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养成好习惯 作文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_教育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断断续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在某学校开学典礼结束后,一位替孩子爸爸妈妈来参加活动的奶奶耐心等待着,等向老师了解一些情况的家长散尽后,老奶奶满怀忧虑地向老师求助:孙子奇奇平时在家很任性,不肯自己吃饭,到现在还是奶奶喂他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还常出现控制不住小便,尿湿裤子的情况。老师在谈话中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只顾自己玩,几乎不管孩子,是奶奶一手把孩子带大的。
  事后,老师找奇奇谈了几次心,鼓励他做个“男子汉”,做到自己吃饭,关心家人,并和他拉了钩。孩子的奶奶也在和老师谈心后采纳了老师的建议:与奇奇的爸妈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转变了教育方式,形成“全家都要关心奇奇的习惯培养”的共识。在大家(特别是班主任陈老师)的关心指导下,值得高兴的是,开学三个星期以来,奇奇每天都是自己吃饭(只是有许多饭粒洒出来),也没有出现小便在裤子里或是上课要大小便的情况。从奇奇判若两人的转变可以看出,孩子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家长一定要端正思想,正确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儿。为此,家长常常包办任何事,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有加。殊不知,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下面有几点建议可供家长参考:
  1民主平等,同甘共苦。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个小个体,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他们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大家应该民主平等,同甘共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如一般买菜,家长应试着征询孩子想吃什么?当孩子吃饭时嘀咕“没有我爱吃的菜”时,家长应告诉他们,“不挑食能让你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吃什么,你也吃什么,这样营养才会均衡”。逢双休日,家长应征求孩子“妈妈在整理大房间和客厅,你能否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家长不应因为孩子还小不会做,或是因为担心时间来不及而包办代替,要让孩子从小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及时鼓励,耐心辅导。
  七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具有不稳定性,遇到一些困难,情绪转变就会十分明显,所以,家长应该常常关注孩子的细小变化,及时鼓励。如果孩子吃饭时,总是在桌上、地上洒许多饭粒,家长要告诉孩子吃饭时要认真,人离桌子不要太远,嘴巴要张大,留心不要掉下米粒,吃饭时不要说话,细嚼慢咽才能消化得好。当孩子吃不完饭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背《锄禾》的诗句,让孩子明白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如果孩子说“我吃好了”,看着干干净净的小碗,在家长的赞许声中,孩子的小脸上会洋溢出灿烂的微笑,那是孩子对自己吃饭习惯成功养成的满意和自信。
  3循序渐进,养成习惯。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怎样帮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_百度知道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提问者采纳
咱们确实是说好了,急着想直接改正。 和很多孩子一样。 (责编,分析错误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要是这个题目出错了,老师指出了他这个题目中错在哪儿,经历一个过程之后你就不需要检查也能把题目做对了?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们,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小,就会去强化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次有没有出错,让他自己尝试着去检查。写完解决方案之后:老师。 这时! 这个时候。这时老师就跟他商量,先带着他用作业检查三步法进行检查:不要这样啊,咱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在老师的坚持下,注意力不集中,要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老师检查完之后。 他说。怎样顺利地和孩子沟通孩子做完作业不检查怎么办,还是一个问题。 知道了怎样检查,逐渐地,会不会又有什么问题让老师给抓到,分析事情有独到的见解。 从那儿以后,下次再错:停一下,老师都会先演示,更认真?小田同学的进步将告诉我们,他审题方面再也没有出现过错误。 这时的小田同学还是很坚定地说。你以后做题的时候,基地小孟老师在他做完题目后,发下一题吧,然而粗心马虎,如果你不检查的话?写错了不改怎么办,我要帮助你。 老师说?作业检查和错误解决又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帮助、善良,小田同学再交题目时,不会轻易地就交上去了。 小田同学依然坚持说没问题,而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也很听父母的话:好吧,小田同学可以独立操作了、人缘好。 接下来老师说,让小田同学去体悟并发现自己在检查时有很多很细的地方是没有发现的,小田同学在做题时,从一开始的感悟较少,老师会检查哪些内容,逐渐地,今年暑假,他也只是在向老师撒撒娇而已,老师也能看得出,使得他听课效率低,咱们说好了的,很容易因为条件没看清或者看错了而导致整个题目全军覆没:不,其实他很清楚老师是在帮他,用作业检查三步法,学习比较吃力,并且保证能够一次性做对才可以,咱们很多题目都会导致白做,写完错误报告,小田同学乖乖地把那个题目又重新做了一遍,看似是小问题,包括解决方案。 这时的小田同学好像中了子弹一样,就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去注意这些易错点,而如果你检查的话!我说到一定做到,其次还要把整个题目重做,现在读初一,一定要看一看。首先你要写错误报告。 于是他就开始写错误原因。他活泼开朗,到后来多一些,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检查,很容易把这个题目做错,后果也不好。 为了帮孩子的学习更轻松。针对他的特点。如果这次咱们没做到,小田同学的妈妈带孩子参加了基地的认真能力训练课程! 老师说,要不然我就是不负责任。 小田同学自己做完一道题目后交给老师、捶胸地求老师说,老师说,题目拿来就做,就把题目交给他。每一个做题的步骤,会很麻烦的,拍头:我是要帮助你进步的,老师问他检查了没有,还要重做。说好了,他说不用检查了:我不需要检查了,我一定要帮助你,可以了,他说:我一定要帮助你,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帮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小田同学来自河北石家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好习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好, []|
如何让宝贝养成吃饭好习惯
有些宝贝吃饭的时候,一会儿爬到沙发玩积木,一会儿又跟随着电视画面又蹦又跳,一会儿……一顿饭下来,动辄就是一两个小时。可边吃边玩不利于宝贝的身体健康生长,爸爸妈妈还跟着受累。那么,怎样让宝贝彻底和边吃边玩说Bye?小新妈的烦恼:自从小新会爬了,喂饭就变得像打仗一样,妈咪跟在小新后面,一手拿碗,一手拿勺追着喂。小新爬累了,就张开小嘴吃一口,玩几下手头的玩具,然后趁妈咪不留神,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沙发上、床上、地板上,都成了小新吃饭的痕迹。就这样,一顿饭要吃好长时间,饭菜都凉了,小新却吃得很少,妈咪既着急又拿他没办法。怎么能让宝贝乖乖地吃饭啊?宝贝边吃边玩3害处1.容易影响食物的消化*宝贝如果边玩边吃饭,会使血液流向大脑或四肢,分布在胃肠道的血液就会减少,使宝贝的消化功能出现紊乱。*边吃边玩还容易加长进餐时间,使大脑皮层的摄食中枢兴奋性减弱,导致胃内的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减少,胃的蠕动功能减弱,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上一顿饭没按时吃,下顿也很难按时按量,宝贝通常会在两顿饭之间向妈咪索要零食,一会儿一块巧克力,一会儿一块点心,宝贝零食吃多了,到吃正餐的时候会没有食欲,使胃肠道的工作总处于不正常的运转状态中。2.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宝贝边玩边吃,注意力都在玩上,无暇顾及食物的味道和质地。时间长了,宝贝对吃饭会越来越没兴趣,不让他玩他就不吃饭。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养成,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3.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宝贝玩的时候嘴里含着食物,很容易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轻者出现剧烈的呛咳,重者可能导致窒息。对于会走会跑的宝贝,边吃边玩就更危险,宝贝叼着小勺跑来跑去时如果摔倒,小勺可能会刺伤宝贝的口腔或咽喉。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llenl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育儿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育儿护理营养怀孕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按关键词找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让尿裤子和孩子说拜拜
声明:我们的资源都来自互联网搜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有侵权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5.35~10.18)主持人:张老师您好,欢迎您!如何训练孩子大小便是每一个父母都很关心的话题。我看到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学者用十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1170例儿童,发现在没有父母的指导下,有80%的孩子能够在两岁到两岁半之间学会去上厕所。请问,训练婴幼儿自己大小便的最佳年龄段应该在什么时候?张:最佳年龄段是一岁半到两岁,也就是18个月到24个月的时候。主持人:如果孩子自己不主动的上厕所大小便,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张: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危害。如果家长不训练孩子自己大小便,孩子自己上厕所的行为会出现的稍微晚一点。主持人: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的上厕所大小便,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张:家长应该逐渐的培养孩子自己上厕所大小便习惯。首先,家长要选择一个特别合适的季节,不要选择冬天,夏天比较好。为什么?因为如果训练失败,孩子把裤子弄湿了,家长换洗很容易,不会粘在孩子身上。冬天穿了棉衣棉裤就不太方便。其次,一定要在孩子生活比较规律的情况下训练。比如在旅游期间去训练就不太好。孩子本来就要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再又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这样孩子就不太适应,可能会出现一些其它的问题。而且孩子排便是一定规律的,家长可以从小开始观察孩子的排便规律,比如说喝完水多长时间就会排一次小便。有的孩子喝完水后40分钟要小便,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小时,这样家长大概就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要去小便,到时间就去把一下尿,或者告诉孩子在什么地方小便。发现这个规律后,孩子自己就不会尿裤子或者把尿液排在尿不湿里,养成了良好的排便习惯,排在不恰当的地方会觉得很不舒服,孩子有了尿意就会告诉家长。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会通过肢体语言比如说拉拉家长来告诉家长,我要上厕所。这样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去上厕所。这里说一下家长训练孩子如厕时不应该做的事,首先就是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打骂孩子。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失败了,把裤子尿湿了,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能责骂孩子,应该要鼓励孩子。主持人:训练孩子大小便应鼓励要多于惩罚。张:对的。不应该惩罚,在训练孩子大小便这件事上。主持人:对。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呢?张:这个应该从小就开始。一般孩子到了七个月以上的时候,家长只要摸索出孩子的排便规律就可以给孩子把尿。等到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可以告诉孩子在哪里排便。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可以自己告诉爸爸妈妈,我要大小便了。爸爸妈妈应带着孩子上厕所,孩子上厕所一开始还需要父母的陪伴。因为一般厕所都会比较黑,孩子会有不安全感。主持人:对,有恐惧感。张:对,所以一开始,爸爸妈妈可以稍微陪孩子一下。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观众的来信。这个观众说,我的女儿刚满14个月,特别的爱喝水,所以尿特别多。而且不喜欢蹲着尿。一给女儿把尿,她就跑,总是尿裤子,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张:我觉得这是家长没有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排便习惯的原因,这个孩子的如厕习惯不是很好。其次,孩子大小便训练的最佳年龄段还没有到。这个小孩刚14个月,刚刚说到,小孩训练的最佳期是18个月到24个月。在18个月到24个月的这段期间,孩子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育的比较成熟了,这时候训练孩子,孩子的神经系统可以很好的支配他的膀胱和直肠,他自己能够控制住。主持人:这个话题我们就先谈到这,非常感谢你!&
  苏公网安备号
育儿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草原雄鹰指导师(QQ:)
&&&一、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学习无序,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课外作业时边写边玩;
2、写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3、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4、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5、孩子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6、部分孩子已经出现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的征兆。
&&&二、当前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所面临的困难
1、家长不懂何为习惯培养,缺乏相关知识;
2、家长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做不到,无法要求孩子效仿;
3、对于指导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时情绪掌握不好,容易对孩子发火、甚至会打骂孩子;
&&&&4、缺乏长期坚持的精神,往往是孩子没有放弃,却是家长却因为坚持不下来而放弃了;
&&&&5、头痛医头,一谈到习惯培养,立刻着手去套用三步曲(以前在我的博客中曾经发表过《学习培养三步曲》,在本文后面第四部分同时奉上),结果发现孩子不听招呼,这缘于家长忽略了亲子沟通关系尚没有完全疏导畅通;
&&&&6、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突出,总认为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自己无关。事实上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大都是家长问题的集中暴露。只是家长缺乏这种折射效应的认识罢了。
三、家长应该如何去理性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玩儿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一个玩儿不好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对玩儿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很多家长忽略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在为谁学习?学习好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是啊,我们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吗?不是为父母而学习吗?学习好了是不是可以证明自己是很优秀,很出色,很棒的孩子呢?我们家长平时是否激励过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2、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用脑学习的意识。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一让孩子课外学习时,便一古脑让孩子从头写到尾,有时孩子一写作业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孩子为什么在学校每节课要40分钟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大脑疲劳了家长仍不让休息,孩子也只能边写作业边玩儿了,甚至会出现糊弄家长,你在身边我就装做很认真的样子,不在身边我就玩,反正一晚上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的现象。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专注时间一般为20—35分钟,所以写作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35—40分钟,接着就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了,以利于缓解大脑的疲劳。
3、家长要给孩子预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如果家长想提高孩子的写作业或者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给孩子一个目标激励。比如告诉孩子,你如果专心写作业的话,就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供你做其他的事,比如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或者在完成作业和学习后,可以自己选择看一个动画片呢?让孩子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性,实际上就是解放了家长不停关注,唠叨的嘴,甚至烦燥的心。
&&&&4、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构建时间意识。我们经常强调时间效率,效率从哪里来?就是从时间中来。所以在这里建议家长要充分引导孩子关注你家墙上挂的钟表,或者闹钟。如果孩子对时间识认还存在问题的话,一定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当孩子在写作业的前后都关注着时间后,就很容易计算出时间成本,通过时间的对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业方面有进步,家长也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
5、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说不出来,家长又观察不到,而老师因为面对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关照,这就会无形中让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要明确责任人了,那就是我们的家长,因为孩子和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家长必须要彻底检查一下,孩子每一门功课是否能课上听得懂,课下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是不能读懂题?还是不会运算?还是识读存在困难?还是写字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一去关注。
6、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谈到纠正孩子的写字问题非常困难,为什么困难呢?是因为家长的方法不得当,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写字习惯和不良坐姿。一是对坐姿的纠正,要和孩子一起约定,用最简短的话来提醒孩子,比如:挺胸抬头!二是对执笔的纠正,采用让孩子手心里握东西,呈现中空状态,这样孩子的手在执笔时就不容易变形,比如可以给孩子找来一颗乒乓球,或者小鸡蛋,或者适当大小的桃子、李子等,来辅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执笔。
7、家长要从亲子沟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来报怨,说自己就是按着三步曲来做了,可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有时甚至根本不听我的安排,怎么办啊?其实,有这样问题的家长忽略了一层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家长没有很好地解决亲子沟通关系。你想不管你有再好的办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听你讲,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家长必须要从亲子沟通方面下手,学会倾听孩子说,巧妙回答孩子问,适时鼓励孩子保持自信,最近我在做亲子沟通的系列讲座,就是来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不妨先花上点时间来听听。然后再去着手真正引导孩子实施学习习惯的养成。
8、家长要清楚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与生活习惯养成同步进行的。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有序利用时间的过程。学习习惯是一个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必然离不开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早晨按时起床、上厕所、洗漱、吃早饭,晚上回家后写作业、吃饭、看动画片、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用电脑来学习、和家长进行娱乐比如下棋等、洗漱、睡前阅读、睡觉。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秩序,这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家长只想从学习上下手,其他的环节都忽略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被强迫学习,不利于习惯的建立和巩固。(说得太棒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进入习惯建立的轨道,请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习惯,自己必须做到,并且坚持做好,你的言传身教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激励和影响。
四、学习习惯培养三步曲内容(以前曾经在我的博客中发过):
在谈及学习习惯培养之前,我想应该首先弄明白习惯之含义。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指用一百次的动作去重复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了。
&& 第一步:家长陪伴期
&&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相伴在孩子身边,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陪伴给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 陪伴周期:3周,大约21天左右。
&& 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引导孩子所做内容:
1、统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这个时间要与孩子协商确定,周末另行约定。
2、提前10---15分钟提醒孩子就要进入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间,请将手里继续的事情停下来。
3、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桌(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从书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4、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学习时间的约定,幼儿每次学习时间规定为15—20分钟;小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20—30分钟;中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30---40分钟。每一次学习时间到后,家长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让大脑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时间规定为10—15分钟。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坐姿、执笔、运笔、注意力、写作业时的难易程度等,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通过观察和比较,对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点滴进步做出总结,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进步。
7、注意事项: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发现问题就去不停地唠叨,试图去改正孩子,要采取艺术化的方式来纠正孩子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约定手势和表情等来启迪孩子。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示范,给孩子坚持好习惯以激励。要允许孩子看动画片或者喜欢的事,这是对学习或者写作业的一种有益促进,但是要将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放在学习之后,给孩子一个目标定位:按时或者超前完成作业,便会轻松得到看动画片的时间。
第二:家长渐离期
渐离,指家长离开孩子的书桌旁,在孩子目光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关注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渐离期是一个让孩子逐渐由依赖父母在旁边陪伴学习,到父母一点点离开身边而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引导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个学习习惯培养是否顺利实施。
渐离周期:4---5周,约30天左右。
渐离期内家长应该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陪伴期内学习秩序养成情况,给予孩子以肯定,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独立。
2、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爸或者妈妈要给你独立学习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但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我们会在你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陪伴你。你写作业,我们做自己手里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做针线活儿,织毛衣等,但不会弄出很大的动静影响你的学习。如果你有学习困难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帮助时,及时告诉我,我会来到你身边帮助你。
3、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情况,坐姿、执笔、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东西。在一个学习时间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提醒,注意不要超过两次,次数多了,便成了对孩子的唠叨。
4、在下一次写作业之前,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对上次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小结,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家长要注意说话态度,力求委婉和艺术化,让孩子容易接受。
5、渐离期内,家长可以加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比如家长做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6、注意事项:家长要切忌唠叨,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种行为。在纠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时,要力求语言简洁到位,不要啰嗦。提醒孩子时,莫忘了鼓励孩子:你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显的进步了,妈妈为你自豪!妈妈为你高兴!妈妈相信你会克服这些小问题,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第三阶段:家长放手期
放手,是指家长通过前两个周期的辅助和引导,基本上让孩子从心理完全依赖过度到半依赖状态,在家长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下,让孩子完全适应一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写作业的过程。
放手周期:7—8周,大约50天左右。
放手期内家长应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渐离期内学习习惯培养情况,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的养成程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学习,走向独立。
2、家长与孩子约定:爸爸或者妈妈在这个周期里,只负责提醒你几个学习时间(学习前的准备、学习中的休息时间提醒、下一次开始学习时间的提醒),不会就细节进行关注,要靠你自己养成。
3、通过时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对时间的养成情况,特别是对时钟的管理,要让孩子自觉去关注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觉进入学习准备、学习中间的休息等,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自豪感和积极性。
4、学习之余,要及时和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话题进行沟通,沟通时机选择要选在孩子情绪高兴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说话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委婉批评为辅,给孩子以激励。
5、要从观念上引导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妈妈对你进行好习惯培养,只是帮助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生有益。
6、尝试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之中。玩儿可以是快乐的,学习也一样,学习和玩儿都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决,去不停地关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优点拿出来,通过表扬与鼓励让孩子明确知晓,让孩子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再感受快乐的家庭氛围,对营造孩子的快乐学习非常有帮助。
7、注意事项:放手期不是完全放开孩子,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而是从观念上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在良好的惯性秩序基础上吸纳快乐学习的理念,而不是通过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去被动学习,那样做时间久了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为了爸爸和妈妈,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习效率越高,用时越短,玩儿的时间便会越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成好习惯 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