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打嗝我会不健康?

【廖畅】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 - 心理圈
【廖畅】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
发表于 15:35 1423次阅读
原创:广州和真心理 廖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答,“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提问者提到即使别人给了他一个红包,他也要回个两倍的给别人才安心。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译成很多表达方式,比如,为什么我得到了一样东西之后会焦虑?或者为什么我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会很不安?在咨询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来访者对于开口表达自己的需要感到非常焦虑,总觉得自己的需要给别人带来了负担。也有的来访者,一旦感觉到咨询师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人对自己比较好,就会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有时候甚至是深深的罪恶感,仿佛自己一点也不值得拥有这些好的东西。今年过年的时候跟我的6岁的小侄女住在一起,发生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小侄女有一个空间迷宫玩具,很好玩。过年的时候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大家争先恐后的轮流玩这个游戏。有一次,小侄女招待了自己四岁的表妹到自己家里来玩。表妹说,她想玩那个迷宫游戏,她自己也很想要一个。小侄女很不乐意,但是表妹完全没有注意到她的表情,自己找到了那个玩具玩了起来(因为经常在一起,她们对彼此房间里的状况都很熟悉)。之后我看见她们两个都在拉着那个迷宫玩具不松手,小侄女坚持对表妹说,你家里也有一个,我妈妈买了三个,有一个是送给你的。表妹坚持说,我家里没有。小侄女竟然哭了起来,把表妹吓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赶紧过去哄她,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妈妈本来买了三个,说要送给她一个的。妈妈可能送给别人了。如果她家里没有,妈妈一定会让我把我的送给她的!”我不禁心疼起她来。我太了解她妈妈了,我知道她妈妈真的会做这样的事。如果表妹问自己可否把这个玩具带回家,小侄女的妈妈就一定会说,你应该把这个玩具让给表妹,大不了我再给你买一个。在她心里,助人为乐,照顾别人的需求是一种美德,她希望把这些美德教育给她的孩子。所以,在回答“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这个问题时,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这是我们的集体文化带来的影响。我们的文化过去推崇的“雷锋精神”,过度宣扬某某党员为了集体的利益不回家等等之类的做法,意思是,放弃自己的需要而满足别人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久而久之,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觉得,如果满足自己,那是一件自私的事情。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很不自在,可能有几种原因。有些人潜意识里担心,接受了别人的好之后,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回报。如果不回报,关系就会受影响。这里隐含的观点是,别人之所以接受我,一定是因为我可以提供给他们什么。如果我不能提供的话,就会被抛弃。更加深层的原因还可能有类似的观念,别人对我好,一定会相应的对我有更多的要求,那些要求是我无法满足的。比如,父母给予了孩子很多之后,总是希望孩子变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孩子对这些要求感到恐惧,自然的,也连带着对父母或者别人的付出感到恐惧。有的人觉得,如果我对别人有需要,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那么别人就会抛弃我。还有的人觉得,如果我对别人有需要,就会招来别人的羞辱和责骂,自己好像变成了乞讨者或者是等待恩赐的奴婢一样。所以我不能让别人感觉到我是有需求的。不管是哪一种,都反映了同一种思想:我们不值得拥有这些好。我们满足自己是不应该的,我们的需求是不可以被尊重的,否则就会破坏关系。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别人对我们的好,否则别人会觉得我们不好,我们可能会遭受拒绝、否定甚至是攻击和羞辱。我们是否值得被爱,是否值得拥有关系,跟我们的表现有关,和我们本人无关。所以我们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当,而在人际中遭到拒绝。慢慢的,我们放弃了自己的需要,宁愿让自己过得痛苦,也要维持关系。我的小侄女,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直接而又真实的表达了她的这种痛苦和她对妈妈的矛盾的认同:那本来是我的玩具,可是因为表妹有需要,我就不能拥有它,可是我不想失去它。她的表达打动了我,我把她拉到怀里,告诉她:“这是你的玩具,如果你不想给表妹,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不想给她,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你想要留着。你可以借给她玩一会儿,她玩了之后还是要还给你的。”她楞了一会儿,把玩具递给了她的表妹。没过多久,她俩就开开心心的一起玩了。表妹离开的时候不停的跟前来接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你也要帮我买个一样的迷宫玩具啊。& & & & & & & & & & & & & & & & & 网址:/& & & & & & & & & & & & & & & & & 公众微信订阅号:gzhzxl& & & & & & & & & & & & & & &
我也是你说这样是不是很不好】
我也是这样。别人对我好,我就会不知所措,然后就保持距离或者逃开。别人给我东西,我一定要还人情,否则就觉得欠了人家的。
广州和真心理
9575人关注
中心拥有多位中德精神分析、中美精神分析、中挪精神分析培训背景的咨询师,以动力取向为主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微信 gzhezhen
地址 广州天河北路707号东方之珠E座701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为什么我总是会不好意思?来源:转载&&发布人:热心网友&&&&发布时间:<font color="#15-04-21&&友情提示:【来访者提问】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从二年级开始我就一直很了,每次我妈妈和我牵手我都会缩回去,在朋友或亲人面前有自己的建议却不敢提出来,而且班上一有个人表演就会很害羞,不敢上台,就算上台也会随便的敷衍一下,感觉很难为情。现在我六年级了,这种现象也慢慢的变化了,我变得很急性,很暴躁,虽然了解我如果这样做别人会怎么样但是还是不会控制自己,我在通过一些好朋友的嘴里才知道大多数和我好的人都是为了要抄我的作业才和我好,背地里很讨厌我,我回去就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在让自己变得好一点,可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我,就连一些最好的朋友有时候也不理我,觉得我很烦,我现在该怎么办啊?【】-回复: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绿玉,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咨询的方式有很多种,你所选择的是非即时的网络,因此有时不可能很及时,再者有时在采撷信息上面也许有点麻烦,因此希望谅解!我们机构的******,你若想申请好友时请说明身份。当然你也可以继续选择这种免费的非即时的网络沟通。别的同学想抄你的作业,看来你很棒,是吗?你为什么会自卑呢?你那么优秀!你说别人背地里很讨厌你?你认为讨厌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告诉我吗?我认为可能有时别人在忙自己的事,没顾上理你,因此你没必要烦呀,你可能自己也有忙的时候顾不上理别人的时候呀。可以告诉能不能让我和你妈妈交流交流呢?我想成为你的好朋友也想成为你妈妈的朋友,好吗?让她也来咨询中国网找我好吗?知心姐姐希望聪明的小朋友开心!友情提示:&&(在线一对一咨询:80元/50分钟/次)女 | 山东-济宁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方式:QQ文字/QQ语音/电话咨询次数:1241次&&|&& 好评率(99.84%) 擅长咨询的问题:婚恋两性&|&抑郁焦虑|子女教育|两性关系|压力排解|人际沟通|社会适应|性心理咨询最近上线时间:55分钟前&&&&阅读本文的人还感兴趣:推荐心理咨询师 >>百度广告
服务声明:本站旨在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心理咨询师及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提供专业的服务,使和帮助更多的人获益!
咨询中国--您的访问出错了
&您的访问出错了
很抱歉,您的访问出错了。
请检查您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浏览,来查看您所要访问的网址。
&&搜索心理咨询师
您要咨询的问题:
婚恋两性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成长压力疏导认识自我
我也不知道
CopyRight ,版权所有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失业队伍庞大迫使劳动者不得不接受资方的无理要求,更多地承担工作任务;反过来由于一个人做了多个人的活,资方需要雇用的人数就更减少,促使失业问题更严重。如果政府站在...
如果等不到,那是你活得不够长。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父母心理不健康,我能怎么办?(上)
13:00:01 浏览 97 次
提示:要求预付定金、汇款或网上交易等方式请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
公司名称:南昌乐行心理咨询中心
联 系 人:乐行心理
联系电话:0 归属地:江西 南昌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师范大学师大科技园(老物理馆)305室
发布时间:日
  和有心理疾病的人生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和那些没有诊断、也没有接受治疗的人一起。但有时候,你无法选择——因为这样的人是你的父亲、母亲或主要照料者。  由于心理疾病不会造成任何生理残缺或者创伤,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它,或者认为心理疾病是偶然的情况,且容易被治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心理不健康”和“身体不健康”一样,是一种病理症状,心理疾病会影响人的思维,感受,情绪,行为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引起或轻或重的对人的行为和想法的干扰,导致人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法应对普通的生活需求和人际交往。  当有心理疾病的人成为父母角色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有心理疾病父母的孩子,经常会与成瘾者父母的孩子有着类似的问题,如罹患精神疾病、成瘾、犯罪等。精神疾病降低了父母履行作为父母的职责的能力,从而不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爱,关怀,支持和稳定的环境;而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很多父母要么不自知,要么处于不愿承认或者不肯告诉孩子自己有相关疾病的状态,因此,孩子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行为模式。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处于“被迫加速成长”的状态。他们可能会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需求,优先父母的需求;他们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又因为自己无力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使事情变得好起来,而感到负疚。&  今天就来谈谈,当我们拥有一个心理不健康的父母时,我们遭遇了什么,以及如何应对。  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会如何影响孩子?  据美国的统计数据,大约有10%的儿童与青少年在日常的家庭、学校和同辈生活中,处于他人的情感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影响之下,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功能性损害。密歇根大学针对母亲有精神疾病的孩子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3的孩子没有完成高中学业;1/3的人自己也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也充满挣扎,在22岁时,只有1/9的人处于互相承诺的亲密关系中,但有38%有过孩子(流产或未婚父母)。  心理疾病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在长期会体现为孩子本身基本的生理、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又在没有做好准备、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反过来充当家庭中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成为父亲或母亲的照料者。&&&&&&&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请联系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或点击乐行心理官方网址:,同时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lexingxinli
南昌乐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办于2009年元月,由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师大、南大医学院、南大一附院等多名心理临床专业工作者联合发起,挂靠江西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南昌乐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江西从事心理咨询、团体训练和教育培训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之一,也是省内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专家最多、经验最丰富的专业机构。本机构坚持以科学、严谨的心理咨询理论为基础,以“爱与支持、快乐同行”的工作理念为核心,在众多专家的努力下,始终保持着执着、专业的工作作风,并发展成为本省最受欢迎的心理咨询机构之一。中心的专家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包括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学科领头人雷良忻教授、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兼南大四附院心理门诊首席专家钟志兵,江西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副主任熊红星,以及众多心理学博士和硕士等,也有经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始终站在心理咨询第一线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专家们多年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使江西心理健康领域的服务水平不断上升,得到越来越多来访者的认可和信赖。目前本中心已被指定为江西中医学院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实习基地,江西师大一品教育心理顾问机构。此外,中心完善的服务流程、安全的保密机制、成熟的咨询理念、温馨的咨询环境、非药物的治疗方式以及明显的咨询效果等,也是众多来访者亲睐和选择的原因所在。更让我们高兴的是:经过我们的努力,让很多人重新对心理咨询产生信任,改变以前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我们重视每一位来访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尊重来访者生理、信仰、家庭、性别取向以及环境对个人发展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我们行走在爱与支持、快乐同行的路上坚信: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快乐和心灵的宁静!乐行心理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培训和企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具体服务内容: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测量、身心灵成长课程、心理培训课程、快乐读书会、企业EAP服务、沙盘、光盘、书籍及能量产品的代理等。如有疑问请登录我公司网站(/ )查看详情。欢迎来我公司咨询。 
Copyright (C)
www.Aila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6为什么你会不好意思做好事?_正能量励志人生-爱微帮
&& &&& 为什么你会不好意思做好事?
文 | 尹惟楚为什么我无法坦然地释放阳光?第一次脑海中出现这个疑问是在初二的时候。有次放学回家,行至离我家不远的一条后街的时候,看见一个拾荒的老人坐在路牙子上,旁边放着一根光滑的扁担和盛满破烂的两个大蛇皮袋,在我经过的时候他突然叫住我,说小同学,帮老人家挑一程好不好,就在前面不远。不知道为什么,我像逃避瘟疫一般低着头快步走开了,甚至都没敢抬头看他的眼睛。那条后街车流很少,但是人流量却很大,最主要的便是我知道在我后面有几个邻班的同学,有一种潜意识告诉我这样做的话会遭到他们的不屑和耻笑,可具体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尽管走了几步我便开始后悔,但我还是不敢回头,准确点说是没好意思回头。而且我发现在我后悔的情绪中开始夹杂一种轻松,那种由演员变成观众的轻松。果然,没走多远,便听到老人对后面那几个同学作出了同样的恳求,那几人嘻嘻哈哈互相推搡了几下,便同样选择了离开。我立马有了一种得到救赎的感觉,在街道拐角的时候我用余光扫了眼老人,此时他已经弓着腰挑着担子缓慢地挪动着。当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明明是我力之所及,且是心之所愿,可为什么我却选择了逃离?没用多久我便找到了理由,因为我害怕别人曲解我的善意,他们会讥讽说,看,那里一个当代雷锋。这样,再次遇到此类事情的时候,我便更加能够心安理得大度地原谅自己,最后就塑造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本能,不再有丝毫不适与愧疚。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车上有需要让座的人,如果一开始没有让座,那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座会愈发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想让座的人会产生一种现在让座绝对会让人觉得伪善的思维,于是在这种顾虑下,我们会选择视若无睹地低下脑袋或者望向窗外。同时在心理自慰,不是我不想让,而是他们会曲解我的善意,我的帮助反而会迎来别人无端的嘲讽与异样的眼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视野与人际的扩大,我发现周围的人大都与我一般、并无二致,所以我开始将之由个体延伸至整体。我觉得我们都本善良,而之所以无法坦然地释放阳光,是因为周围满是厚重的黑暗。直到后来遇到W小姐。W小姐是和我们同一批进入公司的应届实习生,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们无所事事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着公司以前做的成果,随时听候公司前辈或者上司的差遣。后面上来了一个送水的小伙子,当他把水换好后就去里间办公室找会计签单,W小姐起身倒了一杯水,在他出来的时候,微笑着把水递到了他的面前。不但小伙子一阵发愣,整个办公室都有点没反应过来,很明显这种事情在公司以前没发生过。也是,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情,谁会去注意或者在意一个送水的人。而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姑娘有点作,且对旁人的眼光毫不在意。我自然地将她划入了心机婊的行列,产生了一种无名的反感。我们几个实习生互相望了望,都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在往后的日子里,她一直都是那样,给送水的大叔微笑的递水,给来公司修电脑的小伙子搬凳子,甚至有时候下班时候还能顺路帮保洁阿姨一起把垃圾提下楼……当然,对同事更是礼貌而又热忱。随着逐渐深入的接触,我发现自己对W小姐的反感越来越少,她几乎是一点点的消融掉了我那种带有主观意识的刻意偏见。我对她的行为竟然不再有那种刻意表现与讨好的感觉,甚至行成了一种她本性就该如此的思维定式,就好比我们现在去做和她同样的事情就会互相觉得伪善做作一样。但我仍是疑惑,我在疑惑为什么她能在最开始的时候,竟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看法,难道她不怕别人曲解她的善意?我开始把她看作一个特例,至少她内心足够强大,在最开始的时候敢于忠实自己,勇敢地摒弃别人的眼光。有一次和她一起去国土局送资料,刚走到离公司不远的岔路口准备打车,发现一个高位截肢的残疾人坐在一个自制的木质轮椅上,两手拿一块木头,将木头在地上反撑着使车子缓慢前行,此时绿灯已经开始闪耀,可他仍在马路中央,所以也显得有点焦急,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和他一起过马路的很多行人指指点点,也有些经过的时候步子缓了缓,但最终仍是快步离开。在我身边的W小姐迅速地跑了过去,我早已知道她准备干什么,也跟了上去。很奇怪,如果此时是我一个人,我应该不会主动冲上去,而现在我却很乐意成为她的副手,对她这种行为不但丝毫没有反感,反而在一开始便有一种隐隐地期待,仿佛兴奋她给了我一个勇敢忠诚于自身内心的契机。而且后来我们动手后,旁边路过的好几个年轻人也参与了进来。回到路口继续等车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便问她,马路上这么多人,你认为为什么其他人都不去帮忙,或者说不第一个上去帮忙?她不假思索道,要么没注意到,要么就是不想帮忙呗。我说如果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也很想去帮忙呢?她很惊讶地望着我,那为什么不上去呀?注视着她清亮的眸子,很明显这种惊讶不是装出来的,我对她这种“反常”的思维大感诧异,因为我们都怕周围人曲解我们的善意,被认为是伪善的做作啊,难道你没有过这种想法?她瞪大眼睛,仿佛怪物一般看着我,说怎么可能!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某些固守的思维轰然碎裂,我恍然明白了她之所以能如此坦然,并不是她内心强大,而仅是因为在她心里,她从未将此寄予其它情绪,而只是很浅显又很单纯的将之视为做与不做,愿意与不愿意。而我们之所以顾虑重重,害怕别人的误解,是因为我们自身对此便是一直在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着。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无法坦然地释放阳光,并不是因为我们周围满是厚重的黑暗,而是我们本身就怀揣黑暗。仔细一想,其实这个道理并不深刻,只是我们很容易在一种自我保护与逃避的本能驱使下,轻巧地便瞒过了自身,并将责任归结于周围群体,却忽略了自身本就是这群体结构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我们看似是被群体的思维所绑架,被世俗的眼光所胁迫,但其实绑架我们的正是我们自身。继续深究其根源,造成这种短视的原因有两点:虚荣和嫉妒。因为我们自身便无法心怀坦荡,而且内心亦没有强大到足以支撑自己去承受同类群体异样的眼光,这是一种另类的虚荣。而同时,我们对那些忠诚于内心坦然给予帮助的人,因为自身的不敢为之,嫉妒的本能让我们对此偏见地形成一种狭隘的判断与定义。W小姐实习完一毕业便回家乡成了一名公务员,朋友圈经常能看见她上传的一些公益活动照片。我想,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对美好毫不设防。他们听从内心,忠于善良。而我却愿意时常提醒自己:如果你无法坦然地释放阳光,那也仅是因为你本就怀揣黑暗。*尹惟楚,水利工程师,非著名写手,搬砖讨生活,写字冶性情。
点击展开全文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可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传播正能量,激发自己,不断学习!我们只发精华,拒绝糟粕!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打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