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药物问题

患者腿疼被查出乙肝花1.2万 回应:仪器有问题|乙肝|误诊_新浪新闻
  原标题:腿疼被查出乙肝花1.2万 换3家医院复查都说没病
  华商报咸阳讯(记者 杨皓)去医院看腿疼却被检查出乙肝,并按照乙肝进行治疗。出院后,分别去另外三家医院复查,均显示各项指标正常。这让家住咸阳市的邵先生气愤不已。
  患者:抽血化验显示患有乙肝,要住院治疗
  46岁的邵先生是咸阳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去年10月开始,他常感到膝盖疼痛,就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查。
  为确定是关节炎还是风湿,去年10月27日,医院给邵先生做了抽血化验,检验结果显示他患有乙肝。“乙肝可不是小病,医生说要住院治疗,我就住院了。”邵先生说,第二天,他便住院治疗,12天后出院时,医生还建议他要定期复查。
  昨日,邵先生提供的一张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去年10月27日出具的检验报告单显示,邵先生的血清检测样本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前S1抗原均呈阳性。而邵先生的出院报告显示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
  得知患有乙肝后,邵先生感到压力非常大。“我是客户经理,要是给别人传染上怎么办。”邵先生说,去年11月他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他并未患乙肝。
  检验科:当天仪器有问题,结果出错了
  “两家医院的结果截然相反,到底哪个才是准确的?”邵先生说,为弄清这件事,他又去了咸阳市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但这两家医院的检验结果也显示各项指标均为阴性。
  “这三家医院的医生都告诉我,乙肝一般很难治愈,12天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邵先生说,他第一反应就是“难道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弄错了?”
  去年12月15日,邵先生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询问。医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让他去找检验科询问。在检验科,医务科工作人员看了他当天的检验报告后告诉他,当天的结果弄错了。
  听到这样的结果,邵先生又高兴又气愤。高兴的是自己没患乙肝,而生气的是医院在明知弄错的情况下却不告诉他。“检验科医生说,当天仪器有问题,检验结果出错了,由于没我的电话,就没联系上我。”邵先生说,在他的要求下,工作人员又给他出具了一份在去年12月15日当天的检验结果,上面显示其各项指标均为阴性。
  “医院太不负责任了,联系不上我就不会通知医生吗?”昨日,邵先生说,他知道结果后气就不打一处来,“我没得乙肝,却给我按乙肝治疗,还让我吃了治疗乙肝的药。”而最让邵先生气愤的是,住院期间医生曾三次复检,都没发现他未患乙肝,而检验科明明发现了,还让医生继续当做乙肝治疗。
  医务科:知道此事,医院有处理方案
  “我住院12天和在其他三家医院复查,共花费了1.2万多元。”昨日,邵先生说,花钱都是小事,这样的事,让他身体和心里都遭受了很大的负担,最主要的是他不知道吃了医院开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有没有毒副作用。“我觉得这属于误诊,事后我多次到医院找相关领导,希望他们给我个说法,但工作人员总以领导不在等各种理由推脱。”邵先生说,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医院也一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
  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该院党办工作人员让记者去医务科,而在医务科,一姓杨的负责人称,他知道这件事,院方目前也有相应的处理方案,但不能向记者透露。
  咸阳市卫生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称,邵先生已将此事反映给他们,接下来他们将会协调医院和市医调委解决此事。而邵先生表示,如果医院及主管部门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责任编辑:茅敏敏 SN184
现在我们都说“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与其找一些高大上的、遥远的人,去讨论怎么创业、怎么生存,不如看一看在纽约生活了五年的凤姐。
一方面,受海派文化熏陶的上海人,有着更为现代的观念,在市民的这些观念的驱动下,政府相关部门更为积极的行动,另一方面,普通市民与官员本身也受文化的影响与驱动,比其他地区更尊重规则。
近期有一张工人穿着工作服的照片四处流传,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誉之为市场化的一步,有人表示心酸,到老了被工厂踢走。
一些官员的“生病住院”,只要演技好,这可是分分钟都可以完成的。就有那么一些官员,每年总要生那么一次“病”——听说,掌握了文中这些「基本规律」,领导就可以快乐地前往医院了。乙肝常见问题问答
&&&疾病预防
乙肝常见问题问答
时间: 12:06:54
1、乙肝遗传吗?
很多患者因为自己的母亲和或父亲携带乙肝病毒或是乙肝患者就认为自己是遗传性的,其实这是误解。遗传性疾病是前辈自身的基因染色体有异常,造成子代基因异常产生疾病;而乙型肝炎是感染了外源性病原体&&病毒所造成的疾病,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病毒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也不会&遗传&给孩子。(注: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实际上父母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这种传播不是&遗传&)
2、乙肝病人可以有性生活吗?
乙型肝炎患者性生活要结合自身情况,确定能否有性生活。乙型肝炎患者性生活包括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患者自身病情的恢复,二是对性伴侣的影响,也就是是否会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对方。一般而言,乙型肝炎患者性生活需要注意下述问题:  
肝炎急性期:当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全身乏力、黄疸等症状明显时,应该禁止任何性活动,包括自慰行为。  
肝炎恢复期:可以有节制地进行夫妻性生活,但不宜过频,时间也不宜过长,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  
慢性肝炎、肝硬化
由于病情的影响,一般性欲都比较淡漠,此时不应勉为其难,而应顺其自然。由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经胆汁排泄减少,故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雄激素含量相对降低,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比例失调,故可引起性欲减退及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当肝病获得控制后,体内性激素代谢得到调整和恢复正常,性功能也可相应改善。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者 最好在婚前进行药物治疗,降低血中病毒的传染性,同房时应用安全套。
3、乙肝患者心情好坏是否影响治疗?
&怒&伤肝,&思虑&伤脾,中医讲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任何病情的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肝病患者尤其重要。建议肝病患者每天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好的心情,正确的认识肝病,治疗肝病,早日康复。
4、乙肝患者的饮食是否与病情有关?
饮食与肝病关系特别重要,特别对皮肤、眼睛发黄的乙肝患者更应注意。饮食上应该清淡,禁食油炸食物。因为吃了这类食物可使黄疸加重,影响治疗效果。若是肝硬化患者,建议多食用高蛋白食品。如果肝硬化患者伴有精神行为异常,重者出现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先兆者,要禁食高蛋白食物。因为高蛋白食物可以使肠道分解产氨,诱发或加重肝昏迷。一般肝病患者在饮食上宜少脂肪多吃清淡食物,不主张不提倡多吃糖。
5、乙肝患者能否结婚?
乙肝患者是可以结婚和生小孩的。如果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后再结婚,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对方。
如果女方检测HBV-DNA是阳性,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最好等到HBV-DNA正常后再怀孩子。怀孩子以后,如果母亲是乙肝携带者,从怀孕第四个月起,&小三阳&患者每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大三阳&患者每月注射两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直至注射到小孩出生。小孩出生后24小时内给孩子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一支。如果母亲是HBV-DNA阳性,最好人工喂养孩子。
6、乙肝病人可以饮酒吗?
酒精对于乙型肝炎病人来说,对病情的康复非常有害,可加速病情的进展。所以,所有的肝炎患者都必须严禁饮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饮酒之后,酒在胃肠道内很快被吸收,仅2%~10%从肾脏排出体外,而90%以上的乙醇要在肝脏内代谢,通过肝细胞的胞浆乙醇脱氢酶催化成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正常人少量饮酒后乙醇和乙醛可通过肝脏代谢解毒,一般不会引起肝损害。然而一次性的大量饮酒者却常有饮食不足、呕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症状;而长期嗜酒者,乙醇和乙醛的毒性则经常地影响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和肝病患者肝的实质性损害可引起肝脏解毒功能的降低,常使酒精代谢所需要的各种酶活性和分泌量降低。另外,食欲不振引起的进食减少,使得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饮酒还可抑制氨基酸、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吸收,影响了肝脏对酒精的解毒能力,促使肝炎病程迁延、病情加重,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重型肝炎。临床上可见早期肝炎在各种诱因作用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饮酒是最大的诱因之一。也可见大量饮酒而突发急性肝衰竭的报道;还有慢性肝炎因持续过量饮酒,甚或一次大量饮酒而引起慢性肝炎活动、转氨酶急剧上升及激发黄疸的报道。乙型和丙型肝炎可增加酒精性肝病的严重性,可诱发肝癌及其他终末期肝病。
7、乙肝病人可以练气功吗?
气功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经常气功锻炼,可增强机体内部调节功能。进入气功态时,机体微血管开放数目增多,血液瘀滞减轻,血流速度增快,可促进血液对各部组织器官的灌流。气功锻炼对恢复期肝炎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总体上讲,气功锻炼对机体、对肝脏起保护作用,同时气功可以增强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对消除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积极的意义。有人认为,许多功法中都有搅舌吞津的程序,可能对消化系统和全身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气功中讲究腹式呼吸,可以使膈肌的运动幅度加大,这不仅可以减少心脏负荷,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腹部脏器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促进肠蠕动,从而对改善肝炎病人的消化道症状有促进作用。此外,气功锻炼后,肝细胞的分泌胆汁作用增强。恢复期肝炎病人适当练气功是有益的,它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且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对肝细胞的修复再生有积极的意义。肝炎病人尤其是慢性肝炎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功法防病祛病。
必须指出的是,肝炎急性期时或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炎患者应避免练气功,以免加重病情。
8、乙肝病人可补充哪些维生素?
适量补充维生素,有助于肝炎的恢复。临床上发现,B族维生素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作用。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已被作为肝炎治疗的辅助用药。而肝炎患者经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均可造成维生素C摄入减少,更需及时补充。维生素K有利于治疗肝炎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变性,有助于缓解肝区疼痛。但是,维生素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口服不能吸收,需要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此外,维生素E也可作为肝病患者的辅助用药,此种维生素可以保护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减少组织耗氧量,还能保护受损的肝细胞。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E不仅会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维生素K发挥作用。因此,普通人每日补充维生素E不要超过800国际单位,以200~400国际单位为宜。
9、乙肝病人应多补糖吗?
乙肝病人进食糖量并非愈多愈好。  
这是因为高糖可在肝内合成低密度脂类物质,使血中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增多。体内甘油三酯增高可使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管中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阻塞现象。另外,肝炎患者休息较多,体力活动少,高糖、高热量的饮食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炎病变。
10、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GT、ALP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11、 哪些因素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
运动:肌肉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一些与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min的
手球训练赛后11h,肌酸激酶活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作过大的活动。
食物: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有人研究于高脂餐后2~4h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过度空腹: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h。但过度空腹,若达24h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
饮酒: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谷氨酰转肽酶(GGT)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15000多种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众所周知,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甚至几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故在采样检查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体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白蛋白可因此而浓度增大,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亦因站位而浓度增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
其他: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因此复查以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采样为好。采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也是一种误差因素,如以结扎1min的样品结果为基数,则结扎3min,可使血浆总蛋白增加5%,胆固醇增加5%,铁增加6%,胆红素增加8%。
12、乙肝标志物阳性肯定是乙肝吗?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A: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B: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乙肝病毒亚型感染或是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C:e抗原(HBeAg):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D:e抗体(抗HBe或HBeAb):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E: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绝大部分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只是携带者,但因为其体内同样会有免疫应答的产生,所以会得到不同的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所以,从根本上讲,乙肝两对半结果的阳性,反映的只是被检查者感染了乙肝病毒,与其临床病情的轻重可以说毫无因果关系。
13、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有那些?
乙肝病毒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催化剂,另一个是复制模板。没有这两个因素,乙肝病毒就不能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叫做乙肝病毒DNA聚合酶(HBV DNA-P)。这种酶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内核,与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DNA)共同构成乙肝病毒的核心。因此,判断乙肝病毒复制最重要的指标就是e抗原和HBVDNA。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核心抗原在病人血清中查不到,仅在肝细胞中才能查到。故查出e抗原,其意义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并且传染性较强。一般HBsAg(+)的人,用比较敏感的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查e抗原,可有61%的人HBsAg(+)。而如果HBsAg(+),其意义与在血中存在病毒颗粒,或在血中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或核心抗体IgM相同。
HBV-DNA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是一种部分双链DNA病毒,也就是说它的遗传物质是DNA,它载有病毒所有遗传信息,乙肝病毒靠它才可以复制、增殖、繁衍后代。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的裸DNA(没有蛋白质包裹DNA)就有感染性,完成对宿主的侵袭,造成宿主体内出现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也就是说HBV-DNA相当于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因此,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DNA的检测的目的主要是判断目前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大小,也是传染性大小,尤其在判断乙肝的转归,以及用药前后的疗效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用药指征之一,尤其是抗病毒治疗。
14、乙肝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及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其临床意义也不同,常见的模式和意义如下。
A: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肝组织中的HBV很不稳定,时常在复制和静止期交替。根据HBeAg向外周血液中释放的时期不同,其传染性和临床意义也不同。①在HBV复制的早期或活动期,HBeAg的含量逐渐升高,此时抗HBc IgM多为阳性,HBV DNA含量很高,肝脏功能多存在损伤,也是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标记,此时临床上可进行清除病毒治疗;②在HBV复制停止或下降期,血循环中的HBeAg虽然持续阳性,但含量逐渐下降,此时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处于下降期或呈阴性,肝脏损伤处于修复期或肝脏功能检测指标正常。因此对HBeAg进行动态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③部分HBV 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因C区变异或选择性体液免疫缺陷等原因,血清中的抗HBc抗体一直阴性,此时HBsAg和HBeAg含量很高,应列为活动性复制期,循环中的HBV DNA含量处于高水平,其临床意义和预后尚不十分清楚。
B:大三阳伴抗HBs抗体阳性:此种模式并非检测错误。在HBV感染急性期、活动期和感染者免疫系统具有应答时,大三阳的乙肝患者循环中存在急性抗HBs-IgM抗体,常与大分子的HBsAg结合成HBsAg/IgM复合物,抗HBs抗体的含量处于低水平,并非是中和性的IgG抗体,不是血清转换的标记,而是机体免疫清除的重要信息。根据HBsAg/IgM复合物存在的时期和迁延的时限不同,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结合HBV DNA含量和肝脏功能的变化可准确判断疾病发展的时期,依据感染者的免疫清除功能不同,预后各异,对临床诊疗意义重大。如果抗HBs抗体水平和HBV DNA同时很高,应考虑是不同HBsAg亚型病毒的双重感染,此种情况在临床中非常少见。
C:小三阳(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HBV感染与机体免疫系统的长期应答之后,HBeAg和抗HBe抗体发生血清转换,肝脏组织中的HBV多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循环中HBV DNA多呈阴性。小三阳伴循环HBV DNA阳性的患者,HBV DNA的含量处于低水平,要高度怀疑HBV活动性复制。
D:小三阳伴抗HBs抗体阳性:根据抗HBs抗体含量的水平不同,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含量较高者,要考虑不同HBsAg亚型HBV的双重感染,HBV DNA常呈阴性;含量较低者,应参考抗HBc IgM和HBsAg/IgM的检测结果,后者阳性应考虑是HBV活动性复制期。
E:HBsAg和抗HBc阳性:在HBeAg和抗HBe抗体发生血清转换过程中,肝组织中的HBV因处于静止期而无新的HBeAg释放到外周循环中,外周的HBeAg被中和而消失,血清中尚无抗HBe抗体检出,因此存在1~2周或更长的HBeAg和抗HBe抗体同时阴性期,此时患者体内的HBV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循环中HBV DNA阴性,表示外周HBV被清除,不久将出现抗HBe抗体阳性,即变成小三阳的稳定模式;如果HBV DNA阳性,要注意存在HBV的变异和活动性复制,此时肝脏组织多存在免疫损伤,临床治疗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期,避免肝脏反复受损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形成。
F:抗HBc单项阳性:根据抗HBcIgM和IgG的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转归和预后,在疾病复制期,可转化为HBsAg阳性,循环HBV DNA阳性;但大部分患者继而发展为抗HBs抗体阳性,标志HBV被清除而处于痊愈的稳定恢复期。
G:其他抗体阳性模式:HBV感染者如处于HBsAg和HBeAg阴性,其他抗体阳性的任何模式时,则循环中的HBV DNA处于阴性状态,如果HBV DNA检测阳性,应考虑检测错误或污染。此种模式的人群绝大多数彻底痊愈,较少再次发生HBV的活动性复制。
H:关于大三阳而HBV DNA阴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由于各种抗病毒药物特别是拉米夫定的应用,循环中HBV DNA的消失与HBeAg的血清转换时限和过去有明显不同,循环中的HBV下降至检测范围以下,而HBeAg持续阳性,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复杂,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15、乙肝病毒复制标志阴性就可以排除乙肝吗?
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 (或) 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阴性,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
对于HBVDNA阴性者,仅说明体内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不代表没有感染乙肝病毒。
16、病毒复制高是不是病情就严重?
HBV&DNA的数值主要说明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间接了解机体免疫应答水平。体内病毒含量越高,机体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就越弱。目前在能否用血清HBV DNA水平来判断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这类问题上尚有争议。HBVDNA水平与活动性的组织学改变没有绝对关联。也就是说,HBV-DNA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病毒复制的程度,但是与病情的轻重,肝功能的损伤程度,肝脏病理改变,没有绝对的关联。比如说,家族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少年时期,可以表现为HBV-DNA水平比较高,但是 肝功能长期正常,尤其女性,可以长期处于免疫耐受期,肝穿刺病理检查可以表现为肝脏无炎症或炎症轻微。
17、何谓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抗原携带,即俗称乙肝病毒携带,其定义为:没有任何症状、体征的,没有肝功能异常的和肝脏形态学改变的,超过半年未转阴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者。而&乙肝&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必须强调的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通常都伴有其他的乙肝标志物阳性,比如HBcAb(核心抗体)、HBeAb(e抗体)或HBeAg(e抗原)等项目同时阳性,故不能把乙肝病毒携带理解为仅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项的阳性者,那些因S抗原变异造成的HBsAg检测阴性而HBV-DNA阳性者,也应被划归为等同的判定范围。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则及时治疗。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18、如何进行肝炎辨证论治?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型:
(1)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白芍、佛手、郁金、香附等。
(2)湿热中阻型:用甘露消毒丹,或栀子柏皮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虎杖、黄连、黄芩、连翘、败酱草、贯众、白茅根等。
(3)肝胆湿热型: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或茵藿平胃散加减,药用茵陈、大黄、栀子、龙胆草、黄芩、黄柏、丹皮、赤芍、田基黄、金钱草等;热入营血,迫血妄行等,用犀角地黄汤加清营汤。
(4)肝郁化火型:用丹栀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药用丹皮、栀子、黄连、连翘、木通、灯心草、白茅根等。
(5)肝胃不和型:用柴平汤加减,药用柴胡、陈皮、云苓、甘草、山楂、麦芽、枳壳等。
(6)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或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药用柴胡、当归、白芍、郁金、佛手、香附、陈皮、白术、茯苓、山药、党参等。
(7)湿浊困脾型:用藿香正气散或香砂平胃散,或金不换正气散加减。
(8)肝胃阴虚型: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生地、当归、枸杞、丹皮、沙参、麦冬、何首乌、女贞子等。阴损及阳者,兼益阳气,如理中汤、暖肝煎等。
(9)脾肾阳虚型:用胃气丸合理中汤或右归丸加减,兼有寒湿者,用茵陈术附汤。
(10)气血不和型: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枳壳、佛手、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郁金等。
(11)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或膈下瘀血汤,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郁金、姜黄等。
(12)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白术、党参、黄精、桃仁、当归、赤芍、丹皮、丹参、川芎、地龙等。
(13)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或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14)气阴两虚型:用人参养荣丸,药用党参、黄芪、五味子、生熟地、沙参、麦冬等。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临床观察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因此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药抗病毒、对症、保肝、免疫调节剂等疗法,将会提高其治疗效果。
19、什么是黄疸?什么是阳黄?阴黄?急黄?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本病的证候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黄为主要特征。患病初起,目黄、身黄不一定出现,而以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肢体困重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为主,三五日后,才逐渐出现目黄,随之出现尿黄与身黄。亦有先出现胁肋剧痛,然后发黄者。病程或长或短。发黄程度或浅或深,其色或鲜明或晦暗,急黄者,其色甚则如金。急黄患者还可出现壮热神昏,衄血吐血等症。常有饮食不节,与肝炎病人接触,或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病史。
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大体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某些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出现黄疸的败血症等。
黄疸的发病是由于内外之湿阻滞于脾胃肝胆,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肝失疏泄,或结石、积块瘀阻胆道,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而成。病理属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中阳偏盛,湿从热化,则致湿热为患,发为阳黄;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则致寒湿为患,发为阴黄。至于急黄则为湿热夹时邪疫毒所致,也与脾胃阳气盛衰相关。
阳黄与阴黄:阳黄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有湿热证候;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寒湿诸候。
急黄:急黄为湿热夹时邪疫毒,热人营血,内陷心包所致。在证候上,急黄与一般阳黄不同,急黄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并现壮热神昏;吐血衄血等危重证候,预后较差。
摘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乙肝的药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