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杂志报有不负责任地发关于膏方的文...

膏方彰显中医药魅力--中医医院院长谈膏方
  膏方彰显中医药魅力--中医医院院长谈膏方
  中国中医药报 日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 李俭
  中医膏方称“膏滋”,是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属于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一种将三十味左右的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针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以及滋补养生,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的作用。其具有一人一方、量体用药之特点。一代名医秦伯未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冬令进补服膏方,原是具有鲜明江南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每年深秋、初冬,在江、浙、沪等地,请中医专家定制膏方,以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的场面蔚为壮观。如今中医膏方在全国各中医院临床及治未病领域被广泛运用。
  日~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周仲瑛教授莅临论坛并做大会主旨发言,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全国几十家三甲中医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的中医药同道300多人参与了此次论坛。
  论坛对膏方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一致认为,膏方作为中医药医疗保健的特色方法,备受广大群众喜爱,对促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广膏方应用,服务大众健康,论坛向全国的中医药届同仁发出倡议如下:
  1.膏方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中重要和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效果明显、服用方便、防治皆宜的特点,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病后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膏方运用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加强文献整理、临床应用、作用机理以及工艺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膏方的科学内涵与应用价值。
  3.充分利用中医药服务健康的途径,突出膏方特色,拓宽膏方应用领域,积极推广膏方在治未病、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等领域的运用,着力提升膏方在中医药防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成立中国中医膏方高峰论坛组织委员会,筹建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协作组,为成员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构建膏方学术交流、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
  5.推广膏方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将与全国的中医药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医膏方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市中医院作为一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一直秉承金陵著名医家如“当代医宗”张简斋,“三卿一石”随仲卿、朱子卿、武复卿、王筱石,“国医泰斗”张栋梁的中医血脉,在中医膏方的开具、制作等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及丰富的经验,且独具特色和优势。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用了2个月时间,八期《健康身体有“膏“招》的系列节目深入报道了南京市中医院膏方调治相关疾病的故事,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更加引起了海内外中医药迷及国内中医药届专家学者对中医膏方的强烈关注。回顾我院的中医膏方伴随百姓健康走过的历程,其实就是我院膏方品牌——“金陵膏滋”成长的历史。
  我们的“金陵膏滋”品牌建设包含医疗技术团队、客户服务团队、加工制备团队、宣传文化企划团队四个方面。我们对我院中医膏方品牌——“金陵膏滋”的临床应用、加工制备等方面从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文化性等方面严格要求,积极探索并逐步实施中医膏方在临床治疗、中医治未病等方面的运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以临床为中心,以疗效为标准,严格执行了准入制度,规范了药剂制备工艺,突出了中医膏方的传统文化建设,提升了中医膏方的临床服务水平,使中医膏方这一独特中医技术在南京市中医院的预防治疗保健领域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也使“金陵膏滋”成为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抓手之一,成为了江苏地区百姓喜爱的膏方品牌。
------分隔线----------------------------日(本周六)上午10点,上海江东医院将举办腰椎滑脱的中医整脊保守治疗专题讲座。届时, 【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手法委员会理事★上海江东医院
关于中医整脊
中医整脊医学是本世纪中医学现代化研究形成的创新学科,它是在系统发掘和整理2000多年的中国传统医学整多年的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和中国传统医学脊源性疾病史的基础上,运
中医整脊治疗疾病
疑难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青少年脊柱侧弯症、脊柱疾病...
中医骨伤名医韦以宗学术继承人
江东医院中医整脊院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委
【擅长主治】: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青少年脊柱侧弯症 颈椎病、疑难颈椎病、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脊源性妇女痛经、中青年妇女腰胯痛。
职称:教授
擅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委、副秘书长,江东医院中医整脊院长
职称:教授
擅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手法委员会理事
职称:主任
擅长: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专业从事骨科疾病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三十多年
职称:主任
擅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委员,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
专家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病在于骨,手术无法无法控制骨的改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再者手术风险极大,因手术致残甚至瘫痪的例子并不少见。事实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必手术,通过中医“调曲”就能将其治愈
每日在线答疑
近年来,中医整脊医学保守疗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大多数病患经过调整颈椎的生理曲度以改善其力学关系,从而达到复位的目的,具有降低手术率、提高康复率
颈椎间盘突出的所带来的一些疾病在调理上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程度的,考虑其发病的反复性,我们可以知道颈椎间盘突出对人体的危害还是蛮大的。而且如果针对它的治疗不够及时的话,病情将会越来越严重。
每日在线答疑
越来越多的脊柱侧弯患者不敢选择西医手术的原因除了810万的治疗费用让人望而却步外,西医手术高风险性也成了患者越来越担忧的问题,据有关专家介绍,西医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手
脊柱畸形一般很难早期发现,很多宝贝都是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畸形,发生了脊柱弯曲、背部不对称隆起、含胸哈背等现象,不少宝贝的胸后背部隆起一个“肋峰”,又称为“剃刀背”的时候才被发现,这时宝贝的体形
每日在线答疑
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整脊治疗颈椎管狭窄临床效费比更高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全国整脊科室经营管理论坛上了解到,中医整脊学科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而所需医疗费用同西医手术治疗相比
颈椎管狭窄症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手术治疗,在脊柱后缘椎板挖几个洞(扩容),但对脊柱前缘多个突出椎管的椎间盘无法下手,因此
每日在线答疑
中医整脊医学认为,腰椎滑脱是腰椎力学长期失衡造成椎曲紊乱的结果,因此调整椎体曲度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关键,而 调整椎体曲度最重要的是调动腰大肌。其治疗法则包括:理筋、调曲、练功。其中,“理筋”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相邻椎体间发生部分或全部滑移的一种疾患,主要因创伤、慢性劳损、退变性因素等引起。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多为慢性腰痛,常为酸胀、沉重、乏力感,久坐
每日在线答疑
恢复颈曲是颈椎病的光明未来。治疗脊椎劳损病,消除症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需恢复或改善颈腰椎的生理弯曲。另告诫人们颈腰病患者如能合理进行运动锻练,既能康复又能预防
中医整脊调椎曲的方法包括“四维调曲”、“微针松解术”、“调椎复位术”等,通过整体治疗,可帮助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对轴”,真正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整脊医学所采用的方法,无
每日在线答疑
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青少年脊柱侧弯等骨科疑难病,如单纯药物止痛或手法治疗
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青少年脊柱侧弯等骨科疑难病,如单纯药物止痛或手法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临床很容易复发;而采用手术治疗,因此类手术
每日在线答疑
根据韦以宗教授享誉国际的“椎曲论”学说,脊椎类疾病的真正病因在于“椎曲紊乱”。“椎曲”是人体脊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它保证了人体的自由活动,目前大量的颈腰椎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就在于没有恢复正常的“椎曲”椎曲紊乱起源于维持椎曲的四维肌力不平衡,所以要调曲、正骨,首先必须理筋。
采用韦氏理筋松解术,可高效疏通阻滞、解除粘连、改善微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在此基础上,再辨证采用中医汤药、针灸、药熨、推拿、按摩等多种中医调治手段,激发气血运行,活血化瘀、疏筋活络,多管齐下,可迅速缓解痉挛和疼痛,恢复脊柱四维肌力平衡。
在理筋松解的基础上,须进一步调曲、正骨。“椎曲”的病理改变极为复杂,包括加大、变直、侧弯、反弓等,普通牵引、正骨等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根本无法调整与恢复正常“椎曲”。要调整与恢复正常“椎曲”,唯有采用“四维调曲”,即包括前后俯仰、左右弯曲、左右旋转、上下伸缩“四维”。以获国家发明专利的“以宗四维调曲床”为依托,通过采取“过伸悬吊牵引”充分调动腰大肌对脊柱的伸展应力,通过“四维悬吊牵引”使位移的椎体得到复位,再辅之以韦氏手法正骨等独家治疗手段,可使紊乱的椎曲彻底恢复正常,达到“筋柔骨正”的极佳效果。
骨科疾病通常病程长且复杂,其发病机理均与气血失和、经脉痹阻、脏腑失调、筋骨失养有关。民间有“伤筋动骨一百天”之说,因此骨病康复期的调养非常关键。韦氏养骨膏方具有整体调摄、攻补兼施的特点,其攻可祛实,活血化瘀、祛痹通络;补可养虚,调中保元、平衡阴阳、和顺脏腑;且养骨膏方口味宜人,服用方便,不仅可帮助解除颈腰四肢关节等病痛,巩固疗效,且肝脾肾亦可得滋养,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以宗健脊18式”系由韦以宗教授创立的专门帮助脊柱康复的功法,通过练功自我保健,可辅助治疗和预防复发,让脊柱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腰椎间盘突出症
姓名:张某
年龄:35岁
病情描述:两年前开始腰痛、逐渐腿麻 。在当地某医院做了相关检查,被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经过理疗、针灸及药物等治疗,病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联合上海江东医院建立上海整脊临床中心,中心节假日不休,查看
2013年1月 “中国整脊之父”韦以宗教授韩国讲学
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和韩国脊椎神经推拿医学会是脊柱劳损病领域上中韩两国的最有代表性的专家行会,都是“世界骨联”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2013年1月,受韩国脊椎神经推拿医学会邀请,中国中医整脊创始人韦以宗教授前往韩国作“中国整脊新理论指导《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学术价值”专题讲座,并现场演示了整脊手法。
2012年11月《中医整脊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发布并实施
脊柱劳损疾病是当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人群之罹患率高达30%,在中老年人中罹患率高达70%,位居老年人常见病第二位,再加上使用电脑、长期伏案人群不断增多,颈椎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为了能制订出科学规范、临床实用的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历时近3年,组织全国专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对常见25病种诊疗指南研究工作,终于在2012年12月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医整脊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并将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2010年10月举行第六届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
2010年10月全国第六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0多名骨伤科专家参会。
会议主要围绕颈腰椎疾病的基础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弘扬了中国传统医学,充分展示了整脊医学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治疗方式,广泛推动了颈腰椎疾病的治疗新技术的发展。
2006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正式成立并首发《中国整脊学》
2006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批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整脊分会。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医学会和有关单位支持下,有各省、市、自治区推荐来的专业委员会候选人103人,其中高级职称86人,占80%。经9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219名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以韦以宗为主任委员的9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并于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
中国整脊学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对脊柱劳损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脊椎法”“按脊法”的论述和“腰痛”的专篇。历代医家发明创造了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辨证用药和导引练功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整脊疗法。”整脊“已被确立为中医的一门专科,是中医学科的专属名词。同时具有弘扬中华文化,保护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一说二论”为现代中医整脊医学奠定理论基础
韦以宗教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是在深入研究中医整技术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800多例颈腰痛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认为中医传统整脊技术是依据中医整体观的脊柱认识论作指导的,而中医的脊柱认识论与现代机能解剖学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
2003年,中国唯一以报导世界杰出华人新闻人物的《中华英才》杂志以“白衣风骨气自华”专访韦以宗教授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报》和《中国中医药报》曾多次报导,美国的《医药导报》、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报刊也曾8次介绍中国整脊学研究成果
为了维护民族脊梁骨气,他呕心沥血编著中国骨科技术史,并牵头推动中医骨科走上世界;为了维护人类脊梁骨气,他潜心研究发明一说二论,令澳洲整脊专家惊赞中国整脊了不起”为题,报导韦以宗“传中医理念,扬中华骨气”“淡泊名利,博爱做人”的事迹。
1997年,“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成立
1997年9月,韦以宗教授联合18个国家地区骨伤科界,在吉隆坡成立“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后于北京、澳大利亚悉尼、香港和德国美因兹召开第二、三、四、五届世界大会,出席代表达3000多人次,联合会会员发展到1200多人,包括24个国家地区。各届大会论文集和杂志发表论文548篇,促进了中医骨科在世界的普及提高。同时,创办了《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美国中英文版(1999)
1993年韦以宗教授出国办学,为东南亚各国培训195名骨伤科医师,获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表扬。
1992年,韦以宗在马来西亚创办了“南洋针灸骨伤学院”,并任院长。于1993年获得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表扬。5年下来,他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培训了200多名的骨伤科医师,为传播和弘扬中医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骨伤科方面的交流与学习牵线搭桥。
传统医学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始于2000年以前的黄帝内经
早在公元前2世纪,《五十二病方》及《黄帝内经》就描述了类似今天称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并介绍了按摩、针灸、内外用药韦以宗指出,早在公元前2世纪,《五十二病方》及《黄帝内经》就描述了类似今天称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并介绍了按摩、针灸、内外用药的治疗方法。公元7世纪,巢元方、孙思邈发明旋转牵引法。公元1337年,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用悬吊过伸法复位脊椎骨折。可以说,历史上我国的整脊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 协办:上海江东医院中医整脊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路300号(近浦东大道)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20-2838
/ 021- (市话)
门诊时间:早上8点至下午18点
公交线路:乘坐130路/778路/上川线/993路上行/991路上行/大桥四线下行/施崂专线下行/新川专线上行可到达。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沪ICP备号-1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0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中医药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