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1mg/kg,可有助于...

& 利多卡因用于眩晕症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利多卡因用于眩晕症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评价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利多卡因1mg/kg+50%GS 1ml/kg静且枣推注和利多卡因100mg+5%GS250ml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症,加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
【题 名】利多卡因用于眩晕症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 者】张惠娟
【机 构】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中华医护杂志,
2007(4): 364-365
【关键词】眩晕症 利多卡因 效果观察 护理
【文 摘】目的评价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利多卡因1mg/kg+50%GS 1ml/kg静且枣推注和利多卡因100mg+5%GS250ml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症,加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结果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72h内总有效率为94.54%,在静脉使用利多卡因的过程中,有2例出现心悸、眩晕加重,经减慢速度后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疗效满意,护理方法切实可行,可有效地保证用药安全,促进眩晕症患者早日康复。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眩晕症,利多卡因,效果观察,护理
上一篇:暂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
& &&&&&&&&&&&&&
& &&&&&&&&&&&&&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英文名称:Lido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Ynsun Liduokyin Zhusheye【成份】本品主要成份:盐酸利多卡因。其化学名称为: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化学结构式:&&& &&&&&&&&&&&&&&&&&& &&&&&&&&&&&&&&&&&&&&&&&&&分子式:C14H22N20?HC1?H2O&&& 分子量:288.82辅料为:氯化钠、注射用水。【性& 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适应症】本品为局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包括在胸腔镜检查或腹腔手术时作黏膜麻醉用)及神经传导阻滞。本品也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亦可用于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本品对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无效。【规& 格】5ml:0.1g【用法用量】1.麻醉用⑴成人常用量:①表面麻醉:2%~4%溶液一次不超过100mg(1支)。注射给药时一次量不超过4.5mg/kg(不用肾上腺素)或每7mg/kg(用1:20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②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1.0%溶液,以200mg(2支)为限。③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用1.5%~2.0%溶液,250~300mg(2.5~3支)。④浸润麻醉或静注区域阻滞:用0.25%~0.5%溶液,50~300mg(0.5~3支)。⑤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用1.5%溶液,250~300mg(2.5~3支);牙科用2%溶液,20~100mg(0.2~1支);肋间神经(每支)用1%溶液, 30mg(0.3支),300mg(3支)为限;宫颈旁浸润用0.5%~1.0%溶液,左右侧各100mg(1支);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用1.0%溶液,30~50mg(0.3~0.5支),300mg(3支)为限;阴部神经用0.5%~1.0%溶液,左右侧各100mg (1支)。⑥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用1.0%溶液,50mg(0.5支);腰麻用1.0%溶液,50~100mg(0.5~1支)。⑦一次限量,不加肾上腺为200mg(4mg/kg),加肾上腺素为300~350mg(6mg/k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静注,第一次初量1~2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间隔时间不得短于45~60分钟。⑵小儿常用量& 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况才用1.0%溶液。2.抗心律失常:⑴常用量& ①静脉注射 1~1.5mg/kg体重(一般用50~100mg)作首次负荷量静注2~3分钟,必要时每5分钟后重复静脉注射1~2次,但1小时之内的总量不得超过300mg(3支)。②静脉滴注& 一般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4mg/ml药液滴注或用输液泵给药。在用负荷量后可继续以每分钟1~4mg速度静滴维持,或以每分钟0.015~0.03mg/kg体重速度静脉滴注。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血流量减少、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以每分钟0.5~1mg静滴。即可用本品0.1%溶液静脉滴注,每小时不超过100mg。⑵极量& 静脉注射1小时内最大负荷量4.5mg/kg体重(或300mg)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4mg。【不良反应】⑴本品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⑵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缓。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下降。【禁忌】⑴对局部麻醉药过敏者禁用。⑵阿-斯氏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严重心传导阻滞(包括窦房、房室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静脉禁用。【注意事项】⑴防止误入血管,注意局麻药中毒症状的诊治。⑵肝肾功能障碍、肝血流量减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低血容量及休克等患者慎用。⑶对其他局麻药过敏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但利多卡因与普鲁卡因胺、奎尼汀间尚无交叉过敏反应的报道。⑷本品严格掌握浓度和用药总量,超量可引起惊厥及心跳骤停。⑸其体内代谢较普鲁卡因慢,有蓄积作用,可引起中毒而发生惊厥。⑹某些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α1-酸性蛋白及蛋白率增加,利多卡因蛋白结合也增加而降低了游离血药浓度。⑺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并备有抢救设备;心电图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透过胎盘,且与胎儿蛋白结合高于成人,孕妇用药后可导致胎儿心动过缓或过速,亦可导致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儿童用药】新生儿用药可引起中毒,早产儿较正常儿半衰期长(3.16小时:1.8小时),故应慎用。【老年用药】老年人用药应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剂量,>70岁患者剂量应减半。【药物相互作用】⑴与西咪替丁以及与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合用,利多卡因经肝脏代谢受抑制,利多卡因血浓度增加,可发生心脏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调整利多卡因剂量,并应心电图监护及监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⑵巴比妥类药物可促进利多卡因代谢,两药合用可引起心动过缓,窦性停搏。⑶与普鲁卡因胺合用,可产生一过性谵妄及幻觉,但不影响本品血药浓度。⑷异丙基肾上腺素因增加肝血流量,可使本品的总清除率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因减少肝血流量,可使本品总清除率下降。⑸与下列药品有配伍禁忌: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硝普纳,甘露醇,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美索比妥,磺胺嘧啶钠。【药物过量】超量可引起惊厥和心脏骤停。【药理毒理】本品为酰胺类局麻药。血液吸收后或静脉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且可无先驱的兴奋,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嗜睡、痛阈提高;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亚中毒血药浓度时有抗惊厥作用;当血药浓度超过5μg?ml-1可发生惊厥。本品在低剂量时,可促进心肌细胞内K+外流,降低心肌的自律性,而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对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房室传导和心肌的收缩无明显影响;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使心排血量下降。【药代动力学】本品注射后,组织分布快而广,能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本品麻醉强度大、起效快、弥散力强,药物从局部消除约需2小时,加肾上腺素可延长其作用时间。大部分先经肝微粒酶降解为仍有局麻作用的脱乙基中间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胺二甲苯,毒性增高,再经酰胺酶水解,经尿排出,约用量的10%以原形排出,少量出现在胆汁中。【贮& 藏】密闭保存。【包& 装】低硼硅玻璃安瓿,每盒5支。【有效期】24个月【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河南省新郑市人民中路6号& 邮政编码:451150& 电话号码:2& 传真号码:4& 网&&& 址:http://.cn
本站由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华虹药品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疾病名称:心室颤动
其他名称: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室颤
疾病编码:ICD-9:427.403
ICD-10:I49.002
所属部位:胸部,
所属科室:急诊科,心内科,老年病科
&&& 一、概述
&&& 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 1.病因:①冠心病,尤其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和(或)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的患者;②原发性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③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合并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原发性和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者大多由药物作用或电解质失调引起;⑤病窦综合征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严重心动过缓;⑥电击或雷击;⑦低温;⑧洋地黄、肾上腺素类药物过量;⑨少数预激综合征;⑩少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 急性心肌梗死最初几个小时合并VF,在无休克或心力衰竭的情况下称为原发性VF。原发性VF亦可发生于无心肌梗死的病人(医院外猝死)。该类情况常与严重的冠脉疾病有关,存活后易再发。这些病人需作进一步检查,包括运动试验,冠脉造影以及有创性电生理检查。随着护理抢救团体的增加,更多的院外猝死病人获救,对有复发危险者应考虑作植入性去颤器(ICD)。
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不论有或无心力衰竭,出现VF为继发性VF,这些病人均有严重的心室病变。VF亦可并发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时(多数为心室自主律)。这提示早期再灌注发生。
&&& 2.发病机制: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
&&& 室颤的发生机理大多为心室内多个折返中心形成不协调的冲动,经大小、方向不一的传导途径到达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础为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的不一致性明显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坏死、严重心动过缓或中枢交感神经兴奋为常见诱因。
&&& 二、临床表现
&&& 1.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预后较佳,复发率与猝死率均很低。相反,不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心室颤动,一年内复发率高达20%~30%。
&&& 2.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250~500次/分钟。最初的颤动波常较粗大,以后逐渐变小,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线,示心脏电活动停止。
&&& 三、医技检查
&&& 1.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血清心肌酶谱血糖、电解质等检查以及血、尿常规,核素甲状腺功能测定等。
&&& 2.心电图:如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等检查。
&&& 3.超声心动图、常规电生理检查(尤其是程控刺激能否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对诊断有助)和心室晚电位检查。
&&& 4.冠状动脉造影。
&&& 四、诊断依据
&&& 1.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率极为缓慢;严重低钾或高血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洋地黄、奎宁丁、锑剂、氯喹等毒性作用;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醉等。
&&& 2.循环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继之全身抽搐,呈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 3.心电图
&&& ⑴心室扑动:QRS波群与T波不能辨认,而代之为快速、匀齐、连续的宽大扑动波,其频率150~250次/分。
&&& ⑵心室颤动: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及不均匀的颤动波,其频率约为200~500次/分。
&&& 五、治疗原则
&&& 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应立刻进行下列两项处理。首先,立即尝试捶击复律。方法是: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若患者未蒙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捶击。捶击复律应在有监护的条件下进行,以防室速促捶击后转为心室颤动。对于频率极快的心动过速,或意识未完全丧失的患者,不应施行捶击复律。如患者仍处清醒状态,嘱患者用力咳嗽,通过提高胸内压,可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称为咳嗽复律。其次是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将患者头后仰,提高颏部,寻找和清楚口腔异物(包括假牙)。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性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呈垂直,以畅通气道,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维持血流等基本生命支持措施。
&&& 1.人工呼吸估计有无自主呼吸的方法是术者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倾听空气逸出的声音或感觉空气流动,同时观察胸廓起伏。若胸廓无起伏,又无气流呼出,表示患者无呼吸,必须立即开始人工通气。观察时间一般在3~5秒以内。
&&&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口对口呼吸不失为一项有效而简易的人工通气方法。在保持气道通畅后,术者以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和的拇指与食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贴紧患者的口唇作深而快的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部上抬,然后让患者自然呼气。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每5秒使肺扩张一次;单人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按压时,每15秒使肺扩张两次。亦可以采用面罩供氧。上述口对口呼吸只是临时性紧急措施,应马上正确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液,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可作动脉血氧分压监测。
&&& 2.胸按压:胸按压是使整个胸腔内压改变而产生抽吸作用,改善全身血流量,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抽吸作用,改善全身血流量,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胸按压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尖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术者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与患者胸骨长轴方向平行,另一手掌重叠放在前一手背上,并保持平行,两手手指相互扣锁或伸展,但不应接触胸壁。按压时,肘应伸直,依靠肩和背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低约3-5cm,随后突然松驰。速率约80~100次/分钟。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 胸按压的发症主要是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填塞、血胸、气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以及脂肪栓塞等。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指出,胸按压不等于实施按压,有效的胸按压仅使心脏指数接近正常低限的40%,远较大多数患者恢复自主性收缩后的心脏指数为少。因此,在胸按压的同时,必须设法迅速恢复有效的自主心律。
&&& 心肺复苏的下一个阶段,是给予患者加强生命支持措施。与此同时,以上基本生命支持治疗并非立即停止,而是逐步向第二阶段过渡。
&&& 3.除颤和复律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无效,改用300J或360J能量。初始一至两次电除颤失败,提示预后不良,但不应放弃复苏的努力。此时,应努力改善通气和矫正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包括改善氧合作酸中毒的处理,除了保证足够的血液氧合以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有时亦是必要的,特别是电除颤难以复律的患者。碳酸氢钠剂量为1mmol/kg。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0~15分钟可重复使用半量。但碳酸氢纳过量可能引起碱中毒、高钠血症和高渗状态等。应尽可能在复苏间期监测动脉血pH、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 4.药物治疗在心肺复苏间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有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性。应给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如果复苏不成功或继续存在电极部分稳定性,两分钟后可重复此剂量。随后持续静脉滴注。经初步处理后仍维持心室颤动者,应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重复电除颤。在整个复苏过程,必要时可每5分钟重复以上剂量一次,在缺乏或甚微建立静脉内或气管内给药途径时可采用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 如上述处理失败,可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常用为普鲁卡因胺和溴苄胺。对于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建议应用胺碘酮。急性高钾血症引起的顽固性心室颤动、低血钙或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中毒者,可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5~10ml静脉注射(速度为2~4ml/分)。在心肺复苏间期不应常规使用钙剂。
&&& 缓慢性心律时常或心搏停顿,无脉搏性电活动的吃力不同于心室颤动。在给予患者基本生命支持下,应尽力恢复稳定的自主心律,或设法起搏心脏。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和阿托品静脉注射。亦可用异丙肾上腺素(1mg,稀释成1:10000溶液10ml)。心内注射的主要危险为冠状血管和心肌撕裂。若有条件,应争取施行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例如体外心脏起搏,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心内抹起搏等。
&&& 经过心肺复苏使心脏节律恢复后,随之应着重维持稳定的新点与血流动力学状态。利多卡因或普通鲁卡因胺持续静脉滴注有助维持心电稳定性。儿茶酚胺能较好地稳定心脏电活动(例如,使心室颤动波从细到粗,加快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自主心律)。当不需要肾上腺素的变时效应时,可考虑使用正性肌力作用较强的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电除颤后的心动过缓,以提高心率,增加心排血量。无脉搏性电活动应用儿茶酚胺类仍不奏效,有时可试用氯化钙,2~4mg/kg,但其疗效并不确定。
&&& 5.心脏复苏后的监护:无论是在医院内外发生的心脏骤停患者,一旦心肺复苏成功,均应送入加强监护病房继续连续密切监测至少48~72小时,对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给予适当的处理。心脏复苏后的处理原则和措施,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等措施,对于所有心脏复苏后的患者均是适用的。以下主要讨论防治脑水肿和急性肾衰竭。
&&& ⑴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亦称为脑复苏。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血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其严重程度与心脏骤停的时间密切相关。部分患者虽然获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因此,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在缺氧状态下,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灌注压(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之差值)。所以,通过维持平均动脉压,降低颅内压,以提高脑灌注压显得尤为重要。
&&& 主要措施包括:①降温:降低体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或预防脑水肿;降温宜尽早实施,并以头部降温为主。一般以降至32℃为宜,不能低于31℃,以免诱发室颤;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或家用冬眠药物。②脱水:应用渗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减轻脑组织和降低颅内压,有助大脑功能恢复;应用渗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减轻脑组织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有助大脑功能恢复;通常选用20%甘露醇(1~2g)、30%尿素(0.5~1g)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联合使用呋塞米(首次20~40mg,必要时增加至100~200mg静脉注射)、25%白蛋白(20~40ml静滴)或地塞米松(5~10mg,每6~12小时静脉注射)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渗透性利尿剂导致的“反跳现象”。在脱水治疗时,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一面造成血容量不足,难以维持血压稳定。③防治抽搐:通过应用冬眠药物控制缺氧性脑损害引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温过程的寒战反应;可以选用氢麦角碱0.6mg,异丙嗪50mg稀释于5%葡萄糖液100ml内静脉滴注。亦可应用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④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有条件者应早期应用。
&&& ⑵防治急性肾衰竭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在心脏复苏后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原发有肾脏病变的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在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间较肾毒性者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 防治急性肾衰竭应注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在心脏复苏后宜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如心功能和血压正常但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并非由血容量不足所致者,可试用呋塞米40~100mg静脉内注射。若注射呋塞米后仍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衰竭。
&&& 七、预防
&&& 1.防治其病因;
&&& 2.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或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临床电生理技术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以识别有发生原发性室颤的高危险的患者;
&&& 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除室速、减少复杂性室性早搏(如室性早搏连发、多源性室性早搏、R在T上型的室性早搏)。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临床电生理技术或血药浓度评价疗效;
&&& 4.用起搏器或手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的持久性室速或预激综合征伴心室率快速的房颤、房扑患者;
&&& 5.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消融术、支架放置术等以改善心肌供血;室壁膨胀瘤及其边缘部内膜下组织切除以切断室性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
&&& 6.急性心肌梗塞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copyright@2006- ALL Reserved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B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许可证鲁卫网审字[2007]第3号 ICP号:鲁200643利多卡因的剂量使用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利多卡因的剂量使用
利多卡因的剂量使用
成人常用量:①肌内注射,一次按体重 4.3mg/kg,60—9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②静脉注射,按体重 1mg/kg(一般用 50—100mg)作为首次负荷量静注 2—3分钟,必要时每 5分钟后再重复注射 1—2次,一小时内最大量不超过 300mg;③静脉滴注,用负荷量后可继续以每分钟 1—4mg速度静滴维持;或以每分钟按体重 0.015—0.03mg/kg速度静脉滴注。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血流量减少、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以每分钟0.5—1mg静滴。   极量:肌内或静脉注射1小时内最大负荷量按体重 4.5mg/kg(或 300mg)。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 4mg.   [制剂与规格]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100mg(2)20ml:400mg. 1.成人常用量: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 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 200—250mg(1.0—1.5%)。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 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阴部神经,左右侧各 100mg(0.5—1.0%)。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 50mg(1.0%),腰 50—100mg(1.0%)。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 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 200—250mg(6.0mg/k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 4mg/kg.治疗用药静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一次初量 1mg/kg,极量 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 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相距间隔时间不得短于 60分钟。 2.小儿常用量: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最高总量不得超过 4.0—4.5mg/kg,常用 0.25—0.5%溶液,特殊情况才用 1.0%溶液。 [制剂与规格]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0.1g(2)20ml:0.4g.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利多卡因常用剂量 肌肉或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 1 肌内注射,一次按体重 4.3mg/kg,60—90 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2 静脉注射,按体重 1mg/kg(一般用 50—100mg)...窒​息​应​急​预​案​ ​利​多​卡​因​剂​量​及​药​理​作​用窒息应急预案 利多卡因剂量及药理作用 时间: 培训人...纳多洛尔合用,利多卡 因经肝脏代谢受抑制,利多卡因血浓度增 加,可发生心脏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 调整利多卡因剂量,并应心电图监护及监 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合用,利多卡 因经肝脏代谢受抑制,利多卡因血浓度增加,可发生心脏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调整利多 卡因剂量,并应心...但若剂量 药作用快, 过大, 可引起抽搐发作, 造成循环受到抑制及损害肾功能。 2. 8 治疗急性脑梗死 汤克仁等报告用利多卡因 0. 4 ~ 0. 5 g / d( ...C
解析 考点:利多卡因用量解析: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浓度为2%~4%,阻滞麻醉浓度为1%~2%,浸润麻醉浓度为0.25%~0.5%,一次最大用量为300~400mg,故选C。最新...【老年用药】老年人用药应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1、 盐酸利多卡因与西咪替丁以及与&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 尔、纳多洛尔合用,...纳多洛尔合用,利多卡因经肝脏 代谢受抑制,利多卡因血浓度增加,可发生心脏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调整利多卡因剂量,并 应心电图监护及监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利多卡因功能概述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利多卡因常用功能概述 *** 1 用作局...在不同的浓度下, 利多卡因对心脏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低剂量时, 可促进心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