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傻瓜是不是有时候比如何做一个聪明人人好?

当聪明人遇到傻子,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傻子变聪明呢
当聪明人遇到傻子,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傻子变聪明呢
补充:但是往往那种傻子就是装傻,真的是很气人的,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让自己变得比傻子还傻就可以啦
就是自己装傻,改变一个人谈何容易。
把自己变傻
把自己变傻
相信自己,就会变聪明。。如果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傻瓜了,那永远都不会变聪明。 只要7天足以使傻瓜变成聪明人在一座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由于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他颇为苦恼。 一天,一位专门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来到了这座城市,傻瓜急忙跑来向智者求助。 “在你生命里有哪些困境呢?”智者问道。 “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看成傻瓜,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把我看成聪明人呢?”傻瓜问道。 “这非常简单,从现在开始,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你都给予最多、最无理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公认很好的事物加以批评,7天以后,大家都会认为你是聪明人了。” “就这么简单吗?那我该怎么做呢?” “例如,如果有人说:‘今晚的月色真美!’你立刻批评,直到对方相信月色对人生无用。如果有人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爱!’你也立刻批评,直到对方相信爱对人生一点也不重要。如果有人说:‘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你仍然立刻批评,直到对方相信人生根本不需要书。就这样做,你懂了吗?” “懂了!懂了!”傻瓜说:“但是只要这么简单,别人就会相信我不是傻瓜了吗?” “相信我!我会在这里逗留7天,7天之后你再来,我保证不管你是不是真正的傻瓜,别人都会认为你是聪明人了。” 于是,傻瓜按照智者的教导去做了,无论遇到任何事情,他总是立刻跳起来批评,把他所知道的所有非理性的字眼都倾吐出来,直到别人相信他才停止。 7天之后,傻瓜回来探望智者,他的后面跟随着一大群门徒,对他毕恭毕敬,并且称呼他为“大师”。沉思5分钟 当今,信息和传播的发达有点儿超过我们想象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一些,去体会信息和传播的内容,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网络,有许多人,他们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样,那就是批评。 对于白天所发生的事,晚上会有若干家电视台在谈话节目中进行批评,有若干家电台在第二天甚至到第七天进行批评,有上百家报纸和杂志在一个月内进行批评,大家的焦点永远放在被批评的事情上,而很少有人注意那些批评事情的人是不是傻瓜。 最后,一些傻瓜都有了自己的追随者。 要想不成为傻瓜的追随者,首先要学会静心,少发表议论。其次是保持客观,积极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第三,学会独立思考,不在表面的评论中盘旋。最后,永远对自己的成长保持积极的正面态度,不要做玩世不恭的叛逆者
你知道猪是怎么死的吗?就是把傻子变聪明他就聪明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生活百科领域专家当一个聪明人不一定比一个傻瓜好?_百度知道
当一个聪明人不一定比一个傻瓜好?
当一个聪明人不一定比一个傻瓜好?
提问者采纳
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傻人:傻人有傻福。但是呢,聪明人很精的,一辈子开心啊。聪明人一辈子为了小东西而斤斤计较人家说
其他类似问题
聪明人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聪明人当然好了!不如傻瓜好的,那是还不聪明!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正在承受着无比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正是累当中……&……
LOFTER精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1066',
blogTitle:'【引用】[原创]
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
blogAbstract:'
[原创]& 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
原创&&& 清风摇影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正在承受着无比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正是累当中……&……',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东周策    
西周末期国力衰弱,无力抵御来自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迫放弃关中地区东迁洛阳。东迁洛阳后的周王室控制的土地其实只剩下了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但就这一小块土地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称为“东周”和“西周”。大家要注意,这个东周、西周与我们常说的的东周、西周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东周、西周是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东周和西周皆指周王室东迁洛阳后分裂的两个小国。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两个叫做“东周”和“西周”的小国是怎么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吧!    
九鼎的故事    
苏曰:鼎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整个先秦时期,鼎都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东西。鼎其实就是青铜铸成的锅,用来煮东西吃的。但是在先秦那个极为重视祭祀祖先鬼神的时期,鼎作为盛放祭品的礼器慢慢的就有了政治含义。《左传》就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指战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大事就在于祭祀和战争,可见祭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由于祭祀的重要性是如此之高,所以主持祭祀的只能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而祭祀所用的鼎也就有了政治含义。就好比皇上坐的龙椅,只能皇上坐,别人要是坐了那就意味谋反。    
在这个故事中所指的鼎更具政治意味。相传大禹曾把整个天下划分为九州,并命令每个州贡献青铜铸成一鼎作为该州的象征,这样一来,九鼎就意味着九州,也就意味着整个天下。春秋时期楚庄王称霸天下,曾问九鼎的轻重大小,被认为是有抢班夺权的企图。衰弱的周王室连自己的生存都要看别人的脸色,手里还握着这个宝贝,简直就是“斯人无罪,怀壁其罪”了。这不,楚庄王只不过是问了问鼎的轻重大小,秦国人更过分,直接就来找周王室敲诈勒索了!        
周天子一听说秦国人来要九鼎了,吓得浑身一哆嗦,差点小便失禁,那感觉,估计和我小时候听到要考试差不多!好家伙,秦国人!那可是有名的虎狼之国呀,向来是以不讲理到处敲诈勒索而著称的!如今敲诈到自己头上了这可如何是好?给吧,周王室现在只剩下一个空名虚号了,就靠着天子的名号在混日子,如果连象征天下的九鼎也丢了,日后可怎么混哪?那些诸侯们岂不是要更看不起自己了?不给吧,秦国的大队人马可就要立马杀到了,到时候不要说九鼎,恐怕连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周天子知道自己的智商比较低,所以决定找个智商高的来问问。其实作为一个傻瓜来说,有时候找聪明人来给自己出出主意,那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傻瓜来说,执着是最要命的缺点!周天子就找来了智商指数高达159分(注:爱因斯坦智商指数为160)的颜率。颜率正蹲在家里研究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一听说周王有请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跟着天子的使者来到了宫里。天子这会儿正在抓耳挠腮,一看到颜率来了,就好比是在黑暗中看到了萤火虫,连句“hello”都没来得及说,就赶紧的一吐为快了。    
颜率本来想就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向天子汇报一下,一看天子一脸的无辜和天真,就拍着胸部说:“大王不要着急,我去东边找齐国人想想办法。”    
颜率的智商真的很高,他知道“恶人还需恶人磨”的道理。你秦国不是厉害吗?我就去找一个也很厉害的,看你怎么办?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比如说吧,你在路边摆了个烤肉摊,这时候有人过来跟你要保护费,你一看原来是本地的大恶人李二狗。这时候你要是能请动另一个恶棍张大驴,那保护费自然就不用交了。但问题是,张大驴可怎么打发呢?要知道自古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哪!同样的,颜率请来了齐国人赶走了秦国人,但齐国人怎么打发呢?要是搞不定齐国人,那岂不是从便池里爬出来却掉进了马桶里?    
颜率见到了齐王,对齐王说:“秦国这个无赖想来抢我们的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了一下,觉得与其给秦国还不如给您哪!您要是保护我们,不但可以得到匡扶王室的美名还能得到九鼎,请大王考虑考虑!”    
齐王一听这话,一想九鼎,我的天,谁说天上不掉馅饼来着?这等又得名又得利的好事到哪儿找去?要不是我长得帅,天子他老人家能想到我?马上派出五万人马来救东周。秦国人一听齐国人来了,思量了半天,觉得还是打不过,发表一篇希望世界和谐,我们要和平的通告便溜了。    
走了李二狗,又来了张大驴!这次轮到齐王来要九鼎了,周天子又发愁了,颜率一拍自己的胸部对天子说:“大王别怕,看我的!”    
颜率到了齐国对兴冲冲的齐王说:“周王室靠着大王出手才得以保存,情愿献出九鼎,只是不知道您打算走那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呢?”原来,东周和齐国并不接壤,颜率就是瞅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大胆的忽悠齐王。齐王还傻乎乎的想办法呢,“从魏国借道怎么样?”    
颜率义正词严的说:“万万不可!魏国君臣想九鼎都想疯了,天天都在打九鼎的主意,九鼎一入魏国那肯定是肉包子打狗哇!”    
齐王低着脑袋想了想,“从楚国借道怎么样?”    
颜率大义凛然,“更是不可!楚国君臣没一个好东西,成天都在想着怎么把九鼎弄到手,九鼎一旦入楚哪里还出的来?”    
齐王还没明白过来,“那寡人怎么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一脸的真诚,“我们也在为大王发愁呢!九鼎又不是什么瓶瓶罐罐,抱在怀里揣在兜里就能运到齐国的。当初武王伐商得到九鼎,一个鼎就要用九万人来运,九个鼎一共动员了九九八十一万人,还要再动员八十一万人为此而准备各种器械、用具。如今就算是大王有这么多人,但又从那条路来运呢?我很为大王发愁啊!”    
齐王这才回过神来,“感情你小子说来说去还是不想给呀!”    
颜率一脸的无辜,表情纯洁的好似少女一般,“我哪儿敢欺骗大王哪!就等您一声号令到底走哪条路,我们立马运鼎!”齐王只好作罢了。  
苏曰: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是多么的不易,颜率是够聪明的了。他先是拉齐打秦,先把最无赖最不讲理的秦国赶走,然后再又哄又骗,把即贪心又贪名的齐王玩得团团转。当时的楚国也很强大,但是颜率并没有向楚国求救,不仅仅是因为东周和楚国接壤,其实接不接壤的只是个借口,而是楚国这个国家和秦国基本是一路货色,也不讲理。只有老牌的贵族齐国做事情还不是很过分,大面上还过得去,所以颜率才瞅准了齐国,把齐国狠狠的涮了一把!我们都以为只有强者才会倚强凌弱,其实弱者在面临不同的强者的时候,其表现也是不同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2张
  自己抢沙发
  东周和西周打架      
苏曰:战国之所以称之为战国,那是因为大家都不消停,不停的打来打去。不但大国之间兵连祸结,就连东周和西周这样的小屁国家也要凑凑热闹。不过东周和西周国家太小,自然不敢和“战国七雄”一试身手,所以呢,只好互相打了。不过我很怀疑这两个国家到底能出动多少人马来打仗,估计也就是千把号人吧,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和动辄动员几十万人厮杀的大国间的战争场面比起来,简直就是儿戏,称之为战争,那是侮辱战争,顶多也就是大规模群殴,称之为打架更合适。        
估计是西周打架吃了亏,所以打算找楚国和韩国这两个大块头来帮忙。当然了,大块头也不是傻瓜,不会白干的。西周君这个败家的玩意儿打算把祖上传下来的宝物送给楚国和韩国。西周以前是周天子呆的地方,国之重宝多了去了,要是真送给楚国和韩国,这两个要钱不要命的家伙肯定会帮着西周来打东周的,东周的麻烦可就大了,搞不好连命都保不住了!所以说,无论是小国还是弱者最聪明的生存之道就是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好人,千万不要惹是生非。因为一旦外部势力插手进来,您就完全无法控制局势了,立马就会变成任人宰割的鱼肉!    
这不,东周和西周都没好果子吃,一个要大放血,一个要完蛋。眼看情势危急,东周的大臣齐明自告奋勇跳出来给东周君出主意了,“我担心西周把宝贝送给楚国和韩国,会让这两个大国强迫我们割地给西周啊!”    
东周君一听,眼泪都快下来了,梗咽着说道:“我就这么点屁大个地方,也就和个县长差不多,要是西周再割走一块,那我岂不是要沦落成一个乡长了?”    
齐明也动了感情,东周君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对他齐明还是很不错的,俩人天天一块儿卡拉OK、洗桑拿,这东周君要是变成了一个乡长,那东周君以后恐怕也没钱请他吃吃喝喝了。    
齐明擦擦眼泪,说:“不急不急!臣有办法。咱们这就派出使者跟楚国和韩国说:‘西周打算送您宝贝但又舍不得,现在正犹豫呢。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打西周,西周就不会送您宝贝。您要是真想要西周的宝贝那就应该让我们赶紧打西周,只有这样西周才会把宝贝送到您这儿呀!’这样一来,就算是西周把宝贝送给楚国和韩国,楚国和韩国也会认为这些宝贝是我们给他们争取来的,西周丢了宝贝人情却让我们给落了!”    
东周君破涕为笑,不由得诗兴大发:“太阳最红,齐明最亲!春风最暖,齐明最精!让西周去死吧!”  
  楼主啊,让我老人家给你讲个故事,很久之前,有个人在天涯上写了一本小说,可是写着写着,他的下面就没有了!是下面没有了哦!为什么呢?因为他成了太监!!!!!!!!!!!!!!!!
      战国策的很多故事其实可能都不是史实  不过这并不影响其价值  战国策的价值与其说是历史,倒不如说是它给人的启发    所以  如何解析战国策中的故事就可看出作者的功力或是对人生与社会的体悟      最后  不知楼主可有打算写完整个战国策的故事?  或是只选一些故事解读而已?    
  怎么没看两眼就完了?
  @坚白论
07:39:53    怎么没看两眼就完了?  -----------------------------  放心吧,基本都写完了,边修改边发~
  想种水稻    
东周想种水稻,但处在河流上游的西周却不肯放水。别看西周和东周这两个小国在大国面前可怜兮兮的,但在自己的同类面前,那还很是要抖抖威风的!你不是要种水稻吗?老子偏偏不给你小子放水,看你怎么办?哼!要是换做秦国或是韩国,西周敢不放水吗?鲁迅先生就说过“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西周的拳头估计比东周稍微大一点点,但西周就是决定要把这一点点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估计西周君臣还洋洋得意的想呢,“有本事你来打我呀!”    
东周在种小麦的时候用不着担心灌溉问题,因为小麦耐旱,靠老天爷下雨就够了。但是种水稻就不行了,水稻是一定要灌溉的。但是种水稻的好处也是明摆着的,产量又高又好吃。但西周这个龟孙就是不放水,打又打不过,这可如何是好呢?    
恰在此时,东周阴暗的天空中平地一声惊雷,闪电照亮了一个人——苏秦!苏秦轻声对东周君道:“我让西周放水好不好呀?”  东周君开心的拍着巴掌连声说:“好耶!”并同时承诺如果这事能办成,年底奖金加倍,并入选本年度“感动东周人物”!    
苏秦意气风发的就去见西周君了,“我看您是聪明过头儿了!您不给东周放水这是让东周富强呀!现在东周都种小麦不种别的,您要是真的想坑他们不如先放一下水,这样东周已经种下的小麦就没什么收成了!东周人一看您放水了肯定会改种水稻,等他们种了水稻您再把水停了。如此一来,东周就要靠您才能吃饱肚子怎么会不听命于您呢?”    
西周君一琢磨,一拍大腿,“对呀!”就把水放下来了,还赏了苏秦一大笔银子,当然了,苏秦回到东周之后又得了一大笔银子,并成功当选本年度“感动东周人物”!    
苏曰:在古代,庄稼的收成乃是国之命脉所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多少强大的帝国因为不能填饱农民的肚皮而轰然崩塌。西周并不比东周强大多少却掌握着东周的命脉,这对西周来说不见得就是好事。没有人会长期忍受自己的生死存亡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命运,东周肯定会以武力反击的。对于西周来说,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收一些水费,然后老老实实的按照东周的要求放水,只有这样才能即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能捞到不少好处。  
  @上輩子是西夏人  22:25:44            战国策的很多故事其实可能都不是史实    不过这并不影响其价值    战国策的价值与其说是历史,倒不如说是它给人的启发......  -----------------------------  除了长篇大论的讲话和一些无聊的段落,基本上算是全文改写《战国策》
人情冷暖之苏秦回家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纵横家之一。他游说山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号称“从(纵)约长”,时人称他“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意思就是说只要苏秦一生气天下都害怕,只要苏秦消停了天下就安宁,那威风劲儿就别提啦!可苏秦却是个苦孩子出身,他这一生从水深火热到大富大贵把人情冷暖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出身农家,不过苏秦可不打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这一辈子。他从小就梦想着通过游说诸侯来求取富贵,先是到齐国拜师学艺,然后又投在鬼谷子的门下刻苦钻研纵横游说之术。学了几年苏秦感觉自己的这一肚子学问足以“货于帝王家”了,便拜别了师父,凑了一笔路费志满意得的去寻求富贵了。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苏秦告别家人时那一付满怀希望的样子来,类似“你们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混得不好我就不回来啦!”之类的豪言壮语肯定也说了不少。家人自然也很高兴啦,这好日子眼看就要来了嘛!    
没想到苏秦这一趟却很是不顺,史书记载他是“出游数岁,大困而归”!苏秦背着书,挑着行李,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满脸惭愧灰溜溜的回到了家里。他老婆正在织布,一看苏秦竟是这副德行,就继续织布,理都不理他,就当他苏秦是空气;苏秦饿的受不了便央求嫂子给做顿饭吃,嫂子就好像没听见;他亲爹亲妈倒是过来了,过来痛骂了苏秦一番。具体骂的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我这里就引用《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胡屠夫大骂范进的一段话以供大家参考:“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苏秦长叹一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就是说老婆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叔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过错啊!听说苏秦这么狼狈的回到家里,他的一班兄弟姐妹都讽刺他说:“我们周人不是种地就是当个手艺人,做生意也行啊,怎么舍本逐末痴心妄想干这耍嘴皮子的事情呢?有这下场真是活该!”苏秦听了这话暗自伤感,遂闭门不出。     
难得苏秦心理素质过硬,他并没有埋怨他的亲人们,只是说这全都是他自己的错;也没有怨天尤人,只怪自己读书不精,于是刻苦学习。可能是受了家人的刺激,苏秦的学习精神简直有点自虐倾向,读书累了打瞌睡他就把头发绑在房梁上,头一歪就会疼醒;这一招要是不灵了,他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地上;这就是我的中学老师反复向我说起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不止一次的听到过吧!    
经过这么刻苦的学习,苏秦感觉这次可算是学到真本事了。他偷偷的溜出家门,来到了洛阳城求见周显王,没想到周显王根本就不理他。苏秦并不气馁,又去游说燕王,听了苏秦的一番言辞之后燕王大喜过望,资助了他“车马金帛”让他继续游说山东六国。苏秦一路过关斩将,无往不利,直说动六国诸侯签约“合纵”,并请他当了“从(纵)约长”,身佩六国相印,苏秦从此大富大贵。    
富贵了怎么办呢?中国人讲究的是“衣锦还乡”,按照项羽同志的话说就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乃一介武夫,快人快语,一句话就道破了这个“衣锦还乡”的用意。是啊,富贵了自然是要回家乡去看看的!让以前瞧不起俺的那些家伙们看看,俺到底怎么样?还有那个抛弃俺的小翠,现在后悔了吧!哼,后悔也来不及啦!俺倒要看看你那个开杂货铺的老公到底比俺强在哪里?哼!    
就这么着,苏秦又回家了。这回回家那派头可和上一回大大的不一样了,“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觽(xī),疑于王者”。苏秦带着大队车马,各国诸侯的使者率领军队护送,就和国王出行的排场一样!周显王一听苏秦苏大人回乡省亲了,吓得要死,赶紧清扫道路,派人远远的去迎接。苏秦的兄弟妻嫂只敢斜着眼睛看他,趴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伺候他吃饭。苏秦笑着问他嫂子:“何前倨而后恭也?”意思是说怎么以前你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恭顺呢?    
他嫂子赶紧趴在地上,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如今是有钱又有势啊!”    
苏秦不由得感慨道:“同样都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们就都敬畏我,贫贱的时候就都瞧不起我,假如我在洛阳城边有两顷良田今天还能佩带六国相印吗?”     
苏秦也是痛快人,也没更多的废话,便拿出千金散发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在燕国的时候曾经穷困潦倒,借了一个朋友一百钱做路费,如今富贵了便还了那个朋友一百金(一百万钱)。凡是以前曾经帮助过他的,苏秦都厚厚的给予报答,唯独漏了一个随从。那个随从忍不住了便去找苏秦,说自己也曾帮助过他,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赏赐。    
苏秦说:“不是我忘了你,当初咱们一起去燕国,就在易水河边你一再要离开我,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啊,我很责怪你,所以才把你放在最后,现在你也可以得到赏赐啦!”    
这就是苏秦两次回家所经历的人情冷暖,不过世事练达的苏秦早就把这一切都看透了,所以他也没有暴发户式的发泄他以前所受过的委屈,只是淡淡的一句“何前倨而后恭也?”便轻轻的一笔带过了。对于那些在他落魄时热嘲冷讽如今看他富贵了又来想沾点便宜的亲戚朋友,他也是极为大度,不但一句废话没有而且一出手便是千金。就算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想离他而去的人,他也只是把那人放在最后,一样有赏。看透了人情冷暖但还是豁达不羁,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成熟吧!    
史书里没有记载苏秦的父母在他富贵后的表现,估计也和范进的老丈人差不多。我还想讲一个美国母亲在他儿子富贵后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他的母亲。“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您必定感到十分骄傲!”记者笑着说。    
“是的。”杜鲁门的母亲答道,“但是我也为我另一个儿子感到骄傲。”     
记者问:“您的另一个儿子在干什么?”     
老太太自豪的回答:“他在地里挖土豆。”  
  自己顶一下!
  顶一个
  没人顶,只好自己顶
  这个是您自己写的?还是?
  @那个书精灵
16:42:09    这个是您自己写的?还是?  -----------------------------  自己写的啊
  秦国来借道儿      
东周君吃过早饭正和一个叫史黶的大臣在后花园下棋,忽然侍卫来报:“大王……”后面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东周君一个嘴巴就抽了上去,“他妈的,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老子下棋的时候不许来打扰,你不知道?”    
那个侍卫怯生生的说:“可是,有要事啊!”    
东周君大怒,“有什么事比老子下棋还重要?”    
那个侍卫再也不敢说话,史黶看出事情不对便问那侍卫,“有什么要事啊?”    
侍卫满腹委屈的说:“秦国来使求见!”    
“啊?”东周君一听说是秦国使者,吓得一哆嗦,紧接着又是一个大嘴巴,“秦国来使还不赶紧通禀?”    
史黶劝住东周君,“大王息怒!还是接见秦国来使要紧!”    
东周君连忙换上朝服,在正殿接见秦国来使。秦国使者态度傲慢,懒洋洋的对东周君说:“我们大王想跟您借路讨伐韩国,还望大王成全。”    
东周君一听这话,魂都快吓没了。借路?假途伐虢呀?您要是顺手把我也灭了怎么办?再说了,我借路给秦国攻打韩国,韩国以后还不得找我来算账啊?可要是不借,秦国的大军可就在家门口呢,就我的这点兵马,那还不是人家秦国的一盘菜?    
秦国使者看看一脸苦相的东周君,啥话也没说拍拍屁股回馆舍听信儿去了。他相信,东周君是绝不敢不借路给秦国的。    
史黶一看秦国使者走了,便上前一步对东周君说:“大王切莫慌张!臣有妙策!”    
东周君大喜,“爱卿快快讲来!朕赐卿本年度‘感动东周人物’名号!”  史黶道:“大王何不派出使者对韩国宰相韩公叔说:‘秦国之所以会向东周借路攻打韩国,那是因为信任东周呀!您为什么不割一块地给东周,同时再派出重臣出使楚国呢?这样一来,秦国就不会再信任东周了。秦国既然不再信任东周又怀疑韩楚结盟,那么也就不会再攻打韩国了!’然后我们再派出使者对秦王说:‘韩国要强送一块地给我们,企图挑拨东周和秦国世世代代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啊!但是我们又不敢不要。’秦王肯定也没话说。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不会得罪秦国还能从韩国捞一块地呢!”      
苏曰:要说这小国可真不容易,两边都要装可怜。而大国也往往因为轻视小国而让小国有了空子可钻,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里,保持与大国间微妙的平衡才是小国的立国之本,平衡一旦失去,亡国的灾祸立刻就会降临。史黶的主意说白了就是摆出一副可怜相,两边求饶,大国一个漫不经心就让小国沾了便宜还卖了乖。大国的当政者其实没想到,小国和他们一样贪婪,只是没有他们实力强大而已!  
  顶一个
  顶一下
  @那个书精灵
16:42:09    这个是您自己写的?还是?  -----------------------------  准确的说应该改写
  强烈关注!
  贪官是怎么来的?    
东周君决定改组政府,罢免了宰相工师籍,任命吕仓同志担任宰相,在东周君的带领下全面主持东周政府工作。但吕仓这个人人品极差抢男霸女贪污受贿无恶不作,东周的老百姓纷纷表示抗议,东周君很发愁。    
吕仓一看自己好不容易才弄来的宰相位子眼看就要保不住了,连忙上蹿下跳四处活动,终于找来一个要钱不要脸的家伙来给他说情。    
这个家伙语重心长的对东周君说:“咱们东周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对国家或诽谤或赞美那都是很正常的嘛!忠臣会让诽谤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而让赞美都归于大王!当年宋国国君在农忙季节强征民夫给他修筑高台,国人对宋君的意见很大,但却没有忠臣出来为君上分担。这时子罕主动请求督建高台,完工后又主动请求罢相而改任司空,国人都说子罕不是个东西而赞美宋君;齐桓公霸占了齐国的七个市场,又开了700个妓院捞钱,齐国民愤极大。管仲知道后自己也修了高台,用来掩盖齐桓公的过错,并不是他要故意触怒民意。《春秋》记载大臣弑君的有好几百起,这些敢于弑君的大臣都是被人民所赞美的,所以说呀,大臣得到人民的拥护对于国君来说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常言道,‘众多成强,增高成山’呀!”    
东周君一听这话不由得大发感慨,“这个逻辑简直是太深刻了,看来在我东周凡是好人都不能用啊!”    
吕仓的位子算是保住了,自然的,东周人民的苦日子也就来临了。    
苏曰:知道凡是独裁专制体制下,当官的为什么基本上没几个好东西了吗?  
  如此好文,不顶罪过
  有意思
  温地来客    
苏曰:温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温县,因为境内有温泉而得名。其实呢,温这个地方在春秋前期还是属于周天子管辖的。周襄王时期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带竟与自己的嫂子,也就是王后隗后发生了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周襄王前去捉拿奸夫,结果竟被太叔带打得大败!唉!王之不王,周天子成了武大郎啊!周襄王不但没捉住奸夫,反而被太叔带赶了出来,连洛阳都呆不下去了!晋文公起兵勤王,干掉了太叔带和隗后,周襄王就把温封给了晋国。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温地划归了魏国。      
有个温地来客要进东周,东周出入境管理部门正在轰轰烈烈的搞业务大检查,严厉打击偷渡现象,对于这个没有东周护照的家伙自然是不肯放进来的。那个温人就撒谎说:“我就是周人啊!”    
接待这个温人的工作人员这两天工作格外认真,“你说你是周人,那你住在那条巷子呢?”    
温人一下傻眼了,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离家四五十里的地方都不熟悉,更何况是一条小巷子呢?    
那个工作人员开心坏了,抓住一个偷渡客能拿不少奖金呢!一看那家伙答不上来,招呼了几个兄弟就把他给关了起来。    
东周君虽然名义上还是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其实天下的事他老人家早就操不上心了,闲来无事也就处理一些诸如缺斤短两、张大妈和李寡妇吵架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今天看政府工作简报说是抓住了一个偷渡客,东周君不由得来了精神,可算是有个大事让他老人家来管管啦!    
东周君派人讯问温人,“你不是周人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说自己是外地人呢?”    
温人朗声答道:“我从小就读《诗经》,《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这天下还是周天子的天下,我就是周天子的臣民,我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外地人?我就是周人!”    
东周君一听这话,心头不禁一暖,几百年了,都几百年了,谁还记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这个温人不忘周德,还记得我这个天子,真是大大的忠臣哪!随即下令释放温人。    
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正搔到了周天子的痒处。虽然他实际管辖的地盘也就是一个县,但人家还是胸怀天下哩!还记得蒋总统败退台湾后的派头吗?  
  顶一下
  严重支持
  没人顶,我来顶
  叛徒也不容易    
西周的大臣宫他叛逃到了东周,把西周所有的国家机密都告诉了东周。东周君这个开心哦,不但知道了西周所有的防御工事分布、国库储备,还知道西周君最喜欢吃鸡翅膀,甚至连西周君有痔疮都知道了!哈哈,现在西周在东周面前是毫无秘密可言,简直就是裸体嘛!    
东周很开心,西周当然就很愤怒了!东周有多开心,西周就有多愤怒!西周的大臣冯且对西周君说:“我能杀宫他这个叛徒!”西周君大喜,立马赏给冯且三十斤金子作为活动经费。    
冯且暗地派人拿着金子和一封信去找宫他,信里写的是“宫他呀,事情能办成就努力去办,办不成就赶快回来。时间长了容易走漏风声,小心到时候连命都保不住了!”然后冯且又派人到东周边关去告密,说今天晚上有奸细要偷越边境。东周边防军当然就抓到了那个送信的家伙,连人带信一起押到了东周君面前。东周君一看那封信二话不说立刻就杀了宫他。    
苏曰:其实冯且的这个主意一点都不高明,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但东周君就是这么愚昧,你又有什么办法?所以说啊,就算是想当叛徒,也要看看新主子怎么样,要是个傻瓜的话,您还是多费思量吧!  
  西周策    樗里疾来了    
秦国派大将樗里疾率领兵车一百乘出访西周。在战国前期及更早的时期,战争的形式基本都是车战,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称大国为“万乘之国”的原因。一乘战车配置三名甲士,一个专门负责驾车;一个在战车左侧,装备弓箭,负责远距离杀伤敌人,是一车之长﹐称为“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利用战车交错的时机以戈或矛杀伤敌人,并负责修理战车,称为“车右”,又名“参乘”。每乘战车在春秋时期还配有七十二名步兵配合作战。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战车因为不如骑兵灵活而逐渐被淘汰。    
如果按照每乘战车七十五人来计算的话,此次秦国大将樗里疾就是带了7500人出访西周了。西周不过一个撮而小国,全国的军队加起来估计也不到7500人,樗里疾一下子带了这么多军队来西周,要说只是来一次武装大游行恐怕是说不过去。    
西周君一听说樗里疾来了,还带了一百乘战车,赶忙屁颠屁颠的前去迎接,先是警车开道,再是军队、衙役总动员一路上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保卫樗里疾大人的安全,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近前。然后就把樗里疾大人接到城里,像大爷似的伺候着。樗里疾小住了几日便走了,西周君才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没出什么麻烦。谁知楚王却不痛快了,派人来质问西周君,“您这么隆重的接待樗里疾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投靠秦国?怎么,觉得我们楚国不行了是不是?”西周君吓得屁滚尿流,心想,“我的爷,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哇!樗里疾来了我敢不好好招呼吗?怎么这就得罪您了?敢情小国怎么做都不对啊!”  心里虽这么想,但嘴上可不敢这么说,西周君连忙派出以能说会道的大臣游腾出使楚国。游腾对楚王说:“以前晋国的智伯想消灭一个叫厹由的小国但苦于道路难行就送给厹由一口大钟,厹由国君连忙修路架桥迎接大钟。路修好了,智伯的大军就灭了厹由。厹由为什么会灭亡,因为它没有防备啊!当年齐桓公扬言讨伐楚国,其实是想偷袭蔡国。秦国是虎狼之国,早就有吞并我国的企图,这次派樗里疾率领一百乘兵车出访我国,我国国君极为担忧,深怕自己也会重蹈厹由、蔡国的覆辙,所以才派装备长矛的士兵在前方戒备,手拿强弓劲弩的士兵在后严阵以待,名义上是保卫樗里疾的安全,实际上是把樗里疾包围起来!我国国君是担心一旦我国亡国了会让您老人家担忧啊!”    
楚王一听,嗯,有道理,就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  
  雍城之战    
苏曰:既然说的是战国,那大家就不能搞和谐社会这一套,没事干就要打打仗,要么怎么能叫战国呢?楚国没事干就要干涉韩国内政,非要把逃亡的韩国太子几瑟送回韩国不可!韩国当然不答应,楚国就派兵来攻打韩国的雍城。  打仗不仅仅是当兵的拿刀互砍这么简单,打仗是要花钱的。当兵的要吃饭,那就得供应军队粮食;也不能让士兵空手去打仗呀,所以还要给他们装备刀枪;既然是军队,那就得统一着装,否则岂不是成了一群土匪?还要给士兵装备盔甲,这倒不是当官的心疼士兵而是如果士兵的死亡率太高就打不赢了。    
大家算算,粮食、刀枪、军装以及盔甲那样不得花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一旦这些物资供应不上,国家就完蛋了。其实很多国家的灭亡不是在战场上打不赢而是整个国家被战争的巨大消耗而拖垮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战中的德国。所以孙子才会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韩国在这场雍城战役中也被拖得筋疲力尽,不得已向西周征调盔甲和粮食。西周君一听韩国要来摊派盔甲和粮食,当即吓得面如土色!给吧,这不是明摆着和楚国作对吗?楚国岂能轻饶?再说了,也心疼哪!不给吧,韩国又岂是好打发的?西周君愁的是连泡妞的心思都没了,连忙找来苏代商量该怎么办。苏代就是苏秦的弟弟,看他大哥靠着一张嘴就发家致富了,也学着他哥游说诸侯。    
苏代听西周君哆哆嗦嗦的说完,把脑袋一晃,“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大王且宽心,小人不但不让韩国来摊派还能让韩国把高都这块地方割让给大王!”    
西周君一听,乐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你要是能办成这事,以后西周的事情我都听你的!”    
苏代便紧急出访韩国宰相公仲朋,对公仲朋说:“您没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国大臣昭应给楚王出主意说:‘韩国的军队士气低落,粮仓也空了,没办法再坚守雍城了。我们就等着他们把粮食消耗完,不出一个月必定能攻下雍城!’如今楚国大军围困雍城已经五个月了但还是不能攻克,楚国也快撑不下去了。楚王一开始还不相信昭应的主意,现在您向西周征调盔甲和粮食这不正好证明昭应说的是对的吗?昭应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劝楚王继续攻打雍城的,那雍城可就保不住了!”    
公仲朋想了想说:“嗯!有道理!但是我派出征调盔甲和粮食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近前一步,“您为什么不把高都这块地方割让给西周呢?”    
公仲朋一听这话顿时大怒,“老子不向你们征调盔甲和粮食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让我把高都割让给你?我看你小子是活得不耐烦了!”    
苏代是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说:“把高都割让给西周,那么西周一定会听命于韩国。秦国一定会大怒而与西周断交,这样一来,您用一个小小的高都却换到了整个西周,有什么舍不得的嘛!”    
公仲朋略一沉思,“是这样的哦!”随即下令取消对西周的摊派,并把高都割让给西周。楚国也终于没有攻下雍城,不得不退兵回国。  
  mark  
  好贴必须顶,爪机党回复不容易,但是如此好贴,必须顶啊  
  @半蝶人
16:11:30    好贴必须顶,爪机党回复不容易,但是如此好贴,必须顶啊      -----------------------------  感谢支持
  帮你顶
  秦国策    
白忙活的楚国人    
楚国攻打魏国,史书没说楚国为什么要攻打魏国,我估计什么都不为,就为了对得起“战国”这个名号!    
此时战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跃居第一;楚国因为地盘大而排行老二;齐国地盘小一些,排行老三;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国力有所提升,排在第四位;魏国老五;韩国老六;燕国最弱。    
作为魏国的邻居,秦国自然对这场战争不能等闲视之,秦王赶紧把大臣都纠集到一块儿商量商量秦国怎么才能从中捞到好处。    
张仪说:“楚强而魏弱,所以咱们应该援助魏国以增强魏国的军力。假如魏国战胜了楚国,那么魏国也必将被这场战争拖得精疲力竭,势必没有能力再保卫其河西之地(指当时魏国在黄河以西,现在的陕西华阴市至延安市的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与秦国接壤而与魏国本土隔着黄河),必定会把这块土地割让给我们;如果魏国被楚国打败那我们就趁机攻灭魏国!”    
秦王采用的张仪的计策,征发了一万名士兵并兵车一百乘增援魏军。魏军得到增援后果然打败了楚军,但魏国的实力也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没有能力再守卫河西之地,不得已把河西之地割让给了秦国。  
  @胖胖不是我
17:44:47    帮你顶  -----------------------------  嘿嘿
  自己顶一下
  @苏肄海
16:34:00   东周策         西周末期国力衰弱,无力抵御来自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迫放弃关中地区东迁洛阳。东迁洛阳后的周王室控制的土地其实只剩下了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但就这一小块土地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称为“东周”和“西周”。大家要注意,这个东周、西周与我们常说的的东周、西周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东周、西周是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东周和西周皆指周王室东迁洛阳后分裂的两个小国。    我们现在就来...........  -----------------------------  .
  @万法心生因缘而至
22:21:27    @苏肄海
16:34:00     东周策             西周末期国力衰弱,无力抵御来自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迫放弃关中地区东迁洛阳。东迁洛阳后的周王室控制的土地其实只剩下了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但就这一小块土地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称为“东周”和“西周”。大家要注意,这个东周、西周与我们常说的的东周、西周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东周、西周是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在本书...........  -----------------------------  我们现在就来?
  不顶罪过
    周末探视    春节将至  提早祝大家新年如意      
  临睡之前顶一下
  第一次有楼主回我啦…激动不已…集文学性与趣味性的强贴必须顶…  
  @半蝶人
10:08:21    第一次有楼主回我啦…激动不已…集文学性与趣味性的强贴必须顶…      -----------------------------  那就再回复一下?
  再帮你顶一下,
  被人诬陷了    
秦国大臣张仪非常厌恶他的同僚陈轸,为什么呢?“同行是冤家”嘛!这俩人都是靠嘴皮子谋取富贵的,自然是互相厌恶了!要是他们互相欣赏那才是怪事!    
张仪对秦王说:“陈轸是大王的臣子背地里却把秦国的机密透露给楚国。臣耻与和这种吃里扒外的家伙同朝为臣,希望大王把陈轸这个混蛋赶走!要是他企图投奔楚国的话那就干掉他!”  
秦王听了张仪的话,半信半疑,对于陈轸是否真的就一心一意的忠于他秦王,他也拿不准,毕竟陈轸是从楚国来的,说不定真的就是楚王派来的卧底呢!     
秦王决定把陈轸叫来,当面问清楚,“寡人尊重爱卿的选择,你尽管对寡人说你想去哪里,寡人好给你安排车马。”    
陈轸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张仪这个混蛋在秦王面前打他的小报告了,作为一个成天玩弄阴谋诡计的恶人,陈轸平静的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轻声说道:“臣想去楚国。”    
秦王一声叹息,“张仪早就猜到你要去楚国,寡人也知道你想去楚国。况且你不去楚国又能去哪里呢?”    
陈轸心里这个乐啊,秦王,您中招了!“我不去楚国又怎么能证明大王和张仪的神机妙算呢?也正好向世人表明臣到底是不是亲楚而背秦的!”    
陈轸顿了顿,接着说:“楚国有个人娶了两个老婆。他的邻居去勾引大老婆,大老婆把邻居痛骂了一番;邻居又去勾引小老婆,小老婆就和邻居勾搭成奸了。没多久那个楚人死了,邻居的朋友就问邻居‘你想娶大老婆呢还是想娶小老婆?’邻居说:‘当然是娶大老婆了!’朋友觉得很奇怪,‘大老婆骂你,小老婆和你享尽鱼水之欢,怎么想娶大老婆呢?’邻居说:‘人家的老婆我当然希望个个风骚了,恨不得每个都能勾搭上;我自己的老婆我当然希望是贞节烈女!我还指望我老婆痛骂那些来勾引她的混蛋呢!’当今楚王是一代明君,昭阳又是著名的贤相,臣作为秦国的臣子却出卖秦国的机密给楚国,楚王又怎么会收留臣呢?就是昭阳也不会同意的!所以说,臣是不会亲楚而背秦的!”    
秦王说:“说得好啊!陈轸,你真是个大大的忠臣!”  
  @苏肄海
16:34:00   东周策         西周末期国力衰弱,无力抵御来自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迫放弃关中地区东迁洛阳。东迁洛阳后的周王室控制的土地其实只剩下了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但就这一小块土地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称为“东周”和“西周”。大家要注意,这个东周、西周与我们常说的的东周、西周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东周、西周是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东周和西周皆指周王室东迁洛阳后分裂的两个小国。    我们现在就来...........  -----------------------------  老牌的贵族齐国,其实早已换人了,虽然也叫齐国,但那是姓田的齐国,老牌的贵族齐国是姓姜的。
  老牌的贵族齐国,其实早已换人了,虽然也叫齐国,但那是姓田的齐国,老牌的贵族齐国是姓姜的。  -----------------------------  姓田的齐王也是老牌的贵族,祖先是陈国国君。
  又被人诬陷了  
张仪诬陷陈轸没有成功,还被陈轸来了个防守反击,不但更获秦王信任而且还成功当选本年度“秦国十大杰出青年”!张仪被气得几乎昏死过去,不但吃不下饭而且还得了便秘。每当张仪蹲在马桶上痛不欲生的时候他就想起了陈轸,他是不会放过陈轸的!他还要继续诬陷陈轸,他就是这么执着!他就是这么认真!    
张仪恶人先告状,在秦王面前狠狠的参了陈轸一本,“陈轸这个家伙奔走于秦、楚两国之间,不但没有增进两国的友谊,反而现在弄得是楚国厌恶秦国却喜欢陈轸,这都是陈轸不为秦国着想总是给自己打小算盘的缘故!况且臣听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去投靠楚国,大王一定要明察呀!”    
秦王倒还英明,没有立马就把陈轸给拉出去毙了。秦王找来陈轸对他说:“寡人听说你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发展?”    
陈轸一听秦王这话就知道肯定是张仪在背后捣鬼了,不过陈轸早就料定张仪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该怎么对付秦王,陈轸早就准备好了!陈轸是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轻声道:“正是!”    
秦王一听感到很惊讶,据他对陈轸的了解,那是个背着牛头不认赃的无赖呀!怎么今天招的这么痛快?    
“张仪果然说对了!”秦王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陈轸看到秦王惊讶的表情就知道秦王已经上道儿了,虽则暗自庆幸表面上还是一脸的真诚和无辜,“不仅仅张仪知道,天下的人都知道。古人云‘孝己这个人孝敬父母所以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孝己做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于自己的国君所以天下的国君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本乡,那就证明是一位好仆妾;被休的媳妇如果能改嫁到本乡,那就证明她是一位好媳妇。’如果不忠君爱国,楚王又怎么会让臣做他的臣子呢?忠于国君却被放逐,臣不去楚国又能去哪里呢?”  
  @苏肄海
22:36:27    @万法心生因缘而至
22:21:27      @苏肄海
16:34:00       东周策                 西周末期国力衰弱,无力抵御来自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迫放弃关中地区东迁洛阳。东迁洛阳后的周王室控制的土地其实只剩下了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但就这一小块土地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称为“东周”和“西周”。大家要注意,这个东周、西周与我们...........  -----------------------------  .是指看书至此
不知你是何意?    看你写战国策也是苏张之流的心胸才行,,不要自狭其量才好
  .是指看书至此 留壹记号 不知你是何意?        看你写战国策也是苏张之流的心胸才行,,不要自狭其量才好 -----------------------------  你如何知晓我是苏张之流?我自觉不如他二人,至于自狭其量,这位仁兄是从何知晓的呢?
  内流满面啊…楼主太给力了…必须顶…  
  内牛满面啊…楼主太给力了…必须顶…  
  @半蝶人
13:23:09    内牛满面啊…楼主太给力了…必须顶…      -----------------------------  嘿嘿,我也内牛满面啊!
  坚决顶!
  @苏肄海
09:42:12    .是指看书至此 留壹记号 不知你是何意?            看你写战国策也是苏张之流的心胸才行,,不要自狭其量才好 -----------------------------    你如何知晓我是苏张之流?我自觉不如他二人,至于自狭其量,这位仁兄是从何知晓的呢?  -----------------------------  你写的是战国策苏张比在其内。。。。。一叶落而知秋至。。。。。你说呢?
  集智慧与趣味于一身...作者牛逼...继续啊
  看你写战国策也是苏张之流的心胸才行,,不要自狭其量才好 -----------------------------      你如何知晓我是苏张之流?我自觉不如他二人,至于自狭其量,这位仁兄是从何知晓的呢?    -----------------------------    你写的是战国策苏张比在其内。。。。。一叶落而知秋至。。。。。你说呢?    看来是我误会仁兄的美意了,见谅见谅!
  轻轻地,轻轻地,顶一下
  这么好的文章 今天都看了两遍
  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    
苏曰:战国中期,至秦惠文王执掌秦国的时候秦国的国力已高居六国之上,统一天下的趋势已露端倪。在秦国强大的压力下六国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因为六国基本呈南北排列,所以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其代表人物就是一度曾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秦国出于分化瓦解六国的目的,分别诱使六国与之结盟的策略则被称为“连横”,其代表人物就是张仪。  
在当时的形势下,六国中任何单独的一国都无力对抗秦国,“合纵”是他们保命的唯一选择。但是六国各怀鬼胎,同床异梦,最后被秦国各个击破,天下遂归于一统。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齐楚两国的联盟是怎么被秦国破坏的。      
齐楚两国联合攻打秦国,一举攻下了秦国的曲沃(今河南省陕县西南部)。秦惠文王对于齐楚两国的联盟极为忧虑,就找来有名的阴谋家张仪,对他说:“寡人想攻打齐国,但是齐国和楚国结盟,你给寡人出个主意看看怎么才能把他们给拆散了!”    
张仪心中暗想:“您算是找对人了,干这事我最拿手啦!挑拨离间那是俺的特长啊!”随即对秦惠文王说:“请大王为臣准备车马和金子,臣试试看!”  张仪来到了楚国,对楚怀王说:“我们大王最敬重的的就是大王您啦!就算是我小小的张仪也最愿意做大王您的臣子!我们大王最恨的就是齐王,我们大王想讨伐齐国,而大王却与齐国结盟,所以我们大王就没办法侍奉您而我也不能做您的臣子了。大王如果能和齐国绝交臣就请求秦惠文王割让商於之地(今陕西省商洛市)六百里给您!秦伐齐,齐必弱,齐国衰弱了就不得不听命于您!您不但在北方削弱了齐国而且在西方有恩于秦国,又得到了商於之地,真是一石三鸟的好主意啊!”    
楚怀王高兴坏了,满脸冒着油光,在朝堂上对群臣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商於之地,六百里!”    
群臣一看楚怀王这么开心,赶忙凑上去拍马屁,纷纷祝贺,唯独陈轸(注:陈轸最后还是被张仪给排挤到楚国去了)没去凑这个热闹。    
楚怀王一看陈轸竟然这么不配合,很不高兴,“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觉得这样很好啊!大家都来祝贺你怎么连一句话都不说?”    
陈轸说:“臣看商於之地我们得不到,祸患却马上要来临了,所以没有祝贺!”    
楚怀王吃了一惊,“为什么?”    
陈轸冷冷一笑:“秦国之所以这么看重大王那是因为大王与齐国结盟啊!现在商於之地我们还没有拿到而先与齐国绝交,如此则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楚国?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地我们再与齐国绝交秦国一定不会答应!要是我们先与齐国绝交再要求秦国割地则必定被张仪所欺骗!受了张仪的欺骗大王必然恼羞成怒,这样一来,我们在西方得罪了秦国而在北方又与齐国绝交,只怕两国会联合起来进攻我们呀!”    
楚怀王很是不屑,心想:“哼!你陈轸分明是嫉妒俺英明神武,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六百里土地,谁有过?只有俺!”想到这里,楚怀王冷冷的对陈轸说:“寡人的事情已经搞定了!你就闭嘴看寡人的好戏吧!”    
说罢就派出使者到齐国去绝交了,还没等第一个使者回来就又派了一个去齐国绝交!    
张仪一看大功告成就回到了秦国,秦惠文王一听齐楚绝交了就赶紧秘密派人到齐国去结盟。楚怀王随即也派人来秦国接收商於之地,张仪一听说楚国来人了就称病在家不上班了。楚怀王一听说张仪称病不朝了便说:“看来张仪还是不相信寡人真的和齐国绝交了呀!”就派了一个勇士到齐国去大骂齐王,把齐王骂的是狗血喷头。    
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算是彻底闹翻了这才出来接见楚国使者,一番问寒嘘暖后,张仪大度的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是六里地你们拿去吧!”    
使者一听,都快吓傻了,“我听说是六百里,不是六里啊!”    
张仪把眼睛一瞪,“我在秦国只不过是个芝麻官,怎么有权力割让六百里地呢?”    
使者霎时精神崩溃,踉踉跄跄的走出张府,被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街头的冷风一吹方才清醒过来,随即连夜赶回楚国向楚怀王禀报。楚怀王一听顿时目瞪口呆,恼羞成怒啊恼羞成怒,马上就想出兵攻打秦国。    
陈轸一看楚怀王又要犯浑,连忙说:“臣可以提个建议吗?”  
“可以!”    
陈轸上前一步,“攻打秦国不是明智之举!大王不如割让一座大城给秦国,然后和秦国结盟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我们虽然失地于秦但是却可以从齐国身上找补回来,我们也没什么损失!大王现在已经和齐国绝交了而又责备秦国欺骗您,这不正是促使齐秦两国结盟吗?一旦齐秦结盟,那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    
楚怀王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随即出动大军大举伐秦,结果被秦、齐、韩三国联军打得大败,楚军将士八万人被斩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被秦军攻占!楚怀王气疯了,下令全国总动员再次向秦国发动进攻,结果当然是更惨重的失败!韩魏两国也趁火打劫,攻占了楚国的邓地,楚怀王无奈被迫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从此楚国一蹶不振,百年之后被秦国彻底征服!    
所以说呢,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就是一个疯狂的傻瓜,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您不是觉得天上掉下来的是个大馅饼吗?等待您的到底是什么,还是参考参考陈轸的意见吧!顺便说一句,这个楚怀王就是那个把屈原逼得投江的昏君!  
  轻轻的顶一下
  弱弱问英明神武牛逼楼主,此楚怀王和那位率领刘邦和项羽的楚怀王熊心,有什么关系啊…  
  @半蝶人
23:14:55    弱弱问英明神武牛逼楼主,此楚怀王和那位率领刘邦和项羽的楚怀王熊心,有什么关系啊…      -----------------------------  这个楚怀王后来为秦王所骗,被扣在秦国郁郁而终,楚国人很怀念这个傻蛋。项羽本是楚人,为了增加号召力吧,就把楚王室的一个后代也立为楚怀王了。不过这个叫熊心的楚怀王后来在项羽的密令下被英布沉船溺死了。
  谢谢楼主啊  
  两虎相争      
楚国和齐国绝交后齐国大举伐楚,陈轸向楚怀王进谏道:“大王不如割一块地给齐国以取得齐国的谅解,同时与秦国交好,只有这有我们才能获得安全!”    
楚怀王上次没听陈轸的话被打了个鼻青脸肿,所以嘛,这次就学乖了,立即任命陈轸同志为出使秦国特命全权大使,专门负责与秦国媾和事宜。    
秦惠文王一看陈轸来了又是高兴又是惭愧,高兴的是此时秦惠文王正在发愁在此次齐楚之战中秦国应当采取什么策略,陈轸来了正好可以帮他出出主意;惭愧的是自己当初听信了张仪的谗言,把陈轸给逼走了。    
不过秦惠文王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也经常干对不起人的事情,所以处理起这样的事情来那是驾轻就熟,“陈轸啊,许久不见,可还无恙否?”    
陈轸一看秦惠文王的态度这么诚恳,那自己一定要配合一下啦,“承蒙大王挂念,臣尚安好!”    
“陈轸啊,是寡人对不起你。你本是秦人,又是寡人的老臣,是寡人不能识人,处理国家大事又欠周详,所以才会让爱卿离开寡人到了楚国。现在齐楚两国交战,有人说增援齐国对我们有利,也有人说增援齐国对我们不利,搞得寡人头都大了!你能不能在效忠楚怀王之余也给寡人出出主意呢?”    
陈轸压低声音,徐徐说道:“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在楚国为官的吴国人的事情吗?楚怀王十分宠爱这个吴国人,这个人生病了,楚怀王特意派人前去问候:‘是真的病了还是思念吴国了?’那人左右的侍臣说:‘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思念吴国,如果真的思念吴国,那就要唱吴国的歌曲了!’如今陈轸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就好像病中的吴人要唱吴国的歌曲一样啊!”    
秦惠文王听到此处不由得紧紧的握住陈轸的双手,梗咽着说道:“陈轸同志,啥都不说了,咱们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哪!”    
陈轸假装擦了擦其实并未流出的泪水,“往事不堪回首,但是,臣相信明天会更好!”    
秦惠文王随即命令秦国的宣传部长,以后秦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以及政府公报在提到陈轸同志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一个定语——“秦国人民的老朋友!”    
陈轸立马叩头谢恩,“大王,这比赏臣一套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的房子还让臣高兴啊!以后臣一定要为增进秦楚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臣要让秦楚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    
秦惠文王一看火候到了,便顺势说道:“爱卿,你看寡人怎么才能从齐楚之战中捞到好处呢?”    
陈轸心里暗骂“狗日的,到底是属狼的”,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可不能这么说,“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管与的故事吗?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肉而打斗,卞庄子就要去杀那两只老虎。管与连忙把他劝住:‘老虎性情粗暴,最喜欢吃人肉。现在这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肉而斗,必然是一死一伤。到时候你只要把那只伤虎杀死就可以了!’如今齐楚交战,齐国一定失败而楚国也一定元气大伤,到那时大王再去救援齐国既得到了救援齐国的好处也不必再担心与楚国苦战了!”        
苏曰:陈轸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坐山观虎斗”的出处。  
这个故事与我们前面讲的《白忙活的楚国人》一篇看似一样,都是怎么从别人的争斗中渔利的故事,其实却是大大的不同!不同在那里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与楚国相比,魏国的国力要差很多,如果把楚国比作一只虎的话,那么魏国也就是一只狼。如果秦国不及时增援魏国,那么魏国很可能就会被楚国轻易的打败,战争的胜负已定而楚国的实力又没有大的损耗,秦国也就没有渔利的机会了,所以张仪主张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增援魏国是正确的。    
齐国的实力与楚国相差不大,正是两虎相争,不管是谁得胜都会元气大伤,秦国才正好坐收渔利。所以说呀,书呆子最可怕,因为他只能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本质,历来误国的书呆子还少吗?    
  靠山倒了  
苏曰:我们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站队文化,不管你有没有本事,人品好不好,也不管你长得帅不帅,只要你站对了队,跟对了人,那你就能跟着领导来个鸡犬升天;要是站错了队伍或是跟错了人,那对不起,就算是你比孔老二还圣贤,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人品还好,比潘安长得还帅,统统没用,领导一句“我们要减员增效嘛!”就把您打发回家了!其实能回家种地还算是好的,历来的权力斗争搞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的?    
我们前面说过张仪非常厌恶他的同僚陈轸,不停的在秦惠文王面前打陈轸的小报告。虽然陈轸巧舌如簧接连化解了两次危机,但最后还是被张仪给赶走了!一样的道理,讨厌张仪的也大有人在。因为秦惠文王非常信任张仪,所以他们只好暂时按捺住自己心头怒火等待时机了。        
他们等啊等啊,终于把信任张仪的秦惠文王给等死了。秦惠文王一死,张仪的死对头们立马就开始行动了。有个叫李雠的家伙对张仪是恨之入骨,大概是因为张仪挡了人家升官发财的路了吧,所以李雠首先发难,对同样厌恶张仪的公孙衍说:“您不如从魏国召回甘茂;把公孙显从韩国请过来;再重新起用樗里疾。这三个人都是张仪的死对头,只要大人重新起用这三个人那么天下所有的人就都知道张仪在秦国的地位是岌岌可危了!”    
张仪就这样被赶出了他为之鞠躬尽瘁的秦国!  
  那这个陈轸是秦国派到楚国的无间道啊  
  楼主:张仪的下场怎样啊?  
  @半蝶人
16:28:37    那这个陈轸是秦国派到楚国的无间道啊      -----------------------------  倒也不是,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经常改换门庭,谁用自己就效忠于谁。
  @半蝶人
16:32:49    楼主:张仪的下场怎样啊?      -----------------------------  张仪在被赶出秦国后出任魏国宰相,病死于任上
  少数民族的酋长来了      
苏曰: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是汉族。无论是人口、文化、经济等等较之其他民族,汉族都占有绝对优势。汉族之所以称为汉族是来源于强大的汉王朝,而汉朝的名称又来源于其创建者刘邦在统一天下前所受封的“汉中王”。之所以被称为“汉中王”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汉中(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而汉中地名又来源于其境内的一条大江——汉江,所以如果追本朔源的话,汉族名称的来源就是这条江。    
在战国时期还没有汉族,生活在中原一带的人都自称华夏,秦楚两国因为地处偏远,文化落后也被中原诸侯视为野蛮人。但中国人在划分族群的时候更注重的是文化而不是血统,凡是接受了中国文化的人很容易就被中国人所接受。这也是汉族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很多少数民都融合在汉族中了。    
在秦国强大的压力下,中原诸侯渐渐就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为了救亡图存,中原诸侯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竟打起了少数民族的主意来。    
当时有一个叫做义渠的少数民族在如今的甘肃庆阳至宁夏固原一带建立了一个国家。当时的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过不少国家,最大一个就是中山国,我们以后还要专门提到,而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地名就来源一个叫做大荔的戎族部落。        
义渠国的酋长也面临着和六国一样的局面,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自己的地盘是越来越小,再这么下去可就真的是要国将不国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为了能够世世代代骑在义渠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义渠酋长不远万里来到中原穿梭外交,企图能够阻挡历史的滚滚潮流!    
这一天,义渠酋长来到了魏国。魏国大臣公孙衍(注:没错,就是那个把张仪赶走的公孙衍,他这时候正在担任魏国宰相,极力主张合纵抗秦,是张仪的死对头)一听说义渠酋长来了感到这是一个在秦国背后插上一刀的好机会,赶忙跑去拜见,“义渠离魏国相距千里,我恐怕没有机会再见到您了,所以想和您商量个事情。”    
义渠酋长说:“先生请讲!”    
公孙衍说:“中原诸侯如果与秦国和好,秦国就会腾出手来到义渠去烧杀掳掠;中原诸侯如果和秦国爆发战争,秦国就不得不甘辞厚币去侍奉您了!”    
义渠酋长感慨一声,“先生说得是啊!”    
没过多少时间,齐、楚、韩、赵、魏五国联军大举进攻秦国,秦国的形势立即变得严峻起来。陈轸立刻向秦王进谏:“义渠酋长是蛮夷诸国中最贤明的一个,大王应该赶紧送以重礼来稳住他!”    
秦王说:“对!”随即给义渠酋长送去锦缎千匹,美女百人(义渠酋长好福气哦)!    
面对如此重量的糖衣炮弹,一个生活在两千年之前的少数民族酋长是怎么应对的呢?那就是礼照收,兵照出!值得我们某些领导干部学习啊!    
义渠酋长把他的大小头目们召集到一块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把公孙衍的话照原样说了一遍,末了还强调一句,“这可是公孙衍给我出的主意!”    
义渠的大小头目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一致鼓掌通过头头的英明决策,出动大队人马袭击秦国,把秦国打得大败!  
人情世故读
战国策,估计没有什么意思.
  那个酋长真长当官的李逵啊…真的不厚道…不知秦国怎么灭掉他的  
  扁鹊的故事    
苏曰:扁鹊是和华佗齐名的中国古代名医,因为医病与治国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在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中扁鹊常常出现。虽然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但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往往并没有真的发生过。我们不能把这些寓言故事当做信史来读。    
这个故事中的扁鹊真名秦越人,因为医术高明所以当时的人们就以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来称呼他,时间长了他的真名反倒没多少人知道了。      
扁鹊到秦国去为秦武王治病,在诊断后扁鹊说:“大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    
秦武王听了很高兴,回到宫里和身边的人一说,谁知身边那帮人竟跳了起来,“不可!不可!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就算是治也未必能治得好!万一再伤到了大王的耳朵和眼睛这可怎么办啊?”    
秦武王一寻思,觉得有道理,心想,“还是身边的这帮太监为自己考虑的周全啊!”便把这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一听这话顿时大怒,把用来治病的砭石往地上一扔,“您应当和智者商议,和傻瓜商量只会把事情给搞砸了!我算是知道您是怎么治理国家的了,再这样下去秦国是要亡国的!”  
  幸亏打了预防针!    
秦武王对大将甘茂说:“寡人想攻占韩国的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靠近周王室首都洛阳),取周王室而代之,建立如此丰功伟业寡人就可以永垂不朽了!”    
甘茂心想,“嗯,那我也可以跟着永垂不朽了!”想到此处甘茂不由得血脉喷张,“臣愿为大王肝脑涂地!不过要讨伐韩国最好还是能拉上魏国!”    
秦武王就命令一个叫向寿的人和甘茂一同出使魏国。一到魏国甘茂就对向寿说:“你回去禀告大王就说魏王已经答应出兵了,但是希望大王不要讨伐韩国。只要把这话带到就给你记头功!”    
向寿回去跟秦武王一说,秦武王就纳闷了,“奇怪!魏王不是都答应出兵了嘛,甘茂怎么又不让寡人伐韩了?这小子打的是什么主意?”随即命令甘茂在息壤这个地方与他相会。    
其实甘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就是要让秦王觉得奇怪,因为只有这样秦王才会有兴趣听他的话。    
好容易等到甘茂了,秦武王就像一个猜不出谜语的小朋友,急切的迎上去,“魏王不是答应出兵了吗?眼看万事俱备了,怎么你又不想打了?”    
甘茂一看秦武王上道儿了,便不慌不忙的说:“宜阳是一个大县,上党(今山西省上党县)和南阳(今河南省修武县)这两处的赋税都积贮在宜阳,说是一个县其实相当于一个郡!如今大王要经过重重险阻不远千里去攻打宜阳,臣担心这场仗不好打呀!”    
甘茂偷眼看了看秦武王,发现秦武王听的正入神,便接着说:“臣听说张仪向西消灭了巴国(今重庆市)和蜀国(今四川省),向北占领了魏国的西河之地,向南又攻占了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但是天下人不觉得张仪有多大本事而认为是先王(秦惠文王)英明神武的缘故。当年魏文侯命令大将乐羊攻打中山国,过了三年才得以成功,乐羊回归后向魏王自夸表功,魏文侯拿出一筐弹劾乐羊的奏折给他看,乐羊再三叩头说:‘这不是臣的功劳,而是大王的功劳啊!’”    
甘茂一看秦武王不住的点头,便装出一付可怜相:“如今臣只不过是一个外国人(注:甘茂是楚国人),连秦国的户口都没有,此时领军去攻打韩国,樗里疾和公孙衍这两个亲韩派一定从中捣鬼,大王耳朵根子又软,到时候您一变卦这不是让魏国白忙活了吗?而且臣还得罪了韩国宰相公仲朋!从前费地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就告诉了曾参的母亲说是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生的儿子我知道,曾参是不会杀人的!’说罢接着织布,就好像没有这回事儿一样。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接着织布不理他。紧接着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下织机翻墙逃跑了。即使是曾参这样的贤人,就算是曾参的母亲这么信任她的儿子也不过三个人就让曾参的母亲失去了对儿子的信任。如今臣不如曾参贤明,大王对我的信任又比不上曾母对曾参的信任,而企图离间我们君臣的又不止三个人而已,臣担心大王也会扔下织机啊!”    
秦武王这才明白甘茂的意思,“放心吧甘茂同志,寡人是不会听信谗言的,你要是不信咱们就发誓!”于是秦武王就在息壤发誓要信任甘茂,而甘茂也发誓说要一颗红心献给秦王!    
发过誓后甘茂就领军出发了,打了五个月还是没能攻下宜阳。果然不出甘茂所料,甘茂刚一走樗里疾和公孙衍这两个家伙就成天在秦武王面前打甘茂的小报告。日子久了秦武王也终于动摇了,下令甘茂撤军。甘茂回国后对秦武王说:“息壤就在那里啊!”    
秦武王想起自己的誓言,又坚定了信心:“是在那里!”说罢动员了秦国所有的兵力交给甘茂让他继续攻打宜阳,终于攻克了这座坚城!  
  顶一下  
  考完第一件事,就是过来顶楼主…楼主,快过年啦,祝楼主龙年更有生花妙笔  
  我也顶
  韩楚要结盟?    
就在秦军猛攻宜阳而攻不下来的时候传来韩楚两国结盟,楚国大军赶来增援韩国的消息。这可把秦武王给吓坏了,一个韩国就已经让秦军吃尽了苦头,要是再加上楚军,那岂是秦军能消受得了的?    
秦武王飞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甘茂,甘茂回信说:“楚国虽然和韩国结盟,但是一定不肯为韩国而战!韩国也担心楚国会趁韩军主力齐聚宜阳之机而偷袭韩国,韩国和楚国就会互不信任而相互提防!楚国只不过是拿空话来欺骗韩国而绝不会为了韩国而得罪秦国的!所以大王不必忧虑!”  
  @半蝶人
18:16:14    考完第一件事,就是过来顶楼主…楼主,快过年啦,祝楼主龙年更有生花妙笔      -----------------------------  呵呵,谢谢,也祝你考试过关
  自己顶一下
  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蠢?    
苏曰:咱们在《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一文中已经讲过楚怀王因为轻信张仪而丧师失地的故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算是个智力中等的人也会吸取经验教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就是非要在同一个地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栽跟头!你是好话说尽,他却是充耳不闻甚至勃然大怒,你却奈何?        
秦国派出大将甘茂倾尽全国之力猛攻韩国重镇宜阳,宜阳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城内十万守军拼死抵抗,秦军猛攻五个月仍是不克。    
顿重兵于坚城之下历来是兵家大忌,一旦城外的援军与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攻城的一方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而现在秦军就面临着这样的险境,韩国宰相公仲朋亲帅二十万大军赶来增援,而楚怀王怀着对秦国刻骨的仇恨也派出大军救援韩国。一旦韩楚两军会师,秦军的处境就危险了!    
此时对于秦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稳住楚国,秦军对付韩军就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再加上楚军那秦军恐怕不但拿不下宜阳,说不定连老本都要给赔进去。    
正在秦武王寝食难安之际,大臣冯章给秦武王出了个主意,“我们现在还没有攻下宜阳,韩楚两国必然趁我军疲惫之机发动反攻,那么我国就危险了!不如我们假装答应把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是秦国从楚国夺取的土地)还给楚国,楚王一高兴就不会去救援韩国了,如此则宜阳必克!”    
秦武王一听,“嗯,不错不错!”就派冯章出使楚国,专门负责假装割让汉中事宜。楚怀王一听说秦国要把汉中还给他开心的不得了,全把上次被张仪欺骗的教训忘了个一干二净,随即命令楚军停止前进。    
秦军一看楚军按兵不动了,立即倾尽全力猛攻宜阳,势单力孤的韩军终于被秦军打败,丢掉了重镇宜阳!    
这边是韩国丢掉了重镇宜阳,那边是楚怀王喜滋滋的派人去接收汉中。冯章比张仪更绝,直接对秦武王说:“大王把臣赶走得了!”    
秦武王就给冯章安了个罪名——叛国,把他给驱逐出境了。把冯章赶走后就对楚国来人说:“答应割让汉中那是冯章擅自决定的,寡人可没答应,你找冯章要汉中去吧!”        
苏曰:楚怀王就这样又被秦国骗了一回,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蠢,大家可以从楚怀王身上找找答案!如果您以为楚怀王这次接受了经验教训,下次就不再吃亏上当了那您就错了,楚怀王还要继续被秦国玩弄!我已经不愿意再用欺骗这个词来形容楚怀王的愚蠢了,他简直就是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吃亏上当而绝不反省,最后被秦国玩的连命都没了!好端端的一个楚国也被他搞的是乱七八糟,可以说楚国最后被秦国消灭就是楚怀王给埋下的祸根!    
读史至此,我甚至有点可怜这个楚怀王。如果他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以他的智力水平肯定是大家嘲弄欺辱的对象,我还会想办法尽力来保护他。但是如果再想想就是他把屈原逼得投江自杀了,心里又生出怨气来,活该!呸!  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应当做统治者的,不但对于他的国家对于他统治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悲剧,其实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悲剧!  
  楼主:千万不能怪楚怀王,要不是这个撒逼…秦国的六十万军队灭不了它滴…他可是历史滴功臣…哈哈  
  @半蝶人
21:52:07    楼主:千万不能怪楚怀王,要不是这个撒逼…秦国的六十万军队灭不了它滴…他可是历史滴功臣…哈哈      -----------------------------  统一未必是好事,想想台湾
  睡前顶一下!
  自己顶一下
  不攻宜阳啦?    
甘茂顿兵于宜阳城下,连续五个月都攻不下来而秦军将士伤亡惨重,就连甘茂都丧失了信心,想撤军回国。他手底下的一个谋士对他说:“樗里疾和公孙衍这两个家伙一直反对攻打宜阳,现在他们在国内不停的说您的坏话,说您此次出征一定失败;而韩国的宰相公仲朋又对您恨之入骨。如今您无功而返那以后您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您无论如何都要攻下宜阳!只要攻下了宜阳您就为秦国立下了大功!也只有攻下宜阳才能堵住樗里疾和公孙衍的嘴,让秦国人知道您是正确的而他们两个是错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甘茂劳师远征攻打宜阳,一连猛攻了五个月都不能攻克。秦军士气低落,甘茂再次击鼓命令发动总攻但是秦军将士竟然无动于衷。甘茂一连三次击鼓,秦军将士还是一动不动。秦国军队一向是以军法严明而著称的,一连三次集体违抗军令这样的事情是极其罕见的,可见秦军士气之低落!如果再这样下去别说攻打宜阳了,兵变都是有可能的!    
有个秦军军官就对甘茂说:“大人也不看看我们才多少人马就让我们强行攻城?这才搞成今天这种局面的!”    
甘茂说:“我不过是个外国人(注:甘茂是楚国人),之所以能够在秦国出将入相靠的就是以攻下宜阳来引诱大王的!现在宜阳攻不下来,樗里疾和公孙衍这两个家伙日夜不停的在国内说我的坏话;而韩国宰相公仲朋又亲帅大军来与我做对,看来我甘茂是死到临头了!明天再次发动总攻,如果再攻不下来我甘茂就死在宜阳城下!”    
说罢,甘茂向全体秦军将士宣布:凡是立下军功的在国家规定的赏赐之外我甘茂再另行重金奖赏!    
第二天再次发动对宜阳城的总攻,秦军将士士气大振,就好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举攻克宜阳!  
  自己顶一下  
      翻页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一个聪明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