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杂念,请问有什么好方法,我想打坐方法。

(阿口苗万岁万岁)
(姑娘漂亮)
(一路向北走到西)
第三方登录:关于禅修打坐的问题
查看 (800)
积分22235 等级10 独行侠
1、打坐有什么用;能练出气吗;并且如何精心,感觉上老是有杂念;强迫的感觉.打坐:我国古代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并不是非要学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习武静功的修习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卒。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佛家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粉碎了,而真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经过灌顶修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缘故。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时间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亲证,定力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挡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见到”当然不是眼睛见到,而是心地法眼亲证本性,本性是没有相的,眼睛只能见有相的东西,那时候你人也没有了,还有什么眼睛?还有什么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但不是断灭空,它是真实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如“海水中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我们用功到缘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成功了,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仅是法身边事,不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坎,妄习犹在,生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着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缭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候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着相求这个爆炸,一着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着它,就有着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为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缍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候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二、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4、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注意事项:(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a.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b.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c.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d.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e.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f.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南无阿弥陀佛学习来了。哈
3、在座中,身体应该呈一座塔状,臀部应该是微微后突,如塔座状,而脊柱应该是垂直于水平面的。
很多朋友,坐的时候总都习惯靠着后墙或椅背,这样,脊柱下半部分就往后突,就形不成中正的姿势,久而久之,很可能造成腰间椎盘突出。
同时,头也应保持中正,下巴微微内扣。如果脑袋歪着,人就容易昏沉,很快就昏昏欲睡了。哈哈,不信可以验证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4、手印的问题
佛部的印相是以右手背安于左手掌上,两手拇指平摆互拄(微微相抵,但不用力)。此为胎藏界大日如来所结之印契,名法界定印,一称大日定印。或者称为三昧定印。这也是一般打坐应采用的手印模式。
然而,以上是男性结印的模式,女性的手印略有差别,左右正好相反,是左手在上。这是由男女阴阳不同而造成的,男性身体是前阳后阴,女性则相反。(而手的左右阴阳,男女是一样的,都是左阳右阴)。
5、手的位置和虚腋
关于手印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有说放腿上,有说应抬起来,这其实并非关键,关键是看腋窝是否虚圆。两手臂应略往后摆,腋窝应该虚着,这是符合法界和谐的姿势。
另外,打坐前,应把腿(尤其是膝盖)、腰,甚至后脑用薄被、毯子之类的包起来,以防风寒入侵。四季打坐都应如此,无非是天热时换成薄的毛巾毯。另外要注意尽量不要在空调房里打坐,尤其是夏天开着冷气空调。实在太热的天气,可以在另一个房间开着空调,让凉气渗过来,空调温度可以调高一点。千万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所谓防风如防箭
1.你得明确你要打坐的目的
2.打坐前半个小时和打坐后半小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3.打坐前半个小时和打坐后半小时不能上厕所,吃东西,喝水,做剧烈运动,洗澡,大喜大悲,一定保持身心平衡.
4.打坐本身是世界最剧烈的运动.
5.打坐一定有一个好心境.
6.打坐一定有一个好的环境,不要有人滋扰,放下!!
7.打坐期间要在一定封闭环境不能吹风,打坐前半个小时和打坐后半小时也不能洗手.
8.打坐初期本身是件非常烦躁不安的事,但打坐一定要几乎第天都要坚持,每次要30分钟,刚好血液循环一次.
9.打坐初学者在打坐第一个月体质很可能会下降,因为你身体的五脏六俯第一做运动.
10.打坐需要入道人的必要经验和辅导,譬如盘腿,感应(不是开玩笑的)万分重要.
11.打坐是件非常考验意志的事,定心,开慧!
12.打坐到了双盘一个小时的镜界时,人生的快乐你得知,如同新生,妙不可言,不可思,不可议!
1.打坐时全身毛孔都会张开,如在打坐过程中,感觉空气要流动,要开窗户,但不能吹风受寒邪,最近打坐大意吹了风,风寒直攻心肺,就小毛病了,而且不好治疗。至于姿势,手势是拇指头与食指头圆合,掌心窝着向上,手背轻轻放在膝盖上,掌心有穴位是生发阳气的,据说膝盖部有产生钙离子的场,所以个人认为手背放在上面,阳气的发动能引发钙离的活跃,所以自我感觉这个姿势感觉很好,能不断聚集阳气,从手心缓缓输向全身,打完坐时会四肢暖和,全身通泰。
2.打坐时间选择。以前我都在睡前打坐,晚上9:30分后,但打完坐后反而不易入睡,而用晚上十点后身体的器官就开始一天的清理与回复,这个时候应该睡觉!所以早上起床前一个小时打坐最佳,醒神通息,还治便秘。嘿嘿。
3.打坐要有心理准备,一段时间后身体质可能会下降,一些老毛病可能会复发,有了这些现象要恭喜你取得了进步,这是身体去旧迎新的标志!
嘿嘿
阿弥陀佛
共同学习
如有不对的请一定要提醒哦
感恩
另提醒:
一、坐时衣物宽松,不可有束缚,使身体松驰,完全休息。
二、气候凉冷时,必使两膝及后劲包裹暖和。否则,风寒侵入,非药可治,须特别注意。
三、初习定者,空气光线应须调节,不可太强或太暗;光强易散乱,光暗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气务使对流。
四、过饱不可即坐,昏睡过甚不可强坐,待睡足再坐,方易于静定。
五、无论初习或久习,臀部须稍垫高二三寸,初习者两腿生硬,可垫高至四五寸,渐熟渐低(臀部不垫,身体重心必至后仰,气脉壅塞,劳而无功)。
六、下坐时,将两手搓揉面部及大腿,使其气血活动,然后离坐,且当作适度活动。
七、坐时面带微笑,使面部神经松驰,慈容可掬,不可枯槁,免使面容趋于冷峻。
八、初习坐时,时间少坐,以适为度,次数多坐,以勤为用,如初练时,强之久坐,必生烦厌。
以上尤其注意第五条。
台湾同修提的建议哈,希望能帮到XDJM们:
选择打坐的姿势必需有两种考量﹕
1。以能量为主的打坐。(请看﹕专注於智慧眼)
2。以心念为主的打坐。
以体内能量为主的打坐﹐在姿势上的要求甚严。
但因为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每个法门的不同﹐
没有一种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给所有的人。
如果你的打坐是以运走体内的能量为主﹐
那麽你必需请教你的打坐师父告诉适合你的方式。
如果你的打坐是以心念的停放为主﹐
那麽姿势的选择有下列的考量﹕
1。能帮助你完全放松﹐放下身体意识。
2。能帮助你保持清醒。
3。能让你持续固定姿势一段时间。
在这三个前题下﹐
你可以试用各种方法﹐然後自己选择最适合你的姿势。
打坐时身体难免会有许多反应。
如果非常恐惧害怕气感反应﹐
可以停止打坐﹐并找信任的医师作身体检查。
如果自己难以忍受气感反应﹐但不害怕﹐
那麽可以减少打坐的时间﹐让身体有时间慢慢调整适应。
如果气感反应可以忍受﹐
那麽继续坚持打坐下去﹐
身体情况会好转﹐反应也会淡化。
文字是个人经验而谈,与图片的绘制者无关,仅供参考,无法保证一定准确,如有不对也请指教。--微尘下面这个图是典型的散盘,这个姿势左右腰椎受力不均匀。在一般的日常在家打坐是可以,但如果是密集的禅修中,腰椎会容易出现疲劳和酸痛。下面连续4个图都是典型的单盘,只是在手的姿势上,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姿势摆放,至于摆法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和名词。单盘腰椎的受力是比较均衡的,但细心体会还是会有点偏差,左右受力有些许不同。单盘时候,如果能在每坐中左右脚交换是最好的(上坐如果左脚在上,下坐时候就采用右脚在上)。本人实验过,在密集的长课程使用单盘双腿轮流交替会让腰椎处于最舒适。下面这个图是双盘,腰椎受力是最平衡的,双盘跟个体骨骼关系比较大。查看: 992|回复: 8
亲爱的你好
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三家即一家。
亦佛,亦道,亦儒
看看南怀瑾先生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人们常说,佛家的理论心性,道家的气脉方法。其实到最后是一样的啊。
吕洞宾,王重阳。张伯端,三个道家的祖师爷都是很通佛家的道理的。他们创造的方法难道能说就是单纯的道家法门么?
道家有一些打坐中的观想、引气方法,还要配合动功,也有入静入定。佛家传统的禅宗,打坐只求入静入定,除了初期有一些数息之类辅助入静,都要求入定。 到了较高境界,二家都是脉停息住,然后可以获得特殊能量智慧。此为一般悟性者永远无法相信的境界,对于有一定层次者自然而然的事情。 看来简单,真正静心没有杂念的初...
关键问题不是姿势,因为什么姿势都可以练功,关键时你用的具体方法有什么不同。道家一般以修身为主,佛家以修心为主,但两者都可以进入一种宁静的入定状态。但道家会重视气脉上的现象,而佛家注重心态入定的状况,佛家还多出一块是在修完定之后还会去修观开智慧来看透自我。
有区别的 道家的打坐是在思考 思考关于道的方面的东西 佛家的打坐是在感觉 感觉灵魂及周围事物的变化 不是表面的变化,是更深层次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是在闭目沉思 另一个是放弃了视觉来感受世界 至于现在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就不一定了 至于跳出五行,三界,六道之类的,这种说法倒是有 不过就象UFO一样,没什么证据证明 ...
LZ 我是个宗教信仰者 也是个导游 了解过宗教信仰 到家的打坐 和 佛家的打坐没有任何区别 在瑜伽里 叫结跏趺坐 是一个瑜伽动作与我们看到的打坐完全不一样 呢才是真正的打坐 并且道教的打坐一般是在丑时或寅时进行 一般是已连内丹吐故纳新为主 而佛家的打坐则是禅宗的主要修行方式 坐在呢里念阿弥陀佛就算是在修行了 纯手...
超越另一个自我
是如何盘腿还是具体的功法?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打坐的方式,即坐着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先把左脚放到右大腿上,再把右脚放到左大腿上,这是双盘。 至于具体功法,并不是说说就能使你明白的。 另外,练气只是各个法门最初级、入门的功夫,而真正的修炼远不如此,高深至极,过了初级的这个阶段是不存在气不气的。 如某位朋...
台湾天心见上篇是佛道儒的导引行气术,下篇是修炼要注意的地方.我看了上篇,对于打坐的方法写的还可以.挺全面的.所有步骤都有.修炼法门在中国气功在线里找,有好东西.
明天会更美丽
静心与调息密不可分啊!打坐只是方式之一.为的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和增加大脑氧气供应量!! 所以,出不出家的区别是能不能有一个安安静静而适合于练气功的环境呀!!就更别说其他区别了!!
内丹术是道家的说法,是修炼上乘内功的’一个重要阶段。内丹又称之为金丹、...
请问佛家打坐与道家打坐哪个好? 10 道家:做法 道家:儒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打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