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丝酵母菌感染手术切口感染

我老婆得了假丝酵母菌听说这个会交叉感染,请问这个我...
我老婆得了假丝酵母菌听说这个会交叉感染,...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我老婆得了假丝酵母菌听说这个会交叉感染,请问这个我是挂这个科吗?这个会有那些问题呢?能治疗好吗?治疗好了还会交叉感染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个怎么预防,生活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乙肝,单纯疱疹...
&&已帮助用户:1191
问题分析:如你所述的情况。可能是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性伴,一般是要求同时检查治疗的。意见建议:建议挂感染科就诊,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治疗。如果双方都治愈,那么是不会产生交叉感染的。
问白假丝酵母菌怎样治疗最佳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57751
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首先应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 积极治疗可以消除易感因素。治疗:1.改变阴道酸碱度:使用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2.外阴洗液3.药物疗法: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另外要每天清洗外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持外阴干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勤换内裤,并用温水进行洗涤,切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问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产科综合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571
问题分析:你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也外阴阴道念珠菌(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主要是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腐渣样。意见建议:勤换内裤,用过盆,毛巾均应用开水洗。遵医嘱治疗,性伴侣也要同时治疗,以预防女性重复感染。
问请问医生:白假丝酵母菌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啊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呼吸内科
&&已帮助用户:15680
病情分析: 您好,白假丝酵母菌一般是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滥用抗生素、菌群失调时发病。它是一种真菌感染,需要及时抗真菌治疗。意见建议:建议注意休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谨听医嘱,按时治疗。
问请问一下得假丝酵母菌可以根治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儿内科
&&已帮助用户:213493
指导意见: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首先应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 积极治疗可以消除易感因素。治疗:1.改变阴道酸碱度:使用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2.外阴洗液3.药物疗法: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另外要每天清洗外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持外阴干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勤换内裤,并用温水进行洗涤,切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问假丝酵母菌治疗有两个疗程了,可以去游泳吗?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280678
问题分析: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对治疗期间是否游泳是没有规定的,现在可以考虑安排游泳的问题,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主要传染途径是内源性的传染,属于条件致病菌。意见建议:已经治疗两个疗程,可以复查以确定恢复情况。平时注意卫生,避免乱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
问得了白假丝酵母菌后,与老公同房后,老公...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280678
您好 一般男性即使是感染症状也比较轻微,有的可能也有局部瘙痒或分泌物异常的症状。如果是反复的感染,就需要夫妻同时治疗了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交叉感染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218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疗后实施手术 7) 糖尿病 糖尿病人在整个围手术期都处于应激状态,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无糖尿病者上升50%。影响伤口愈合,感染并发症增多; 糖尿病病人手术耐受力差,术前应控制血糖水平,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调和酸中毒,改善营养状况,抗感染治疗。 术前血糖宜控制到轻度升高(5.6-11.2 mmol/L)状态为适宜。术中术后检测血糖,可根据血糖水平给予胰导素 糖尿病(术中与术后) 手术应在当日尽早施行,以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 术中可按5:1的比例,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胰岛素 根据每4~6小时尿糖测定结果,确定胰岛素用量 尿糖为++++,用12U;+++给8U;++给4U;+不用胰岛素 如尿液酮体阳性,胰岛素剂量应增加4U 如酮症酸中毒,则用5%葡萄糖250ml+胰岛素12U持续静点,并防治低血钾 急症手术准备 1) 根据病情,在尽可能进行心理、生理准备的情况下,尽快纠正异常生理状况,创造手术条件。 2) 边抢救、边准备 3) 抢救的同时进行手术(不应强调术前准备完善而耽误手术) 术后处理内容: 1.监 护 1)
生命体征 2)
中心静脉压 3)
体液平衡 4) 其他项目如血糖等
2.体位 先依据麻醉需要决定体位 1) 全麻未清醒:取平卧位,头侧位 2) 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平卧位12小时
3) 颅脑: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4) 颈胸手术:高半坐卧位 5) 腹部手术: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 6) 脊柱或臀部手术:仰卧或俯卧位 7) 休克病人:平卧位或下肢抬高20°,头抬高5° 8) 肥胖病人:侧卧位
3.活动 1) 原则:早期床上活动,争取短期内起床活动。
活动量逐渐增加 2) 优点: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3) 休克、心衰、出血、极度虚弱、严重感染、特殊固定制动患者不宜早期活动
4.饮食和输液 1) 非腹部手术: ? 体表或肢体手术:术后即可进食 ? 局麻下手术:根据病人需要给予饮食 ? 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麻醉者:术后3-6小时可给予饮食 ? 全麻者:待麻醉清醒、恶心和呕吐症状消失后可进食 2) 腹部手术: ? 胃肠道手术:一般禁食24-48小时,待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食。 ? 5-6日后:开始进半流食 ? 7-9日后:进普食 5.引流物的处理 1) 包括乳胶片引流、烟卷引流、血浆管引流等,特殊引流包括T型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等
2) 原则: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注意观察
6.缝线拆除: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供情况、病人年龄决定
头颈面部:
下腹会阴部:
6-7天 胸部、上腹、背部、臀部:
减张缝合:
青少年适当缩短拆线时间,而年老、营养不良者延长时间 外科切口分类 1.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 2.Ⅱ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皮肤不容易彻底消毒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清创缝合、新缝合切口再度切开者 3.Ⅲ类切口:污染切口,临近污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切口愈合分级 1.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2.乙级愈合: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3.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各种不适的处理 1.疼痛 ? 处理原则:用手按抚,减少刺激。口服镇痛药物,肌肉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 2.发热 ? 原因:24h内常为正常反应;术后3-6天发热要警惕感染。 ? 处理:对症处理;不同阶段寻找原因
3.恶心、呕吐 ? 原因:麻醉反应、颅内压增高、糖尿病、尿毒症等 ? 处理:镇静、镇吐、胃肠减压、对症处理
4.腹胀 ? 原因:胃肠蠕动受抑制、腹膜炎肠粘连等 ? 处理:胃肠减压、放置肛管、灌肠等 5.呃逆 ? 原因:神经中枢性和膈肌直接受刺激所致 ? 处理:压眶、CO2吸入、胃内抽吸,必要时行X线或超声检查。 6.尿潴留 ? 原因: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切口疼痛、不习惯床上排尿等 ? 处理:热敷、按摩、镇静止痛、必要时行导尿治疗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出血
原因: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 预防:手术时务必严格止血;结扎务必规范牢靠;切口关闭前务必检查手术野有无出血点 治疗:再次手术止血。 部位:1.)手术切口:敷料血染
2.)空腔脏器:胃肠道-呕血与黑便 3.)泌尿生殖道-血尿 4.)体腔内:腹腔-隐蔽不易发现 胸腔-血性引流超过100ml/h 术后出血指征 ? 病人烦躁 ? 无高热、心脏疾患等原因的心率持续增快 ? 血压下降 ? 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cmH2O); ? 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 ? 在输给足够的血液和液体后,休克征象和检测指标均无好转或继续加重,或一度好转又恶化者 ? 血红蛋白降低 术后发热与低体温Fever and Hypothermia 1)发热: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术后第一个24小时出现高热(>39℃),如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为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入性肺炎,或已存在的感染。
2)低体温 原 因:多因麻醉药阻断了机体的调节过程,开腹或开胸热量丧失,输注冷的液体或库存血 并发症:周围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神经系统受抑制,凝血酶功能失常 处
理:轻者耐受,大量输注冷的液体和库存血时,应通过加温装置,必要时用温盐水反复灌洗体腔
2.切口感染 术后3-4天,局部红、肿、热、痛、分泌物 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手术操作轻柔精细;
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
加强手术前后处理,增进病人抵抗力; 3.肺不张、肺炎 发热、R/P增快、呼吸音低、干湿罗音、血气变化、胸片等 预防: 术前锻炼深呼吸;
术后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
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 鼓励咳痰,利用体位或药物以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物
防止术后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误吸 4.腹腔脓肿和腹膜炎
表现为发热、腹痛、腹部触痛、白细胞增加如为弥漫性腹膜炎―――剖腹探查 感染局限:CT和B超检查,定位后行B超引导下作穿刺置管引流,必要时需开腹引流 选用抗生素应针对肠道菌丛和厌氧菌丛 5.尿路感染 原因-尿潴留
表现-急性膀胱炎与急性肾盂肾炎 预防-鼓励自主排尿,及时留置尿管,严格无菌术 治疗-有效抗生素,维持充分的尿量,保持排尿通畅 6.真菌感染
1)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若有持续的发热,又未找出确凿的病原菌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 2) 可行血培养,拔除全部静脉插管,检查视网膜是否有假丝酵母菌眼内炎 3) 治疗可选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 切口裂开原因 1) 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 2) 切口缝合技术有缺点,如缝线打结不紧,组织对合不全等 3) 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或严重腹胀 4) 常发生于术后一周内 5) 腹部突然用力时,感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随即有淡红色液体自切口溢出 6) 分为部分裂开和完全裂开 7) 部分裂开视具体情况而定,完全裂开需减张缝合 切口裂开的预防 1) 在依层缝合腹壁切口的基础上加用全层腹壁减张缝线 2) 在良好麻醉、腹壁松弛条件下缝合切口,避免强行缝合造成腹膜等组织撕裂 3) 及时处理腹胀 4) 病人咳嗽时,最好平卧,以减轻咳嗽时横膈突然大幅度下降,骤然增加的腹内压力 5) 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 6)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预防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条件性(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人体局部和/或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栖居于人体但不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感染 二重感染 (菌群交替症) (superinfection):
在抗菌药物治疗原发感染时发生的新感染(如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白念珠菌) 脓毒症(sepsis):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称菌血症(脓毒症中的一种)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感染、创伤、休克等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全身效应,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时:体温:>38 ℃或 90次/分;呼吸: > 20次/分或 PaCO2
12×109/L或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又称脓毒性休克,严重感染或严重脓毒症病人在给予足够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流状态(乳酸中毒,少尿或急性意识状态改变)或器官功能改变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疖(furuncle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有脓栓形成 痈(carbuncle)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1)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Erysipelas):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外科感染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检查 1) 1.全身状态:
体温、意识、脉搏、血压、营养状态等 2.局部表现:
疼痛和触(压)痛;肿胀、肿块或硬结;皮色发红、皮温升高;波动感 3.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4.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随意肌强直痉挛 5.有关外科感染的其他病史: 抗菌素治疗史、家庭成员的有关病史等 外科感染诊断(医技科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12×109/L,或<4×109/L或发现未成熟白细胞;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病菌的鉴定:
①涂片染色
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③穿刺 2.影像学检查:
③CT、MRI 外科感染治疗 (局部处理 ) 1.保护感染部位 2.浅部感染:①未成脓阶段: 热敷、理疗、鱼石子软膏外用… ②成脓后:
切开引流 3.深部感染:①非手术治疗 ; ②手术治疗:
超声、穿刺(诊断+治疗) (抗菌药物的应用 ) 1.抗菌素治疗
2.中医药 (改善全身状态 ) 1.降温
2.水、电解质平衡,营养代谢
3.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酵母菌感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