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愤怒的时候力气会很大。而且感觉不到你为我坚强疼...

【获奖名单】
恭喜以下两位宝妈完成课后作业,获得米小妈妈育儿新书1本
请尽快将邮寄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私信给管管,管管给你们寄书哦!
霸道的狮子座
------------------
小小的宝宝有时候也有大大的脾气~
偶尔闹点小情绪,委屈的模样萌化众人~
然而有时候宝宝却活脱脱的像一只&愤怒的小鸟&~
一言不合就发脾气~为了不想吃饭或被拒绝买想要的玩具~
就鬼哭狼嚎哭得天昏地暗,让你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还是时常生气地摔东西、撕书本、拆玩具、爱打人...
那个安静乖巧笑脸相迎的小萌宝,变成随时随地发脾气的&愤怒的小鸟&!
作为妈妈,遇到爱发脾气的宝宝,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本期【米小妈妈&育儿课堂】为你带来宝宝的情绪管理攻略,一起来学习育儿作家米小妈妈的育儿经吧!
【作家&超妈:米小妈妈】
九斗立学跨界教育机构联合创始人、北京市东城全国科学育儿示范区项目策划人、《琴童》等专业杂志专栏作家,新浪、搜狐、今日头条育儿频道知名博主,自媒体总点击量超1.3亿。
【第二课:培养宝宝的情绪管理】
孩子跟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脾气,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我们会认为很有趣、可爱、天真,有时候他们发脾气时会摔东西、扯头发、咬人,这些行为都可以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是只能是偶尔出现,不能作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孩子的发脾气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心理的需求,随着身心的发展,孩子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人、事、物,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准确地判定事物的特性,心智也没成熟到和成人一样,他们就会凭着自己的兴趣、喜好参与对事物的判断,如果是他们觉得不安全的、害怕的、对他们看起来危险的、让他们不舒服的,他们都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情绪。
请注意,发脾气可以,也应该是被允许的,但是只能是偶尔,绝对不能是常态。
-----------------------------
【活动时间】即日起-7月19日
【互动讨论】
1、你家宝宝爱发脾气吗?暴打一顿or温言相劝?你是如何应对的呢?
2、四种气质类型(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你家宝宝是哪种类型?(下文中米小妈妈详细写了宝宝气质类型哦)
【课后作业】
学习米小妈妈课堂内容,讨论上述2个问题,分享你的育儿经验。
【回答问题】+回答内容
【分享故事】+育儿分享
【活动奖励】
管管将在所有跟帖的麻麻中,选出2名精彩分享的麻麻,奖励米小妈妈育儿新书《生活是最好的教养》1本!
【书籍简介】
本书将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融入到日常生活教养过程,不论何時、何地,都能取得极好的效果,轻松养成孩子生活&学习好习惯。丰富的实例剖析,让你了解孩子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你一定有过很多的困惑,或者你家娃也做过和米小一模一样的&好事&。米小妈妈教你如何从生活中提炼最高效的教养准则,明确实际有效的教养指南,建立最高效的亲子互动!
=====================
宝宝内向?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
下期课程: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敬请期待哦!
=======让孩子准确充分地感知自己的情绪
&老公,你看这么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啰!你看她喜欢妈妈就是比喜欢爸爸多一些,喜欢爷爷就是比喜欢奶奶多一些!&在女儿4个月左右当我发现孩子喜欢我的拥抱、喜欢爷爷给她讲故事的时候,我对着先生摆出一副骄傲的表情感慨着。
这种感慨是自我情绪的一种表达,也是对孩子父亲的一种督促,督促他更好的扮演父亲的角色,督促他在家庭生活和孩子的养育上付出更多努力,以得到孩子的喜爱。
是的,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有着自己的情绪,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就连刚出生的孩子,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情绪。
1、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喜怒哀乐都要体验
女儿一出生就有着自己的情绪表达,哭泣、微笑、满足都写在脸上。在6~7个月的时候,她会噘着小嘴生气,看到妈妈去上班会悲伤地哭泣,第一次见到动物园里的猴会让她感到害怕...
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的,我相信你的孩子也是如此。
科学研究表明,痛苦、快乐、兴趣、惊奇、厌恶、愤怒、惧怕、悲伤等8种基本情绪是婴儿时期就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并感知这些情绪:体验一下面对分离的焦虑;体验一下初次见到猴子的恐惧;体验一下希望落空的失落;体验一下被人夸奖的喜悦;体验一下被亲人安抚的满足...
孩子的任何情绪都没有对错,不要指望孩子永远都咧开嘴微笑着,孩子也跟我们一样会高兴、会害怕,会有伤心和悲愤,更会有因为世界的美好带来的惊奇和兴奋...
孩子的情绪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有一些孩子的情绪会出现明显的&高低波动&。比如有的孩子快乐来得更容易一些,对恐惧处理能力更强一些,有的孩子烦躁的时间更长一些...
但是这些都不要紧,你会看到每个孩子身上都带有明显的来自家庭的烙印,情绪的特点也是如此。情绪出现的先后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智力水平,而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的表达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孩子智力的发展。
2、激发孩子快乐的情绪
【剧情回顾】
2个多月的女儿躺在小床上,在蹬腿过程中双脚触碰到挂在床上方的小玩偶,当小玩偶发出清脆的声音时,女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快乐。伴随着踢腿动作的加速,声音发出的越来越多,她的快乐也能持续很久。
&宝贝,休息一会,别踢累了,咱也不是要当女足运动员。&孩子的奶奶说。
&没事,你看她玩得多开心呀,宝贝没事,喜欢就多踢腿,你看妈妈给你这再挂上几个其他的玩具,这个小黄鸭的声音可跟别的不一样哦!&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一边说,一边用力捏着新挂上去的小玩偶,偶尔也露出一副笑开怀的表情,女儿踢得更起劲了!
【米小妈妈育儿说】
&快乐是需要激发的。&就算是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他们的快乐情绪也依然需要父母创造条件去激活。
快乐和惊喜,是孩子在出生后就具备的情绪特点,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某些让他快乐的事物时,在不危险的情况下,我们都要鼓励,甚至创造出条件让孩子体验快乐。
上文提到的踢腿游戏很多孩子都喜欢,比如在孩子4个月左右时,他们喜欢用嘴巴咬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并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惊喜,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很多父母发现孩子这样做时,都会急于将孩子的双手、双脚从嘴巴里拿开,我想说的是,这又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怕什么呢?
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激发孩子的快乐情绪,但殊不知,也在以自己的理解阻碍孩子去体验快乐。在孩子啃自己双手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来用嘴巴感受物体的存在,这是正向的激活孩子的情绪,而如果我们粗暴地将孩子的双手拿开,这就是在阻碍孩子的探索和情绪的发展。
为什么不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感受快乐呢?
3、小屁孩也有&眼力见&了
在女儿满6个月之后,我突然发现她好像开始学习揣摩我的情绪,并根据她对我情绪的理解做出系列的应对调整。
比如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如果我笑着走向她,女儿就会把双手朝我张开,希望得到我的拥抱。在那么少数的一两次因为疲惫和压力,回家后我坐在沙发上休息,女儿坐在沙发的另一头,默默地看着我,好像在观察。直到我面对着她笑起来,跟她温柔地说话,她的表情才立刻有了不一样的变化,从怀疑瞬间过渡到开心。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女儿&见风使舵&的本领。后来当和很多年轻的父母交流时,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的本领。他们会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然后根据父母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感知的能力。当我们走上社会之后,这样的能力被称为&眼力见&。其实,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
女儿到了11个月能自己走路时,她的&眼力见&又有了新的变化,从最初她只会观察家人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到这个阶段她已经学会观察更多的人,小区里的陌生阿姨、超市的售货员&&
在1岁左右,如果在社区见到的阿姨是面带微笑的,女儿就会勇敢地跟她打招呼,接受别人的拥抱。而如果是一位紧锁眉头的阿姨,她就会比较排斥。
这是孩子们趋利避害的一种体现,也是他们情绪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在3岁之前,孩子似乎都没有掩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能力,因此,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还远远达不到&稳定成熟&。在帮助孩子情绪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父母要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以关注孩子内心需求、情绪发展为前提。
没有捷径可走,每一位父母都必须要学习:
①学习孩子情绪变化的特点;
②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愤怒、焦躁和不安的情绪;
③学习引导并帮助孩子与自己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④学习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在0~3岁这个阶段,孩子如果能充分感知自身或他人的各种情绪,并获得调节情绪的能力,他们就会成长得更加积极、乐观,对未来情商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当孩子会处理情绪了,他们才能坦然面对问题
孩子跟成人一样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在成长的早期认识情绪,认识我们喜欢的正面情绪,了解我们有点讨厌的负面情绪,用相对理智(这里的理智更多的是说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在帮助孩子了解情绪的过程中要有理智的态度)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情绪,这样,正面的情绪才能得到激发,负面的情绪才能得到化解。
1、保持情绪同步,带孩子骑&双人车&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并温柔地把他们抱起来时,我们对孩子笑,孩子也会对我们笑。没错,孩子期待着自己的表现,能从我们这里得到更多的有价值和意义的回应。
比如,当孩子对我笑时,我会想给她一个亲吻作为回报。
这种有价值的回应不仅仅体现在高兴、惊喜、期待等情绪上,在悲伤、失望、愤怒等情绪的发展过程中,孩子也同样期待和父母之间建立起同步的互动。这样的协调互动就像在骑双人自行车,孩子和父母保持同步,而&骑车过程&中需要父母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帮助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处理因为各种情绪带来的困扰。
&妈妈,我的长毛兔大概是死了吧,你看她一动都不动了!&女儿站在我身边焦急地说,说话间眼泪大把大把掉下来。长毛兔是我和女儿养的一只兔子,某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兔子死了。
&米小,兔子年纪大了,这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因为想不到要如何安慰女儿,更因为这是女儿第一次直面死亡,所以我也处于一个比较懵的状态。
伴随着女儿的眼泪,她突然开始将大拇指塞进嘴巴里吮吸并呆呆地看着我。这时候,女儿已经快3岁,吮吸手指的行为已经很久未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了。
我看着女儿吮吸手指,并未想要打破平静,而是默默地站在那里&&
过了一会,女儿挪到我身边,张开双手示意需要我的拥抱。我将女儿抱起搂在怀里,用悲伤的情绪跟女儿讲述一只兔子死后的故事,女儿的抽泣声渐渐地变小,直到她平静下来,我一直抱着她。
平静之后,我和先生带着铁锹,用女儿最喜欢的漂亮盒子把兔子装好埋在附近的小树林里。在后来的2~3个月里,每个周末女儿都要去小树林和兔子说话,并自己编撰出很多美丽的故事来。
&妈妈,你听,兔子在跟我说话呢!&当风吹过树叶沙沙响时,她认为兔子在说话。
&妈妈,你看那片树叶是不是跟兔子的耳朵很像!&当女儿发现细长的树叶时,她如此表述。
而我和先生在处理女儿对待悲伤的情绪过程中,始终和女儿保持情绪的同步。
当她得知兔子死亡时,她突然开始吮吸手指并发呆的状态,实质上是她在表示:&妈妈,这个事情我还不能接受,不知道要怎么办,让我调整一下我的情绪&。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因为&没洗手就吃手&而生硬地制止她,如果我连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手段都不允许,我又怎么能帮助她在未来更好地处理情感呢。
当长毛兔事件在女儿生活中渐渐淡出时,当我有时间坐下来反观自己的行为时,我看到更多的是在和女儿情绪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恰当的回应以及细心的情感互动,孩子顺利地理解了悲伤,并在生活中通过转移注意力化解了悲伤情绪对她的影响。
是的,只有在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情绪之后,孩子才能活得更好,当面临各种问题和人生困境时,才能不露惧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当然,&骑车过程&中也难免有刹不住车的时候,现在想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女儿半岁左右,在一次和我玩躲猫猫的游戏时,一直处于开怀大笑的兴奋状态,因为孩子笑得开心,我就一直不断地做出各种鬼脸继续逗乐。&你不要再逗孩子笑了,她已经笑了十几分钟了,别笑傻了!&这个时候,母亲大人出面严肃地制止了我。
是的,这就是个典型的&刹不住车&例子。在我和孩子的同步情绪过程中,我们因为良好的互动,都处于一个开心亢奋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处于清醒状态时,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刺激让他们高兴起来,而当孩子高兴得达到了兴奋状态,则应该避免再增加更多的刺激,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2、用积极的情绪互动赢得孩子的信任
当我开始和更多的孩子有接触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在情绪发展过程中,面对新情绪的出现都会有类似于女儿吃手指式的表达,不仅仅是悲伤,兴奋、惊奇都会如此。作为父母,我们要表示理解并学会等待。当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要充分地表现出对他情绪的接纳,对某些事件和他有相同的认识,并给他一些对情感处理的适当建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位父母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并和他们的各类情绪建立有效的互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正向情绪,有效地引导孩子认知所谓的&负面情绪&,并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这些不好的情绪。
当孩子意识到,他正在与一个懂他需求、知道他愿望、理解他小心思的妈妈互动时,孩子才会心平气和地沟通,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并和孩子在生命历程中建立密切的、温暖的相互信任关系。(打波浪线,首尾缩进)
这种信任的建立非常的不易,特别是对于年龄还很小,甚至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他们的很多行为所传递出的情绪我们都要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更好地与他们互动。
标鸡心孩子的微笑,&哦哦啊啊&的自言自语,高兴地踢腿、抓握等动作都是孩子在表达快乐满足的情绪。他们大概在说&你们把我照顾得很好,我吃得很好,睡得很好&如此等等。
标鸡心孩子低声的哭泣,哼哼呜咽,伴随着嚎啕大哭的踢腿翻身握紧拳头,突然的颤抖,睁大眼睛,都是在表达紧张和恐惧。他们大概在说:&我很不爽,我感觉周围很危险,你们快来抱抱我。&
如果孩子发出的这些信号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积极的反馈,时间长了,这些信号的发出就会减少甚至停止。如果我们因此而错过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那真的太遗憾了!
孩子情绪的发展过程就跟长高、长胖一个道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轨迹。科学家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的轨迹是相似的。理解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解答孩子的困惑,细致的、耐心的,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就会稳固存在。
3、给孩子正面的情绪处理参照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年幼还不知道如何处理各种情绪时,父母应该做的是在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情绪处理参照,让他们有学习的榜样、模仿的标本。
比如在生活中,我和先生以及父母之间会经常拥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告诉女儿:&你看爸爸妈妈相互喜欢,我们在拥抱&。很多次,女儿和朋友一起玩耍时,她也将这种拥抱行为模仿给自己的伙伴,并且很认真地告诉他们&我们小朋友之间相互喜欢,所以我们要拥抱。&在大家的爆笑声中,我看到了我们对&相互喜欢&这种情绪的表达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学会拥抱》标黄文字保证整段出现在一页中,不要分到两页排版,不论出现在奇数页还是偶数页,配图安排在它的对页。
相互拥抱是喜欢,是情绪的表达,反之亦然。
某次和先生之间因为意见不同相互攻击时,我顺手将手机摔到了沙发上,当女儿因为我摔手机的行为哭出声来时,我从她的眼神里读到了害怕。后来,有很多次女儿发脾气时,她都会拿着自己的玩具(有一次也拿着奶奶的手机)摔到沙发上,并模仿我说话的表情,气鼓鼓的样子。当我问起为什么她要摔东西时,她说:&妈妈也摔。&
这就是孩子,她在模仿家庭成员、社交伙伴对于情绪的处理方式,他们把我们表达情绪的方式看成一种&合理&的暗示。比如,相互的拥抱被人认为是表达喜爱的方式,摔东西则是表达自己心情不好的一种行为。要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如果孩子有机会多次学习和模仿,他们就会认为:&大人都这么做,我也应该这么做,这样做就是对的。&
所以,为了能让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表现得更为积极,父母就应该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情绪处理参照,这些参照大部分来自生活中最真实的我们。
========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进行情绪引导
气质是人们在表现心理活动时的强度、速度、灵活度、指向性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表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人与人之间的气质差异是受到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所制约形成,孩子从出生时开始就已经表现出气质和气质之间的差异,有的孩子爱哭闹、有的孩子平静稳定,这些行为举止的表现追根溯源都来自于气质。
因为气质的不同,孩子在行为的表现上也千差万别,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孩子释放更多&实用性、发展性&的潜能,让他们未来能在独处和社交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安全感。
1、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哪种气质吗?
心理学上把人的气质分类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标鸡心胆汁质孩子:
爱蹦爱跳,屁股根本坐不下来,面对挫折表现出极强的不安,特别害怕自己的玩具被同伴抢走,在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时特别&护着&自己玩具的孩子一般都属于胆汁质。
标鸡心多血质孩子:
这类孩子爱大声哭闹,情绪变化快,到哪里都特别有精神折腾。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往往持续不了多久,他们喜欢的玩具经常变,没有长期固定喜欢的玩具类型。
标鸡心粘液质孩子:
这类孩子比较安静,一个玩具能玩半天,不哭不闹。他们反应速度不是很快,但能很好地克制冲动,情感控制能力较强,善于与人沟通,哭闹的情绪稍加安抚就能平静下来。
标鸡心抑郁质孩子:
这类孩子特别敏感,妈妈离开他会哭泣,玩具被抢走也会伤心。和小朋友们交往时候表现出一些孤僻的行为,喜欢独来独往,宁愿自己一个人玩泥土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丢手绢。
气质并不完全孤立,研究表明,仅属于某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很少,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即混合型,如胆汁&多血质,多血&粘液质等。因此,孩子身上也会体现出多种类型的混合。父母只有针对倾向性较强的气质类型展开合适的引导,才算是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粘液质、抑郁质,要&激活&
我的女儿属于典型的粘液质。在1岁左右她就能安静地坐着听一个小时的故事,她对得到的新玩具不会表现出太兴奋,对朋友抢走玩具也不会表现出多大的愤怒。在小朋友要求她当众表演节目时,她表现出退缩、冷漠。因为她的耐力很强,所以,在幼儿园学习中体现出的耐力和专注度都比一般小朋友稍微突出。但是在和朋友交往、勇敢地表达自己、表现自我方面则差了很多。根据女儿的性格特点,在生活中我做的更多的是激活她的情绪,使她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表现中去。
1.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喜好
当女儿在玩具店看到一些玩具,并流露出渴望得到的眼神时,我会追问她是否喜欢某件玩具。如果女儿默不作声,我就直接带着她离开玩具店,如果她大胆地说出来想要某个玩具,我就立刻满足。
2.让孩子勇敢地说&不&
在1岁多时,女儿心爱的小狐狸玩具被抢走,她虽然流露出悲伤的情绪,但是她并没有大哭大闹,只是安静地流下几滴眼泪,哼哼几句,跑进我的怀里寻求安慰。这个时候,我都会鼓励她勇敢地说不,勇敢地从别的小朋友手中把玩具拿回来,更鼓励她自己说出来&我们一起玩吧!&
3.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
因为气质表现出来的是相对安静,所以为了帮助女儿更好地融入小朋友的圈子,为了鼓励她从别的哥哥姐姐那里学到更多的社交经验,我一次次地组织各类的主题***,让她当主角。或是一次社区花园的丢手绢活动,或是一次森林里的观察春天小树叶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女儿更多地参与、表达,以激活她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她的社交能力。
对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来说,在管理他们情绪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激活,激活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激活他们对社交的积极性、激活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激活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激活他们对勇敢的认识。
3、胆汁质、多血质,要&收敛&
我的外甥女就是典型的胆汁质女孩:在户外玩耍的过程中,只要双脚在路面上,那一定会选择蹦跳或者跑步前行;喜欢在大家面前表演舞蹈或者唱歌;对于新玩具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自己亲手打开,别的小朋友稍微的触碰都是不被允许的。
此类气质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运动天赋、大胆、有主见,但较为情绪化。因此,父母更多要做的是一个&收&的过程:收起他们的激动和暴躁,收起他们的哭喊和无理取闹,收起他们的占山为王的骄傲情绪。要帮助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至于突然表现出各种情绪的大起大落。
标鸡心以我的外甥女为例,在生活中我和她的母亲是这样引导她的:
同样在玩具店,我的女儿即使喜欢某个玩具都不会轻易地表达出来,而外甥女在玩具店恨不得将所有的玩具店都搬回家,而且如果不满足她,她非常有可能在玩具店瞬间就嚎啕大哭起来。
&球球,这里的玩具都是阿姨的,我们只能来看,如果你停止哭泣,并告诉我为什么你特别想要这个玩具,我就可能买给你。&
&你看,这个玩具家里已经有2个了,如果我们再买回去它们会在家里打架的,不如我们把家里的2个抱到玩具店来,让它们一起玩,看谁更厉害好不好?&
&球球,如果你能告诉我,家里已经有多少玩具了,每个玩具都能怎么玩,你还想要的玩具是用来干什么的,你都能说清楚,我就买给你,这是我们的约定。&
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球球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转移,当我们笑着看她哭闹、或者用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来跟她对比时,她还会露出害羞的表情。
同样是买玩具,我鼓励我的女儿表达自己的欲望并尽量满足她,对于外甥女我们努力去控制她的欲望,并鼓励她要去补救因自己无理的行为带来的不好后果。比如,她曾经因为哭闹将玩具店好几个毛绒玩具都摔在地上,我们则要求她自己捡起来。
同样也是买玩具这件事,我很少会和孩子说因为妈妈没有钱,或是买玩具很费钱这类的理由。孩子没有金钱意识,我们的工作再辛苦、生活再艰辛也没有必要过早地灌输给孩子。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对买玩具这件事情,为了鼓励女儿的表达,即使她想要最贵的玩具我也会给她买。而对于外甥女球球,即使她想要的只是一个泡泡枪,我也会拒绝,因为她已经有很多个泡泡枪,每个泡泡枪买回家只在瞬间有点兴趣,第二天就不会再入她法眼。
激活和收敛并不矛盾,在孩子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喂养,也帮助孩子引导情绪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如果积极的引导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表现出更积极,也能够更早、更好地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的女儿,她依然有很强的耐力,在6岁这个年龄段,她可以在自己的小书房半天阅读各类图书,但是她不再害怕和陌生人的沟通。有了更为成熟的社交技巧,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敢站在上千人的舞台上讲故事,对着镁光灯也有了一定的镜头表现感。
再比如我的外甥女球球,她依然活蹦乱跳、各种折腾,但是她无理取闹的次数明显减少,也能安静地听父母说话,跟着女儿一起安静地读书。在做错事时,她会勇敢地承认错误,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在图书馆大吵大闹、在家里拍球,这些不好的行为她早已不会再做,而且当别人这么做时她还会制止。
当然,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辛苦的过程,针对女儿气质特点的调整从1岁到6岁,我用了5年的时间。如今还在继续,未来我还要继续努力,这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言表。如果你也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处理快乐,有勇气面对失败、挑战、困惑,并在不顺利的情况下还能愉快地表达自我,没有捷径,只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引导、修正他。
=========&会说话&也能培养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
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一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说话都很重要。会说话是一种沟通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的表达,更是一种为了孩子而开始自我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我们很大的付出(时间、耐心、技巧),但也正因为我们的付出,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加非凡的意义。
针对孩子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会说话体现在:
①当孩子有困惑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②当孩子某些能力发展缓慢时,我们能够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③当孩子因为取得某些进步表现出骄傲时,我们能给孩子客观的评价。
④当孩子因为违反规定而表现出内疚时,我们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孩子通过行为弥补自己的过错。
⑤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或者任何困惑)时,我们能用言语给孩子力量,让他们勇敢。
⑥当孩子完成某项我们指定的任务时,让孩子知道我们一直在为他们骄傲。
⑦当孩子没有完成某项我们认为简单的工作时,告诉他们不必羞愧,想办法完成就行。
关于如何说话、如何和孩子沟通,我以和女儿在生活中的某些片段作为示范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小环境,每个父母也有自己养育孩子的价值观,但是不管你我有多少不同,我们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幸福、更多的自信。
1、【案例1】孩子不能将积木堆出可爱的造型时
2岁时的女儿有一次和伙伴妞妞堆积木,妞妞在很短的时间内堆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的多边形。女儿还沉浸在将积木排成长条、堆成竖条的游戏中乐此不疲。
&妞妞你真棒,你再加油给我们堆一些可爱的造型出来。&
当我表扬并鼓励女儿的伙伴时,女儿疑惑地看着我,有那么半分钟左右的停顿后,女儿站起来不自然地微笑,用双手捏着自己外套不停地抠着,甚至有要离开积木堆积区的想法。
女儿表现出了不知所措和紧张,或许是因为妈妈没有表扬她而失落,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搭积木的能力不如伙伴而害羞和尴尬。
&米小,没事,你看妞妞搭的是长方形、正方形,你搭的积木也很赞,是很长很长的一条小路,很高很高的一棵大树!等你搭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沿着你的长条小路走一走,一起爬你的积木大树好不好?&
&妈妈,我也要搭长长的小路和很高很高的大树!&妞妞因为听到我这样说,立刻跟自己的妈妈说。
&既然你们都喜欢搭小路和大树,不如你们一起搭,这样小路会更长,我们能走得更远,说不定还能遇上小红帽呢!&我给孩子们设定美好的场景想象。
于是,两个孩子一起将所有的积木一个挨着一个搭成一条从沙发到电视柜的&积木小路&,我和孩子们一起用手指当脚,在积木小路上走了很多个来回&&
如果我没有发现女儿情绪的变化,没有通过言语和行动及时对她进行疏导,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造成&搭积木这件事妈妈没有表扬我,妈妈觉得我不行,妈妈喜欢妞妞比喜欢我更多&的想法,甚至会在心里渐渐滋生出嫉妒的情绪。而在我及时做出情绪引导之后,她就不会这样想了,还会觉得自己搭积木小路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实际上不就是如此吗?孩子玩积木时搭出他们自己想要的形状,不正是游戏和思维的过程吗?
2、【案例2】孩子弄坏玩具或贵重物品时
孩子弄脏衣服、弄坏某件物品、弄丢某个可爱的玩具,都很容易造成父母情绪失控,继而不假思索、口无遮拦地对孩子进行训斥、谩骂、讥讽甚至冷暴力。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有必要限定一些行为的规则和某些道德的标准,并要求孩子们在生活中遵守。这些标准一定是要在孩子能承受、能接受的范围内,过高和过低都不合适。而当孩子破坏规则不遵守道德标准,且被父母发现时,他们很容易表现出害怕、内疚的情绪,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语言和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在对待此类事件上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某次,朋友送给了米小一套玩具轨道赛车。在和女儿一起拼接轨道的过程中,女儿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赛车感兴趣。她拿起一块块拼接的轨道又是拖又是拉,在地上把轨道当砖头敲着,直到最后因为接触不良导致整个轨道赛车无法启动。
当先生最终发现轨道赛车无法游戏是因为那块被女儿摔坏的轨道之后,先生甚至有了要爆发的趋势。当时的情况是先生赶着下午要出差,上午抽空和女儿一起玩轨道赛车,在女儿拿着一块轨道使劲拖拽时,先生三令五申让她放下,加入到轨道的拼接过程,女儿则没有搭理他。
&你看看你,一点都不听话,刚才叫你别玩,现在好了,轨道赛车都坏了,跑不起来了,你呀就是存心的,小捣蛋鬼。&因为先生说话有些严肃,女儿干巴巴地站在那里,一脸的委屈,眼泪都要流了下来,小脸憋得通红(也许在她心里,玩不玩轨道赛车、能不能遥控汽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赛车轨道的硬度、质地,或者她只是喜欢和爸爸一起玩耍的过程)。我想女儿的表现是一种因为自己破坏了玩具之后的羞愧,一种因为父母误解她之后的委屈,以及爸爸发火时表现出的害怕。
&米小,没事的,虽然赛车轨道被你弄坏了,但是我们可以等爸爸出差回来有时间把它修好,现在遥控赛车没法玩了,不如你和爸爸一起玩手动赛车吧!你们每人拿一个赛车在轨道上跑,看谁跑得快,谁快谁就赢了,谁赢了下次就由谁负责把轨道修好&&妈妈的这个提议怎么样?&
&好!爸爸,我要粉红色的那辆赛车,你就用黄色的那辆吧,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比赛。&听我这样说之后,女儿立刻从委屈和内疚的情绪中跳出来,和先生一起进行手动的赛车过程。
在我和女儿的对话中,实质上我告诉了她:
①没有听爸爸的话,自顾自地摔赛车的轨道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规矩的。
②在既成事实面前内疚和委屈都不管用,搭赛车轨道是为了跑赛车,为了开心。遥控赛车没法玩,可以换成手工的,不要因为轨道赛车坏了,就破坏了和爸爸一起玩耍的心情。
③接下来,找方法尽量去弥补因为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各种损失和伤害。
我想在我的影响下,女儿会觉得自己弄坏了轨道赛车是一件内疚的事,她要在和爸爸玩的过程中让爸爸开心然后修好赛车。我相信她能隐约地感受到我传递给她的正能量,还有在面对困难、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候的洒脱。
3年过去了,女儿如今6岁,这样积极的正能量一直在发挥着作用,比如:
在和伙伴们玩PK类的游戏输了之后,女儿会捞起袖子说:&没事,大不了下次再战&。
当班上有小朋友比她的钢琴弹得更出色时她会说:&妈妈,我也会加油,会更努力地练习。&
当班上小朋友讲故事能力比她更突出时,她会鼓励自己:&只要我看更多的故事书,其实我也是可以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她积累了良好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在压力面前不畏缩,从不想着后退而是积极地想要解决问题。这一切都因为生活中那些触发女儿情绪的事件一旦出现,我和整个家庭成员都会给予积极的帮助、引导。从最初情绪的雏形建立到后期的稳定情绪模型,女儿和我们之间也彼此建立了信任。
我家有着积极宽容的环境,我们全家人都很关注女儿内心的情绪成长过程。她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体验着各类复杂的情绪变化,从而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唤起积极的情绪、转化消极的情绪、维持并增强自己快乐的情绪。在这几年的锻炼中,除了情绪更为稳定,她还具备了敢于面对挑战的能力,与各类人群和谐相处的能力。这一切如果说有法可循,那一定是来自生活中父母的教养。
会说话在职场管用,在处理婆媳矛盾时管用,在处理夫妻问题时管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同样管用。
好棒!学习!
我宝就属于黏液质和抑郁质,才6个月就能一个人玩半天,要是有人去打扰她反而不高兴
【回答问题】
我家是标准的胆汁型宝宝,特别好动,只要是醒着,那她永远不会住下,走路都会一路小跑,还有个严重问题就是,遇到不顺她意的事情,她就坐地上打滚耍赖皮,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转移她的注意力,刚一岁多的孩子,还不会表达,大人的讲道理她现在根本听不懂,我想请教各位宝妈,遇到这种情况你们都是怎么应对的?
心情不好就爆打一顿
战争是人类智慧上的失败,而有了宝宝的家庭不可避免滴会发生战争,或者说母子之间的博弈。因为无论老少大小,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嘛,扯远了哈,收!
我家老大马上四周岁了,最近才开始有自己的小脾气和小性格了,小孩子嘛总是会有不满意的时候,有时候她哭过闹过就忘了就没事了,所以我一般是接纳她的脾气和性格,适当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一旦发现她是故意的,我会躲得远远的做自己的事情,她自己折腾一会儿没意思也就没事了。从来没有产生过暴打一顿的念头,四周岁的孩子,打一顿管用的话,要家庭教育干什么用呢?好言相劝的话那也是要看娃的状态,哭到不能自己的时候,她是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所以还是要看自己娃的情况来决定怎么处理啦,没有一个家庭教育的教课书是适用所以家庭的。
我家老二马上一周九个月了,居然有了自己的小性格。我气一言不合就撒泼,躺到地上不起来的那种,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家在农村嘛,出来门就是院子,出来院子就是大门。有一次他犯了小错误我说他,小子哼了一声就往门外走。尼玛!我说你走吧,走了就别回来。小兔崽子回头看我一眼,一跺脚走了!我还要巴巴的跑出去把人家抱回来!这小心思是跟谁学的哟!明显比姐姐早了好几岁,我的智商要透支了呀!亲爱的宝宝,亲爱的心机BOY!
感觉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粘液质和抑郁质,偶尔还夹杂点儿多血质。现在给他们定性好像也不是特别合适,我想还是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更多的观察他们,再做进一步的计划。作为妈妈,我也要做一个阳光最起码心理阳光的妈妈,带着他们一起塑造我们好的性格,过好我们的小日子!
[回答問題#1]
我家宝宝不是一個很愛發脾氣的人,但是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會亂掉東西,令我答宝爸也很頭痛。而已宝宝發脾氣的機率好像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我是順從溫言相劝時人,不喜歡動不動就打宝宝來恐嚇他去跟隨我們想他怎樣做。
我一般都會給宝宝一兩次警告(連同他如果繼續下去的後果)。例如東西掉壞了就沒有了或再這樣的話媽媽就會不高興的了....
如果不聽我的警告還是發脾氣亂掉東西的話,我會把他手中的東西收起來,再嚴重的話我還是會打他手手一下。當然我不會很大力氣,可能因為我很少打他所以宝宝那時候也會挺驚訝的停下來,然後再哭泣起來,但這一次就不再是哭著發脾氣而是因被打而哭訴。
這個時候我就會表示我對宝宝的愛給他,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答錯後媽媽仍是很愛他的。我也會把整個事情總結一下(前因後果)告訴給宝宝聽讓他了解出為什麼媽媽會這樣做。
[回答問題#2]
現在宝宝還是小所以很難準確地說出孩子是那一種類,但有點兒傾向标鸡心粘液貭孩子。
我家宝宝很好帶的,很多時也不哭不鬧,別人看見也很羨慕我
有很多時候我還沒有起床時他已經起床了,我在床上聽到外面有東西碰撞的聲音,還以為宝宝在亂動東西,還大聲叫宝宝的名字,怎知道走出去才發現宝宝只是在自己的房間內玩積木還誤會了宝宝??
宝宝有時候因為受傷了而哭也很快地被安撫下來。只是受傷時因該是痛而哭了一會兒,過了痛楚的這段期間後就沒有事了,令我很為他而驕傲!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317759 ,
话题:26614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不到你为我坚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