考《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评估指标体系操作指南》。
本标准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办学标准两个部分。
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共30项。其中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0条;知识目标10条;临床能力目标10条。
办学标准:10个领域。根据开设中医学本科专业院校的不同情况,在某些特定的标准中分为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其中,保证标准43项、发展标准23项。重点含宗旨与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和行政、改革与发展等方面。
保证标准:这是对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是每所开设中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必须达到的标准,在评估过程必须展示出来。
发展标准:是引导与促进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改革、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因各校的发展阶段、资源及教育政策的不同,达标情况也各有不同,开设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院校应能证明已经或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来达到标准。
11. 专家组现场考查的主要目的?
专家组现场考查主要目的是核实学校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
12. 专家组现场考查的主要内容?
现场考查应安排在教学周(2013年11月)内进行。现场考查的时间一般为3天。主要内容包括:
①实地考查。考查教学条件(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检查近期学生试卷(含平时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作业等;观摩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学生课外活动;测试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其他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现场和实物。
②召开座谈会。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学校领导、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院(系)行政、学术、课程负责人等,必要时还需会晤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
13.专家组审阅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内容?
学生学习成果是反映能否达到专业教育标准的重要参考,专家组将审阅学生的作业、试卷、报告、论文等,通过查阅学校展示的一系列包括不同成绩学生的文字材料和实物以及随机调阅其他材料等方法,了解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中的每个层次和各门课程是否达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的要求,了解各门课程对提高学生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帮助程度,以评价教学培养计划的有效性。
14. 专家组考查学生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考查,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有关课程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以及实验技能和临床动手能力。
考查学生时,以大多数学生的状况为考查目标,不以个别、少数现象代替总体状况。
15. 专家组考查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与有关工作人员座谈或巡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资料室、教室以及设施更新、学生使用(设施的利用率)等情况。
查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教学档案、教学文件是否齐全,并对照检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
16. 专家组考查授课的主要内容?
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是本科生教育的重要方面,专家将重点对课堂及其教学实际效果进行考查。为了保证考查的结果能够准确的反映实际教学情况,将随机抽查一些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验课程的真实授课情况,特别注意对核心课程授课情况的考查,并在听课后及时通过学生了解其实际授课效果。
17.专业认证的结论是什么?
专业认证的结论分为三种:
①完全认可:教育质量符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认证期限一般为5年或与学制年限一致。
②有条件认可:教育质量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专家委员会确定认证期限,认证期限为3年,被认证院校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报告,再予以新的评估认证。
③不予认可:教育质量不符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的要求,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18.专业认证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必须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和体制。
(2)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视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整合。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校内和校外的结合。
(5)改革评价方法。
19.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①培养目标和规格;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③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④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20.什么是教学模式?
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固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是人们在长期有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21.什么是人才培养目标?
指的是人才的规格与标准,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22.什么是课程体系?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
23.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上述内容所形成科学合理的组合,即实践教学体系。
24. 什么是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考核方法,实际上OSCE只是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每一个医学院、医院、医学机构或考试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它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文件检索等。考站设置分长站、短站,时间从5分钟到20分钟不等。由主考人或SP对考生进行评价。
OSCE在临床能力评价中的作用:医学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能力是指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NBME)研究认为医学生应当具备下列临床能力: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诊断能力;作出医疗决策能力;执行医疗决策能力;继续医疗决策能力;继续治疗护理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职业态度。然而,OSCE实际上就是针对以上各种评价目的所能采用的各种评价手段的综合体,是目前较全面的评价体系。其考核标准是统一的;对于考生临床技能的评价具有广泛连续性;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与临床实际情景结合的非常密切。
OSCE的组织形式:OSCE的一般模式为:①每个考生要经过20个左右不同的考站,每个考站使用时间约5-15分钟不等,且所有考生都要通过相同的考站。②每个考站测试考生的一种临床能力,每种临床能力的测试可以在一个考站或多个考站进行。③在一些考站考生要进行操作,在其他考站考生可能通过笔试形式回答问题,此问题可能与前面考站检查过的SP有关或与同一考站的病人问题处理、病人的各项辅助检查有关。④每个操作性考站都有一个主考人,使用预先设计的检核表格给考生打分。
25. 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生责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校责任: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教师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①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移到授人以渔。②教学环境:从教室转移到教室、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学习实习场所、社会实践多个场所。③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主导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者的需要、学习的结果确定教学结构、教学进程、教学安排。④教学内容:从重点考虑教师教什么转移到重点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应该得到什么?⑤教学方法:从重点考虑教师怎么教好转移到重点考虑学生怎么学好。⑥教学评价:从重点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转移到既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也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⑦教学计划:从教师有决定权逐步转移到学生有选择权,要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培养计划。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做法:①培养学生依靠自己学习的意识和技巧;②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拥有选择权,选择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实施完全学分制);③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提供指导性教学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④教师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即在完成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或兴趣上有独特要求的学生给予指导;⑤提供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南;⑥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
26.考试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有哪些?
考试检验教学效果。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实现课程目的、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充分发挥考试对引导、激励、评价学生学习的作用,通过考试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考试培养良好学风。学生成绩决定其留级、退学、肄业、结业、毕业、学位授予等学业发展;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奖学金、优秀学生的评定及各种荣誉密切关联;同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设立学籍预警机制,从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形成良好学风。
考试促进自主学习。考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迎考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归纳、总结、消化、提炼。理论考试中的综合性题目考核,实验考核中的实验操作考核,临床考核中的临床技能、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技能进行反复训练,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专家访谈环节的主要内容
1.会晤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的主要内容?
专家组进校后要与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会晤,了解学校和院(部)的机构设置,办学特色及其对本专业的评价、指导、管理和支持等方面的情况(或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发展规划等)。
2.会晤院(部)行政、学术、课程负责人的主要内容?
听取被认证专业建设介绍,了解如下内容:
(1)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安排、专业特色及适应性。
(2)院(部)为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的环境。
(3)师资结构及师资建设情况。
(4)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
3.会晤教师的主要内容?
通过座谈、列席教研室学术活动,会晤专业课、基础课以及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了解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度,了解教学状况、教师素质、教书育人、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材使用等情况以及参加座谈教师的看法和意见等,同时了解他们是否理解所讲授课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着重会晤专业负责人,以了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对本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思想的理解。
4.会晤学生的主要内容?
通过座谈、个别谈话、观摩学生活动等方式,听取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素质、团队合作意识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对本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否了解,是否有意识地按照相应的目标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5.会晤毕业生的主要内容?
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听取毕业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及建议,了解社会对该校所培养学生的评价;了解学校为适应需要是否在不断地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学校所推荐的毕业生应能代表多年以来和新近的毕业生,尽可能以在校外工作的毕业生为主。
6.教师访谈参考提纲
(1)你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2)你所讲授的课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如何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
(3)你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材使用方面有否参与权?如何参与?
(4)请你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体现&能力型&人才培养?
(5)你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运行?
(6)谈谈您所了解的&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模式,你在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并如何将专业教育与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结合起来的?
(7)谈谈你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你所授课程是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的?
(8) 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今后教学改革有哪些设想?
(9)学校围绕提高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开展了哪些专项培养计划,你参加过哪些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国内外教学科研培训、进修,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展示交流,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继续教育等),有何体会?
(10)你所参加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有哪些成果已经运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去了(包括学生科研和创新活动、教学仪器及课件开发、创新教材建设、学生进入教师课题、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等)?
(11)目前学校和学院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对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你还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12)学校或学院制定了哪些措施确保担任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专任教师不脱离临床实践?
7. 职能处室管理人员访谈参考提纲
(1)你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是什么?
(2)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你校教学工作的地位及其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
(4)你校管理改革对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各项管理工作如何体现为教学工作服务?
(5)你校教学改革情况,措施及成效?培养的本科学生有什么特色?
(6)你校本科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实验及实习设备、图书资料等情况?
(7)你校本科生利用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阅览室的情况?
(8)你校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情况?
(9)你校师资队伍情况,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8.学生访谈参考提纲
(1)你是否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
(2)你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做得怎么样?谈谈你临床实践的经历?
(3)你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吗?你是否经历过&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模式?老师是怎么开展&PBL&教学的?
(4)你的课程成绩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考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老师是否在成绩批改后及时反馈给你?有没有跟你分析考试结果?有没有对你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
(5)你到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实习过吗?何时?多久?做什么?(考察群体保健知识与技能,中医&养生、&&治未病&等内容)
(6)你参加课外科研工作的机会多吗?承担了什么项目?通过什么渠道去完成研究?经费、实验室、指导老师如何解决?
(7)学生作为利益方群体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参与决策?学校有没有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8)学校为了培养中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哪些要求?
(9)你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的开放与使用情况?
(10)你的学习负担情况如何?有多少课余活动时间?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11)你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吗?学校在构建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方面做得如何?学校是否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开展自主学习,你对此有何体会和看法?
(12)你平时制定学习计划吗?以某门课为例,谈谈你是如何学好这门课的?
(13)你了解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14)你参加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吗?谈谈你的考试经过?
9.附属医院领导、干部和教师访谈参考提纲
(1)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概况。附属医院承办的专业和承担的教学任务情况?
(2)学生的临床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情况。重点询问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实习质量,并有效训练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医院处理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情况。医院是怎样重视和抓教学工作的?(重点介绍医院对教学投入的情况)
(4)教学管理工作情况。主要关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5)管理育人情况。主要关注医院的人事、后勤等各方面工作对教学的支持和服务情况。
(6)学校对附属医院加强教学功能建设方面有什么指导?
10.附属医院实习生访谈参考提纲
(1)医院在确保学生充分接触病人,获得足够的中医临床知识和能力方面做得怎么样?
(2)在医院实习期间有无专门科室、专门老师管理?学校有否定期开展实习检查?怎么查的?
(3)医院有没有开展中医查房?怎么做的?
(4)医院师资水平、教室、图书馆、网络、住宿条件如何?
(5)出科考试怎么考的?
(6)你在医院实习,学西医多还是学中医多?
(7)你在实习期间,觉得学校学的知识用不用得上?
责编:中医学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学习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