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管理系统如何系统学习,一直对中医门诊管理系统有浓厚的兴...

中医如何系统学习,一直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自己是个外行,怕走弯路,怕学烂了,求指点!_百度知道
中医如何系统学习,一直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自己是个外行,怕走弯路,怕学烂了,求指点!
我查询过好多资料,也听过好多建议,但是想从基础的一点一滴学起,不是为了牟利。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中医,因为我觉得中医真的博大精深!希望能有前辈给我指点或建议,衷心感谢!
建议你看的书籍为 黄帝内经,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书不多,三本足以
基础理论呢,如果直接入手这些书,难度会不会太大,会不会给自己的信心造成打击!
中医诊断学里面前半部分讲的基础理论这本书很好,你下载看下,中医学,基础理论都有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要学中医,首要《中医基础》学中医必看,这部书包括了很多内容,看了才明白诊断,中医各方面的理论,建议楼主看此书《中医基础》。必看。在新华书店有的卖的。
好的,我也是优先考虑基础累的书籍,我想把基础打的扎实一点,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谢谢您!
恩没得事,满意就选我吧!楼主。
&中医入门&看到任何知识都仔细想想阴阳,五行,生克。做到念念有阴阳即入门了。
谢谢,这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但是我又不懂五行阴阳,呵呵,该如何是好!
走弯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学生眼中的中医临床经典及其教与学——《伤寒论》学习心得集粹.pdf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26卷 第4期
Vo】.26No.4
2008年 4月
CHl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r.200 8
学生眼中的中医临床经典及其教与学
《伤寒论》学习心得集粹
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张横柳,彭万年,万晓刚,刘 敏,吴浩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州 广东 510405
摘 要:从评学、评教、评书三个角度对中医专业 《经典与临床》方向班同学学习心得进行 了归纳、整理,真实
反映了同学们学习经典的新感新悟新用,并对教师的地位、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临床经典;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o08 o4―0687―04
TeachingandStudyingofClinicandClassicofTCM intheStudent Thought
sludyInsightofShanghanlun
LISai―mei,ZHUZhang―zhi,CAIWen-jiu,ZHANGHeng―liu,PENGWan―nlan,WANXiao―gang,LIUMin,WUHao?xiang
ShanghanlunStaffRoomofGuan~ 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From threepointsofremarkson study、teachingand book,there'tidesHm up and concludewhathte
studentsofhteclassicandclinicaldirectionclassofTCMMajorhavelearned,trulyreflecttheirnewthought、realization
nadpractiseabouttheclassicof TCM.Furthermoreitdiscusstheteaeher~statusnadeffects.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classicnadclinical;teaching
治,使治湿与祛风、散寒、清热等法有机的结合,灵活配伍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执业药师3092562.6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2页¥1.002页¥1.002页免费2页¥1.002页¥3.00 2页¥1.002页¥3.00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内​科​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1921―1995)
   方药中,中医学家。从医50余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面,成就突出。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对中医气化学说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同时,对辨证论治规范化提出新设计。参加创办并长期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医高级人才。临床长于肝病、肾病以及若干疑难病症的治疗。
  方药中,原名方衡,1921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幼时先入私塾,后入小学。祖父是位中医,父亲曾随之学医并深知医理,谋生之余,就教授方药中诵读《》、《医学实在易》以及《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书。这些通俗读物便成为他的启蒙老师,使他自幼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0年,方药中高中毕业后,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日衰,遂考入重庆市邮局作邮务员。但是,他念念不忘的是志做中医。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名医荟萃山城,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使他得以聆听一代名医精湛的学理和高超的医术。在诸多名医中,他最钦佩的是被誉为“京都四大名医”之一的陈逊斋。陈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后裔。就在这一年,19岁的方药中正式从师于陈逊斋门下学习。为了生活,他还不能放弃邮局的工作,只能半工半读。  陈逊斋是一位严师。在中医理论方面造诣很深,不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而且要求熟读成诵。临床方面,他是著名的经方家,而且针药并用。诊病时,只口述方名,便要求学生开出药物;只提示穴位,便要求能准确取穴扎针。面对这种严格要求,方药中只好把要背诵的内容写在纸条上,利用饭前饭后、乘车行路的时间反复默诵。日积月累,终见成效。在陈逊斋处学习半年之后,他便能按老师要求,遵方开药,按穴用针,有时还能背诵一些《》、《》、《针灸大成》的原文作为处方、取穴的根据。陈逊斋对这位勤奋苦学、聪敏善思的学生深为赞赏,随为他改名为“方药中”,勉励他“一生沉潜于方药之中”,预祝他“方药必中”。这一段学习经历,使方药中受益终生。由于陈老师的严谨教学和严格要求,使他苦读了中医经典著作,苦练了坚实的基本功。他在讲课中经常引用古典医籍,总是背诵如流。同时,学习中节奏紧张的生活,使他养成了珍惜时间、快速高效的工作习惯。  1944年,方药中取得了“中医师”资格,在重庆开设“方药中诊所”。当时,重庆连年流行霍乱、天花等,离诊所不远的江边一带的贫民区更是传染流行的疫区。年轻的方药中,怀着一颗“医乃仁术”之心,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计报酬,不怕传染,参加救治。他运用中医有关伤寒、温病的理法方药大胆施治,居然活人不少。就是这样,在治疗烈性传染病中迈出了行医生活坚实的第一步,不但站稳了脚跟,还小有名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方药中参加了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年,国家规定选拔部分优秀青年中医到北京系统学习西医。方药中进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了5年西医,于1957年毕业。从1955年开始方药中以3年时间,完成了他第一本专著――《浅说》。书中他吸取了西医的一些归类、论述方法,来收集、整理、阐释中医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出版之后,倍受读者欢迎。  系统学习西医之后,他真正了解到西医的长处和不足,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医的优势和不足。中西医需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他主张中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中医固有理论体系,以中医为主体,同时吸收和运用现代医学以及现代科学的多种知识和手段,来为发掘、整理、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服务。在研究方法上,他主张现代研究方法和传统研究方法并存并重。所谓中医传统科研方法,即以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为指导,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总结气候、物候、病候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从中总结人体养生防病和疾病诊断治疗的规律性认识。方药中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着重运用了这一传统科研方法,并注意吸取西医知识和手段。在临床诊断方面,他从来都是在中医辨病辨证的同时,作出西医诊断;在观察疗效时,他在运用中医指标(包括形、神、色、脉、舌、症)的同时,注意选取西医若干理化指标,作为判断中医疗效的指标之一。在治疗方面,则主要根据中医辨证,采用中医疗法,不主张中西药盲目同用。几十年来,他对肝病、肾病、重症肌无力、恶性肿瘤等多种疑难病症诊断治疗经验,都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方法并注意吸取西医知识总结出来的。
乐育英才 精研中医理论  30多年来,方药中在培养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材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中医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50年代,毛泽东主席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的指示发表后,很快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中医出身、又系统学过西医的方药中,当然是理想的教师。1958年开始,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这一工作。除了在两年制的本院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班主讲内经、内科、方剂以及《》、《》的部分专题之外,共承担了北京10个单位的西学中班教学。白天、晚上甚至星期日都排满了课。虽然很辛苦,但是他感到欣慰,他从未停止过教书育人。多年来,他参加创建并长期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工作。作为中医首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先后直接承担了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经他培养的中医或中西医高级人材,许多早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著名专家。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方药中着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中医能治病,治好病,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中医学有无理论?有无理论体系?这却是一个见仁见智、议论纷纷的问题。从50年代起,方药中曾多次著文论述中医具有其理论与治疗体系,力主中医工作和中医学的发展应遵循中医固有理论体系。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一直缺乏明确的表述。为此,他发表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一文,首次全面、系统、明确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他认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恒动观;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气化论;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认识是藏象论;中医学对病因和发病的认识是正邪论;中医学对病机的认识是求属论;中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持色是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理论体系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即中医理论产生于古人对气候、物候、病候的实际观测和经验总结。这8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  中医气化学说源于《内经》,主要见述于《》“七篇大论”,历来被视为中医学中的“天书”。由于其文字艰深,义理深奥,且广泛涉及天文、气象、地理、历算、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以致长期以来学者多畏而却步,少有问津者。在研究方法上,又往往局限在运气推算的干支格局与实际气候的验证符合情况来评是非、论存废。从50年代起,方药中结合《内经》教学开始研究气化学说,并发表多篇论文。1984年,写成《运气七篇讲解》一书。在这部80多万字的著作中,他首次提出了长期搁置的中医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渊源所在。书中总结了中医气化学说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气化学说所揭示的自然气候存在着的自稳调节规律和“人与天地相应”思想乃是气化学说的核心和精华;认为气化学说阐述了中医学的自然观和生命观,总结了自然气候的运动变化规律,提出了人与自然服从同一规律,即“人与天地相应”。在此基础上,气化学说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生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用药等一系列基本理论,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模式,从而居于中医药学理论基础的地位,并形成了中医理论的特色。在研究思路方面,他突破了以运气格局评价运气学说价值的研究思路。在研究方法方面,突破了中医文献研究的一般注释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和体例,对原文无删节、无避疑,逐句讲解、逐段述评、逐篇小结,总体论述。对疑难、有争议的问题,在分析比较历代名注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阐发了气化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该书是唐代王冰补注“运气七篇”以来的第一个全文讲解本。该项研究受到国内20多位著名中医专家的高度赞誉,1989年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善起沉疴深究辨证论治  自从医之日起,方药中即遵师嘱,沉潜于方药之中,一直从事中医内科的诊治和研究工作。  40年代,在嘉陵江畔,他以救治霍乱、天花起步。50年代,初入中医研究院大门,即以治疗大叶性肺炎、肝硬化腹水取得成功。60年代,在西北高原救治浮肿干瘦病,在山东治疗血丝虫病。70年代,为了研究治疗布氏杆菌病,他到过山西、甘肃和新疆。80年代,他承担起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总结他多年来对“慢性肾衰”这一疑难危重症的诊治经验。   方药中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创制了不少有效方药。但是,他从不夸大药物的功效。他认为,治疗所以奏效,关键还在于充分重视并善于因势利导来保护、扶持和恢复人体固有的自稳调节能力,骋哉场U庖舱侵幸街瘟蒲У奶厣陀攀啤N顺浞址⒒又幸秸庖挥攀疲岣咧幸搅菩В辛肆较钛芯浚阂幌钍翘岢隽酥幸奖嬷ぢ壑喂娣痘男履J健1嬷ぢ壑问侵幸秸镏渭膊〉闹饕椒ê吞厣5牵院湃胱U庵智榭觯现赜跋炝酥幸娇蒲械纳杓啤⒅幸饺瞬诺闹柿亢椭幸搅菩У奶岣撸惹行枰员嬷ぢ壑谓泄娣痘N耍谌诨崆叭司榈幕∩希岷细鋈司椋罚澳甏凇侗嬷ぢ壑窝芯科呓病芬皇橹校岢霾⒙壑ち恕氨嬷ぢ壑纹卟健保院笥衷凇吨幸皆又尽飞戏⒈砺畚模蚧氨嬷ぢ壑挝宀健钡男履J健U馕宀绞牵孩俣ㄎ唬窗丛喔缍ú∥唬虎诙ㄐ裕创右跹簟⒈砝铩⑿槭怠⑵⒎纭⒒稹⑹⒃铩⒑⒍镜龋保锤龇矫娑ú⌒裕虎郾叵任迨ぃ凑页龊卧喔⒑涡灾实牟±砩肀浠又鞯嫉匚唬鸨瓯鞠群螅虎苤尾∏蟊荆丛诒嬷さ幕∩希范ㄏ嘤Φ姆ā⒎健⒁虎葜挝床。锤菸逶嘁惶濉⒖汉Τ兄评砺郾嫖黾膊∽椋⑼ü鹘谖床≡喔葱瘟埔巡≡喔U庖簧杓疲保坝嗄甑牧俅惭橹ぃっ髡庖荒J讲坏芙铣浞值靥逑种幸奖嬷ぢ壑蔚幕揪瘢揖哂屑蚨回眩子媚淹奶氐恪T谥幸街ず蚬娣堆芯恐校岢龅摹岸ㄎ弧薄岸ㄐ浴钡饶谌荩盐愦笾幸剿邮埽斯惴河跋臁A硪幌钛芯浚刺剿魑饕奖娌∮胫幸奖娌”嬷そ岷系闹幸街ぶ涡履J健V幸街瘟莆饕秸锒系囊恍┮赡巡≈酚幸欢菩А5嵌哉庑┎≈⑷绾巫芙嶂幸降闹ぶ喂媛桑⑿纬煞现幸阶陨硖氐恪⒂直阌谥傅剂俅驳闹ぶ文J剑馐鞘贝囊螅彩侵幸椒⒄怪胁蝗莼乇堋⒇酱教纸饩龅奈侍狻6嗄昀矗揭┲型ü月陨鏊ァ⒏窝住⒏斡不顾任饕讲≈⒌恼镏窝芯浚岢隽恕罢镏翁逑怠闭庖恍碌闹ぶ文J健T凇疤逑怠敝校低匙芙嶂幸蕉愿貌≈さ牟∫虿』⒈嬷ぃòú∥弧⒉⌒浴⒆酆戏治鲆约俺<嫘ぁ⒑喜⒅ぁ⑽V刂さ龋┑墓媛尚匀鲜叮⑻岢鱿嘤ο盗兄瘟品揭W魑摇捌摺の濉惫ス乜翁猓岢龅摹胺揭┲卸月陨鏊サ恼镏翁逑怠保耗谕猓保埃防淖≡翰±橹ぃ坏菩Ь庸诹煜龋胰肪哂邢冉院涂尚行裕黄屏硕嗄昀幢嬷し中偷耐ǔDJ健T谔剿魑饕奖娌∮胫幸奖嬷は嘟岷系男轮ぶ文J椒矫妫哂写葱绿氐恪D壳埃庖谎芯恳淹ü壹ê凸已槭眨⒒竦弥幸窖芯吭嚎蒲谐晒薄
耕耘不止 耿耿忠心为中医  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这一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方药中辛勤工作、奋力奉献已50年。  在工作面前,他从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得失。他曾多次带队到灾区、疫区救治病人,跋山涉水,工作十分辛劳,生活更是艰苦。他常常说:“医乃仁术,要有仁心”。因此,每次下去,他从来都是招之即来,从无怨言。  几十年来,在不利于中医事业的言行面前,他从不容忍,总是挺身而出,据理以争。早在40年代,初出茅庐的方药中就在杂志上撰文,辩论中医学中的阴阳问题。50年代,当有人否定中医理论时,他立即发表了《反对抛开中医理论体系进行中医工作》,予以批驳。在“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的年月,有人攻击、否定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界亦流行存阴阳、废五行之说,他愤笔疾书,接连发表了《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问题》、《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论中医学中的整体观》等,坚持宣扬和阐发中医理论。近年来,当有人借“中医现代化”否定中医时,他立即著文予以回击。在学术问题上,他从不随波逐流。中医气化学说,曾长期被搁置和否定,但是他一直坚持研究,发掘其科学内涵。  几十年来,除了教书育人、看病、科研课题工作之外,先后出版了多种专著,在国内外发表140多篇学术论文,共约400万字。为了宣扬中医学术,他走遍中华大地并多次出国讲学,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尊重和赞誉。1990年获得“阿尔伯特?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表彰他对人类健康所作的有益工作。  在中医这片沃土上,方药中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奋力的奉献者,学术的开拓者。  (作者:许家松)
简历  1921年10月14日 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  1940―1944年 从著名中医陈逊斋学医。  1944―1950年 在重庆开设“方药中诊所”,开业行医。  1951―1952年 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  1952―1957年 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7―1958年 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消化系主治医师。  1958―1961年 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研究班从事教学及临床工作。  1961―1976年 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工作。  1976―1995 先后任全国中医研究生班副主任、副教授,西苑医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5年3月3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方药中.浅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 方药中.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3 方药中.运气七篇讲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4 方药中.温病汇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5 方药中.“”讲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6 方药中.读“与张简斋先生论阴阳”一文后之商榷.新中华医药月刊,1946.  7 方药中.略论中医学术体系问题.中国医药月刊,1948.    8 方药中.从“团结中西医”与中医进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谈到中医学术系统问题.江西中医药月刊,1953,(1):17.  9 方药中.试论中医治疗体系中的几点认识.中医杂志,1955(5):1,(6):11.  10 方药中.中医对于结核病的一般认识及其处理方法.中医杂志,1956(7):347;(9):479.  11 方药中.中医对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及处理.中华儿科杂志,1956,7(3):229―232.  12 方药中.反对抛开中医理论进行中医研究工作.健康报,1957年2月26日.  13 方药中.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中医杂志,1959 (2):39.  14 李恒玖,方药中.谈中医对于伤寒的认识及其一般治疗方法.江西中医药,1960,(1):41.45.  15 方药中.谈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影 响.见:中医专题讲座.第一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6 方药中.谈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及其在临床运用中的步骤和方法.新医药学杂志,1977,(9):11.  17 方药中.谈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体会.陕西新医药,1978,(1):60.  18 方药中.介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杂志,1979,(8)、(9)、(10)连载.  19 方药中.试论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中医杂志,1980,21(11):9.  20 方药中.谈我对肝炎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中医专题讲座》第2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1 方药中.介绍中医痰饮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运用.湖北中医杂志,1984,(2):4;(3):7.  22 方药中.谈中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病因学认识.黑龙江中医药,1984,(1):7.  23 方药中.谈中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病机学认识.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4):6,(5):15.  24 方药中.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中医杂志,1984,(2):4.  25 方药中.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大自然探索,1984,(2):15;(3):51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6,(2):14;(3):14.  26 方药中.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湖南中医杂志,1985,(3):1.北京中医,1985,(5):6.  27 方药中.论《》中的辨病辨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中医杂志,1986,(5):53;(6):49.  28 方药中.论中医研究工作中的传统方法研究.中医杂志,1988,(9):62.  29 方药中.谈中医学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中国中医药报试刊号,1988,10.7.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为你的职业拓宽道路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门诊管理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