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才能做到谦卑到骨子里,如何做到宠辱不惊惊,去留无意,…

要怎样才能做到谦卑到骨子里,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心如止水,一眼就看穿别人,而别人看不穿自己。??_百度知道
要怎样才能做到谦卑到骨子里,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心如止水,一眼就看穿别人,而别人看不穿自己。??
提问者采纳
说我么………哈哈我很随合的,看穿别人也不揭露,别人也看不透。我学道的,也快算心如止水了,但,别做这种人,做自己吧朋友
其他类似问题
心如止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8分)
①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养成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时下一些人没有敬畏,不知珍惜,究其原因,是不懂孝与俭。在家教中应该力倡孝与俭,它们是敬惜之心的发端。
②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古人精心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其中,孝与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内容。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情况,在家训中,特别强调了“尽孝悌”、“倡勤俭”,教育子女要敬老爱幼,衣勿华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导子孙要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崇尚“俭而不吝”。这些家教,在约束子弟、和睦家族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③今天,我们所说的孝是指善事父母。首先是物质上赡养父母,其次是顺从,言语和气、态度谦恭、及时回应父母的要求。孝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对父母的敬爱。
④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正确的孝顺观,可以使子女懂得奉养父母,侍候长辈,是分本。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美德,也是一个人爱家爱国的出发点。
⑤俭朴是人对待物质的一种态度
和精神,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诸葛亮的《诫子书》不足白字,思想深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然被奉为圭臬①。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指出崇俭戒奢、劳谦终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诉我们。
⑥因此,在家教中倡导俭朴,能够培养人们从小自我克制欲望的能力和精神,使人不滋生贪婪物语,不贪图享受,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⑦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培养敬老尊长,参加劳动等意识和习惯,从而体会劳动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才能使人具备孝和俭的美德。
【注】①圭臬:借指准则和法度。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上一句话,阐明《朱子家训》中的话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3分)
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三)(共8分)
18.答案:家教应该倡导孝与俭(共2分)
19.答案示例:
虽然“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微不足道,但仍然凝聚着人们辛勤的劳动汗水,是需要珍惜的劳动成果。(共3分)
20.答案示例:
首先,提出家教应该倡导孝与俭。其次,阐明了家教中倡导孝与俭的意义。最后指出家教中倡导孝和俭的一些具体做法。(共3分)
(三)阅读《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完成第19-21题。(共8分)
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
①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亲子关系发展等理念相对落后的年代,人们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我们是否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呢?【甲】1998年美国反体罚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选定每年4月30日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其目的就是要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可以说,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实在太有必要了。
②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我国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才是好的教育。
③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是:小孩子打几下没事,“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种一味强调打的认识,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的伤害,而且没有意识到,打骂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已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体罚和暴力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危害要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的。【乙】棍棒教育有时确有“管理速效”之功,但对孩子身心、智力的长远发展害处多多,实在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教育。
④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很早就开始大力反对棍棒教育,而将尊重儿童落实到了细枝末节以至“严禁任何体罚”的高度。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于“暴力教子”实施了强制报告和救护制度,美国还开设了接听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诉的热线电话,由儿童保护部门的专门接线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热线。这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保护和爱护孩子的氛围,他们认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的公民,而棍棒教育恰恰是做不到这一点。【丙】因此,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教育,遏制棍棒教育,将尊重和快乐教育进行到底。
⑤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坚决遏制棍棒教育,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的发展。&&&&&&&&&&&&&&&&&&&&&&&&&&&&&(有删改)
19.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甲】【乙】【丙】中的哪一处?为什么?(3分)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能发育测验中的表现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
答:&&&&&&&&
20.从全文看,我们为什么要遏制“棍棒教育”?(3分)
答:&&&&&&&
21.下列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只填序号)(2分)
A.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将尊重和快乐教育进行到底。
B.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十分必要。
C.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要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
(三)(共8分)
19.【乙】&&因为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多年跟踪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证明棍棒教育确实伤害了孩子长期的智力发展。(3分。放【乙】处1分,解释原因2分)
20.第一,“棍棒教育”是违法的;第二,“棍棒教育”对孩子身心、智力的长远发展害处多多;第三,“棍棒教育”不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的公民)。(3分。每个要点1分)
21.B(2分)
(三)阅读《谣言止于智者》,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谣言止于智者
①近来,社会上“妖言惑众”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危害。虽然人们知道,谣言是个别人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谎言,但仍有不少善良的人在无意之中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许多人被谣言迷惑,而智者却往往能化谣言于无形,也就是说,谣言止于智者。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想要告诉他一个消息。哲人平静地打断他的话说:“等一等,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哲人所说的“筛”,就是看消息是否真实,是否经过审查,是否具有善意。来人表示只是听来的。最后哲人说:“那就别说了吧,免得人们被这虚假的谣传所困扰。”哲人面对看似令人激动的消息,淡定从容,以自己的标准过滤虚假信息,让谣言停止了传播。【甲】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态,理智应对,不为谣言所惑。
③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不为谣言所困。谣言像四处游走的无根之风,而知识却正如遮挡、消解它的高山茂林。当智者遇到谣言的无根之风时,能运用知识的高山茂林,使谣言得以消解。【乙】自2007年至今,对于拟建PX(对二甲苯、低毒化合物)项目,多地民众均选择坚决抵制,被谣言所惑是重要原因之一。其间,某搜索网站上的“PX”词条多次被人篡改,将PX解释为“剧毒”。为了阻止妖言惑众,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大量的科学依据进行论证说明,还原了科学的真相,从而攻破谣言。这次破谣的成功,表明了知识对于明辨是非的必要性。
④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让谣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因此,对于不确定的信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所能组织谣言的传播,在谣言面前我们人人都应该做一个“智者”。
为什么说“谣言止于智者”?(4分)
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2分)
如果在文章【甲】或【乙】处补写
一个论据,下面材料放在处使用最恰当。(只填序号)(2分)
【材料】[来源:Z+]
战国时期,魏文侯派乐羊去攻打中山国。三年未下。在此期间,各种谣言纷起,说乐羊围而不攻是想拥兵自立。然而,魏文侯却相信乐羊这样做自有其道理。他一面派使臣慰问前线的部队,一面又加派作战的兵力。最终乐羊成功打下中山国,魏文侯重赏了乐羊。
(三)(共8分)
20.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态,理智应对,不为谣言所惑;面对不确定的消息,智者能以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不为谣言所困。(共4分,每个要点2分)
21.画线句子运用比喻论证法。将谣言比喻为无根之风,突出其不真实与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将知识比喻为高山茂林,突出知识对谣言的消解作用。在此基础上。形象地阐明智者运用知识消解谣言的做法。论证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共2分)
22.甲(共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10分)
①在与幸福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②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这并不奇怪。从小到大,我们渴望得到许多的爱。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经受痛苦时,我们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如果我们得到的爱太少,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的确,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被爱是重要的。
③然而,与是否被爱相比,有无爱心却是更重要的。一个缺少被爱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这样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到心灵的愉悦。而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的生活多么热闹,幸福的源泉已经枯竭,他那颗冷漠的心是决不可能真正快乐的。
④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爱是与占有欲相反的东西,它本质是一种给予,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反,丧失爱心,也便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而是爱心的丧失。
⑤当然,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应该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
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如沙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也不要因此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葆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唤起爱心。不论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爱心犹存,就有希望!
(选自周国平《精神的故乡》,有删改)
18.&针对“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作者提出了哪两种看法?(2分)
19.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20.请用一个短语概括下面连环画的主要内容,并判断这个故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4分)
(三)(共10分)
18.答案要点:&①对于我们的幸福而言,被爱是重要的。
&&&&&&&&②有爱心是更重要的。(共2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要点:①指出只想被爱而没有爱心的人在乎的是占有。
②引出爱的本质是一种给予。
③从正反两方面阐明爱与幸福的关系。
&&&&&④结论:对于个人而言,最可悲的事情是丧失爱心。(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0.&答案: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第⑤段(共4分。短语2分,段落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8分)
①平静是平和安静的心态,是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态,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这就如建筑学家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②平静的心态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和外界。一杯干净的水,如果不停地摇晃,也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如果静静地沉淀,也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心总是不能安静,就会处在一种浑浊的状态,很难有自知之明,就看不清真实的世界了。
③平静的心态有利于成功。心态越平静,做事越沉稳,成功的几率越大。很多成名的影视大腕起先都是静下心来跑龙套,学会了、学精了跑龙套,才慢慢有了演主角的机会。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沉静应对,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只有在挫折与厄运面前保持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④怎样才能做一个心态平静的人呢?
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戴尔&卡耐基曾深有感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活了50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可以给你带来平静。”不错,要做一个心态平静的人,关键是自己能克服内心的私欲杂念。
⑥有些人之所以一遇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事情的能力和本领。其实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静的心态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⑦我们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各种问题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临事不乱,把握好局面,处理好问题。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影视大腕的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本段观点。(3分)
答:&&&&&&&&&&&&&&&&&&&&&&&&&&
21.简要分析怎样才能做一个心态平静的人。(3分)
&&&&答:&&&&&&&&&&&&&&&&&&&&&&&&&&&
&(三)(共8分)
19.(2分)答案要点:我们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评说明: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3分)答案示例:演员在刚入行时能保持平静心态,先跑龙套,因而能获得演主角机会,进而成为影视大腕。这表明了平静的心态有利于成功。(评分说明:观点&1分,分析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1.(3分)答案要点:能克服内心的私欲杂念;通过读书,做博学之人;还要善养正气。(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06、石景山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9-21题。(共8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来源:]
(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
19.俗语“玉不琢,不成器”所蕴含的道理与本文的主旨异曲同工,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适当修改此俗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20.分析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3分)
21.判断下面语段应当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3分)
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才可修身。
(三)共8分
19.人不炼,不成器
评分:共2分。如果答“人不琢,不成器”只给1分。
20.①运用比喻,②生动形象地③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这一道理。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1.判断:④⑤
理由:①语段第一句“要求世界和谐”上承第④段“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②语段由世界和谐谈到治国、齐家、个人修身,强调了修身的重要,修身的重要又是第⑤段论述的重点。
评分: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其中每个要点1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共9分)
守住心灵的高度
①霍英东,在中国的政界、商界、体育界声名显赫。他从小吃苦,靠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200亿元。他说过一句话:“有钱,是上天赐给你做善事的机会。”霍英东是商界的精英,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守住心灵高度的楷模。然而有人却在金钱、荣誉面前,暴露出丑陋的人性。陕西农民周正龙和他身后的利益集团,制造了哄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为了骗取国家的大量拨款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荣誉。对名利的追逐让他们忘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他们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由此看出,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高度。
②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甲】。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政治主张,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屈原出身贵族,在楚国本来有着较高的地位,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无论是孟子还是屈原,他们心系天下的胸怀令人敬仰,是中国人的光辉榜样。也只有那些自觉地把自己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③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乙】。在风靡欧洲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美丽的中国女孩李娜,历经多场苦战,横扫众多欧洲劲敌,杀入冠亚军决赛。万众瞩目之下,她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意大利网坛老将斯齐亚沃尼。全面扎实的技术、稳定出色的发挥,使她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亚洲获得大满贯赛冠军的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李娜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用动听娴熟的英语,微笑着告诉世界:只要有底气,没有什么不可以!
④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丙】。悬崖上的松树令人敬佩。悬崖上少土,需要它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它拥有忍受饥渴的意志;悬崖上少有人照顾,需要它用心灵抚慰自己。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追寻真理的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充满危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罗斯福也说:“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只有具备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
⑤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心灵高高地站立着,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19.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雄厚的资本和健康的心态
②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
③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情怀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20.请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建立此材料与本文中心论点之间的联系。(2分)
孙天帅是珠海市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工人。平日里,他目睹了韩国老板对工人的种种刁难和侮辱,内心极为愤怒。当那个韩国老板责骂一个因极度疲劳而睡着的女工,甚至令所有工人统统跪下时,只有他拒绝下跪,一个人直直地站着。
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4分)
(三)(共9分)
&19.答案:③ ① ②(共3分.每空1分)
20.答案示例:
孙天帅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不畏强权与暴力,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尊严,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高度。(共2分)
21.答案要点:(共4分)
答案示例:首先,提出本段观点;(1分)然后,引用孟子心系天下的政治主张、列举屈原在真理面前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政治经历,阐释了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有心系天下的情怀的观点;(2分)最后,点明孟子和屈原心系天下的影响与意义。(1分)
(三)阅读《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完成第19-21题。(10分)
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
这些年,我很在意整理身边的物件,譬如时刻保持鞋架的整洁或是书架的井然。我无洁癖,也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刻意为之。深知成功之难,挫折时时躲在镜子的死角或侧翼,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善待它,就能成为阳光或氧气,滋润自己,让心沉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令自己保有一颗恒心,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去坚持做一件事。
是的,只有当坚持成为潜行、变成习惯时,坚持才可能被喝彩、祝福。
很多人说过,我也这么看的:做什么事天分很重要,但光靠天分是做不成事的。天分是飘忽云端的锦彩,是闪耀水面的流光,虽然能够察觉,但还并不真正被你拽在手中,踩踏在脚下。它像你呼出或吸入的气,是你的,又不是你的。它比淡扫的蛾眉更纤细,比新人的目光更敏感。它急促而瘦弱,消耗或闲置是摧毁的前奏,寒冷落寞无言。当你蓦然想起它时,也许早已随着时光流走,如同女人美丽的睫毛,秋蝉声中,含不住任何一滴眼泪。
记住,当你发现某种天分,请盯紧它,如同盯紧你的生命,然后朝着它来的方向寻去,以疯狂的坚持,歇斯底里的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直到它逃无可逃,撞进你的怀里。你不必惮于进度缓慢,亦不必惮于走向极端。请相信,这一切并非苦吟,而是“未到江南先一笑”。
何为坚持?两个字:一个“勤”,一个“忍”。
说起勤字,或许首先让人想到“勤能补拙”这个质朴又带点儿褒奖意味的成语。我要说,这是一个谎言。勤是补天的,不是补拙的。让勤去补拙,无异于哪壶不开提哪壶,让自己谋杀自己。我不敢想象,若陈景润去踢足球,博尔特去做电脑编程,吴清源去研究天文,克林顿去救死扶伤……这个世界将变成怎么一番模样。人倘不能循天赋而动,越是坚持,越是自我为难,自我损耗,最后即便成功也是范进中举式的成功。我认为,天道酬勤,是天在先。这里的“天”字,即代表青天,也代表个人天赋。人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把事业种在天赋的土壤上,做自己擅长做的事,辅以勤劳,辛勤浇灌它,有天助,有地助,有自己助,风顺雨来,雨过天晴,埋下的种子在微笑。
再说“忍”字。人天生最怕忍字,在忍耐中坚持,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能逃生,是做不了事情的。但没有一个读书人会将天天掌灯读书当受罪,正如没有哪位晨跑者会为天天早起而叫苦,因为习惯使然。习惯即是生活方式,也是内容,在习惯中做事,是天人合一的意味,大道无痕的感觉。所以,要把“忍”字做好,最好的办法是养成习惯,让习惯去把这个字抹掉。
人生苦短,路途却漫漫长,沿途风大波恶,机遇与挑战并肩,诱惑和陷阱共存,你要自卑,更要自信;你要知彼,更要知己;你要辛勤劳作,更要循天分而动。天分是天意,要为天意去执着,不要让勤去补拙。通往罗马的大路只有一条,多一条都是歧途。
(本文略有删改)
19.作者认为“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这一条路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0.作者所说的“勤”和“忍”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答:&&&&&&&&&&&&&&&&&&&&&&&&&&&&&&&&&&&&&&&&&&&&&&&&&&&&&&&&&&&&&&&&&&&&&&&&&&&&&&&&&&&&&&&&&&&&&&&&&&&&&&&&&&&&&&&&&&&&&&&&&&&&&&&&&&&&&&&&&&&&&&&&&&&&&
21.作者是如何论述“勤”的?(4分)
答:&&&&&&&&&&&&&&&&&&&&&&&&&&&&&&&&&&&&&&&&&&&&&&&&&&&&&&&&&&&&&&&&&&&&&&&&&&&&&&&&&&&&&&&&&&&&&&&&&&&&&&&&&&&&&&&&&&&&&&&&&&&&&&&&&&&&&&&&&&&&&&&&&&&&&&&&&&&&&&&&&&&&&&
(三)阅读《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完成第19-21题。(10分)
19.&“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或“在不知不觉中去坚持做一件事”&
评分:本题2分
20.①辛勤地做自己擅长的事&&②养成好习惯&&
评分:本题4分,每点2分
21.首先否定过去对“勤”的传统看法(1分),然后用假设的方式分析,指出如果陈景润等不发挥优势,去干自己不擅长的事就,那就是自我为难、自我损耗(1分),紧接着强调“天赋”的作用(1分),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做自己擅长做的事,辅以勤劳(1分)。
评分:本题共4分
(二)阅读议论文,按要求作答。(共10分)
  ①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县委书记谷文昌“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感人事迹,影片诠释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代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②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界,或高或低,因人而异。
  ③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是为公众着想之心。公心是境界的支柱,公心多少决定境界高低。私心太重必然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即便地位很高,而境界很低;虽然权力很大,但胸怀很小。对他人的成功,眼红心妒;对自己的挫折,怨天尤人。在利益面前,手伸得像讨饭棍;在荣誉面前,眼瞪得像鼓环。像谷文昌那样的党员,心中装着一个“公”字,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甘当公仆、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他们在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中,领略着人生的风光。
  ④境界决定着人的观念和作为:在有的人看来,官职的魅力在于权势的风光、地位的显赫和借以谋私的便利;而在谷文昌这样的人民公仆看来,官职的意义在于有了一个报效祖国、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更大平台。有的人为上升而工作;有的人为工作而上升。前者想着做大官,后者追求干大事。
  ⑤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不能只为自己不顾他人。其实,那些推崇极端个人主义的人,每一次自私的举动,都意味着小利好、大利空,表面上利好、实质上利空。他们会因其私心过重而疏离种种社会关系,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放不开心胸而堕入迷雾中,会错失本应属于自己的精彩,最终沦于狭隘和平庸,这是最不明智的。
  ⑥谷文昌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不但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同时也会因部属的拥戴、人民的赞颂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更广的范围里实现自我价值。利他者利己,助人者自助,为社会奉献不但是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⑦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实践锤炼过程中养成的。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进步,并把这种追求和向往化为行动,精神境界就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具有至高的境界,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会使自己的境界不断得到提升。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⑧公心如海,博爱无垠。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干出一番为民族谋尊严、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谋正义的事业。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
&&&&&&&&&&&&&&&&&&&&&&&&&&&&&&&&&&&&&&&&&&&(选自2007年09月20日《人民日报》)
16.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2分)
17.阅读文章后填空,概括本文的论述过程。(2分)
18.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四次提到谷文昌,各有怎样的作用?(4分)
19.第③段第一句话“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是为公众着想之心”是个病句,对它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衡量共产党人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是为公众着想之心。
B.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
C.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是否有利他性,是否有为公众着想之心。
D.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为公众着想之心。
(三)(共10分)
16.要点:当代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2分。
17.要点:共产党员的境界&&&&&境界的养成&&&2分,每空1分
18.示例:文章开篇提到谷文昌,是用来引出作者的观点;第二次提到是作为一类人的代表强调共产党人的利他性和公众心;第三次提到是用来证明共产党的执政观念和作为;第四次提到是想强调共产党人也要实现自我价值。4分,每点1分。
19.答案:C&&2分
(三)阅读《一蓑烟雨任平生》,完成20~22题。(8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
①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迷茫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只有坦然面对,才能有精彩、快意的人生。
②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没有放大痛苦,坦然面对,最后书写精彩人生者比比皆是。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前遭尽世人的白眼,死后无颜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③其实,翻开史册,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郁郁而终者也不乏其人。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因亡国而感到痛苦万分,为了保持气节,他们不吃西周的粮食,采薇而食,终饿死南山,人皆称其有节有义,我独见其固执顽冥,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可谓年轻有为,但因遭群臣忌恨而被贬,后为太傅,又为梁怀王坠马而死歉疚痛苦,33岁抑郁而亡……由此看出,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胸战胜痛苦,他们的人生也会展现精彩的一面。
④今天,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表现出的坦然亦值得慰藉心灵。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沈克泉、沈昌健这对“油菜花父子”,当他们遭遇乡人嘲笑、自筹资金用尽时,依然能坦然面对,完成了高产量的油菜种子的改良和培育,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满手油污的修自行车师傅虽知自己收入微薄,却依然能送给顾客亲切的问候与微笑。无论严寒酷暑清洁工都坚守岗位,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为人们创造优美的环境……这都让我们感到亲切温暖,他们生活中有着多少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挫折与痛苦,但是他们依然坦然面对,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长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⑤朋友,不要让挫折蒙蔽双眼,不要让痛苦充塞心灵,“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你我共勉。
&&&&&&&&&&&&&&&&&&&&&&&&&&&&&&&&&&&&&&&&&&&&&&&&&&&&&&&&&&&&&&&&&&&&(原文有删改)
20.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表意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不只受到诸侯、政客、小人的排挤和迫害,还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嘲弄和误解,但他能坦然面对,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创立了儒家学说。
B.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后又患上肾病,而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调试好心态,用坚强和毅力,创作出著名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
C.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毕业后,毅然回到西藏家乡任教,以无私的精神,把知识传给学生,用爱温暖藏区的孩子。
D.海伦·凯勒以平和的心态、顽强的毅力承受生理缺陷造成的巨大痛苦,完成了大学教育,并成为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21.在第②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本段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3分)
答:&&&&&&&&&&&
2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首先,从正面&&&&&&&&&&&&;其次,&&&&&&&&&&&&;然后,&&&&&&&&&&&&。
&(三)(8分)
20.C(共2分)
21.示例:
正因为他们能以平和的心态,正视遭遇的挫折与痛苦,不但没有被打倒,最终还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不朽传奇。
(共3分。能对事例进行恰当分析使之证明本段观点即可)
22.示例:
(首先,从正面)论述遭遇挫折时,没有放大痛苦,坦然面对,最终为社会作出贡献
(其次,)从反面论述遭遇挫折时,放大痛苦,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然后,)论述平凡的人们坦然面对挫折与痛苦,展现生命的坚强与美丽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三)阅读《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完成第20-22题。(共11分)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梁衡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
  ③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甲】&&
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就是宋徽宗、李后主也不该披那身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龙袍,他们在公务中痛苦地挣扎,还算不错,一个画家、词人终于浮出水面。这是历史的悲剧,但是成才的规律,也是做事的规律。物各有主,人各其用,有舍弃才有个人的成长、发展。
  ④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到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根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但谁又敢说台下的这么多的观众里,当初就没有一个身软如她的人?只是没有人发现,
自己也没有敢去想。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轻轻抹去。【乙】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建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虚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⑤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让孩子成才,就拼命地给他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遭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
(选文有删改)
20.分别说出题目中“石头”和“会飞的鹰”的含义。(4分)
2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两个事例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4分)
①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
②居里夫人25岁时还是一名家庭教师,还差一点当了小财主家的儿媳妇。她勇敢地甩掉这些羁绊,远走巴黎,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处应填:&&
处应填:&&
(三)(共11分)
㈢阅读《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完成第20-22题。(共11分)
20.答案:石头:比喻多余的、无用的附加,如功名、虚荣等。
会飞的鹰:比喻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取得事业上的成就等。评分:本题2分。每问1分。
21.答案:我们要善于去掉多余或无用的附加,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评分:本题3分。
22.答案示例:
【甲】处填②。这个事例写居里夫人勇于甩掉羁绊,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一代名人。第三段侧重论述人要勇于舍弃,有舍弃才有个人的成长、发展。
【乙】处填①。这个事例写居里夫人不看重金质奖章,超脱名利。第四段侧重论述人舍弃了虚荣,才能成就事业与人格。
评分:本题6分。选择正确各1分,理由各2分。
12、门头沟
(三)阅读《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完成第18—20题。(共10分)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①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②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看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才是人生的目的吧!
③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欧洲许多国家,总把纪念“无名英雄”的永不熄灭的圣火,设在大教堂的大门正中,瞻仰者都深怀感念,驻足致敬。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
④聪明的年轻朋友们,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气。那么,死后没有留下名气的人,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呢?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⑤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而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价值观,而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⑥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说,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能留下些名声,或留下一生的贡献,那就太不公平了。没有名气的人呢?欺世盗名的大师,声名倒大得很呢!假如是残疾人,或疾病缠身的人,能有什么贡献?他们都没价值了?
⑦英国大诗人弥尔顿44岁双目失明,他为自己的失明写了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适用于疾病缠身的人。如果他们顺从天意,承受病痛,同样是功德,因为同样是锻炼灵魂,在苦痛中完善自己。
⑧基督教颂扬信、望、爱三德。有了信仰,相信灵魂不死,就有永生的希望。有了信仰,上帝在他心里,上帝是慈悲的,心上有上帝,就能博爱众庶。
⑨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灭,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宁愿饮鸩就义,不肯苟且偷生。他证实了人是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虽然是血肉之躯,能为了信仰而承受这么大的痛苦。他证实了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⑩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有删改)
18.阅读选文后回答:人生一世,到底为的是什么?(2分)
19.修德的普通人和有名气的人,他们在价值观的体现上有什么相同点?(4分)
20.选文中所举的英国大诗人弥尔顿和苏格拉底的事例,分别是为了证明什么?(4分)
(三)《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共10分)
18.答案要点:修炼自己,完善自身;有信仰,体现正确的价值观。(2分)
19.答案要点: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人,并且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修炼功德。(4分)
20.答案要点:所举的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事例,是在证明在苦痛中完善自己,同样是功德。
所举的苏格拉底的事例,是在证明人活一世,有信仰,不苟且偷生,才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共4分。共2点,每点2分)&
(三)阅读《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完成第18——20题(共11分)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提倡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也许很有意义。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最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20.简要分析第②——⑥段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6分)
(三)(共11分)
& 18.我们提倡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共2分)
& 19.“慢”指读书时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读书时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共3分)
& 20.答案示例一:首先从正面进行论证,先指出“慢阅读”的内涵,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证慢阅读的的好处(意义、原因、目的),再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解读“慢阅读”;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证,先论证电子阅读的误区,再论证电子阅读的危害,这样正反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共6分,正面、反面的内容各2分,对比1分,语言1分)
&答案示例二:作者首先指出“慢阅读”的内涵以及从正面论证“慢阅读”的意义(原因、目的);接着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解读“慢阅读”;然后作者从反面论证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后果),与上文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共6分,正面、反面的内容各2分,对比1分,语言1分)
(三)阅读《竞争不一定等于成功》,完成19-21题。(共10分)
竞争不一定等于成功
①活在这个世上似乎最不缺的就是竞争。无论你走到哪里,竞争都如影随形一般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确实,竞争促进了物种的进化、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于是,人们便自然地得出这样一个共识:竞争=成功。
②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竟然发觉事实有时并非如此。
③确实,自然界里无时不刻不存在着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科学家还发现,有时个体竞争的成功,很可能成为集体悲剧的开始。就拿海象来说吧,这种海洋哺乳动物体型庞大,在针对配偶的争斗中,个头较大的雄性海象常常能够占优势,胜利者占有一大群雌性海象,也因此繁育了一大群像它一样肥胖的后代。体重是海象争夺生殖权的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在其它方面,却成了缺陷。为了维持庞大身躯的消耗,一头雄性海象每天需要吃掉几百公斤的鱼;而且由于体重庞大,有时雄性海象不小心还会把自己的亲密爱人压个半死;过于肥胖还容易导致畸形。所以,当雄性海象们争相炫耀自己肥硕身姿的时候,它们的群体命运却并不乐观。进化似乎走进了一个悖论:个体的竞争优势反而削弱了群体生存的能力。
④这样的现象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样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冷静地看看我们人类的社会,我们发觉,竞争有时候给人类带来的前景并不一定美妙。就如2010年11月腾讯公司旗下的QQ与奇虎公司旗下的360之间的网络大战。双方为了争抢用户,争夺市场份额,都攻击对方偷窥用户隐私,互相在自己的客户群中安排排斥对方的软件。这一恶战,双方都未得到好处。两家公司都在网友心中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信誉度大打折扣。不仅仅双方公司利益受损,网民的利益也受到极大损害。这一场恶战,最终在国家工信部的严厉批评下方才停息战火。审视这一事件,我们再一次发觉,你死我活的竞争,有时候带给人们更多的只能是损失。
⑤让我们再将眼光回溯到历史,在世界各民族的生存竞争中,无数次的战争和死亡没有为人类带来和平,反而让人类生存的世界越来越紧张和危险。
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许多时候,竞争不一定就能赢得成功,我们不妨在其它方面做些努力吧。&&&&&&&&&&&&&&&&&&&&&&&&&&&&&&&&&&&&&&&&&&&&&&&&&&&&&&(文章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文中第④段和第⑤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
答:&&&&&&&&&&&&&&&&&&&&&&&&
21.&分析全文论证过程。(4分)
答:&&&&&&&&&&&&&&&&&&&&&&
&(三)(共10分)
19.竞争不一定等于成功。(2分)
20.不能。(1分)因为第四段是论述网络公司之间恶意竞争的危害,(1分)而第五段是论述世界民族间竞争的危害,(1分)逐层深入进行论述。(1分)所以不能调换。
21.答案示例:首先摆出人们共识的观点:竞争等于成功;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加以否定(提出事实上并非如此);然后以海象为例论述在自然界个体的竞争优势反而削弱了群体生存的能力,以QQ和360之间的竞争为例论述出竞争有时得到的只能是损失,以世界民族战争的历史得出民族竞争使人类生存的世界越来越紧张和危险,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加以论证;(或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大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许多时候,竞争不一定就能赢得成功的观点,并向人们提出应该在其它方面做努力的希望。(每点1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到宠辱不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