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焦虑恐惧症心理分为几种类型?它们是如何...

医学心理学 焦虑性心理障碍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诊断、病因的学派分析、治疗_百度知道
医学心理学 焦虑性心理障碍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诊断、病因的学派分析、治疗
求大神帮助
提问者采纳
呵呵,这要写,自己总结并非复制粘贴,真的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啊,因为刚好这两个范围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我努力尝试一下,因为刚复习过异常心理学
一、焦虑性心理障碍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焦虑与恐惧情绪相近,不过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而焦虑是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与烦恼不同,烦恼主要是i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而言,而焦虑是指向未来的。焦虑性心理障碍分为以下几种:
(一)恐怖症
恐怖症(phobia),又叫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患者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是外在的(患者身体以外的),尽管当时并无真正为先,但患者仍然极力回避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患者知道哦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或不合理的,但这种认知并不能阻止恐怖发作。恐怖症又分为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与特殊恐怖症
1、DSM-IV对广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A、对置身于某处感到焦虑,觉得难以逃脱(或感到难堪),或感到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惊恐发作时找不到帮助。典型的广场恐怖症易发生的情景有:独自离家在外;在一群人中或正在站队;在一座桥上;在公共汽车、火车里。
B、患者设法避免这种情景(例如回避旅行),或者带着痛苦忍受着,或者带着焦虑心情担心惊恐发作的发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
C、排除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离别性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引起的各种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总结,广场恐怖症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
A、焦虑症状,患者担心在公共场合中昏倒而无亲友求助,或是去自控又无法迅速离开。这种恐惧是对即将发生危险的一种预期,预感到自己将发生可怕的后果,且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激活的表现。
B、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多数场合是拥挤人群、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全地方等情境。
C、回避行为,即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这是广场恐怖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2、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i某些人或某个人,也可以相当反话,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的所有人。与特殊恐怖症相比,社交恐怖症害怕的社交情境往往不易回避,因此社交恐怖症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往往更为明显。
DSM-IV对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A、患者对某种或多种社交场合有明显或持久的恐惧。在这些场合下,患者被暴露于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或可能有人在注意或观察,害怕自己可能会作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表现出焦虑症状。如果是儿童,则是在于年龄相称的熟悉的人们交往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而不是与成年人的交往问题。
B、一旦暴露在多害怕的社交场合便引起焦虑,并可能出现与处境密切相联系的惊恐发作。如果是儿童,焦虑可表现为大哭大闹、发呆或从社交处境中退缩。
C、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或没有道理的。如果是儿童,这点可以没有。
D、患者设法回避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否则便要忍受极度的焦虑或痛苦。
E、对恐怖处境的回避、焦虑性期待或者痛苦,显著妨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或社交活动,或者对于患有恐怖症感到极度的精神痛苦。
F、如果患者年龄小于18岁,病程应持续至少6个月。
G、这种害怕或回避不是由于某种触户稗较织记半席报芦物质会一般性躯体状况所致的直接生理性反应,并排除其他精神呢障碍而引起的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H、如存在某种一般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标准A的害怕与之无关。
3、特殊恐怖症:又称单纯恐怖症,是指对存在或与其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最常见的恐惧对象有:某些动物、昆虫、登高、雷电、黑暗、坐飞机、外伤或出血、锐器等。
DSM-IV对特殊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A、由于存在或预期某种物体或情境(如飞行、高空或动物)而出现显著或不合理的持续害怕。
B、暴露于所恐惧的刺激时,几乎不可避免的立即产生焦虑,并可能出现仅限于此情境的惊恐发作。注:若是儿童,焦虑可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或紧紧的拖住他人。
C、患者认识到这种害怕是不合理的或过度的。注:若是儿童,则无此项。
D、患者一般都是设法避免这种场景,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忍受着。
E、这种对恐怖情况的避免、焦虑的期待或害怕反应,显著的干扰个人生活、工作或社交,或者对于患有恐怖症敢打极度的精神痛苦。
F、如患者年龄小于18岁,应至少有6个月病程。
G、排除其他精神障碍而引起的焦虑、惊恐发作或恐怖性回避。
4、恐怖症的病因学派分析
A、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认为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焦虑的产生根源则在于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本我冲动。由于人们害怕这种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所支配,通过置换的防御机制,焦虑就被某些外在对象或情境替代。这些对象或情境同样具有引起冲动诱发焦虑的作用,然而它们通常是能够原理的,通过附加的回避指,患者便能避免严重的焦虑。
B、行为治疗理论的观点:认为恐怖症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有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刺激(即中性刺激)的害怕反应,发展到为了减少对条件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型条件反应的行为。这是一个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它使得回避行为得到了强化而长期存在,同时使得对原本中性刺激的恐惧得以持续。
C、认知理论:认为恐怖症的患者总是高估所害怕情况和事物的危险性,过分担心某种消极事物将会发生。
A、药物治疗:对恐怖症而言,药物治疗从整体上说是辅助治疗,其作用往往是环节患者焦虑情绪或伴随的抑郁情绪。抗焦虑药能减轻患者的境遇性焦虑状态,使心理治疗容易进行,但其本身不能淡化恐怖的条件联系。
B、心理治疗
①行为疗法:是恐怖症治疗当中被研究得最为彻底、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a、系统脱敏法。(不好意思同学,真的要再展开来写估计写不完了,这才写到一点点,就已经写这么多了,主要是你的问题要写出来实在是一大堆)
b、满灌疗法。
②认知疗法:帮组患者识别和挑战负性的、不合理的想法而起治疗作用。
(二)惊恐障碍:是一种突然、短暂而极度恐惧的一种状态,并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如心跳加快、眩晕、出汗、失去控制感等。
1、DSM-IV对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一个独立的具有强烈恐惧或不适感的阶段,此间下列症状中的4项或更多可能突然出现,并在10分钟内达到顶峰:①心悸或心跳加速;②出汗;③震颤或发抖;④感觉气短(憋气)或窒息感;⑤感觉喉部有堵塞感;⑥胸部疼痛或不适感;⑦恶心或腹部难受;⑧感到头晕,站立不稳或晕倒;⑨现实解题(不真实感)或人格解题(感到并非自己);(10)害怕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11)濒死恐怖;(12)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感);(13)寒战或潮热感。
2、病因学派分析
A、心理分析学认为:个体都有一些容易引起焦虑的冲动,同时也有对抗这些冲动的防御机制,当防御不成功时,就会出现惊恐发作。此外,患者在童年期有较高水平的分离焦虑,或者经过惊吓、虐待和创伤,也可能与成年后发生惊恐障碍有关。
B、行为学派认为:当人们接近发生过惊恐发作的情境或与之相似的情境时,就会担心焦虑再次出现,而害怕接近可能发生惊恐发作的情境,就将发展成广场恐怖症的回避症状。
C、认知学派认为:惊恐障碍的患者对自己的躯体感受过渡敏感,并易于对这些感受作出灾难化的解释和评价。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痛苦的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常用的技术有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或将这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A、在行为治疗方面,最常用的是逐级暴露法或系统脱敏法,具体做法是让患者暴露于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怖情境,并反复进行,直至对所害怕的情境不再感到恐惧或焦虑。
B、认知疗法有三部曲:①找出消极或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②挑战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③用积极的或者更为有益的想法代替不良的消极想法。
(三)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具有对一系列生活实践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有6种相关的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3种。
1、DSM-IV对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A、对多种实践或活动(例如工作或学习)呈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忧(一种提心吊胆的等待和期待)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B、患者感到难以控制自己不去担忧。
C、这种焦虑和担忧同时伴有至少如下3项(至少在6个月的大多数时间里存在)。注:如是儿童只需1项、
①坐立不安或感到紧张;②容易疲劳;③思想难以集中或脑子一下子变得空白;④易激惹;⑤肌肉紧张;⑥睡眠障碍。
D、排除发生在其他轴一精神障碍的焦虑和担忧。
E、焦虑、担心和躯体症状造成了患者的严重痛苦,并且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F、排除由某种药物、躯体疾病、心境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焦虑症状。
2、病因分析
A、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认为自我与本我冲动之间无意识的矛盾冲突是GAD的根源,GAD患者没有形成合适的防御机制,无法成功的应付自己的焦虑,未能使之被某些外在的对象所替代,从而使得焦虑几乎持续存在。
B、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GAD的个体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使他们学会抛弃他们自己的真是情感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形成了价值条件化。到了成年,还在继续价值条件化的过程,当外在的信息与自我概念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个体就会使用扭曲或否定等防御机制组织这个信息进入意识层。当自我概念与现实差距非常大的时候,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其结果导致极端的焦虑。
C、存在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GAD的发生归因于存在的焦虑,即人类对自身存在的限制和责任的害怕。
D、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行为理论认为,GAD的形成于恐怖症类似,也是经过条件反射形成的,只是条件刺激的范围更加广泛而已;认知观点认为:①GAD患者易于对应激事件感到不可控或不可预测,而这种思维的形成于患者在过去生活中经历了若干不可控的重要事件有关;②如果人们对危险作出过渡评价,焦虑反应与客观情境不相称,则形成病理性的焦虑反应;③GAD患者在加工含有危险的外界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把注意力自动化的投入向环境中具有危险含义的信息。
A、心理分析理论:治疗过程与恐怖症的治疗相似,建立在客体关系理论上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患者在童年时代与母亲的早期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儿童的关系的问题。
B、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中心疗法,这一疗法注重创造一种有利于患者成长的人际关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共情是建立治疗关系的最基本的条件。
C、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D、认知疗法:主要是改变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危险”评价。
(四)强迫症(OCD):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1、DSM-IV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A、或者是强迫思维,或者是强迫动作:
强迫思维的定义是下列四项:
①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四项、冲动意念或表象,会反复或持久的很不合适宜的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②这种四项、冲动意念或表象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③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四项、冲动意念或表象都是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强迫动作的定义是下列2项:
①患者感到为了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按照应当僵硬执行的规则而不是不得不进行的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次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默默的重复字词);
②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痛苦,或未来预防某些可怕事件或情境的发生;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所设想的中和或预防作用,或者实际上是明显过分的。
B、在病程中的某一时,患者自己曾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或墙皮动作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住:这一点不适用于儿童。
C、带来显著痛苦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是费时的(一天花费1小时以上)或明显的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职业(或学生)功能或平常的社交活动或关系。
D、如有轴一型诊断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它。
E、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药物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A、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认为强迫行为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OCD患者没有处理好性器欲阶段的本能冲突,他们的性驱力要么退行至肛门期,要么是这一时期没有得到顺利发展;也有可能是因为来自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强烈冲突形成了一系列防御机制,从而最终产生强迫症状。
B、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的获得与维持二阶段论解释OCD,认为在第一阶段,一个中性事物当它与能够引发焦虑或者躯体不适的刺激同时出现后,这个事物与恐惧就联系在一起了。在第二阶段,为了减轻痛苦,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能够成功降低焦虑,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
C、认知理论的观点: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有重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通过忽略这些想法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念头自然消失,就不至于发展为OCD,然而某些人难以消除这些想法,他们就可能发展成为OCD。
A、心理分析疗法:治疗目的是揭示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并让患者面对其所真正害怕的东西——某种给他带来满足的冲动。
B、认知行为疗法:暴露于反应阻止法。此法要求患者反复的长时间暴露于引起焦虑、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物体和情境,同时克服强迫行为。而认知技术有三种:①挑战强迫性的思维;②思维阻断法;③挑战消极的自动式思维。
C、森田疗法:治疗原则为“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忍受痛苦,有所不为;寻找痛苦,为所怕为。”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经济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之后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
1、DSM-IV对PTSD的诊断标准
A、患者曾暴露于某一(精神)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2项:
①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设计真正的或几乎导致死亡或严重的损伤,或者设计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事件;
②患者有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
B、在体验这种令人痛苦事件之时或之后,表现出至少3项或以上的下列分离性症状:
①麻木、分离或没有情感反应的感觉;
②对周围环境的意识能力下降;
③事物的不真实感;
④身体与思想是去联系感;
⑤不能回忆创伤的重要方面。
C、以反复的意象、观念、梦、错觉、闪回发作或这种体验的生动再现感,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或者暴露于创伤事件的提醒物时感到痛苦。
D、明显回避能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例如人物、观念、感受、话题、活动、地点)。
E、明显回焦虑或警觉性增高症状。
F、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或者影响了患者继续其必需的事业。
H、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的直接生理性效应,也不能归于短暂性的精神性障碍,而且也不只是已有的轴一或轴二障碍的恶化加重。
2、病因学派分析
A、心理分析学派:PTSD的患者经历不断的在脑海里闪现是意见十分痛苦的事,以致痛苦的记忆要么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加以克制,要么无意识的被压抑。而患者在是否吧创伤经历整合到自己原先的信念中,内心存在着冲突。
B、学习理论:认为PTSD产生是害怕的一种条件反射。创伤记忆和其他的一些先错能够引发焦虑和恐惧,个体回避或者逃避这些线索,以使焦虑和恐惧水平下降;于是,对于线索的回避行为就得到了负强化。
C、认知理论:强调创伤对个体预存信念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创伤后反应。PTSD的社会认知理论,偏重创伤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强调个体将创伤经验整合与预存模型所需要做出的间距的重新调整,强调创伤事件及其严重后果的广泛影响。
目前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A、行为疗法:主要采用以包了与患者所害怕的时间或情境为主的技术,系统脱敏法是首选的方案之一。
B、认知疗法:主要帮助患者处理被创伤破坏的想法和信念,它长于行为疗法联合使用。
C、近年来,一种称为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的技术用于治疗PTS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亲,虽然现在有点后悔整理了,因为真的好费时....终于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下来继续总结抑郁症,这个应该比较简短,没啥分类的,我加油!
二、抑郁性心理障碍
1、DSM-IV对抑郁发作与抑郁症诊断标准
A、在同一个2周时期内,出现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表现出下列5向以上,其中至少1项是①心境抑郁或②丧失兴趣或乐趣。
注:不包括明显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或者是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幻觉所致的症状。
①几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这或者是主观的体验(例如感到悲伤或空虚),或者是他人的观察。注:儿童或是青少年,可能是心境激惹。
②几乎每天的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都明显减低。
③显著的体重减轻(未节食)或体重增加(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欲减退或增加(注:儿童则为达到应增体重)。
④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⑤几乎每天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由他人观察到的情况,不仅是主观体验到坐立不安或缓慢下来)。
⑥几乎每天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⑦几乎每天感到生活没有价值,或过分的不合适的自罪自责(可以是妄想的程度,不仅限于责备自己患了病)。
⑧几乎每天感到思考或者集中思想的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或称为自我体验,或为他人观察)。
⑨反复想到死亡(不只是怕死),想到没有特殊计划的自杀一年,或者想到某种自杀企图或一种特殊计划以期实行自杀。
B、这些症状并不符合混合发作的标准。
C、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这也和其他重要方面造成功能缺失。
D、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E、这些症状不能归于离丧;后者即,在失去所爱者后出现这些症状并持续2个月以上,其特点为显著的功能缺损,病态的沉溺于生活无价值感,自杀意念,精神病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缓。
2、病因分析
A、心理动力学观点:①对丧失的反应——自我惩罚。易于是i一个人为想象中的罪恶而惩罚自己的手段;②对丧失的补偿。患者更注重当前郁抑的原因以及他们是怎样以抑郁的方式来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
B、存在主义:认为抑郁是源于未能完整和真是的生活而产生的一种非存在感。
C、人本主义:认为郁抑是i由于他们没有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D、行为主义:①强调外界的强化,包括认为抑郁是行为消退的结果,是一种不完全或不充分的活动;回避性的社会行为,认为抑郁患者是在寻求拒绝;②关注人家关系的过程。
E、认知理论:个体的想法和信念是引发和影响情绪状态的关键因素。
(一)生物治疗: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光疗法、维持治疗。
(二)心理治疗
A、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工作的重点是支持和再保证,通过减少病人的焦虑,使他们感到安全,获得支持、舒适和轻松来环节症状。
B、认知治疗:目标是改变抑郁症患者的想法,这些改变通过行为实验、逻辑辩论、证据的检验、问题解决、角色扮演、认知重建等途径得以实现。
C、行为治疗:一方面通过操作强化的时机、提高患者获得强化的比率来消除抑郁状态的;另一方便还可以借助社会技能训练的技术来帮助患者,这些技术包括渐进的达成目标训练、决策训练、自我强化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以及放松训练等。
D、人本主义治疗:尝试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情感痛苦是一种真实的反应。力图引导病人发现实现自己个人生活是获得更好的生活的理由。
E、团体心理治疗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呀
参考资料:
《变态心理学》钱名怡主编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你好,你这是要写论文吗?我给你几个参考,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区别抑郁症与焦虑症的临床辨析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你参考一下吧,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题库(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页免费200页免费44页免费45页免费29页免费 27页免费6页1下载券2页免费2页免费121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9页免费6页1下载券10页免费5页免费21页1下载券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题库(含答案)|整​理​版​,​打​印​省​纸​张​,​哈​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ν??鴤???????е???????????????????????????????о??'????????????????????Щ?飬????????????????????????о????????ú?
飺????????????????е???????????????????????
ó??????????????????????????
飺????Ч????????1???????????????????????????????DzDz????????????????2赼?????????????????????????????u???uп?dz???3???????Щ????????????????????塣?????????С?????dz??????????
???,???,??(??????????????????岻飬?...?(??????????????????岻飬????????????????? ??? ??35??鷽λ??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dpvc.39.net/adpolestar/door/;ap=634CE77D_8E2A_6C24_B7DD_BF26C4CA83CB;ct=pu=san9;/?\"&&\/SCR"+"IPT&");
???棬????????????在心理健康中什么叫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健康咨询描述:
我女朋友这几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脾气变的好大,有的时候我只是随便说了一句,发一句挠骚什么的,她就开始暴跳如雷的,还边哭变说我怎么样怎么样,这一点也不像平时乖巧的她,我咨询了医生,医生说是焦虑症,但也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在心理健康中什么叫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5:10:24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2360称赞:224
你好!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状态焦虑就是对于未来总有着强烈的担心,焦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景。特质焦虑更像是恐惧性焦虑障碍,对于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固定的场景有着与现实不符的焦虑。比如幽闭恐惧、广场恐惧等。
帮助网友:6291称赞:37
你好!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状态焦虑就是对于未来总有着强烈的担心,焦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景。特质焦虑更像是恐惧性焦虑障碍,对于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固定的场景有着与现实不符的焦虑。比如幽闭恐惧、广场恐惧等。
帮助网友:5181称赞:27
你好,状态焦虑是对于未来总有着强烈的担心,焦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景。特质焦虑更像是恐惧性焦虑障碍,对于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固定的场景有着与现实不符的焦虑。比如幽闭恐惧、广场恐惧等。焦虑就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你好!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状态焦虑就是对于未来总有着强烈的担心,焦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景。特质焦虑更像是恐惧性焦虑障碍,对于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固定的场景有着与现实不符的焦虑。比如幽闭恐惧、广场恐惧等。
百度智能推荐
其他信息专家观点、医患问答、经验分享
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
网友经验分享
浏览:5183·
浏览:8489·
浏览:8257·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
参考价格:¥70
调节“赫依”,安神止痛。用于心悸,失眠,精神失常...
参考价格:¥45.5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27、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择业难的心理障碍
(二)择业焦虑及其排解
紧张焦虑及其排解
(三)“焦虑性人格”
⑷自我检测评估与职业环境分析。
一个人紧张、焦虑时候的表现,会在眉宇之间,或在嘴角、嘴唇部位,但主要在手上。心理素质再好的人,只要命令他现在就表演、考试,或要以他为主做事或要单独突出他的形象或面临涉及他个人前途乃至胜败存亡大事的时候,他都会马上紧张焦虑起来。焦虑
专心身心健康。
⑴满不在乎。
生物对现实或想象中的威胁的反应,是生物的“情绪系统”在危险感觉反应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如对可能发生来自于的事件感到害怕。
⑵症状表现出对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过度担心和过分忧虑,感到疲劳,烦躁不安,易激怒,丢三落四,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紧张,下降手出冷汗,食欲不振,失眠。
症状”、3≠就是
有:心情紧张、恐惧、提心吊胆,会面色潮红,全身出汗,手指震颤,无法工整地书写,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涣散,思维迟钝,视物模糊,运动不安,口渴,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尿频尿急;还有的严重者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眼冒金星,血压下降,甚至虚脱、昏厥,女生还会发生痛经、月经紊乱、情绪化甚至发生精神变态和不能自主,等等。
(三)“焦虑性人格”
焦虑能导致人格的分裂,如“焦虑性人格”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表现得懦弱胆怯,对任何事都表现惴惴不安,在新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焦虑反应”。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胆小,怕事,敏感,怕羞,容易恐惧。
再严重就容易导致“焦虑症”。
所以在前,最好能得到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辅导。
心理医生,千万不要带着心病去求职。
找“”或做“”,
17.同用人单位不相容。
就某种意义说,现在研究生是多了,但质量和价值也相对降低了,相当于本科生;依次类推,由于扩招,本科生相当于大专生;院校升格,大专生相当于中专生。
大学生在校入党、大学毕业直接去当兵,也不失为“曲线救国”的上策之一。
“焦虑性人格障碍”
。下面着重提出毕业生自己、学校与老师、用人单位、人才交流市场、政府决策部门和心理健康工作机构等6提及。——所以这就可以理解是各个分工程的蓝图设计。
并不断修正、完善它,为走上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发展人格,
大学生求职时要迅速转换社会心理角色:
首先,应聘不是应试。
其二,老板不是老师。
其三,公司不是学校。前者比后者人际关系要复杂得多。
其四,职场不是商场。职场的出入远不像商场那么随便。
⑴明确“双向选择”的概念,理解“工作”或“职业”的含义。
须知,不要说去大公司,不要说去国有企业,就是去小公司、私营企业,甚至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只要是在法律允许或保护下的能养活自己同时给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动项目,都叫“工作”或“职业”。
⑵根据市场行情,调整认知理论,既正确地评价自,也要客观地认识用人单位。
⑷根据双方的意愿和可能性,重新调整甚至改变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定向走势。
重新调整甚至改变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定向走势。
的观点。在合同制的今天,这也许是择业者的一种明智之举。
当然,事情是辩证的。为什么水滴石老是不穿?因为你老是不在一个地方滴。过于流动,频繁地“跳槽”,你永远是从“零”开始。这对企业和员工双方,谁都没有好处。特别对人到中年的员工,更是一忌。
有些大学生正在校专心读书;有些大学生在校已接触或实践了社会;有些大学生已到社会上变相就业了,当别的同学开始择业时,他已经找到工作了。
选准自己的“职业切入点”,可降低就业难度。
⑵女性求职,要发挥好自身优势。
⑶女性就业有劣势,所以要懂得回避。
⑷职场无禁区,女性应努力开拓。
52262326&&&
——问题不在公司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成熟和有公信度。
面试时如果怯场,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表的人,的
⑴“自我推介书”的书写格式。
⑵不要忘记留下电话等各种联系方式。即使第一次就被招聘者驳回。
⑷”和“职业锚”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40
⑹这里再简单提一下用“职业锚”择业。
2.要提早做心理健康和的测量工作
应届大学生在毕业前夕面临着“三求”:“求知”的最后冲刺,“求爱”的演戏或演习,“求职”即的准备。他们这时最大的焦虑是“第三个求”。要提早做心理健康和的测量工作”的建议。
⑴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的《职业价值取向量表》测量:
①操作、动手或现实取向,R
对操作型的体力劳动感兴趣。
②探索取向I
猎奇、创新,。
③艺术取向A
喜欢对情感的抒发和自我表达。
④社交或社会取向S
善于交流处理人际关系,并从中感到满足。
⑤事业、管理或企业家取向E
企业型的人支配、自信、精力旺盛,喜欢指挥、劝导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即喜欢做能控制别人的行为的工作。
⑥传统或常规取向,C
有规则、。
6这6个因素可以任意取三者进行组合,可以组合成若干种可能性,但需三者相容。
而实际上,一个人的取向往往是综合的,并且要复杂得多。所以,职业的价值取向仅供参考。
要提早做这方面的测量工作,而不是只在临毕业或择业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同学们的心理紧张焦虑,难以测量准确,并且也不能用一次测量的孤证下结论。当然,也需要告诉同学们:它只证明你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可能性,而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找到该工作。
⑵《霍兰德职业价值取向量表》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或部门测量较好?对于人格正在发展、成长的人来说,笔者认为可有5个时间段或可分5次:
①高中二年级文理分科的时候;
②高三毕业面临高考或就业的时候;
③大学一年级的时候;
④大学应届毕业的时候;
⑤择业的时候。
大学生毕业之际做做“毕业心理测试”和“择业心理测试”,对下一步择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4.择业的心理冲突及其调适
在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帮助下——
笔者在《学生考试的紧张焦虑及如何调适》讲座中提到“如何排解考试前夕和考试过程中的紧张、焦虑?”和“对‘考试紧张综合症’的心理辅导、治疗”。其中,从“接受任务”到“彻底放松”以及笔者归纳出17个方面防治“考试紧张综合症”的措施或方法,也适合在择业期间产生的紧张焦虑上。可参见该篇讲稿。
⑻其它心理冲突及其调适:
5.自我调适、
⑴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⑵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⑶培养创造能力。
⑷培养社交能力。
⑸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⑹培养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⑺掌握好特殊技能。
⑻积极参与社会公认能力的训练实践。
⑼做好准备。
⑸对性格、对特殊能力的测验等,都对择业和参考价值。
如果再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包括择业求职的短期打算,也包括职业的中期计划以及从就业到退休整个职业过程的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职业设计,也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宏观职业规划并管理(那时,它则会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只表述毕业生择业求职的方案。
⑷自我检测评估与职业环境分析。
现在,“择业难”难到什么程度或地步?研究生到高中任教,“海龟”(“归”,留学生归国)变成“海带”(“待”,待业,找不到工作)!何况应届大学本科生、专科生?
那末,“到高中任教”是不是
“自由”与“保障”的关系:传统的分析是相反的关系。在企业上班,要人身自由就没有工作保障;要工作有保障就不能自由,就得乖乖听话。——还是先学会或忍受“被人管”,再熬到“管人”的地步。
当代在企业管理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到“自由”与“保障”相对和谐统一的关系,如有些公司的“直销”、“专卖”和“连锁”手段:上班不讲时间,也没有固定地点,销售不定死任务,全凭自己管理自己,但经济效益和风险或责任也直接同自己挂钩。
择业要感觉好,要对其感兴趣,适合自己的专业、专长或才能。这样,干律师、当图书管理员和扫大街,就都是一样的,都叫“好工作”。而我国目前“好工作”的内涵却不是这样,它往往是“肥缺”、“挣钱不出力,出力不挣钱”和“可以以权谋私”等,因此,不管有没有兴趣和才能、本事,不顾职业性向,都去争那个“肥缺”。结果,择业难!
笔者辅导、帮助大学生排解的紧张焦虑心态,其目的或作用是为了让大学生保持良好心态,自信地去择业,而不是保证能帮助大家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本讲座中有一句话被哪位毕业生采纳并在择业中见了成效,这便是笔者撰此文的最大收获
&&&&&&&&&&&
&&&&&&&&&&&&&&&&&&&&&&&&&&&&
&&&&&&&&&&&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