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地感冒了,阿弥陀佛看在我一人心向善善...

61 / 61 页
UID26480在线时间6281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11积分195941
在线时间6281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11积分195941
发表于 3&天前
“您现在念吗?”
【特别提醒】12月14日(农历10月23日)星期日。下定决心,把七情五欲放下!发心一向专念,十念、一念决定得生!生活就是考验,我们生活在菩提心里面,跟佛气分就交融了,就接上了。
【净空法师慈悲开示】:
  净宗太妙、太殊胜了,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菩提心。真正要想成就,就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为什么?我们用真心待人,用诚意接物,不怕别人欺骗我。他欺骗我,我还是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是佛弟子,我的心是佛心。他不是,他不是佛弟子,他的心是轮回心。我不能学他,我要学他,跟他一样走了,错了。所以,我们决定是用真诚、清净、平等、觉对自己,慈悲对一切众生,这叫真发菩提心。如果对人、对物没有爱心,没有真正的关怀,你菩提心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对自己,决定不生烦恼,没有贪恋,守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污染,平等没有高下,觉就不迷,这要懂得。我们生活在菩提心里面,跟佛气分就交融了,就接上了。如果我们心不清净,还有染污、还有七情五欲、还有高下分别、还是迷而不觉,这个往生比较困难。多少人是这样念佛,修净土修了一辈子,只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净宗善根的种子,这一生不能成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来生后世做为往生的真因,我们得是这个利益。但是,一失人身那是长劫轮回,在这个轮回里头,你要晓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苦不堪言。
  如果要知道这桩事情苦,我们就下定决心,把七情五欲放下,端正心念,就是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一生当中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不怕人害我,不怕人欺骗我。为什么?我已经看破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没有受害,我也没有受骗。为什么我没有受害、没有受骗?因为没有我,我不存在,谁受骗?谁受害?没有!如果我心被染污了,清净心没有了,我受到害;平等心没有了,我受到害;觉心没有了,我受害了。我的清净平等觉一点都没有受到伤害,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过关,生活就是考验。如何在生活里头真正能够把中国四科做到,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把佛陀的教诲,十善、三皈、五戒都能够做到,又不着相,高明!不着相就是随缘妙用,做得很认真,痕迹都不着,这是菩萨,这真快乐;一着相就是凡夫,就变成世间法。不着相是功德,着相是福德,这差别很大。发心一向专念,十念、一念决定得生。
【警句重温】: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录自《中庸》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录自《佛遗教经》
《十往生经》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喑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迥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
《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故诸经中,反覆教诲也。又《吴译》曰:“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彭际清居士曰:“十善本为天业。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且所谓带业往生,其业盖指宿业也。宿世恶业虽未全消,但仗佛本愿,及持名妙德,故可带业往生,不更恶趣也。(弥陀第二愿曰:“来生我刹,受我法化……不复更堕恶趣”)。但所谓带业者,只限宿业,而决非现行之业。如《涅槃经》中,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须放下屠刀也。若行人习净,一面念佛,一面作恶,如是修净,决定不能往生也。
——录自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同一念佛无别道,法界之内皆兄弟!
今生誓乘弥陀愿,携手共赴极乐国!
一部大经 一句洪名 一向专念 一生成就!
依第一宝典,修第一法门,做第一弟子,生第一福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修行日历】(1)(2)戒淫修行日历:(3)佛教日历3.0(),比较实用,能显示经文节录、祖师语录、修行偈语等,新增了两百多幅净空法师的墨宝手迹,另外,还加入了净土的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总评分:&经验 + 48&
UID117434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发表于 前天&01:30
“您现在念吗?”
【特别提醒】12月15日(农历10月24日)星期一。积功累德到哪里去积?无过于持名念佛,这个功德太大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去打妄想,造业,造无量无边罪业,念阿弥陀佛就积无量无边功德,你看看你是干哪一样,你是愿意造罪业,还是愿意积累功德,这不就摆在面前!报应临头,后悔莫及,这还得了!我们常常会想起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淫欲有没有想到要杀自己的后代,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堕-胎是杀人,这个罪比什么都重!想到这个问题,谁敢干?因果教育重要!相信因果教育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为什么?这要杀人的,杀的是个无辜的人,而且是自己亲人。
【净空法师慈悲开示】:
  卫生组织最保守的报告,全世界堕-胎,一年五千万人,两年就一个亿。第二次大战打了四年,五年结束了,死伤的人数总共是五千万。现在堕-胎,这是杀人,一年就五千万,等于二次世界大战死伤的总数,这个世界怎么能没有灾难?我看了这篇我想到,今天世界会有最严重的灾难,第一个原因就是堕-胎,堕-胎是杀人,这个罪比什么都重。不是杀别人,杀自己的儿女,哪有没有报应的道理!最近这几年,我们常常看到天空当中乌烟瘴气,灰突突的,那是什么原因?那是那些婴灵的怨气。这个事情不得了,有没有办法改善?没有办法。为什么没有办法?人心教坏了。二次大战之后,全世界教育教的是什么?肩负起教育工作的人是电视台、是网路、是电影,这些文艺工作者。天天都在教杀盗淫妄,把整个人心全教坏了,都以为这是正常的,不再相信因果,不再相信报应。报应临头,后悔莫及,这还得了!我们常常会想起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淫欲有没有想到要杀自己的后代,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想到这个问题,谁敢干?因果教育重要!相信因果教育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为什么?这要杀人的,杀的是个无辜的人,而且是自己亲人。
  佛法里面讲亲子关系,父母跟子女的关系,佛讲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缘,他不会到你家里来。如果是报恩来的,你把他杀掉了,恩变成仇。如果他是报怨来的,你把他杀掉,怨仇上又加一重怨仇,这还得了!还债来的,你把他杀掉了,债就变成仇恨。讨债来的,你没有还给他,你还把他杀掉,这个怨结得多重。不但这是地狱果报,跟这些冤亲债主这种纠缠,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人怎么会干这种傻事?都是没有接受好的教育。所以整个问题,社-会问题跟地球灾难问题,统统是教育出了问题,这个果报现前了。很难得现在有这么多人觉悟,在大庭广众当中公开的忏悔、认错,这是好事情。能够让社-会警觉,让大家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再造了。所以,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警句重温】: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录自《中庸》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录自《佛遗教经》
《十往生经》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喑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迥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
《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故诸经中,反覆教诲也。又《吴译》曰:“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彭际清居士曰:“十善本为天业。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且所谓带业往生,其业盖指宿业也。宿世恶业虽未全消,但仗佛本愿,及持名妙德,故可带业往生,不更恶趣也。(弥陀第二愿曰:“来生我刹,受我法化……不复更堕恶趣”)。但所谓带业者,只限宿业,而决非现行之业。如《涅槃经》中,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须放下屠刀也。若行人习净,一面念佛,一面作恶,如是修净,决定不能往生也。
——录自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同一念佛无别道,法界之内皆兄弟!
今生誓乘弥陀愿,携手共赴极乐国!
一部大经 一句洪名 一向专念 一生成就!
依第一宝典,修第一法门,做第一弟子,生第一福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修行日历】(1)(2)戒淫修行日历:(3)佛教日历3.0(),比较实用,能显示经文节录、祖师语录、修行偈语等,新增了两百多幅净空法师的墨宝手迹,另外,还加入了净土的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总评分:&经验 + 48&
UID117434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发表于 昨天&01:19
“您现在念吗?”
【特别提醒】12月16日(农历10月25日)星期二。做人的规矩必须要遵守!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自己!
  做人的规矩,必须要遵守,因戒得定。戒是什么?主要的控制自己的意念、言语、行为,帮助你得到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禅定,帮助你的心定下来(这是妄心),不受外面环境的染污,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心是清净的,这就好。为什么?清净心生智慧,浮动生烦恼,佛教学第一步教你守规矩。定,禅定在哪里修?日常生活当中修,工作里头修,待人接物里面修,不是禅堂面壁,禅堂面壁是教小学的、教幼儿园的,要在生活上能用得上。
【净空法师慈悲开示】:
  佛定了一些规矩,规矩也都是佛弟子日常跟着佛陀,在佛陀身边,有一些行为不如法,会干扰别人,会伤害别人,所以佛制定了戒律。三皈、五戒、十善、比丘出家戒,菩萨在家、出家都有,做人的规矩,必须要遵守,因戒得定。戒是什么?主要的控制自己的意念、言语、行为,帮助你得到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禅定,帮助你的心定下来(这是妄心),不受外面环境的染污,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心是清净的,这就好。为什么?清净心生智慧,浮动生烦恼,佛教学第一步教你守规矩。
  定,禅定在哪里修?日常生活当中修,工作里头修,待人接物里面修,不是禅堂面壁,禅堂面壁是教小学的、教幼儿园的,要在生活上能用得上。法身菩萨们修行全在生活里头,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眼在色尘上得到的大定;耳闻声不受音声的干扰,听了心地如如不动,耳在声尘里头入定;鼻嗅香,舌尝味,禅定在这里修的。不被外面环境干扰,智慧就现前,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嗅得清楚,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了,那就成佛,戒定慧三学是这么来的,没离开生活。生活能稳定,没有希求奢侈的念头,他的生活是稳定的、是安乐的、是幸福的。
【警句重温】: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录自《中庸》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录自《佛遗教经》
《十往生经》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喑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迥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
《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故诸经中,反覆教诲也。又《吴译》曰:“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彭际清居士曰:“十善本为天业。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且所谓带业往生,其业盖指宿业也。宿世恶业虽未全消,但仗佛本愿,及持名妙德,故可带业往生,不更恶趣也。(弥陀第二愿曰:“来生我刹,受我法化……不复更堕恶趣”)。但所谓带业者,只限宿业,而决非现行之业。如《涅槃经》中,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须放下屠刀也。若行人习净,一面念佛,一面作恶,如是修净,决定不能往生也。
——录自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同一念佛无别道,法界之内皆兄弟!
今生誓乘弥陀愿,携手共赴极乐国!
一部大经 一句洪名 一向专念 一生成就!
依第一宝典,修第一法门,做第一弟子,生第一福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修行日历】(1)(2)戒淫修行日历:(3)佛教日历3.0(),比较实用,能显示经文节录、祖师语录、修行偈语等,新增了两百多幅净空法师的墨宝手迹,另外,还加入了净土的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总评分:&经验 + 48&
UID117434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发表于 19&小时前
“您现在念吗?”
【特别提醒】12月17日(农历10月26日)星期三。真正修行,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
  真正修行,这学佛的同学必须要知道,在哪里修?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修。离开境界你往哪里修?那不是真修。真修就在境界上,眼见色,在这个时候去练,要练功夫,不着相,不执着境界相。不执着有我、有境界,这个功夫得力了。心没动,没有摇晃,如如不动,大定,自性本定。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三界诸惑统统不起,它不起作用,这叫功夫成就。会用功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都是修行的道场。修行修什么?如如不动,所谓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修这个。
【净空法师慈悲开示】:
  真正修行,这学佛的同学必须要知道,在哪里修?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修。离开境界你往哪里修?那不是真修。真修就在境界上,眼见色,在这个时候去练,要练功夫,不着相,不执着境界相。不执着有我、有境界,这个功夫得力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小乘人修的。大乘人修的,破四见,不是四相,四相粗,四见微细,就是没有念头。《金刚经》上叫见,见就是你的看法、你的想法,“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没有分别。前面是破执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是破执着;后面是破见,见是念头,根本念头不生。眼见色见得清清楚楚,没有我见,也没有我所见到的境界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见的是虚妄,能见的也是虚妄,能所都是虚妄,都不存在。所以见色闻声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是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如如不动是大定。惠能大师开悟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心没动,没有摇晃,如如不动,大定,自性本定。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三界诸惑统统不起,它不起作用,这叫功夫成就。
  会用功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都是修行的道场。修行修什么?如如不动,所谓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修这个。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动念是圣人、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叫小圣,只出六道,没有出十法界,在六道里面如如不动,这他做到了,但是他还是有分别,这个关不能突破,必须要不分别。不但不分别,还要不起心、不动念,那他就超越十法界,就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所有一切的迷惑。在我们来说,这个惑有迷惑、有诱惑,诱惑粗,迷惑细。不为境界所迷,不为境界诱惑,知道统统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教导我们,“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所有一切境界相,它生灭的速度像闪电,你捕捉不到。
【警句重温】: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录自《中庸》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录自《佛遗教经》
《十往生经》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喑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迥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
《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故诸经中,反覆教诲也。又《吴译》曰:“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彭际清居士曰:“十善本为天业。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且所谓带业往生,其业盖指宿业也。宿世恶业虽未全消,但仗佛本愿,及持名妙德,故可带业往生,不更恶趣也。(弥陀第二愿曰:“来生我刹,受我法化……不复更堕恶趣”)。但所谓带业者,只限宿业,而决非现行之业。如《涅槃经》中,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须放下屠刀也。若行人习净,一面念佛,一面作恶,如是修净,决定不能往生也。
——录自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同一念佛无别道,法界之内皆兄弟!
今生誓乘弥陀愿,携手共赴极乐国!
一部大经 一句洪名 一向专念 一生成就!
依第一宝典,修第一法门,做第一弟子,生第一福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修行日历】(1)(2)戒淫修行日历:(3)佛教日历3.0(),比较实用,能显示经文节录、祖师语录、修行偈语等,新增了两百多幅净空法师的墨宝手迹,另外,还加入了净土的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总评分:&经验 + 24&
UID117434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在线时间14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6积分11258
发表于 19&小时前
“您现在念吗?”
【特别提醒】12月18日(农历10月27日)星期四。佛法是心法,修自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修定。
  物质现象是从意念里面产生的幻相。佛法的名词叫业相。业就是动,波动现象。振动是迷,不动是觉。所以心要定,身要动,身是个机器,不动它就发生故障。心要清净,不能有念头,有念头心就病了,这心就不正常。佛法修行用拜佛,拜佛身在动,心是清净的,心里不能有念头,不能有妄想。初学的人心里面总是有念头,把念头放下,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修定,把念头集中在一点,不让它散开,道理在此地。功夫深了,时间久了,自自然然没有妄念,那就成功了,那叫得定。要向自性当中求,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佛法是心法。佛法修什么?修自心,增上其心这个心是当人之自心,是自己。
【净空法师慈悲开示】:
  今天科学家慢慢也发现了,他是用数学,是用仪器,现在先进的仪器观察到了。看到物质现象是从意念里面产生的幻相。意念怎么生的?也是在这么高的频率之下所发生的,在佛法的名词叫业相。业就是动,波动现象。现在科学家提出弦定律,好像弹琴,你拨的时候它就响,那是振动。这是什么振动?宇宙的振动,宇宙的振动是我们自性的振动。自性是不动的,不动是真的,振动是假的,振动是迷,不动是觉。所以心要定,身要动,身是个机器,不动它就发生故障。心要清净,不能有念头,有念头心就病了,这心就不正常。所以心要定,身要动。佛法修行用拜佛,拜佛身在动,心是清净的,心里不能有念头,不能有妄想。初学的人心里面总是有念头,把念头放下,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修定,把念头集中在一点,不让它散开,道理在此地。功夫深了,时间久了,自自然然没有妄念,那就成功了,那叫得定。定开智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现前,无所不知。十号里头有正遍知,正是正确,没有错误,遍是普遍,没有一样不知道。所以自性里头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要向自性当中求,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
  佛法是心法。佛法修什么?修自心,增上其心这个心是当人之自心,是自己。《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大师在这句经文里头开悟了。这八个字形容菩萨(法身大士)他们烦恼习气断干净,所以无所住。从哪里修起?一定要从无我修起。无我是什么?世间人把身当作我,把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作我,错了,五蕴不是我。六道众生都是住在五阴里面,所以他所生的心是自私自利、是贡高我慢、是迷惑颠倒,他生这个心。这心是错了,全都错了,念头错了,行为错了,这些错误感受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这个错误里头产生的,你的思想、言行善就现三善道,思想、言行是恶的就现三恶道。三善道善业之所感,三恶道恶业之所感,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首先要看破,这些想法、看法全错了,不是真的。
【警句重温】: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
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录自《中庸》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录自《佛遗教经》
《十往生经》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喑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迥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
《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故诸经中,反覆教诲也。又《吴译》曰:“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彭际清居士曰:“十善本为天业。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且所谓带业往生,其业盖指宿业也。宿世恶业虽未全消,但仗佛本愿,及持名妙德,故可带业往生,不更恶趣也。(弥陀第二愿曰:“来生我刹,受我法化……不复更堕恶趣”)。但所谓带业者,只限宿业,而决非现行之业。如《涅槃经》中,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须放下屠刀也。若行人习净,一面念佛,一面作恶,如是修净,决定不能往生也。
——录自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同一念佛无别道,法界之内皆兄弟!
今生誓乘弥陀愿,携手共赴极乐国!
一部大经 一句洪名 一向专念 一生成就!
依第一宝典,修第一法门,做第一弟子,生第一福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修行日历】(1)(2)戒淫修行日历:(3)佛教日历3.0(),比较实用,能显示经文节录、祖师语录、修行偈语等,新增了两百多幅净空法师的墨宝手迹,另外,还加入了净土的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总评分:&经验 + 24&
61 / 61 页
Powered by
X2.5 Design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心向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