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患者不投诉?在医院内或多或少的爱都会有一些病人投…

患者为何总是遭遇“被检查” - 青海 - 大美青海网
您的位置:
患者为何总是遭遇“被检查”
采访对象:王晓勤 职务: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 主管医政(医疗服务监管)处 采访记者:王复莲
  
◆为什么让患者做额外检查
  记者:患者赵女士反映,她到医院检查妇科,大夫却要求做心电图检查。请问,类似这种检查是否有必要,医生是否应该在开检查单之前征求患者的意见,或讲明检查的必要性。当患者遭遇不必要的检查时,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王晓勤:人体自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各系统、组织、器官通过神经、内分泌等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另外,疾病又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是动态的。每一名医生看病,都要看具体的病情和病人自身的身体情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仅仅是一个眼睛上的手术,也会做一些诸如心肺功能方面的检查。在平时,病人也许感觉不到心肺功能的异常,但在手术过程中,药物或一些深入的检查,就有可能影响到心肺功能,严重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所以,在做一些刺激性、深入的检查或者手术前,都要做好各项准备,不能仅凭医生的经验来判断。  另外,患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在于医生与病人沟通不够,解释工作没有做到位。如果医生在给病人开检查单之前,把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病人病情和将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存在的危险和不利影响都给病人讲清楚,取得了病人的理解,征得了病人的同意,再开检查单,这样,就会化解病人的疑虑。同样的,如果病人对医生的检查、诊断、治疗方案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提出来,双方坦诚地沟通,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当然,我们不否认在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着个别滥检查、多开药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病人可以向医院的相关部门,如医务科、信访办、纪检监察等部门反映,也可以逐级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现在,各医院都有值班领导,并会在显眼处张贴投诉电话或值班领导的电话,患者可以直接拨打电话投诉。  
◆为什么一到医院就要做仪器检查
  记者:如今许多医院,只要进门看病,医生就会开一些检查单,等检查结果出来后,才会诊断病情、治疗。为什么医生如此看重检查结果,请问是否与利益挂钩,还是出于何种考虑?  王晓勤:总体上来讲,绝大部分医生是在按病情、按医生的经验来安排相关检查。当然,个别医院和医生确实存在着&小病大检查&、滥检查等情况。医生要求病人做检查是为了掌握病情,但如果医生过分依赖仪器设备,&小病大检查&、滥检查就会让病人负担高额费用,这种行为有悖医德。尤其是,过度检查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会有影响,因为各种造影药剂以及介入诊断使用的导管、插管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我们提倡诊断疾病时要注重物理诊断,如望、触、叩、听,但也要求恰当地借助于现代化的辅助检查手段来帮助鉴别诊断,以确诊疾病,避免漏诊、误诊。关键是要把握好检查这个度,当然,这还要看医生的经验、知识和水平。  造成滥检查的原因,一方面,出于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医生必须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失。一旦遇到应该做的检查没有做,对医生举证不利。比如,一位病人因头痛前去就医,医生如果没有做CT等相应的检查,导致颅内出血等情况没有被发现,回家后病人出现昏迷症状,那么,就是医生的失职。另外,疾病的发展仅靠医生的经验,是根本无法真正诊断清楚的。仪器检查,毕竟是医学进步的体现,能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就拿CT检查脑出血来说,如果仅凭医生的经验是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血位置、出血量和对周围器官的影响等,但仪器检查就可以非常精确,这就是仪器检查的必要之处。  近几年,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大大小小医疗行为的大检查,这种情况已基本杜绝。但检查中也发现,个别医疗机构仍存在给科室下达经济指标的情况,科室再把这些经济指标分解给医生,医生为完成任务,也会开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单。对此,各级主管部门都在严查,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如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现过度检查的情况,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为什么检查结果医院之间不互认
  记者:从国家到省上,都在提倡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为什么有些医院,有些医生坚持重复检查。曾有患者反映,春节前在一家医院做的宫腔镜和人工造影检查。年后再去复查时,医生要求重新做,患者遭了两茬罪,花了双份钱。另外,到底哪些方面的检查结果是互认的,哪些方面的检查结果目前无法实现互认?  王晓勤:从这位患者的情况来看,她的检查项目并不在互认项目中。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从2005年开始,青海省就在部分医疗机构实行了互相认可辅助检查结果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2007年,为规范互认工作,还曾下过专门的文件。  目前,我省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已选取国家级或省、市级质量控制、稳定性好、费用较高的项目开展互认工作,包括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检查两大类的相关项目。其中,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包括普通放射摄片(含CR、DR)、CT、MRI、放射造影检查(DSA)等,以及颈动脉、浅表软组织较大肿块等彩超检查。临床检验类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稳定性较好、费用较高的检验项目。具体到临床生化类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钙测定、磷测定、镁测定、铁测定;临床免疫类包括乙肝二对半(肝功能异常和术前除外)、丙肝抗体(肝功能异常和术前除外)、甲肝抗体IgM(肝功能异常除外);临床血液、体液类包括骨髓涂片细胞学检验(诊断明确,临床无异议)。  以上检查项目,互认时间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两周到一个月之内。互认适用范围为本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之间,三级医院之间,三级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在二级医院均应该实行互认制度。  当然,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任何检查均具有时限性。特殊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疾病视具体情况而定。遇到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反映病人当前实际病情的,或者是检验、检查结果与疾病发展关联程度高、变化幅度大的,确需进行复查的,可不受互认的限制。当然,前提条件是,医生必须与患者沟通好,得到患者的同意后,才会做复查。  
◆医生和患者为何成了&冤家&
  记者:如今,许多患者一见到医生,就想着如何不让他多开药,医生一见到患者,首先想到的是不要麻烦缠身。这种互不信任的原因在哪里,如何破解?  王晓勤: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着一些病人一进医院,就想着如何不让医生多检查、多开药,而医生一见病人就先&防&的情况。所以,我们会发现,走进医院,医生从谈话到检查,再到诊治,都非常谨慎。而病人在去医院之前,会先从各种渠道了解自己的病情会&遭遇&哪些检查,并四处托人找相识的医生看病等。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首先,这种不信任源于体制机制问题。对医院投入不足,市场化手段办医院,让医院来创收,就难免会出现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问题。其次,医院及医务人员方面有责任。一些医患纠纷的发生的确与医疗差错、事故有关,但所占比例并不大。主要还在于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或者服务态度不好,患者和患者家属不满意,从而引发纠纷。再次,临床医学的发展虽然很快,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包治百病。而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疗技术期望值过高。此时,如果医务人员不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患者和患者家属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为此,正在开展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回归公益性作为改革的重点来抓,并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民众的自费比例,让医院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上。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单病种收费、优质护理等措施,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让医生更多地为病人负责,让诊疗行为完全出于诊治疾病的需要。另外,对患者来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医生是好的,是可以信赖的。是在同一条&战壕&里,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战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admin标签:
广告 600 40
广告 600 40
广告300 250
广告300 250
广告300 250
Powered by 青海卫视如何使精神病人失去反抗好送医院_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如何使精神病人失去反抗好送医院
如何使精神病人失去反抗好送医院
导读:很多精神病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主动接受治疗,而且坚决认为自己没有病,这一点让患者的家属很头疼,由于不肯接受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重,也使得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是逐渐加深。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华中唯一中医精神科定点医院,响应卫生部门号召,特开通网上预约就诊服务,患者均可通过网站预约窗口进行预约,预约患者享受免挂号费,优先就诊等特权。
如何使精神病人失去反抗好送医院?很多精神病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主动接受治疗,而且坚决认为自己没有病,这一点让患者的家属很头疼,由于不肯接受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重,也使得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是逐渐加深。对此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总结了一些经验,请看如下介绍:
专家指出,对于否认自己有病但并不兴奋的病人最佳还是劝说,但需要注意精神病人最忌讳听到&精神病&、&你有精神病了&、&看精神科医生&等话语,因此,家属在说服病人去看医生的时候,应尽量回避这些话语,不要直截了当地对病人说&你精神不正常,得去精神病院查查&,这样会引起病人的反感。一般精神病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情绪上、躯体上不舒服的感觉,比如烦躁、抑郁、头疼、失眠等。家属可以从这些病人能够认可的症状下手,劝他去做心理咨询,或者以理解、同情的态度与病人一起谈论病情,让病人感到你在试图帮助他摆脱痛苦。如对有幻听的病人,家属可以说:&你总是很不情愿地听到有个声音在命令你干这干那,这样多受罪呀,不如我带你找个人看看吧。&对有妄想的病人,家属可以说:&总有人在害你,议论、跟踪你,你感到非常痛苦、焦虑、紧张,我替你找一个人咨询一下,帮你找找原因,你看怎么样?&如果病人实在不愿意去,家属还可以先带他去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那里的医生也都具备精神科知识,能够提出诊断治疗或进一步处置的意见。
当使用这些方法还有困难时,家属就要使用善良的谎言把病人骗到医院。有时可称家中某人不舒服,请病人陪着去看病;有时可谎称某个朋友住院了,约病人同去探望;有时可说找熟人办事,让病人做伴&&当然,谎言只能用一次,而且最佳用于那些必须立即住院的病人。
最后提醒大家,对于兴奋躁动、有强烈自杀行为,伴有酗酒、药瘾症状的病人,可采用强制性手段,有时还需要精神科医生、护士或公安人员的帮助。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省精神研究重点单位,自主研发的&激活脑神经平衡体系&效果显着,而且绿色安全,价格也很合理,还有优惠和减免,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可以点击我们在线的专家,进行咨询。
除非注明,网站文章均为原创,且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
职位: 现河北省心理协会委员,中国精神疾病预防委员会委员,原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湖北省精神病鉴...
专家教授:张清 1976年8月生,精神科主任医师、精神疾病专家、精神卫生教授。现任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
(已有 569人阅读本文)
(已有 518人阅读本文)
(已有 357人阅读本文)
(已有 312人阅读本文)
(已有 294人阅读本文)
(已有 288人阅读本文)
(已有 273人阅读本文)
(已有 273人阅读本文)
(已有 265人阅读本文)
(已有 257人阅读本文)
相关精彩文章阅读
疾病快速通道医生,患者为何不愿听您“讲话”?
对于&医嘱&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嘱咐&。但是,对于医生的话,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并不&感冒&。医生,您知道患者为何不听您&讲话&吗?
惨痛教训:不听医嘱,45岁患者失明又截肢
双眼失明,右腿截肢&&对45岁的赵先生来说,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用&无法自理&来描述了。&当初没听医生的话&是导致他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六年前,家住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的赵先生是一名忙碌的生意人。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他外出应酬格外频繁,整天都是大鱼大肉,喝起酒来更是没有节制。也是仗着自己年轻,对于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劝说,他也不怎么在意。直到有一天,赵先生感觉四肢乏力,恶心呕吐,身体明显消瘦,才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河北医大一院。在这儿,通过检查发现,导致其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
那一年,赵先生39岁。
&糖尿病,需住院接受一段时间规范化的治疗。&面对医院内分泌专家周慧敏的建议,赵先生及其家人并没有采纳。赵先生认为,当时,他的生意是那么忙,那么火,根本就没有时间接受治疗,&再说糖尿病也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输几次液就好了&。
&糖尿病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周慧敏还是对赵先生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怎奈,仗着自己年轻,以生意忙为借口的赵先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医生开的药,不吃;医生要求住院,不住;医生要求输液,不输。赵先生说,他只是在感觉到身体不适时,才会到医院输几天液。只要症状一减轻,他就会停止治疗。
在经过了时断时续的五年治疗后,赵先生的身体状况越发下降:四肢乏力、恶心呕吐、血糖和血压高得惊人。更让人担心的是,他的身体开始出现浮肿。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赵先生的肾脏出了问题,只是问题不是很严重。
不过,这一切依旧没有引起赵先生的足够重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他依旧熬夜,依旧大吃大喝,依旧生活没规律。面对赵先生的这些行为,周慧敏无奈之余更多的是着急。&肾脏一旦出了问题,是很难治疗的。你有时间吃饭,有时间喝酒,就是没有时间看病。再这样下去,更多并发症出现,你的身体状况就会更加糟糕。&面对周慧敏的劝说,赵先生依旧我行我素。
去年9月份,让周慧敏担心的事情出现了:赵先生眼睛看不清东西了,由于脚疼走路也越发吃力起来,四肢肿胀也更加严重了。&尽管我们进行了全力救治,可患者的眼睛还是失明了。&周慧敏说:&患者的病情此时比较重,出现了肾脏衰竭,心肌梗死等系列症状,再加上腿上的伤口不能愈合,不得不截去了一条腿。&
在截肢的那一天,赵先生万分地后悔:&如果当初听了医生的话,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他听了医生的话,能及时地接受治疗,能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周慧敏备感惋惜地说,这场悲剧原本是可避免的!
可惜,没有如果!
患者调查:医生的话,&听&还是&不听&
围绕着&医嘱&,有记者连日来相继对省会各大医院的住院及门诊50位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拦截采访。
问题一:&医生的话,究竟是听还是不听?&
面对这个问题,受访的50位患者及家属中,选择&听&的为27人,选择&听一些&的有11人,选择&不听&的有12人。
问题二:&你为什么听或不听医生的话?&
选择&听&的受访者王先生说:&医生的话,必须无条件听,无条件执行,毕竟健康是自己的头等大事儿,容不得掺半点水分。&
选择&听一些&的受访者李女士说:&医生的话可以听,但不能一味地全听,也不能全信,毕竟自己还年轻,对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对于健康没必要太在意,太过于关注。&李女士同时表示:&之所以不能全信医生的话,缘于个别医生靠忽悠或吓唬来吸引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医生说的大方向、大的治疗方案可以听,但仅仅是可供参考,可以多问几个医生,并从中选择自己认为合理,能接受的治疗方案。&
而选择&不听&的受访者孔先生则认为:&在医院,我最不愿意听医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听我的后果自负&,想想这句话多么可怕。现在,在一些病人身上,我认为或多或少地存在过度医疗,一些医生难免夸大患者的病情,进而取得较大的利益。&
问题三:&怎么样才会听医生的话?&
对于这个问题,孔先生认为:&医院及医院管理部门应对医生加强医德和责任心的培训,医院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医生同样如此,应将医德视为生命,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置,尊重病人,进而让病人花最少的钱看好病。只有这样,病人才会听医生的话。&
孔先生的话代表了多数&不听&患者的心声。
&医嘱&执行为何这么难?
除了不信任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让&医嘱&执行难呢?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患者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对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最为常见。不少慢性病患者症状一减轻就认为自己好了,不愿吃药,或者擅自减半用药量,等症状&杀回来&才再次求助医生。还有的人药吃完了不及时去医院拿。以高血压为例,这样做会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甚至&反跳&至用药前水平,进而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但不少人以工作忙、不能请假等理由拒绝定期复诊,让医生很无奈。首先,一些指标长期不正常会严重损害健康,比如尿酸高的患者如果不定期复查,长期可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而血压长期偏高,可能造成血脂、血管等方面变化。其次,&是药三分毒&,不少药物(如风湿免疫科常用的来氟米特等)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危害,需遵医嘱定期查肝功、血象。只有按医生指导定期到医院复查,才能监控病情变化。
其次则是对治疗失去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一些患者由于见效慢或收效甚微,进而对治疗没了信心。久病患者经过各种治疗,对治愈疾病失去信心,不愿治疗,有的甚至采取消极态度。
&医生,给我开个特效药,吃了赶紧好,别耽误工作啊!&还有不少患者看病时,拿来一沓子小报或宣传材料,问医生广告里的&神药&是否有效。这些患者忽略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科学性。还有一些亚健康人群,感觉不舒服,但化验检查指标都没问题,也达不到药物治疗标准,仍希望医生给他开药,否则就觉得医生做得不称职。
再有就是缺乏沟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进而让患者对&医嘱&失去信心。
有些病人短期内曾做过某项检查,如果再做,就会很排斥,担心医院趁机敛财。事实上,很多检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数据指标的改变为医生确诊提供重要信息。因此,病人要给予医生基本的信任。医生也要有基本的医德,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诚恳解释。
加强沟通与交流 战胜共同的敌人
医生和患者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没有谁缺得了谁。如果双方能更多地沟通和理解,医有医德,患者也遵循患者之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有可能实现。
对医生的不信任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病人对诊疗方式不理解,由于许多病情都是常规病情,并非疑难杂症,医生有时一眼就能看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诊断时间较短,且往往对病情解释较少,病人就会觉得医生不够重视。病人就诊前长达几小时的等候,与几分钟的就诊时间相比,形成极大的反差。如此&被敷衍、被打发&的直观感觉造成了对医生诊断的信任缺失。
患者及其家属应对医生给予充分信任,尤其是患者家属应对患者多点关心和提醒。对于医生而言,在治疗前应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待治疗的目的、方式、必要性等等,尽可能地赢得患者的信任。
医患是一对高度依赖的合作关系,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若存在患者不配合医生进行诊治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鉴于此,医患双方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信任是医嘱被执行的&良药&。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评价此内容
热门关键词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号-2&&&
|版权及责任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病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