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16天、因为母乳型黄疸性黄疸所以给宝宝...

求助,宝宝40天了,母乳性黄疸17.4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求助,宝宝40天了,母乳性黄疸17.4
今天去儿保,测了一下黄疸,额上17.4,脸上15,其它部位也是13以上,儿保医生建议我们断奶五天,照三天蓝光,医生说得比较严重,我老公被吓到了,我说不要照蓝光继续母乳就好了,老公不同意,他的意见和我分岐有点大,求大本营的妈妈给出意见,到底要不要去照蓝光断奶呢?
顶顶顶!!!!!!
顶顶顶!!
必须断奶的,黄疸过高,对宝宝发展智力也有影响的。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很严重,还是照下蓝光,我家的现在黄疸也还没退呢,不过数值就比正常偏高一点点,医生只让我们吃药,找下蓝光很快就好了
我宝宝当时也是40多天了还会黄疸,也没去照蓝光/&&吃吃药。就这样也好了。
你去母乳大本营的帖子看看吧,里面有专门针对黄疸的。。。其实母乳性黄疸根本对宝宝不会有什么影响,越是这样,越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好吸收,多吃母乳,促进排泄,黄疸慢慢才会退了。
:你去母乳大本营的帖子看看吧,里面有专门针对黄疸的。。。其实母乳性黄疸根本对宝宝不会有什么影响,越是这样,越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好吸收,多吃母乳,促进排泄,黄疸慢慢才会退了。&( 23:11)&好的,非常感谢亲
上宝宝树母乳喂养大本营好好看看
不用蓝光&&照小孩很辛苦&&
不用蓝光。。。照样吃奶。。。没有关系的。慢慢就变好了
我小孩也这样!会有影响的!
要照蓝光的,如果严重是最好是听医生
不用兰光,先断奶几天,然后金双岐给孩子吃,在加退黄的药就可以,一种白色小药片,我忘了名字了,我那时候也是,被医生吓哭了,后面赶紧找了个认识的儿科医生,吃了几天药就好了
直接&& 【白蛋白】 点一瓶 就没有事情了
我儿子照了一个礼拜,也是母乳性黄疸 停母乳就退了,也是很严重了,胆红素都299.9了,吓死我了,还好现在没事了。还是不要照蓝光 很可怜的,心疼死了。
最好停一下母乳,如果点数过高 变成病理性黄疸小孩子很容易脑瘫的。
我宝宝也是生出来黄疸,当时被医生吓死了,后来我婆婆知道吃妈咪爱可以好,吃不到两小条就退了
以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不用去照。我家妞妞小时候也是黄疸。医生都建议照蓝光。我也同意了。。可以照。那时间长啊。。一天二天不会好。。就算一天二天好了。。过没多久还是会黄疸的。。不知道宝妈你是不是给宝贝吃得太少。。吃少了也会造成小孩黄疸。。而且照蓝光对小孩也不好。。。小孩那个受罪啊。。眼睛要戴眼罩。。还要光溜溜的。。里面温度还高。。对皮肤特别不好。。我现在就发现我家妞妞皮肤没有儿子的光滑。。照蓝光小孩皮肤非常干燥。。会起鳞片一样。还要经常擦身子。和喂水。。我记得今年还是去年。。我们KK里就有一个案例。。小孩照蓝光被活活烤死。。身上都烤烂了。。你自己搜一下就可以找到那个贴子。。黄疸不是什么病。。。宝妈多给他吃。要吃包。黄疸就会退的。。我记得我妞妞照蓝光照了很久。。照了三天好了。。医生说可以不用照了,没想到没多久又黄回去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照了好几回。最后还是没照好。后来就是给他多吃奶。慢慢就好了。不要太过担心。没事的。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反正对皮肤不肯定不好。还有一些其它的。。我记得我家妞妞照了半个多月。好几天又会。好几天又会。一共反复照了五回。。我是在人民医生照的。。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38806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莉大夫本人发表
宝宝15天时出现异常黄疸(可能是母乳性黄疸)_黄疸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宝宝15天时出现异常黄疸(可能是母乳性黄疸)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女,一个月,
病情:孩子出生时在医院检查黄疸指标正常,在15天左右出现异常黄疸,双目眼白发黄、脸部发黄,身体未见发黄症状,手部白皙。19天时去当地医院抽选检查,谷丙转氨酶指标44,总胆红素为274.4,黄疸指数在16左右。当天去浙江儿保医院,医生建议停母乳三天,第二天去检查,结果是谷丙转氨酶指标50,间接胆红素276.5,直接胆红素13.6,仪器测试黄疸指数在12左右。孩子为B型血,母亲O型,孩子TORCH全套的指标全部为阴性。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停母乳四天并服用茵桅黄和葡萄糖后,孩子的黄疸已退去很多,后恢复母乳,也未见黄疸异常情况,还未到医院重新测过黄疸。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1.我想请张医生给我一些建议,是否这个黄疸能够确定是母乳性黄疸,后期还要注意什么,因为看孩子这么小的年纪还要抽血,我们做家长的真的很心痛;
2.我们当地的医院(综合医院),谷丙转氨酶指标为0~41U/L,则肝功能有点异常,而浙江儿保的谷丙转氨酶指标为0~50U/L,因此可以认为孩子的肝功能还正常,我不知道以哪个指标为准。
3.根据黄疸指标的计算公式,黄疸应该为总胆红素/17,即为黄疸指数,但浙江儿保测出的结果竟然是这么大的偏差。因此我对儿保的指标和检查比较怀疑。而儿保是我们浙江省最好的儿童医院,所以我希望需求您的帮助。
空***发表于
副主任医师
1.抽血时必要的,由于经皮检测有一定误差,是参考,胆红素数值以血液的数值为准,如果在不同时期的检测,更没有可比性
2.医生是否帮你除外ABO溶血病???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需要除外所有的病理性黄疸才可以。
3.肝酶在正常边缘,需要动态随访,黄疸迟迟不退的话,除了退黄,必要时要保肝
4.16天开始黄疸的可能性A:其实一直都黄,家长未发现,B 黄疸于16天时加重,此时考虑病理性黄疸,如婴儿肝炎综合征等,需要积极治疗。
5.如果现在黄疸指数在5以下,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以不用管,多晒太阳又用,如果仍然较高,建议看看外周血图片、网织红细胞、G6PD等明确原因。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张莉大夫本人
状态:就诊前
1.在怀孕期,夫妻做过ABO溶血,显示正常,记得当时测试结果的分母好像是指标的最大值,医生说不用吃药;
2.TORCH抗体测定的结果: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IgG、单纯疱疹病毒I型抗体测定IgG、单纯疱疹病毒II型抗体测定IgG、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G、弓形体抗体测定IgG、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IgM、单纯疱疹病毒II型抗体测定IgM、单纯疱疹病毒I型抗体测定IgM、弓形体抗体测定IgM、风疹病毒抗体测定IgM等十项测试结果为阴性,是否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因素。
3.生黄疸时,小孩除了脸部发黄,吃奶正常、少哭,未见其他异常表现;目前孩子已经退黄,吃母乳也恢复了正常了,是否可以确认是母乳性黄疸?之后是否去当地医院测量一下黄疸指标即可?还需检测肝功能吗?(因为考虑小孩子可能肝功能未发育完全,导致某些指标偏高,看小孩子抽血比较揪心,都在太阳穴附近抽取的,我们希望能够避免再次抽血。)
期待您的答复!
副主任医师
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吃母乳会继续黄疸的,停母乳黄疸消退,但是属于特殊的生理性黄疸。
如果现在黄疸指数在5以下,可以不用管,先看看,多晒太阳又用,如果仍然较高,建议继续就诊。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张莉大夫本人
状态:就诊前
好的!谢谢张医生!我准备明天去测一下黄疸,如果正常就给孩子打乙肝疫苗,因为现在满月了。
状态:就诊前
真情寄语:
送一朵美丽的鲜花给您,感谢您的无私帮助。
副主任医师
欢迎对我的咨询做出评价,祝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张莉大夫本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莉大夫的信息
NICU危重新生儿救治,呼吸急救,早产儿管理等。
张莉,女,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读博士、访日学者,陕西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务委员...
张莉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近期通话:
新生儿科可通话专家
上海儿童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中山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专科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8例 
□ 康 乐 郭 勤
  【】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9)06-0188-01
  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率的增加,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占新生儿黄疸的20%左右。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48例,现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对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依据:①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黄疸在生后2d~2w内出现并持续不退;②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③排除溶血、缺氧、新生儿肝炎等所致全身及巩膜黄疸;④停止哺乳后全身黄疸迅速减轻消退。
  1.2 临床资料:先后共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48例,男26例,女22例;月龄3~40d,出生体重g。足月儿42例,早产儿6例;其中顺产39例,剖宫产9例;早发型黄疸27例,迟发型黄疸5例,其中40例为纯母乳喂养,8例以母乳喂养为主,无产伤窒息史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就诊日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及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①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治疗,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口服,共5d。总胆红素值>342μmol/L者给予白蛋白及对症处理。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210mg/次,3次/d,温水冲服,5d为1个疗程,至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19.7μmol/L以下,停止治疗。
  2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180.02±48.65)μmol/L、(175.32±43.85)μmol/L,经皮胆红素值分别为(165.20±42.30)μmol/L、(163.36±51.39)μmol/L,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只分别(104.20±45.66)μmol/L、(146.50±40.10)μmol/L(t=5.19,P<0.01)。经皮胆红素值分别为(89.08±40.32)μmol/L、(138.02±49.66)μmol/L(t=6.1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根据发病日龄分为早发、迟发两型。早发是由于母乳喂养不足、胎粪排出延迟引起。迟发型黄疸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认为由于母乳内含有较高浓度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此酶分解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CB)为未接合胆红素(UCB),经肠壁吸收进入血循环,增加肝肠循环,加重黄疸。
  贝飞达胶囊主要是由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本品冲服后能在肠道增殖、定居,促进肠道在短时间内维持正常肠道菌群,改变了肠道的pH值,降低了氧化还原电势,使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增加,抑制肠道中β-GD活性,减少了肠道中的肝肠循环;促进肠蠕动,使肠道中胆红素排出增加,从而降低了胆红素值,使黄疸减轻。治疗组患儿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经皮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贝飞达胶囊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能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收稿 ]
摘自:  
更多关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8例”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今天去医院看孩子黄疸值12.5,血清总胆红素318,已经照一天蓝光了,还用在住院吗?宝宝出生16天_百度知道
问:今天去医院看孩子黄疸值12.5,血清总胆红素318,已经照一天蓝光了,还用在住院吗?宝宝出生16天
今天去医院看孩子黄疸值12.5,血清总胆红素318,已经照一天蓝光了,还用在住院吗?宝宝出生16天了
权威医生回答
来自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皮、巩膜及黏膜黄染,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特殊而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出生后3-5天可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黄疸全部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②新生儿溶血病;③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④母乳性黄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胆红素即可下降,如3天无明显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⑤其他因素如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于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程度重或进展快;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者。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都应找出原因进行治疗,尤其是1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中毒、颅内病变、严重感染的患儿,必须尽早积极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病情分析:
出生8天的宝宝,病理性的黄疸,照了两天蓝光降到12了
指导意见:
其实可以...
您好,宝宝黄疸主要是体内湿热太重引起的,与在母体内温度高有关。
您可以适当给宝宝...
指导意见:
其正常值应该不超过12的。婴儿精神好,体重也增加,就是有点黄疸也不必担心...
您好,没有影响的,这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有助于消退黄疸,请放心。
病情分析: 你好,血清总胆红素为162.8,你小孩的化验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对于病理性...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乳型黄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