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是打在一定要腹部好...

低分子肝素钠腹部分区轮换皮下注射法探讨--《中国临床护理》2011年01期
低分子肝素钠腹部分区轮换皮下注射法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轮换的方法。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组采用轮换注射表和腹部分区示意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及硬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轮换注射表和腹部分区示意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皮下注射,可以明显降低皮下出血及硬结的发生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2【正文快照】: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由于具有抗凝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毛细血管相对较少,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因此临床上常选择腹部皮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卓娟,周锡芳,张东玲,姜明;[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年04期
马芙蓉,贺春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晓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朱佩兰;廖旭怡;王海双;林丽跃;王美兰;;[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09期
袁薇;杨明莹;叶红文;;[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莫连珍;;[J];华夏医学;2007年05期
唐丽华;;[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11期
潘行盈;;[J];护理与康复;2011年06期
宋朝晖;张志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年07期
李晓燕;邢惠娟;刘转丽;;[J];中外医疗;2010年29期
王雁萍;李冉;;[J];中外医疗;2011年07期
王秋池;屠艳梅;;[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小凯;[D];郑州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雅琴;霍东波;王玉玲;郁丽芬;齐丽彤;孟磊;蒋捷;;[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李成剑;许辉;高玉湘;王军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年06期
辛胜利;;[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陈珑;陈凤平;;[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郭小菁;;[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11期
王小萍;廖伟;高木英;邓伟;钟一鸣;赖小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胡淑芬;尤小玲;颜卉;;[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年13期
董伟;毛庆录;;[J];实用临床医学;2010年09期
郭建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0期
董林萍;王菲;李桂娥;;[J];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军;熊建萍;张凌;;[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陈雷;邱丽蝉;谢成坤;;[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健;李晓群;张高尚;吴泳钧;文自祥;曾淑妍;;[A];第三届全国肿瘤介入大会暨肿瘤介入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徐晓;朱红阳;倪红英;盛孝燕;;[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罗祖光;杨华岳;唐上坤;;[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杨毅;杨作平;王书明;;[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梁晓燕;邱玲;马啸吟;刘慧莹;;[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姬卫卫;;[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王东文;庞磊;;[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袁红梅;刘欢;徐志高;郭毅;杨桂芳;;[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安铎;[N];定西日报;2009年
徐磊;[N];重庆商报;2000年
驻辽宁记者
毛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N];人民日报;2002年
本报实习生
朱薇;[N];市场报;2000年
陈保江;[N];云南科技报;2009年
邢玉才;[N];延边日报;2009年
陈保江;[N];云南日报;2009年
詹国强;[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郑小兰;[N];证券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毅;[D];武汉大学;2004年
莫建文;[D];昆明医学院;2008年
张继春;[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周虎;[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钱银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王庆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高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裴汉军;[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秦宇航;[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胜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麻春鸿;[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吾甫尔;[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李长锋;[D];吉林大学;2005年
施朝龄;[D];吉林大学;2006年
王福成;[D];吉林大学;2006年
刘奎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朴善英;[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庞宇洁;[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饶敏;[D];吉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2009年第6卷第14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当前位置:&&&&&&&&&&&&&&&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 注射 皮下 出血 原因 护理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
专题推荐: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 注射 皮下 出血 原因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响治疗效果。现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住院患者33例,每例患者24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1次。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37~87岁,平均74.54岁。急性冠脉综合征4例,心绞痛3例,脑梗死3例,13例,急性心梗5例,肾病综合征4例,红细胞增高症1例。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正常,腹壁皮肤无瘢痕,颜色正常,同时予以活血化瘀和其他抗凝药物,总共注射274次。
  1.2 方法 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 000 IU)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前,不用排气,将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部位选择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交替。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min。
  1.3 出血程度判断 注射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及出血面积(散在出血点)。出血直径3 cm皮下有硬结为重度。
  2 结果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局部出血情况见表1。  表1 局部出血发生率
  3 讨论与护理
  3.1 注射部位的选择 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 cm以免引起出血。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所致的局部出血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有关[2]。注射前后两针间的距离过小、捏起的组织过少,都会增加局部药液的浓度,增加出血率,容易造成出血面积扩大,形成硬结,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皮下注射患者应采取有规律轮换部位间隔注射,注射间距2 cm以上,注射部位的选择应在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避开外脐周1 cm及腹壁下壁、瘢痕、皮肤破损处。
  3.2 按压的时间及力度 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为宜。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多同时服用其他抗凝药物,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皮下出血,按压时间可延长5~10 min,传统的棉签按压容易使按压位置改变,应选用棉球按压,可以增加按压的面积及力度。
  3.3 正确的注射方法 腹壁垂直注射法虽然能减少皮下出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患者腹壁脂肪厚薄影响药物的吸收及扩散,过瘦的患者注射过深易误入肌层,形成肿块出血,过浅则进入筋膜区疼痛明显。在注射时,护士应捏起皮肤形成皱褶,使皮下间隙扩大,细小血管松弛,便于药液扩散、吸收。进针时,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组织。进针后,0.1 ml空气遗留于针管乳头部位,可避免药液浪费,又可保证注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导致局部皮肤淤斑。
  3.4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健康宣教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注射技术及有效的按压技巧。注射前应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有无出血倾向,要认真与患者做好沟通,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重要性,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注射前让患者平躺,尽量放松,注射后嘱患者勿即刻起床活动,教患者用整个指腹按压住注射部位,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的大面积淤血。禁忌按揉、揉搓、热敷腹部。注射后应反复讲解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确定无误后方可离开。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注射部位情况及病情变化,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如出现皮下出血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轻度淤癍、点会自行消退,劝慰患者勿紧张。如淤血面积较大出现硬结应嘱患者减少活动,按医嘱停用抗凝药物,局部予以冷敷或75%酒精湿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缩小皮下出血的面积。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部位特殊,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影响护患关系,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专业技巧,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1 伍翠云,曹玉鸿,茆荣华,等.低分子肝素注射引起皮下出血238例原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61.
  2 侯岩芳,赵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进针方法对出血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46.
作者单位: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肾内科
【】【】【】【】【】
热文点击榜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您的位置: &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
摘 要:目的改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克赛)的方法,减少注射后皮下瘀斑的形成,以使此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1人操作,2人评估,腹部左侧采用A注射方法,右侧采用B注射方法.结果 B注射方法致皮下瘀斑比A注射方法明显减少.结论改进的B注射方法可有效减少皮下瘀斑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优质期刊推荐改进腹部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所致皮下出血的临床观察--《宁夏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改进腹部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所致皮下出血的临床观察
【摘要】:正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药,属于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胃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其副作用主要是注射过程和吸收过程中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导致患者疼痛不适,影响药物的吸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5【正文快照】: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药,属于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胃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其副作用主要是注射过程和吸收过程中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导致患者疼痛不适,影响药物的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和平,陈平,孙元美;[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5期
姜玲君;[J];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04期
邵云巧,聂同英,闫淑华;[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熊根玉,罗萍,刘炎玲;[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雅琴;;[J];现代护理;2006年30期
郭献亭,张杰;[J];临床军医杂志;2005年03期
林琳;刘春雪;邢攸红;宁清秀;;[J];护理学报;2007年04期
施秀英,任一壁;[J];上海护理;2005年06期
王爱英,金艳宏,王玲娜,李想,徐坤;[J];护理研究;2004年10期
王莹;刘云霞;郑玉凤;;[J];护理研究;2007年32期
李萍,赵日云;[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年03期
王梅平;[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贾雅琴;霍东波;王玉玲;郁丽芬;齐丽彤;孟磊;蒋捷;;[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洪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谷波,张骏,成翼娟;[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3期
闫逸生,张秀英,李庚,王建平;[J];临床军医杂志;1997年03期
程鹤,施浩,何夏宁,黄笑明;[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3年05期
冯丽芬;[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08期
许秀丽,朱秀勤,邢攸红,马燕兰,王玉玲;[J];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01期
王桂清,于景芝,王晓萍;[J];中华护理杂志;199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珑;陈凤平;;[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卞修蕊;刘桂英;;[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9期
雷渊秀;蔡雪美;;[J];当代护士;2005年12期
刘萍;;[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04期
韩玉敏;武玉娟;;[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15期
桑秀文;[J];吉林医学;2005年09期
陈艳;张丽敏;董红旗;;[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13期
李美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彭丽鲜;张春燕;;[J];西南军医;2009年05期
张竹青;贾晓燕;;[J];护理研究;2009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利平;;[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马明娜;;[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章秀锦;;[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章秀锦;;[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万维佳;肖明;张进华;胡军武;;[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马建新;韦伟;黄宝平;;[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左力;;[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柳黎藜;王兴民;;[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陈文静;刘文亚;燕桂新;;[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兴勇;;[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乾;[N];大众卫生报;2008年
张锦星;[N];民族医药报;2000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文宇 博士;[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颖秋;[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苗兰芳;[D];吉林大学;2009年
黄伟;[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