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了怎么办,怎么办,如何控制血糖呢?

在10个鸡蛋上坐了3星期后,终于成功孵化出第一颗鸡蛋。
但礼仪小姐、导购小姐依然是场内的一道风景线。
糖尿病预防,治疗,饮食控制。
  一、糖尿病人要重视空腹血糖管理:
  近年来,空腹血糖是否达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在无低血糖的前提下,血糖越接近正常,糖尿病并发症越少。他们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目标应该追求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空腹及餐前应该控制在6.1mmol/L以下。
  专家指出,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功能衰退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主要参照三个指标,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其中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后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而餐后血糖则指用餐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则反映个人近8至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我国糖尿病患者受饮食习惯影响,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因此大部分患者更重视餐后血糖监测与控制,而对空腹血糖关注较少。这样的观念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存在一定风险。在综合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之后,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日前公布的《2013年A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追求达到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空腹及餐前应该控制在6.1mmol/L以下,且无低血糖发生。
  二、解读空腹血糖指数的重要意义:
  空腹血糖的重要性首先在于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础,餐后血糖依附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输出,而餐后血糖则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饮食、餐时胰岛素分泌、外周抵抗、餐后运动,等等。因此控制空腹血糖比控制餐后血糖更简单安全灵活,也是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其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空腹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则逐渐升高。尤其是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患者,空腹高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率高达76%至80%。而经过基础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下降后,大部分患者的餐后血糖也随之下降。因此,控制空腹血糖对于控制餐后血糖和整体血糖水平都至关重要。
  第三,在无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血糖越接近正常,其并发症越少。空腹血糖每降低1mmol/L,总体卒中风险降低2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23%,心血管死亡率降低19%。
  此外,专家们强调重视空腹血糖的同时,建议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血糖管理应遵循“先空腹后餐后”的血糖控制顺序。也就是先使用基础胰岛素对空腹血糖进行管理,通过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帮助患者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空腹血糖达标后可推动整体血糖达标,如果仍不达标再进行餐后血糖管理。
  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多少算是达标?
  2013年版《AACE糖尿病诊疗路径》提出了更加严格更加明确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空腹或餐前血糖&6.1mmol/L,且无低血糖发生,这才是全面意义上的血糖达标。通常空腹血糖在4.4-6.1mmol/L属于良好,空腹血糖≤7.0mmol/L为控制一般,空腹血糖&7.0mmol/L为控制较差。
  此外,空腹血糖指在8~12小时内无任何能量摄入,即不进食物,可以喝水的情况下检测的血糖,一般在早上7点左右检测较为合适。
  四、哪些方法可以控制空腹血糖呢?
  专家建议:空腹的患者,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例如:1、注意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最好在睡前3小时吃晚餐,晚8点后不要进食; 2、增加晚餐后的活动量,如晚餐后1小时步行30~60分钟 ;3、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把体重控制目标范围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把空腹血糖降下来,就需要加用药物治疗了。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了解管理空腹血糖的重要性了吧,糖尿病人要重视控制空腹血糖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血糖控制好了,为何还出现并发症?
核心提示:  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即忽高忽低)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血糖,以减少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有些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很严格,HbAlc也不高,但还是出现了并发症,这与经常发生低血糖、血糖波动性太大不无关系。
  张老师年逾六旬,5年前刚从学校退休不久就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这些年来,他没少学习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深知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自己在生活上很注意,坚持用药从不马虎,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以下。最近张老师到医院检查身体,却被医生告知惠有冠心病。对此,他深感疑惑:本人血糖控制良好,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类似张老师这种情况并非罕见,但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分析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1.以血糖控制为中心,忽视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心、脑及下肢血管)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大血管并发症,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同时控制血压、血脂、血黏及体重,而且要控制达标。张老师的情况不能排除这方面的问题。
  2.早在糖尿病前期,大血管并发症可能就已开始
  早在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损害及空腹血糖异常阶段),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可能就已经开始,并非都是患了糖尿病之后才出现。因此,目前强调:在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应当积极干预,这不仅是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对预防大血管并发症也大有裨益。
  3.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的危害更大
  张老师的空腹血糖虽然控制尚可,但不表明他的餐后血糖也控制得好。目前认为,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对全天乃至一段时期的总体血糖水平(临床常用HbAlc来表示)影响更大,与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更密切,因而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也就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病情监测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血糖及HbAlc。如果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
  c升高,说明患者的总体血糖水平控制并不理想,很可能存在餐后高血糖。此时需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以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4.严格控制血糖,并发症只是显著减少但不等于没有
  多项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即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等病变)减少大约2/3,此外,对大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显著减少”不等于“完全没有”。不过,也切不可因为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就放松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毕竟严格控制血糖的成效还是相当显著的。
  5.波动性高血糖比稳定性高血糖的危害更甚
  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即忽高忽低)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血糖,以减少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有些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很严格,HbAlc也不高,但还是出现了并发症,这与经常发生低血糖、血糖波动性太大不无关系。
  张老师的情况可能与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总之,只有早期干预,全方位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血黏、肥胖等),减少血糖波动,才能大大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实习编辑:陈静梅)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我国从1991年起,配合国际糖尿病联盟,在每年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后,以共同的年度主题,从事大规模的宣导活动。2009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与以往“世界糖尿病日”每年一个新主题不同的是,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世界糖尿病日”一直沿用这一主题,以强化人们对糖尿病的防控意识。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专家说,前列腺炎之所以容易复发,大多是因为生活不规律造……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多项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病变等)减少大约2/3,对大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显著减少并不等于完全没有!血糖高怎么办 教你如何调节血糖效果好
  说到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患了高血糖,其实这是两回事,血糖的升高并不代表你患有高血糖,但如果你高血糖那么你的血糖一定是高的,在生活中不同的人群都会发生血糖高,尤其是孕妇!今天三九小编就与大家一起为分析不同人群如何调节好自己的血糖?
  1、 2、
  3、 4、
  5、 6、
  血糖高怎么办
  身体血清里的糖被称为血糖,其实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身体各组织的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上才可以很好的维持身体的需求。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 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对于降糖有良好的疗效。
  1、调节饮食
  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经临床验证,每餐七成饱为适宜,超量则会使血糖升高。同时食品结构应合理(多样化)。下顿饭少吃点儿、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都可以控制血糖。由于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着地改善血糖情况。另外,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也有助于血糖达标。
  2、多运动
  这里的运动并不是盲目的运动,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本质与情况来选择的运动,每天坚持保持适宜的强度运动量,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慢跑、快走等等。
  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
  但应注意空腹时运动易导致低血糖,运动应当掌握运动的时间,适宜的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如果不运动,血糖会升高不下。
  3、调整用药
  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地、更有效地治疗高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医嘱下进行服用。
  4、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
  自我的放松可以很好的缓解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使身体的血糖下降到安全水平,学会有自我的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克服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还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发生急剧变化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促使肝脏中的糖元释放进入血液,以提高血糖,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能量的需要。
相关阅读推荐:
橘子皮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吃橘子的时候都会扔...
如果可以边吃边减肥的话,这应该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
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人们的健康并没有...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五招帮您降血糖
日09:41&&来源:
原标题:糖尿病患者 物油能不吃就不吃 餐后血糖升高是血糖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糖友最好将餐后2小时血糖值控制在不超过7.8mmol/L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百姓的餐桌也越来越丰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餐饮结构使得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的7月8日是“餐后血糖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均衡的饮食”,倡导公众关注健康饮食每一餐。专家指出,餐后血糖升高是血糖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进餐和餐后血糖管理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糖友最好将餐后2小时血糖值控制在不超过7.8mmol/L。
餐后血糖高 五招来应对
“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是控制血糖及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餐后血糖升高是血糖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进餐和餐后血糖管理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揭秘糖尿病患者每一顿进餐与餐后血糖波动的‘亲密关系’,了解和掌握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及现状,将更有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均衡膳食,实现餐后血糖达标。”
鉴于此,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糖尿病饮食现状调查和教育项目”(简称China DNA)启动。据项目专家组组长纪立农介绍,该项目覆盖了全国150家三甲医院的500位临床医生,将有超过3万名患者接受饮食调查,超过6万人次的医生和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教育。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大规模糖尿病饮食现状调查的空白,最终结果也将在强化糖尿病饮食管理,提升医生及患者饮食管理意识,倡导均衡饮食理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纪立农介绍,设定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因素个体化确定,因此对应的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常规目标是&7.0, 餐后2h血糖(mmol/L)&10,而糖化血红蛋白严格目标应该≤6.5, 餐后2h血糖(mmol/L)≤7.8。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纪立农支招如下:
1.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一般在餐后半小时为宜,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或做操;
2.严格控制饮食的摄入,做到均衡、合理、有规律,定时定量,坚决杜绝暴饮暴食;
3.尽量使体重向理想体重靠拢,理想体重指BMI&24;
4.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舒畅、愉悦,避免紧张、忧郁、烦恼;
5.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警惕五个糖尿病饮食误区
误区一:糖友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专家正解:这种认识不正确。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需要控制。主食(米、面等)固然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副食(鱼、肉、蛋、奶、各种坚果等)所含的热量同样不可忽视。如果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人体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由于认为自己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副食放松警惕,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也易引起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导致饮食控制失败。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对于含较多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来说,升血糖速率相对较慢,在总热量范围内适当控制,但不必过分限制。一般来说,每日主食摄入量不应少于150克。
误区二:不需要限制粗粮
专家正解:这种认识不正确。第一,粗粮也是粮食,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与细粮没有明显差别,如果不加以限制,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过需要,这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第二,粗粮含有的膳食纤维确实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通便等功效,但如果只吃粗粮,就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影响微量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下去会造成营养不良。
专家建议:遵循粗细搭配的大原则,在总热量范围内计算好主食量,粗粮可占到主食总量的1/3左右。
误区三:不需要限制咸食
专家正解:这种认识不正确。首先,各种饼干、面包也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含有碳水化合物,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第二,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及脂肪,除提供热量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专家建议:食用饼干、面包等食品应将热量计算入一天总热量范围内,可作为加餐选择,如作为正餐的主食,须减少其他主食用量,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热能以及盐分,营养价值不高,建议少吃为好。
误区四:不需要限制植物油
专家正解:这种认识不正确。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健康角度来讲确实要明显好于动物油。但这不代表植物油可以不限量。因为,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它们的本质都是脂肪,是脂肪就会产生高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超出每日规定的总热量范围,致使体重增加,影响血糖的控制。
专家建议:动物油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对植物油来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日不超过25克,如果合并有高血脂或脂肪肝,每日植物油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克以内。
误区五:某某食物为降糖食物
专家正解:这种认识不正确。首先,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热量,有的含有碳水化合物,有的含有脂肪,有的含有蛋白质,只要含有热量,摄入体内后就会升高血糖,只不过有些食物能量密度较低,或含有膳食纤维,因而升血糖的速度不快、力度不大,但总趋势一定是使血糖升高的,而不会是降低。因此,不会有某种天然的食物可以降血糖,除非含有降糖药物,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专家建议:可以适当选用能量密度低或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对延缓血糖吸收,减小血糖的波动是有好处的,例如苦瓜、南瓜等食物。(记者冯冯)
(责编:王珂园(实习生)、张希)
入伏了!多吃这三类食物安心度夏
“夏至三庚数头伏”,7月17日是今年的入伏日。专家推荐,多吃这三类食物,助你安心度夏!
四季不离茶,受益一辈子
现已77岁的蔡炳勤教授,行医生涯五十余载,在中医学术上治学严谨,闲暇之余追求“游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强调顺其自然来养生,喜听音乐,擅长书法,爱好饮茶。您好,分享的企鹅
体检发现血糖高怎么办
生命时报肖新华 刘彦君
确诊糖尿病 全面检查,个性化治疗 王先生最近有点郁闷,前不久单位体检发现他空腹血糖有7.6毫摩尔/升,诊断他患了糖尿病。医生还建议他去做不少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王先生问道:“糖尿病为什么还要检查肝肾功能?我心脏也没有不舒服,为什么还要做心电图?”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空腹血糖大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不能根据尿糖结果(阳性或阴性)确诊或排除糖尿病。由于症状不典型,通过体检发现糖尿病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不解释清楚,患者可能会不配合诊疗,甚至还会有误解。事实上,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仅在于高血糖,更在于其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因此,在明确诊断后,还应弄清糖尿病分型、有无并发症存在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治疗。高血糖一般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受损所引起。因此,确诊糖尿病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胰岛功能检测,如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患者胰岛功能受损程度;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糖尿病临床分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分型,患者可进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1型糖尿病患者抗体往往呈阳性。此外,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都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会受很多因素影响。要想准确了解一段时间内血糖总体水平,还需检查以下两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为4%~6%,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GSP),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可反映近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肖新华教授强调,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一旦进入中晚期,病情往往不可逆转,治疗难度大、效果欠佳。因此,糖尿病确诊之初及治疗开始以后,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糖友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通过做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肝肾功能,来了解有无肝功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并指导临床选药,若肝肾功能不全,部分口服降糖药不宜用;另外还需对神经、下肢血管、心脏、眼部等进行全面检查,以了解相关部位是否已出现病变。血糖超6.1 要查糖耐量 单位体检后,张先生去取体检报告单,医生建议他再做个糖耐量实验。张先生不解道:“我空腹血糖才6.7,不是挺正常吗,为什么还要做检查?”对此,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彦君告诉本报记者,实际上,正常人空腹血糖应小于6.1毫摩尔/升。若血糖介于6.1~7.0毫摩尔/升之间,已超出正常,一定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就是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再测血糖,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明确血糖异常的程度。若2小时血糖正常(小于7.8),则属于空腹血糖受损(IFG);若OGTT检测发现血糖介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则称为糖耐量减低(IGT)。当然,再高就是糖尿病了。刘彦君教授表示,无论IFG还是IGT均为血糖调节受损,此时患者胰岛功能已变差,正向糖尿病发展。要尽早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首先要注意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吃低糖、低盐、高纤维的食物,如黄瓜、瘦肉等。其次,要合理运动,多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肥胖或超重(身高体重指数≥24)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减肥。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睡眠充足。最后,要保持心情愉快,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以使血糖升高。患者要注意调节情绪,内心出现不愉快时,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并多和家人沟通。此外,患者需要关注自己是否患有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有问题,需遵医嘱治疗。一定要记住定期检查血糖,必要时在医生安排下复查OGTT。若在饮食及运动干预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能达标,可遵医嘱选择适当的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等来治疗。血糖正常 五类人仍须警惕 体型富态的李女士,由于父亲是多年老糖友,她一直担心自己也会得糖尿病,直到体检报告单上的“空腹血糖5.9毫摩尔/升”让她松了一口气。可是医生还要求她查查自己的餐后血糖,她感到十分疑惑。对此,刘彦君教授解释道,即使空腹血糖完全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多数糖友发病往往从餐后血糖升高开始,即空腹时,身体还能应付,让血糖处在正常范围;一旦吃了饭,血糖就控制不住了,开始明显上升。由此可见,只看空腹血糖,不关注餐后血糖会导致大批患者漏诊。但现状是,由于测空腹血糖最简便,对于排查糖尿病,社会上的健康体检中往往只有这一项。专家表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超重、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者属于高危人群,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最好经医生评估后进行糖耐量检查。▲(肖新华 刘彦君)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肖新华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刘彦君专家小传:肖新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副主任刘彦君,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每年这个时候,各单位都会组织体检,空腹血糖是个必查项目。但许多人对化验结果表示很困惑,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因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糖尿病权威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欢迎收听“西安健康帮”官方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西安健康帮”。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复员当猪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cadet13]
热门搜索: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血糖高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