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鼠标自己会动自己会那么自恋呢?

  妈妈怀上二胎以后,原本乖巧的孩子性情大变,哭着喊着不要弟弟妹妹,甚至以离家出走、自杀等作为威胁。各地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新闻报道。为什么有些独生子女强烈反对家里再添一个孩子?这一定程度上是儿童的自恋心理作祟。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使,但有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出以下特点:他们希望拥有绝对的权利,以自我为中心,对关注和奖赏无限度地索求,毫不顾忌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然而,这些特点却是儿童生存的必需条件,它们确保儿童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说,自恋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成长阶段。成年以后,大多数人会摆脱儿童时期的自恋心理,但也有少数人的自恋心理会持续下去,发展成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些自恋者的精神病理学表现和儿童的自恋有诸多相似之处,心理学家对自恋演化根源的探索和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更好地对待自恋的儿童,以及自恋的成人。  自恋者和儿童的相似之处将儿童生存必需的本能行为等同于真正的自恋当然是件荒谬的事情,儿童的自私行为出于最原始的生存需要,而非贪婪和狡猾使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原始的自恋形态不会进一步扩张。例如,儿童对于爱与关注极度渴望,当缺乏爱与关注时可能会发脾气,如果这种愤怒的表达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成年阶段可能发展为人格障碍。  缺乏共情(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感受的能力)是婴儿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自恋者的特征之一。婴儿的心智水平不仅难以准确地了解他人的感受,甚至无法理解人或物体在无法看见或听见时仍会持续存在这一最基本的事实。当勺子不小心从高脚椅上掉下之后,一个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不会去地上寻找,对他来说勺子从眼前消失就等同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年龄较小的婴儿也不会体验到分离焦虑,在他们眼中成年人离开房间时会像亚原子瞬间粒子一样消失。直到6个月左右,共情的萌芽才开始出现,但这个时期婴儿仍是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  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是儿童和自恋者另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当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或不能立刻得到满足时必须忍耐,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磨炼的能力。有些人一辈子也学不会&先苦后甜&&克制而不放纵&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进行了着名的&棉花糖测试&.他让一群4岁孩子在&马上得到1个棉花糖&和&等待15分钟之后得到2个棉花糖&之间做选择。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坚持了整整15分钟,这并非易事,为了转移注意力,他们唱歌、大声说话、控制自己不看棉花糖甚至直接遮住眼睛。米歇尔兑现了承诺,奖励这些孩子每人2个棉花糖。这些孩子也许天生就具有强大的意志力,也许是他们更幸运,因为这段经历教给了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米歇尔和同事追踪了这群孩子14年后的情况,发现当年在测试中表现更好的孩子拥有更强的社交和挫折应对能力,而且美国高考(SAT)成绩比当年很快就吃掉1个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210分。  缺乏忏悔意识也是儿童和自恋者的显着特征。如果我们在事后能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并反思,就不会重蹈覆辙,持续犯错多是因为对自己的过错不知悔改。2009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了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是如何表现以及管理自己的懊悔情绪的。研究者发给57个2岁左右的小孩每人一个玩具,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小时候最珍贵的玩具。这些玩具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只要孩子碰到就会破裂,这时研究者便会故作悲痛地大叫:&天啊!&在接下来的60秒内,研究者观察这些孩子们的表现。有些孩子看起来很平静,有些则明显开始烦躁,他们遮住眼睛、转头、抱紧自己来寻求安慰。与棉花糖测试的后续研究结果一致:在实验中体验到懊悔情绪的孩子,比当时碰碎玩具而毫不在意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得更好。  在成长中超越自恋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自恋更为简单原始,而且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自恋期是迟早会跨越的一个阶段。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认识到,外部环境只能满足他们一定程度的需求,而且他们的行为时刻受其限制--这也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必须真正学会的生存经验。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婴儿期的自恋持续发展到成年?其中的原因还不能确定,但肯定存在遗传因素的影响。对2000例同卵双胞胎进行的研究表明,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是自恋者,那么有77%的概率另一个也是如此。但是,这一结论对异卵双胞胎并不成立,因为他们的基因相似度没有那么高。  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自恋者的心理。&自恋面具模型理论&认为,自恋者的固执己见和自我中心只是他们掩饰自我厌恶和低自尊的表象。与之相对的理论则认为,自恋者的自我膨胀就是其内心的真实表现,这可能源于他们的父母对其过度放纵,使他们形成了过于强烈的自尊心。  如果自恋者愿意接受治疗,对于改善不健康的自恋症状会有一定的助益,但许多自恋者并不愿意接受治疗,因为自恋的他们认为自己比精神病学家懂得更多。与其他人格障碍类似,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可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好转,然而有时自恋症状却会伴随其一生,而且家人、同事、爱人等都会为之付出代价。  (本文作者曹宇龙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吴艳红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适度自恋有利于生存对于成年人,适度自恋是常见现象并且有重要意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和自尊的需要,即自我增强的需要。维持虚假的正性自我知觉是人们满足自我增强需要的重要方法之一,这被称为正向错觉。人们一般更容易记住有关自己的正性信息,更容易遗忘负性信息;更可能将积极的结果而非消极结果归因于自身。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一般都会对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能力有更加正性和积极的评价,且高于平均水平,这被称为抽象自我评价的&高于均值效应&.  自我增强是自恋的中心特征之一,自恋者具有高水平的自我增强行为。适度自恋在演化上,特别是在失败、恐惧等威胁性的情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适应性功能。自恋存在多种形式,而且文化因素可以调节和影响个体的自我增强动机。西方文化下的自恋可能更多地采用自我增强的策略;而东方文化下的自恋可能更多表现为其他的自恋类型,采用不同于自我增强的策略。总之,适度的自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情境。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 &&)测一测你为什么自恋?
测一测你为什么自恋?
好女人也好命
生活中,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亦或者是老人,多少都有点自恋。只是不同的人自恋程度有所不一样罢了!也正是由于每个人自恋的原因各自不同,导致在某一方面自恋的倾向有所不同。那么,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自恋呢?突然某一天,你发现镜子里的你和平时有些不一样,你希望是以下哪部分发生变化?A,镜中自己的眼珠跟现实自己的眼珠转动的角度不一致B,镜中自己的嘴巴弧度跟现实自己的嘴巴弧度不一致C,镜中自己的脸型跟现实自己的脸型不一致D,镜中自己的发色跟现实自己的发色不一致查看结果心理收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好女人也好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一胖毁所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作者最新文章为什么有些人毫无成就,却很自恋?-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获取百度派权限,参与更多问答互动
3">等{{ uList.length }}人邀请你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毫无成就,却很自恋?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 log.sign }}
可能对你的问题感兴趣
暂无相关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你已邀请15人,不可再邀请
为什么有些人毫无成就,却很自恋?这些人的心里是畸形的,他们永远不会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他们只会无视别人的建议,无视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然后吹自己,一天以为吹牛就能博得他人的仰慕,殊不知自己...
为什么有些人毫无成就,却很自恋?这些人的心里是畸形的,他们永远不会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他们只会无视别人的建议,无视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然后吹自己,一天以为吹牛就能博得他人的仰慕,殊不知自己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傻逼,然后还以为他自己很帅,对于这种人我想说真的不用赏他脸,惹毛我,连自尊都不给他,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的高中同桌,一个成绩倒数,长得难看,又没才能的男人,每天都吹牛。特别自恋,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最厉害,打游戏说他最强让你一只手,打球说他最强让你一只手,考试说让你一科,我也是醉了,而且他最喜欢干什么你知道吗,没错就是捧高自己,贬低否定他人,这个我每天都被他拿来做这种事,我成绩比他高两三个档次,但他就是可以自信,觉得任何人都比他差,你跟他说什么事情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他出口第一句话就是不对!不对!然后再把自己的错误理论灌输给你,我想这就是他倒数的原因吧,这种人真的好迷啊,每天总是吹捧自己,但是却没一起出过头,每次都没啪啪啪打脸,然后还是那么自恋,我觉得这种人真的得狠狠踩他一脚,以前我都是让着他,他说些错的,我也不理他,反正他也不会承认你是对的,后来他继续否定正确的答案,然后说出他的错误答案的时候,我就跟他辩论,最后他颜面扫地,因为错误的知识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人真的别理他了,真的,有机会多打他的脸,让他自己知道自己多垃圾,他才会清醒!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毫无成就的人会那么自恋呢?问题很简单。第一,就是投入太多而没有什么回报,而坚强的心得不到满足,又希望能够得到成就的是自己,就只能自吹自捧了。第二,有时我们表面上以为在坚持梦想,实际上可...
为什么毫无成就的人会那么自恋呢?问题很简单。第一,就是投入太多而没有什么回报,而坚强的心得不到满足,又希望能够得到成就的是自己,就只能自吹自捧了。第二,有时我们表面上以为在坚持梦想,实际上可能是盲目而顽固的在自我欺骗。我们以为在做自己,实际上是沉溺于自慰般的感动。所以毫无成就的人会很自恋。而且,自恋的人一般会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像我的堂弟玩《王者荣耀》时就很自恋。有一次他开始游戏时,我说你这么小会玩吗?结果等他游戏失败时,他永远只会说队友坑,永远不会看看回放,看自己那里抄作的不好,只会说自己的抄作以是大神级,可我看着明明很垃圾。就在这个时候,他在我身边玩猴子,才是刚刚去反红,结果却打死对面的下路二人组,在回城时还对着我说:”我的猴子天下无敌。“明明还未胜利,这不是自恋是什么。这就是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现在社会上差不多超过60%的人都很自恋,但毫无成就的人却占了85%。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不是马云,也都不是王健林。而且成就感都一般较低。像王健林说过:”先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连成就感爆棚的人都这么自恋,而没有成就的人会输过他们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我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 :越没有什么,越爱炫耀什么。毫无成就仍然会不停的去显摆,是因为缺。人在“缺”的时候无法真正拥有,所以做出的行为会和真正拥有的人有差异,在旁人看来就是比较自恋的表现。俗语有云...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 :越没有什么,越爱炫耀什么。毫无成就仍然会不停的去显摆,是因为缺。人在“缺”的时候无法真正拥有,所以做出的行为会和真正拥有的人有差异,在旁人看来就是比较自恋的表现。俗语有云“满罐水摇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知识渊博的人不会去显摆自己的才学,谦逊温和敏而好学。这是因为懂的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真正富有的人不会去显示自己的财富,他们常常专注于怎么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勤勉努力,创造价值。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去强调自己的修养,为人处事宽容大度,温文尔雅,乐于助人,豁达睿智。自恋,严格来说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没什么好与不好,重要的是把握尺度。让别人感觉到很自恋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不会换位思考。这样的自恋不太好,不能融入于环境,也就阻挡了对外的信息的接收,偏差就会越来越大。若果不能及时调整,导致恶性循环,就会“越来越没有成就”,越没有成就还越自恋。这哪里是自恋?已经是一种自卑了,用浑身的刺,去表达对外界的不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有些人毫无成就,却很自恋?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4人关注了此问题原因:父母过度夸奖不利儿童心理健康
一个科研小组发现儿童会自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有些父母总是给孩子灌输“他们比别人特殊”或者“他们天生有某种特权”的想法。
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参与研究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说:“父母对孩子说,他们比别人特殊。孩子便信以为真。这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对社会也不利。”
自恋的人往往怀有强烈的天生优越感,其自信心超出实际情况,极其渴望赞赏。儿童自恋可能诱导产生攻击行为,并增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风险。对于儿童自恋的起源,一种理论认为,当父母过度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孩子会出现自恋特征。另一种理论恰恰相反,认为当父母关爱表现得不够时,孩子会出现自恋特征。
布什曼及同事评估了565名7岁到11岁的荷兰儿童,自恋特征一般会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出现。这些儿童及其父母共接受4次问卷调查,每次调查相隔半年时间。父母需要回答是否同意“我孩子是其他孩子学习的好榜样”及“我让孩子知道我爱他/她”等问题,孩子需要回答是否同意“我父母让我知道他/她爱我”等问题。
调查结果支持第一种理论的说法,即父母过度夸奖会导致儿童表现出自恋倾向,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论文第一作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者埃迪·布鲁梅尔曼说,父母过度夸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尊,但结果反而是自恋行为增加。
但研究人员也强调,父母过度夸奖不是儿童自恋的唯一原因。与其他性格特征一样,自恋与遗传基因及孩子本身的个性也有关联。
布什曼自己就是3个孩子的父亲,他表示这一研究改变了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刚开始做这项研究时,我认为我的孩子们应该受到格外特殊的待遇,现在我会注意不那样做。”
睡眠型态影响个性 “夜猫子”更自恋
现代社会中昼伏夜出的“夜猫子”型人可能不在少数,但你是否想过这种生活方式对你个性会产生影响?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型态不仅关乎健康和生产力,甚至会影响到人的个性,晚睡的夜猫子比一般人更可能显露“黑暗”的人格特质,包括自恋和不诚实。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偏好在早晨或傍晚起床,是个人的睡眠型态,这会影响我们的腰围、生产力、耐痛程度甚至是患癌风险,甚至还会影响到人的个性。
从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夜猫子较可能显露黑暗的人格特质,包括自恋和不诚实。
悉尼和利物浦的研究人员访问超过200人有关他们的个性和睡眠习惯。结果发现,夜猫子性格中的利己主义似乎是长期演化留下的结果,这类人较可能密谋夺取他人的性伴侣,而这最好是在夜色掩护下进行。
任职剑桥巴帕沃斯医院(Papworth Hospital)睡眠实验室(Sleep Laboratory)的古尼尔医师(Dr TimQuinnell)解释,无论你拥有早晨或傍晚起床的睡眠型态,皆得听命于生物钟,而这一点则深受基因影响。
他表示,“人体的一切,每个反应、荷尔蒙、基因的开启或关闭等,都是由生理时钟控制。生理时钟也决定一个人的睡眠型态属于早起的鸟儿或夜猫子。”
手机改变人类大脑功能 让人越来越自恋
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受欢迎,这个趋势也带来与科技有关的各种新症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的一种症状被称为“网脑症”,症状包括越来越自恋、注意力不集中和“错失恐惧症”。“网脑症”患者还更有可能参与网络赌博,频繁使用社交网络、游戏网站和游戏应用。
不出所料,有智能手机的人患“网脑症”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智能手机的人的3倍。
“网脑症”是英国视觉DNA公司在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家托马斯·查莫罗-普雷穆日奇的帮助下发现的。研究小组由多名心理学家组成,他们对1000名成年人使用手机和网络的习惯进行了分析。
他们发现,近11%的英国成年人(570万人)患有“网脑症”。在英国,这个数字相当于患有诵读困难症的人数,也相当于患焦虑症和抑郁症人数的近一半。
研究发现,那些“网脑症”患者出现反社交行为(例如,和朋友在一起时玩手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近4倍。那些拥有“热情”和“无拘无束”性格的人对科技上瘾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人的3倍。
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证实并深入分析了科技对个体的影响。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影响已经非常普遍了。”
但“网脑症”最大的影响是对工作—生活紧张度的影响。工作—生活紧张度是指一个人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干涉了家庭生活。在“网脑症”与工作—生活紧张度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后者最重要的预测因素。那些“网脑症”患者面临更大工作—生活紧张度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近3倍。
一项研究发现,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或许已经改变了人类大脑的形状和功能。
专家发现,对于每天使用触屏手机的人来说,他们的躯体感觉皮层(大脑中央控制拇指的区域)面积更大、功能更强。他们认为,一个人玩智能手机的时间越长,其大脑与手的联系就越大。
神经科学家阿尔科·高希领导的小组研究了使用手机的影响。高希说,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迷恋说明,人的大脑有能力适应环境。
近日公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在脸书、推特和Instagram网站上贴出自拍照的男性更有可能自恋、冲动或具有其他性格特征,例如难与他人产生共鸣。
最近的研究称,全球约有6%的人口患有网瘾。
研究人员挑选了80篇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学术论文,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网瘾患者数量几乎相同——49%的网瘾患者为男性,有网瘾的人平均年龄为18.42岁。
该数据综合考虑了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据报道的网络用户人数。这31个国家的平均网瘾率为6%。
男人自恋倾向重则体现在爱自拍
据报道,人们现在相亲神马的,都流行先换微信号。换了微信号以后,你打开他的朋友圈,如果要是这个男生的朋友圈里都是自拍照,你啥感觉?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其他人相比,发布更多个人照片的男性在自恋和精神病态测试中得分更高。
有自恋癖的人往往相信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优秀,但他们内心仍然有潜在的不安全感。精神病态者的特征是不会体谅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容易做出冲动行为
研究者表示,虽然不用脑袋想也能知道喜欢自拍和花时间编辑照片的男人自恋,但是这是这个现象第一次在研究中得到确认。
他们还发现,除了自恋,这些人在反社会人格的测试中,精神病态测试得分也更高,而且这些人更倾向于自我物化。
研究者强调,这个结果并不是说,只要哪个男人总在网上贴自拍,他就肯定是自恋狂或精神病态。研究中所有男性被试者的得分都在正常行为的范围内,只是在上述反社会人格方面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男人们确实会修图。
正能量:有多自恋 就有多成功
体育明星成功的要诀是什么?除了天赋、勤奋、机遇、运气……有一个秘密,他们肯定不会轻易透露,那就是必须自恋。
没办法,体育圈对抗太激烈,太弱肉强食,作为一个运动员,必须超级自我欣赏,才能激发潜能,杀出条血路。等到时间长了,难免会像拳王阿里那样叹气,唉,“如果你像我一样伟大,就很难变得谦逊”。
至于自恋到什么地步,才算神功略有小成,看看下面这些达人的事迹便知道了。
巴洛特利:为自己塑雕像
球迷们都记得2012年欧洲杯,巴洛特利半决赛进球后,脱衣努胸脯庆祝的金刚造型。没错,巴神也觉得很满意,因此联系意大利的雕塑家斯卡佩里亚,为自己订制一尊人体雕像。斯卡佩里亚透露,巴洛特利特意强调,脸部挑衅对手的表情,一定要生动。
为自己塑像的事情,曼联的纳尼也干过,还把他拿过的所有奖牌,都挂在塑像脖子上供自己欣赏。巴神资历浅了点,奖牌没那么多怎么办,会不会把那些著名的他穿不上的训练背心,都给雕像罩上?
点评:不奇怪,巴神一直幸福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C罗:家挂裸照供欣赏
即使巴洛特利再自恋,也承认过自己比梅西差那么一点点,而C罗,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仅如此,和梅西崇拜马拉多纳,齐纳内崇拜弗朗西斯科利不同,C罗表示,他从小到大,没有任何偶像和榜样。
“我长得帅,又有钱,他们嘘我是因为嫉妒我”,身为高富帅鼻祖,C罗自恋是不用说了。但到了什么程度,还是整天跟他在一起的前队友、曼联球星鲁尼最有发言权。鲁尼透露,C罗不会放过任何一面镜子,每逢比赛,更是非得在镜前狠狠凝视一番自己,才肯出场。
英国《太阳报》则爆料,C罗的家里不仅到处是镜子,还在墙上挂上了比真人尺寸都大的自己裸照……他难道不怕晃得眼花?
点评:不管怎么样,这是他的私事,毕竟C罗没把裸照硬塞给别人看。或许正是这份自恋,才让他坚持并达到了今天的高度。
乔丹:跨越职业的伟大
让我们来看看篮球界的才俊们。不止一个人提到过科比的自大与好胜,前队友霍里曾评价称,他恨不得在更衣室里撒尿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但若比起自恋功力,科比和前辈乔丹至少差了一个位次。
乔丹是篮球之神不错,问题是神觉得,自己的伟大到足以跨越项目,因此当年他从NBA退役,转战到芝加哥白袜队参加职业棒球联赛。结果很自然,糟糕的事实让他很快回到了篮球场。如今他又爱上了高尔夫,据他的老友巴克利称,乔丹曾严肃地表示,假如自己最初选择高尔夫,就不会有伍兹什么事儿了。
曾有消息传出,19岁的山猫榜眼秀吉尔克里斯特在“斗牛”训练中败给了老板乔丹,让50岁的飞人非常开心。吉尔克里斯特成为乔丹篮球鞋的签约球员,不知道和这有没有关系。
点评:自恋和其他运动技能的区别在于,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
张伯伦:如何算出两万个
说到乔丹,就不能不提NBA的另一尊大神,张伯伦。这位无敌中锋,曾创造过单场砍下百分的奇迹,至今供晚辈们瞻仰膜拜。不过在他眼里,得个100来分其实小意思,自己一生泡妞无数,才最值得夸耀。他在自传中曾吹嘘,一辈子和两万多女性上过床,“人们也许认为我的品位不高,但几乎每个与我约会的女人,在普通男人眼里都会是一见钟情式的偶像。”
张伯伦极其反感别人质疑他泡妞能力。可人们还是忍不住去研究数学问题:张伯伦63岁去世,就算他从15岁拼搏到60岁,一年365天不休吧,那也得每天两个才行,他是怎么做到的?还是纯属自恋产生的幻觉?
点评:张伯伦做到了乔丹没做到的事情,他的传说已经跨越了篮球界。
阿姆斯特朗:就像克林顿
阿姆斯特朗已经从环法七冠王的英雄,变成臭名昭著的“药王”。令人敬佩的是,阿朗哥依然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能和克林顿一样,重新成为大众追捧的名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姆斯特朗甚至表示,自己对上电视道歉的决定很后悔。
阿姆斯特朗的逻辑是,人们既然能原谅克林顿在莱温斯基性丑闻中说谎,就该原谅他吃药。问题是,美国人对官员的要求,没有咱中国严格,国内每位贪官倒下,必定会跟一串性丑闻用作旁证,而国外会认为,克林顿在男女关系的私人问题上撒谎,可以理解,只要他总统的工作干得还不错。但假如阿姆斯特朗不吃药,他能拿那么多冠军吗?
点评:困难的不是在功成名就时感觉良好,而是在被打翻后依然自恋。
荷兰队:我们全家都自恋
如果说上面说的都是个人先进工作者,那荷兰足球国家队,在自恋方面绝对有资格评为先进集体。
2012年欧洲杯,荷兰队三战皆败,小组赛创史上最差战绩惨遭淘汰。期间球星罗本炮轰队友,“球队里有很多自大狂,世界杯后他们更加自大,这给我们制造了困难。”另一位球星斯内德面对媒体时附议,确实有不少球员太自我,以为自己才是不可或缺的那一个。只可惜,罗本同样也别想洗干净。荷兰有队员幸灾乐祸表示,幸亏欧冠决赛对切尔西,罗本没能踢进点球,“否则他会更自恋,然后要永远不会传球给队友”。
几乎每届大赛,荷兰队都会被内讧新闻所包围。有什么办法呢,人人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是这支球队几十年来的老传统。这也可能是荷兰思想开放,勇于挑战权威的一个副产品。
点评:一个人自恋,或许是成功的动力,全家人自恋,就只能成为无冕之王了。
相关新闻:
你是不是自恋狂?一个问题即可知真晓
你病了吗?社交媒体催生“自恋流行病”
研究发现:自恋狂大脑畸形 缺乏同情心
关键字相关信息:
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水…
芬兰一项研究发现,一周蒸几次桑拿,可降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鼠标自己会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