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做人做事做领导,还是做正确的事?

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选择正确地做事
这是多年以前看的一篇好文,如今奉献给大家,希望有所启发。
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
第一流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郊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马上砍掉它。假如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班尼斯说过:“纯治理人也许能把事情做对,但是真正的领导人重视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现代人的一大问题是开始太随意,注重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善于区分大小。假如碰巧能力较强,即便错误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不利的局面也多能扭转,但会无谓地耗费很多的时间和感情。
“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那些比较重要的事务却总是做不到无动于衷。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一流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的——当然有毒蛇拦路是不行的。“假如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
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像力、判定力、勇气和自信的。
和低手较量越多自己越臭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假如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是一只老鼠”。对于低层次的交往的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在斗争中尤其如此。你假如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层面。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爱好越大,对大事的爱好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碰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轻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搅,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不放”。
&懒人推动了历史
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和认为重要的事,而其他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便的做法。而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源自这种懒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戏言,是懒人推动了历史发展,懒人更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工作过于努力的人没时间去赚大钱。许多人都抱怨:“我工作太辛劳,简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满足生计的需求已占据了一切,以至于你没时间去考虑未来的机会。懒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适合做领导,因为他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补养。在蚁国中,蚁王往往是最懒的。
骑脚踏车的人走不远。假如你过于忙碌地工作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将无法充分利用你的成就。降低工作量后,你才有空做广泛而非狭隘的研究。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他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事有极大影响的信息和思想。除非有时间广泛涉猎、学习他人所做的事,否则全新的发明极少发生,创新不可能发生。创新几乎总只是将两种以上已知的观念以新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信息单薄、思想简单的人,难以成为创造型和领导型的人物。
有时降低工作量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有限使然。正如年轻的丘吉尔在印度时的情形:派驻在印度的丘吉尔便利用了当时的空闲时间重新阅读在大学时所忽略的书籍。这段经历使他受益终身。
注重力是一种资源
温瑞安说过:“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而在生活中,集中精力更是一种明智。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琐事也同样会占据你的空间,消磨你的意志。世界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剧增,给集体选择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精神涣散和疲惫。选择像一条河流,它变得越宽,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里面。人们需要越来越强的游泳技巧,更需要游向正确的方向,因为你不可能就这么游下去。
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而不值得做的事还会赋予自己生命。“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说:“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很久了,习惯使人不愿再做别的选择。但最终,一个人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价,这件事情越大,代价就越大。
知难而退胜过知难而进
知难而退有时比知难而进更重要,更富有聪明。
“假如一开始没成功,再试一次,仍不成功就该放弃;愚蠢的坚持毫无益处”。在正确的时机退幕,是一切出色演出的高潮,就像叶利钦的日。同样的,没有几本书值得全部读完。你花了钱买一本书或杂志,并不代表你必须读完它以免浪费金钱,你的时间是无法回收的资源,你花的钱则不是。有人说:“你所要做的就是在一分钟内知道一本5万字的书并不符合你的期望,然后决定不读。”速读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读书上,更体现在人际交往中。
结束一件事或一份感情,有时候比开始要难。我能理解日久生情和恋恋不舍。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明知道错了,还不去改?知错就改,是一个人有力量、有决心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有希望、有成就的根本。其实生活很简单:东西丢了,找一下,实在找不到,就忘了它,去找下一个。摔倒了,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赶路。不能尽快地结束,就不能尽快地开始;不能很好地结束,就不能很好地开始。“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
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好射手是会跑位的人。其实,一切“顶尖高手”和成功人士都是很擅长把握时机、选择环境的。有人曾经总结出一个“一二三定律”,即恋爱不要超过一年、学英语不要超过两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不要超过三年。这似乎是句戏言,但却可以给人一些启发。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提升自我,而较久的停滞往往会使人心理趋向麻木、心态趋于变老,导致思维定型和过于专业化,同时在一个环境居留过久也会因恩怨过多而不利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不断流动的干部往往升迁最快,那些南来北往的人往往易发大财,那些“农村包围城市”的人往往会摇身一变而成名人。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这是讲求速度、讲求效率的流动性极强的时代,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动中得到发展从而超越自我的。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有时就必须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领域,到更远、更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开拓、去进取。须知,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新播报:
警营论坛:“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
作者:武警菏泽支队 王荣茂、盛积贤
古人认为人生目标有三个境界:首要“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把事功放在第二个层次。当今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事功的重要性今非昔比。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做人离不开做事,一个人终究要靠把事情做好才能在社会立足。
影响做事成败和境界高低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牵着强调方向,后者关注方法,方向错误难免南辕北辙,离目标越来越远;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这两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知易行难,努力去实践这两句话,需要一生的修为。
“做正确的事”,需要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终生学习,提高能力。面对分发复杂、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要辨识什么是正确的事,实在不易;面对结果未知、充满风险的多项选择题,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当然很难。“做正确的事”是对一个人拥有的全部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探寻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提高辨识能力和抉择水平。“做正确的事”,仅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候远远不够,还要求我们做到群策群力,善用群体智慧。个人的本事再大也有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虚怀若谷,善于问计于人,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
与“做正确的事”同样重要的是“正确地做事”。如同哲学在解决价值论的同时要有方法论一样,必须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才能把正确的事办成、办好。“正确地做事”要求尊重科学,讲究做事方法的人一般不相信做事只有唯一一种方法,而总是寻找更多的方法,然后经过多角度的比选、评估,努力找到最优的一种。如管理学等学科就会提供绩效评估、投入产出、流程控制等科学工具,帮助人们找到最优的方法。
总之,“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这两句平常而又意蕴丰富的话,时刻提醒我们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了,做人也就踏踏实实了。(《人民武警报》供稿)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人做事做领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