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肺炎菌,抗药性强,且痰多是什么原因,左...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间质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是一种病吗
干咳,夜间出汗,乏力,夜间咳嗽的厉害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1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3052
病情分析:你好,当夜间出现盗汗症状时,要注意观察发汗原因,必要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盲目服药,随意进补,以免引起不良后果。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 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有关的更多问题,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间质性肺炎和...文章【图文】多重耐药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多重耐药菌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95.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老年人厌氧菌性肺炎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lǎo nián rén yàn yǎng jun1 xìng fèi yán 2 疾病别名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是由厌氧菌引起的、、肺实质、的。厌氧菌种类繁多,致病力不尽相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之一。
6 疾病描述
厌氧菌肺部感染是由厌氧菌引起的气管、支气管、肺实质、胸膜腔的炎症。厌氧菌种类繁多,致病力不尽相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1.典型表现&吸入性肺炎:均有原发病和误吸病史,起病急骤,突然,达39℃以上,伴、咳黏液或黏液脓痰,咳恶臭痰。2.非典型表现&起病隐匿,多不典型,较常见的症状有:增加、呼吸急促以及周身不适、减轻、食欲减退、倦怠、急性模糊、萎靡等全身症状。
7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少数为急程,多数为隐匿起病。
1.典型表现&①吸入性肺炎:均有原发病和误吸病史,起病急骤,突然畏寒高热,体温达39℃以上,伴咳嗽、咳黏液或黏液脓痰,咳恶臭痰虽为的特征,但文献报道本病咳恶臭痰仅占37.8%。因此,脓痰不臭亦不能排除厌氧菌感染的可能性。炎症累及可引起,随着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和。体征:病变较小者,可无异常体征。病变范围大,可有发绀、扇动和呼吸困难。肺部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时可闻及啰音。②性:本病特点是形成许多直径在2cm&以下的和坏死,严重者迅速蔓延使肺实质产生大片坏死和脱落,甚至形成。约75%有误吸病史,患者病情较重,体温高达40℃,咳嗽剧烈,量多,61%患者咳恶臭痰。肺脓肿时,咳出大量脓臭痰,每达数百。患者有气急、发绀。肺部多数听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病死率较高。慢性肺脓肿患者有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常呈、等慢性消耗状态。时可见患侧胸部略塌陷,呈浊音,呼吸音减低。血行播散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症状。经数天至2周后才出现肺部症状,如咳嗽、咳痰等,通常痰量不多,极少咯血,体征大多阴性。③:起病缓慢,常于发病1&周至几周后症状才明显。热度较高,可达40℃,热期较长。半数病例体重明显下降。如系肺脓肿继发,咳嗽明显,咳大量脓痰。如系直接蔓延,、胸痛明显。脓胸的分泌物为脓性、恶臭、黏稠,形成许多小脓腔,较难吸出。
2.非典型表现&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常无、咳嗽、咳痰、胸痛症状。较常见的症状有: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急促以及周身不适、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倦怠、急性意识模糊、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也可出现基础疾病的突然恶化,或疾病恢复缓慢,例如:在治疗中复发或加重。少数病人以胃症状较为突出,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不良等,与呼吸道症状伴随。
体征:典型实变体征少,半数患者在肺部听不到啰音,1/4&患者肺部无异常听诊。即使听到啰音,也易与慢支炎、相混淆。
8 疾病病因
厌氧菌是指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繁殖的一类。根据对氧的程度,广义的厌氧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耐氧菌。上厌氧菌是指专性厌氧菌,即必须在大幅度降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可分为、微需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临床上所谓的主要指专性厌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或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或生长,进一步可分为极端厌氧菌、中度厌氧菌和耐氧厌氧菌。
1.极端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对氧极端敏感,在0.5%的氧浓度下,或在空暴露不到10min&即死亡。因在极难到,目前尚不知其致病情况。
2.中度厌氧菌&这类厌氧菌能在2%~8%氧浓度中生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还能够分离出来。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如脆弱、等均属此类,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厌氧菌。
3.耐氧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在无氧件下生长最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较差。第2&梭菌和溶梭菌即属此类。其中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有:
(1)革兰阴性厌氧:为肺部厌氧菌感染的常见菌。文献报道在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分离到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分别约占53.67%,56.45%,50.87%和39.29%,其中拟杆菌属占第1&位,其次为梭杆菌属。
①拟杆菌属:为革兰阴性无。少数菌株有或。专性厌氧。能利用糖和的中间产物。模式菌为脆弱拟杆菌。菌体为短杆状,染色不匀,中间染色浅或不着色,使菌体呈空泡状。两端圆而浓染。在固体上不规则,表现长短不一。在稍有改变,如厌氧条件不足、或酸性产物堆积时,菌体出现多形态性。引起肺部感染的拟杆菌以脆弱拟杆菌和产拟杆菌最多见。
②梭杆菌属:可能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专性厌氧,无鞭毛,能利用糖和蛋白胨。模式为核梭杆菌,该菌中间膨大,两端尖,菌体内有革兰阳性颗粒,长短不等,形态较规则。菌体呈双,尖端对尖端。引起肺部感染的梭杆菌属以核梭杆菌和坏死梭杆菌多见。
(2)革兰阳性厌氧: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在肺部感染中仅次于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文献报道在上述肺部感染中均约占1/4~1/3,其中以和为常见。
①消化链球菌属:消化菌体较小,直径0.5~0.6μm,排列成双或成链,形成直径1mm&的圆形、光滑、凸起、灰白色、不透明、不的,为肺部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②消化球菌属:消化球菌的菌体圆形,直径0.3~1.3μm,排列成双、短链或成堆。生长缓慢,培养2~4&天形成小菌落,为肺部厌氧菌感染较常见的细菌。
(3)革兰阴性厌氧球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中的韦荣球菌,也是肺部厌氧菌感染的病原菌,在肺部厌氧菌感染中约占3.7%。该菌菌体较小,0.3~0.6μm&直径,有时成短链,在培养初期为革兰阳性,过夜即变为革兰阴性。
(4)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约占肺部感染厌氧菌的1/5,其中真杆菌属、属和梭菌属最为常见。
①真杆菌属:真杆菌属为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形态规则,菌体大小为(0.6~1)μm×(2~4)μm。常排列成单、双、短链,革兰染色阳性菌落小圆而扁,半透明,灰色,不溶血。模式菌为黏性真杆菌。约占肺部革兰阳性杆菌的1/4。
②丙酸杆菌属:为革兰阳性无芽孢多形性杆菌。直或微弯,呈棒状,大小为(0.5~0.8)μm×(1~5)μm,染色不均。排列呈X、Y、V&及栅状。无荚膜,无鞭毛.菌落小,圆形,灰白或其他颜色,不透明。模式菌为弗劳地丙酸杆菌。亦为肺部感染的常见菌。
③梭菌属:菌体中部膨大呈梭形,模式菌为酪酸梭菌。菌体形态直或微弯,长短或宽度不变,两端尖或圆,排列呈单、双、短链或多样。高龄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常有卫生不良、牙周炎、颅脑、脑疾病、、酗酒、等诱因病史。另外,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新生物、阻塞性肺炎、、等基础疾病也易引发厌氧菌感染。
9 病理生理
厌氧菌进入肺部不一定会导致感染性病变。肺部厌氧菌感染也是与机体两种因素互相较量的结果。机体的防御为决定能否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而厌氧菌的致病过程在导致感染中发挥重要。
1.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
(1)全身机能下降:在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疾病的终末阶段,除易引起普通细菌感染外,尚易引起厌氧菌感染。患者接受放疗和化疗、及疾病患者应用抗代谢、患者接受类治疗、慢性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机能下降,易于导致厌氧菌感染。
(2)局部防御能力障碍:包括局部黏膜的屏障机能减退、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和和杀菌的活力受损叁方面。局部黏膜屏障机能减退多见于诸如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肺部疾患,其受损不仅有利于厌氧菌入侵,而且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组织氧化还原电势下降常由局部组织的血管疾病、、、、手术、癌肿和需氧菌生长等所致。在正常情况下,厌氧菌虽然能进入下呼吸道,但由于呼吸道黏膜组织血供正常,维持150mV&的氧化还原电势,不利于其生长。但因上述原因使氧化还原电势降至150mV&以下时,厌氧菌就能进入组织生长繁殖。吞噬细胞和杀菌系统活力在缺氧、缺血、及细菌存在的情况下常常降低,也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
2.细菌的致病作用
(1)附着和黏附:为厌氧菌感染过程的第一步。不同菌属的厌氧菌,凭借自身的某些特殊,通过不同的机制附着于表面。如脆弱拟杆菌主要利用和芽孢附于黏膜上皮,核梭杆菌经介导的机制通过附着于含有的靶细胞上,丙酸杆菌等利用水解和,减少细菌表面受体受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而增加附着。
(2)侵入组织:倘若黏膜上皮结构完整,除坏死梭杆菌外,大多数厌氧菌不能直接侵入组织,但在黏膜完整性受损的情况下,附在靶细胞的厌氧菌,依靠自身产生的蛋白酶、&黏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
(3)生长繁殖:细菌进入组织后,能否在局部形成感染灶,取决于局部代谢、细菌以及细菌抵抗的防御能力。若组织因缺血、缺氧造成降解和蛋白酶激活及释放增加,一方面使组织局部pH&和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另一方面为厌氧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其在局部生长和繁殖。此外,进入组织的细菌还可产生许多物质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如脆弱拟杆菌除产生芽孢保护自身不被吞噬细胞吞噬外,还可产生一些可溶性物质如酸及其他多形核和巨噬细胞对细菌的趋化、吞噬和杀灭。许多厌氧菌还可产生一些物质抑制和破坏宿主的免疫。如脆弱拟杆菌脂能减弱补体的调理作用,产黑色素拟杆菌产生的降解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等。
(4)组织损伤:厌氧菌在感染过程中产生、酶类和可溶住物质,除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外,还可直接损伤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如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甲型毒素能溶解和组织细胞,引起溶血和组织坏死,拟杆菌属产生的酶肝素,促进,并发可能,产黑色素拟杆菌产生,破坏结缔组织,拟杆菌产生、氨酸酶、&酶等均与致病和感染扩散有关。
病理改变:感染的部位,最常见的为右肺上叶后段,其次为两下叶背段。常常为单发性。左肺上叶后段较少累及,可能与支气管的结构与有关。血行播散所致者为多发性,无一定,以两下肺边缘多见。早期为多发的小病变,而后逐渐融合。直接扩散所致者常最先累及与原发病变最邻近的肺或胸膜,如膈下脓肿破溃最先引起脓胸。厌氧菌肺部感染的改变与其他细菌所致的肺炎。在初起阶段,若以吸入所致者,早期阻塞,水肿和炎性细胞,形成,而以血行播散者,细菌栓子肺小,产生血管周围浸润和状肺组织死,继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菌栓使局部组织缺血,助长厌氧菌感染,加织坏死,发生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坏死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大叶性实变和组织坏死,其中可形成小于2cm&的多发性小空洞,坏死区有浸润。大块坏死组织脱落时成为肺坏疽。若液化的在脓腔内,引起压力增高,最后破溃到支气管内,咳出大量脓痰。若空气进入脓腔,脓肿内出现液平面。肺脓肿时空洞较大,常常单个,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数个脓腔。若靠近胸膜,可发生局限性蛋白性胸膜炎,引起胸膜粘连。位于肺脏边缘的张力性脓肿,若破溃到胸膜腔,可形成脓。若支气管引流不畅,坏死组织残留在脓腔内,炎症持续存在,则转变为慢性肺脓肿。
10 诊断检查
老年人因厌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有如下特征:①大多具有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②病程可呈急性或慢性经过;③痰液和具有恶臭味;④感染病灶带有坏死倾向;⑤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⑥直接涂片可见大量细菌而普通却阴性;⑦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厌氧菌感染的诊断依据主要为细菌学检查。在缺乏厌氧培养和其他检查条件或检查获得之前,肺部感染发生在下列情况或伴有下列情况,常提示厌氧菌感染或合并厌氧菌感染。①有误吸病史;②长期应用针对需氧菌的(如),而疗效又不显着者;③在、支气管扩张、温和的肺以及开放性胸外伤等有组织坏死基础发生的感染;④伴有或继发于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⑤脓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⑥肺脓肿空洞或中可见液气平面;⑦痰液或脓液有腐败性恶臭味或呈黑色,在紫外光下呈红色。下列各点可能为厌氧菌感染的细菌线索:①常规培性的脓液和穿刺液,涂片革兰染色大量形态一致的细菌;②培养物产气且有腐败的恶臭;③在硫酸钠液体或深处的厌氧带有菌落生长;④在含100μg/ml&或的培养基中能生长;⑤产黑色素拟杆菌的幼小菌落经紫外光照射可有红色荧光。厌氧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
12 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和中性粒细胞均显着增加,总数可达(20~30)×10E9/L;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慢性起病者,白细胞总数可无明显改变,但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行双套管进行细菌培养,还可吸引脓液和病变部位注入抗生素,促进支气管引流和脓腔的愈合。并有助于发现基础病变。
3.细菌学检查
(1)厌氧菌培养:为最可靠的诊断依据。由于咳出的痰液受口咽部正常寄居的厌氧菌,因此要特别标本的收集。目前常采用以下几种:①经环甲膜穿刺:本法为减少口咽部污染所采取的一项措施,在检出肺部厌氧菌感染时颇有价值。但不适用于正在进行的气管插管患者。②经脾肺穿刺:文献报道该法细菌检出率达84%。③经纤支镜双套管法:该法用双层套管和套管前的乙醇塞头以防止毛刷污染。在纤支镜直视下将毛刷伸进有病变的气管段内,刷取标本进行培养。文献报道该法敏感性达70%。标本避免曝氧为厌氧菌培养另一重要的问题,目前选用下列方法转送标本。①转送法:该法直接用采标本的注射器转送各种液性标本,特别适用于环甲膜穿刺和经脾肺穿刺等量少的标本。方法为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后,将针头朝上,排出多余的空气,针头插入橡皮塞,隔绝空气,送至实验室。②无氧小瓶转送法:适用于注射器转送法中的一切标本,用无菌小瓶作瓶。用铝盖密封,抽去瓶气,充以氮气,连续充抽3&次,最后充以CO2,高压备用。运送时,将标本用无菌注射器注入瓶中即可。③大量液体标本转送法:主要用于脓胸脓液的转送。将液体标本装满标本瓶,即可驱除瓶中的空气,加盖密封即可转送。④厌氧菌培养袋转送法:将预还原的血平板带到病床旁接种,将平板放入厌氧菌培养袋带回实验室,也可放入无菌又不透气的普通之袋,袋中装进用酸化处理过的钢丝绒以吸氧。常用的厌氧菌培养基有硫乙醇酸钠、碎肉肉汤、脑浸出液制剂,可制成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都能生长。如果加入卡那霉素100μg/ml,则大多数兼性厌氧菌被抑制,而能生长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经厌氧培养后,挑取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并进一步作,即所谓厌氧菌的叁级鉴定法。厌氧培养失败的原因为:①标本的采集、转送不妥;②标本未立即接种;③培养时间过短;④标本被污染;⑤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电势太高;⑥厌氧条件不够,培养过程中有空气进入;⑦培养基成分或pH&不适合;⑧浓度不恰当。
(2)快速诊断——气相色谱:厌氧菌的特点之一,是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性或非挥发性的短链脂肪酸和醇等产物,而厌氧菌各菌属、种所产生的酸、醇的种类和数量可有所不同。因此,可用气相进行厌氧菌鉴定。
①早期培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标本接种在厌氧液体培养基中,经35℃&12h培养后,取细菌早期培养物的上,提取后进相色谱分析。从研究中发现,早期培养物中检出的、异、戊酸和琥珀酸,都与以后厌氧菌的分离有一定性。其中以和异戊酸检出与厌氧菌分离的相关性最好,两者对厌氧菌有诊断意义的:丁酸为0.2mmol/L,异戊酸为0.1mmol/L&以上,异戊酸的检出与脆弱拟杆菌的分离又有明显的相关性;丁酸的检出-穹梭菌和梭杆菌的分离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②直接气相色谱分析:将脓液、穿刺液取代上法中的旱期培养物进行气相。最大的特点是在收到标本后1h&内,即可确定是否为厌氧菌感染,及早为临床提供治疗的参考。
(3)免疫荧光法:直接将临床标本离心弃上清,取表层沉淀物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进行荧光染色,++以上为荧光染色阳性。分为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①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此法对16&种不染类型的140&份标本进行直接荧光抗体染色,并与细菌培养对照,两者结果一致。对脆弱拟杆菌的诊断,其敏感性为100%,为94.5%,阳性预计率83.5%,阴性预计率为100%。②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该法对临床标本中的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和杆菌,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发现两者的符合率分别为88.5%、89.84%和96%,但敏感性仅分别为44.4%、76.09%、68.75%,特异性则达89.59%、91.77%和91.20%。
(4)免疫酶标组化法:应用本法对产气荚膜杆菌、8&种其他梭菌、8&种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重复检查10&次。除产气荚膜杆菌外,其余细菌均为阴性。将标本稀释至每毫升2500&个细菌咳出大量脓臭痰,每天可达数百毫升。即可被检出,每毫升5000&个细菌即可获得的阳性结果。因此,该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方法简便快速,2~3h&即可得结果,对早期诊断颇有价值。
(5)核酸探针: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不受放置及曝氧的影响等优点,适用于致病性强、培养困难、生长缓慢的。由于从标本中提取DNA样品的过程复杂费时、放射性污染、使用期短以及敏感性还不够高等,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发展了无放射性、期长和检测简单的非核酸探针技术,如核酸探针、探针和化学方法探针等。
(6)聚合酶链():以厌氧菌的某DNA&链上的特定序列为模板,利用引物合成互补序列,经过几十个后,把DNA&的数量扩增到百万倍,提高了检测的。目前国外用PCR&检测的厌氧菌有艰难梭菌、齿龈丙酸梭菌和核梭杆菌等。
13 其他辅助检查
1.吸入性肺炎,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右叶后上方或下叶后方,呈现沿肺段的大片浓密模糊炎性阴影,边缘不清,多单发节段分布,也可多发小弹片状阴影,通常位于肺周边部,贴近胸膜,类似一般肺炎。1~2&周后,组织坏死,形成脓肿,发展成坏死性肺炎。
2.坏死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在肺段实变阴影中迅速形成空洞,直径<2cm病变不只侵犯一叶肺。
3.表现在大片浓密的阴影中出现圆形透光区,空洞呈圆形,内壁光滑,其内见液气平面。治疗得当,实变阴影与空洞逐渐缩小、消失或残留索条影。
4.慢性肺脓肿X&线差异较大,脓腔壁较厚,内壁不规则,空洞大小形态不一,可伴有液平面,周边有纤维索条影,并有不同程度的肺叶收缩。好转者,有半数继发支气管扩张。
5.血行播散所致者,为在一肺或两肺边缘部多发的散在小片状炎性阴影或边缘较整齐的球形病灶,其中可见脓腔及液平面。
6.脓胸的表现依积脓量的多少而有所差异。患侧胸部出现大片浓密阴影,若伴有脓气胸可见液平面。
14 鉴别诊断
、肺脓肿及脓胸要与其他细菌所致者相鉴别。
15 治疗方案
1.感染&老年人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率变化比较大。糖尿病患者肌内注射不稳定,老年人缺乏肠改变,口服药物吸收不稳定。因此,对患者主张给药。50&岁以上患者肾功能逐渐减退,含量也不足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吸烟、药物的摄入、饮食以及健康等诸因素对老年人药物代谢都有很大影响,老年人由于血流减少廓清率高的药物的清除下降。这些因素在选定抗生素之前都应加以考虑。抗厌氧菌药物的选用应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的结果。但由于肺部厌氧菌感染常为混合感染,厌氧菌常与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同时存在且生长缓慢,致病厌氧菌的分离和常被延缓。因此可根据感染发生分析可能性最大的选择作用强、毒性低、具有药动学特点的药物。抗菌疗程一般为8~12&周,直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显示炎症病变及脓腔完全消散、仅残留条索状纤维阴影为止。
(1)青霉素类:青霉素对厌氧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的作用强,而对脆弱拟杆菌和少数梭杆菌的作用弱。但有人发现,在混合肺部感染中,即使存在脆弱拟杆菌,用青霉素也能治愈,可能系其他细菌被消灭后,机体防御机制就能清除脆弱拟杆菌。一股情况下,青霉素为所有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感染的首选药物。要大些,最大剂量可用2000&万U/d,分次静滴。
①():大剂量时对脆弱拟杆菌的作用较&为强,且血药浓度较高,临床应用的疗效较好。一般剂量5~20g/d,1~2&次/d;严重感染时可达20~40g/d。
②():抗菌作用较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强,对革兰阳性厌氧菌和脆弱拟杆菌均有,血药浓度亦较高。在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时也无作用。成人每天4~8g,严重感染可加倍,分4&次应用。
③(羧噻酚青霉素):抗菌作用与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相似,但胸腔积液和痰液中浓度较低。成人2~4g,1~2&次/d,严重感染时,可达每天10~20g,分2~3&次静滴。
④():耐β-内,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的作用与氧哌嗪青霉素相似,但比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强。成人每天12~16g,分3~4&次静滴。
⑤: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但脆弱拟杆菌对本品。常用剂量每天1~2g,重症感染可达4g,分2~3&次肌注或静滴。
⑥:对厌氧球菌和拟杆菌属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痰和胸腔积液中的浓度较高。对感染的有效率达89.4%。每天2~4g,分2~4&次静滴或静注,重症时可增至每天8g。
⑦:进入体内形成()。对消化球菌属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吸收后痰液中浓度较高,主要用于轻症消化球菌感染,250mg/次,2~3&次/d。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第1&代头孢菌素(除外)对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均较青霉素G&弱。故在此不再赘述。第2&代头孢菌素对厌氧菌有效的有:
①:耐β-内酰胺酶,对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拟杆菌在内的大多数厌氧菌均有良好的作用。注射给药后很快在胸腔积液中达到很高浓度。国外学者主张以本品作为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成人每天4~10g,分3~4&次肌注或静滴。
②:对拟杆菌属具有较强的活性。但浓度低。成人每天2g,分2&次,时可达每天6g,分3~4&次。
③:对多数厌氧菌有较强的活性。对厌氧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在90%以上,临床治愈率达89.8%,成人每天2~8g,最大量可达12g,分3~4&次肌注或静滴。第3&代头孢菌素中()对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厌氧阳性球菌均有高度杀菌活性。静注1g&后,血和各种中浓度高且维持时间持久。成人每天1~4g,分2&次。(头孢叁嗪):多数厌氧菌对本品敏感,但多数脆弱拟杆菌耐药,肌注或静注每天1~2g,每天用药1&次。:对厌氧菌活性较差,故于厌氧菌感染。: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对拟杆菌活性较哌拉西林为差,治疗厌氧菌所致的败血症,有效率仅73%。成人肌注或静注用量每天2~8g,分2&次用。第4&代头孢菌素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此类抗菌谱特别广,对厌氧菌有强性,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目前大多均在试验中,临床开始应用者有(cefuzonanm)及(cefpirome)及BMr-28142&等。
(3):目前常用于病原不明的重症厌氧菌感染,疗效肯定。除少数产气荚膜杆菌外,多数厌氧菌对其敏感。国外一组报道60&株厌氧菌在12.5μg/ml,药敏测试均敏感。当其浓度为3.1~12.5μg/ml&时,对100%脆弱拟杆菌有抗菌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对青霉素耐药的脆弱拟杆菌,氯霉素应为首选。但晚近曾有体外测试敏感而临床治疗失败的少数病例报道。
(4)和():该两药特别适用于青霉素G&过敏的患者。林可霉素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强,而对梭状芽孢杆菌作用和梭形杆菌的作用则较弱。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对各种厌氧菌的作用较林可霉素为强。97%以上的厌氧菌株对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3.1μg/ml&的浓度敏感,口服即能达到该浓度。因此对绝大多数厌氧菌感染均有显着疗效。但有少量的消化链球菌、多变梭杆菌和梭菌对之耐药。如能与青霉素G&合用,可弥补不足。用于较严重的肺部厌氧菌感染和脓胸。成人剂量一般600~900mg,每8&小时1&次。
(5)咪唑类:包括和等。临床常用的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效,对脆弱拟杆菌有杀菌作用。浓度≤8μg/ml&时能抑制95%的脆弱拟杆菌和几乎100%的产黑色素杆菌;≤1μg/ml&时抑制全部梭形杆菌,≤μg/ml&对梭状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厌氧球菌对其极为敏感,但不能对抗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上述血药浓度在静注、肌注或口服500mg&后均能达到。因而近年来国已将本品应用于重症厌氧菌感染如坏死性肺炎、脓胸和败血症等。替硝唑(甲硝磺醚咪唑)为咪唑类抗菌药,对厌氧菌及滴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对脆弱拟杆菌、梭形杆菌及其他拟杆菌的活性较甲硝唑强,但对梭状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后者略逊。适用于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用法:口服首剂2g,以后每天0.5~1g,分2&次服,静滴每次800mg,1&次/d。
(6)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和(),对大多数厌氧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有抗菌活性。
①红霉素:血浓度>0.8μg/ml&时,40%~50%脆弱拟杆菌、梭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消化球菌均可被抑制。该浓度在口服用药时即可达到。静滴给予常用量,血浓度可达3.1μg/ml,可抑制90%的脆弱拟杆菌和100%的梭状芽孢杆菌。但近来报道耐药菌株增多以及静滴易发生静脉炎,应用受到限制。
②交沙霉素:对专性厌氧菌有较强的作用,其中对肠球菌的作用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脆弱拟杆菌的作用与甲硝唑和林可霉素相仿。但对韦容菌作用差,梭状芽孢杆菌及梭形杆菌对本品耐药。口服后,痰液浓度高。口服:成人每天0.8~1.2g,分3~4&次口服。
③():对厌氧球菌的作用较交沙霉素为强。口服后吸收吸收,痰液和中浓度高,几乎不到达和血液。常用量200mg,3&次/d。
(7)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中的、、、(双)和等对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
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脆弱拟杆菌疗效差,但对其他拟杆菌呈中度敏感。对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亦有抗菌活性。用量:环丙沙星250mg,2次/d,口服,或100~200mg,2&次/d,静滴,氧氟沙星200mg,3&次/d。
②洛美沙星(罗氟嘛酸):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强2~3&倍,适用于厌氧菌的急慢性感染。常用量:100~200mg,2~3&次/d,口服。
③氟罗沙星(双氟哌酸):对厌氧菌活性与氯霉素相似,具有抗菌活性强之特点。多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比环丙氟哌酸强。
(8)(伊米配能):为新型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的活性与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相仿,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其他抗生素。静滴以后,肺脏为浓度最高之一,痰液浓度次之。对包括厌氧菌在内所致的、肺化脓性疾病、慢性呼吸道及化脓性胸膜炎疗效显着。常用量:每次1g,2&次/d,静滴或肌注。在吸入性肺炎阶段即开始治疗的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3~4&天即可显示效果,7~10&天退热。治疗7~10&天后仍持续高热,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原因和施行引流,如仍无效,则要考虑其他诊断和采用其他抗生素。如发生空洞性损害,常需数月才能吸收闭合。若空洞直径大于6cm,空洞难以闭合,症状亦常在治疗8&周后才能消失。如发生脓胸,即使在有效的引流下,亦需平均29&能退热。
2.抗炎择优方案&院外获得性感染,以厌氧菌为主的炎症首选甲硝唑,0.2g每天2&次静滴,或替硝唑0.4g,2&次/d,静滴。混合感染可选用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0.6g,1~2&次/d,或哌拉西林2.0g,3~4&次/d,静滴。重症患者可用头孢西丁2.0g,2~4&次/d,静滴,必要时可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静滴。为实现更广谱的涵盖病原菌可用亚胺培南(伊米配能)0.5g,2~4&次/d,静滴。
3.清除痰液
(1)痰液引流:如患者有具体感染部位,可将其患侧处于高位,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在下方,拍背咳痰。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经常翻身,侧身拍背咳痰。有的病人,可行吸痰治疗。痰多不能咳出时,可行气管插管或纤支镜吸痰治疗。
(2)药物:可口服、、等药。
(3)支持治疗: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鼓励病人多引水,并根据病情决定量和种类,药比重在1.020&为宜。一般病人均应给氧,若病情严重,PaCl2<8.0kPa,发绀明显,并不断恶化,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及机械辅助。
并发症多见,大部分与原有的多种基础疾病有关,常见的有:休克、败血症、脓毒血症、、水紊乱、酸碱失衡、、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性衰竭等。并发症出现后,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17 预后及预防
肺部厌氧菌感染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感染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老年、全身衰竭、坏死性肺炎和支气管阻塞均为预后不良的决定因素。一般社区获得性厌氧菌肺炎的预后是良好的。内获得性厌氧菌肺炎患者因多有基础病,常继发革兰阴性菌感染,故预后不良,病死率可达5%~12%。
1.叁级预防
(1):老年人因肺部的衰老和,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更易患肺炎。其中厌氧菌肺炎多以吸入的形式患病,属,所以对老年人应加强护理。①患有脑、脑的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病人,其生活不能自理、、饮水反呛。这就要求护理人进食时,特别,床头适当抬高些。发现肉眼可见的误吸时,应立即迅速体位引流或吸引清除内的内容物,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去除大气道的食物,以免阻塞支气管,引发厌氧菌肺炎;②气温骤变时,应注意保暖,预防,减少肺炎患会;③老年人尽量少饮酒,以减少误咽机会;④积极治疗、如等化脓性感染,以减少肺部厌氧菌感染的发生。
(2):老年肺炎起病隐匿,多不易被发现,如患者健康状况恶化、食欲减退、厌食、倦怠、、急性意识模糊、精神萎靡或基础疾病突然恶化、病情恢复缓慢,都应注意为肺炎的非典型改变。应立即就医,详细查体,做“X”线检查,查痰检菌,以尽早发现肺炎,及时用药治疗。
(3)叁级预防:因厌氧菌性肺炎为非单一细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使用对厌氧菌有效抗生素的同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联合应用其他抗生素。病情好转后,无发热、咳嗽、咳痰、啰音消失的同时,观察X&线结果,并应于X&线阴影基本消散后停药,以减少演化成的可能性,导致肺功能受损。
2.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老年人患厌氧菌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可道防御机能降低,增加患肺炎的机会;口腔卫生不良,吞咽困难、呛咳、长期卧床、是引发吸入性肺炎的常见原因;部手术和是医源性诱发厌氧菌肺炎的常见原因;、化脓性阑尾炎可血行播散至肺部,形成厌氧菌感染。干预措施如下:保持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治疗、炎、扁桃体炎。对长期卧床、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应注意观察,防止反流至气管。进食时应小心谨慎,摆好体位,缓慢进食,可多进流质食物,必要时,可用鼻饲饮食。
19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外源性肺部厌氧菌感染较少见。具有致病作用的绝大多数厌氧菌于的口腔、阴道、肠道和中,特别是口腔和内,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微。但是,只有芽孢梭菌属能以芽孢形式在中长期存活,因此,肺部的厌氧菌感染绝大多数为机体的内源性感染,患者本身为感染源。
2.感染途径 体内厌氧菌寄居一般不具有致病性。但在某些条件下可通过下列途径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1)呼吸道吸入:为引起厌氧菌肺部感染的主要途径。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吞咽困难以及气管-瘘患者。口咽部的厌氧菌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和肺部。
(2)血行播散:多见于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腹腔的化脓性感染。血行播散至肺部,引起肺部栓塞性化脓性病变。
(3)直接蔓延:多见于纵隔、膈下的化脓性病变。细菌通过周围的蔓延至膈上,引起肺部和胸腔的厌氧菌感染。
3. 老年人其自身就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如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气管-食管瘘、慢性疾患、肿瘤、器官移植、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以及长期应用、和对厌氧菌作用差的抗生素等情况更易引发厌氧菌感染。意识障碍为吸入性厌氧菌肺炎的主要原因,占70%,主要见于全身麻醉、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癫痫、酗酒等。
20 特别提示
患有脑卒中、脑萎缩的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病人,其生活不能自理、吞咽困难、饮水反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食时,特别小心,床头适当抬高些。发现肉眼可见的误吸时,应立即迅速体位引流或吸引清除气道内的内容物,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去除大气道的食物残渣,以免阻塞支气管,引发厌氧菌肺炎;气温骤变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肺炎患病机会;老年人尽量少饮酒,以减少误咽机会;积极治疗扁桃体炎、急腹症如阑尾炎穿孔等化脓性感染,以减少肺部厌氧菌感染的发生。 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老年人厌氧菌性肺炎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20:22:3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痰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