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剂的副作用激素有何作用?

抗利尿激素有什么作用?
抗利尿激素也叫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的第一个作用是管理肾脏的排尿量。肾脏内部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血液流经肾脏时先从肾小球滤过,把血液中的水分、葡萄糖、盐类和废物滤到肾小管中,肾小管很长,在流动过程中能选择性地重吸收对身体还有用的水分、葡萄糖及盐类等,最后仍末被吸收的部分就成为真正的尿液排到体外。抗利尿激素就是管理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多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就增加,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少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就减少,尿量就增多。尿崩症就是因为身体缺乏抗利尿激素引起的。抗利尿激素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可用于某些出血的治疗。
&&&&脑垂体疾病
(文章出处:国医网)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不是拮据作用?_百度知道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不是拮据作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造成低血压。
醛固酮的作用是维持人体血液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平衡,血钾升高,醛固酮分泌过多,易疲劳,而钠的排出减少,血钠升高,血钠减少,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低血钾,就会使人体从尿中大量丢失钾。
例如, 血钾降低。此外,肌力低下、镁等。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高血压。
总之醛固酮增多的显著特征就是高血钠,食欲不振二者的关系不是拮抗作用,形成高血压, 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如果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体重减轻等。
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 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促进水的吸收、低血糖, 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释放出来, 则体内水分和血浆容量也随着增多, 醛固酮分泌过少就会引起钠和水排出过多,因而血压升高, 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其他类似问题
抗利尿激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抗利尿激素有何作用?其分泌受什么因素的调节?_百度知道
抗利尿激素有何作用?其分泌受什么因素的调节?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应该是受神经-体液调节,减少尿的排放,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促进远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受血液中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抗利尿激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简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简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属于 神经垂体激素,又叫血管升压素,它有两种受体 V1, V2。
V1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通过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 途径发挥作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V2在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生理剂量 可以促进 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发挥抗利尿作用。
调节最重要的因素是 体液渗透压 和 血容量,内容有点多。就不一一具体阐述了,都莫给分的,不厚道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Na+、水等重吸收回血液。对此生理功能..
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Na+、水等重吸收回血液。对此生理功能的解释错误的是
A.它是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C.某健康人出现尿糖时,其血糖浓度一定大于120mg/dLD.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等特异结合的糖蛋白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Na+、水等重吸收回血液。对此生理功能..”主要考查你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血糖的平衡与调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人体水盐平衡调节: 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 (1)来源:食物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 (2)排出:通过排尿、汗液蒸发、呼气等途径排出。 2.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 (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 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 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调节过程 ①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②无机盐的调节: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易错点拨: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2、正常人每天随饮食进入人体内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大致相等。 血糖的平衡调节:1、血糖来源和去路:“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3、血糖平衡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2)具体调节过程:&血糖的神经调节: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知识拓展: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③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发现相似题
与“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Na+、水等重吸收回血液。对此生理功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111691781990538340785366811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尿剂的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